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详解无冰北极 冻土将成慢性定时炸弹

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17-20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五章 做个让人喜欢的人

 

17.智者低调谦虚,愚者骄傲张狂

18.智者宽容大度,愚者锱铢必较

19.智者诚实可信,愚者虚伪可憎

20.智者照顾他人的自重感,愚者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今 日 看 点 : 20120911▲◆★●■☆

 

解放军反思1979年对越作战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9/11/17512516_0.shtml

 

日本招数已尽:中国三大猛招令其退出钓鱼岛

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9/thread_53555_1.html

 

科学研究详解无冰北极 冻土将成慢性定时炸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5926

 

“粮食武器”是中国人的杞人忧天

http://blog.cntv.cn/18808441-4044220.html

 

十八大前瞻:中共常委“竞晒”成绩单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209/t20120910_1792918.html

 

APEC: 普京谈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和俄中合作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Russian-newspaper-comment-ended-apec-summit-20120910/1504820.html

 

东海主权之争 现在解决钓鱼岛问题 中国会吃亏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09/201209110911.shtml

 

习近平周一仍未露面,外交部为何如此慌乱?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5981

 

中国正逐步收回钓鱼岛问题主动权

http://news.stnn.cc/china/201209/t20120911_1793442.html

 

 

 

解放军反思1979年对越作战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detail_2012_09/11/17512516_0.shtml

核心提示:在实施攻击时,中国军队基本还延续着国共内战时的基本战术,仍然用“炮火准备,炮火延伸,步兵冲击”三段式战法,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以“人海战术”冲击越军阵地,往往造成自身重大伤亡。

 2012年09月11日 来源:领导文萃 作者:席志刚 钟坚    本文摘自《领导文萃》2009年22期,解放军反思对越反击战,作者:席志刚 钟坚,原题:胜利后的反思

“1979年对越作战,比我们过去打过的任何一次战争都更接近于现代战争。我们用五六十年代的装备和战法,打了一场现代化战争,越军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弱点。”中国军队内部曾如此反思这场战争。

从暴露的问题上看,中国军队在战略上准备不足,仓促上阵。时任总后勤部长的张震,在其“回忆录”中谈到:“1978年11月,中央军委确认有必要打对越反击战,从12月8日下达作战命令至1979年2月17日开战,仅两个多月备战时间。”

在战法上,传统的军事理论依然在中国军队内占据核心地位,作战部队战术思想单一教条。在进攻途中,不论什么范围的敌情都会逐级上报,然后等待上级指示,再展开军事行动。这常常导致战机被贻误,甚至还出现作战命令被传达走样的情况。

中国军队东西两线的最高指挥官,均为开国上将,这样的将军在参战部队中还有十多位。这些将领虽然在历史上功勋卓著,但是,他们大多缺乏热带丛林作战经验,对相关组织、指挥、战术的运用也缺乏经验。

于是,在实施攻击时,中国军队基本还延续着国共内战时的基本战术,仍然用“炮火准备,炮火延伸,步兵冲击”三段式战法,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以“人海战术”冲击越军阵地,往往造成自身重大伤亡。

中国军队缺乏联合兵种部队,步坦协同作战更无从谈起。落后的机械化运输方式,使得士兵为防颠簸,不得不用背包带将自己牢牢捆在坦克上。这些被绑在坦克上的士兵,无法在受到袭击时立刻投人战斗,成为越军射杀的活动靶。

在军队素质上,越军历经抗法、抗美长达数十年的战争,作战经验丰富,单兵战斗力强,且拥有缴获的美军装备、苏联援助的大量军火。而中国军队久无战事,加上“文革”时期热衷于政治运动,军事理论、战术训练、装备、后勤保障水平仍停留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单兵作战及综合战力存在差异。

越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中国军队战术上的弱点,使已经二十多年没打过仗的中国军队付出巨大代价:1979年2月17日到3月5日的十多天时间里,中方战斗减员据称就已经超过两万人。在装甲车与坦克方面,中国参战的坦克主要是59式和69式,防护力不足,机动能力欠佳,一—支苏式40火箭筒,就可以击穿中国坦克的两层装甲,而63式装甲运兵车也存在装甲薄、火力弱的缺陷。装甲车辆一旦被击中,整车士兵都难以幸免。

军队亟待现代化

汲取经验教训之后,中国将军队现代化置于优先地位,军队开始回归一切需以实战标准检验的本质。

1981年9月,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审定检阅华北演习部队的讲话稿时,专门在原稿“现代化”字样后面,加上“正规化”三个字。中国军队的建设目标,自此被确立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邓小平的军队建设理论除了坚持毛泽东的“人民战争”外,更强调装备的重要性,超音速歼击机、强击机、新型舰艇等常规武器,在这一时期迅速列装部队。在作战中暴露出的火力配置、编成、协同弱点,也有一系列的战术改进。

