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2018-12-17(上午版)▲◆★●■☆
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五支军队:蒙古骑兵令人惧★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8/1215/600156.shtml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退役军人安置工作★★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8/1215/600153.shtml
解放军报:伟大的变革 壮丽的征程★★★
http://news.stnn.cc/19/2018/1214/599970.shtml
乌克兰船员夺取战舰控制权,投奔俄罗斯,俄全部接受★
中国古代战斗力最强五支军队:蒙古骑兵令人惧★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8/1215/600156.shtml
2018-12-15 星岛环球网
核心提示: 古代的君主们充满了对土地、人口的强烈欲望,在保护已有的疆土及臣民的同时,他们还需要掠夺别人的疆土和臣民。于是以国家形势的暴力机构开始形成,军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朝朝代代演变,分分合合轮回,最直接的力量还是民族军队间的较量。在中国历史纷繁浩淼的众多军队中,挑出最具战斗力的五支军队,以飨读者。
古代的君主们充满了对土地、人口的强烈欲望,在保护已有的疆土及臣民的同时,他们还需要掠夺别人的疆土和臣民。于是以国家形势的暴力机构开始形成,军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朝朝代代演变,分分合合轮回,最直接的力量还是民族军队间的较量。在中国历史纷繁浩淼的众多军队中,挑出最具战斗力的五支军队,以飨读者。
1、北宋岳家军
北宋末年,北宋最害怕的对手契丹人流传这么一句话: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最后女真人统一了,重挫契丹人,但是积弱的宋人依旧被契丹压制着,女真人南下的野心被大大的激发了,他们一路打过了淮河,但是他们遇到了汉人最后的英雄——岳飞。岳飞并没有使用冷兵器时代对付游牧民族最好的武器:弓弩,而是使用了更危险的办法:砍马腿。女真人流传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可惜,在中国出现了几大汉奸的同时,宋高宗也杀死了岳飞,他杀死的并不仅仅是个英雄,他杀死了汉人的脊梁,或许这在他不厚道的祖先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已经注定了一个不尚武的国家只能被欺压,从此以后,汉人除了被羞辱还是被羞辱,在最黑暗的时代,东来的倭寇也能在沿海为所欲为。战斗力:6 影响力:7
2、唐帝国初期的军队
汉人疆土最大的国家是唐朝,这样一片大大的疆土,没有强有力的国家暴力是控制不住的。大唐帝国的军队也开始了中华民族以国家组织来进行的对外战争史。剿灭突厥,三征高丽,只是在数十万大军西征阿拉伯帝国时被西域国家合力击溃,随后安禄山来了,史思明来了,中国历史上四大“祸国女人”之一杨玉环也来了,国家再也无力进取,盛唐气象逐渐衰落。但大唐帝国这支军队仍留下了一些神气的名字:“李靖”,那时已经接近于传说,尉迟恭、秦叔宝成为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门神……战斗力:7 影响力:8
3、汉武帝时期的大汉帝国军队
哪一句话可以成为最让中国人自豪得热血沸腾的话?很难找到比这样一句更好的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帝国的开国皇帝很威风的御驾亲征,结果差点没回得了家,不过他的后人很替他争气(这和垃圾的明朝不一样,想当年土木堡,明朝的先辈们多么英勇,但后期的明朝军队除了戚继光那会还可以玩会儿,估计包括袁崇焕的军队拿到早期连陪练都轮不上)。李广、卫青、霍去病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可以对匈奴主动出击,那时候的汉军和匈奴打,可以以一敌三(当然考虑了汉人兵器更好的原因)!联想后来被迫西迁的上帝之鞭们,这支部队绝对是当年的世界第一。 战斗力:8 影响力:8
4、蒙古帝国的骑兵
汉帝国的军队只在和匈奴人的战斗中显示了强大的战斗力,蒙古人则跑到多瑙河去打擂台,一路上他们击溃了阿拉伯帝国的军队,花喇子模的军队,东正教教徒的军队,最后和天主教教徒见了一面。一袋袋的耳朵可以证明这支军队嗜血的习性,以战养战的破坏方式也和任何军队不一样。这是第一个控制整个中国的游牧民族,他们当得起任何人的畏惧。这支军队最后的步伐止步于日本海,毕竟海战超出了这些在草原生活的人的想像,80多年的征战终于结束,而他们控制整个中国的时间不过80年,而东瀛岛国的帝国主义之魂开始诞生了。战斗力:9 影响力:9
5、秦国统一中国的军队
他们和蒙古人一样残暴,当然他们并不是野蛮人,和屠城的蒙古人或者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屠杀的是和他们一样的猛士,长平一战坑杀赵军40万!
