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空客为何花落天津? ★

今日看点:2006-6-10
(01):★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空客为何花落天津? ★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4452864.html
(02):★ 中 国 第 三 次 改 革 争 论 始 末 ★
http://news.163.com/06/0608/13/2J3NI7DD0001126S.html
(03):★ 解密档案摘录:围绕审判美国间谍的中美外交斗争(一)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94168&typeid=14
(04):★ 美 联 邦 调 查 局 称 中 国 为 头 号 间 谍 国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09/content_4667272.htm
(05):★ 中 国 大 飞 机 项 目 面 临 深 陷 名 利 场 风 险(一)★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8/16848.html
(06):★ B-2到达台海仅需3小时/美投百亿扩建关岛基地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454876.html
(07):★ 美国要为霸权减负/对中美关系是祸是福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454117.html
(08):★ 美 国:神 舟 飞 船 为 太 空 监 控 重 点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892/4454520.html


★ 美 国:神 舟 飞 船 为 太 空 监 控 重 点 ★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892/4454520.html
2006年06月09日: 美国海军、国土安全部等权力部门近来最热门的话题是“全球商船分别在何处,各自在干什么,有无危险动向?”据美国媒体报道,为了防范类似“9•11”事件的恐怖袭击,美国今年加大了在全球监控各种可疑目标的力度,包括全球的商船、飞机、陆地大型机动目标、太空目标甚至互联网都成为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美国做法难道都是为了反恐吗?
 ▲ 全方位监控全球
  据英国简氏防务网站介绍,美国目前已建成了陆海空天电立体化全方位的目标监控系统。在海洋方面,除了包括中、俄等在内的全球各主要国家的大型军用舰只外,常年在国际航线上进行商贸运输的12万艘商船都成为了美军重要监控目标,而执行这一任务的主要单位是总部设在美国圣地亚哥的美海军侦察署。冷战期间,该单位就曾开发了一整套监控苏联军用舰只的系统,可对苏海军大约700艘军舰进行监控。当时美军主要根据不同潜艇推进系统产生的脉冲频率不同这一原理,通过搜集各主要类型的苏军潜艇,制成数据库档案,这样只要在全球任何一处发现可疑潜艇,通过对照其推进器运转脉冲频率,就像对照指纹一样,就能识别潜艇确切身份。如今,美军更是将该技术升级换代,将其发展为效率更高,可远距离遥控的声呐侦察系统,即通过设置在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声呐装置搜集在海洋航行的商船与空气和海水产生的不同信号,然后通过功能强大的超级电脑进行保存、分析,辨别不同信号代表的不同商船。如果发现可疑船只,便会通过中情局等机构进一步获取商船货物清单等数据,甚至会强行登船检查。
  美国海军新闻网披露说,美国政府目前将监控海上移动目标作为这一立体监控网中的重中之重,因为目前每天大约有2.5万个集装箱进出美国港口,一年有900万个集装箱进出港口,美国十分担心恐怖分子利用数量巨大的商船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偷运至美国本土进行破坏。为此,美国每年为海军侦察署提供数亿美元的检查经费,另外还有几十亿美元的技术设备采购费,该署内还专门成立了民用船队分析部,重点对分布在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英吉利海峡、台湾海峡、阿拉伯湾以及好望角等七大海上战略通道上的商船进行排查追踪,确定其是否与恐怖分子、武器走私、核扩散以及生化武器等有关。如果发生紧急情况,还可拥有在第一时间向白宫报告的优先权。
  在空中目标监控方面,美国也是不遗余力,美国已建设最先进的空管空防一体化建设,空军与联邦航空局共同投资建设了军民两用的“联合监视系统”,可监控每天飞行在美国上空的国内和国际航班,能及时锁定、跟踪偏离航线或拒绝地面指挥系统指令的航班,并可在10分钟内派遣战机迫降甚至击落可能发起恐怖袭击的空中目标。
  对陆地重要目标的监控,美国则是依靠高空侦察机和在太空中的120多颗侦察卫星。目标除中俄的卫星发射中心、火箭基地、重要导弹部队驻地外,美还重点监视“基地”组织的可能训练营地、伊朗、朝鲜、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核设施以及机动导弹发射车等目标。我国“神舟”飞船近年来更是美军在太空领域跟踪监控的重点。而全球约800枚卫星也被美国太空总署绘制了详细的星空图,以便掌握其轨道和运动参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美国大肆监控全球互联网信息。美《国土安全法》中“加强电子安全”部分的有关条款规定,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例如微软的MSN 和美国在线,有义务向美国调查机关提供用户有关信息和背景。美国情报单位能通过技术手段全面监控、跟踪甚至删改互联网中不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信息。比如今年3月1日,《纽约时报》网络版发布一条宇航局批评白宫的新闻。而短短五分钟后,这条信息中有关批评美国当局的言论就被美国的网络警察删除。
  ▲ 面临人力不足、技术漏洞等障碍
  虽然美国依靠强大的技术力量,对全球各种目标的监控已经无孔不入,但是,全球12万艘商船、一年百万次航班起降、各种导弹发射车数目众多,要想对如此百万数量的目标实施全方位滴水不漏的监控,难度如同大海捞针。加之目前恐怖分子活动能力也是越来越强,除了可通过各种伪装保护来骗过美国高科技“耳目”外,还采用化整为零、蚂蚁搬家的方式将威力强大的武器分拆运输,使美国监控体系鞭长莫及。美监控体系本身也存在不少技术漏洞。如美国《内视》杂志记者就曾使用包括本•拉登在内的三名恐怖分子的名字通过美国航空管制电脑的检查顺利登机,让美国安全官员尴尬不已。另外美国目前监视部门,更多是靠电脑等工具去辨别和分析情报,人力整合信息能力严重不足,这给美国战略、各种政策的制定带来很多偏差。
