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分析中国安全风险源 称周边国猜疑加剧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31-35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3210&msg_id=53

 

  31、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32、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33、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3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5、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今 日 看 点 : 2010-0407 ▲◆★●■☆

 

从中美媒体态度说起 吉利被美国“忽悠”?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634

 

普京对习近平的一句话让奥巴马听来很不是滋味

http://www.51junshi.com/Article/focus/20100406110346.html

 

社科院分析中国安全风险源 称周边国猜疑加剧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07/024220018944.shtml

 

引无数老鼠竞折腰——也谈谷歌撤离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0/02/100201_google_zhuxueqin.shtml

 

“海归派”在中国政经决策中影响力渐强

http://www1.voanews.com/chinese/news/china/Overseas-Returnees-Growing-Influence-in-Chinese-Economy-20100406-90048067.html

 

美杂志发布真实“愚人节新闻”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04/06/content_3170775.htm

 

面对灾难,中国人特别坚强吗?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4/01/content_3162531.htm

 

 

从中美媒体态度说起 吉利被美国“忽悠”?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634

    2010-4-6  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事儿到底会不会成功?咱真说不好。但是,从另一个侧面 ——媒体态度上来看,倒也挺有意思。纵观这一年来媒体的评价,赞扬声最高的是美国媒体。在美国人眼中,来自中国的吉利就是一骑着黑马的王子,要将沃尔沃这美丽公主从破产的皇宫中解救出来。尤其是《华尔街日报》,三不五时就会发篇故事性极强的新闻稿,将这场“追求”栩栩如生地描述一番。除此之外,我在《底特律新闻》《汽车新闻》《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声音的媒体上,但凡是看到“吉利” 两字,都是伴随着“进步神速”四个字,然后,顺便再吹捧下中国车市潜力的无比强大。

  我一度认为,这事儿吉利都是让美国人给忽悠了—— 先给你两颗蜜枣吃,让你的自信心得到极大膨胀,再孜孜不倦地告诉你这笔买卖多么划算。

  再看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态度。至少在福特公司正式宣布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沃尔沃的首选方之前,国内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媒体看好——甚至,都认为是吉利的炒作,国内媒体只差没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乐此不疲地将以往的并购失败案例拿出来说事儿,并语重心长地教育李书福同志,“如上汽那样牛皮哄哄的大企业都搞不定双龙这么个小企业,凭你还想搞定沃尔沃?快别瞎折腾”。

  可是,当大伙儿看到福特还真将吉利当回事儿,正式宣布吉利成为竞购沃尔沃的首选方时,中国媒体的嘴角从不屑的歪撇着,变成了惊讶的“O型”,表情集体变成了一个大大笑脸,“这买卖真值!”“从吉利看中国车企崛起的希望”……

  我想,甭管怎么样,吉利已经将沃尔沃拿到手,既然结了,那就好好过。管它美国人再给灌什么迷魂汤,管旁人将你举上神坛,你还是你,还是那个要努力提高质量、不断进步着的吉利。来源: 广州日报▲◆★●■☆

普京对习近平的一句话让奥巴马听来很不是滋味
http://www.51junshi.com/Article/focus/20100406110346.html

更新时间:2010-4-6: 因各种原因越绷越紧的中美关系,随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出席4月12日至13日举行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出现解冻迹象。4月2日,奥巴马主动释出善意,致电胡锦涛谈中美关系及伊朗核问题,双方谈了一个小时,显示两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缓和。

  胡锦涛确定本月赴美参加核峰会,被认为是中美双边关系触底回温的标志。奥巴马迫切地需要中国参加这次峰会,没有核大国中国的参加,奥巴马很难取得瞩目的成就。同时,有意成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也不愿意缺席这样的峰会。

  中美关系回暖,有很多因素。前不久基辛格博士访问中国,做了一些和事佬的工作,基辛格说,应该从长远眼光看中美关系;又说,从上世纪 70年代至今,中美关系取得了很大发展。两国之间有竞争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合作。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主线一直都是一致的,即与中国合作,建立互利合作关系。

  基辛格博士是着名的战略家和资深外交家,当年中美建交时的破冰之旅,就是基辛格大战略思维的一个杰出成就。那时候,在双方一致反对(前苏联)霸权主义的目标下,中美关系开了个好头,也发展得很顺利。随着冷战的结束,中美关系更多地转到经济层面上,金融危机的爆发的影响,以及其他诸原因,使中美关系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的摩擦加剧。

  毋庸讳言,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是有顾忌的,但是长远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美国真正顾忌的不是中国,而是俄罗斯。基辛格博士和美国另一个战略家布热津斯基都是地缘政治大师麦德金爵士的追随者,麦德金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把俄罗斯列为地理枢纽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麦德金说过: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全世界。冷战结束后,布热津斯基曾经用类似的语言描述过美国的全球战略,而布热津斯基是多位总统,也是奥巴马总统的高级战略顾问。

  俄罗斯从来没有失去一流军事技术强国的地位,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地位和全力扩张的历史,使得美国一直把包围和控制俄罗斯当作最重要的战略。最近的一个潜在威胁的例子是2008年在格鲁吉亚发生的事情。因此,和俄罗斯近邻的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因此基辛格说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主线一直都是一致的,内中的俄罗斯因素是不言而喻的。

前不久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普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俄罗斯在“所有的问题上都支持中国”。在中美在许多问题上摩擦加剧的时刻,这句话在奥巴马听来,也许很不是滋味。如果俄罗斯和中国在更多的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比如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军事合作,那肯定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因此,除了奥巴马希望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合作,希望中国在核峰会上的合作外,俄罗斯因素也是中美关系回温的原因之一,即便是伊朗问题也有俄罗斯因素夹杂其间。美国有遏制俄罗斯、称霸世界的战略需求。对俄罗斯这个北方强国,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中国有一句古老的充满智慧的成语:“远交近攻”。当然,对于俄罗斯,现在的“攻”未必就是武力进攻,只是基于历史的一种原则,但是“远交”确实是一种可行的外交策略。

  基辛格先生做和事佬的时候还有句话:中美都应该都为对方想一想。美国的外交政策常常受国内政治的影响,例如选举,中国应该理解。“一个中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美国也应该理解。诸如此类等等。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十分传神,“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别人”,上半夜头脑清晰,想自己的事情理所当然,下半夜进入梦乡,就顾不上想别人的事情了。但是,如果问题严重,以致半夜不能入睡,情况就不一样了。中美关系就是这样,前一段军售台湾,达赖问题,人民币汇率,谷歌问题等等,双方的弦都绷得很紧,就到下半夜失眠,为别人想一想的时候了。

  基辛格博士做和事佬的战略家身份也很具意味,时机也拿捏得不错,双方吵也吵了,该说的都说了,就提醒一下中美关系的过去和未来,合作的基础和共同利益,双方各自为对方着想一下,退让一步。政治,本来就是妥协的艺术。

  可以预见,中美两国关系还会面临许多起起伏伏,不管中美关系是不是战略伙伴关系,是不是竞争对手关系,双方是有共同利益存在的。从70 年代开始到现在,中美关系中的俄罗斯(前苏联)因素,就一直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因此,从各自的战略角度出发,再加上经济、气候环境及核不扩散问题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尽管竞争日趋激烈,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关系显然更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

社科院分析中国安全风险源 称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