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是》: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好的国家 | (回到Blog入口) | 不容勾结外国势力搞乱香港 »

美惊唿:中国发出威胁和报复的信号非常可怕

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知识(一)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60005/201302/13852.html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

 

今 日 看 点:2013-05- 03▲◆★●■☆

 

中国落选院士当选美院士 美方:去问中科院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3/05/201305021002.shtml#.UYNuV0qVBT0

 

军车号牌改革引发车企反思在华策略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9746

 

事业单位员工吐槽:体制外的人永远想不到体制内的好处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9742

 

美惊唿:中国发出威胁和报复的信号非常可怕

http://www.boxun.com/news/gb/army/2013/05/201305031020.shtml#.UYNlDkqVBT0

 

对传骆家辉中国人几点评价的思考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338/201305/566.html

 

美国发朝鲜军力报告 军队总人数位居世界第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5/02/2372808.html

 

金正恩二哥金正哲被曝升任“烽火组”首领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3_05/03/24878936_0.shtml

 

中国外交部抛重磅炸弹:日本没有琉球主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5/01/2370760.html

 

 




中国落选院士当选美院士 美方:去问中科院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3/05/201305021002.shtml#.UYNuV0qVBT0


2013年5月02日     来源:新京报 

      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在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后表示,自己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这一条。“回清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育人”。

       【人物小传】

      施一公

      现年46岁,1985年,施一公被保送到清华生物系,成为清华大学生物系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90年赴美深造,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席教授。他2006年开始着手在清华大学建设实验室,2008年回国工作。

      美国时间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名单公布,施一公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4月25日公布的名单还显示,施一公还入选美国人文和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此前因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而引发关注。

      30年来,有10位具有中国大陆教育背景科学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两位海归科学家:施一公和他的好朋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联合撰文,批评中国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科研文化问题。他们在文章中指出,尽管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但这种增长没有对中国的科学和研究起到应有的强大的促进作用,现行的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

      他们认为,目前正是中国打破研究经费管理中各种潜规则、建立健康研究文化的时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起点是所有新的研究经费必须基于学术优劣分配,而不再依赖私人关系。但中国科技部随即则回应称,“这不符合事实”。

      他们的批评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在去年中科院院士增选时,虽然施一公进入了预选名单,但没能最终当选。同样未能入选而声明放弃申请中科院院士的饶毅,为施一公的落选而鸣不平。

      但施一公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表示,在自己回国的目标中,从来没有当院士这一条,他觉得一个学者如果把当院士作为终极目标,未免太狭隘了。“我回清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做科研。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育人在育心,做科研是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

     ■ 连线

      美国国家科学院:当选院士因为科学成就

      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看重施一公在哪些方面的成就?

      高尔文·莫莉(美国国家科学院新闻办公室高级媒体官员):很抱歉,这方面的信息要等到明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年度会议上才会公布。2014年4月26日-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华盛顿召开年会,新入选的成员的入会仪式有可能是明年4月26日举行,该年会的议程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但是新成员当选的理由,年会上会公布。

      新京报:美国国家科学院选择外籍院士的标准和程序是什么样的?

      高尔文·莫莉:新成员入选美国科学院,是为了表彰他们的杰出贡献和持续的原创研究成果。由于新入选的成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所以不存在成员申请入会的过程和程序。此外,只有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正式成员才可以提交正式提名。提名递交后会对被提名人进行广泛和仔细审查。每年增选美国籍院士不超过84人,外籍院士不超过21人。

      新京报:施一公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学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在选择外籍院士时,会不会考虑年龄因素?

      高尔文·莫莉:任何成员入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都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成就,所以年龄问题不是考虑因素之一。

      新京报:施一公之前落选中科院院士,但成为了美国双料院士,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高尔文·莫莉:这个问题你需要去问中国科学院。▲◆★●■☆


军车号牌改革引发车企反思在华策略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9746


        2013年5月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周三起执行更为严格的军车号牌规定,这是大范围打击铺张消费的开始。受此影响,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旗下的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以及奥迪(Audi AG)等全球汽车生产商不得不重新审视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定位。

正如《华尔街日报》今年早些时候报道的,新规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军车号牌的滥用之风。

