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准则之十三 正教本质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6354&msg_id=90
85.坚信真主,严守正教,中正不偏,便是伊斯兰之道。
86.理智是人的本质,不用理智者无正教。
87.伊斯兰是简易朴实的生活规范,凡奉教者无不胜任之。故你们当指明正道,平易近人。
88.正教只是尽忠。
89.正教是解决社会问题。
今 日 看 点 : 2009年8月08日 ▲◆★●■☆
让党内民主的步伐迈得更快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揭秘中纪委的反贪模式:查处省部级官员的流程
http://topyl.com/bbs/thread-598093-1-1.html
警惕美国用表面礼仪换中国实际利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恩怨纠葛真相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5914
克林顿访北没花美国一分钱税金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9/08
美朝双赢北京向隅,中国要朝半岛无核化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29146.html
美国与朝鲜:谁在说谎?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26492.html
让党内民主的步伐迈得更快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2009年8月7日电/《半月谈》刊登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的文章说,将于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一项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发扬党内民主是党建的重要组织部分。
文章指出,党内民主需要从一些做法推进到制度建设上。
文章说,党内民主还要能形成对党内权力活动实现必要控制的民主控权机制。这种控权机制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杜绝暗箱操作;二是有限权力在一定轨道上运行,防止权力运用无边界、无规矩;三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必须具有高度的刚性权威,使制度权威高于人的权威,防止制度的弹性化。
全文如下:
将于9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一项主要议程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发扬党内民主是党建的重要组织部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践表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问题。实践表明,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心所向。经过上至党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广大党员的不懈努力,党内民主建设正呈现出步子扎实、成效显着、发展势头良好的局面。但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党内民主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艰苦努力。
要把党内民主从一些做法推进到制度建设上。近年来,各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发展党内民主上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但做法毕竟是不定型的,而且极易为人的意志所改变,要把发展党内民主已经取得的成果巩固下来,并防止倒退和回潮,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因此,党内民主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做法上,而要把实践中形成的并且被证明是好的、比较成功的经验上升为制度。
党的十七大在深入总结近年来党内民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一系列任务: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推行重大问题票决制;建立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会、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改革党内选举制度等。要真正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些制度建设任务,还需要我们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使制度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展开成为可以实际操作并且确有实效的程序。
发展党内民主,实质是对党内关系的深刻调整。这种深刻调整的内涵是高度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以改变党内权力过度集中、党员权利相对弱势的状况。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人,实现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目标,要依靠全体党员的同心同德、精诚奋斗。党内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以“志同道合” 为内涵、以权利一律平等为基础,为着共同的理想目标而自愿团结奋斗的关系。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充分民主与组织行动中的集中统一的有机结合,是全党同志团结奋斗关系的基本形态。党员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权利的行使和保障而体现的,没有党员权利的切实行使和保障就谈不上党员主体地位。因此,充分实现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制约党内权力的民主权利,是党内民主的本质与核心。
