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决定》从宏观上制定了科学技术必须为振兴经济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等方针和政策,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揭开了文革后国家全面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和最先实施内容,这一改革政策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科技的结合以及由此而生的中国多领域跨越式进步。
今 日 看 点 : 2008-03-04 ▲◆★●■
揭开北京奥运10大流言真相(上)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6216
—-奥运背后,谁在表演政治马戏
—-西方政治的探照灯又开始聚焦北京
—-耸人听闻的“奥运泡沫”、奥运经济效应,被放大了多少倍?
揭开北京奥运10大流言真相(中)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6215
—-不存在的“奥运猪”与存在的安全食品、奥运猪”、“奥运蔬菜”和“自带食品”
—-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遭质疑、天气问题?“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限行”背后的北京“交通加减法”
—-《圣经》“禁令”无中生有、《圣经》“禁令”风波
揭开北京奥运10大流言真相(下)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6214
—-流动人口管理与政治无关、流言盯上“农民工”
—-用“透明的奥运”反击“黑名单”、流言炒作外国记者“黑名单”
—-奥运礼仪小姐:美丽无罪
他们为什么拿北京奥运说事儿
——专访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6214
揭开北京奥运10大流言真相(上)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6216
文章提供 于 2008-3-2
奥运背后,谁在表演政治马戏
一排排西方政治的探照灯又开始聚焦北京。所谓人权、西藏问题等惯性及硬性压力尚未消退,又以达尔富尔问题挑起责任外交的议题。新春伊始,西方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偏见和臆想,出现了一次爆发,“奥运政治化”,一时间甚嚣尘上。
200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春节长假还未结束,许多市民仍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之中,可对于北京奥组委和中国驻外使馆来说,这个平常的星期二,他们还要谨慎应对一条与北京奥运有关的不平常的消息:
片酬7500万美元的好莱坞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突然决定,“辞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顾问的职务。原因,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上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良知”使他无法继续指导奥运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大型表演。
随即,一个在纽约注册的人权组织“达尔富尔奥运梦”,在其网站上发表“紧急声明”,称斯皮尔伯格“向中国发出了正确讯息”。
与此遥相呼应,华盛顿的非政府组织“拯救达尔富尔联盟”向中国驻联合国办事处递交了一封公开信,要求中国政府向苏丹施压。
斯皮尔伯格的“辞职”,本来可以被理解为“个人”行为,然而,各种错综复杂的消息同时交织在一起,似乎让人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各种消息汇集起来,总会反复涉及一个名字,好莱坞女演员米亚•法罗。
2007年5月,一个名为“达尔富尔奥运梦”的组织在美国纽约成立,主张通过奥运向中国施压。在该组织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名单中,米亚•法罗排名第三。而在“拯救达尔富尔联盟”公开信的联合署名中,此人同样有份。
去年3月28日,米亚•法罗还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就达尔富尔问题指责中国的文章。在文中,她甚至警告斯皮尔伯格,担任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艺术顾问“会像为纳粹拍宣传电影的女导演里芬施塔尔那样受到历史的谴责”。该文发表的第四天,斯氏表达了对中国政府苏丹政策的不满……
对于这位导演一年多来未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却最终选择“辞职”,美国《时代》周刊指出,“这显然是屈从于米亚•法罗领导的人权运动的压力。”
这个组织不仅向个人施压,也将矛头也指向了奥运赞助商。2007年11月,它对19个主要赞助商发布了一张“成绩单”:微软、Visa等13家公司“对达尔富尔问题不闻不问”,得了“F”,不合格;可口可乐等六家公司“做了点事情”,得“C”或“D”。现在,它正在准备第二张“成绩单”。
与“达尔富尔奥运梦”1月份试图在柬埔寨点燃“圣火”抵制北京奥运相呼应,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也趟进了这滩浑水。
《纽约时报》、美国之音等随即跟进。而最令人瞠目的是,英国《独立报》甚至未经核实就捏造了一条报道,说“拯救达尔富尔联盟”公开信的最后一位署名者为“罗格”,头衔是“国际奥委会主席”……
一时间,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北京奥运挂钩的国际反华舆论,似乎正在掀起一个小高潮。
“而各类负面声音之间也可能存在某种‘联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说,一些以介入政治为时尚的好莱坞明星在前面打冲锋,一些媒体随即跟进炒作,在特定群体里造成影响以后,政客出来卖好,以赢得支持率。
据贺文萍了解,作为联合国人权基金会的亲善大使,米亚•法罗对于人道主义的关注本身可能未必怀有阴谋,但是“达尔富尔奥运梦”、“拯救达尔富尔联盟”这些组织无端把达尔富尔问题与中国联系起来,其背后也不能排除有反华势力的支持。
“这股势力意图很明确,就是企图给中国抹黑,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为了开好奥运而在其他方面做出妥协和让步。另外也是出于‘冷战’思维,对社会主义国家与非洲发展关系心存不满。”
2007年5月,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兰托斯就曾动员100多名议员联名写信要求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甚至威胁抵制北京奥运会。当年3月20日,为了捞取选票,法国民主联盟候选人贝鲁在“拯救达尔富尔联盟”组织的集会上也有类似表态。
“由此看来,一旦受到怂恿蛊惑,无论是斯皮尔伯格还是法罗等人领导的人权组织,都可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贺文萍如是说。
斯皮尔伯格“辞职”的消息甫一传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于2月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将达尔富尔问题与奥运会挂钩,无助于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也有违体育非政治化的奥林匹克精神。
同一天,针对国外一些人别有用心地鼓动抵制北京奥运会,美国总统布什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说,“我将参加奥运会。奥运会在我看来是一个体育事件。”他还表示不会利用奥运会公开谈论政治问题。
回顾这场“辞职”风波的前因后果,可以发现,西方某些势力企图借奥运之机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向中国发起攻势,拉开了帷幕。
值得警惕的是,达尔富尔,作为一个要求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政治议题被“策划”出来的同时,传统的“硬性”政治压力,如所谓人权问题、西藏问题、新闻开放问题等等,也在这些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如魅影般依旧萦绕在北京奥运周围。
不过,在世界政治领域和新闻界表面的喧嚣背后,观察家们也注意到了那些积极的动向。
1月24日下午,德国联邦议院人权委员会和体育委员会召开了一次听证会,主题为“奥运宪章、北京2008奥运会以及尊重人权”。在德国,以往如果有这样的举动,往往会让人以为某些政治道德鼓吹者又要将人权与北京奥运挂起钩来说事儿。可这次听证会的结论是,“中国的人权状况正在进步”,“不主张抵制北京奥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研究员刘立群一直在跟踪德国方面的动向。他告诉《环球》杂志,听证会上一共有8个人发言,主要基调有两个:一是认为政治和体育应该分开,二是认为中国在人权方面取得了进步。“借助奥运中国会更加进步,不应该把奥运和政治联系起来,这是他们发言的主流倾向。”
会后,德国《明镜》周刊发表评论说,“中国人权和体育一起在进步”,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使中国与国际间进行对话,它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在法制系统、媒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