在中国,挂特殊军牌的车辆享有很多好处。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挂军牌和武警牌照的车辆违反交通规则,却罕有警察截停它们,而且这些车辆还可免交过路费。中共内部人士和参与豪车买卖的人表示,有时军牌会被非法拍卖给平民。

但依据新规,那些外国品牌的豪车可能会从军车队伍中被“清理”出去。

据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周日报道,发动机排量在3升或以上、价格超过人民币45万元(约合7.2万美元)的某些高端豪车不得挂军牌。在中国市场上,符合这一类别的车一般有梅赛德斯-奔驰、宝马(BMW)和奥迪等德国品牌汽车。

中国国家媒体今年3月的一些报道说,很多属于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豪车品牌不会上新军牌,除非它们被登记为军队财产。

新华社的那篇报道说,新政策不仅仅是为了更换车牌,而是要减少权力滥用和玩忽职守的现象,提升人民对部队的信任,维护社会和谐。

改革军车号牌的大背景是,中国政府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下正大力开展反腐行动,旨在治理统治阶层的铺张无度。

不要小看中国政府名下的汽车数量。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估计,2012年销售给政府的汽车数量高达75万辆。这些车辆中,70%以上是外国品牌,低于2011年逾80%的比例。半官方机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上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7%左右,至约1,550万辆。据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统计,豪车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比例为9%。

中国收紧军牌规定,恰逢业内人士提醒说中国市场上的豪车销售速度可能会放缓之际。宝马前不久预测,2013年该品牌在华销量将以较高个位数增长。这与2012年宝马销量增长40%可谓相差甚远。去年宝马在华总销量为32.6万辆左右。今年前三个月,宝马的销量增速已放缓至7.4%。

宝马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销售和营销的罗伯逊(Ian Robertson)上个月在上海说,这个市场已经变得有些成熟。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增长数据就会恢复正常。

挂着军车号牌的豪车和SUV随处可见的景象是中国普通百姓普遍愤恨不平的原因。现在外国汽车厂商都强烈希望与远离认为其与政府采购有关的印象,并试图以一般人能够负担得起的中小车型提高其在更大范围消费者心目中的吸引力。

戴姆勒管理委员会主席、梅赛德斯-奔驰轿车负责人蔡澈(Dieter Zetsche)在最近召开的上海车展期间告诉记者,我们基本上不出现在政府车队采购市场。因此如果此事造成影响,那么至少和我们的一位竞争对手相比,这对奔驰品牌造成的影响要小得多。

大众汽车公司(Volkswagen AG)旗下的奥迪(Audi)是中国最大的豪车制造商,奥迪一直是受中国政府官员青睐的一个品牌。但该公司表示正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买家上。

奥迪中国区总裁冯德睿(Dietmar Voggenreiter)最近在上海说,我们不再仅仅瞄准政府客户了。他说,我们的销售收入中超过90%来自私人客户,只有10%来自所谓典型的车队客户。但迄今为止这些车队客户中绝大部分是大企业。面向政府的直接销售收入在我们的业务组合中占比很小。

冯德睿坚持认为奥迪不再是一个只生产黑色豪华轿车的品牌。他说,一些人仍留有这样的印象。但我们的销售收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来自SUV和跑车等车型。我们不再是一个企业或政府用车的品牌。

戴姆勒的蔡澈说,随着梅赛德斯-奔驰开始向中国市场引入更多紧凑型轿车,该品牌的定位也将改变。

他说,最初大家认为奔驰只有S级轿车。S级轿车肯定是非常高端的,外界认为奔驰S级轿车在中国市场定义了何谓高端。

他说,这是好事,但又说考虑到政府近来出台种种举措遏制炫耀性消费(尤其是针对政府官员),这样的定位“可能也非常危险”。

鉴于此,该公司计划向中国市场引入更多紧凑车型。蔡澈说,我认为总的说来让更多人能够买得起奔驰车是好事情。▲◆★●■☆



事业单位员工吐槽:体制外的人永远想不到体制内的好处
http://www.letscorp.net/archives/49742


2013年5月3日:看了一篇文章《死也要死在体制内》,深有感触。体制内都是搞关系的人精,他们都是经营关系的天才;体制外都是苦劳力,干着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想要混进体制内无比艰难,要巴结体制内的更累!