发展党内民主,最基本的是要实现党员的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员的选择权是以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充分保障为体现的。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人,党员通过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定期地对党内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进行授权与收权,使党内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明确权力来源,搞清楚向谁负责。知情权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实现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前提,是党员不可忽视的基本民主权利。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权利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在党内充分而自由地发表意见。党员的主体地位还必须在充分行使监督权方面体现出来。从党内民主监督的实际状况看,我们需要进一步制定具体而明确的操作性程序,以使党员不仅可以切实行使各项党内监督权利,而且可以得到强力有效的党内权利救济,防止和纠正党员遭受严重侵权的各种问题。
党内民主是一整套制度安排和制度运转。党内民主的探索实践显示,仅仅推进“单项”制度改革,很容易受到党内其他相关制度的牵制,结果党内民主或者举步维艰,或者扭曲走样、流于形式,甚至有少数干部打着发展党内民主的旗号而玩弄党内民主。这表明,发展党内民主必须考虑一整套制度安排。在党内民主制度的安排中,最为关键的是合理构架党内的权力结构。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初的中央纪委全会上就指出:要完善监督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解决好这个问题,是能否顺利推进党内民主、真正实现党员权利的关键。
党内民主还要能形成对党内权力活动实现必要控制的民主控权机制。这种控权机制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杜绝暗箱操作;二是有限权力在一定轨道上运行,防止权力运用无边界、无规矩;三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必须具有高度的刚性权威,使制度权威高于人的权威,防止制度的弹性化。为此,党内民主的制度安排,不仅仅是根据党内民主的政治理念,而且要遵循党内权力运行的特点与规律,根据党内权力与权利的良性互动来设计一整套制度链,使各项制度之间有机结合、环环相扣、相互补充、配套衔接,以机制的力量来调整党内关系、配置党内权力、规范党内生活、管住党内权力,并指导约束全体党员的行为。 ▲
揭秘中纪委的反贪模式:查处省部级官员的流程
http://topyl.com/bbs/thread-598093-1-1.html
2009年6月17日,已经“消失”两年的天津市原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工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皮黔生,突然有了新消息。中纪委初步认定他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决定进行立案调查。再加上之前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公安部原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郑少东、广东省政协原主席陈绍基等多名高级官员相继接受中纪委调查,这让中纪委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7号,中纪委办公大楼。(资料片)
☆ 办案需要八道手续
北京平安里西大街47号是一座非同寻常的大院。这座大院在地图上没有标注,没有门牌,查号台也没有这里的电话登记。整个大院被4米多高、1米多厚的灰色砖墙包围着。虽然没有军事禁区的标志,却由军队负责保卫。这座神秘的大院,便是负责查办高级官员腐败案件的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庞大院落内,坐落着两栋十多层高的灰黑色建筑,内设20多个职能部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负责中共高官贪腐案件查处的八大纪检监察室。这八大室的分工,有着特定的安排。从第一室到第四室主要是负责中央各部委副部级以上党员干部案件的查处,由监察部4位副部长分管。自第五室至第八室,主要工作便是负责查处地方副省级以上党员干部。
八大室并非发现官员腐败
问题的源头。八大室的办案线索渠道,多数来自于收集群众举报的中纪委信访室、中央领导的批示或是同级党政、立法、司法机关的移送案件。当各种渠道的违纪线索和材料汇集到中纪委后,案件还需经中纪委常委,甚至中共中央进行集体讨论,作出是否初核的决定。2006年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陈良宇有关问题进行初核的决定,便是依照此程序进行的。
中纪委办案,需经过案件线索管理、初步核实、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处分执行、被调查人的申述、案件监督管理8道办案程序。但上述程序只是中纪委对贪腐案件的普通程序,“情况紧急时,也可能略去前面环节,直接立案,组建专案组进行调查。有的地方甚至在特殊情况下会先调查,后立案。”一位中纪委人士说。
查处一个省部级官员的整个流程,参与的办案人员少则四五十人,如安徽副省长何闽旭案,最多时达千人左右,如湛江走私大案。
☆ 不断完善反贪模式
专司党内纪律监督的各级纪委,并非同级党委的职能部门,而是与同级党委一样,由各级党的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但党章又规定,纪委是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工作。如此,纪委在党内与组织、宣传部门,在党外与监察部门、公检法机关并无明晰的隶属或协作关系可以遵照。办案单位与组织部门联系的渠道不够顺畅,还曾造成中央查处的广州市一国企总经理在“双规”期间被选为人大代表的“误会”。