他们并非游牧民族,他们可能不如蒙古人嗜血,但是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着自己的敌手……他们虽然不是游牧民族,但他们骑射的功夫堪称精练……
我们没法判断单兵作战时秦人和蒙古人哪一个会胜出,但我相信蒙古人宁愿遇到野兽。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在战场条件、装备配备相等同的条件下,剿灭一支十万人的蒙古军队,秦人只需派出三万人的部队。秦人虽比蒙古人早了许多年,但铁制品早已出现,铁胎弓早已装备部队,这比后来的蒙古人用的射雕之弓威力要强大不少。
这支部队比蒙古人更强大的战斗力来源于他比蒙古人更优秀的特征:
纪律严明:严明可能用语言无法说明。
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会去抢被杀死的对手的头颅。
更大的编制:一百万,蒙古人可曾有过?
更优的武器生产线:不同时期的兵器有同样的尺寸,中国史上最强的弩兵,别忘了弓弩对付骑兵最有效,他们曾经一年之内把匈奴人赶到黄河北边。
更好的后防:秦国人守城也可能把以破坏见长的蒙古人饿死。
更强的为战争服务的国家机器:这其实是上边优点的总结,500万人口可支持60万军队在外常年征战,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蒙古帝国征战了80年,秦国从一个西南边陲小国到一统江湖打了500多年的战争。这个国家任人唯贤,而且君主对军队的控制比它后来的朝代更加有效……
更先进的生产力:(这点有些与时俱进)一千年后的蒙古人除了后来有些火炮之外,哪一点比得上秦国?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火枪出现前最强大的军队,它完全可以让一个孩子马上取得天下。来源:人民网▲◆★●■☆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退役军人安置工作★★
http://news.stnn.cc/glb_military/2018/1215/600153.shtml
2018-12-15 星岛环球网:原标题:沙场归来再出发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事关广大退役军人切身利益,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关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退役军人的安置保障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退役军人安置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安置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落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亲自部署推动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并对退役军人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主席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不仅暖了退役军人的心,也安了现役军人的心,必将凝聚起全体军人奋进新时代、履行新使命、实现新作为的磅礴力量。 —编 者
倾心打造军休干部安享晚年的“美好家园”
用心·暖心·热心
■王阿惠 胡 琳
在福建省三明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里,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轻声哼唱着歌曲《我是一个兵》。唱歌的老同志叫李振禄,今年88岁。1948年,18岁的李振禄参军入伍,成为华野第十纵队的一名战士,后来成长为一名团级干部,1982年从部队离休,1986年安置到三明市军休所,至今已有32年。在这里,他和许多老战友一起安心休养。
目前,全国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已达2000多个,倾心为数十万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打造安享晚年的“美好家园”。
为妥善安置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丧失工作能力需退出现役的军官,1958年,我国开始建立并实施军队干部离退休制度。当时,到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数量较少,还没有形成规模。从1980年开始,为适应军队几次精简整编,军队离退休干部开始大规模、先后分5个批次移交地方安置。自2004年起调整为每年按照年度计划移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地进一步调整完善交接机制。2016年,民政部会同军地5部门相继出台文件,放宽了安置去向,改进了工作程序,简化了接收条件,实现了军休干部“即退即审”“即交即接”,以及无军籍职工“上年退休、下年安置”,并出台伤病残退休军人安置住房、护理费等政策。5年来,全国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10.4万人,移交安置速度和安置力量空前提高。
为进一步加强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和服务管理工作,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为顺利完成移交安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从1984年出台《关于做好移交地方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的报告》,明确提出军休所为直接承担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基层事业单位,到2004年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的安置去向、住房和医疗保障、政治和生活待遇等作出规定,再到2014年民政部制定实施《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首次以立法形式对军休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做出全面规范,无不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军休人员的深切关爱。
