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止: 2006-05-28
(01):★ 美航母曾被我14艘核潜艇逼退100海里!★
http://www.junshi.cc/12006/YF22/archives/2006/2540.html
(02):★ 美在伊朗周边布下“铁桶阵” 打击其出海能力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44851&typeid=14
(03):★ 柳叶箭:巨 龙 俯 视 下 的 蒙 古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84
(04):★ 胡锦涛对台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绝不手软!★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945
(05):★ 哈萨克斯坦为何顶着美国压力给中国送油?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55
(06):★ 中 國 退 出 六 國 海 上 反 恐 演 習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07):★ 中國科技界痛擊造假歪風/將制定懲戒制度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08): ★ 三亚进驻核潜艇 海南岛成军事重镇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5-27/10194.html
(09):★ 中国军事学术研究为何难以走向世界(一)★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904
★ 三亚进驻核潜艇/海南岛成军事重镇 ★
http://news.milchina.com/2006/5-27/10194.html
WWW.MILCHINA.COM 2006-5-27 本报专稿 渠洋: 国际知名军事刊物——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以下简称汉和)最新报道称,中国海军的发展重心继续向南偏移,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中国海军极大地强化了在海南岛上的军事设施建设,不断加入的新型水面舰艇、攻击核潜艇将以三亚正在扩建的巨大军港为母港。
汉和的结论是,海南岛凭藉其独特的战略位置,正在成为中国的“关岛”,肩负监视南海,威慑台海的重任。而三亚也将取代湛江和广州成为南海舰队最大军事基地和新的南海战略中心。
▲三亚进驻核潜艇,海南岛成军事重镇
一些西方媒体注意到,近期中国大陆南海海军舰队实力出现了质量上的飞跃,在继具备舰队通讯指挥能力的167舰入役后,近年来,带有明显舰队防空舰色彩的170、171舰,作为通用性驱逐舰的168、169舰以及数目不详的具备先进技术的潜艇先后加入,已经给这支舰队勾画出初具规模的立体联合作战雏形。
作为中国大陆海军三大舰队之一,南海舰队的防务范围是广东省南澳岛以南直达曾母暗沙的广阔南中国海水域,地理上包括北部湾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等中国的岛屿和海洋领土。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南海舰队收复西沙和南沙群岛的海战向世界初步昭示了该舰队捍卫国家主权的实力。国际军情观察家认为,如今,随着台海问题的变化,南海舰队的使命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台海爆发战争时,阻击美航母战斗群从台湾南侧巴士海峡进入台湾海峡,对台湾南部高雄、左营等港口进行封锁,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维持海上补给线,提供海上火力支援。
汉和最新报道称,中国大陆海军的发展重心继续向南偏移,有明显的迹象显示中国大陆海军极大地强化了在海南岛上的军事设施建设,不断加入的新型水面舰艇、攻击核潜艇将以三亚正在扩建的巨大军港为母港。在这里,汉和称发现了刚刚服役的170号“中华神盾”舰、168号国产新型导弹驱逐舰。目前西方情报界向汉和证实已发现至少一艘091G“汉”级SSN(攻击核潜艇)进驻三亚。台湾地区军方消息人士表示,大陆极有可能在南海舰队部署新型093“商”级SSGN(巡航导弹攻击核潜艇)。在常规潜艇方面,汉和认为在南海舰队榆林基地的潜艇支队部署了至少2艘“基洛”级潜艇,来自台湾地区军方的消息声称其中有俄罗斯最新交付的一艘。此外至少还部署了2艘039A“宋”级和6艘以上的035G“明”级柴电潜艇。
汉和的结论是,海南岛正在成为中国的“关岛”,这是南海舰队战略地位提升的有力证明,而三亚也将取代湛江和广州成为南海舰队最大基地和新的南海战略中心。
汉和称,中国大陆在大陆国土的最南端修建最大型海军基地的做法是经过周密考虑的。首先,强化了在南中国海上对台湾地区的大纵深海上封锁;其次,显然考虑到这里距离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最近的地理位置,能够在战时以最快速度阻断美军太平洋舰队的北上之路。第三,日本反潜力量覆盖海域几乎囊括了整个台湾地区北部。因此,在海南建设大型海军基地,南海舰队的潜艇、水面战舰的活动将远离日本海上自卫队先进的P—3C反潜飞机、预警机的侦察。在战时依然能起到海上威慑、封锁日本的作用。此外,在海南驻扎重兵,也是对东盟国家的强力牵制。以“静”制“动”,以静态威慑应对越南、菲律宾的异动。
▲东海与南海舰队的战略定位
目前,南海舰队的两栖作战兵力主要是海军陆战第1旅。该旅下辖7个营:3个陆战营,1个装甲营,1个炮兵营,1个两栖战车营和1个通信营。由于面临南海问题,第1陆战旅常年维持着极高的训练水平,两栖作战能力绝对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是中国大陆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之一。西方军事界认为,这支部队是将来台海作战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突击力量,但远程投送力量不足严重制约着它的实力。
军事观察人士指出,长期以来,有限的经费使得中国海军需要首先确保近海制海权,从南海舰队来讲,首先要保障主战舰艇的采购和维护,而作为兵力和装备投送工具的两栖登陆舰艇在前一内容没得到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是很难被充分考虑的。同时,不同于东海舰队绝对“攻台主力”的角色,南海舰队要在台海战时进行跨海登陆作战的战略定位只是近年来才开始论证,这都导致了南海舰队远程投送能力的缺位。
近期,一些国际军事媒体指出,中国大陆海军的两栖登陆舰艇建造及服役正在进入一个高峰期。汉和的报道称,目前南海舰队正在形成以玉登(073III)级登陆舰为主体的登陆力量,而在东海舰队,则主要以玉康(072)和玉庭(072II)以及072III型大型登陆舰为主。可以认为,这样的部署使外界对两大舰队的登陆任务基本有了明确的脉络。那就是东海舰队主要负责对台作战,因此,主要的大型登陆舰都部署在这一舰队。南海舰队则主要负责未来主导南沙群岛以及对台湾地区海军控制的太平岛作战的需要。据汉和报道,073III型登陆舰都加装了新型的封闭式37毫米双联装炮,一次可以运送20辆63A型水陆两栖坦克和一个团的人员。因此从作战能力上,具备了攻击和占领太平岛的能力。但由于不配备直升机甲板,073III型不具备072I、072II、072III那样的垂直登陆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路,中国大陆海军计划建造中的一艘船坞登陆舰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也将是台湾地区,可能部署到东海舰队。