  ▲“技术迷信”带来很多负面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技术优势十分迷信,而在情报、安全等系统,这样的想法更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可以说美国目前企图全面监控全球目标的念头,又是其“技术万能论”的集中体现。而类似“9•11”、“科尔”号驱逐舰遇袭等例子,已经充分证明单单依靠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同时,美国做法也暴露了其追求单方面情报透明化的野心,即“全面屏蔽自身情况的同时,全面掌握他国情报”。这种做法势必干涉到他国主权。据韩国联合通讯社5日报道,美国已全面监视朝鲜籍船只,并且不允许在美设有账户的公司租用朝鲜船只进行正常的商务运输。一些国际关系专家指出,美国此举会进一步孤立美国,使其在成为世界警察的同时,越来越蜕变为国际关系中的一座孤岛。专家指出,美国肆无忌惮地监视他国,最终可能带来情报越“透明”、政策越“糊涂”、不利于营造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李润田 陈 晓)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 美国要为霸权减负/对中美关系是祸是福 ★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0/49152/4454117.html
王义桅 2006年06月09日
  ▲呼吁中国等新兴大国成为利益攸关方,其深远内涵是为了将来轻装上阵,重振美国霸权雄风,是美国霸权减负战略的重要一环
  ▲美国霸权减负的原因不仅是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使美国成为反全球化的“冤大头”,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愈感力不从心的客观表现
  ▲这种霸权减负并非推卸责任,而是着眼长远的挑战,旨在永葆美国霸权。美国的霸权减负,同时也在制造地区矛盾
  美国霸权处于守势还是攻势
  全球化从本质上来看是摒弃全球霸权的,这导致了美国霸权的种种悖论:一、将中国定位为国际体系的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但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二、支持日本、印度成为全球性伙伴,呼吁中国担负起更大责任,却反对世界多极化;三、希望中国等新兴大国分担美国霸权代价,却不希望其分享美国霸权好处。
  其实,美国一直掌握着话语权。相比于以前美国把中国定位为异类,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有其积极意义。但美国强调的是负责任方面,我们则侧重于利益攸关方内涵。至于对谁负责、负责什么、如何负责,要由美国来界定。说白了,是要中国对美国霸权负担负责,即分担美国的霸权成本,而不能享受美国霸权的权益。这就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再者,国际体系不是一般意义的,而特指全球化体系。随着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尤其是“9•11”事件昭示的美国成为全球化负面效应的“冤大头”,迫使美国重新考量全球化之利弊,甚至有孤立主义者扬言美国应退出全球化。一些美国人认为,美国提供全球化主要公共产品,而中国却享受全球化的好处,甚至是最大得益方。要崛起的中国负担起更多的全球化成本,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主要思路之一。
  不管怎么说,美国仍然在给中国下定义:异类还是同伴。一方面,美国诱惑中国分担更大的全球化成本;另一方面,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等正常要求,仍十分警惕。因此,有学者说中美关系仍难以定位。鉴于此,中国政府回应说,中美关系是建设性合作关系。
  当然,利益攸关方是复数,不只是针对中国,也包括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尤其是处于“战略十字路口”的大国。这一概念本身是佐利克在上世纪80年代对日本的提法,即日本不能做免费搭车者(free-rider),从经济上要分担美国的责任——如今,已经发展到军事上分担美国的责任,这就是美日军事同盟的升级。利益攸关方用在中国头上,更有从战略、外交等经济之外的更广阔领域要中国承担更多责任的意愿,不仅是给美国分忧,也是约束中国,将霸权和全球化的成本部分转嫁给中国,前提是确保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权益或推迟这一天的到来,同时还可减慢中国崛起的步伐。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这一战略的组成部分。
  “9•11”后,人们通常认为美国利用“反恐”进行战略扩张。但从短期看,美国的主要精力仍然是应对非对称性挑战,美国处于战略调整期。可以说,美国霸权短期收缩而处于守势,旨在实现长期扩张和重拾战略攻势。呼吁中国等新兴大国成为利益攸关方,其深远内涵即是为了将来轻装上阵,重振美国霸权雄风,是美国霸权减负战略的重要一环。
  美国为何要进行霸权减负
  美国霸权减负是一种周期性现象,这首先是维持美国霸权的两大支柱——经济和军事关系使然:美国的赤字经济往往需要危机和战争,通过增大军事开支的方式保持赤字大而不破的局面;美元霸权需要美国军事超强优势以维系美元信用、延续美国神话。其次,减负也是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反应。霸权减负是避免霸权兴衰的美国法宝,只不过不同时期减负原因、手段不一,常常是世界经济周期和军事技术革命周期导致美国霸权转移。此轮霸权减负的背景是地区一体化发展导致美国地区经济影响力的下降,通过强化双边军事同盟来弥补多边主义和地区主义兴起对美国传统地区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侵蚀。
  美国霸权减负的原因不仅是全球化的曲折发展使美国成为反全球化的“冤大头”,更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愈感力不从心的客观表现,其内容包括四方面:
  一、战略减负:
重拾多边主义、强化双边联盟,对美国的战略重点和轻重缓急进行调整,同时实现战略思维转型和外交转型。在国务卿赖斯的变革外交构想中,减少战略推行阻力,重新重视公共外交,就是着眼于长远美国影响力的战略考量。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斯蒂芬•沃尔特在今年3月23日出版的《伦敦书评》上发表《以色列游说与美国外交》的爆炸性文章,呼吁美国对外战略应该超越为以色列所累的中东困境。这种现实主义的战略减负观,值得关注。
  二、军事减负:
减少静态军事基地,发展动态作战能力。陆军、航空母舰等传统项目得以精简,大力发展机动型、快速反应型、应对非对称性威胁的武器装备。重新调整亚太地区驻军,使日本和印度担负起更大责任,推进美日军事一体化和增强驻韩美军机动性。
  三、经济减负:
日本、中国等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无形中成为美国经济的“粮仓”,造成美国一边打仗、一边减税的奇观,但客观上也使中美处于“金融恐怖平衡”状态。为强化美元霸权,美国要实现金融减负,使中、日成为其金融人质。经济减负的第二个方面是将高油价抛给中国,在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给中国等新兴大国施压,增加其经济崛起成本;同时,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提高新兴大国的门槛。第三个方面是美国经济自身减负。
  四、思想减负:
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外交旗帜重新简化、抽象成纯粹的民主、自由,摒弃孤立主义和全球主义的诱惑以及美利坚帝国和美国治下的和平梦呓,创造有利于自由的均势,重视美国面临的软权力挑战,着眼于美国的长远国际竞争力,通过重修跨大西洋价值同盟塑造新的国际社会认同。