40年来,军地相关部门共同探索形成以国家保障为主体、社会化服务为补充、服务管理机构为载体,“两个待遇”落实为中心、“六个老有”要求为目标的保障体系,让军休人员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军地部门多次调整军休人员离退休费和各种补助补贴,保障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干服务工作,一定得把老干部的心焐热。”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军休系统不断提升管理能力,无论是自上而下成立服务管理机构,还是依托乡镇街道实行多元服务管理模式,或是想方设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军休干部活动场所条件和休养居住环境,都是坚持以“用心、暖心、热心”的标准全心全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不断提升军休干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军队离退休干部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离休退休后,他们继续保持发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地支持军队建设,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尊重和高度赞誉。军休系统十分重视发挥军休干部的作用,适时举办国防教育宣讲、有奖征文、书画摄影、文艺汇演等活动,既尊重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的心愿,又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深受广大军休干部好评,也形成了军休文化这道独特的风景线。
40年来,军休系统积极适应国家和军队改革、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军队离退休干部年龄结构、思想观念、活动方式的变化,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军休干部打造幸福养老的和谐家园。广大军休干部充分享受着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心情舒畅,乐享幸福晚年,许多人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退休不退志,先后涌现出泰安军休中心第一党支部、原装甲兵指挥学院学员大队原政委陈荣超等一大批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个人。来源:军报记者▲◆★●■☆
解放军报:伟大的变革 壮丽的征程★★★
http://news.stnn.cc/19/2018/1214/599970.shtml
2018-12-14 星岛环球网:两个豪迈的宣言,在历史的纵深遥相呼应。
公元1948,战斗的一年即将过去。毛泽东主席亲笔起草新年献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篇文章有一个气壮山河的标题——《将革命进行到底》。
公元2018,奋斗的一年即将到来。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
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和走向,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40年栉风沐雨,中国军队和祖国一起,经历了这场伟大的变革。
40年砥砺奋进,中国军人和人民一起,走过了这段壮丽的征程。
(一)
“中国赢了!”“CHINA WON!”
2017年11月3日,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首次使用中英两种文字作为封面标题。
时间退回到1978年年底,也是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开篇的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然而当时,这家杂志充满怀疑地评论说:“能让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在极短时间内来个180度大转弯,就如同让航空母舰在硬币上转圈,难以置信。”
中国的发展,冲破了预言。改革开放40年,从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如果标注出中国在世界坐标系上的“位移”,那是一条震古烁今的辉煌轨迹。
时间是最公平的见证者。40年的改革开放,让今日中国拥有这样的“时间相对论”:1分钟很长,40年很短。
1分钟——中国创造GDP1.57亿元,5288万元货物进出口,“复兴号”高铁前进5833米,移动支付金额 3.79亿元,“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运算750亿亿次,“神舟”飞船航天员绕地球飞行约474公里……
40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跃升至15%,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年度经济增量,已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规模;人均国民收入从不到300美元,到超过9000美元;全世界每10人脱贫,就有9个来自中国;115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500强,居世界第二……
“今天,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主席这样标定改革开放的中国价值与世界意义。
——这是中国的总结。这40年,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变化最大的时期。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这是世界的共识。全球语言检测机构评出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崛起”高居榜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故事”。欧洲政要感叹:“中国改革开放在人类历史进程上的地位,可以与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相媲美”。一位外国观察家甚至感慨:“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
——这是历史的回声。1852年,潜心写作《资本论》的马克思,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开设专栏。他预言:如果世界历史的一极是西方,那么另一极便是中国,西方世界乃至人类世界未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命运。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事实上,给人类认知带来更大震撼的,并不是中国崛起本身,而是中国崛起的路径和意义。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登高望远,俯瞰来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过程,就是我们的道路自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一天,寰宇东望。
“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主席这段掷地有声的话语,让人们在上海——这座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城市,看到了一个当今世界人数最多、能力最强的执政党的坚定信念。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汇涓流、战风浪、纳百川的奋斗史。
