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46-50)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46、爱情是以微笑开始,以吻生长,以泪结束。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47、上帝从不埋怨人们的愚昧,人们却埋怨上帝的不公平。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48、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
49、假如我不能,我一定要;假如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许多人企求着生活的完美结局,殊不知美根本不在结局,而在于追求的过程。
50、有些人也许很可恶,也许很卑鄙。而当设身处地为他想的时候,也许他比我们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今 日 看 点 : 2008-11-11 ▲◆★●■☆
奥胡通电话:胡说了什么?奥说了什么
http://www.topyl.com/news-2798817.html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http://news.sina.com.cn/h/2008-11-10/052716620414.shtml
英国公开承认中国对于西藏主权缘于金融危机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07/082216607443.shtml
问诊中国式警民冲突:社会怨气积聚点燃导火索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10/110616623336.shtml
印度外长又跑到藏南地区宣称主权
http://first.huanqiu.com/2008-11/278614.html
统战部罕有公开和达赖特使谈判内容 拒讨论“西藏问题”
http://www.zaobao.com/zg/zg081111_503.shtml
神舟总师:中国元器件材料与印度有一定差距
http://news.ifeng.com/mil/2/200811/1110_340_870209.shtml
一语惊醒梦中人,奥巴马演讲的潜台词暗指中国?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430978
争议党校学历依然悬而未决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488474-1-1.html
奥胡通电话:胡说了什么?奥说了什么
http://www.topyl.com/news-2798817.html
http://www.topyl.com 受众传媒网 2008-11-11
似乎给人这么一种印象,奥巴马上台之初先跟9个盟国通电话,然后跟中、俄、波这3个国家。法新社详细地引述了新华社报导的胡锦涛的话,但几乎没有引述奥巴马说了什么。美国之音说是奥巴马“接到”电话。一些中国媒体和民众认为,奥巴马当选之初的这种电话外交,尤其是其顺序似乎在揭示什么。德国之声综述如下。
★ 胡锦涛是"最新跟奥巴马通话的世界领导人"
法新社在关于胡锦涛与奥巴马周六通电话的英语报导中说:"这次通话可以视为奥巴马上周获得选举胜利后两人间的首次对话,胡成了认识这个选举胜利受到全世界欢迎的人(奥巴马)的最晚(latest, 也可理解成最新)一名世界领导人。"
法新社还说:"这篇(新华社)报导没有提到,他们谈了多长时间,是谁给谁打的电话。无论如何,奥巴马正忙碌于跟为他战胜共和党人麦凯恩给他发来贺电的世界领导人通电话。胡是这些领导人中的一个。"
★ 从大选前开始,奥巴马就一直在打电话
法新社不知道是谁给谁打的电话,但美国之音(中文网)确定这些电话都是打进来的。美国之音中文网报导道:"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又接到几个国家领导人的电话,希望讨论未来和美国的关系。在最近打来的电话中,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波兰总统卡钦斯基进行了交谈。"
但是,在这之前,被称为奥巴马与首批9名世界领导人通电话,也没有报导明确说是谁给谁打电话。也许都是各国领导人表示要通话,奥巴马(或他的参谋)决定先跟谁通。
法新社报导中还提到,甚至伊朗总统内贾德也给奥巴马发来了贺电,在祝贺他当选时,还号召他改变"自私的"美国外交政策。
★ 胡锦涛说了什么
法新社引述新华社报导说:"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曲折,但总体不断向前发展。"后面又引述了关于妥善处理两国间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这一段。
新华社的报导中胡锦涛的话是两段。上述两段都在第一段中。在这一段里,胡锦涛后面是这样说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中方愿同美方保持两国高层及各级别效,继续开展战略对话,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相互尊重和彼此关切,妥善处理好两国间的敏感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把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推上更高水平。"
胡锦涛的第二大段话针对的是当前的金融危机和即将召开的华盛顿经济峰会,表示"中方高度重视这次峰会,愿同与会各方共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
★ 奥巴马说了什么
关于奥巴马说了什么,法新社的报导非常简单,只提到,奥巴马说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发展美中关系有利于世界。