执纪机关与执法机关的衔接“长期处于打招呼的临时性状态,具有不确定性”。陕西省渭南市一位纪委人士称,在案件查处中,有些纪检监察机关对既违反党政纪又违反法律法规的案件,只作纪律处理,不移交或不及时移交司法机关,致使个别违法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而有些司法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作出司法裁决,却没有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致使个别违纪者逃脱了纪律处分。
而在纪委和监察部门之间,曾出现多口批办、重复查处的现象,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为了最大限度形成反腐合力,十六大进行党章修改,在中共各级纪委的主要任务中增加了协助党委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 ▲
警惕美国用表面礼仪换中国实际利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奥巴马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发展顺利。
中评社北京 2009年8月3日电(评论员 齐云鸿)奥巴马政府任期内,中美关系开局良好、发展顺利。美国目前大力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领域和深度,是国际形势发展使然,是美国国内形势发展使然,也与美国政要个人的性格与理念相关。但我们应保持清醒,要警惕美国“用表面上的礼仪换取中国的实际利益”。
2009年1月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通电话,祝贺其就任总统并邀其访华。4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伦敦出席20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同奥巴马总统举行首次会晤,就中美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奥巴马接受邀请,将于今年下半年访华。5月6日,胡锦涛应约同奥巴马通电话,就甲型 H1N1流感防控、半岛与南亚局势等问题交换意见。此外,2009年2月,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进行就任后的首次亚洲之行,2月20-22日访问中国,中美就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中美关系、气候和能源等话题交换了意见。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与前任布什总统做出的努力使分不开的。在布什政府期间,双方的战略对话形成机制化,对话内容务实而宽广。中美之间相继举行了6次战略对话和5次经济战略对话,为今天中美之间综合性战略对话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良好铺垫。“9.11”事件之后中美关系良性发展。尤其2008年在一些西方大国领导人对华政策相继出现“反水”的情况下,布什坚定推行对华友好政策实属不易。美国前国务卿赖斯任内4年5次访华,最后一次访华时曾经指出,布什政府将继续致力于是推进美中关系,并帮助下一届美国政府充分瞭解保持美中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总体看,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中美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中美关系的广度和深度空前增强。尽管中美两国还面临或这或那的分歧与差异,但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广阔。中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固然与双方的良好意愿密切相关,但美国尤其是政府和国会更多掌握着中美关系发展的主导权,两国关系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关系发展怎么样,经常受到美国政府政策的带动或影响。对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仍要保持足够认识。美国对华政策两面性只会在不同时期有量的增加或减少,但不会消除。
就在美国极力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时候,美国方面的许多机构、政要和其他人士对中国在新疆维持民族团结和稳定的努力说三道四,附属于国会的美国民主基金会还向“东突”骨干提供资助,对“东突”问题的两面政策不是美国今天就有的,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美国推动联合国将“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定名为恐怖组织固然有利于推动国际反恐,但同时美国却仍与欧洲一些国家呼应,继续支持“东突”分裂组织和势力,并且拒绝把羁押的“东突”分子引渡回中国接受审判,而是将其分散到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双重标准国际社会并不陌生,在美国与他国关系发展史上更是司空见惯。另外,在西藏、经济贸易、台湾、中国海洋权益等问题上,美国也一直没有消除偏见甚至错误立场,用以牵制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国务卿希拉里访问印度前夕,有消息称美国已经与所谓“西藏流亡政府”联系沟通,准备邀请达赖10月访美并受到奥巴马总统接见。在中美关系发展如此紧锣密鼓、气氛烘托如此之好的情况下,如果真的出现这个情况,势必将严重影响两国关系,更令人无比费解。因为按通常情况安排,今年下半年,中美两国首脑至少要会晤两次,即第三次20国金融峰会和11月底奥巴马访华。