汉和估计,目前仅东海舰队上海基地就经常性驻扎11艘左右的072系列登陆舰。即使如此,依照目前东海、南海舰队登陆舰的数量、吨位和性能,尚不足以具备对台湾地区实施有效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能力。
▲500海里制海权:南海舰队瞄准远洋作战能力
美国海军学院院刊曾把中国大陆的海上控制分为三阶段扩展。“第一阶段称为在第一岛链中拥有直接的海上控制,第一岛链包括:黄海、东海、南中国海,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大约500—600海里的范围。到2020年,第二阶段把这个范围扩展到1500海里。2050年,大陆海军希望能够进行全球的海上行动。”而能否走出这500海里,是中国大陆三大舰队中防御海区面积最大的南海舰队现阶段最严峻的使命。
长期以来,受冷战国际格局和“东重南轻”战略定位的制约,南海舰队是三大舰队中综合实力最弱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郑重审视“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性,这种局面有所改变。南海舰队进入了历史发展的高速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南海舰队已成为三大舰队中驱护舰等大型水面战舰数量最多的舰队。但军事专家指出,这仅是相对数量,目前在南海舰队350余艘舰艇中,绝大部分老旧落后,无法承担起走出近海,捍卫500海里海防的使命。
汉和称,由于南海舰队目前经费都投入到换装052C型170号“中华神盾”舰、052B型168号、169号导弹驱逐舰上,因此对于旧舰艇远洋作战能力提高的思路,是在保证战斗力的前提下,主要采取了急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方式,其核心措施是对“近现代化”舰艇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这也是中国海军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提升旧型装备战斗力的常见措施。
在水面舰艇方面,作为强化水面舰队远程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一环,南海舰队的水面舰开始普遍换装HN900的战术数据链,汉和评估它的性能可能相当于北约海军的Link11数据链作战系统,也将其称为“CLink11战术数据链”。值得注意的是,正在改装之中的南海舰队导弹护卫舰都安装了双向的HN900战术数据链,而在东海舰队的513号舰上只发现了单向的CLink11数据链天线。可见南海舰队非常重视数据链指挥系统的完善,这也是最精锐的国产水面大型驱逐舰首先部署南海舰队的又一原因。
汉和还注意到,南海舰队在导弹快艇上也安装了相同的数据链指挥系统。这些改良可能基于建立网络中心战的目的,促成大舰与小艇协同作战,进而实现“小艇闯大洋”的目的。西方军事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小艇协同大舰”的模式目前在美国海军的“斯巴达人”无人艇设计思路中也有体现。
在潜艇改造方面,汉和认为在南海舰队部署的035G是035系列潜艇中最为先进的,部分035G已经换装了经过改良的新型262C型声纳。所有035G都加涂了声纳吸收材料。可能还改进了战斗指挥控制系统。
此外,南海舰队的作战舰船更加普遍地安装了卫星通讯系统,可能是因为其作战区域在更大的纵深海域进行的原因,要求强化远程通讯指挥功能。
▲美“紧盯中国”,将向亚洲增加海军力量
军事专家指出,面对中国海军力量面向南海方向的延伸,一向将亚太海域当作自家“内海”的美国海军不甘示弱。据路透社报道,正在马来西亚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鲁格•海德5月19日向当地媒体透露说,美国太平洋舰队将在亚洲海域增加核潜艇和航空母舰数量,对该地区进行巡逻。
鲁格•海德没有透露美国向亚洲海域增加海军力量的计划,但他强调说,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应该加强他们应对潜艇袭击的能力。
目前,美国太平洋舰队共有40至50艘战舰,120架飞机,大约2万名水兵和海军陆战队士兵,活动区域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由于在日本、韩国、关岛以及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群岛上都设有重要的前沿基地,太平洋舰队是一支能够到达任何作战区域的威慑部队。
而美国《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一篇文章道破了美国加强在太平洋的海军力量背后的天机,那就是“旨在紧盯中国”。
文章指出,由于强大的前苏联海军的衰落,太平洋舰队如今所跟踪的大部分潜艇其实是中国的潜艇。有专家称,对美国而言,前苏联曾主要是一个军事对手,日本曾主要是一个经济对手,而中国则崛起为第一个拥有潜力能在这两方面同时挑战美国的国家。▲
★ 中國科技界痛擊造假歪風/將制定懲戒制度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內地「科學家造假」事件一再曝光,在北京出席全國科協大會的代表對這股歪風提出猛烈批評。科協呼籲建立和完善科技工作者誠信檔案,對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和從事相關管理的人員、機構進行信用監督,以強化科研道德建設、防範學術不端行為。
大公報報道,最近以來,內地一些大學教授因科技成果造假或論文造假被查處清理,將中國科技界科技腐敗暴露在聚光燈下。這個問題引起參加科協大會一千二百名代表的激辯:內地科學家為什麼造假?《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引用一位中科院院士在會議中的發言警告說,「如果在十年後回顧中國科技界,我們除了一大堆垃圾論文,不會留下多少像樣的大工程。」
科技界代表分析科學家造假原因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個人名利的驅動,個人創造不出成果來怎麼辦,那就造個假。
▲二是源於科技界的浮躁風氣,這說明有關激勵體制存在很大問題。
▲三是「學而優則仕」的體制弊端,科技人才出名之前是人才,出名之後就變成了庸才。科技人員出了成果,就能夠當官,當了官就沒有辦法安心做科技研究。
▲四是行政力量對科研的過多干預,造成「科學家不做科學跑政府」的怪狀。
▲五是科技部門的考核機制有問題。
報道說,科學家代表同時指出,急功近利不只是個人問題,「不能把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科學家身上」。