  大学毕业时,曾有许多机会能进入国企事业单位甚至在北京获得公务员编制,可那时年少气盛,不屑一顾的去了表面光鲜洋气,实则剥削吃人的外企工作,因为当时对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的认识,仅仅只是觉得体制内不就是可以解决一个北京集体户口吗?

  在当时来看,进外企收入的确是高了不少,三年职场生涯过去,自觉在物质、能力、视野上小有收获,但跟在体制内同学一番聊天之后,才发现当初放弃体制内的做法是多么的幼稚。现在越来越后悔当时傻傻的选择,不由得为自己10年后的生存问题而担忧,甚至有念头放弃现在收入不错的工作,去想办法找个安稳的事业单位,可是这已经不可能了。

  如果不是进入体制内的同学说出来,我想体制外的人是永远想不到体制内的好处的。

  同学在北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业单位编,算是最底层的职员。她的工资虽然只有六千多块钱一个月,但她去年的年终奖是9W,如果不是她亲口说出来,我是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到原来体制内的收入原来是这么一个倒挂结构,同学说她的年终奖算是很少的了。另外她们单位的福利像逢年过节就会发超市购物卡,动辙就是一千元的购物卡,每年的防暑降温费,每年全额报销取暖费,每个月还有福利劳保,诸如洗发精,洗衣液,沐浴露,牙膏牙刷、香皂、卫生纸。。。等等都发,说家里半柜子了,用不完都是拿回家给父母用。每年两套职业装,一套是夏装,一套冬装,每套衣服价值在两千元左右,并且员工的父母每年过生日,单位还单独准备一份礼物,还有诸如每***九晚五的工作时间,每周的双休制度,每年有15天的带薪年假,单位还给员工办了健身卡,有车的同事还报销油费。。。同学说完,我除了羡慕就是惊讶不已,体制内早已是共产主义原来真的不是传说阿!

  体制内的职业风光,社会地位比较高。体制内的人能够依靠某种特权获得稳定的合法或者非法的超额利益,他们拿着财政的工资,他们的工资、绩效奖金、各项福利跟金融危机,企业效益,自然灾害完全没有任何关系,每年该涨的,该拿的,该得到的福利,体制内的人一样也不会少。工资看上去虽然低点,但是他们的福利和奖金远超工资,怪不得许多人一晒体制内的福利就会惊羡得让人咋舌。

  体制内的人永远有一种骄傲的感觉,至少在我同学身上我看到这一点。她每天中午有充足的午休时间,周末不用担心被领导叫去加班,平时也不用经常出差三更半夜赶飞机、坐火车,她说她每天工作之余,就是看养生、瑜珈方面的书,她有大量的时间做保健,而不是像我这样,经常拧着一包资料,背着一个笔记本出差风餐露宿、风尘仆仆永远像一个无法停下来的机器一样,凌晨一、两点回到北京,第二天还要去单位上班,要是迟到了还要扣掉全勤奖。

  体制外的人,就算月薪一万以上,在北京也算是高收入了吧,又有几个人不是在给老板当牛作马出卖青春挣点血汗钱,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我们拼命的工作,想跟老板谈涨工资的事情,一看到他的脸色,算了吧,就算再怎么努力工作,别人都是认为应该的。而体制内的人呢,人家就算是一桩雕像,只要每天坐在那把椅子上,每天就有300至500元收入进账,并且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同样是月薪一万,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那辛苦程度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很多人为自己是公务员或者其它行政编制的职业而骄傲,而体制外的人或多或少还有一些看天吃饭的成份,比如单位效益不好便随时可能面临裁员或降薪,职业的稳定性和体制内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有人说体制内没有生机,呆板,一个有想法的年轻人最好别混在体制内,因为这是自甘平庸的一种做法。可是在当下的社会,到处都是失业,毕业的学生一半找不到工作,而体制内的好处就是社会地位相对最高、有稳定饭票、医疗保险,工资福利相对不错,这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避风港湾。可能我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估计大多数想进体制内的人考虑的是,反正体制外也不好混、职场竞争激烈、能出人头地混出个样子的年轻人也是少数,不如图个稳定、安逸呆在体制内吧,毕竟体制内对应的是工作稳定和待遇优厚,重要的是“旱涝保收”,一般情况下不用担心“下岗”。

  我忽然想明白了,现实中职业的选择从来就是以‘背景’来论贵贱的,当我们分别被贴上“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标签时,我们的社会等级和职业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对待。体制外的人永远不知道体制内的人是如何生存的,我有时很邪恶的想,什么时候才能不分体制内跟体制外呢?什么时候体制内的人也为工作、收入而烦恼呢?

