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回到Blog入口) | "人均收入10年翻番"怎样翻? »

中国人养老到底要靠谁?

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9-12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三章 说话不说破

 

09.智者委婉建议,愚者直白否定

10.智者不把话说破,愚者单刀直入

11.智者三缄其口,愚者口不择言

12.智者委婉拒绝,愚者冷漠反对

 

今 日 看 点 : 2012-11-09▲◆★●■☆

 

中国人养老到底要靠谁?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4/1/2/124187825.html

 

一天5顿酒喝得上瘾像吸毒

http://society.stnn.cc/qiwen/201211/t20121109_1820531.html

 

奥巴马连任后的中美关系走向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analysis/2012/11/121107_usa2012_obama_china_ana.shtml

 

奥巴马连任后的中美关系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2/11/121107_usa2012_brzezinski_interview.shtml

 

胡锦涛希望卸任后留下政治遗产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08_ccp_report_iv_qian.shtml

 

 

 





中国人养老到底要靠谁?
http://bbs1.people.com.cn/post/24/1/2/124187825.html


    主流媒体最近又发表文章,说“参加养老社保其实很划算”,而且还认认真真地请专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对此,我表示尊重。然而,单纯用“划算”或“不划算”这样的经济理性来评价“养老社保”,也许依然存在误区。

  近来,有很多网友因受“延退”或“双轨制”的刺激,表示“不再缴纳社会保险费”并且提出要“退保”。然而,我们要看到的严酷的事实是:根据当代中国的国情或“特色”,实际上可能有70%的人是不可能靠自己或家庭来养老的,其中有30%左右的人可能不得不“全部靠政府”。否则,他们的晚景会很凄凉。

  有网友因不信任“社会养老”,勇敢地表示要靠自己存钱养老。那么,我们来算一算,为养老我们需要存多少钱。有人计算,如果一对夫妇60岁退休,活到85岁,每月开支3000元,共需90万元。这是以完全不考虑通货膨胀,也不考虑医疗费用为前提的。

  就算有一部分人能存下钱来,但持续上涨的物价会使大多数家庭储蓄养老计划希望破灭。当前,存款利率跑不过CPI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计算CPI包括的商品面很广,人到老年,再去买私家车或家用电器的机会应该很小,但这些商品在计算CPI时都会包括在内。另一方面,像食品、衣着和居住(房租、水、电、燃料等)等生活必需品,其增长的幅度常常是超过CPI的。譬如,2012年1—7月,与2011年同期相比,食品上涨6.2%,衣着上涨3.5%,而CPI则是3.1%。

   因此,在至少40年的长期积累储蓄中,可能遭遇的货币贬值的损失是可想而知的。有很多人对养老储蓄计划进行过测算——有银行理财师测算:以每人每月3000元的支出计算,假设通货膨胀3%,现在30岁上下的80后,恐怕要储蓄300多万的养老金。但这个计算结果,除了对通货膨胀率估计偏保守以外,也还没有包括医疗费用。还有教授估算:一线大城市的居民,2027年60岁退休,活到85岁,预备1000万元养老恐怕也不够。

  储蓄养老对大多数人来说行不通,那么买商业保险行不行?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最大区别在于,商业保险的标的是一个具体的金额,譬如承诺每月给付2000元,到领取时,只要每月给付2000元,就兑现了承诺。至于十几或几十年后2000元的购买力究竟如何,保险公司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社会保险保障的是基本生活水平,也就是说,到领取时,是要根据当时的基本生活水平来进行调整的。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已经连续8年进行了调整就是一例证,虽然大家对调整后的标准仍然不满意,但毕竟进行了调整。所以,合理的计划是首先要参加社会保险,这是保底的;然后有余力再买商业保险,这属于锦上添花。

  如前所述,单纯用“划算”或“不划算”这样的经济理性来说明参加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大潮中,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社会化的大生产已经取代昔日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传统生产方式。与其相适应,社会化的保障方式也一定要取代家庭保障。社会化的保障方式,是融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为一体的。