在新华社的报导中,奥巴马的话虽比胡锦涛少一些,但也有两段。在第一段里,新华社说:"奥巴马感谢胡锦涛祝贺他当选美国总统。他表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和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美中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发展美中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美中关系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美中关系取得更大发展,造福两国人民。美方希望同中方加强在安全、气候变化、地区热点等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最后一段里,奥巴马就胡锦涛关于金融危机的话表态。新华社说:"奥巴马表示,解决当前金融危机需要各国政府更加紧密合作,希望美中两国在即将召开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加强合作。"
★ 中国媒体和民众对奥巴马通话顺序的分析
在奥巴马跟首批9名"世界领导人"通电话后,中文海外媒体就对此有所评论。中国国内的媒体和个人(博客)也纷纷发表看法。就在胡锦涛跟奥巴马通话后的11月9日,华夏时报的一篇综述标题叫"中国的鲜明和奥巴马的暧昧";青年参考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奥巴马中国策猜想:美中关系为非友非敌竞争者"。
中国环球网的一篇博客说:"据西方媒体报道,奥巴马分别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法国、韩国和日本领导人通了电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的名字,都没有出现在奥巴马此次回电话感谢贺电的世界领导人名单中。可见奥巴马非常忽视中国领导人祝贺他当选的贺电。"
广州日报的一篇文章说:"奥巴马当选后,世界各国领导人对其表示了祝贺。他选择性地在11月6日同美国的9个传统盟国进行了电话交谈。先后顺序是: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以色列、日本、墨西哥、韩国以及英国。其他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领导人也在第一时间表示了祝贺,但他目前都没有任何表示。这种选择,不管是出于奥巴马自己的意愿,还是其高级顾问的建议,可以看出奥巴马仍难以跳出美国传统的看待国际政治力量与国际关系的局限。" ▲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http://news.sina.com.cn/h/2008-11-10/052716620414.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华龙网-重庆晨报
十几年来,洪昭光教授致力于中国人生活方式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把深奥的医学健康知识通俗化、口语化。据粗略统计,他先后举办了数百场大型健康知识讲座,已有大约60万人听过他的讲座,300万人读过他的书。昨日,讲座结束后,本报记者对洪教授进行了独家访谈。
★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记者: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您认为健康靠什么?
◆ 洪昭光:健康对我们是最宝贵的。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药物,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记者:怎样理解“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句话?
◆ 洪昭光:这话不是我说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精辟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医生是帮助本能的。”你看我手刺开一个口子,一会儿出血就凝固了,一个礼拜它愈合了。你自己保持好的状态,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所以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
记者:那我们又怎样理解“最好的药物是时间”?
◆ 洪昭光:越早发现、越早治疗越好。我们有个病人是尿毒症,被12年高血压耽误了,结果透析花了90万元。其实你早治疗很简单,像高血压一天一片药,三个月、半年控制了,费用少,你要耽误几年那就是穿颅打洞,抽血。所以最重要的是早治疗。
★ 健康四句话
记者:听了您的讲座,我感觉不是健康讲座,仿佛是听生活哲学课。您是怎样概括健康的?
◆ 洪昭光: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健
康,四句话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作风,八项注意就行了。
记者:“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具体指的是什么?
◆ 洪昭光:“一个中心”是以健康为中心。因为健康失去了,那你什么也没有,二十一世纪就是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第一是糊涂一点。小事糊涂,大事清楚,小事认真,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这种人才是笨蛋,所以糊涂一点;第二是潇洒一点。度量大一些,风格高一些,站得高,望得远一些,这样处人处事多好啊。
记者:“三大作风”包括哪些内容?
◆ 洪昭光:助人为乐,知足长乐,自得其乐。只要有了这“三大作风”,一个人就会永远保持快乐。
记者:“八项注意”的构成是不是要复杂一些呢?
◆ 洪昭光:其实也不复杂。它是由“四大基石”和“四个最好”构成的。四大基石就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最好前面我已经讲过: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记者:您说基本上不要花什么药费,就能让人们健康百岁不是梦,最后您送给重庆晨报读者几句话怎样?