  这种霸权减负并非推卸责任,而是着眼长远的挑战,旨在永葆美国霸权。必须指出,美国的霸权减负,同时也在制造地区矛盾。比如,美国可能在未来将台海霸权成本外包给日本,制造中日对抗。美国的战略需要,给追求正常化的日本提供“再崛起”的空间,与中国的崛起产生结构性矛盾,造成中日同时崛起这一前所未有的局面,这是中日关系空前僵化的根本原因。
  霸权减负对中美关系是祸是福
  吊诡的是,利益攸关方的提出者也是对冲(又译为“两面下注”)(hedge)战略的始作俑者——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尽管称中国为利益攸关方更多反映了美国作为生意人的角色,尚遭到美国作为军人和传教士角色的质疑,但对冲中国似乎成为各派共识。
  美国把中国列为长期挑战,认为中国崛起充满了风险,这种风险就体现在对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和地区权益的冲击上。美国的霸权减负既有全球化和地区化发展的大背景,也着眼于中国的长远、境外、全方位挑战,着眼于中国所宣称的今后一二十年战略机遇期之后的中美对决。这种对决,不一定通过军事方面进行,而是全方位的综合较量。美国清楚,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中国也认识到,美国霸权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二十年内总体仍无法动摇。
总之,美国的全球霸权目标未变,但面对全球化、地区化从本质上摒弃全球霸权的趋势,美国实现霸权减负的手段将更灵活,方法更老练。美国也在跟中国玩太极,借力打力,其霸权减负也是旨在通过实现自身权力的转移避免外在的霸权转移,即以军事力量的强化和更新,弥补经济影响力的下降,也是为对付地区一体化的挑战和非对称性冲突。美国霸权减负战略试图将美国现有霸权提升至新境界,将挑战者置于传统权力游戏档次,摆脱其纠缠,旨在实现霸权的范式转移和升级。如其顺利实现,则美国的霸权地位将得以巩固,仍将持续相当长时期,甚至会拉大与挑战者的距离,对世界的威胁更大。▲《环球时报》 (2006-06-07)
(作者王义桅:是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 B-2到达台海仅需3小时/美投百亿扩建关岛基地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GB/1077/52987/4454876.html
从弹药库成为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主要的战力投射中心
B-2到达台海仅需3小时 美投百亿扩建关岛基地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隗 静 尚未迟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吴晓明 2006年06月09日
部署B-2隐形轰炸机是关岛战略地位提升的重要标志。图为停在关岛的B-2隐形轰炸机。
  现在“关岛”只要出现在媒体上,就一定与发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美军动作有关。6月19日至23日,这个大洋深处的基地将迎来最近十几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海域的最大一次航母集结,将有3艘美国主力航母联袂向亚太地区示威。而此前,各种与关岛有关的消息已经让人如雷贯耳了。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8000人将转移,目的地是关岛;台湾的F-16战机首次独立飞越太平洋,选择的加油地点还是关岛。它们清楚地告诉世人,关岛整体战略地位在迅速提升。还有更刺激的,近期,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特意飞到关岛视察工作,并传出一个重要消息――美军已经拟定出关岛扩建计划,准备在未来15年向关岛基地投入100亿到150亿美元,将其修建成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最主要的战力投射中心。  
从仓库到“长矛的矛尖”
  据随行的美军军方记者报道,6月2日,佩斯参观了位于关岛北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和南部的阿普拉海军基地,两地相隔不足40公里。
  佩斯不断对随行的记者强调关岛的战略地位,他形象地说:“如果你以关岛为中心画一个圆,就可以理解它在这个(亚太)地区具有多么大的战略价值。”美军记者注释称,关岛距离美军关注的亚太“热点”地区,如日本、韩国、台湾海峡、菲律宾及印尼等地飞行只要两三个小时,军舰航行也只要两天。
  佩斯的看法在美国很有代表性,不止一家媒体在报道关岛时配上了地图,并以它为圆心画圆圈。
  驻守关岛的美空军指挥官汉斯•莱吉舒特说:“自越南战争以来,关岛一直是一个储存弹药的仓库,几乎没有轰炸机驻留,但近两年情况发生了变化。”确实,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关岛对于美国并没有特别的重要性。多年来,关岛能让人记住的,是那个占地约3500公顷、为太平洋地区美军提供弹药的仓库。而现在,一切都变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关岛从一个仓库一跃成为一个跳板,“关岛今天不仅是燃料和弹药的代名词,而且已和潜艇和轰炸机联系在一起”。2000年,美军开始在关岛重新进行军事部署,先是部署了64枚巡航导弹,接着又将3艘“洛杉矶”级高速攻击型核潜艇从夏威夷的珍珠港转移到关岛驻防,这种潜艇装备有“战斧”式巡航导弹,能在水下发射载有核弹头的导弹。关岛一夜之间成为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据美国方面提供的数字,两年前,约有1.2万架次美军用飞机在关岛跑道上降落;去年,这一数字达2.6万架次。
关岛基地的最高指挥官雷迪称,关岛现在越来越频繁地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如果把美军形容为一支长矛,那么,关岛就好像是美国伸向太平洋的“长矛的矛尖”。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驻扎在关岛的美军在谈到他们备战的对象时,大都不直言中国,而是说为了应对五角大楼“所不了解的潜在威胁”。不过,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潜在威胁”包括一个“正在发展的、决意解决台湾问题并且和日本不和”的中国。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欧汉伦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虽然外交官会否认针对中国,但是军事战略学家的确在担心,在较长期间内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起。中国是下一个十年中这一地区唯一可能真正挑战美国的国家。  
关岛将扩建成什么样
  当佩斯视察关岛之际,轰隆隆的推土机正在安德森空军基地旁边修建一条新的跑道,这是关岛大规模扩建工程的一个侧影。
  为了适应关岛越来越重的分量,容纳越来越多的军人、武器装备,大规模的扩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雷迪表示,仅海军陆战队就需要增加3800多套房子及其他配套设施,而且需要扩建的还有民用设施。据当地媒体报道,贯通关岛南北的只有一条主要公路,而且路况非常差,在美军发给即将入驻关岛的官兵的注意事项中,就包括了雨季要特别注意驾驶安全的内容。