二十六日閉幕的科協「七大」通過《關於動員和組織廣大科技工作者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貢獻的若干意見》,並在這份用較多筆墨關注科技道德與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出上述呼籲。
中國科協強調,科技工作者要自覺抵制相互吹捧、沽名釣譽等學術不端行為,同弄虛作假、剽竊抄襲等不良現象作鬥爭。在申報、推薦、評審、鑒定、答辯、評獎等科技活動中,要淡薄「官本位」觀念和「明星」效應,充分尊重學術領域不同意見。要把學術自律和社會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維護學術尊嚴和科技工作者職業道德。
科研單位和科技團體要制定科學道德公約,規範、鼓勵學術批評,端正學風研風。加強學術道德委員會建設,制定懲戒處罰制度,促進學風建設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改進和完善學術交流制度,健全同行認可機制,幫助中青年優秀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科技人員應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各項科研活動中體現國家意志,服從和服務於國家利益,保守國家科技秘密,維護科技安全,牢固樹立納稅人意識,確保科技活動有利於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科技人員還要保護好、應用好自己的知識產權,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
★ 中 國 退 出 六 國 海 上 反 恐 演 習 ★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據外電報道,原定今天舉行的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加拿大六國聯合海上反恐演習,中國已決定不參與,也不會派代表觀摩演習。
法新社引述中國外交部一名發言人說,“基於有關部門有著其他任務,中國將不會參與這個活動。”
根據日本海岸衛隊此前發布的聲明,這次演習假設的情況是:攜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船只打算在上海靠港,中國拒絕該船只的進入,並向其他參與的5個國家尋求協助,跟蹤船只回俄羅斯。
據報道,中國在周三已經決定退出這次演習。法新社引述一名熟悉這次演習情況的中國安全官員說,“我們決定不參與此次演習,因為我們的部隊有其他任務。我們不會派遣人員前往觀察演習。”
日本的媒體報道稱,中國退出演習,是因為這次演習是美國提出的“防擴散安全倡儀”的組成部分,而中國沒有簽署該倡儀,因擔心其違反國際海事法。
一名西方外交官則認為,中國不參加演習,是因為中國擔心演習針對朝鮮,中國憂慮這樣的演習將會勸阻平壤重回六方會談談判桌。▲
★ 哈萨克斯坦为何顶着美国压力给中国送油?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55
来自强国观察: 全长3000公里,耗资8亿美元的中哈石油管道即将于本月开始输送原油,备受瞩目的“中哈石油管道”终于在美国的压力和百般阻挠下建成并投入运营。这意味着中国在冲破西方某些国家设置的封锁包围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的政治角逐中,取得了一次实质性的胜利。
就在本月初,有着“石油大亨”之称的美国副总统切尼刚刚对哈萨克斯坦进行了一次“恭维加拉拢”式的访问,切尼盛赞阿斯塔纳在人权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华丽辞藻的背后,美国窥视的是哈萨克斯坦和里海的石油。
▲ 中亚石油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枚棋子
遏制中国的海外能源项目是美国的既定方针。长期以来,美国在中哈能源合作问题上一贯采取打压政策。美国不愿看到中国改善能源安全的现状并竭力阻挠中国获得中亚石油。
就美国的霸权野心而言,哈萨克斯坦确实具有现实且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它是美国巩固和发展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的中心和据点,是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软肋”所在;
第二,它是国际石油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特别是在最近中东、非洲和南美一些石油输出国出口政策有变,国际石油市场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的重要性尤显凸出。
切尼这次访问哈萨克斯坦的主要目的是敦促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对输油管道的走向做出“正确选择”。切尼所谓的“正确选择”,无非就是为实现美国的地缘战略,一方面阻止哈与俄在经济、军事和政治诸方面的合作,一方面压制哈将输向中国的石油转向西方国际市场,切尼明确指路,譬如纽约、伦敦、东京等交易所,以遏制中国崛起的速度。
▲ 中哈能源合作更有比较优势
尽管承受着美国的重重压力,中哈石油管道还是如期完工并投入运营。为什么哈萨克斯坦政府能够抵挡得住美国的威胁和利诱最终选择向中国输送石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中哈能源合作更符合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利益。
国际贸易的根本因素是利益驱使,其实现的条件是供需要求和价格决定。哈萨克斯坦石油资源丰富,陆地石油探明储量达24亿吨,里海大陆架远景储量达70亿吨。作为内陆国家,寻求出海口和通往国际市场的安全通道成了哈政府的战略任务。目前哈主要通过俄罗斯出口石油,约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70%,哈在石油出口方面完全受制于俄罗斯。为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哈一直在寻求石油出口的多元化。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哈每年可向中国输出2000万吨石油,中国成了哈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从而大大减少对俄的依赖。此外,俄罗斯每年还可通过哈境内向中国出口3000万吨石油,这对哈来说又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2、与中国合作更有地缘政治优势。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在地域上的毗邻为其间的贸易提供了天然的比较优势,再加上还有历史交往中所形成的文化上的相似性与血缘上的联系,和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地缘政治组织的人为促成力量,这些都是美国所不具备也无法改变的。
▲3、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不容错过。