◆ 洪昭光:好啊!那就是:“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只要我们按照这样生活,所有病都很少,我们都能健康一百二十岁,健康享受每天,健康能使个人幸福、家庭幸福、社会也幸福。▲ 本组文/本报记者 赵君辉
英国公开承认中国对于西藏主权缘于金融危机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07/082216607443.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7日新华网
英国官员公开表示修正过去的“时代错误”,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吴君 见习记者胡雪发自北京 不知达赖有没有发觉,在他一直引以为底牌的欧洲“后台”们,正在一个个忙不迭地改变口风。随着曾经是“藏独”势力最坚定的支持者——英国对媒体公开承认,英国过去的政策是“时代错误”,曾经众口一声支持“藏独”的欧洲国家,是否正悄悄地集体转向?这背后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 “过时的宗主国概念”
正当达赖私人代表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进行第八轮谈判之际,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发表声明重申,英国政府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
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于10月29日在英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称,英国过去的政策是“时代错误”,英国事实上已经放弃支持达赖的独立活动。他说,英国“非常肯定地”承认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米利班德说,英国在20世纪对于西藏地位的立场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地缘政治”和“过时的宗主国概念”。
这一表态在英国国内也受到民众支持。前香港港督彭定康表示,英国早该有这样的举动,他称赞米利班德承认中国政府在西藏的主权,让英国在中国问题上与世界各国回到同一水平线上。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达赖代表正在与中国中央政府进行新一轮会谈,英国要借此表明立场。
★ 始作俑者转变立场
历史上,所谓“西藏问题”的形成,是由西方势力恶意促成的,而英国恰恰是始作俑者之一。英国曾以所谓中国中央政府只对西藏行使过宗主权而并非主权为由,推动过“藏独”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英国公然插手中国西藏事务的做法虽然已减少,但英国对西藏始终有一种可笑的“宗主国情结”。
2000年,英国在外交和联邦事务部发表的年度人权报告中指出,“英国是世界上唯一既不承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也不承认西藏独立的国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胡岩表示,这份文件推出时,他曾就此咨询了英国驻华使馆的官员,该官员介绍说,“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幕僚长都曾尴尬地表示这个事情很难说清楚。英国一直都是在坚持这样一个不清不楚的概念。”
胡岩介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曾这样指示制作地图的机构:如果把中国画成白色,西藏就要是奶白色。早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就有人建立了西藏协会,而达赖集团在欧洲的办事处也设立在英国。英国现在全国约有400-600名藏人、以及若干个西藏人权组织,活动依然很活跃。
除此之外,英国的历届政府都对达赖喇嘛表示出“超乎一般宗教领袖的尊敬态度”,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和梅杰都曾在首相官邸会见过达赖喇嘛。在今年3 月14日西藏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后,英国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表示出对中国的不满。5月23日,英国首相布朗在伦敦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住宅会晤达赖,还曾被在野党批评,认为布朗“没有任何理由不在唐宁街10号接见达赖喇嘛。”
针对此次英国部长级声明,胡岩指出:“除了英国,在欧洲从来没有哪个政府敢公开否认中国对于西藏的主权。这次声明等于英国官方承认中国中央政府对于西藏的主权,英国上百年来的暧昧态度终于开始有所改变。”
★ 德法争相“拥抱中国”的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一些国家的对“藏独”态度近来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007年9月,德国总理默克尔曾不顾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执意在总理府会见达赖。但今年2月,默克尔在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通电话时却突然改口表示:“德国将继续坚定支持和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支持‘西藏独立’。”
同样,法国总统萨科齐也不再提起他夏天时关于邀请达赖的承诺。法国《星期天报》日前披露,从达赖在法国的代言人兼翻译马修•理查德处确认,达赖 “没有出访(法国)的计划”。法国国民议会所谓“西藏问题研究小组”主席卢卡则表示: “我理解达赖喇嘛自己也有些不自在,因为并没有人要给他铺红地毯!”
当然,这些欧洲国家此时集体改口或许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出于多种因素的利益考量。金融危机渐渐从美国向欧洲蔓延,严酷的经济现实让他们不得不考虑在“援藏独”上继续触怒中国的“成本问题”。毕竟与达赖相比,尽快把中国拉到欧洲自救的船上更加重要并且迫切。
胡岩也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欧洲国家的态度转变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不光是受到西方国家现行的‘热捧中国潮’影响,更重要的是,‘西藏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晰,达赖的真实面目也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所认识到。”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问诊中国式警民冲突:社会怨气积聚点燃导火索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10/110616623336.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 新华网
暴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