  我们努力的工作,拼命的工作,可是我们仍然超越不了所谓的‘体制内’,我很羡慕体制内的同学,同时我也相信,迟早有一天,劳动者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需求渴望会得到改善,所有的职业都应获得平等的社会资源和发展空间,都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这样才是公平正义的题中之义,只有这样,才不会有那么多人对‘体制内’趋之若鹜了。▲◆★●■☆


美惊唿:中国发出威胁和报复的信号非常可怕
http://www.boxun.com/news/gb/army/2013/05/201305031020.shtml#.UYNlDkqVBT0


       2013年5月03日   来源:米尔网 美国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新报告,回顾了中国发出威胁和报复信号的历史,并提供了未来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发出信号时可能出现的情形。
   
      文章指出,该报告名为《中国的忍耐是有限的:中国的威胁和报复信号及其对中美军事对抗的启示》,由保罗·H·B·戈德温和艾利斯·L·米勒共同撰写。报告不仅研究了中国发出信号的情况,还分析了中国的危机决策过程和管理能力。
   
      报告认为,“如果中国认为,美国的行为有损其南中国海利益,从而发出军事对抗威胁迫使美国改变行动路线,那么没有什么会比这更能给中美关系和亚洲安全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文章称,美国可能会将这样的威胁视为中国对美国在亚洲的海上军事优势发出的首次挑战。亚洲所有国家大概都将这种潜在的军事对抗视为可能决定该地区未来安全动因的因素,同时也是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承诺和能力的检验。
   
      报告的核心假设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将美国、菲律宾和越南之间日益密切的军事联系视为“威胁性的战略趋势”。根据假设的情形,美国、菲律宾和越南在地区安全上的合作会被中国认为是“为削弱中国在南中国海不断增加的军事存在而可能打造的军事联盟”。    
   
美惊唿:中国发出威胁和报复的信号非常可怕
   
      文章称,在这种假设的危机中,中国可能会按照以下步骤发出信号:
   
      首先,将政治、外交行动与军事准备系统地结合,由更高层的官员发出越来越强硬的信号。这些准备工作通常会公开进行,目的是“对对方继续进行被北京视为威胁的行为进行威慑”。
   
      其次,如有必要,中国会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解释其动用军事力量的正当性。“通常来说,中国会宣称自己的安全和利益遭到了严重威胁,对方若不停止威胁活动,中国就不得不动用军事力量”。
   
      第三,中国将开始宣称,自己并不偏好以武力应对威胁,但如果对方对中方警告置若罔闻,中方将不得不这样做。中国试图通过这种策略在日渐突出的对抗中抢占道德高地。
   
      “这种论调能够支持中国自称的崇尚和平的立场,即只有在国家安全或主权受到威胁时才会动用军事力量实施防御”。两位作者指出,中国认为,占领道德高地有助于缓和国际社会对其可能动武所产生的反应,从而降低动武的政治成本。
   
      最后,中国会强调,不要将它的克制与容忍视为软弱,中国会准备好在必要情况下动用军事力量。
   
      文章认为,以上四种信号,或者说应对战争的四个步骤,反映了中国自1950年在朝鲜战争以来发布信号的基本模式。 ▲◆★●■☆


对传骆家辉中国人几点评价的思考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10338/201305/566.html


2013-05-01今天接朋友信,信的标题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对中国人的几点评价,经典且耐人寻味”。我没有去证实这些是否真是出自骆家辉之口,但是作为中国人一分子的我觉得这些话说得有理,点到痛处。底下就用“传骆氏”来代表这些言论的真实来源。

由于朋友来信是转寄的,我便到网上查询。果不其然,这个标题已经贴满网路。令人寻味的是,我只看到转贴,没有读到分析评论。

这让我想起我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会儿。那篇大散文,空前绝后,然而我寻遍万维,除了百科、教案、视频性质的文章外,我竟找不到一篇评论或甚至是读感。《我与地坛》是那样地感动了我。不管有没有人写评论,我都一样要写。于是我写下了《我与史铁生》。

