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外交急剧变化 如何扭转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五十九感悟: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市场上的优秀人才不多见,笼络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吸引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笼络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强公司的综合能力。

 

今 日 看 点 : 2010-1121 ▲◆★●■☆

 

蒙古国民间仇华情绪大爆发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4601

 

社会主义蒙古的转身:老大哥送来的政治转型

http://news.ifeng.com/fhzk/detail_2010_11/19/3164916_0.shtml

 

越南开建潜艇基地觊觎南海 进攻性海上力量剑指中国

http://news.ifeng.com/fhzk/detail_2010_11/18/3151805_0.shtml

 

中国周边外交急剧变化 如何扭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奥巴马抛“入常”空头支票 对中国有何影响?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4538

 

 


蒙古国民间仇华情绪大爆发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4601

     2010-11-20: 蒙古国一工地前不久发生一起中国工人与当地人冲突事件,媒体报道称,该事件有极端排华势力 “泛蒙古运动”组织介入,近期蒙古国的极端势力表现“排华”苗头。

  蒙古国技术监督局大楼是湖南建工在首都乌兰巴托承建的中国援助项目。8月23日前后,工地上的中国工人与当地极端组织成员、警察发生严重冲突,多名警察和极端组织成员被打伤,9名中国工人被羁押。2010年9月29日,最后一名被羁押的中国工人被保释出来,蒙古国技术监督局大楼工地冲突事件终于暂时平息下来。

  该事件在蒙古国引发巨大震动,令原本不佳的华人形象在蒙古国雪上加霜,民间的仇华情绪进一步升级。而在蒙古国施工的中国工人在浓烈的仇华氛围下,则遭遇巨大生存压力,举步维艰,以至于冲突之后被迫在国内互联网发出求救信,希望国人能为他们撑腰。

  此次工地冲突事件,是蒙古多年来民间仇华情绪的一次大爆发,也是无数次蒙华群体冲突中影响最大的一起。在蒙古,此事件被贴上“中国人打蒙古警察”的标签被长时间炒作;在中国,国人第一次惊讶地看到中国人在境外形象如此狼狈不堪。

  据了解,乌兰巴托的一处中国援建项目工地饮水管发生爆裂,中国承建公司员工在进入隔壁工地维修时,由于语言沟通不畅,和那里的蒙古国人员发生了冲突。事发后的8月21日,蒙古国警方来到现场,称有人报案“中资企业员工打人”,在未出示证件,且未做任何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欲强行将两名中资企业员工带走,被现场赶来的120多名中资企业员工阻拦。在解救被抓人员的同时,中资企业员工砸损了警方车辆,打伤了两名蒙古国警员。中国大使馆人员赶到后,平息了事件。 8 月22日,两名“泛蒙古运动”组织成员又进入工地,与中资企业员工发生肢体冲突。

  “泛蒙古运动”是目前蒙古国较大的极端民族组织之一,带有“纳粹”色彩,其特点是仇视和排斥外国人,中国人则是它们的头号“敌人”。“泛蒙古运动”头目、 24岁的巴特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公然表示,自己领导的组织“从血缘到文化,都坚决抵制中国”。他说:“我们有50名训练有素的战士,他们的任务就是追捕在蒙古生活的中国人以及一些父亲是中国人的蒙古人”。他们还将那些与中国男子交往的蒙古女性作为打击对象,剪掉那些女人的头发,甚至仿效德国纳粹在集中营残害犹太人的做法,在妇女前额打上烙印。

  该组织自称目前有活跃成员300人。报道说,美国国务院已于2010年春天针对前往蒙古国的美国游客发出旅行警告,“因为蒙古国的民族主义分子经常把亚裔美国人当成中国人或韩国人,可能会没有警告就发动攻击。”