对于一个有四分之一世界人口,年经济增长率达9.9%,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人民币,对外贸易总量超过14221.1亿美元(2005年数据)的大国来说,其能源需求量是非常巨大的。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统计,由于用电量和汽车拥有量的大幅增长,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专家认为,中哈管线的建成将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
▲ 中哈油管是互利双赢的合作
中哈石油管道对于中哈双方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哈方建设的跨国石油管道,而且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至少近5年内,这条管线将可能是中国唯一的跨国石油管道。目前中国主要是从中东等地进口原油,几乎全部是由海路运输的,都要通过隐患不断的马六甲海峡,不仅运输成本高,而且从战略安全上看,还很可能受制于人。
这条石油管线不仅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石油产地全都集中在西部地区,而其人口和工业却以东部为重。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西部开采的石油主要经管道运往俄罗斯的古比雪夫(现萨马拉)加工,而哈东部则从俄罗斯输入成品油,这种格局一直延续至今。中哈管线建成后,哈萨克斯坦就可在东部建炼油厂,改变这种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专家认为,中哈管线的建成首先将为中国提供长期、稳定的陆路能源供应。面对中国这个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中哈石油管线的前景十分乐观。其次,中哈石油管道不经第三国,且所经区域政治稳定、社会安宁,合作风险小;中哈两国关系近年来发展迅速,政治互信程度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无疑对两国实施大型经济合作项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第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在哈开拓多年,拥有年产油近500万吨的油田,积累了同哈方合作的大量宝贵经验,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哈油气领域的合作极为有利 ▲
★ 胡锦涛对台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就绝不手软!★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945
迹象显示,对于陈水扁当局“废统”或“终统”风波,北京迄今为止采取的还是静观其变的应对策略。
静观其变的对象首先是华盛顿,主要观察点是:
美国究竟是否纵容陈水扁,或者和陈水扁演“双簧”;所谓的中美共同管理台湾问题,究竟是否有成效。北京需要对美国这次应对危机的过程做一个阶段性总结,才能确定下阶段的方略。
其次才是台北,观察重点有三:
▲一是在民进党内部,除了陈水扁以及极少数台独顽固分子之外,多数民进党人的态度和立场,是否真正与陈水扁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在野势力的影响力、动员力,是否能够在关键时刻对极端的台独冒险行径,起到有效的制约和制衡作用?
▲三是主张维持现状的主流民意能否在关键时刻,迫使陈水扁当局以及只拥有不足20%民意支持的台独势力,不得不收敛任何形式和内容“急独”企图,能否扮演坚定的“维稳”角色,或者迫使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台湾领导人,在维持台海相对稳定的框架之下,展开两岸其他领域的互动和交流。
▲ 对局势和可能性有审慎评估
上述三项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北京对台政策的方向,影响到中美关系和两岸互动的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到政治等诸多领域交流互动的内容和质量。
两岸之间的和战抉择,似乎也依赖这些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应该指出,北京这次的反应相当自制、和缓。自制与和缓的基础是,去年以降,XX对台政策实现了重要的策略转变和思维转型,对台湾政情有相对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对中美关系的前景、对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比重进行了审慎的评估。
应该强调,对于美国这次的介入程度,或者说美国的实质表现,北京已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台湾朝野和主流民意在危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们也有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对于如何维持台海相对稳定和平的现状,如何对现状的可能改变做出决断,都大体上有了初步结论。
平心而论,北京对台当局或者说中国领导人,愿意继续维持两岸相对和平稳定的现状。去年制定和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除了第八条款之外,其实更多的是对维持台海现状的背书。非和平方式条款,即是约束对方,也是约束自己。除了美国之外,北京加入了对台海现状定义的诠释。这次陈水扁的废统举措,更多的是试图在台海现状定义和诠释方面力争话语权。
可以将陈水扁的废统风波视为“台独焦虑症”的一次情绪宣泄,这是对北京新一届对台决策者的智慧和意志的检验。
▲ 争取更多战略发展机遇
维持台海现状,符合和平发展的战略全局。为了争取二十年战略发展机遇期,北京愿意更多展示“负责任大国”的诚意,也愿意给自己争取更多“韬光养晦”的时间。在台湾问题上,北京还有耐心,这是因为从陈水扁的左冲右突、不计后果的冒险和挑衅作为来看,时间并不在台独势力一边。北京借助美国以及依靠自身控制台海危机的能力并没有丧失,因此展示出难得一见的自信从容。
面对台独势力的走火入魔,北京不随扁起舞,“我自岿然不动”。只要不出现无法挽回的突然事故,在处理两岸关系时,任何时候都不偏离和平崛起的战略轨道。可以说,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依然是XX对台政策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并没有因为陈水扁的屡次挑衅而出现杂音。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胡锦涛不改访美行程,坚持前往华盛顿,继续与布什政府周旋,或许可以有更宽广视野的纵深解读。
那么,在未来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北京在处理台湾问题的底线和容忍极限是什么?
