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日 看 点 :2006-7-07
(01):★ 我军官兵信息化能力素质偏低影响战力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06/content_4800584.htm
(02):★ 人手紧张 中情局撤销“追捕拉丹”专案组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7/06/content_4800452.htm
(03):★ 军 情 观 察 :西 方 经 常 “ 误 判 ” 中 国 军 力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565004.html
(04):★ 军报严厉批评部队军事训练“造假”现象 ★
http://news.21cn.com/domestic/junshitiandi/2006/07/04/2637112.shtml
(05):★ 朝 鲜 射 导 弹 伤 了 中 韩 、正 中 美 下 怀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5
(06):★ 韩 媒 :朝 鲜 为 何 同 时 发 射 多 枚 导 弹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5:
(07):★ 青 藏 铁 路 之 后 / 南 水 北 调 成 为 焦 点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08):★ 纽约时报:中国政府修建青藏铁路的醉翁之意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4/104550.html
(09):★ 美 国 渲 染 “ 长 期 战 争 ” 意 在 独 霸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02127&typeid=14
(10):★ 青藏铁路让中国洲际导弹直逼印度家门口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4/103030.html
★ 人手紧张 中情局撤销“追捕拉丹”专案组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7/06/content_4800452.htm
2006年07月06日广州日报: 本报综合报道 美国情报机构官员4日表示,中央情报局已经解散了成立10年之久的追捕“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专案小组,其成员被并入中情局反恐中心。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经过长期的反恐战争,“基地”组织四分之三高级头目已被消灭或逮捕,其指挥全球恐怖活动的能力已经下降,而受“基地”组织影响、但不直接受其指挥的一些激进组织则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美国情报机构担心,这些受到“基地”影响的极端组织,它们有可能独立于本•拉丹及其副手扎瓦希里之外,制造更多的恐怖袭击事件。在这种形势下,中情局去年年底就作出了调整,撤销追捕拉丹的专案组,该专案组成员目前已在反恐中心的其他部门被重新分配了工作。
▲抓捕拉丹已历十年
有分析指出,追捕拉丹专案组的撤销,在中情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该专案组代号为“亚历克情报站”,成立于1996年。当时本•拉丹这个名字还不为人们所熟知。就在这一年,拉丹首次呼吁全球激进组织对美国开战,引起了美国情报部门的警觉,追捕拉丹的专案组应运而生。当时该机构共有24名成员,他们定期向中情局发送有关拉丹和“基地”组织的最新情报。
2001年,“9•11”事件后,拉丹一夜成名,美国总统布什更是声称要通缉拉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中情局随之加强了这一机构的力量,但拉丹迟迟没有落网。相反,拉丹还多次在录音讲话中猛烈抨击美国。
▲中情局撤销“亚历克情报站”的举动引发了激烈争议。
美国情报官员称,这一举动并不意味着美国已放弃捉拿拉丹的努力,而是中情局如今相信,通过关注一些地区性极端组织的动向而不是单个恐怖分子能更好地应对重大恐怖威胁。中情局女发言人詹尼弗•戴克4日说:“中情局追捕拉丹的努力将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
但并非所有情报官员都认同这一做法。“亚力克情报站”首任负责人、前中情局高级情报员迈克尔•斯科尔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中情局不再认为本•拉丹像从前一样具有巨大的威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斯科尔说:“很明显,这种做法将对我们打击‘基地’组织的行动产生副作用。目前在中情局内部,人们正勉为其难地把本•拉丹和‘基地’组织当成是工作重点。”
▲中情局人手紧张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情局撤销“亚历克情报站”的举动反映美国因连年征战导致诸多机构人手紧张的局面。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毙命之前,原本在阿富汗境内承担追捕拉丹任务的美国特种部队多数被抽调到伊拉克捉拿扎卡维。▲ (广州日报)
★ 我军官兵信息化能力素质偏低影响战力 ★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07/06/content_4800584.htm
2006年07月06日解放军报: 官兵信息化素质是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和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是完成各项军事任务的决定性因素。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任,就必须着力提高官兵信息化素质,做好充分的军事斗争准备。