随后,一百多所军队院校被恢复,大批军校生被充实到基层连队。军队停止从士兵中选拔军官,代之以从地方高中生、军校生中选拔。军官每升高一级职位,都必须经过相应的军校培训。

198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颁布,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颁布,中国军队完整的军衔体系由此形成。

1985年5月,中央军委作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1987年,军委提出,部队训练要以合同战役战术训练为中心,开始以合同战术训练为重点,力图提高协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

走上精兵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进行大规模裁军。中国军队开始向“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1985年6月,中国裁军100万人,11个大军区合并为7个,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军队总员额从高峰时的611万,减到1985年的300万。

与裁军相同步,自1982年至1985年,铁道兵、骑兵、基建工程兵、防空军、探照兵、司号兵等兵种陆续消失,新的兵种相继出现:1980年初,组建海军陆战队;1985年,模拟蓝军部队、山地战部队、气象兵、特种侦察兵诞生;1986年,陆军航空兵成立。

1984年4月,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1985午后,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全部被改变为由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

随着集团军的组建,集团军内的各军兵种火力、突击力和机动作战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原陆军,专业兵种的数量超过步兵,炮兵数量位居第一,装甲兵成为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

这种变革分别在1981年、1984年、1987年收复“两山”、老L1]轮战、山地攻防作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1984年老山战役时,轮战部队侦察大队侦察、拔点作战开始出现,步炮协同的战术,对越军造成极大杀伤力。中国军队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日本招数已尽:中国三大猛招令其退出钓鱼岛
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9/thread_53555_1.html

  2012-09-10:钓鱼岛之争,才刚刚开始有了些步入正确的轨道!过去的忽视,搁置争议等,最后换来的结果,众所周知!因此,在钓鱼岛走到现在这步田地的时候,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呢?中国真的有准备,在钓鱼岛上进行军事对抗吗?

  日本招数用尽,中国行动刚开始

  面对日本不断的抬高钓鱼岛的局势的做法,中国一方面还是通过外交部的重复性抗议,另一方面也加紧了在钓鱼岛的行动。连续出动了多批次的渔政船,对日本施加压力!

  而日本方面,从开始的购岛、登岛、护岛行动,到后来的所谓的祭奠二战士兵的做法,已经渐渐式微了。所以从现在来看,日本下一步拿出不动用武力的骚扰钓鱼岛的行动已经不多了!

中国渔政船杀向钓鱼岛

  但是,对于已经忍耐了日本十几年的中国来说,行动才刚刚开始!

  中国的渔政船只不过是第一步,下一步,中国可能会带动大批次的渔船入海捕鱼,然后借由护渔,和台湾通力合作,派遣军舰进行有效的扞卫钓鱼岛的主权在我的主张!

  钓鱼岛之争渐入白热化

  中国大陆不急着拉住台湾,但是从现在来看,中国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在钓鱼岛问题上,作出实际性的,可以验证的行动来!

  由于目前中国大陆和日本的野田佳彦之间,已经没有了畅快的沟通渠道了!所以,面对钓鱼岛可能军事对抗的局势,只有一种可能可以缓解,那就是日本的首相换人!才会可能出现缓和的局面!

  但是野田真的去职之后,下一个如果上来一个更加激进,更加右翼的呢?

  所以,基于这种可能,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是不会退缩了!不是中国不想,而是局势已经逼的中国不能后退半步!否则,将会失信于天下的!

  中国后续行动的三种可能

   面对钓鱼岛越来越有利于中国的局面,中国是一鼓作气的推进战略部署呢,还是暂时放缓,以观后效,看一看再说呢?由于中国重要的换届临近,中国未来想要打造的,将不再是过去那种忍辱负重四处撒钱的国际角色了,因此单凭这一点中国的定位,我们在钓鱼岛上,可以看到三种可能的未来处理方式!

  第一种,持续的进行渔政船巡航。
这是当前中国表态务必要做的事情!

  第二种,渔政船和大陆台湾的渔船集体出动,
而且都是如同在南海的渔民一样,都是民兵组织的!

  第三种,进行实质性的开发。这个开发,包括渔业,海底游资资源等;另外,有可能通过登岛来获得直接开发的权力!

  当然,不论是哪一种,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行动!既然行动了,就不应该忽东忽西的,要一竿子插到底!不给日本留一点回旋的余地!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

  综上所述,在对待日本问题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怀着家仇国恨!现在既然已经和日本就要撕开脸了,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只有打翻了葫芦,才会洒出油!

 中国人的志气,从此开始增长!