北京的研判是,未来若干年内,陈水扁只能不断刺激北京,迫使北京在1995—1996年那样做出强烈反应,还会持续制造“急独”事端,导致台海局势不断濒临冲突一触即发的边缘,但是,他不至于迈出最后一步。
陈水扁在挑战“不可能”的同时,也意识到只有能力挑衅,却没有能力实践“法理台独”。
但是,只要不断挑衅,他就能达到以小博大、操控台湾内部以及中美台三边关系,时不时地在危机边缘行走,试探底线,刺激容忍度,寻找突破契机,甚至寻找“玉石俱焚”的局部军事冲突的切入点。这样就能迫使大陆出招,美国和日本介入,打乱北京2008年前后的部署和节奏。至于能不能达到主观预期,这就是下一阶段中美台三方政治博弈的新内容。
当北京始终保持沉默和冷静,对台湾来说,并不是利多的消息。北京涉台学者智库已直截了当透过国际媒体表示,如果陈水扁推动“法理台独”就等于违反《反分裂国家法》,大陆已经就陈水扁最近的举动提醒了联合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大陆不能让台湾每天挑衅。
▲ 北京容忍会有限度
北京智库明确表示,陈水扁决定制定新宪法,北京将会失去耐心。若台海两岸濒临冲突边缘,美国插手干预的话,大陆到时将只谈统一,不谈维持现状。
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用“盘马弯弓惜不发”来形容XX对台政策的特征。盘马弯弓的前提是拥有足够威慑和打击对方的能力和实力,引而不发的关键在于分寸的拿捏,力度的把握,不怒而威的坚持。动辄横眉怒目,并不属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界和范畴。
北京消息人士说,以他们亲身接触胡锦涛以及聆听胡锦涛有关对台工作讲话的印象,可以判断,胡锦涛不出手则已,一旦决计出手,就绝不会手软。当大陆表明绝不容许台独,不惜做出任何牺牲时,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不希望看到胡锦涛号令三军挥师东进的场面,毕竟骨肉残杀,兄弟阋墙,不是所有中国人的初衷。但如果任凭极个别人和一小撮势力毫无节制地一意孤行,而美国、日本作壁上观,台湾在野势力无力制衡,主流民意麻木不仁,谁又能预料未来若干年会发生什么事、不会发生什么事呢?▲
★ 柳叶箭:巨 龙 俯 视 下 的 蒙 古 ★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884
一段时间来,蒙古与美国、日本、乃至于台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合作十分频繁,触动中国神经的是,这些军事力量几乎都是中国潜在的敌手,或者说,只对中国不太友善的势力,一时间,军迷们议论纷纷,大多认为蒙古将上述军事力量引入对中国的严重威胁,甚至是挑衅,反应十分激烈。令人寻味的是,蒙古的两大邻国,中国和俄罗斯政府都保持了沉默,好像什么事都没有。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面对这一切?
无疑,蒙古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真有军事力量从蒙古制插京畿,对我国的威胁极大,这也是冷战多年来,面对苏联的中国政治家和军人噩梦,而如今,面对蒙古和中俄不友好军力、训练、情报收集等方面的合作,中国是如何考虑,又将如何面对?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一、蒙古的地缘。
任何时候,不要忘记蒙古的地缘情况,在面对中国心脏腹地、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同时,蒙古被中俄抱在怀里,同样是蒙古的致命弱点。蒙古没有任何出口,是一个完全被中俄包绕的内陆国,这一点,决定了蒙古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中俄两国大邻国手里。即使蒙古自己想营造第三邻国,这也只不过是和平时代的镜花水月,一旦真到了各方面兵戎相见之时,只要中俄联合,任何蒙古的第三邻国都没有办法改变蒙古的命运(当年蒙古独立,不就是这样?)。
▲二、在和平年代,蒙古选择多方面外交,中俄至少在政治上是无法过多干涉其内政的。
过去,蒙古投靠苏联,来对抗中国的影响,而苏联垮台之后,蒙古只有选择在中俄之间搞平衡外交,为自己谋利,一方面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一方面想寻找外部势力平衡中俄的压力,为自己谋取保持独立的支持和更多的利益,这一点为其它居心叵测的国家提供了机会,利用蒙古的心理(或者说恐惧)进入了中俄之间重要的地缘国家。这一点,中俄两国的心中无疑会有芥蒂,然而面对一方面对自己笑眯眯,要求“入党”(上合),另一方面面对信誓旦旦说没有其他用意的蒙古和黄鼠狼,只好选择沉默,听其言,观其行了。问题是:真的如此吗?
▲三、蒙古与外部势力的行动,同时在于测试中俄张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程度。
介入中俄之间的蒙古,如果被用来对付中俄,或者说埋下伏笔,如果中俄不能联手处理好,那就说明中俄之间,同床异梦的情形是存在的。从这一点上说,美国等势力,是有战略眼光和战术手段的。然而,作为蒙古,这样做,有战略眼光吗?真正能够获取最大利益吗?
