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以色列政府达成攻打伊朗共识 可能单独行动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111993 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31225,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分离的金融组织体系;从1994年起实行汇率并轨。1995年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从1996121起,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 2008-06-18 ▲◆●■☆

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政治提醒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719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美国为何关注中国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717

中国军队须备足战略物资保证打赢多种安全威胁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06-16/0838505417.html

为何这次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烈度已经接近极限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720

北京“对台新思维”从王毅履新开始

http://www.topyl.com/view.php?fid=DBXW&id=2750302

布什冻结对台军售 美国军方媒体施压

http://www.stnn.cc/glb_military/200806/t20080617_797086.html

日本强力监控钓鱼岛、做好相应预案和准备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764

以色列政府达成攻打伊朗共识 可能单独行动

http://www.stnn.cc/pacific_asia/200806/t20080617_796993.html

中国空军学者:国防建设需要加倍增加军费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06-17/1010505611.html

钓鱼岛撞船事件的政治提醒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719

    2008-6-16 作者: 沙鸥  2008年6月10日,在东海钓鱼岛海域发生了日本军舰撞沉台湾渔船的事件。再过一天,就是台海双方“两会复谈”的日子,在两岸关系直线下降了近十年并几乎处于战争边缘的状况下,两会这种半官方性质的会谈堪称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时刻”。而撞船事件发生的时机如此的凑巧,刚好发生在台海局势触底反弹的时刻,以至于有人提出了近乎“阴谋论”的观点:这可能是美、日看到近期海峡两岸关系急剧升温,心有不安而抛出的一个政治试探动作,来试探两岸发展的政治底牌和政治前景。

  在台湾3月份大选后,随着“入联公投”的无疾而终和马英九的胜选,台海局势急剧好转。在一系列的观察试探后,海峡双方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默契:搁置政治争议,从经贸、文化着手,“先易后难”的处理两岸关系。这种默契,体现在双方各自宣扬的十六字原则上,体现在“两会复谈”的主要议题是经贸议题的内容上,体现为双方对同属“中华民族”这一文化主体的认可上。

  众所周知,两岸关系的突破最难部分是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的焦点则是主权争议,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国家主权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排它性,一个是在国内管治上排斥其他团体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是在国际关系中排斥其他团体的代表性。就传统的国家主权理论来说,这两个方面的排他性一体两面,从而构成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性。在“人类大同”的政治理想实现之前,国家主权构成了300多年来国际关系和各国社会发展的基石,尽管在国内管治方面有人民主权理论、对外代表性方面则有近来的西方价值观等理论的挑战。

  对中国政府来说,对台主权唯一缺陷是在岛内管治上的实质性缺位,尽管在法理上仍享有对台的管治权;对台湾来说,不管其内部政治管治运作的如何完善,但是始终无法做到在国际上的代表性,其“国家主权”被国际政治现实圈定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而岌岌可危,从而在国际政治层面沦为一个彻底的“鸟笼政治”。

  这种两岸双方各自“有缺陷的主权”状况,构成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死结。这个死结,在现有的国家主权理论和政治现状的框架中,在可见的将来,估计都无法解开。这是两岸搁置政治议题而从其他方面寻找关系突破的现实背景。

  “钓鱼岛撞船事件”却偏偏把两岸目前正在刻意回避的政治议题摆在了两岸民众、两岸领导人和世界面前。

  海峡两岸的反应是十分尴尬的。从国家主权的原则看,中国政府因为只有对台湾的法理管辖权,而无实质管治权,要履行国家主权的代表权与日本交涉,就得先与台湾政府有一个默契,否则采取实质性的反应动作就无从谈起,因为台湾渔民并没有承认中国政府对之的管治权,一不小心就会因为两岸内部不合而使自己处于尴尬状态,因此只能如以往一般口头抗议了事;而台湾政府由于没有被日本所承认,其国家主权就根本无从谈起,在和日本交涉时在法理上就先处于不利的地位,哪怕是台湾当局真的是“不惜一战”来保钓,从国际法的角度,也是师出无名的。这种尴尬的状况,根源就在于上文提到的海峡双方的“有缺陷的主权”状况。

  因为这种“有缺陷的主权”状况,世界上各个国家对两岸双方在利益上予取予求,使两岸均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中国政府为了台湾问题,在外交上对美、日、欧等国家十分被动,严重影响中国的全球战略目标;而台湾为了争取“国际空间”,对美、日亦步亦趋,面临沦为美、日围堵中国的一颗棋子的危险,并不得不忍受一些 “邦交国”的无穷勒索。本次“撞船事件”就是对两岸的这种对外困境的一个现实注脚。

  应该说,目前海峡两岸都有摆脱这种状况的意愿。前段时间马英九喊出了两岸“外交休兵”的建议,并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默认;而中国政府据说也有意同意台湾以“中华台北”的名号加入“世卫”等国际组织,以解决台湾要求有合理的“国际空间”的政治诉求。

  作为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双方,本次撞船事件的发生给双方提出了这么一个课题:在国际关系的代表权上,两岸不要只盯住双方之间的相互竞争,还得面对双方在国际政治现实时的共同利益。在双方面临领土、领海及保护两岸民众的对外权益时,该如何改变目前双方的这种“有缺陷的主权”现状,从而一致对外。

  不知是不是巧合,在“两会复谈”的最后时刻,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曾提出了一个设想:两岸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这个设想提出后,外界的评论只注意到了其蕴涵的经济意义,而忽视了其中蕴涵的政治意义。

  如果这个设想得到实施,那么可以产生极大的政治效应。

  ◆ 首先,如果双方要合作开发海洋资源,就必须成立一个执行机构。这个机构的现实操作方式是由两岸合作成立一个类似“中国海洋开发委员会”的机构,统一处理两岸在海洋开发时与外国的纠纷问题。这一机构可以由两岸的海事部门共同组建,作为双方的常设性合作平台,领导人由两岸轮流担任,并由两岸各自抽调海警及军事部门作为执法后盾和军事支持。这样,就可以解决双方在民众海事活动时的法理管治权和实际管治权的脱节问题,在面临海事纠纷时,解决各自的“有缺限的主权”现状,从而更加有效的行使对两岸民众的海事保护权。

  ◆ 其次,如果双方要合作开发海洋资源,那么就先得划定所开发的领海及经济专属区的范围,这个共识并不难找到,那就是现在中国的领海范围及经济专属区。这样,双方的实际和法理上的对领海范围及经济专属区就可以做到相互弥补。对台湾来说,在其实际控制的领海范围及经济专属区外,能够多出一大块在名义及实际利益上共有的领海范围及经济专属区,估计台湾的任何政治势力都不会反对;对中国来说,如果在领海范围及经济专属区问题上能与台湾联手,在钓鱼岛问题及东海划界上,对日本将添加重要的政治砝码,而且在南海问题上,可以利用台湾实际控制黄岩岛的战略优势,可以对东南亚国家立即形成全面的地缘政治优势。

  如果这个设想能够实施,那么其他关于权益划分等具体细节等就不难找到共识。因为当今世界各国已越来越转向海洋资源的开发,台湾和中国面临的海事纠纷越来越多。而且两岸如果以此为切入点,相互以有余补不足,那么更可以一步步拓展两岸政治空间。因为对两岸民众来说,毕竟现实利益比任何口号和理想要更具说服意义。

  对台湾来说,通过两岸的这一合作,可以借重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在世界上的政治影响力,从而更好的保护自身的海洋利益,并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中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