   以养老保障为例,在养老保险之外,还要考虑服务照料和亲情慰藉,还要解决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按照中国的国情,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人的养老,恐怕有40%的人部分地要靠政府,有30%的人可能全部要靠政府。这是中国近80—90年以来,社会分配的历史所决定的。

  在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涉及70%国民的老年保障问题,是必须要办好的。公众、媒体、学界都要为此而努力,敦促政府把养老的事情办好。▲◆★●■☆


一天5顿酒喝得上瘾像吸毒
http://society.stnn.cc/qiwen/201211/t20121109_1820531.html


  星岛环球网 2012-11-09 :一天5顿喝酒,一顿要半斤。这是一位酒精依赖症患者的症状。他说,喝酒喝到一定程度,就跟吸毒一样让人无法控制。11月8日,记者走近酒精依赖症患者,了解他们的故事。

一天喝5顿,每次喝半斤

  据《城市信报》报道,11月8日上午十点半左右,记者在青岛市第七人民医院的走廊上看到刚到医院治疗2个多月的酒精依赖症患者李九(化名)。刚满60岁的他,一头白发、佝偻着身子,在值班医生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路。

  李九属于酒精依赖症患者中情况比较严重的。他就像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记者试图跟他沟通,可他只是自言自语,不理别人。当医护人员扶他走回病房,让他上床休息时,他就像孩子似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让其躺下。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六病房的席巧真主任说,这个病人当初是120救护车送来的,那会他已经处于无意识状态。

  而今年59岁的杨先生情况则明显好很多。他到医院治疗已经快3年了,现在已经戒酒成功,处于康复治疗期。“我以前吃饭就是喝酒,一天喝5顿,每次喝半斤左右才行,这种状态大概也有十年了。喝了酒就看谁都不顺眼,见人就想打架,孩子劝根本劝不动,妻子也跟我离婚了,工作也丢了。”说起以前,杨先生后悔莫及,“当时不知道是生病了,只是觉得没有酒我就不能活了。”

  说起喝酒上瘾的原因,杨先生说,“反正喝酒后,老是觉得老婆在外面有人,什么都不想管,儿女们说我,我就觉得他们不需要我了、嫌弃我,感觉什么事儿都不顺心。并且喝酒上瘾后,就跟吸毒一样,让人无法控制。”作为“酒后重生”的人,杨先生告诫说,“心里有事儿的时候一定要说出来,生病了也要及时治疗,不然到了最坏的地步追悔莫及。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意识不到自己生病了,伤害了家人,也伤害自己。”

患者逐渐增多,四大人群高危

  “2012年上半年,我们科室总共接受了15例入院治疗的病人。”席巧真主任给了记者一份统计数据,记者看到,从2008年到2011年年底,来医院治疗酒精依赖症的患者有108例。而这几年酒精依赖症的患者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数量增加是因为患者增多,另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开始主动到医院治疗。”席主任介绍,一般患酒精依赖症的人多数都在四五十岁年纪,而且酒龄都比较长,有10年以上的酒龄的人群更容易患上酒精依赖。女性患者数量明显比男性少,虽然也有电话咨询的女性患者,但到目前为止,院里接收到的都是男性患者。

  至于酒精依赖症发病的原因,席主任说,一个是“酒友”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情绪低落、烦躁时,他们就会借酒浇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酒精依赖症,一有不顺心就会喝酒。再有就是有的人忙于社交应酬,经常出席各种饭局,酒越喝越多就成了酒精依赖。“还有一种就是外来务工者,尤其是重体力活工作者,工作累、又没有其他娱乐项目,喝酒就成了最好的消遣。”席主任说,还有就是渔民,他们习惯于喝酒发汗,也容易形成酒精依赖。