  根据美军的关岛扩建计划,这一切将逐步改变。据介绍,美军计划从2007财政年度开始,持续15年每年在关岛花费大约10亿美元扩建基地,而目前关岛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25亿美元。基地扩建的计划包括在空军基地增加跑道和大约80万平方米停机坪,改造海军基地的港口,供一支以上航空母舰编队停靠,将接纳核动力潜艇的容量增加到5艘等。
  美国有军事专家认为,关岛位于所谓的第二岛链的核心之地,处于西太平洋的心脏位置,扩建之后的关岛将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三大岛链防线中心。扩建关岛基地其实是磨一磨美国指向亚洲的“长矛”上的“矛尖”,是美国军事战略向亚洲倾斜过程中的一步。
关岛的基地群
  关岛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南端,是该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全岛南北长48公里,宽6-13公里,面积549平方公里,呈长条形。现在,美军在关岛除了有阿普拉海军基地、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和安德森空军基地三大基地,还正在准备建设海军陆战队第三远征军的总部,这些基地占据了关岛总面积的1/3以上。
  位于关岛北部的安德森空军基地是美军在海外的4个战略轰炸机基地之一,被美国媒体称为“未来在太平洋地区军事政策的代表”,“美军向世界展示其威力的最有效的平台”。这里有长达3000米的跑道,足以应付各类飞机、甚至是航天飞机的迫降。有位到过这里的专家感叹说,它的跑道和滑行道之宽广,足以让人身处其中而注意不到一架从“小鹰”号航母上飞来的飞机正在此地进行演练。美国媒体还称,整个太平洋地区没有第二个空军基地的武器储备比安德森基地多:它的巡航导弹和炸弹的储备一直保持在10万枚左右。安德森基地燃油储备之大足以令它成为美国空军最重要的能源补给基地。
  美国国防部2005年公布的计划指出,到2008年为止,美军将在安德森基地成立可应对恐怖袭击和地区纷争而紧急出动的“机动部队”,将部署40架战斗机、6架B-2隐形战略轰炸机,并长期驻扎12架KC-135空中加油机和3架“全球鹰”高空无人侦察机。后来可能出于侦察任务的考虑,又将“全球鹰”增加为6架。美国媒体尤其关注B-2轰炸机,《华盛顿邮报》描述说,一架灰色B-2轰炸机停靠在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平台上,该机机翼长52米,装80枚卫星制导导弹,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将这些导弹发射到亚洲任何一个角落。这架庞然大物的部署,象征着美国太平洋军力部署已经进入新时代。
 阿普拉海军基地是美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基地之一,既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前进指挥所,也是舰艇维修补给、停泊修整基地和唯一的核潜艇基地,其保障能力足够提供一个航母编队所需的装备。2001年2月,美在关岛阿普拉海军基地成立了第15潜艇中队,随后决定在此部署3艘“洛杉矶”级核潜艇。2002年首艘“科珀斯克里斯蒂城”号抵达,2003年,第二艘“旧金山”号到位。2004年12月24日,第三艘“休斯敦”号完成部署。目前正在研究将部署在这里的核潜艇增加到10艘。美军的核潜艇还强化了对地攻击能力,一旦发现恐怖组织的据点,核潜艇可立即在水下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阿加尼亚海军航空站位于阿普拉港南岸的奥罗特半岛,设有两条混凝土跑道,最大容量为180架飞机,是美国航空兵在西太平洋的主要侦察和反潜基地,驻有两个侦察机中队和一个反潜巡逻机中队;同时,又是西太平洋地区美航空兵的主要后勤和临时保养点,为进驻关岛的航母舰载机和途经太平洋的大部分海军飞机提供保障。自2000年起,此地部署有64枚AGM-86C巡航导弹,使美军有能力在12小时内攻击半径在3000公里范围内的敌国指挥机构等重要目标。▲(《环球时报》2006年6月7日)
中 国 大 飞 机 项 目 面 临 深 陷 名 利 场 风 险(一)★
http://news.milchina.com/2006/6-8/16848.html
WWW.MILCHINA.COM/2006-6-8:大型飞机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后,这个一度被尘封的高技术项目,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但“全民大讨论”并没有让历经沧桑的大飞机项目有更加清晰的未来图景,一系列涉及大飞机的新闻事件在媒体粗放式的历史回顾中,演变成了情绪化的争吵:意气、误解、猜忌甚至谎言、诋毁……充斥在大飞机这块“无主之地”。
  在垄断寡头市场挤压的阴影下,部门和地方利益的纠葛中,中国大飞机项目大有深陷“名利场”的风险。
  全球航空制造两大“寡头”的“盛宴”再次摆在了中国。
  “目前,在中国内地运营的863架飞机中,有534架为美国波音飞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是2/3;按照目录价格计算,中国从美国购买飞机的总费用累计接近400亿美元。”3个多月内“吃”下100架大飞机订单的美国波音公司心情非常好,其中国区总裁王建民在一个公开场合自信地告诉《商务周刊》,“我们计划年内再从中国拿到20架飞机的订单,至少出售120架干线飞机,确保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波音惊人的“胃口”直接刺激着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食欲”。5月9日,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将自己的好消息告诉了《商务周刊》,“中国民航总局已经确认空客A380主起降机场为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据空客预计,到2009年,这种550座双层超级“巨无霸”在中国起降每周将达1000架次。而且,在中国市场率先抢占到超级大飞机先机的空客,许诺可考虑将首个欧洲以外的飞机组装线设在中国,从而挑战波音的地位。按照该公司中国区总裁劳伦斯•巴农给《商务周刊》的展望,“空客将以最进取的工作,把目前21%的中国市场份额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到50%”。
  仅2005年,中国各家航空公司就向波音、空中客车两家国际民机市场的垄断“寡头”订购了442架飞机,目录价格高达2000亿元左右。尤其是去年年底,中国“一口气”与空中客车公司签署订购150架A320系列飞机的框架协议,震动了全球航空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5年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利润仅16.5亿元,甚至不够买一架空客A380。尤为尴尬的是,偌大的中国市场继续保持着中国自主技术大飞机“0”的记录。一时间,中国民用航空市场俨然成了跨国飞机制造商的“狩猎场”。
  与此同时,2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大型飞机项目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这个被看作度量民族自信心强弱的“标尺”,在国人饱受寡头垄断郁抑的情绪下,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话题。