所谓军人的信息化素质,就是对信息化作战理念、方式和武器装备等掌握的程度以及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化战争对部队各个岗位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许多岗位和装备不仅信息化程度高,而且是整个对抗体系中的一部分,正可谓“百人一条舰”、“千人一杆枪”。如果把部队比作一座高速运转的信息化平台,那么每一名官兵都是这座信息化平台上的一个信息化元素;平台能否正常运转,取决于每一个元素作用能否正常发挥。信息技术运用到战场,使作战部队和作战指挥平台联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网络化的战场环境,每台计算机都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作战单元,每个芯片都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武器。打赢信息化战争,必然要求把“钢铁战士”变成“知识战士”。特别是作为指挥员,在信息处理上,要善于进行信息的搜集、筛选、集成和运用,进行优化决策,正确指挥部队作战行动。当前,我军官兵科学文化素养不高,信息化能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在谈到军队信息化建设时,首先应该想到人的信息化素质是否已跟上时代发展,是否已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
人的信息化素质高低,是以其文化知识素质为基础的。提高人的信息化素质,主要是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含量。因此,应着眼建设“学习型”军营、培养“知识型”军人,结合军队建设实际,重视用信息化的建设理念、信息战的作战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军事人才培养的层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使战略战术与技术、军事谋略与技术、思想政治工作与技术、作战保障与技术的融合程度越来越高,高素质军事人才必然是指技合一、军政兼通的复合型人才。应破除过去那种单一、封闭的育才观,积极稳妥地搞好岗位轮换和交叉培训,提高军事人才的复合素质,特别是要通过研究信息化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培养军事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信息化素质,就要围绕增强信息战意识和能力这个重心,调整思路,拓宽途径,实现人才培养院校化、院校教育社会化、训练手段模拟化、训练方式基地化。近年来,地方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对此,必须确立资源共享的思路,依托地方优势,对部队官兵进行信息化素质培养。信息素质专业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强,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求部队坚持不懈地抓提高,更要注重发挥院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信息教育训练放在突出位置,无论军事院校,还是政治或技术院校,都应及时增设信息化教育课程,既对年轻学员进行教育,又组织专门的高中层次人才培训班,全面进行信息化素质强化教育,而且要实现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渐进式向跨越式、由功利化向素质化、由传承性向创新性的转变,使院校教育真正成为信息化军事人才的摇篮。
提高信息化能力素质固然有许多途径,但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实践锻炼。实践是学习知识的最好课堂,岗位是提高素质的基本平台。在实践中提高信息化能力素质,很重要的是以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为契机,特别是要把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演练作为培养锻炼基层军官的重要途径,有意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提高其精于统筹谋划、勇于攻坚克难、善于组织协调、勤于总结思考的信息化能力素质。▲ (毛怀宽)
★ 军情观察:西方经常“误判”中国军力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42969/58519/4565004.html
2006年07月06日本报军事观察员/邱永峥: 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和媒体,经常“曝光”中国的新型武器装备,但绝大多数都包含有猜测与夸大的成分,因为它们所引述的数据,往往舍中国政府公开透明的数据不用,转而从网络论坛、小道消息等非正规渠道获取,从而频爆“猛料”。
它们之所以热衷此道,是因为希望达到如下目的:
一是夸大中国军力和武器装备的数据,好为“中国威胁论”找到“依据”,比如说为打压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令找根据。
二是通过放大中国军事实力,为自己发展军事找到“证据”。比如说印度海军为了加强建设,准备花数亿美元租借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但遭到了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对。它就频频通过媒体放风,宣扬中国核潜艇的强大。
三是因畏惧中国强盛而产生恐慌。中国武装力量的职责是保卫国土主权。由于中国此前的国防建设滞后于许多国家,因此,中国现在的军队现代化建设合情合理。这时候,部分国家畏惧中国的强大,就希望通过制造恐慌来干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 (《青年参考》2006年7月4日 第2版)
★ 军报严厉批评部队军事训练“造假”现象 ★
http://news.21cn.com/domestic/junshitiandi/2006/07/04/2637112.shtml
当前,军事训练中的“造假”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纸上谈训,会议记录体现大抓军事训练,下发文件强调大抓军事训练,制度措施指导大抓军事训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却不知所踪;
▲二是满足造势,训练场上杀声阵阵,演兵场上炮声隆隆,指挥中心键盘声声,只求风风光光,不求实实在在;