  一位已在蒙古国生活三年多的中国企业家对记者感叹说,蒙古国的“排华情绪”一直存在,但今年的感觉格外明显。一些极端民族组织在乌兰巴托的广场等处打出 “驱逐华人、杀光华人”的口号并定期集会,听说不久前有华人在华人聚集区被杀害。“我们下班后都关上防盗门待在家里不出去,非要出门也是尽量多几个人,还必须带着翻译。来源: 多维▲◆★●■☆

社会主义蒙古的转身:老大哥送来的政治转型
http://news.ifeng.com/fhzk/detail_2010_11/19/3164916_0.shtml

2010年11月19日 凤凰周刊

图:1971年,蒙古总理泽登巴尔。他在成为国家元首后,继承了前任乔巴山对苏联领导人的亦步亦趋、紧跟起政策的路线。

图:蒙古民主之父卓力格坐在几位同志的肩膀上,举起喇叭呼吁民众情绪冷静。

图:2000年, 乌兰巴托住在下水道里无家可归的人们。

《凤凰周刊》2010年32期 《凤凰周刊》 段宇宏 周宇

[内容摘要]:虽然1980年代末,蒙古紧跟苏联开始其政治转型,并因缘机会成为前苏东阵营中政治转型最平稳顺利的国家;但蒙古作为一个社会实体,在近现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经济基础,从来不曾有真正的充分发育,甚至缺少独立管理自己国家的能力和经验。相比之下,蒙古的社会和经济转型来的远算不上成功。

陌生的外蒙古

谈到蒙古,多数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情愫,因为辛亥革命时,蒙古才从中国分离出去,它是近代中国那段积弱落后遭人宰割历史的产物和象征。另一方面,蒙古又是一个陌生的邻居,它曾长期紧跟苏联,与中国为敌,是苏联百万重兵威胁中国的集结地之一。

苏东巨变后,蒙古令人惊叹地成为政治转型最快且最稳健的国家之一。转型20年来,蒙古的转型之路走得怎样?这个国家及其人民因为这场历史性的改革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有着怎样的现状?

在与中国隔绝往来几十年后,蒙古与中国的经济文化交往开始迅速频繁密切起来。但在两国渐行渐近之后,蒙古社会却传出民间反华排华的不和谐声音。这些声音来自何方?蒙古对中国的重要性究竟如何?

如上种种,是本专题想要告诉读者的。

 “我准备写一本书,把蒙古这几十年的历史梳理一遍。”

也许没有人比包尔德.巴特尔更适合这项工作,这位前蒙古人民革命党(也称蒙古共产党)的第二书记,今天是国家宪法法院现任“九大长老”之一,同时兼任国立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作为一个具有声望的政治家和历史学者,蒙古各高校的蒙古史教材多出自于他之手。

1990年,“蒙古共产党”—蒙古人民革命党—发起了一场“把现代民主模式与我国特点相结合”的政治体制转型。一夜之间,蒙古实行多党制,并于同年举行了首次民主选举,首任民选总统诞生。

蒙古的政治转型在前苏东阵营中被视为典范。转型至今的20年间,蒙古经历了四次总统大选、五次国会大选,有过政党轮替,但原执政党人民革命党却能在大多数选举中稳胜,保持执政地位,却也算前共产主义国家中的一道奇景。

谈及蒙古的制度转型,巴特尔不忘对《凤凰周刊》记者强调:“蒙古能和平转型,人民革命党是核心领导力量和最大推动者,并不是今天很多人所说那样,功劳全归于民主党。”在对蒙古自由民主制度深感自豪的同时,巴特尔也对当下的社会弊病痛心疾首。

第16个加盟共和国

在国歌中,曾特意强调邻国执政党的伟大并歌颂其两任领袖(列宁和斯大林),这样奇特的国家,世界上也许只有蒙古一个,而国歌中“对世界上所有正义之国,我国都愿加强联系合作”被戏称:这个“所有正义之国”是且仅仅是苏联。

而苏联的国歌则为《牢不可破的联盟》。蒙古变革前,蒙古就一直被视为苏联的“不加盟共和国”或“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戈尔巴乔夫就说过,苏联和蒙古“实际上是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