  但“全民大讨论”并没有让历经沧桑的大飞机项目有更加清晰的未来图景,反而在众说纷纭中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尤其是年初以来,一系列涉及大飞机的新闻事件更让这种混乱一度在某些媒体粗放式的历史回顾中,演变成了情绪化的争吵。
  这是一个光怪陆离、飞沙迷眼的春天。中国民航总局一位政策研究人士向《商务周刊》讲述了自己观察到的困惑:“当前国家和老百姓都能齐力支持自主创新,对航空工业来说是多年未遇的发展契机。但这种支持集中到大飞机项目上,却成了一片混乱。”
  “该说话的一言不发,不该说的滔滔不绝;内行指责外行满嘴乱说,外行讽刺内行不思进取。”在他看来,意气、误解、猜忌甚至谎言、诋毁……充斥在大飞机这块“无主之地”。
  “中国大飞机项目,不仅笼罩在垄断寡头市场挤压的阴影下,不仅无奈于部门和地方利益的纠葛,更有可能迷失在国人简单的热情和‘一夜暴富’的情绪中。”这位参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大型飞机专项的“专家”官员最担心的就是,“千万不要让大飞机项目变成了‘名利场’”。
  项目“拉锯战”
  整个春天,尽管关于大飞机的讨论在社会上一浪高过一浪,故事的主角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却一言不发。期间,中国一航 拒绝了《商务周刊》的采访,并从侧面暗示,“任何关于大飞机项目的采访一律不接受”。而中航二集团本已同意接受采访,但在原定采访当日上午,却突然通知记者取消采访,理由亦是“大飞机项目不方便谈”。
  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是由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于1999年7月拆分后组建而成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一航 主要包括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和金城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歼击机、轰炸机,其中上海飞机制造厂是以制造大型民用飞机为主的骨干企业,1970年代研制了中国第一架150座四发喷气客机“运10”,并于1980年试飞成功;1980年代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飞机;1990 年代合作生产国产化率达70%的MD-90干线飞机。此后,上飞还曾与空中客车谈判进行100座的AE100项目,但旋即外方宣布退出谈判。中航二集团则主要包括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洪都(原来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等企业,以直升机、运输机、强击机、教练机为主,其中同在陕西汉中的陕飞和汉飞生产的运8系列飞机是目前国产最大的多用途中程中型运输机,而哈飞生产的运12则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英、美适航认可的机种。
  4月27日,经过一番努力,《商务周刊》终于接触到了某航空制造部门一位了解整个中国民用飞机发展和决策全过程的业内人士。
  “现在,很多人对民用飞机、对航空工业微词不少,甚至很难听,但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其中的心酸和艰难。你们谁知道这里面涉及的国家的政策、政府的决策、国际政治的平衡有多少?”这位研究人员指出,不像军机在管理和决策上相对简单,民用飞机发展涉及的利益关系过于复杂。
  他举例说明航空制造企业在变幻不定政策面前的脆弱:“航空产业承受的政策风险非常多,项目干一半,上级下令下马,前期的工作就都白做了。‘运十’是这样,立项有国务院、中央军委盖章的正式文件,项目下马时候什么文也没有,就没了。AE100项目也是这样。但这种风险都得航空工业自己来承担。”
  他认为,此次大飞机项目上发生的利益纠葛,更使这个国人注目的科技重点专项面对过高的政策干预风险。
  作为主管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宏观战略和布局的部门,国家科技部是最早、最坚定力主上马大飞机项目的权力机构,也是反对“市场换技术”、坚持自主研发的“急先锋”。去年3月20日本刊刊登后引起广泛关注的北京大学教授路风所著《中国大型飞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基本上代表了科技部的观点。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主导者,把大型飞机项目确定在“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中,科技部也起了关键作用。
  但同时,此举也拉开了大飞机项目的利益争夺大门。“道理很简单,上升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就有了利益庞大的资金分配和行政审批。而且,自主创新已经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意志,这个项目更具有巨大的政绩投资潜力。”该航空工业系统人士认为,这是大飞机项目成为“唐僧肉”的关键背景。
  一直“孤军奋战”的科技部今年 年初遇到了一个“同盟者”——国防科工委。1月4-5日,在2006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金壮龙讲到“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时,提出“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由此引发了大飞机讨论“热潮”。
  但事实上,国防科工委与科技部的看法也有着明显差异。几乎所有媒体和大飞机项目支持者只关注了以上的引语,而没有注意到金壮龙对民用航空工业完整的表述:“航空工业以支线飞机为重点,适时启动大飞机的研制,重视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和转包生产,初步实现民用飞机产业化。”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在布置2006年八项重点工作的会议上,也提出“抓好支线飞机研制”。也就是说,国防科工委现阶段支持重心仍然是ARJ21支线飞机道路,即先上支线再上干线大飞机,所谓大飞机项目的“适时启动”,更像是一种响应。
  所谓ARJ21支线飞机,是中国一航 于2002年开始研制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该机型是70—110座级、以涡扇发动机为动力、满座航程为2000海里的中短程支线飞机,预计2009年前交付客户。
  对大飞机项目上马与否权重更大的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则在态度上都坚持认为“马上上自主研发的大型干线客机有难度,现在还不具备条件”,主张把已经投入成本的ARJ21支线客机项目“搞到底、搞成功”。发改委一位官员向《商务周刊》解释说,“搞大型民用飞机是个‘无底洞’,国家政策和财力鼎力支持没有问题,问题是这个项目还是一张白纸,甚至怎么搞仍然还是‘鸡飞狗跳’。这个时候,谁敢做预算、谁敢投资?”他认为,中国民用航空工业的能力和市场现实,现阶段还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而且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搞大飞机不能不考虑国际政治环境和国防建设的现实需要,更何况ARJ21已经铺了一大摊子了”。
