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

大部制改革最大阻力来自部门利益

【趣谈】生活总是错敲了谬误的门(15)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水的沸点要因海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海拔越高,沸点越低,在高山地区,水的沸点远低于100摄氏度。在珠穆朗玛峰,沸点只有71摄氏度

: 2008-01-11 ▲◆●■

对台政策如何才能入岛入脑入心

http://www.stnn.cc/taiwan_forum/200801/t20080109_709376.html

大部制改革最大阻力来自部门利益

http://www.stnn.cc/china/200801/t20080109_709843.html

从朝鲜近来的强硬看“朝核”问题的走向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0109a.shtml

周恩来去世间接终结"毛泽东路线"

http://phtv.ifeng.com/program/sslld/200801/0108_2132_357507.shtml

陈水扁复活台“第四军种” 目的何在?

http://blog.ifeng.com/?action=article&itemid=1248391

美专家访华后称:中国有出兵朝鲜计划

http://news.ifeng.com/mil/1/200801/0108_339_357467.shtml

美国海军情报部 窃取中国未来核潜艇2种技术资料

http://bbs.ifeng.com/fhbbs/viewthread.php?tid=2966023&extra=page%3D1

美海军要用中频声呐对付中国潜艇 严重威胁鲸类

http://news.ifeng.com/mil/3/200801/0109_341_358076.shtml

中国看穿空城计闹剧,要朝鲜废核实在艰难

http://topyl.com/view.php?fid=SSTT&id=2690545

“可拯救地球的50人”四名中国人上榜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53603

对台政策如何才能入岛入脑入心
http://www.stnn.cc/taiwan_forum/200801/t20080109_709376.html

来源:台湾《东森新闻报》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大学时代,老师曾经告诉我们:禁止与疏导要交替使用,才能使人心悦诚服。老师举例说:某单位的大门由于施工,外部的人一时不能进入,大门旁边挂着“严禁出入”的牌子,在来访者眼中看来,就显得缺乏亲切感。如果改成“正在施工,请您从旁边的小门进入”,因为提供了另外的选择,来访者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劝告,走旁边的小门进去。在公园,挂上“严禁采摘花木、违者罚款”的牌子,观众感到那只是一道命令,如果改成“请爱惜花草树木”,则更显得亲切。由此可见,人性化的温和疏导胜过单一僵硬的禁止。

● 主动为台湾同胞参与国际空间找出路

  尽管大陆对台部门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惠台政策,结果还对台独的发展一筹莫展。上述事例可以为此提供一些启示。国际上你死我活的厮杀是两岸关系渐行渐远的一个原因。大陆方面反对台湾独立,但是在很长时间内,却没有为台湾同胞参与国际空间提供第三条出路。

  李登辉、陈水扁之流明知加入联合国是走不通的道路,目的在于制造悲情。如果从早年开始就尊重台湾人民的愿望,主动邀请台湾各界人士与大陆一起参加国际组织活动,及时向他们发布、通报国际组织有关地震灾害、卫生保健、科技信息、经贸动态。即使台独势力阻止,至少也可以降低李扁之流的嚣张气焰。僵化单调的打压围堵,“没有人理睬你们了”,驻外人员这样不友好的谈话,只会激发台湾人民更多的悲情,导致两岸更加疏远。如果顺势而为,启动配套措施,主动提供出路,效果就会大为改观。

● 尊重历史与现实

  两岸问题是中国内战演变的结果。大家都要尊重历史和现实。对于国际赛场偶尔出现的青天白日旗,应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处理,不必小题大做。尤其是大陆学者、官员走访台湾时,对主人要有起码的尊重。一般级别的学者和企业家交流时,是否可以不必要求对方撤走青天白日旗和“国父”(孙中山先生)遗像。(如果对方登陆后也要我们撤走五星红旗,那怎么办?)今后如果大陆观光客入台,一定要以包容的心审慎处理这些问题,不可让台独势力抓到借口,煽动对立。