三、其实,蒙古的现状在于中俄之间战略默契,可以这么认为:中俄认定蒙古现阶段的作为是可以接受或者是可忍受,蒙古给了中俄一个保证与承诺,不会损害中俄的利益,蒙古本土不会用来对付中俄;同时,中俄磋商认为:一旦事情到了危及中俄利益的时候,两国战略合作机制有解决这一危机的预案(参阅第一点)这样, 中俄对蒙古的行动保持默许和观察的态度就可以理解了。即使外界要如何解读,那就见仁见智了。
四、中俄还有没有更深的考虑和谋略呢?我认为还有,对俄国来说,蒙古可能对自己造成的危害远小于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危害,那么,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祸水东引,逼迫中国采取更激烈的对抗措施,离美国更远,离俄国更近,无疑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因此,俄罗斯对蒙古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反正蒙古隔莫斯科远着呢,走着瞧,这是俄国内心深处的考虑,也是中俄战略尚未真正铁板一块合作关系的事实(真正的铁板一块是永远不可能的)。
五、然而,中国就无能为力吗?我认为不,中国自有谋略对付:
1、中国利用俄罗斯的退却,在经济上积极渗透蒙古,目前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投资国,
2,利用民族关系、历史渊源和地缘优势对蒙古施加巨大影响,不怕蒙古真正造成威胁(前些日子,网上嚷嚷的蒙古有人要与中国合并不是不可能的),这两点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和取代的;
3,中国对蒙古与外部势力的交往采取听其言观其行的态度,一是因为大局在握,二是不能反应过度,否则好容易树立起的睦邻富邻,和平发展的形象毁于一旦,与中国外交政策不符。
4、中国同样怀有俄罗斯的心态,认为蒙古作为俄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被利用来对付俄国(上述几个国家对俄国的态度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是帝国心态浓厚,又不甘没落的俄国所不能忍受的,利用纵容蒙古引进俄罗斯敌对势力,刺激俄国,同样也是中国的内心深处的考虑。
六、如果真有一天,中俄美日大摊牌(印度、台湾还差了点),而蒙古利令智昏,与敌对势力合作,站到了中俄的对立面,俄罗斯和中国同时无法忍受与己为敌,那么,蒙古再次回到中国的机会就很出现了(蒙古从中国分离出去,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中俄之间达成解决蒙古的协议,由中国再次统一蒙古不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外力无法干预的,中俄只要关闭边境,任何一个军区的实力,全取蒙古而绰绰有余。
国际博弈,实力至上,真正的棋手只有那么几个,真正的谋略是小国寡民无法预料乃至于面对的。蒙古的未来,取决于在中俄之间的一种平衡,如果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大难临头之时,悔之晚矣。▲
★ 中国军事学术研究为何难以走向世界(一)★
http://bbs.milchina.com/read.php?tid=25904
黄力民
古今中外的战争带给人类的惟有痛苦而已,人们却以极大兴趣研究战争艺术、军事理论与军事人物。一个国家所经历过的战争若较多,则可提供较多军事研究的材料,但是军事学术研究的繁荣与此不一定有正相关关系。而较为明显的事实是,发达的国家常常有发达的军事学术研究。全面地评价中国军事学术研究的世界影响与地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即使仅从中国战争历史研究与中国军事人物研究来看,确有中国军事学术研究难以走向世界的问题。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为例,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在国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与著作中不能占到应有的地位。例如蒂佩尔斯基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译者的话”指出“该书对中国人民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很少述及…是它的一大缺陷”;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译者的话”认为“本书对毛主席、中国***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只字未提,这是本书一个很大的缺点”。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二战史”偏重欧洲、非洲战场,然而专门论述太平洋战争的著作也是如此,约翰•科斯特洛的《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东方出版社,1985年)“中译本前言”说“中国战场是太平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中国人民和武装力量对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和贡献几乎未作正面论述”;约翰•托兰被认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贯对新中国友好”([1]“中文版序”),其《日本帝国的衰亡》(新华出版社,1982年)之“出版说明”却指责“由于作者的立场和资产阶级的固有偏见,对中国***领导的抗日战争未予公正的评价,对卢沟桥事变等重要情节进行歪曲,……对蒋介石消极抵抗、纵容投降的政策未予如实的陈述”。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时间最长地域最广动员规模最大、兵力人员财产损失惨重的国家,战争期间中国在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地位已列在美、苏、英三强之后,若论对日作战则列名第二(1945年8月15日杜鲁门指派麦克阿瑟为盟国最高统帅是根据美、中、英、苏政府之间的协定,9月2日“密苏里”舰上日本投降书受降方的签字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新),这都是历史事实。然而再加工后的历史记载却是一次又一次地令人不快,不可不探究一下其间的原因。
最易引起疑虑的是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军事学术界是否怀有对中国的冷落、排斥或偏见?这使人想到几年前的一件事:代表世界基础科学最高水平的英国《自然》杂志甚少刊载中国作者的论文,国内学术界曾认为这是西方人对中国学者怀有偏见。后来经双方多渠道交流、解释方知《自然》杂志很少刊登中国作者论文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学术研究在规则、规范、载体、传播及影响等方面的缺陷。看来在军事学术研究方面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最新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4] 第10页)的作者期望今后撰写出“中国抗日战争作战史”及与之配套的“政治史”、“外交史”、“经济史”,“以便对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作出更为全面、系统的总结”——既然中国本身尚且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抗日战争作战史,又何以要求外国学者摆正中国战场的地位?因此至少可以说中国的军事学术研究的状况欠佳是未能融入国际性学术体系之中的重要因素。