  钓鱼岛局势凶险:北京最绝一招终于浮出水面

  随着局势的发展,武力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针对中日就钓鱼岛争端白热化,美国方面终于表态,针对日本政府欲将钓鱼岛“收归国有”一事,美政府高官近日称,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但美国将不会参与中日钓鱼岛主权纷争。美国这这一表态非常模糊,几乎是没有立场,既然将钓鱼岛纳入到《美日安保条约》却又说不参与中日钓鱼岛纷争,逻辑矛盾。唯一可以解释的是美国故意放出这种态度,让中日争端持续,自己渔翁得利。

   中国大可不必理会美国的态度,在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教训日本也是给美国提出警告,所以接下来如何在钓鱼岛反制报复日本才是关键。日本在钓鱼岛几乎摊牌,那就是明目张胆的占有。最近,中国海军在东海举行军演,规模比2010年扩大,很显然是威慑日本在钓鱼岛的挑衅。其实中国可以更大胆一步,演戏场地扩展到钓鱼岛,宣布钓鱼岛为中国军演演习区,这样直接给日本艺警告,加强在钓鱼岛海域的军事存在,巩固在钓鱼岛的实际控制权。同时限制日本安保听在钓鱼岛的巡航。

  除此之外,海监渔政船应该持续高频繁的向钓鱼岛进发加强行政执法,中国为了有效的维护钓鱼岛主权利益,今年以来这中国渔政船频繁的开进钓鱼岛海域进行执法则显示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开始步步为营,而之前中国两艘渔政船再次驶入钓鱼岛海域很明显是对日本近期在钓鱼岛挑衅动作的回击。不管步步为营或者反击从长远来看都解决不了钓鱼岛问题,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应该形成有效的战略规划,笔者认为中国必须简直短期内稳住日本,为日后武力收复钓鱼岛赢得战略空间和时间。所以,我们看到了中国渔政船频繁的开赴钓鱼岛执法,中国也有动用经济手段来反制日本的钓鱼岛问题上的动作,但显然强度不足,对日本的约束力不够。▲◆★●■☆

科学研究详解无冰北极 冻土将成慢性定时炸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5926

    2012-9-9  作者 : 金煜  今年8月,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报告,北极的冰盖缩小到了只有410万平方公里。出现了30年来夏季冰盖面积的最低值。如果有一天,夏天的北极完全没有了冰,世界会变得怎样?现实和科学研究已经给未来提供了答案。

  加拿大北极科学家巴贝和马修在2009年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我们正打算登上这块浮冰,突然,一股海浪打来,整块浮冰被海浪顶起,我亲眼看到它分裂成了很多100米长大小的冰块。”

  北极正在融化。

  今年8月,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报告,北极的冰盖缩小到了只有410万平方公里。出现了30年来夏季冰盖面积的最低值。科学家预测,夏季完全没有冰的北极可能将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北极夏季冰融化的速度是惊人的,而今年,可能是突破底线的一年。

  “我们距离一个完全没有冰的夏季北极,只差四分之一的路了。”加拿大魁北克拉威尔大学的研究者路易斯·佛蒂尔说。

  如果有一天,夏天的北极完全没有了冰,世界会变得怎样?现实和科学研究已经给未来提供了答案。

  原因

  飓风加剧融化

  之所以今年出现如此低值,主要是全球变暖和飓风。

  今年8月5日,一场极为剧烈的飓风袭击了北极圈。

  飓风将较低纬度的热量带到了北极,搅乱了层级诸多的北极海水,把底部的暖水带到了海平面上,加剧了漂移碎冰的融化。

  飓风也给北极带来了物理层面的破坏。此前,北极海水有多年积累起来的厚冰保护,但现在,这层保护膜没有了,强大的飓风造成强大的海浪,可以很容易地把更多的浮冰打碎,浮冰面积越小时,越容易融化。飓风还吹走了更多的云,令更多的太阳热量辐射到北极冰上。

  促成北极夏季融冰加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全球变暖。《环境研究通讯》上发表的一份新研究表明,从1979年到2010年,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北极的冰减少了70%。北极融冰大大超过了大气学教所预测的时间。

  航运 传说中的航道“浮出”冰面

  没有冰的北极,从短期看并非全是坏处,实际上一些反应迅速的商业人士已经嗅到了新的商机。比如,此前存在于传说之中的西北航道。

  这条航道位于加拿大北极圈,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也连接着亚洲和欧洲。如果这个航道通行的话,可以减少从亚洲到欧洲三分之一的路程。然而,在过去的6000到8500年,这条航道都被冰层覆盖。

  1610年,英国航海家亨利·哈德逊用一生搜寻西北航道未果。1905年,挪威探险家阿姆森在艰苦开凿了两年后,才好不容易开拓出一条窄窄的西北航道。而2007年,欧洲太空署宣布,曾经充满冰的西北航道首次变得畅通无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卫星数据,今年西北航道的关键部分也已无冰。西北航道可能会比人们预期更早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