  青天白日旗不是今天才有的,自从1945年台湾光复后,在台湾已经飘扬了六十多年。在大陆,她历经北伐、抗日的烽烟,与中国现代史血脉相连。对于有些政局不稳、两面讨好的骑墙小国,是否值得投下重金?事实证明,外交争夺的“捷报”并没有拉近台湾人心,只会给民进党送子弹,促使民进党持续坐大。如果大陆还在乎台湾民意,如果还要谋求和平统一,就应重新思考外交争夺战。

  大陆之大,要大在心胸、大在智慧,不是大在嘴巴、大在嗓门。既然表明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就要让台湾人民感到安心,而不是寒心。有关官员和智囊应该抓住机会走访台湾,以谦虚的态度接触基层,睁开眼睛观察社会,竖起耳朵倾听民情,不必时时刻刻都要口若悬河。要让台湾人看到大陆人的文化底蕴,不能让人家认为大陆人还是红卫兵。

  一旦台湾大选结束,局势趋向稳定,无论何人当选,大陆方面都应该顺势而为,在两岸务实协商方面释出善意。对于过去杀害中国同胞数千万的日本国,都可以铸剑为犁,高规格接待他们的首相,为什么对自己的同胞却不能化敌为友呢?

● 重视主权,也要保护人权

  中国大陆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世界主要经济体,对自己应有充分的自信。只要大陆自己顺应潮流,稳步发展经济,渐进推进民主,台湾不可能加入联合国。我们珍惜主权的同时,也要尊重人权;我们胸怀民族情感,也要拥抱普世价值。民众对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诉求,是现代公民社会基本的生活方式。大陆政治文明的进步越大,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必须指出:由于台独势力的成功操作和大陆过去的某些失误,台湾的统派已经溃不成军。以后的差异可能只是急独和缓独的差别。年轻一代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越来越少。大陆方面对此应有危机感。反独只是手段,和平统一才是目的。

  “只要现在不独立、两岸一百年不统一也可以”的想法,是懒汉思维,逃避现实的思维,是将困难推给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的思维。现状是不可能会固定不变的。大陆方面应展现大开大合的心胸,在国际参与方面主动释放善意,适时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主动引导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台湾是一个政治实体,但不是一个外国。两岸统一之前,双方协商建立统一的共同市场(或者统一的经济实体),大力推动经济与文化融合。大陆的民主政治不能揠苗助长,但是必须有民主渐进发展路线图。大陆可以参考孙中山先生从军政、训政过渡到最终实现宪政的方式,渐进推动大陆民主。在此过程中,两岸之间互利互惠、共存共荣,推动两岸从经济融合,迈向文化融合,最终实现政治融合。

● 两岸政党都应向民族利益让步

  “台湾走向法理独立就动武”,“大陆不走向民主,就不可能统一”,两种信仰在两岸都有相当的民意基础。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两岸的政党都必须向民族利益让步。大陆可以承诺:只要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未来若干年(或许30年~50内)台湾的政党可以参与大陆的政治生活,再过若干年后(可以是50~100年后)接受人民的选择,平等竞争,迈向宪政治理;台湾应保证不会走向独立,以此获得长久的和平,换取争取下一代在大陆更大的发展空间。美国等国际列强决不会坐视台海两岸从此走向和平统一,但是,如果中国大陆应对正确,自身政治文明得到提升,大陆的执政党承诺不会永久性垄断全部政治资源,适时释放政治生存空间,美国也阻止不了台湾同胞的意志。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主动承担一些牺牲,换取两岸和平统一的政党,将来的历史自有公正评价。

  经济落后会挨打,政治制度落后也会挨打。没有民权的社会谈不上凝聚力,更没有吸引力。民主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民主是万万不能的。随着大陆惠台政策的实施,台湾人来大陆越来越多,两岸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他们会在大陆读书、看报、上网,大陆网管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们的选择。大陆政治上越开放,两岸和平融合的机会就越来越大。政治上越封闭,两岸只会积怨更深,距离更远。厦门P X项目中官民双方的良性互动、人大规划香港民主普选路线图,都是正确的方向,值得我们鼓励。(作者 阮永松)