现在,我就来写几句对骆家辉评价的体会吧。

1、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非常相信传言就是轻信传言。轻信的特质就是盲目。轻信传言还能叫聪明吗?有大智,有小聪。有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是大智;轻信传言的,顶多只能说是小聪,是可能会害了自己的小聪。

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从哪里来?来自知识和实际经验以及对知识和实际经验的融汇贯通。也就是说,思维的勤奋是大智的前提之一。

2、凡事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 坟地,从头抢到尾;

“抢”的原因和前提之一是盲目,是不动脑筋不花功夫分析思考,这个和第一点有共性。上次的抢盐应该属于这类。

“抢”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包括对社会的全局处理能力、社会制度和社会其他成员的道德没有基本的信心。这种基本信任的缺乏构成一个社会脆弱的根基。我们——从社会到个人,个人到社会——需要重建这个信任,这个社会才会真正和谐清明和安宁,“抢”才会从根本上消减。 

3、在大事上能忍气吞声,但在小事上却斤斤计较;

这个真希望传骆氏举出具体例子。我想这个有观念的问题。有的事情在西方看来是大事,而在中国人看来不是大事。假如这里的“大事”是普世价值意义上的大事,那么我只能说大事忍气,小事计较的人,一是没有远见,二是没有胆量勇气。小事上的计较一般来说比较稳妥,安全,不至于惹出大麻烦;而大事的抗争是要靠远见、胆略和勇气的。

4、能通过关系办成的事,绝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

这个是中国近千年人治而不是法治传统的延续;更糟糕的,这也是一种贪图便宜和捷径、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大众利益和社会秩序之上的表现。像是升学、上大学塞红包。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有钱的就试图依靠塞钱把孩子顶上去。假如升学有名额(上大学肯定有),那么这个就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公平不合理(也就是不正当)。国人把这个红包习性也带到了国外。
 

传骆氏共有一打评价,今天先做这四点思考和反省,一点一点来。我想,中国人中,有人思考、分析和反省,就有克服自己弱点,赶超自己、往前跨越的希望。最怕的是骆氏和希拉里数句评语,大家传抄,无人思考反省,无人评论
—— 这样实际上又是上述第一点的翻版:非常“聪明”,但非常相信传言。

5、计较的不是不公平,而是自己不是受益者;

和前面第3点一样,真希望说这话的人能有具体的例子出来。其实从某个角度看,民主就是开始于计较自己不是受益者。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利益在那里计较力争。在一个成熟健康的民主法制国家里,这些不同阶层人们的计较力争的结果,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取胜。明显的例子就是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民主选举。

民主、法制、公平、平等有一个共性,就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利益。少数几个人的利益就不叫民主、法制、平等,而是不民主、无法治、不公允平等。民主社会需要妥协精神。假如大多数人得到福祉,少数人受点损失,那是民主的正常结果,个人应该“认民(主)服‘输’”。

我想,这应该是民主法制社会里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心态。假如一个社会里的大部分人没有这个素养和心态,那么这个社会就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更不用说成熟的民主社会。这是一个社会不和谐和根基脆弱的另一个因子。 

6、动辄批判外界,却很少反思自己;

我写这个系列,目的之一也是反思我们自己。中国人由于百年来的耻辱,心理比较敏感一点,很容易把人家的正常批评和排斥归为对自己的藐视或歧视。于是错在人家的有色眼镜(泛指带偏见的眼光),自身可能有的毛病就被掩盖了。

在一种心态上,反思改变自己比指责他人要难上许多。但是在另一种心态上,恰恰相反。我的基督徒同事凡佩在她的工作台上写道:假如我无法改变他人,愿上帝给我勇气和智慧改变我自己。我在教会里也多次听过人际关系的讨论,除了互相尊重这一基石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乐意从改变自己做起。

7、自己爽不爽没关系,反正不能让别人爽;8、不为朋友的成功欢呼,却愿为陌生人的悲惨捐助;

7和8合在一起思考,因为它们其实来自一源:嫉妒心态。我知道有一位华人父亲,曾经叮嘱儿子说:世上能同情你苦难的人多,能喜悦你成功的人少。原则上我并不认为这是中国人才有的毛病,因为嫉妒是人类通病。说到爽不爽,说到计较自己不是受益者,美国也显然有此种人在,并且用很激烈的形式表露出来。远的有邮局枪击案,近的有校园惨案及原同事之间的枪杀案等等,都和嫉妒心理,和自己不是受益者等心态有关。