由英国《焦点》月刊1998年评选为世界十大军事统帅之一的保罗•冯•莱托-福贝克(1870-1964)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东非战场德军司令,他的主要军事业绩是以1万人实施游击战牵制了16万英军(见《参考消息》1998年3月29日第5版)。《哈珀-柯林斯世界军事人物全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8年)评论说他是“非常成功的,或者可能在任何时期来说都是极具天赋的游击战领导者之一”。中国古代、现代均有极丰富的游击战战例,很可能发掘出不比保罗•冯•莱托-福贝克逊色的游击战领导者,然而中国学术界并没有产生出关于游击战与游击战统帅的研究力作,当然也不大可能使中国游击战与游击战统帅发生国际性影响。
王兆春等《中国军事科学的西传及其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是季羡林主持的“东学西渐丛书”之一,作者自承这是一个不好写的题目。该书三大部分仅涉及军事科学的三项内容即“火药火器”、“古典兵学”(实为“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两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西传,仅就此也反证了中国军事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之小。
军事科学确有其特殊性,但作为一门学科它不能只是诠释先入为主的结论或一成不变的原则,更应看到它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跨越国界的精神财富。历史科学也有特殊性,中国学者虽然拥有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先天便利,却又长期为一些非历史学的因素所困扰(一位论者称为中国历史学为三种情结所累:道德情结、政治情结、洋人情结),因而中国历史研究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史研究也显示其逼仄与偏狭。但是当我们看到国外的中国历史研究成果(例如“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魏斐德的《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时,确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能不认可世界性学术交流对于促进学术繁荣的重要性,当然也就不应当以历史科学或军事科学的特殊性为理由而拒绝融入国际学术体系。如果考虑到军事学术的繁荣不仅仅是学术的问题,它也是形成公民素质特别是形成军人军事素养的特定因素,则促进中国军事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未完待续)▲
★ 美航母曾被我14艘核潜艇逼退100海里!★
http://www.junshi.cc/12006/YF22/archives/2006/2540.html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刚刚结束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中国城市的访问,9月14日,他麾下的一艘军舰就来到了青岛。近年来,太平洋美军屡屡登临中国,普通中国人对这支部队不再陌生。
中国军队对它更不陌生。解放军进出西太平洋,第一个面对的就是这支部队;在台湾海峡周围,它的影子清晰可见。这就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一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军队。美在太平洋的最大前沿舰队总部设在圣迭戈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共同组成了美国海军的两大战略集团。 其中,太平洋舰队的辖区西起非洲东海岸,东至美国西海岸,北起白令海峡,南至南极大陆。随着美国军事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趋势日益明显,太平洋舰队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目前,太平洋舰队下辖3个舰队,即第三舰队、第五舰队和第七舰队。第三舰队部署在美国西海岸地区,主要担负美国本土防御任务。第五舰队部署在波斯湾地区,以强化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部署。因此,第七舰队成了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扩展的最强有力的工具。该舰队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地区部署的规模最大的前沿舰队。它以日本横须贺基地为总指挥部,旗舰是两栖指挥舰“蓝岭”号。该舰队大部兵力驻扎在日本及关岛。其辖区东起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西至非洲东海岸,北起千岛群岛,南至南极洲,面积约5100 万平美对华接触和对抗政策的执行者。
专家指出,无论是在冷战时代还是现在,以第七舰队为代表的美太平洋舰队,始终在中美军事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遏制和接触的主要工具。
冷战时期,美国军舰3度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冷战后,太平洋舰队对中国的遏制也没有减少。1993年,中国“银河”号远洋货轮遭美舰长时间的跟踪和监视。1994年,美军“小鹰”号航空母舰跟踪中国核潜艇。1996年,美军两艘航母逼近中国沿海。2001年,美海军EP-3侦察机与中国军机在南海上空相撞……这些行动,均属太平洋舰队的战斗序列。
太平洋舰队也直接参与中美军事交流。历次中美防止海上冲突的对话,美方都以太平洋舰队的官员为主。美国近年来对中国港口的频繁访问,也全部来自于平洋舰队。方公里。▲
台湾海峡成双方交汇点
美太平洋舰队与中国之间的历史恩怨,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冷战时期:
其任务主要是遏制和对抗中国,防止大陆解放台湾。其间,太平洋舰队曾3次出兵台湾海峡,介入台海危机。
1950年6月,随着海南岛、舟山群岛等台湾外围屏障的解放,解放军整军备战,积极准备渡海攻台。此时,美国以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借口,直接出兵台湾。当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派第七舰队驶向台湾海峡。 在此情势下,中国政府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推迟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计划。
1953年10月,在中央军委会议上重提解放台湾一事。1954年7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称:“对于台湾的任何侵犯将不得不越过第七舰队这道关。”1954年8月3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美国要用海空军“保护台湾和澎湖列岛”。同年12月2日,蒋介石与美国签署《共同防御条约》。20天后,美国向台湾海峡方向调集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4艘航空母舰,并先后出动了2000多架次飞机,到大陈岛海、空域活动。
