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出时间表 叫停义务教育择校费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易经的日常用法:《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是科学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64个怎么办。

 

64卦为我们的生活解惑,减压,导航。

 

今 日 看 点 : 2011-0410▲◆★●■☆

 

俄罗斯曝光:美国轰炸卡扎菲真正原因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661707.html

 

香港军事专家:1979年我军为何不敢进攻河内?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764033.html

 

菲律宾越南宣布不会武力解决南海问题

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10408/16473854.html

 

北韩政权最大威胁系内部不满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1/04/09/20110409000016.html

 

事业单位改革出时间表 叫停义务教育择校费

http://news.stnn.cc/china/201104/t20110410_1537494.html

 

 

 

俄罗斯曝光:美国轰炸卡扎菲真正原因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661707.html

2011-04-10: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利比亚行动的控制权将在3月30日全部移交给北约。这一决定是27日在北约理事会大使级会议上作出的。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促使白宫如此急切地将利比亚行动的指挥权交给北约呢?(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军事专家曾对北约的效率提出质疑。)

    专家们倾向于用能源意图来解释美国对卡扎菲采取行动的倡议。事实上,利比亚拥有约1.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和360多亿桶石油的探明储量。(相比之下,科威特天然气和石油的已探明储量分别是1.55万亿立方米和近1020亿桶。)不过,不能把利比亚战争的原因归结为能源阴谋。即便北约战胜,也并不意味着西方公司可以自动获得利比亚的油气资源。如果利比亚局势按照伊拉克的剧本发展下去,战后重建基础设施的花费以及它在持久战的条件下是否可行都是未知数。

    其实,这其中暗藏玄机。在过去两年里,欧盟国家从北约获得自主权的趋势不断增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巴黎和罗马就曾讨论在地中海建立欧洲共同体的“特殊责任区”。1995年的巴塞罗那会议开启了欧盟与地中海以东和以南国家的合作进程。1997年,法国和意大利建议北约设立由欧盟机构指挥的“地中海司令部”。当时,英国和葡萄牙否决了这项提案。但2008年,地中海联盟在法国的发起下成立。43个国家加入了这个新组织,其中包括瑞典、荷兰等远离地中海地区的欧盟国家。欧盟借此发出了自己建立安全区(独立于美国)的申请。

    欧盟的地中海倡议引起了华盛顿的警惕。白宫官方既不反对“巴塞罗那进程”,也不反对建立地中海联盟。但美国专家却在欧盟的这些举动中看到了令人担忧的趋势:北约的跨大西洋基础正在受到侵蚀。而利比亚战争则为美国提供了阻止这一不利进程的机会。

    ◆ 首先,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领导权属于美国人。
欧盟国家没有独立实施军事行动的手段。

    ◆ 其次,利比亚战争巩固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组织的进程。
两年前,分析家们还在争论法国的潜力会不会强化欧盟国家在北约框架内的自主化趋势。如今,巴黎却成了美国的优先盟友。

    ◆ 第三,美国和加拿大参与利比亚战争使北约在危机应对方面恢复了主动权。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后,西欧国家提出必须扩大欧盟军事机构的权力。利比亚战争却证明,欧盟国家暂时无法在没有北约的情况下独立解决危局。利比亚行动的指挥权移交给北约证明:“全欧安全和防御倡议”目前仍是纸上谈兵。

    ◆ 第四,利比亚战争可能改变能源实力对比。
2004年之后,意大利公司在利比亚能源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罗马提议修建从北非到南欧的天然气管道。美国和英国企业在利比亚能源领域的分量较轻。利比亚可能发生的政权更替将使美英公司有机会翻身。

    2010年秋,在美国外交官争取下通过的北约新战略构想提出了加强跨大西洋团结的战略。利比亚战争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良好先例。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克林顿政府成功地利用波黑战争维护了美国在欧洲的军事政治存在,如今的奥巴马政府能否通过利比亚冲突复制前任的成功呢? ▲◆★●■☆

香港军事专家:1979年我军为何不敢进攻河内?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0764033.html

2011-04-08: 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的边境战争,也就是中方所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场战争的起因究竟是什么,战争进程及胜负如何,战争对交战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军事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香港军事专家杨达对德国之声记者谈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

    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中国自命为第三世界弱小国家的代言人,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还远不足以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匹敌。相反,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越南,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70年代的乒乓外交为中美恢复正常邦交拉开了序幕。中美相互靠拢无疑令苏联和越南感到担忧和恐惧。越战结束后,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开始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推翻柬普寨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政权,试图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这当然为中国所不能容忍,并且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北京政府当时是支持红色高棉政权的。中国领导人认为,是到了该制止苏联的“亚洲古巴”、教训教训这个越南“小霸王”的时候了。  

    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越南越来越疯狂的排华活动,以及双方的领土争端。香港浸会大学欧洲文献中心主任、军事问题专家杨达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1975年越南统一后开始排华,这是中国担心的一个问题。刚开始时越南在刚刚统一的南方将比较富有的华人排走,后来连北方的华侨也被排走,中越关系开始恶化。此外,在南中国海上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这也是中越敌对的原因。”  

    据颇具影响的澳大利亚“时代报”在当时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大批华侨被迫逃离越南。该报在对为数众多的难民进行采访后得出结论,河内要对争端负主要责任。越南北部的难民潮早在1977年就开始了,1978年达到高潮。在排华浪潮中,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商人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在所谓的战略要地,华人要接受“忠诚测试”,直至被驱逐。而在南部,大约3万家华人商店被迫关闭。在政府的授意下,富有的华人被迫缴纳多达数百万美元的出境税,并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  

    此外,越军在中越边境不断骚扰。因此,中国在阐述战争理由时将这场战争定义为“自卫反击战”。但是,看一看当时出版的“新德意志报”就会了解到当时的国际舆论对这场战争的反应: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入侵越南,为数众多的西方国家也持同样观点,亚洲国家如印度、日本和蒙古等也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苏联则更不用说。当然,中国在打这场战争时对苏联并非全无顾忌,但军事问题专家杨达认为,中国之所以敢对越南动手,而不怕中苏边境出现战事,部分原因是由于苏联把注意力转向阿富汗问题。  

    1979年2月17日,中国解放军动用2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长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虽然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2月20日,西线大军攻克老街,经朗多、封上,3月4日攻克沙巴,东线大军同日攻克谅山,越北各重镇为解放军控制。而谅山以南皆为平原地带,适合中国装甲部队作战,越军再也无险可守。但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战果保持下去,与其说是出于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装备不足所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