  但“自主创新”这面“大旗”带来的压力甚大,以至于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也不得不妥协一步,开始提出“尽快先上大型运输机”,发展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货机,同时对大型干线客机组织攻关,用几年时间完成大飞机项目。这个思路就是:“一次立项、两个机型、军民统筹、系列发展”。
  具体讲就是,大型飞机现在作为国家科技专项可以一次立项,但这个项目应该有两个机型,一个就是大型运输机,一个是大型客机。其中,大型运输机指军用运输机和民用货机,军用运输机又可发展专用飞机,比如预警机、侦察机飞机的载机(目前专用飞机的载机用的都是国外飞机),而且国内的货机需求大,发展起来容易成功。而后再是干线客机。因此这种思路的“军民统筹”,指大型飞机项目应该全面满足军用运输机的需求、民用货机的需求、民用客机的需求。“系列发展”则指在此基础上满足大型飞机方方面面的需求。
  “但现在这个思路在高层意见很不一致,分歧非常大。”那位航空制造部门研究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国内民机发展在体制上深陷在纠缠不清的利益“漩涡”中,大飞机项目之争正在演变成一场利益“拉锯战”。▲(未完待续)
★ 美 联 邦 调 查 局 称 中 国 为 头 号 间 谍 国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09/content_4667272.htm
2006年06月09日/环球时报: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美国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彼德•布鲁克斯最近在题为“我们中的间谍”的报告中披露,美联邦调查局(FBI)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认为,当前全球140个国家正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刺探美国防和商业机密。FBI官员史密斯称,该份报告详细披露了一位美籍华人与一位女性联邦调查局特工通过发展长达20年之久的恋爱关系,获取了大量机密。根据这一事件,布鲁克斯得出结论,继恐怖主义之后,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将是外国人在美国从事的间谍活动,其中更是称“中国就是头号间谍国”。
布鲁克斯在报告中认为,自柏林墙倒塌以来,美正面临最大的外部情报挑战。外国间谍正综合运用老式搜集和新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刺探美国的军事和高科技情报。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间谍活动方式,而是以大使馆官员、顾问或贸易代表的身份开展活动。外国的“007”们正以武官、工程师或访问学者、商人、科学家和研究者的身份进入美国刺探情报,有时候甚至还通过身边的一些人拓展有价值的情报对象。美高科技工业就是他们的重点目标。商业间谍使美国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
在这140个国家中,布鲁克斯列出了十大窥视美国情报的“间谍国”,而中国、俄罗斯、古巴“荣登”三甲。美国家反间谍行政办公室称,包括3个国家在内的10个国家窃取的情报占美国被窃情报的60%。
FBI认为,美国应尤其重视中国,因为中国间谍已成为美国反间谍行动的最大威胁。“至少有3000家中国‘前沿公司’在美从事情报搜集,特别是搜集高回报的信息技术。FBI还声称,仅在美国硅谷,中国间谍的人数每年就以20%到30%的速度急速增长;与此同时,中方还利用间谍窃取的情报建立起“空前强大的军力”。
俄罗斯紧排在中国之后,位居“间谍威胁”名单次席。布鲁克斯指出,前克格勃特工、俄总统普京一直与老部下保持联系,并且“业务”非常繁忙。名单上“季军”是古巴。哈瓦那对美国的谍报活动实际上是出于“防御目的”,他们的间谍主要是深入古巴裔美国人社区,刺探美对古巴的态度及变化。▲(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济)
★ 解密档案摘录:围绕审判美国间谍的中美外交斗争(一)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94168&typeid=14
解密档案摘录/徐京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摘录)
  在1951到1954年期间,美国侵略者及其走狗蒋介石卖国集团,先后派遣飞机偷越我国大陆领空,在我国各地先后空投下了大批武装特务匪徒。我各地人民公安机关、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在民兵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下,先后在各地将这些空投的特务匪徒全部歼灭。其中活捉匪徒李光远……等124名,击毙匪徒陈祥……等106名。缴获枪支998支、六O炮6门、弹药179000发、电台96部,以及通讯密码、密写药、毒药、对空联络器、气象预测器、伪造的身份证、通行证,和专供特务活动的黄金、钞票、野外用的求生用具以及供作犯罪使用的各种器材……。
  这230名特务匪徒中,有美国间谍机关和蒋介石卖国集团的特务机关所派遣的和委任的土匪武装司令、行动队长、情报处长、特务组长、组员、电台台长、报务员等,其中包括美国派遣来我国东北领空进行间谍侦察活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分子,美国“五八一空中补给与通讯联队”上校司令官约翰•诺克斯•阿诺德为首的十四名(内中有三人在飞机被击落时毙命),和美国中央情报局驻日本的间谍机关派遣来我国东北领空接应空投特务的间谍分子约翰•托马斯•唐奈等四名(内中有二人在飞机被击落时毙命)。
  这些特务匪徒,在被空投到我大陆来以前,都受过专门的间谍特务训练,训练内容是:通讯、密码、密写、密语、窃听电话和伪造证件的方法,以及跳伞技术。还有一些受过所谓“心理战”、“游击战”、“爆破战”以及其他破坏技术的训练。  
  上面这份公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于1954年11月25日发布的,目的是配合我外交斗争,驳斥美国政府对我宣判美国间谍案的无理攻击,揭露其颠覆中国的阴谋。就在这场斗争中,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带着美国人的使命,进行了一次中国之行。
  事情要从人民政府审理两起美国间谍案说起。
  1954年11月23日是个很平常的日子,然而,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在这天开庭,对两起美国间谍案,共计22名罪犯(其中11名美国人)进行最后宣判,而使这天格外引人瞩目。
  当天,数百名首都各界群众来到最高人民法院军事审判庭旁听。
  法庭上,审判长贾潜和审判员朱耀堂、张向前端坐在审判席上。在他们两旁,一边是军事检察员和翻译人员,另一边是辩护人和书记员。
                 缴获的美国间谍武器及器材等
  在各出入口有荷枪实弹的解放军战士警戒。
  罪犯的罪证也陈列在一边,其中有手枪、冲锋枪、卡宾枪、收发报机,还有金砖、金元宝、求救器、空取器。