百川归海,江河有源。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把历史比作海洋,表面是波涛,是现象;底下是深流,是本质。对中国而言,40年改革开放翻天覆地变化的动力之源、实践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洞察历史逻辑、时代潮流的理论觉醒。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们多次强调,他们不能预言社会主义社会将是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只能由将来的人们按照将来的情况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决定。
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恩格斯的这一著名论断:“‘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历史不能假设,假设却能印证历史——
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40年前,中国面对的,是经济体制长期束缚的困境,闭关自守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改革开放,是中国从困境中奋起的唯一选择、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
如果“解决不好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中国就会前功尽弃”。6年前,中国面临一个“艰难时刻”:经济增速下滑、“唱衰”论调不绝、党的领导弱化、腐败问题丛生……深化改革开放,克服发展进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矛盾,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做出抉择。
亨利·基辛格在他的《世界秩序》一书中写道,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领导层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改革运动,其程度可与邓小平的改革相媲美。6年来,一整套时代特色鲜明的强国方略形成体系,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中国的改革开放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磅礴力量。
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浴火重生的中国将带来“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今天,时间这个伟大的书写者,再次证明来自两位伟人的预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著作之一。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在世界政要眼中,中国的发展不仅有令人羡慕的物质成就,而且成为发人深思的理论课题。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抵达一个新的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时代性、引领性、独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1980年,面对除旧布新的中国,诗人艾青借用春天万物复萌,比喻“解放了的思想”所造就的时代洪流。
“一切始于解放思想。”走进40年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历史,必将抵达这个起点。“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
中国航船的起碇,始于思想的破冰。今年以来,胡福明反复回忆起他给《光明日报》投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引发的思想交锋。人们也忘不了,在声浪喧嚣的关键时刻,《解放军报》以1.6万余字的篇幅刊发《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给予那场思想解放运动强大的“火力支援”。
40年后,人们对那场“改变中国的讨论”进行“力学分析”发现,解放思想既是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支点,它赋予改革开放魄力、活力与定力。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说:“只有人类思维模式的基本构成发生巨大变化,人类命运才有可能取得巨大改善。”解放思想,实质是一场以“人”为核心的革命。如果没有“真理标准大讨论”,就没有中国前途命运石破天惊的变局;如果没有“南方谈话”的思想破冰,就难以突破“姓资”“姓社”的羁绊。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十八大后,习主席考察调研第一站,就登上中国改革开放标志之地的深圳莲花山。山上,有座名为“自我完善”的塑像:半身大力士挥舞着锤头和凿子,劈开大石,雕塑自身。
革命的对象,是敌人。改革的对象,是自己。“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障碍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走进改革深水区,决胜改革攻坚期,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清醒:今天,更需要拿起解放思想这一强大武器;今天的解放思想,不仅仅是敢于“头脑风暴”,更是勇于自我凿刻。
“给亚瑟王的骑士一支M16步枪,如果这名骑士不是躲在树后向敌人射击,而仍是用枪托去砸对手的脑袋,这样就不是转型。”当军事学者这样感悟解放思想的难度,人们也更加认清一句名言的真谛:“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当今世界,中国由大到强的发展极其重要。习主席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把强国方略和强军方略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同一个时代坐标系下同步展开、整体运筹。
当代中国,军队由大到强的机遇极其重要。习主席谋求赢得国际军事竞争优势,全新设计中国军队未来,使人民军队大踏步赶上潮流、走在时代前列。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改革开放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关上;同样,思想解放的征程一旦开启,就不可能停歇。昨天的成就无法“一键复制”,历史的经验必须一脉相承。“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沿着“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改革突破”的必由路径,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的自信推动改革开放,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改革开放的矛盾,方能让“关键一招”成为“制胜一招”。
(四)