▲三是一厢情愿,对信息化战争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对瞄准实战抓好训练方法不灵、路数不清,对作战对手情况只知大概,缺乏深入研究,其结果只能是把假的当成真的练,把没用的当成有用的练,把过时的当成前沿的练。(郭彦文李占儒)
大抓军事训练之年,各部队结合担负任务,紧贴实战需求,取得了一批实实在在的训练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在苦练打赢本领的热潮中,也有单位把在经济建设中人人喊打的“造假”把戏,嫁接到真刀真枪的训练场。
在军事训练中“造假”,严重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和平时期,它导致形式主义泛滥,战斗力下降;战争袭来,轻者官兵流血牺牲,重者危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甲午海战,拥有世界先进铁甲舰、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之所以失败,除了清廷的腐朽与没落、内部纪律松弛外,训练弄虚作假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李鸿章检阅北洋水师军备时要看实弹射击,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就派人藏在靶船上,专等舰炮一响便点燃船上的炸药以示命中。如此弄虚作假虽然骗过了李鸿章,但却给清军埋下了祸根:实战中,定远舰连发数炮不能中敌,却被日舰击中。
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回顾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认识到,如果不彻底解决军事训练中的“造假”问题,任其发展蔓延下去,提升部队战斗力、打赢信息化战争就会成为一个美丽的泡影,大抓军事训练也将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解决问题首先要敢于正视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对待客观世界的基本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推动实践向前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军事训练中的“造假”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纸上谈训,会议记录体现大抓军事训练,下发文件强调大抓军事训练,制度措施指导大抓军事训练,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却不知所踪;二是满足造势,训练场上杀声阵阵,演兵场上炮声隆隆,指挥中心键盘声声,只求风风光光,不求实实在在;三是一厢情愿,对信息化战争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对瞄准实战抓好训练方法不灵、路数不清,对作战对手情况只知大概,缺乏深入研究,其结果只能是把假的当成真的练,把没用的当成有用的练,把过时的当成前沿的练。“假训”不除,祸害无穷。只有始终盯住“假训”真打、狠打,才能打出瞄准前沿、主动作为的信心热情,才能打出真抓训练、真练本领的舆论氛围,才能打出实在管用、克敌制胜的训法战法。
▲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长期的和平环境给我们预留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但也助长了一些官兵的和平麻痹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支军队必须有一种哀兵必胜的思想观念,必须有一种如临大敌、命悬一线的危机意识,才能时时警醒自己:贪虚名必损大节、假习武终将误国,才能激发出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练兵动力,才会使出浑身解数瞄着实战练打赢。
▲必须端正用人导向。
选拔使用和考核评价干部时,既要看政治是否合格,也要看军事是否过硬。面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最现实最紧迫的需要,军事是否过硬已经成为衡量政治是否合格的基本条件。只有军事过硬,才能圆满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作战任务,才能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不仅是个能力强弱的素质问题,更是一个政治觉悟高低的党性原则问题。同时,只有把那些想打赢、钻打赢、能打赢的干部用到领导岗位上,才能通过他们把大抓军事训练的思想贯彻下去,最终落实到每名官兵的具体行动上;也只有如此,才能让个别想通过“造假”谋取私利的人尝不到甜头、捞不到好处,进而纠正他们的思想认识,调动他们的练兵热情和谋打赢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官兵同心、上下合力苦练打赢本领的生动局面。
▲必须靠严格考评规范训练行为。
制度更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根本性。一些单位之所以产生训练“造假”现象,一条重要原因就是训练考核评估机制存在问题:考核内容不完善,缺少实打实、真对抗的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不科学,距离实战要求、实战背景太远;考核态度不严肃,存在“老好人”主义、与己无关思想。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就是要加大依法施考力度。应严格考核程序、规范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标准,通过近似实战环境的实考、真考,把“假训”行为和“假训”思想考出来、评出来,最终消灭“假训”滋生的环境和土壤。▲
★ 青藏铁路让中国洲际导弹直逼印度家门口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4/103030.html
印度军方认为,青藏铁路完工为中国的洲际弹道导弹提供了更大的机动性,如此将增强中国对印度的军事攻击能力。在青藏铁路完工前,印度媒体与军事研究机构即曾多次警告:“中国正缓慢、但有条不紊地收紧套在印度脖子上的绳索!”