1958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军委做出以地面炮兵为主体、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方式炮击金门。炮击金门开始后,美国第七舰队再次向台湾海峡集结,并宣布将为国民党到金门的船队护航。9月8日,当解放军炮兵群向卸货的国民党舰只和金门岛发动压倒性攻击时,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美国在台湾地区集结的6个航母编队约200艘舰船,一炮未发便退至公海。很显然,美国并不想直接卷入中国内部的冲突。
▲第二阶段:冷战结束后:
美太平洋舰队根据白宫对华政策的调整,开始实施对华接触策略,逐步展开对中国的访问。但与此同时,该舰队依然密切注视着台海局势的变化,随时准备介入可能发生的台海冲突。
1995年至1996年,李登辉访美引发第三次台海危机。1995年7月、8月、11月和1996年3月,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和台湾附近海域展开了4次军事演习。其间美国第七舰队的“独立”号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游弋至台湾海峡附近。但在解放军演习期间,美舰始终没有驶入台湾海峡,而是停泊在台湾以东100多海里的海面上。而当中国14艘核潜艇全部离港出动后,美航母战斗群又后撤了近100海里。
此后,中美双方通过外交努力,走出了第三次台海危机的阴影,军事交流活动开始恢复并逐渐走上机制性轨道。虽然其间发生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遭袭事件和2001年的“撞机事件”,但从整体上看,美太平洋舰队参与的中美军事交流活动一直在曲折中前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两栖指挥舰,从1998年到2004年4度到中国访问;第五舰队的两艘军舰也于2003年到访我国湛江港。我解放军海军舰艇也于1997年和2000年分别前往美国珍珠港、圣迭戈港和檀香山、西雅图等港口访问。
有评论指出,美太平洋舰队与中国有关的举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中美关系的风向标。从一定意义上讲,近年来美军舰只频赴中国港口访问,反映出的是中美关系的良性现状。▲
★ 美在伊朗周边布下“铁桶阵” 打击其出海能力 ★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2544851&typeid=14
2006年05月26日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陆蓉: 美国在伊朗周边布下反导、反走私“铁桶阵”有保护以色列和封锁波斯湾的目的。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为应对伊朗日益膨胀的军事实力,吓阻伊朗的核武器研发计划,美国拟双管齐下,在波斯湾地区展开围堵伊朗的新战略。
该战略的一根支柱是在波斯湾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另一支柱则是通过多边合作,打击伊朗的出海能力。
▲围堵计划旧事重提
美国务院负责限制武器和国际安全的副国务卿约瑟夫曾于上月到波斯湾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阿曼等六国进行访问,并阐述围堵伊朗计划。
《洛杉矶时报》引述美国务院一名高级官员的话称,六国领导人对有关计划非常感兴趣,但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展开外交活动,消除伊斯兰世界对因与美国合作产生的顾虑。
事实上,早在2001年9月,美国就开始研究一项计划:与中东盟友合作在该区设立导弹防御系统。据埃及媒体披露,该项计划代号为“乘风破浪”,由美国务院、国防部官员以及部分军事专家共同组成的48人小组拟定。据报道,该导弹防御系统将由“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协助兴建。该委员会包括科威特、巴林、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联酋及阿曼等六个成员国。埃及、约旦和土耳其在情况许可下的也可参与系统。该系统所配备的导弹除“爱国者”导弹外,还包括美国与以色列合作研发的的“箭型”导弹。
911事件后,由于美国忙于反恐战争,这一计划被搁置。当前,为遏制伊朗的核能力,美国不得不将该计划再次提上日程。美方评估认为,这个计划重新实行的可行性很大。由于沙特和科威特目前已部署了“爱国者”反导弹系统,这为其他国家的扩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先例。
而美一旦在约旦、伊拉克、科威特等国安置了导弹防御系统,也可起到保护美国在中东主要盟友——以色列的作用,因为这几个国家是伊朗导弹打到以色列的必经之路。
▲美打击伊朗出海能力
为了防范伊朗通过海运走私获取先进武器,美国还计划打击伊朗的出海能力。日前,美国务院负责政治与军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伦,率领高层代表团到波斯湾,讨论了有关计划。
希伦表示,美国正首次积极参与重塑波斯湾地区安全体系,以迫使伊朗作出负责任行为。美有意协助波斯湾国家加强监察和控制公海船只所载货品及转运货品的能力,阻止伊朗“窗口”公司赚钱发展该国非常规武器。
分析人士认为,美总统布什曾于2003年5月31日提出了“防扩散安全行动计划”。除美国之外,参与这一计划的国家还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参与政府强调各国当局之间必须实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展开一系列由民用机构及空中和海上力量参加的拦截训练演习,最大限度地利用参与国现有的国内法律来截获运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及相关装备技术的飞机船只。
在该行动框架下,美国已多次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太平洋地区进行防扩散军事演习。当前美国务院官员在海湾地区展开的努力,很有可能是美希望将这种防扩散合作模式扩展至海湾地区。一旦这种计划得以成行,美国除达成了防止伊朗获取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技术的企图之外,还可以借机增强对波斯湾的封锁,可谓一箭双雕。
▲必将引起伊朗反弹
对于美国的这一系列举动,伊朗显然已经有所警觉。23日,伊朗外长穆塔基在斯里兰卡驻伊朗新大使递交国书仪式上说,伊朗的敌人们在过去的27年间,对伊朗使用了精神和制裁的所有手段,但是这些手段的结果却使伊朗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进步。
伊朗当地媒体评论还认为,穆塔基提到的有关“美国没有能力”向其他国家提供安全保证的言论,是说给试图与美国进行合作的海湾国家听的。
如果美国仓促在海湾地区扩建导弹防御系统,并展开反扩散军事演习,很有可能加剧地区安全形势恶化。伊朗显然已经对美国的战略意图早有警觉。伊朗在今年3月举行“神圣先知”演习期间,曾成功试射了一枚新型导弹。该导弹具有很高的灵活机动性,能够躲避反导系统的雷达探测,避开拦截导弹的截击,同时还具备精确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特约撰稿 陆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