  审判长宣布开庭。
  首先受审的是唐奈、费克图间谍案。十一名身穿黑色棉袄、剃着光头的罪犯在解放军战士的押解下进入法庭,在审判席对面一字排开。这些昔日狡诈阴险的间谍分子,此时一个个显得无精打采,低着头垂手而立。
                  被告席上的美国间谍
  这时,书记员起立向审判长报告:各被告全部到庭候审。
  审判长一一传讯了各被告的姓名、年龄、国籍、籍贯。然后由军事检察员姚伦宣读起诉书:
  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驻东北某部于1952年11月29日夜,击落偷入我国东北吉林省的C-47型故意不涂标志的美国飞机一架,当时击毙机上的驾驶人员诺姆•史瓦玆和鲍布•斯诺地二人,捕获了美国籍的约翰•托马斯•唐奈,理查德•乔治•费克图二人……
  本案各被告人,对上开罪行,由于罪证确凿,均已供认。特对被告约翰•托马斯•唐奈等十一人提起公诉,请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的规定,严加惩处。
  随着军事检察员洪量的声音,美国间谍分子的犯罪行径再一次暴露在人们的面前:
  1952年11月29日夜里,一架美国中央情报局C-47型间谍飞机由美国驻汉城的军事基地起飞,它沿着朝鲜的东海岸向北飞行,小心地绕过地面高射炮防空火力网,趁着夜色越过鸭绿江,偷偷进入中国领空,向中国吉林省安图县方向飞去。
  为掩人耳目,飞机上没有任何标志,除了两名飞行员之外,还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务,24岁的约翰•托马斯•唐奈和27岁的理查德•乔治•费克图。
  对唐奈和费克图他们来说,在中国境内的飞行并不陌生,在此之前,他们曾经将多名在美国驻塞班岛特务机关受训后的特务分子空投到中国,试图建立“根据地”和“空投场”。
  今天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用“空取器”从空中去接回一个名叫李军英的间谍,这个人以前被他们空投到中国东北,接他回来的目的,是要从他那里取得他所搜集的情报,并听取他间谍活动的情况汇报,进而继续对中国空投更多的特务。
  深夜,飞机飞抵预定地点———吉林省安图县境内,并在上空盘旋,驾驶员在搜寻地上目标,唐奈和费克图则准备操作“空取器”。
  所谓“空取器”实际就是一个升降装置,在飞机不着陆的情况下,利用它可以把地面上的人或物资拽到飞机上。它带着一个绞盘,绞盘是电动的,有一根缆绳一头栓在绞盘上面,另一头有个钩子甩出去,挂在一个安装在机身外面带滑轮的铁臂上,绞盘转动,钩子随之上下升降,当飞机在低速、低空飞行的时候,这个钩子可以放下去,把地面上的特务或东西钩住,再通过绕动绞盘,把人或物吊上来。▲(未完待续)
★ 中 国 第 三 次 改 革 争 论 始 末 ★
http://news.163.com/06/0608/13/2J3NI7DD0001126S.html
2006-06-08 南方报业网(广州) N南方周末 李梁 实习生 许桐珲
3月14日上午,“两会”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场白中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他谈到20个字,“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一周前的3月6日,一篇新华社消息贴到了各大网站的头条。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表示,“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定和信心。”字字铿锵有力,各媒体纷纷转载。
中央最高层两次高调谈论改革,在很多人看来,针对的是自2004年起社会上关于改革问题和方向的激烈争论。这场争论由国企产权改革发端,从经济学界迅速扩展到整个学界,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上升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场关于改革开放何处去的大讨论。
舆论普遍认为,这次大讨论是继1982年到1984年第一次大争论、1989年到1992年第二次大争论之后的“第三次改革争论”。
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争论全面走向公开,化为全社会的一次反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次有益的争论,当真理和误解都暴露在阳光下时,社会发展的前路逐渐清晰。
炮轰国企改革/“郎旋风”震惊学界
2004年8月,香港教授郎咸平就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炮轰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拉开了这次改革争论的大幕。
出生台北、留学美国的郎咸平风格与内地学者迥然不同,他直言无忌,称“国企改革是一场瓜分国有资产的盛宴”,并对内地主流经济学家进行高调批评。
郎咸平的刺激性言论拨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引起他们对10年来国企改革、腐败和贫富分化等严重社会问题的强烈共鸣。一时间,长期在聚光灯下、力主国企产权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被公众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也许是准备不足,也许是不屑于和郎咸平争论,支持国企产权改革的主流经济学家基本没有回应,被媒体批为“集体失语”。
而长期与“主流经济学家”论战的另一些经济学家(他们自称为“非主流经济学家”)群体,反应迅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帆在媒体的穿针引线下,于8月28日举行一场座谈会,公开回应并支持郎咸平。座谈会当天,“反方”代表除张文魁外,其他人均未到会。“反方”国资委宏观部部长赵晓不参加会议,但写了发言稿,批评郎咸平不了解中国情况,“好像一头公牛闯进了瓷器店”。
北京“非主流学者”的“激将”非常有效。8月28日当晚,“主流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在深圳针对郎咸平观点做出系统回应,称“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争论在9月继续升级,双方人马不断加入。9月13日,非主流学者眼中的“主流派”———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和林毅夫分别接受媒体专访,反驳郎咸平的观点。而左大培、丁冰、程恩富等10名“非主流派”教授则联合发表“产权改革风向不能错”的声明,公开声援郎咸平。
被认为“替穷人说话”的郎咸平,得到了网络舆论几乎一致的声援。网站民意调查表明,支持郎咸平的网民约占90%,而支持张维迎的仅有5%左右。
9月底,国资委首次明确表态,称“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方向不相符合”。
进入10月份,拉锯战继续进行。但网络舆论一边倒的态势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深感忧虑,认为应继续推进改革。随后,中央工作会议将2005年定位为“改革年”,指出着力推进改革,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顾雏军突被拘/郎顾之争有人续写
“非主流经济学家”为什么和“主流经济学家”分道扬镳?