印度相关研究机构指出,青藏铁路为解放军东风31型导弹提供完美的隐蔽场所,每列导弹火车可以携带30枚核弹头,就如同解放军目前用弹道导弹威胁台湾一样,这条铁路将会成为印度的梦魇。
印度媒体还指称,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机动及后勤供给能力,可使中国政府每年向西藏运送五百万吨物资,也可以在一个月内运送多达12个陆军步兵师。
近几年来,印度媒体对青藏铁路的报导可说是巨细靡遗;政府部门及智囊机构也多次召开会议,讨论青藏铁路通车后对印度乃至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影响。
中国与印度曾在1962年发生战争,近年来双方敌对情绪虽然逐渐化解,但边界争议未有最后定案,彼此仍视对方为“假想敌”。而印度对青藏铁路通车后,最忧心的就是:中国对印度战略威胁将大幅增加。
除了对印度的军事威胁之外,通车甚至可能改变整个南亚次大陆的地缘战略形势。北京学者坦言,青藏铁路除加强西藏与中国西部及东部沿海经济一体化的战略作用,并将为建构“南亚大陆桥”奠定基础,使中国突破能源与外贸的“马六甲困局”。▲
★ 纽约时报:中国政府修建青藏铁路的醉翁之意 ★
http://mil.jschina.com.cn/zjw/2006/7-4/104550.html
WWW.MILCHINA.COM/2006-7-4: 尽管中国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对青藏铁路向南延伸到日喀则,再延伸经过亚东出境,最终与印度、孟加拉国国等铁路网连接持保守态度,但有关中印南亚大陆桥的传闻还是不时见诸报端。
事实上,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不仅是改变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而且也将改变中国与印度两个亚洲大国只有漫长边境线却没有铁路相接的历史。在当初修建青藏铁路时,就有海外人士预测中国将会把青藏铁路延伸到边境城市亚东,打通南北亚这条大动脉。
▲支线建设计划让人浮想联翩
据说,青藏铁路在尚未建成通车前,青藏线的延长线已纳入了政府的视野。有报道说,西藏自治区政府正在考虑将青藏线延长,把火车修到日喀则地区和林芝地区,青藏线的延长举措,得到了西藏相关政府部门的确认。
其实,青藏铁路将是中国连接印度的基础线,并不是新的提法。西藏自治区发改委负责人就已指出:“藏铁路建成后,以拉萨为依托,还将向东建拉萨至林芝线、向西建设拉萨至日喀则线、向南建设日喀则至亚东等三条青藏铁路的支线。这些支线,将在十年内建成通车。届时,青藏铁路将和这三条支线形成一个大大的Y字形,长度将有二千多公里。”
正是这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支线,引发了人们的无限联想。传言中的中印南亚大陆桥计划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印南亚大陆桥计划浮出水面
尽管中国政府从来没有规划通向印度的铁路,但是许多民间的人士已经展开了可能性研究,青海省人大副秘书长刘同德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建立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陆上铁路桥梁,应该东起中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连云港,经西安、兰州、西宁、拉萨、日喀则,通过中尼口岸樟木或塔托巴尼至加德满都或比尔根杰(尼印口岸),最后抵达印度的巴特那、新德里、孟买或卡拉奇(巴基斯坦),实现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铁路联运。
刘同德认为,这条从青藏高原经过的南亚大陆桥,优于从云南开始并经过缅甸到达印度的路线,“过去没有青藏铁路,那条路线是唯一选择,现在,从西藏出发的大陆桥政治意义更大”。如果设想中的中尼铁路到达尼泊尔的平原地区,将很容易与印度铁路网相连。专家们表示,“尼中铁路如能开通,也可使印度和孟加拉国的铁路系统通过尼泊尔与中国连通,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随着南亚大陆桥的传闻日盛,两个备受关注的方案也渐渐浮出了水面。这两个方案分别是:
▲方案一:拉萨—日喀则—亚东—大吉岭(印度)
青藏铁路刚刚建成时就有海外媒体断言,“拉萨不是青藏铁路的终点”。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支线建设计划来看,这种断言显然并没有错。据悉,拉萨火车站和站场设计除考虑青藏铁路运营外,已经为将来修建支线铁路做了预留,而修建拉萨-日喀则、拉萨-林芝的铁路计划已提上议事日程。最引人关注的是拉萨—日喀则的支线,这条支线可以连结中印边界重镇亚东。
亚东位于西藏日喀则以南,距离拉萨约460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亚东”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旋谷、急流的深谷”。平均海拔3500米,湿润的印度洋空气使这里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