实际上这样掩耳盗铃的双重标准毫无必要、也毫无意义,不仅阻止不了中国前进和发展的脚步,反而损害了中美关系,在有关中国领土和主权等许多问题上给中国和世界人民留下不佳印象。如果美国要真正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就应该充分理解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感情。中国也高度关注美国的动向,“听其言、观其行”,防止美国一方面需要中国,与中国在众多领域开展合作,同时却做出损害中国利益和主权的事情。已经有中国学者指出,美国把这次对话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当然是好事,说明了中国地位上升以及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我们应保持清醒,要警惕美国“用表面上的礼仪换取中国的实际利益”。▲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恩怨纠葛真相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5914
2009-8-6 作者: 荣宏君 历史终归是历史,徐悲鸿于1913年进入过上海图画美术院第二期的选科学习是不争的事实
,但上海图画美术院是新式的学校,刘海粟也从未给徐悲鸿任过课,因此,无论从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来讲,还是从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来讲,徐悲鸿与刘海粟都不存在师生关系。
徐悲鸿与刘海粟均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在这两个都出生于江苏的艺术大师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恩怨纠葛,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本文作者借助发现的珍贵书札,力求完整揭示徐悲鸿与刘海粟之间恩怨纠缠的真实面目。
徐悲鸿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
1912年11月23日,刘海粟、乌始光等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21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了。校址选在上海乍浦路8号一座租来的西式楼内。因为资金有限,条件极为简陋,据说校名是刘海粟将数支毛笔绑在一起,书就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几个大字。
随后,报纸上刊登出了由刘海粟亲自撰写的办学宣言。大多数人认为,这些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狂妄自大,各种讽刺嘲笑之声不绝于耳。这在无形中也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知名度。1913年春天,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始在《申报》上刊登广告,首批招了12名学生。关于这12个学生中到底都有谁如今依然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段悬而未决的公案。
据诸多关于刘海粟的书籍中说,这12个人中包括有朱屺瞻、王济远等著名画家,也有人说这12 人中就有初次来上海学画的徐悲鸿。从事编撰徐悲鸿年谱工作的王震先生则具体考证了首批招生的学生名单,据王震说,首届招生正科和选科一个班共10个人,既没有朱屺瞻、王济远,更没有徐悲鸿。朱屺瞻、王济远等都是后来进入上海图画美术院的,而徐悲鸿则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便不告而别。王震认为 “徐先生虽在该校约有两个多月,即不告而别,却被刘海粟糟蹋一生”。据此看来,徐悲鸿离开宜兴、远赴上海学画的确是因为看了刘海粟在《申报》上刊登的上海图画美术院的招生广告,但是王震又有考证,徐悲鸿应该报的是选科,而不是刘海粟所教授的正科。
对于徐悲鸿1913年走进上海图画美术院的这段经历,刘海粟一方常常夸大事实,而徐悲鸿一方则刻意回避,在双方当事人均无法正视的情况下,于是,美术界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猜想,使这段历史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历史终归是历史,徐悲鸿于1913年进入过上海图画美术院第二期的选科学习是不争的事实,但上海图画美术院是新式的学校,刘海粟也从未给徐悲鸿任过课,因此,无论从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来讲,还是从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来讲,徐悲鸿与刘海粟都不存在师生关系。
徐悲鸿与刘海粟 《申报》论战
1932年10月15日,“刘海粟欧游作品展览会”在上海北京路、贵州路口湖社开幕。这次画展盛况空前,展览会来者甚众,上海各大报纸均做了报道,《新晚报》为此专门做了特刊,刊登了刘海粟照片以及代表作若干幅,同时刊登的还有上海市长吴铁城作的《序》以及陈公博、蔡元培等诸多名流的文章。对于刘海粟而言,这或许是继欧洲名声大震后的又一个重要丰收。一切看起来都很圆满,如果不是徐悲鸿随后发表在《申报》上的那篇启事。
论战的起因是曾今可发表在《新时代》月刊上的那篇文章。曾今可说:“国内名画家徐悲鸿、林风眠……都是他的学生。”这句话惹怒了徐悲鸿。徐悲鸿应该还记得第一次来上海,满怀希望奔至上海图画美术院,却发现里面空洞无物后大失所望的情景,于是,他在看到曾今可的文章后毫不客气地立即撰文,于1932年11月3日在《申报》刊登《徐悲鸿启事》,以“野鸡学校”来鞭笞上海美专,进而斥骂刘海粟系“今流氓西渡,惟学吹牛。”
刘海粟看到启事后大怒,立即于 11月5日在《申报》上刊登《刘海粟启事》以牙还牙:“美专二十一年来生徒遍海内外,影响所及,已成时代思潮,亦非一二人所能以爱恶生死之。”他又讥讽徐悲鸿自命为“艺术绅士”。在《刘海粟启事》的旁边,还刊登了一段简短的曾今可的《启事》。看来,这位一心想以“词的解放”出名的文人并不想扯进画坛的争端中,刊登启事明显有全身撤退的意思。
这下,画坛激起千层浪。彼时,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国内著名画家,一个是欧洲游学八载学成归国,先后任教于南国社、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后被聘为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一个是敢于冲破封建传统,向军阀开战的艺术斗士,刚刚戴上了西方学者颁发的“艺术大师”的帽子,两个人之间肯定有一场恶战。
果不其然,4天后,徐悲鸿继续在申报刊登文章,说话更不客气:“伟大哉牛皮!急不忘皮,念念在兹。但乞灵于皮,曷若乞灵于学!学而可致,何必甘心认为流氓。”又不屑地向刘海粟说:“绘画之事,容有可为。先洗俗骨,除骄气,亲有道,用苦功,待汝十年,我不诬汝!”