嫉妒会酿成嫉恨和更大的人际危机,在圣经里,嫉妒属于罪性。大概上帝清楚人性爱嫉妒吧,圣经里多处告诫人们不要嫉妒,并指出了克服嫉妒的途径。加拉太书5章26节说:“不可贪图虚荣,彼此触怒,互相嫉妒。”哥林多前书13章4节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耶稣为人设立的第二大戒命就是:爱人如爱己。他临别门徒前谆谆交代:“我给你们一条新命令,就是要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约翰福音13章34节)。达到爱人如己的境界,达到像神爱人一样彼此相爱,还会有嫉妒的空间吗?
 

所谓的骆氏评语,有的毛病更“中国”一点,有的更“普世”一些。同一封信的底下还有希拉里对中国人的评价和以此为根据对中国未来的预测。传言中希拉里的评价更加尖锐、严峻和根本。

无论如何,中华民族本是一个心胸潇洒并富有自信和自新能力的民族。有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楼外有楼,天外有天”,“良药苦口”等等。批评和表扬一样考验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胸襟。除了以上所列的,非常重要的,这个胸襟还包括一颗谦卑的心。上帝高抬谦卑的人而扼制高傲的人。

骆家辉、希拉里也好,其他人也罢,愿这些反面的话,能够从一个层面上推动中国人走向信仰、道德、价值观、心态和思维的重建攀升和一个民族性格的新生。(希拉里的评语稍后分析)▲◆★●■☆


美国发朝鲜军力报告 军队总人数位居世界第四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5/02/2372808.html


      人民网  2013-05-02:五角大楼2日首次发布朝鲜军力报告,称朝鲜意图攻击韩国,寻求发展核武和远程弹道导弹,并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进行武器扩散,目前依然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最严峻威胁。

  美国2012财年《国防授权法》要求五角大楼以后每年都要向国会提交朝鲜军力报告。按照这一规定,五角大楼当日发布首份报告,并将报告的非机密内容公布于众。

  总计26页的报告开篇就称,由于朝鲜的挑衅和影响地区稳定的行为,如意图攻击韩国,寻求发展核武和远程弹道导弹,并无视国际协定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进行武器扩散,“朝鲜依然在东北亚对美国构成最严峻的安全威胁”。

  报告指,尽管资源匮乏和武器老化,朝鲜仍在前沿阵地部署大量军力,可以给韩国带来重大人员伤亡,但鉴于美韩同盟实力,朝鲜未对韩国发动攻击,“不过在小范围内,朝鲜意图利用军事挑衅实现国家利益”,如2010年击沉韩军“天安舰”和炮击延坪岛。

  对于备受关注的朝核问题,报告称朝鲜寻求发展核技术、核力量和远程弹道导弹,列举朝鲜2010年公开铀浓缩设施,2012年展示新型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并发射“大浦东2号”弹道导弹,直至今年2月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朝鲜继续对其核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朝鲜随时可以再进行核试验。”报告称。

  谈及具体军力,报告指朝鲜军队由陆、海、空、导弹和特种部队组成,总人数位居世界第四,并认为朝鲜军队可能具备操作电脑网络的能力。

  报告又称,朝鲜正在强化部署在朝韩边界的远程火炮力量,力图升级本国常规武器,同时拥有大量能够攻击韩日境内目标的机动式弹道导弹,而推进弹道导弹发射系统及发展核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攻击美国本土。

  报告表示,鉴于上述一系列举动加上公开敌视韩国,使得朝鲜继续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构成威胁。面对朝鲜的挑衅,美国将恪守承诺,“包括通过核保护伞和常规力量提供的延伸震慑保卫盟友安全”。▲◆★●■☆


金正恩二哥金正哲被曝升任“烽火组”首领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3_05/03/24878936_0.shtml


2013年05月03日 金正哲  原标题:关键时刻还得靠兄弟啊

朝鲜有个秘密组织“烽火组”,是金正恩的“近卫军” 由其二哥金正哲统领,为金正恩政权保驾护航

在朝鲜高层,除了张成泽、金敬姬、崔龙海等大人物辅佐金正恩外,还有一批活跃在金正恩周围,年龄在30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他们的组织被称为“烽火组”,成立于2000年初。现年32岁的金正哲被曝已升任“烽火组”首领,他曾一度被认为是金正日的接班人。“烽火”意为“先驱者”,是朝鲜权力核心组织。