修往日喀则的计划使铁路从亚东延伸至印度大吉岭成为可能。在国务院2004年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就提到了拉萨至亚东再到印度的铁路。《环球时报》报道说“在中长期铁路网的地图上,标有从拉萨经日喀则再分别通往亚东、聂拉木的铁路。从亚东出境,离印度东北铁路的西里古里就很近了。”
▲方案二:昆明——大理——瑞丽——密支那(缅甸)——雷多(印度)
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另一条可能连接中国和印度的铁路建设计划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云南日报》报道说,近年来,随着我国与南亚、东南亚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加快中印铁路建设已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和维护边疆稳定的迫切需要。
报道中说,云南省政府建议修建一条自昆明起,经过大理、瑞丽至保山抵达缅甸密支那,最后连接印度雷多的铁路。报道说,目前昆明至大理铁路已建成通车,大(理)—瑞(丽)铁路保山段即将开工建设,印度首都新德里至雷多铁路已建成,只要把瑞丽至缅甸密支那的铁路与印度雷多连接起来,中印铁路就可连接到伊朗、土耳其、希腊直至大西洋海岸鹿特丹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座亚欧非大陆桥。
值得一提的是,青藏铁路建设之初就有海外媒体表示它将成为考验中印微妙关系的试金石。令国内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大跌眼镜的是,印度主流政治家及主流媒体并不认为青藏铁路的开通将打破中印之间的军事平衡,也不认同某些西方战略学者提出的“中国威胁论”。相反,印度借青藏铁路建成之机,开始谋划并积极与中方接触,提议共同修建拉萨至印度工业重镇加尔格答的跨国铁路。这恐怕是某些势力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
★ 青 藏 铁 路 之 后 / 南 水 北 调 成 为 焦 点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3: 青藏铁路已经通车了,但雄心勃勃的大陆并不以建成这条穿越青康藏高原雪山地带的铁道为满足,另一个超过青藏铁路、超越三峡大坝的工程─“南水北调”,目前正默默加速建设中。
▲五十年串接四水系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导,“南水北调”是中国最大型的工程建设项目,预计用五十年的时间完成,届时将把横向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水系,利用人造运河的方式,纵向串接在一起。
大陆“南水北调”工程的源起,是毛泽东在一九五二年表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在中共中央及国务院的指示下,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了五十年的工作,在分析比较五十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目前东线、中线和西线的调水基本方案。
东线工程部分,将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中线工程部分,将从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黄淮平原西部,在郑州以西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北上,使水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部分,将在长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大陆兴建三峡大坝共花费一四○亿英镑,但南水北调工程的初步估计花费就达到三二○亿英镑(约新台币一兆九千二百亿元),超过三峡大坝的两倍,而为了因应二○○八年奥运的需要,“南水北调”的优先工程项目,是从南面为北京提供水源保障。
▲斥资近两兆新台币
和三峡大坝、青藏铁路都引起争议一样,大陆“南水北调”工程也引起环境、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质疑。大陆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由于南方水源地的工业化污染严重,届时的“南水北调”将变成“污水北调”。
根据大陆专家的规划,到二○五○年,调水的总规模为四四八亿立方米,其中东线一四八亿立方米,中线一三○亿立方米,西线一七○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来源:中国时报)
★ 韩 媒 :朝 鲜 为 何 同 时 发 射 多 枚 导 弹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5:
中评社香港7月5日电/有传朝鲜5日凌晨发射了“大浦洞Ⅱ”等6枚导弹。究竟朝鲜为何同时发射这么多导弹?