摆脱酒精,心理干预也很重要

  据席主任介绍,酒精依赖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就是“无酒不欢”,饮食不规律、只认酒、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对人对事冷漠,有不顺心就摔东西、打人。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妄想、出现幻觉,浑身虚脱无意识等,有时候还会觉得有人想害他,到处都是人们在讨论他们,猜忌家人对他不好等。戒酒前后的三四天,病人也会表现出焦躁不安、大汗淋漓、思想混乱等情形。

  “酒精依赖症的患者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躯体依赖,一种是心理依赖。其实比较好理解,有的是长期饮酒,身体习惯了酒精,需要顿顿喝酒。而比较难治的就是心理依赖患者,这部分患者不仅需要封闭病房把酒隔离在外,还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席主任说,对酒精的依赖程度因为个体不同而有差别,目前对于酒精依赖症患者来说,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心理引导加药物辅助。一般躯体依赖患者半个月到20天的时间就可以治愈,而心理依赖患者则可能需要长达三五年的时间来戒酒。而对于不愿意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的病人来说,酒量最好逐步量减少,不要忽然一次性断酒。

  关于酒精依赖症这些你知道吗?

  1、症状

  饮食不规律、只认酒、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对人对事冷漠,有不顺心就摔东西、打人。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妄想、猜忌、浑身虚脱无意识等。

  2、病因

  多是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情绪低落、烦躁时,就会借酒浇愁,久而久之易形成酒精依赖。

  3、四大高危人群

  有10年以上饮酒习惯的人;社交应酬多经常饮酒的人;外来务工者,尤其是重体力活工作者;渔民。

  4、分类及治疗

  一种是躯体依赖,一种是心理依赖。躯体依赖是指长期饮酒,身体习惯了酒精,需要顿顿喝酒。心理依赖则比较难治疗,不仅需要封闭病房把酒隔离在外,还需要加强心理干预。▲◆★●■☆


奥巴马连任后的中美关系走向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analysis/2012/11/121107_usa2012_obama_china_ana.shtml


2012年11月7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争夺最激烈的2012年大选已经结束,现任总统奥巴马战胜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未来四年中仍将主政白宫。

小布什时代相当友好的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一个任期中,因为美国重返亚太地区等原因受到影响,那么他的连任会对中美关系起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也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表示,从中国的角度看,奥巴马连任对两国关系来说,应该是利多于弊。

如果罗姆尼获胜,在他上任后的头几个月,对中国的态度可能比奥巴马还差,因此两国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小摩擦,现在这种摩擦避免了。

金灿荣教授在分析奥巴马第一任期中采取“拉、堵”两种政策对待中国的崛起时指出,奥巴马09年曾经尝试拉拢中国,当时的美国舆论在谈到中国时,使用的都是“中美共治”和“两国集团”(G2)等词。

金灿荣教授认为,在受到中国拒绝之后,奥巴马政府改变了政策,开始使用重返亚太的办法,用围堵和防范来对付中国,这一做法虽然给了中国一些麻烦,但总体来说,美国并没有从中明显获得很大的战略利益。

在第一届任期中,奥巴马的政策可能与连任有关,但在第二届任期内,从惯例来说,他可以比较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在中美关系上也应该如此。

所以从中国的角度看,金灿荣教授认为奥巴马连任是好事,他的对华政策在美国国内引起批评,促使他在连任后可能会采取介于G2和重返亚太之间的第三种做法。对待中国的态度会比以前有所收敛,对中美关系也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在奥巴马任总统的四年中,中美两国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和中国的经济及国力的崛起,分析人士认为,这就是“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再次引起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
“合作两国”

许多观察人士指出,中美两国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战略信任,金灿荣教授认为,两国其实已经都意识到,这样对双方都不利,所以都在思考如何重建信任。

中国方面已经提出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说法,美国国务院也创造出“C2——合作两国”的新词,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他的新书《论中国》中还提出了“共同演进”的概念。

