雾里看花

两会新华视点:网路监督在争议中彰显力量

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1-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1、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那就控制好自己。

 

3、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眼泪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4、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哭,唯一值得你为他哭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让你为他哭。

 

5、两人相爱时,渴求无限甜蜜的吻,但为何在争吵时,却要用接吻的嘴互相伤害呢?

 

今 日 看 点 : 200903-06 ▲◆★●■☆

 

新华社改稿通知,透露中央高层的新思维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50678-1-1.html

 

腐败现象和教育的关系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2437&msg_id=859

 

中国应收复“黄岩岛”、震慑“钓鱼岛”

http://bbs.huanqiu.com/huanqiujunshi/thread-168356-1-1.html

 

英国媒体报道称普京正考虑辞去总理之职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9-03/394474.html

 

揭秘:越南为何背弃胡志明遗嘱与中国交恶?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903/0305_2664_1046437.shtml

 

两会新华视点:网路监督在争议中彰显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新华社改稿通知,透露中央高层的新思维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50678-1-1.html

香港明报今天发表题为《新华社改稿透露的信息》的评论文章,内容如下。

 官方新华社3月1日曾经就一则新闻,报道身兼中央党校校长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这篇报道本身并无太多新意,但新华社在发稿当晚发出的改稿通知,颇耐人寻味。

 新华社的改稿通知全文如下﹕今播《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稿,三段末「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正确运用媒体、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请改为「六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对比改稿前后两段话,确实是大异其趣。修改前的话,对媒体基本上是一种功利的实用态度,如「运用媒体」、「管理媒体」等用语,在习惯新闻自由的西方来看,都是冒犯性的;修改后的表述,即使以西方新闻观点来看,也颇符合「政治正确」的原则。不知道改稿的原因是新华社记者真的曲解了习近平原话的意思,还是习近平在事后觉得一些提法表述不当,作出上述修订,但重要的是,哪里一段话才是中共高层对传媒的真实态度?

 从现实操作中看,各级官员并不太尊重新闻的「传播规律」,对社会舆论的引导更多地注重是否「有效」而非是否「正确」,至于「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就更谈不上了,习近平的本意若真如修改后稿件,可谓切中时弊。

习近平的过往讲话中,常有精警之句,如在澳门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今次在党校讲话中亦有「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的警句。外访时指摘西方「吃饱了没事干」的话,亦颇口语化,不落俗套。今番改稿,所为何事,有待观察。来源: 大公网 ▲

腐败现象和教育的关系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2437&msg_id=859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特别是经济上的成就,可以说创造了世界奇迹。但我们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腐败方面的问题,还非常严重。关于腐败问题,中央的反腐败力度很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高官落马的极多。一般的研究认为,腐败问题的大量出现,主要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比如独立的监督制度和公开的新闻制度,还没有完全适应现代文明的主流,这是问题的主要方面。但我有时候也想,在这些制度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个教育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没有值得反省的地方?

  早些年,学术界一直流行一个说法。当人们怀念上世纪五十年代社会风气较好的时候,就有人说,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主要是当时在社会上活动的社会成员基本都是“民国时代”的人。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教育是在那个时候奠定的基础。这个说法是不是完全经得起推敲,可以先不论,但它注意观察社会成员成长经历的完整性,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时代的教育成功不成功,当然不能完全从社会风气上看出来,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尺度。不然好教育和坏教育就没有区别了。现在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多了一些正面评价,其中一个主要理由,就是注意到科举制度对人的道德修养很有帮助,因为儒家经典除了在知识层面发生作用外,主要是道德理想教育,我们不能说在这个制度下成长起来的那些有功名的人,个个操守极好,但从相当的研究事实观察,从科举中出来的人,在道德操守方面,总体经得住考验。齐如山在《中国的科名》一书中专门讲过这个道理,他举了好几个例子说明。对很多清官的评价,齐如山认为,只有科甲出身的人员才有此操守。他说:“明清两朝以来,由科举进士出身的人员,不知有多少万了,而大多数都是正人君子,像严嵩那样的败类,确是极少的少数;而两袖清风的宰相大臣,则时时有之。”齐如山讲了两个原因:

    ◆一是、因科甲出身者,都读过经书,书中有好的道理,读的多了,自然要受其感化。

    ◆二是、从前考试办法很公正,贡院大堂之匾额写“至公堂”三字,确有道理,固然不能说没有毛病,但确不容易。

  齐如山的分析,大体符合事实。按它的道理来观察当下的社会风气,我们从教育的角度提出问题,可能也会有一些启发。现在还在一线工作的官员,大体是1940、1950、1960、1970年代出生的人。其中以1950后的三代人为主。我们从腐败的事实观察,大体也看出那些出事的官员集中的年代,也就是说这个年代中出生的人,他们的教育中可能有一些问题。当然再好的教育,也不能保证人人都是正人君子,但当一个群体中的主要成员思想道德成为普遍问题的时候,从教育的角度反思,可能也是一个观察问题的角度。至少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些人受教育的时代,那些教育的内容可能与社会现实脱节,从而导致教育的虚伪化,因为不是一种诚实的教育,所以在道德感化方面,并没有对个人的内心和灵魂发生作用。我们当然不能因为出现腐败问题,就对过去的教育完全否定,但反思那种教育的缺陷,对于我们理解和防止更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可能会有一些帮助。比如我们可以从教育与社会脱节的角度来注意一些问题,特别是说假话、大话和空话成为主要风气,这样的教育能对人的内心和灵魂发生作用吗?

  还有一个角度,我也想提出来讨论。我们注意到现在腐败现象的发生,贪财好色是一个基本特点。这个现象的产生,也和中国社会曾经走过的一段历史相关。一是中国社会有一度时期极端贫困,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于财富的理解可能会非常狭隘;二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特别压抑,对人的许多自然欲望极度限制,从而在人格上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对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当然这只是从一般的道理和基本的现象观察,并不是说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都有这样的特征,而是希望注意从时代的总体发展上观察一代人的成长经历,从而更好的提出新时代的道德理想教育问题。(谢泳) 来源:天益社区 来源日期:2008-5-3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发布 ▲

中国应收复“黄岩岛”、震慑“钓鱼岛”
http://bbs.huanqiu.com/huanqiujunshi/thread-168356-1-1.html

无论是钓鱼岛还是南沙问题,从现实看似乎复杂得无从下手,从历史上看真相却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些土地和领海,并不是西方地理大发现时遇到的那种无主地,而是被中国有效管理了几百几千年的固有领土。中国在近代衰落后,领土、领海遭到西方列强和强邻的瓜分、肢解。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的是晚清、北洋政府、民国时期丧权辱国、丢地失海的烂摊子,埋下了不少所谓的“争议”的种子。以目前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