刘海粟看到后更为生气,待要拿起笔来反击,又停下了。刘海粟在报纸上打嘴仗的功夫大家在此之前已经领略过,在裸体模特儿风波事件中,在《申报》上将上海一帮卫道士以及军阀孙传芳骂得落花流水,这一次竟然能够忍住不再回骂,实在是难得。据刘海粟回忆说,在看到徐悲鸿的第二个启事后,想要提笔再战,写到一半的时候,收到了蔡元培和梁宗岱的信。蔡元培在信中劝刘海粟,说刘海粟的名气比徐悲鸿的大,如果再要笔战岂不是帮他人提高知名度?不要把精力白白浪费在争闲气上。但这封信自始至终都未见到,也让后人对蔡元培是否写过这封信有所质疑。
《申报》论战甫一结束,徐悲鸿与刘海粟似乎就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较量。来源: 文摘周报▲
克林顿访北没花美国一分钱税金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9/08/07/20090807000016.html
朝鲜日报记者 李泰勋 (2009.08.07)
▲ 图为,提供纽约至加利福尼亚伯班克航班的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利伟诚。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此次成功访北的背后,有其强大的政界及财界人际关系。
除了为保护前任总统而随行的特勤局人员工资外,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为克林顿此次访问朝鲜提供一分钱。这是因为奥巴马政府从一开始就将此次访北定性为“个人人道主义任务”,并与之划清界限。联邦法律严格禁止为“私人业务”投入税金。
据《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因此克林顿亲自争取了要前往“敌对国家”北韩进行“敏感”航行的飞机,访北团队成员也大多是亲自选定。
首先,克林顿从位于纽约州的住处到加利福尼亚伯班克的飞机,由跨国化工企业陶氏化学公司提供。陶氏化学公司曾向开展抗击艾滋病及灾难救援活动的“威廉-杰斐逊-克林顿基金会”捐助5万美元(约6100万韩元)。克林顿在伯班克与在任时期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约翰-波德斯塔等随行
人员汇合。
克林顿一行在此地换乘波音737专机前往朝鲜。
该专机由房地产巨头、好莱坞电影监制人史蒂夫-宾提供。克林顿的老朋友史蒂夫-宾曾向克林顿基金会捐助1000万至25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一直大力资助民主党。负责管理史蒂夫-宾专机的Avjet公司总裁马克-福克罗德表示,往返北韩的燃油费(每小时6000美元)和飞行员、乘务员费用等大约20万美元,也由史蒂夫-宾自掏腰包。
Avjet公司接到史蒂夫-宾的联系要求准备专机,是在上月30日至31日前后。但根据美国《联邦航空法》规定,在美国注册的飞机不可以降落在北韩。福克罗德表示:“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国务院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协助’。”据路透社报道,在(2日)出发前一天1日早晨,得到了美国国务院的所有法律、外交程序批准。另外,阿拉斯加和日本的美空军基地也在事先做好准备,在飞机抵达平壤之前为其加油。
获释的两名女记者和两人所属的Current TV创始人、美国前总统戈尔在欢迎仪式上向史蒂夫-宾和利伟诚表示感谢,也是出于上述原因。▲
美朝双赢北京向隅,中国要朝半岛无核化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29146.html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走访朝鲜,带回两名被囚的女记者,向全世界表示对人权的重视。北韩则大肆宣传克林顿向金正日道歉,并称克林顿转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口头讯息,制造朝鲜撇开“朝核六方会谈”单独同美国谈判的假象。在朝鲜核问题陷入僵局时,克林顿和金正日会面,美朝各有所得;被扔在一边的中国悲愤莫名,却有口难言。
朝鲜喉舌强力反复报导克林顿来访。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以整个头版报导金正日会见克林顿及举行晚会。朝鲜中央通讯社于凌晨4时发出《关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朝的报导》。对内电台“朝鲜中央广播电台”和对外电台“平壤广播电台”每小时一次反复报导两人会面消息。不管克林顿是以私人身份坐美国富豪的私人飞机到访,专为营救两个平民记者进入没有外交关系的异国。朝鲜自欺欺人地当作美帝国主义服软认输。
最令平壤上下欢欣鼓舞的是官方报导说:“克林顿(就女记者问题)向伟大领导人金正日表示深深的歉意。”又称:“克林顿(向金正日)郑重转达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口头讯息。” 但美国却表示“没有转达任何讯息”,并断然否定了什么道歉的报道。