一个微信公众号征集“万万没想到的那些事儿”,结果应者云集。变化之巨、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影响之深,让无数人感慨不已。而且,最让群众自豪的是“这些事竟然是我们做成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著作《中国简史》中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她自身的内在性和动力源”。国内外学者越来越达成这样的共识:这个内在性的“动力源”,正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历史自觉。
历史学家曾言,一个国家只有具备了从国内汲取力量的能力,才能强大。40年前,改革开放初启之时,正值“戊戌变法”80周年。那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改革,仅持续了百余日就宣告失败。
一位作家曾说,“近代史上有过多次革新革命,多是少数精英、先觉者所为,广大群众成为看客”。鲁迅先生也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他们无干。”
然而,历史也公正地记录着,就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那一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一座破旧的土屋里,衣衫褴褛的18户农民在一张皱巴巴的草纸上,共同摁下了“分田到户”的红手印。
那个夜晚,历史的门扉被骤然叩响: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与最基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风起云涌的社会大变革的新篇章。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曾说,“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我们遂从历史进入永恒”。有人说,中国的改革如同一个函数,因变量是政治精英的思想决策,自变量是每个人创造能力的释放。
历史的灯盏闪耀在历史自觉者心里,时代的火炬高擎在时代引领者手中。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参与、拥护和追随,从改革开放中体悟到的获得感和成就感,就蕴藏在中国共产党新时代领袖这句朴实直白的承诺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的事业,也是全军官兵的事业。当年,党中央决策建立深圳特区。来自全国各地2万余名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如拓荒牛一样,在贫瘠的大地上开垦出了“美丽的春天”。
今年10月,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向世界宣告:武警黄金、森林、水电和公安消防部队已完成移交。展望神州大地,道桥涵隧、高峡平湖、万顷绿洲,无不铭刻着人民子弟兵40年来积极投身改革开放,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历史功绩。
“我们要想跻身一个历史大事件,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遇见。”前不久,《解放军报》刊发了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参谋长徐英写给妻子、孩子和战友的3封信。
在写给妻子的信中,他回味着幸福:“我们是为一项开创性的事业而奋斗,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
在写给18年后女儿的信中,他洋溢着自豪:“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有了这样的发展,爸爸才能够有机会从事现在这项神圣的事业。”
在写给未来战友的信中,他畅想着明天:“那时,舰载航空兵可能会拥有更新型的战机。你们拥有这样的机会,驾驶这样的战机,是幸运的。”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我们这个时代,有大江大河的气象,也有一枝一叶的生长。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一个国家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国运;一支军队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未来。
(五)
“杀出一条血路来!”
改革开放初期,积弊沉重,难题丛生。邓小平,这位当年率领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挺进大别山的军事统帅,说出了这句雷霆万钧的名言。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一场深刻改变国家命运和走向的变革,从来都不是歌舞升平的田园牧歌,而是异常艰难的背水一战。
“现在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巨人之声,言犹在耳,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汹涌澎湃。“攻坚期”“深水区”“闯关夺隘”“爬坡过坎”……奋斗的征程上,既有看得见的“雪山草地”,也有看不见的“刀山火海”。如果说,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奇迹,那么也毋庸讳言,改革越向前推进,触及的矛盾就越深,碰到的难题就越大。
“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美国诗人穆尔的这句话,常被习主席提及和引用。深化改革,重点在一个“深”字上。习主席曾这样比喻全面深化改革:“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国防和军队改革,何尝不是如此?回望改革开放之初的百万大裁军,每4个人中就有1个要走,那是何其艰难!当前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被外媒称为“中共几十年来对军队所作的最大规模、最具变革性的调整”,无论从力度、深度、广度上,都出乎国内外的意料。但不会出人意料的是,大变革一定会触及深层利益,“皆大欢喜”基本不可能。
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人们的确容易对军事改革的紧迫性缺乏足够重视,改革的阻力也往往大于改革的动力。而一旦当战争出来说话,一切私利都将沉默。
军事变革的成本和风险,只有在和平时期完成才是最低的。改革的“时间窗口”不会永久地敞开,紧紧抓住战略契机,拿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蹄疾步稳的务实作风,才能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步伐。
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有一篇文章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在短短几十年间,把一个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他们就是中国的“50后”“60后”。如今,这群“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文章最后问:“中国还有这么勤奋的人吗?”