大部制改革最大阻力来自部门利益
http://www.stnn.cc/china/200801/t20080109_709843.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中共十七大在部署未来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rdq
uo;。《半月谈》刊文指出,这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改革也将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

  “大部制”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制”改革的思路,是对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举措。

  文章引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的话说:“中国即将进行的‘大部制’改革,是与中国经济、社会体制发展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密切相关的。”

  众所周知,中共建政后实施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部门设置多,实行条条管理。如当年的机械工业部下辖九个管理部门,有管常规机械的,有管电子的,有管兵器的,有管飞机的……政府机构设置过多过细,管理对象与管理事务重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协调困难的情况十分普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管理部门的改革也不断深入。1982年至今,中国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100个部门裁了39个;1998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又裁了11个,仅保留29个,绝大多数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都撤销了。这些改革为推进“大部制”管理奠定了重要基础。

  汪玉凯指出:目前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仍然有28个,而日本是12个,美国是15个,英国是17个。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政府部门设置依然较多,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如中国的民航总局管空中运输,交通部管水路和公路运输,铁道部管铁路运输,而美国的运输部包含了海、陆、空运输,一些国家把邮电也放在运输部管辖,这体现了“大运输”的思维。再如美国农业部的职能,大体涵盖了中国的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体现出“大农业”概念。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政府不能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反映在政府体制上就必须走“大部制”管理的道路。

  汪玉凯认为:实行“大部制”管理,可以大大减少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交叉重叠,改“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这对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大部制这一管理模式在国外有比较成功的经验,但是我们也不可能照搬照套,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探索推进。”谈及推进“大部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时,汪玉凯分析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

▲ 一是对权力的约束与监督问题。

实行“大部制”管理后,一个部门的权力更大了,能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的改革思路,重构政府权力结构和政府的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 二是党政权力对接问题。

“大部制”改革最终会涉及党政部门权力的对接,必须靠政治体制改革配合推进。近些年来,中纪委与监察部合署办公,成效显着。如何进一步整合党政部门,是下一步“大部制”改革中必须思考的问题。

▲ 三是改革的策略和方法选择。

应该看到,“大部制”改革的最大阻力,仍然是多年来被强化了的部门利益。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汪玉凯最后强调:“中国的‘大部制’改革很难一步到位,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职能交叉突出、涉及公众、服务对象广泛、外部改革呼声比较大的部门开始,然后逐步扩大,而且一定要把结构调整和功能的定位进行有机结合。在设计机构改革方案时,要借助专家力量,加上民众的讨论,经过充分论证,坚持科学性,立足长远,用智慧和制度规范‘大部制’改革。” ▲

从朝鲜近来的强硬看“朝核”问题的走向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0109a.shtml

    [1393](2008-01-09): 最近朝鲜官方报章《劳动新闻》昨天刊登措辞强烈的评论,指美国曾表示正加速拆除自身的核武设施,那其实是一个骗局。朝鲜认为,美国是在伺机发动核武战争,因此,将进一步加强其军队的作战实力。同时《民主朝鲜》的文章也谴责美国的部分强硬势力,称近来,美国国内就朝美之间解决悬案的过程出现各种非议,“先弃核论”再次被提出。而主张“先弃核论”是为了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过程。美国国内强硬势力应该认真考虑在这敏感时期做出轻率举动会付出的代价。

  联系之前美国总统布什致信金正日,称呼其为“亲爱的委员长”,让人不难看出,朝鲜是软硬不吃。除非国际社会能真正兑现承诺,朝鲜“先把菜剜到篮子里”,否则无效。

  至于朝鲜方认为的“美国曾表示正加速拆除自身的核武设施”,这点无论来源可靠与否,这都是不可能的。美国称霸世界离不开其核战略威慑,没有了核武的美国,拳头还硬吗?而“美国是在伺机发动核武战争”,更是滑稽。因为朝鲜不同于伊朗核伊拉克,和中俄接壤,朝鲜战争的阴影至今在美国人的脑海里还没有散去,美国对朝发动核武战争的可能是不存在的。那么朝鲜为何强调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那就是为不想“弃核”寻找借口。而美国也在给朝鲜制造这样的借口。