成员多是劳动党和政府高官子女

此前有消息称该组织由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吴克烈的次子吴世铉和朝军总政治局副局长金元弘的长子金哲主导。负责管理金正日秘密资金的前朝鲜驻瑞士大使李哲的长子李一赫、朝鲜内阁副总理姜锡柱的长子姜泰成、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兼人民军总政治局长赵明禄的次子赵圣浩都是“烽火组”骨干成员。

成员大多就读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外语大学等朝鲜名校。

金正哲担纲烽火组“一把手”

日本民营广播TBS4月18日报道称,金正恩的二哥金正哲已经晋升为“烽火组”的首长。这是数年来,首次有金正哲相关的消息曝光。

金正哲一度跟弟弟金正恩一样,也曾被视作接班人考验。但由于其跟大哥金正男一样迷恋电玩游戏,对政治毫不感兴趣,而且身体不太好,性格懦弱像个女生,看不出金氏家族领袖的气质。金正哲还是个摇滚音乐迷,特别崇拜英国老牌歌星、电吉他之王埃里克-克莱普顿。所有这一切都枉负了父亲的一片厚望,最终让他失去了接班资格。2004年4月,被任命为朝鲜劳动党组织指导部第一副部长。

名词解释:烽火组

“烽火组”这一名称,出自金正日的奶奶康盘石家族生活的平壤市江东郡烽火里地区,寄托了对康盘石的纪念之情。“烽火组”的成员大多就读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外语大学等朝鲜名校。韩国国家情报院透露,金正恩被提名为接班人后,他和“烽火组”成员拉近了距离。据外媒报道,在担任朝鲜劳动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后,金正恩逐步把“烽火组”的一大批年轻将领和官员提拔起来,充实到军队及政府部门。

“烽火组”成员目前大多在国家安全保卫部、人民武力部下属的侦察总局、最高检察所等最高权力机构工作。吴世铉毕业于培养军事高科技人员的朝鲜金正日政治大学,曾在其父亲任职的劳动党作战部工作。姜泰成现在朝鲜人民武力部下属的侦察总局工作,负责赚取外汇业务。有报道说,“烽火组”日后将在金正恩施政过程中发挥“近卫队”的角色。(据《环球人物》2012年第4期)▲◆★●■☆


中国外交部抛重磅炸弹:日本没有琉球主权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3/05/01/2370760.html


中评社  2013-05-01:外交部刊物披露日本无琉球主权,最近引发日媒关注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记者孔序)中国外交部旗下刊物“世界知识”3月16日刊发题为“‘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吞并琉球国”文章,引起日本媒体高关注。

  “‘牡丹社事件’与日本吞并琉球国”一文作者是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雷玉虹。文章指出历史上的琉球国,在中国明清两代与中国中央王朝维持了500余年的宗藩关系,寻求宗主国给予安全上的保护,是琉球相当重要的需求。

  文章称,日本从16世纪就开始觊觎琉球国。1609年,与琉球最邻近的鹿儿岛封建领主萨摩藩岛津氏在德川幕府的许可下,以琉球对幕府不敬为藉口派兵侵入琉球,洗劫了琉球王府并俘虏了国王及王子大臣百余人。萨摩藩本有吞并琉球之意,但当时掌管德川

  幕府仅准许萨摩割据奄美大岛,保留琉球王室以便利用琉球对中国贸易。然而琉球王国自此丧失独立自主性,亦受萨摩藩支配。

  文章指出,明治维新之前,萨摩藩将琉球作为“大唐之土”来看待,但明治维新后,日本便有吞并琉球及台湾之意。而1874年台湾土着杀死琉球居民的“牡丹的事件”,不过是日本吞并琉球的借口。

  最后,文章又提到,1971年,美国在“移交冲绳协议”中声明,美国移交给日本的是治权而非主权,因此,日本对琉球并没有合法主权。

  日本时事通讯社认为,在中国外交部杂志出版否认琉球属于日本,是不寻常的。▲◆★●■☆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May 03, 2013 04:54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求是》: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好的国家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不容勾结外国势力搞乱香港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