这个问题,抛向了握着历史接力棒的我们这一代人。无疑,今天的改革承载着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新命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利益藩篱的跨越,到体制机制的重塑,在今天改革的“问题清单”上,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一点儿也不比上一代人少。
“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的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我们唯有担起这个重担,才能驶过这一条机遇不断涌现、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痼疾和变革的痛楚叠加交织的航道。
“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是中国军队的改革信仰。用一位诗人的话说,我们的光热“是烈火、是火山、是太阳”,我们的行进“是奔湍,是弹丸,是惊雷”。
(六)
1956年,民主德国共产党人访问中国,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了满满一柜子书——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所有德文版著作。
今年,德国老共产党人埃贡·克伦茨,也给中国带来一本他的新书:《我看中国新时代》。克伦茨在书中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40年,等于又建设了一个新中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之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没有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法国前总理拉法兰给出的解答是,中国共产党的高效领导力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上海石库门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年、执政69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的今天,已没有谁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前进道路的“核心团队”;坚持党的领导,是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核心密码”。
在世界政治家们的眼中,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实现小康,自古没有先例。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发展极不平衡。带领这样一个大国跨过关键的历史关口,犹如在浩瀚大海中劈浪前行,掌舵人至关重要。
没有谁比中国共产党更懂中国。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坚持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也不断强调这个被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的重大判断。
“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习主席用坚定清晰的话语表明,中国共产党既是战略的规划师,更是具体的执行者,坚强的政治领导始终是中国砥砺前行的火车头。
有观察家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这更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重大原则,被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坚强政治保障。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这片40年来进行着全世界“最有勇气的制度实验、发展实践”的土地,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写下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创造“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的政党的责任担当。
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正在进行的这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短短6年间,人民军队壮士断腕、刮骨疗毒、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谱写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军魂新篇章。政治建军引领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带着电闪雷鸣的变化”“如朝阳喷薄般的希望”。
(七)
1985年6月的一天,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邓小平伸出一个指头,震惊世界:中国军队裁减员额100万!
改革大潮初起,百废待兴等待做“加法”。然而,中国军队做的是“减法”。它表明,继全党工作中心实行转移之后,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开始了战略性转变。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个号令久久响彻三军军营:在大局下行动!
兵者,国之大事。国防和军队改革,历来是中国改革开放勇气的写照、力度的象征。
60多年前,德国人福克斯提出了著名的“国力方程”。不管研究者怎样求解这个“方程”,有一点不容忽视:一个国家的军力,是综合国力天平上至关重要的砝码。
然而,军事变革作为国家大战略的组成,从来不是孤立的“兵家之事”。成熟的变革时机、科学的理论牵引、综合国力的雄厚支撑,是军事变革的充分必要条件。从历史的天空俯瞰世界主要大国,军队改革与国家改革历来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赋能,这个互联网时代的热词,用来形容国家改革与军队改革的关系,再恰当不过。改革开放40年积蓄的丰厚养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为这支军队的变革提供着千载难逢的时间窗口和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标志。”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