  而《民主朝鲜》报道的美国主张的“先弃核论”再次被提出,这点反映了美国试图采用欺骗手法误导朝鲜。和当初欺骗误导前苏联做法雷同,所以朝鲜认为“先弃核论”是为了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过程是判断正确的。而且朝鲜也明白,那就是“核武”成了其手里极为有效的一根救命稻草,放弃“核武”无疑于自己主动爬上绞刑架。来之不易的“核武”,能轻而言弃?印度、巴基斯坦,最后的结局不也是不了了之吗?美国把印巴怎么样了?

  可以预见的是,朝鲜不会轻易言弃来之不易的“核武”。而美国、日本、韩国给朝鲜“画饼充饥”的许诺,以及小恩小惠的诱惑,朝鲜根本不买账。事实上,朝鲜之所以还叫“朝鲜”,完全得益于中国,如果没有中国的经援和输血,朝鲜根本渡不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中国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不想失去这样一个战略缓冲地带,不想让美国的军队驻扎到鸭绿江畔。另外一点就是中国从“人道主义”出发,救朝鲜黎民于水火,也不想看到朝鲜因此垮台,难民潮涌向中国。但朝鲜当局又一再的不争气,“先军政治”维持庞大军队,不顾民生,连自己的民众都养活不了,经济一塌糊涂,民不聊生。这样下去,长期靠中国输血也不是办法,还是抓紧自救,改革开
放,搞活经济是上策)。

  因此,美日韩等国就对中国的期望过大,认为“朝核”问题是“中国问题”。想把这个令世界棘手的烫手山芋踢给中国,这是错误的。因为这更是一个世界问题和“美国问题”,并非只关乎东北亚的局势。至于美国“担心日本核武装”,这只不过是给中国一个压力而已,事实上美国只要还有维护其世界霸权的野心,只要不想离开亚洲,那么它就会约束日韩的,是不会放手让日韩发展核武的。试想有了“核武”的日韩,将是美国无法约束的,只能加速美国世界霸权、亚洲霸权的衰落和从日韩撤军。所以美国约束日韩,和朝鲜有无核武无关,虽然朝鲜拥有核武会促使日韩试图发展核武。

  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的战线过长,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手大捂不过天来”。有句民间歇后语叫“摁下葫芦起来瓢”,问题层出不穷,令美国捉襟见肘,疲于应付。而又不想致力于构建世界多极化,不想和新兴大国强国分享权力和利益,不想放弃世界霸权。但问题又不能不应对,这就出现了布什致信“亲爱的委员长”金正日。美国试图稳住朝鲜,并给朝“画饼充饥”,连哄带骗,外加给“负责任的中国”施加压力,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借中国之手解决 “朝核”问题。如此以来,美国就能腾出更多精力和资源来应对其他更加紧迫的危机和世界性问题。例如遏制中国崛起,“协防”台湾,围堵肢解俄罗斯等。

  假如朝鲜真正拥有核武,拒绝弃核,虽然对中俄有一定影响,恶化周边局势,但是受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美国的霸权地位和亚洲利益将受到严峻挑战。一个有核的朝鲜,其国际地位会倍长,生存几率会大大提高,地缘政治版图将改写。中俄也会因为“朝核”而减轻部分压力,增加活动空间。所以说这是有利也有弊的。“朝核”问题,任重而道远,就看美国新总统上任后有何新的对朝政策了。▲ 山东滨州 黎放《联合早报网》

周恩来去世间接终结"毛泽东路线"
http://phtv.ifeng.com/program/sslld/200801/0108_2132_357507.shtml

2008年01月08日 凤凰网专稿: 197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 78岁,噩耗传出,举国哀痛,11日下午,周恩来的遗体送往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从医院到八宝山数十里长街两侧,百万群众自发来到这里,在严寒中肃立致敬,最后告别他们深爱的总理,灵车所到之处,哭声四起,连绵不绝,一派悲痛景象。