据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多数分析认为,朝鲜邀请美国东亚太事务助卿希尔访朝遭拒,作为回应,并为促成朝美双边对话,不得已采取了这种“超强硬手段”—同时发射多枚导弹。
军方和情报部门就朝鲜同时发射多枚导弹表示,朝鲜这样做是向国际社会显示其发射导弹的能力,使朝鲜半岛的安全威胁最大化,也试图迫使美国与之直接对话。
分析认为,朝鲜的短、中、远程导弹分别威胁到韩国、日本和美国,将其分类发射正是向有关国家和国民明示威慑。也有分析认为,朝鲜的行为与政治无关,而是其确实需要从技术层面提高发射导弹的能力。
报道指出,朝鲜1998年9月发射“大浦洞Ⅰ”(朝鲜称是“光明星Ⅰ”人造卫星)之后,8年里再未试射中、远程导弹。加上朝鲜是除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外,与印度齐名的世界第六大导弹强国,导弹出口也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报道又说,朝鲜为扩大武器出口,有必要对性能有所提高的导弹进行试射。▲
★ 朝 鲜 射 导 弹 伤 了 中 韩 、正 中 美 下 怀 ?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5
中评社香港7月5日电/台湾东森新闻分析说,朝鲜选在美国国庆与太空梭发射当天试射导弹,挑衅意味不言可喻,然而,外界最感好奇的是,朝鲜为何一次试射长、中、短程六枚导弹?
根据美国情报显示,朝鲜是在六月中开始试射准备工作,之后的卫星照片也显示,朝鲜开始为导弹装填燃料,只是朝鲜拖到亚洲时间的7月5日才发射,让人不禁揣测,先前的动作都只是要引起美国注意,增加谈判筹码。
如今看来,可能朝鲜早就知道大浦洞二型导弹还没法派上用场,才会有一次发射六枚之举。
只是大浦洞二型导弹虽然在发射42秒之后,就因为第一节燃料耗尽而坠入日本海,但朝鲜仍然可以从这段时间中取得重要的发射参数和资料,用来改进未来的液态燃料火箭。而且朝鲜选在拂晓前发射,让原本认为这会令朝鲜自己难以追踪导弹动向的美国大感意外。
美国相信,朝鲜尚未研发出小到可以装在长程导弹上的弹头,而且朝鲜也从未核子试爆,因此朝鲜仍未具有长程核武打击能力。而这次大浦洞二型的试射失败也让美国暂时松了一口气。
报道说,这次导弹试射得不偿失。首先,大浦洞二型导弹暂时失去吓阻力,朝鲜为了发射导弹,与提供朝鲜最多援助的中国和韩国陷入争执。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国官员私下表示,他们现在希望“中国人会暴跳如雷”。中方在几天前表示,他们正努力促成召开“非正式”六边会谈。
而在与南韩关系上,朝鲜试射导弹将让南韩难以为力图改善与朝鲜关系并提供援助的政策辩护。布什政府的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希尔5日启程前往亚洲,朝鲜试射导弹将让他要求中国与南韩协助对朝鲜施行制裁的呼吁更有正当性,南韩恐怕难以抵挡来自国外与国内反对党要求制裁朝鲜的压力。
至于布什政府内部原本势力消沉的鹰派,可望因此重新振作。预料他们将主张,六边会谈注定失败,美国必须逐步升高制裁压力,最终要让金正日政权跨台。而原本就以关系紧密的美日同盟,一定会因此加速合作,日本也会增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工作。▲
★ 美 国 渲 染 “ 长 期 战 争 ” 意 在 独 霸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702127&typeid=14
“长期战争”有望成为继短暂的“冷战后”时期之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
2006年07月05日《瞭望》文/任卫东 美国国防部在年初公布的2006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长期战争”(longwar)的概念。报告前言第一句话就是:“美国是正在进行长期战争的国家。”报告分析了战争开始5年来的形势,不厌其烦地强调美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强调美国正在进行的这场“反恐”战争的长期性、全球性和复杂性,通篇充满了战时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报告指出,美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作战行动只是这场长期的全球“反恐”战争的初级阶段,而这场“长期战争”将和冷战一样,要持续几十年时间并在几十个国家内进行。
其实客观现实早已表明,美国发动的这场所谓“战争”,是由一系列作战和非作战战争行为构成的形式复杂、对象广泛、目标深远的全球性战争。这场战争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形势和时代特征,并涉及众多国家的根本利益。
▲决定“长期战争”的是霸权
没有一场战争像“反恐战争”一样具有如此强烈的迷惑性。不可否认,“反恐战争”中确实含有反恐因素。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指出,现在“基地”组织和与其有关联的运动在80多个国家中活动。他们“将选择包括恐怖主义、叛乱或游击战在内的非正规战争方式,试图通过持久的冲突来摧毁我们的意志”。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安全及其伙伴国的政权,美国要在全球范围进行反恐怖主义、反叛乱等非正规和非常规战争。