但无论是新型大国关系,还是“合作两国”的概念,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不为敌、在全球问题上尽量采取合作姿态等基础上,而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是否按照这些基本原则行事,现在还没有人能保证。

金灿荣教授在接受BBC中文网的采访时指出,在奥巴马总统的第二届任期内,甚至在未来十年中,美中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既有共同重建战略互信的努力,也会面对许多新困难新问题的局面。

两国间的三个老大难问题台湾、西藏和贸易问题仍然未解决。而随着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产业升级、太空和网络等无形空间方面的技术发展,肯定会对美国产生不小的压力,两国间因此必然出现新的问题。

按照金灿荣教授的看法,中国国内现在呈现的多元化现象,也会使原来形成的“对美共识”消失,甚至最近二十年来许多中国民众对美国大选的热情,也随着时间而逐渐失去了新鲜感。▲◆★●■☆


奥巴马连任后的中美关系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world/2012/11/121107_usa2012_brzezinski_interview.shtml


    2012年11月7日: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是研究中美关系的“泰斗”, 如果说基辛格敲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布热津斯基则是让中美两国门当户对地开始交往。正是他1978年的中国之行为中美两国于次年元旦正式建交铺平道路。

奥巴马竞选连任成功后,布热津斯基接受BBC中文网专访。他表示,奥巴马的获胜在意料之中,共和党的方针策略落后于时代,须反省深思。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布热津斯基说,中美是当今世界最大经济体,双方必须要寻找不同渠道寻求共存,不仅在地缘政治、经贸方面,最终也需在价值取向上更加接近。

奥巴马似乎轻松赢得连任,这出乎你的预料吗?

奥巴马获胜在预料之中,让我意外的是此前几天媒体上出现的“公关效应”,认为这是一次胜负难料的竞选。

我认为,从一开始局势就很清楚,美国不会做出一个倒退的选择。奥巴马的获胜具有历史意义,这会让共和党认真反省自己的定位、立场和形象。

奥巴马为什么获胜?是其政策,还是共和党没能提供更好的选择?

民主党获胜是因为代表了美国社会不同群体的憧憬。今天的美国社会很多元化。我觉得共和党没能认识到这种多样化的重要性,因此,共和党的政策、方针乃至言辞都有些落后于时代。

用视窗媒体播放器播放

奥巴马将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他第二任期内的对华政策会有何变化?

亚太转移是对远东和亚太地区崛起的正常回应,但不幸的是,这种政策转向被赋予了很多的军事特征。在美国宣布这一政策的时候,就包含军事上的重新调整,由此产生的一些后果其实是美国政府并不一定愿意看到的。

与此同时,中美双方政府也面临着民族主义的压力,逐渐导致双方的言辞变得强硬,关系恶化。我想,随着中国新领导层的诞生,中美必须立即开始细致认真的工作,回到胡锦涛和奥巴马2011年1月达成的共识,即双边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即将产生新一届领导层,这对中美关系会有何影响?

我想在中国新的领导层形成之后再作判断,现在我们只知道谁会是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继任者,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仍是未知数,再最终定夺之前,我们不宜做出判断。

中美两国都将进入新的领导层时期,中美关系是否也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所谓的“新时期”有点口号的意味。美国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这本身就会促使两国做出理智的选择。双方必须要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共存,无论是在地缘政治上、经贸上、甚至最终在价值取向上更加接近,这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双方的努力,不仅是美国的责任,也是中国的责任。

你对习近平有什么了解?

我不止一次地见过他。他给我的印象是很理智、很稳重、明智,当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的政策和理念,我想这会在他确定自己的地位之后会显示出来。现阶段,他必须小心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树敌,同时巩固现有的支持。无论怎样,他看上去明智,对他未来的职责做好了准备。

有人预料中国社会将面临很大的内部压力,你有什么看法?