1月15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群众代表5000多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周恩来,追悼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主持,遵照周恩来的遗愿,他的骨灰撒入北京、天津以及山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等处,周恩来逝世后,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政府和政党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他为中国和世界所做的巨大贡献,表示深深的敬意。

1976年4月5日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从3月底开始,北京群众自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逝世,同时也是对“四人帮”的抗议,人们在纪念碑上张贴悼词,并送来花圈,广场上还逐渐出现了一些直接针对“四人帮”的批判性文章。到4月5日,已经有大约200万人到过广场,由于“四人帮”派出警察在夜间把花圈收走,对立情绪演变成烧毁汽车和房屋,当晚广场上还有200余人不肯离开,被北京市委组织的工人民兵用武力强行押走拘留,史称“四五天安门事件”被毛泽东定性为反革命活动,还指责邓小平是事件的幕后黑手,撤销了邓小平的一切职务,任命华国锋为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天安门事件直到1978年才完全平反。

● 周恩来去世  民众自发悼念

何亮亮:为什么周恩来总理的去世会引起中国人民如此强烈的反应呢?一方面确实是这个中国人深深地尊敬、尊重他们的这个总理,这个总理,为中国无私地奉献了这个他的一生,而且他长期是忍辱负重,人们都看的很清楚,周恩来所推行的,或者他试图推行的是一条比较务实的这个路线,希望中国能够走上现代化,而且这个周恩来,这个虽然他在“文革”前和“文革”中,也曾经说过很多违心的话,做过很多违心的这个事情,但是人们,可以说人们的这个心里是有一杆秤的,人们对周恩来还是高度尊敬的,人们知道周恩来是为了中国,而且这个周恩来晚年,他这个,实际上周恩来这个身体不好了,后来这个当邓小平出任这个代总理,那么这个周恩来和邓小平他们推行的都是这样的一种务实的路线,实际上他们是否定“文革”的。

那么197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份呢?就是文革正好已经进入了第10个年头了,1971年的这个 “913事件”已经标志着这个一个是毛泽东所推行的那种“文革”啊,已经再也推行不下去了,但是他特别是他所重用的这个“四人帮”啊,又开始了这个“批林批孔”。那么这个“批林批孔”一方面是批林彪,实际上因为毛泽东的这个接班人,那么批林彪不算,还要批这个孔夫子,那么到了1976年周恩来去世的时候呢,就是人民群众对这种“文革”,对“批林批孔”的这种不满,已经达到了顶点,已经达到了这个沸点,由于周恩来的这个去世,这个矛盾就爆发了,而且当时的这个中央是实际上是禁止人们追悼的,但是人们在北京出现了这样非常动人的一幕,百万的这个民众在十里长安街送别总理,那么之后又发生了这个“天安门事件”,“天安门事件”之后邓小平也下台了。

● 一年三巨头病逝与中国的转机

何亮亮:毛泽东本人呢,是在9月份就去世了,去世之后一个月,毛泽东所最重用的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啊,这个所谓的“四人帮”也就束手就擒了。

那么西方国家的媒体认为这是一场政变,就算是一场政变,这也是符合中国民意的一场政变,就是这个10月份之后整个中国就不一样了,但是,因为这个华国锋继续担任了这个中共中央的这个主席,他仍然守着毛泽东的那套这个路线,这样的这个,那么然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的这种务实派,这种希望能够以推倒,把这个“文革”完全推倒,完全否认,用一种这个新的这个改革开放的路线,来取代当时的这个错误路线。

这样的这个斗争又纠缠了两年,终于到了30年前,也就是到了1978年年底,中共的这个“十一届三中全会”呢,终于彻底地否定了毛泽东的这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这个路线,确定了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

所以这个1976年周恩来去世呢,它所凝聚出来的这个中国人民的那种民意,那种像火山爆发一样的这个民意,它一方面实际上是为后来的这个“四人帮”的这个倒台,为这个“毛泽东路线”的这个结束呢,实际上已经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没有这样的,没有

退出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