但是,美国针对所谓恐怖袭击而进行的军事行动根本不是所谓“反恐战争”的主要内容,所谓恐怖分子也不是战争的主要对象,美国最核心的战略性军事资源并没有用来对付什么恐怖分子。决定“长期战争”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是霸权而不是“恐怖主义”。伊拉克战争特别明显地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冷战刚一结束,美国决策层就意识到历史性机遇已经降临到美国身上,并且公开宣布要确立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地位,也就是要建立美国的全球霸权。在这一点上,美国历届决策阶层的所有派别几乎没有任何分歧,区别主要在于具体的策略选择。到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美国实力达到有史以来的顶点。国际力量对比的严重失衡使美国的战争政策受不到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军事制约,国际政治气氛也使美国的战争政策难以受到强有力的政治抵制。与此同时,国际上一系列不利于霸权稳定和霸权扩张的因素逐渐出现。其中对美国霸权构成最大挑战的,就是一些新兴大国崛起势头强劲,一些转轨国家出现再次转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不利于美国垄断资本利益的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国际形势发展出现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在世界形势将要发生历史性转折的紧要关头,美国建立新型霸权的紧迫感明显增强。于是,一场旨在扩大势力范围,夺取地缘战略制高点和资源,遏制竞争对手的全球性霸权战争逐步展开。
在美国的战略思维中,影响21世纪国际安全环境和美国霸权地位的决定性因素还是“主要的和新兴的大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明确认为,“主要和新兴大国做出的选择将影响美国及其盟国和伙伴国未来的战略地位和行动自由”。而在其中,中国被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参与报告起草工作的美助理国防部长亨利在报告公布前就说,新的评估报告将把未来的中国当作“能力几乎对等的军事挑战者”。用刚刚宣布辞职的副国务卿佐利克的话说就是:“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问题。”
目前,美国对“处在战略十字路口上”的中国的政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应警惕的是,近来在美国对华政策和战略的讨论中,“防范”甚至“遏制”的字眼频繁出现,被“反恐战争”掩盖起来的围攻式的对华战略部署逐渐露出真实面目。
▲战略核心是控制整个欧亚大陆
对美国霸权来说,最根本的地缘战略问题就是全面控制整个欧亚大陆,这也是“长期战争”的核心战略目标。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众多中东欧国家和前苏联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美国霸权势力范围自西向东缓缓推进。“反恐战争”开始后,军事打击与政治改造相结合,美国霸权扩张的进程明显加快。经过“长期战争”第一阶段的两场战争,美国在西线取得巨大重大进展,势力范围在中东和中亚大幅推进。继伊拉克之后,伊朗问题马上浮出水面。现在,伊朗问题几乎完全重复着当年伊拉克问题的发展轨迹。伊朗虽因其内外条件而非伊拉克可比,但美国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西线仍是近期美国的重点。
此外,中亚的“颜色革命”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对俄罗斯的包围也日益加紧。但是,所有这些决不意味着美国只在西线采取行动。中东、中亚只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条战线,而实际上美国武器库中最精锐、最具进攻性的战略力量的部署重点根本就不是中东。“反恐战争”开始以来,美国战略军事力量调整和部署的一个突出重点是亚太。
为了提升在西太平洋的军事能力,美国近年来不断向夏威夷和关岛调集战略力量,其战备水平已达越战以来的最高点。美国正计划将其大量最先进、最精锐的王牌战略力量从美国本土调往夏威夷和关岛,从而将太平洋地区军事力量的重心从美国本土向西大幅前移。《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要求比原定计划提前20年,即在2018年以前将新一代远程打击力量投入战场,同时加强现有轰炸机部队的现代化。报告计划2010年前将把至少6艘航空母舰和包括18艘战略核潜艇在内的60%的潜水艇部署在太平洋地区。