中国面临的问题有很多,这也是中国快速巨变的产物。中国的巨变令人佩服,这些问题也是中国的成功所致的。我觉得,解决由成功所带来的问题总比因失败带来的问题要容易些。▲◆★●■☆


胡锦涛希望卸任后留下政治遗产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08_ccp_report_iv_qian.shtml


 2012年11月8日 胡锦涛在报告中多次提到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星期四(11月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会议开幕当天做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报告。

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钱钢就此接受了BBC中文网李文的采访,谈他对胡锦涛十八大报告的看法。
 
钱钢对BBC说,报告中重要的一点是,胡锦涛把过去提到过的科学发展观升格了。

问:你对胡锦涛报告总的感觉如何?与过去两届,也就是十六大和十七大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钱钢:虽然讲的是要点,一个半小时里讲完了,但让我感到还是很冗长,我的感觉跟十七大的分别不是太大。

问:这次胡锦涛在报告中多次提到他在2003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并把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你对此有何看法?

钱钢:是的,最重要就是这次把科学发展观升格了。从要贯彻落实的方针,变成了指导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并列了。事实上它在中共十七大之前就已经提出来,在十七大就已经作了非常强势的推动。但是十八大的不同在于把它升格。它从一个要贯彻落实的方针变成了指导思想。

作为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历史符号。作为一个两任的总书记,他在任上提出这个理论,这是他的一个政治符号,当然也是一个政治遗产,能够接受下来继续贯彻。

问:不少人都期待中共十八大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所突破,胡锦涛在政治报告中也用了不少篇幅谈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还提出了要做的7个重要任务,其中有什么新意吗?

钱钢:很难说。当然有一点点变化,就是在十七大报告中间,政治体制改革这个术语从章节中消失。这个在当时我们看来是很大的变动,因为从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政治体制改革这个话语都是出现在章节标题里面的,但是十七大没有。到了十八大呢,恢复了。就是恢复到了十六大以前的样子,又在标题上出现了。尽管如此,你看看具体的表述,我觉得还是没有多少新意的。

十六大也是一方面说要搞政治改革,一方面对政治改革也是规行矩步。最主要就是江泽民提出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那么,这个有机统一始终是贯彻到历次大会直到今天。

其实胡锦涛说这个话就是对政治改革作了一个限定。还有就是和过去差不多,大家非常关心的,四项基本原则,这里面也包含了毛泽东思想。这两个话语是一直存在的。

大会之前,很多人也猜测,会不会有所改变。我们且不说一般人的愿望,就从胡总书记自己的话来说,这个世情、党情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事实上四项基本原则在他们在公开讲话里已经非常少见了,毛泽东思想也是越来越少了,可是在十七大说了很多,这次仍然把毛泽东思想说了三次,四项基本原则说了两次。这个信号是很强烈的。

问:反腐败是另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但似乎口号性质比较多,具体措施不太显著,你怎么看呢?

钱钢:是这样。在中国内地的媒体上已经讨论了很久了。你反腐败,要从什么地方入手。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官员财产申报。这些东西它都没有提到,就是具体怎么做,你要回应老百姓,回应党员的诉求和愿望。这点如果看不到的话,大家对于反腐败能不能如他所说推进下去,也是不敢相信的。

问:我们知道习近平是这次十八大报告起草小组的组长,而从胡锦涛的这份报告来看,有多少痕迹是习近平的想法呢?

钱钢:很困难。其实我也很注意,在十七大以后,习近平的一些言论,跟这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是蛮大的,就是他提出权为民所赋。

这个话当然其它领导也会用其它方式来说,但是这样浓缩地变成一个口号,而且和前面被称为新三民主义的胡锦涛说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配合在一起就知道它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补充。但是这次的报道里面你看不到这样的一些影子。

我个人觉得非常熟悉的是,这一套话语还是胡总书记的,还是他从十七大、十八大一路走来说的那些话,很难说里面有什么别人的痕迹。▲◆★●■☆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November 09, 2012 04:24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人均收入10年翻番"怎样翻?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