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推进市场经济改革的经济学者开始分化。杨帆说,我们在80年代大多数都一起搞改革开放,后来被他们一步步封杀。左大培很早就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给学员们上课,但“他们举行的改革论坛,几乎从来没有请我参加过”。他有时候也应邀参加一些学术会议,但很少有机会发言。
此次改革争论发生后,有经济学家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称:中国经济学界面临1992年来的最大分歧。
2004年11月20日,老专家喻权域见到郎咸平。喻权域对他说:“大量国企被贱价出卖、转让给私人这件事,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你郎教授从国外回来,不熟悉国内地形,练腿脚时偶然踢开了盖子,使讨论公开化、扩大化,形成了一场‘旋风’。只可惜这场旋风来得太晚了。”
2005年上半年,“非主流经济学家”的“反思改革”观点开始流传,7月份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部一份“医改 基本不成功”的报告将反思医疗改革的浪潮推向高潮。为此,国家发改委开了一个内部的推动改革会,下决心继续推动改革。
谁也没想到,7月顾雏军被证监会和公安部联合拘捕,郎顾之争转瞬间尘埃落定。然而有关改革的争论还有人在续写着。
82岁高龄的经济学家刘国光于7月15日在网上强烈批评当前西方经济学占据国内经济学主流的局面。
去年10月,高尚全发表文章《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中国改革》,指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种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他说,“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排除干扰,千万不能因为批判新自由主义而否定改革,千万不要上当,否则会有灾难性的后果。”作为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主要倡导者,吴敬琏等人和高尚全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网络广泛参与/观点摆在阳光下
互联网在改革争论中扮演了极其特别的角色。由于公众在网络上的广泛参与,这场原本局限于学界内部的改革争论直接扩展成为一场社会公众参与,对于医疗、教育、住房改革等社会问题和改革开放方向的大讨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质疑物权法草案“违宪”的公开信一方面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另一方面通过教育部社科中心送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物权法暂缓出台。
而各种言论在论战中陆续登场,一位在北大旁听的学生周某向中央领导写信,坚决否定产权改革,称国有企业被一帮别有用心的披着“学者外衣”面目的“特务”、“骗子”和“帮办”不遗余力地丑化和扼杀。
网上最值得注意的是所谓“民间文革派”的出场。网民李宪源称杨帆为“资产阶级走狗”,说他和张维迎本来就是一伙的。
“非主流学者”有意识地与这些人划清界限。杨帆自去年国庆节起,提出对两股“极左”思潮进行批判。
后退还是前进/中央已有答案
当改革争论成为意识形态争论,对改革公平的追问便迅速转化成对整个改革开放的质疑。有人大声疾呼,有人真诚捍卫,有人浑水摸鱼,争论陷入前所未有的复杂境地。
许多人对此深感忧虑。一篇署名“皇甫平”的评论《改革不可动摇》出现在《财经》杂志上,上世纪90年代初第二次改革争论中以“皇甫平”系列评论声名大振的《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再次出马,在新年引起很大舆论反应。
2月11日,吴敬琏参加经济学家50人论坛,发表题为《反思过去25年的改革,明确21世纪前进的方向》的讲话,对改革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呼吁自由而切实的学术讨论。他正言,现在改革碰到了很大的阻力和反对,有人要否定改革。
吴敬琏的反思,被认为是他“开始反省”了。“其实,说吴敬琏没有反思是不对的。”一位了解吴敬琏的青年学者说,“吴敬琏自1988年起一直在反思市场化改革,在反思上批评者是没资格和他比的。但反思不是反省。”
2月14日,在北京的一个重要的形势分析会上,高尚全提出,要坚定不移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不要分左派右派。他建议,“关键时刻,中央最高领导应该出来说话。”
今年2月下旬,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主办方同时请来了杨帆和张维迎。“老对手”见面握手,杨帆说,“对不起,骂你骂了几年。”张维迎同样笑脸相迎,“骂得好,骂得好。”
“这场争论的内容是市场机制和私人产权。”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张春霖说。在新华社高级记者杨继绳看来,争论的实质是“利益之争”,特别是牵涉到广大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与杨帆的看法一致,杨帆也认为,“这次争论的关键,是改革近30年的利益调整问题。”
许多观察家认为,争论关键性的认知差异在于,一方认为问题是由于市场化改革所致,因此必须全面后转;而另一方认为,这是改革不彻底、不配套所致,因此必须加速推进改革,方向不能动摇。
在“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对于有关改革的争论已有了答案。▲
★ 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空客为何花落天津? ★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7/4452864.html
A320飞机天津总装线,是空客公司全球第三条、欧洲以外第一条总装线,也是我国加强与欧洲战略伙伴关系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空客为何花落天津? 本报记者 陈杰
  编者按:作为空客公司全球第三条、欧洲以外第一条总装线,A320总装生产线落户天津。这条消息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海内外的关注。
  国外媒体评价中国与空客公司“此项合作对于双方来说意义非凡”,意味着中国迈出自主研发大飞机的第一步,并从生产合作逐步向全面的技术合作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自主研发与产业发展并举。
  同时,A320飞机总装线项目也为环渤海经济振兴,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央定位我国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一个机遇。
  造大飞机——用两条腿走路
  A320系列飞机的本土化装配、调试试验将为中国培养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为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和试验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实现中国制造大飞机的梦想。
  建国以来,我国从无到有自主研制成功了Y7、MA60、Y8等民用飞机,2002年开始,将研制支线飞机作为我国航空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的切入点。同时,航空工业企业加强了国际合作,从转包飞机零部件到承担国外整机总装生产。中国在大飞机项目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用“两条腿”走路。
  A320飞机总装线在天津的建设如国外媒体所说,“意味着中国迈出自主研发大飞机的第一步”。即是技术引进的第一步,利用我国在民航市场方面的优势,在借鉴和自主技术研发的基础上,从生产合作逐步向全面的技术合作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自主研发与产业发展并举。
  记者曾看到空客公司考察天津提出的430条问题,非常细致,天津市和中央有关部门的答案非常完备。空客方称赞,“组织得如此完美,深感震惊”。
  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项目场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正在规划建设的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内,属东丽区辖区范围,紧邻扩建中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及京津塘高速公路,周边有天津港保税区空港加工区、空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区以及国家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具有铁路、港口、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综合优势。
  有学者描述环渤海区域城市群布局呈“弓箭型”,沿海港口城市是“弓上的弦”,广大腹地为“弓”,京津冀城市带为“箭”,环渤海地区经济起飞恰好“箭”在“弦”上。
  航空工业涉及70多个学科和工业领域大部分产业,对上下游产业有决定性作用,有效带动飞机研发、零部件制造、销售和服务在周边地区的快速起飞。A320飞机总装线项目为环渤海经济振兴提供了一个机遇。
  2008年——首批总装飞机上天
  据了解, 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预计投资50亿元人民币,加上改造、新建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预计在8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底前规模达到月产4架、年产44架飞机。一期总装商业化飞机300架,以国内市场为主,之后考虑出口国外。2008年首批总装飞机出厂,飞向蓝天。项目分为总装、喷漆、调试和试飞四个部分。初期工厂1000人左右,技术管理人员400人,高级技术工人600人。随着生产的扩展,人员将成倍增长。
  项目选址确定后,6月由天津骨干企业作为主要投资方,联合国内有关企业组成中方企业联合体,将与空客公司组建独立法人的合资公司,进行商务谈判,今年内项目开工。
  中方与空客公司合资组装A320系列飞机,实行风险共担,成果共享,是我国民航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循序渐进走国际合作道路,进行航空产业体制机制创新的有益尝试。▲
《人民日报》 ( 2006-06-09 第06版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