对驻日美军进行调整、充实,加强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和美日军事一体化,是美国西太平洋地区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美日双方达成的协议,美国计划将目前驻扎在华盛顿的美国陆军第一军司令部迁往日本神奈川县的座间基地,并整编成一个能够指挥陆、海、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各军种协同作战的联合司令部。同时,日本陆上自卫队将在座间基地成立中央应急司令部以配合美军。在美日军事一体化的架构中,日本的军事作用大幅提升,外向性明显增强,它与美国的“共同战略目标”已大大超出防卫日本的范围。除日本外,美国还极力深化与澳大利亚、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同盟关系,力求将它们纳入到美国新型亚太战略结构中去。2006年3月,赖斯出访澳大利亚,美日澳举行了明显针对中国的三边战略对话。此外,美国还对北面的蒙古和南面的印度大做文章,试图形成针对中国的完整的包围圈。
当前,美国正一边大张旗鼓地在西线推进,一边不动声色地在东线布局,从战略武器、部队结构、军事同盟等几方面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力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集中在这一地区的不是防御力量,而是最先进、最强大的进攻性战略力量。现在,西太平洋地区已成为惟一云集美军所有军兵种最精锐力量的地区,战略力量的密集程度达全球第一。美国已在这个地区形成了其他地区美军所不具备的联合作战能力。经过“长期战争”的第一阶段,美国正在形成西线挺进,东线集结,东西合围,意在长远的全球战略态势。
▲向全球输出“自由”“民主”的政治工具
在2006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布什明确提出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两大支柱。一是“促进自由、公正和人类尊严——致力于结束暴政,扩展有效的民主国家,通过自由、公正的贸易和广泛的发展政策扩大繁荣”;二是“通过领导一个日益增长的民主国家共同体来勇敢地面对我们这个时代的挑战”。显然,扩展“自由”、推行保护“自由”的“民主”制度,已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问题,是美国“长期战争”的根本政治任务。
布什总统和国务卿赖斯等人都多次表达过别国社会制度和政权性质对美国安全具有生死攸关的影响这个意思。2006年《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正文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阐明,“美国的政策就是以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结束暴政为最终目标,在所有国家中寻求并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这是为美国人民提供持久安全的最佳途径。”报告明确指出,支持自由能够促进美国的利益,因为自由在美国的生存越来越依赖于自由在国外的成功。从以上表述和美国近年来的具体行动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新世纪的霸权战略与冷战时期相比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基本战略不是遏制而是全球进攻,而且进攻也不是为了实现有限的军事目标,而是主动地从根本上改变别国的社会制度和整个世界的政治走向。这也正是“先发制人”战略深刻的政治含义。在如此战略环境下,社会制度、国家性质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与美国关系的根本问题,用布什的话说就是“自由决定敌人”。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具体地列出了“有效的民主政体”的基本标准,在促进“有效民主外”,提出推行“民主”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结束暴政,并开列了朝鲜、伊朗、叙利亚、古巴、白俄罗斯、缅甸和津巴布韦7个“暴政”国家的名单。报告特别强调了伊朗的威胁,指出美国的政策目标是伊朗改变其内外政策,开放政治制度,给人民以自由。显然,伊朗问题的实质不是核问题而是政权问题,是“自由”和“民主”制度问题。报告明确表示:“为了保卫我们的国家和实践我们的社会准则,美国寻求通过领导一项结束暴政和促进有效民主的国际努力而在全球范围扩展自由”。
从美国的种种报告、战略、咨文、讲话特别是实际行动可以看出,美国所谋求的是史无前例的世界霸权。但过度扩张往往是霸权衰落的直接原因。“长期战争”一方面大量消耗美国的经济实力,一方面不断激化国际、国内矛盾,最终只能加速国际霸权体系走向崩溃的步伐。然而在世界选择方向和道路的转折关头,美国深谋远虑的霸权战略和极其危险的战争政策,必然会使历史进程更加曲折复杂并充满变数。对此,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