美国国务卿希拉莉公开说,她不希望人们将前总统克林顿的人道主义活动与美国的外交政策混为一谈。美国政策仍是让朝鲜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讨论无核化问题。朝鲜只有彻底去核才能被国际社会接受。这也是中国的基本原则。
卸任的美国总统就恢复了平民身份,一言一行并不代表政府立场。金正日之流永远不能理解,权力终身制、世袭制正是民主革命的死敌。所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1个字中间有8个是欺世盗名。 ▲
美国与朝鲜:谁在说谎?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026492.html
郑浩 凤凰博报 发表于 2009-08-06
在平壤停留了20个小时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把在朝鲜关押的两名美国女记者带回了家。从表面上看,克林顿的这次属“私人性质的人道主义任务”已经完成,朝鲜方面也得到了它想要的“面子和尊重”,但是,有关这次克林顿平壤之行是否涉及美朝双边关系及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内容,目前仍是扑朔迷离。
朝鲜政府宣称,克林顿转达了奥巴马总统的口信,并与金正日还“就朝美之间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了深入讨论”(朝鲜中央新闻社报道语)。但是,白宫随即多番否认,并坚称“克林顿没有捎带奥巴马的口信”、“纯属私人任务”。显然,除女记者释放问题之外,在两国是否还就其他问题进行过讨论问题上,要么是朝鲜继续自欺欺人,要么就是美国又在公开撒谎。
笔者认为,这次美国“公开撒谎”的概率颇高。理由是:
第一,克林顿是美国前总统,是现任国务卿希拉里的丈夫。这个双重身份足以说明他的平壤之行并非只为“人”而来那么简单。退一万步说,就算克林顿没捎带奥巴马的口信,难道他连希拉里的“枕边话”也没带?再退一万步说,就算克林顿和老婆希拉里“也没商量”,那他把同金正日谈话的情况汇报给奥巴马,算不算“口信外交”?在与金正日的会谈中,如果克林顿不向金阐述美国政府的想法,金又如何向美国讨价还价?
第二,在克林顿此行的团队中,有四位随从引人注目。他们分别是:克林顿政府时期曾担任白宫幕僚长的约翰.伯德斯塔(John Podesta)。此人还曾经担任过奥巴马过渡期的主任,现任美国智库“美国进步中心”(Center of American Progress)总裁;戴卫.斯特罗伯(David Straub),曾经担任过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精通朝鲜语。他目前在斯坦福大学任教;长期担任克林顿私人助手的道格拉斯.邦德(Douglas J. Band)。邦德早在1995年就与克林顿共事,并在白宫咨询办公室任职四年,是克林顿最重要的特别助理之一,而当时他还不到30岁。他的哥哥是罗杰.邦德(Roger Band),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急诊医师;贾斯廷.库柏(Justin Cooper) ,“克林顿基金会” (The William J. Clinton Foundation)负责人。他也是克林顿自传«我的生活»(My Life)的编辑。这些人的身份均非同一般,都曾高度参与政府外交事务,而此次与克林顿同行,每人均有自己的“使命”。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仅仅为“纯属私人任务”性质的“领人回家”,是不需要这些职业外交家的。
第三,尽管朝鲜惯于说假话,例如把导弹试验说成是“发射卫星”等等,但是,如果这次朝鲜方面公然把有美国人参与的会见也夹叙夹议,把克林顿没有带奥巴马口信硬说成“有”,把没有涉及朝美双边关系和朝核问题硬说成“有”,岂不等于说朝鲜人“自揭其短”?韩国媒体指朝鲜官方媒体处在“兴奋状态”,故会用些夸张报道以凸显金正日在朝美关系上的智慧,但笔者认为,朝鲜不会忘乎所以到连有美国人参与的会谈都敢虚报的地步,因为这不仅对未来朝美互信互动不利,而且也会为未来继任领袖带来更多外交困难。
问题是,美国为何要“公开撒谎”?笔者认为,其中一个解释是:美国一方面不愿放弃目前已经产生效果的对朝鲜施压措施,让朝鲜继续承担违反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恶果,给朝鲜一个明明白白的痛苦;另一方面,奥巴马还要在听取克林顿的简报之后,再做出下一步的决定。对奥巴马政府来说,保守秘密并尽可能地低调处理克林顿平壤之行,可以避免过早地发出错误讯息,避免把现在的主动转向被动。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朝美继续在“意志”与“策略”上对决»,现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