跨越历史的栈桥,迎着时代的浪潮。40年来,国防和军队改革与国家改革同步,与国家发展同向。军队改革既融入国家改革、支撑国家改革,又加快自身改革,谋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波浪式发展的脉动、螺旋式上升的轨迹、跨越式迈进的步伐,顺应了国际安全环境变化和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
时间,积攒着开新图强的能量,也蕴含着历史演进的逻辑。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建立“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七大军区一夜间消失,新型作战力量陆续诞生。改革聚焦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上至指挥中枢,下到基层部队,军队所有领域都按照打赢未来战争的要求重新设计改造。
短短6年间,国防和军队改革潮头高涌,日新月异,中国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体制和结构焕然一新,发展格局焕然一新,部队面貌焕然一新,演绎着“如旱天惊雷”般的巨变。
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一种开新图强的磅礴力量,正从这支军队的骨子里萌发、生长。
“历史寓含规律,揭示规律必须透视历史。”只有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在历史的大棋局上审视、在时代的大坐标中衡量,才能真正理解改革开放的内涵。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道上,人民军队与伟大祖国搭上同一艘“梦想巨轮”,开启了“梦想加速度”。
(八)
悠悠中国梦,滚滚百年潮。
1933年,《东方杂志》曾发起了全国性“征梦”活动: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那样一个山河破碎的时代,个人何敢言梦?泱泱大国,四万万人口,最后征得的“梦想”答案只有区区160多份。
斗转星移,换了人间。当代中国,媒体举办“征梦”活动,从报纸荧屏到街头巷尾,从QQ群到微博,“中国梦”成为激荡神州大地、承载亿万海内外儿女愿景的热词。
中国梦,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标志,也是时代潮流对一代人心灵的撞击。改革者的征程,是战斗史,也是心灵史。
浪奔,浪涌。当改革的潮头冲过新时代的门槛,中国的地平线上走来又一代朝气蓬勃的“追梦人”。
舰阵如虹,白浪如练。2018年4月12日,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阅兵。当世界为“史上最强中国舰队”而惊呼时,发生在这支舰队中的另一种不动声色的变化,或许更值得关注——
指挥驾驭这支舰队的官兵序列里,被称为“改革开放同龄人”的一代军官已经走上舰长等中坚岗位,生在新世纪、长于新时代的“00后”开始出现在这支队伍里。中国改革开放黄金时代的营养投射在他们身上,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覆盖“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
大海潮起潮落,时代澎湃向前。
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大地开启的这场新的革命,至今已经40年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只有40年。
“已经40年”,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能走到今天,是多么不容易。回首往昔,我们依靠这个“关键一招”,闯出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发展道路。
“只有40年”,则意味着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必须坚定自信,登高望远,继续前行,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新境界,续写新篇章。
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将改革进行到底。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这正是“改革在路上”“改革再出发”的历史场景所在。改革没有一次性,只有渐进性,不可能止于至善至美。军队体制的优化、结构的调整、政策制度的完善,必须朝着既定方向,不停顿、常态化地持续发力。
这是新时代强军兴军的战略蓝图: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万水千山,最美中国道路。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我们必须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根本指导地位,推进改革强军不断取得新进步,迎接新发展,迈向新境界。
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叫福山的日裔美国人,曾乐观地宣告,“历史终结了”。现在看来,只有“历史终结论”终结了。中国的崛起,连最保守的预言家也不再怀疑了。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乌克兰船员夺取战舰控制权,投奔俄罗斯,俄全部接受★
刻赤海峡是连接黑海和亚速海的唯一通道,最窄的地方只有4.5公里宽,每年有9000艘船只穿过,十分繁忙,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此次乌克兰军舰冲刻赤海峡事件,被扣押的乌克兰士兵被审讯时承认,他们不顾俄军的警告,执意前行,并承认,闯刻赤海峡是有预谋的行动。但是乌克兰方反击说,这些士兵是受俄罗斯胁迫,在做伪证。
据俄罗斯卫星社日前报道,乌克兰战舰强闯俄罗斯海域一事的具体原因,终于调查清楚,而结果却当各国哭笑不得,原来是这些船员意图投奔俄罗斯,而导致了刻赤海峡事件!
乌克兰军方含糊地说,它没有命令其军舰进入俄罗斯水域。此前,据报道,当乌克兰军舰抵达俄罗斯水域附近时,该军舰的一些船员出乎意料地发生了内乱。一些船员直接控制了军舰,打伤了船长,然后直接叛逃到俄罗斯。然而,他们被俄罗斯军队拘留和拘留。
考虑到克里米亚的事件,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结果,但也是可以理解的。乌克兰水兵的叛逃受到俄罗斯方面的欢迎和接受,因为普京梦想有一天能恢复乌克兰。而且波罗申科先生只是利用这个机会大做文章来挽救他的政治权力!
那么,接下来俄罗斯是否应该稍稍松口呢?毕竟已经敲打过乌克兰了,俄罗斯也不可能抓住此事不放,硬要与其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