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熟与不成熟的48个差距(13-16)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262&msg_id=38
第四章 学会随机应变
13.智者说话看对象,愚者盲目乱开口
14.智者善于察言观色,愚者不会“投其所好”
15.智者看场合,愚者“一根筋”
16.智者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愚者说自己感兴趣的事
今 日 看 点 : 2012-11-10▲◆★●■☆
"人均收入10年翻番"怎样翻?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2-11/10/content_7314907.htm
养老金10年缩水6000亿,必须警醒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2-11/10/content_7314987.htm
习近平钦点张春贤掌中组部 赵乐际将主政新疆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11/201211090739.shtml#.UJ3wKWfhn3U
1961年马寅初上书中央:搞个人崇拜是害了毛先生
http://www.boxun.com/news/gb/z_special/2012/09/201209111727.shtml#.UJ2vk2fhn3U
中国行业间收入差8倍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44103/c90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否错了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81900.html
胡温十年大事记:强国崛起、权斗不息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8106
十八大避谈财产公开引起网民热议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09_china_weibo_corruption.shtml
"人均收入10年翻番"怎样翻?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2-11/10/content_7314907.htm
http://www.cyol.net 2012-11-10
新华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张旭东、韩洁、刘铮)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这一目标事关百姓收入,关乎生活质量,在会内会外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不少百姓很想了解这一目标如何计算、如何实现等焦点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会上代表和会外专家予以深度剖析。
“翻一番”按扣除价格因素计算
“按照规划惯例,这个‘翻一番’目标自然是扣除价格因素,这是货真价实的倍增计划。”规划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代表说,“这个‘翻一番’,就是以2010年为价格基期,按不变价格来计算。”
其实历来在经济统计方面,无论是经济总量指标,还是人均收入指标,都考虑了物价上涨因素。权威部门专家也证实,按照十八大提出的目标总要求,相关具体部门在操作执行上,要考虑物价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但这并不意味着2020年人均收入就是简单“乘以二”的结果。“考虑到通胀因素,到时人均收入数字会超出38218元和11838元,扣除价格因素计算,实际收入应达到两倍的标准。”
此外,报告中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是指所有人——即全体人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总体概念,并不意味每个人都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可能低收入者增加的还要多,高收入者增加的要少,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难点和重点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提出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半程更加注重民生改善最鲜明的体现。
“前十年,百姓生活已经跃上一个大台阶;后十年,随着这些新举措的实施,老百姓日子将会更加幸福美好。”来自中国中铁电气化局的农民工代表巨晓林发自内心地说。
浙江嘉兴市委书记李卫宁代表说,党中央更加重视改善民生,这是实现人均收入增长的最大优势,极大增强了广大群众的信心,但难点却存在于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方面。
根据历史数据,从1979年至2011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4%,2002年至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分别为9.2%和8.1%。
胡鞍钢代表测算,只要今后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2%左右就可以实现到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关键是要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增长,是货真价实的增长。”
十八大报告已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要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在过去很长时期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要高于农村收入,尽管2010、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未来任务还很艰巨。而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收入差别,一些垄断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也较为突出,社会对此呼声也较大。
胡鞍钢代表认为,此次报告提出的“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的说法指向明确。“先富比较容易,但共同富裕比较难,要努力使改革开放的成果让所有人来共享。”
靠发展、靠制度确保“翻一番”目标实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代表说,实现这个目标,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也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从近几年发展实际看,实现这一目标是有把握的,但也是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
确保人均收入增加,首先要靠经济发展。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没有经济增长,改善生活就难以实现。“居民收入要改善,必须要转变发展方式,改变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更加注重投资与消费的协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同步发展。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年均经济增速需要略高于7%。要通过推动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劳动者收入不断增长的坚实基础。
确保人均收入增长,还要依靠制度保障。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认为,应该加强建立工资正常增长的保障制度,特别是企业对农民工的工资机制;要从制度上保证劳动收益,缩小收入分配差异扩大化趋势,保证和提高劳动在收入分配关系中的蛋糕份额;税收制度要做调整,既然要提高居民收入,又不能过于影响企业经营,政府要采取措施,适当给企业和个人减税。
十八大代表、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表示,要采取多重措施,继续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通过加大转移支付、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限制过高收入等方式,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真正提高更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满意度。”▲◆★●■☆
养老金10年缩水6000亿,必须警醒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2-11/10/content_7314987.htm
http://www.cyol.net 光明网评论员 2012-11-10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有媒体报道说,有关专家在2012年养老保障国际学术论坛上表示,截至2011年,企业年金基金累计余额是3570亿人民币,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为868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则高达1.92万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该基金投资方式主要以存银行为主;在以银行存款为主的投资体制下,养老金的收益率十分低下,年均不到2%,而2001—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则为2.47%,以此测算,养老金在10年期间的“损失大约高达6000亿元”。
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已有100多年,而中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10几年。因此,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亟需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中国政治经济现实,为巨量人口的巨大数额的“保命钱”找到保值增值的途径和模式。从世界范围内看,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方式主要是购买国债取得高于银行利率的收益,和采用有风险的市场化投资运作取得投资回报。如中国这样,把养老金存进银行的方式,还只有中国一家采用。
但是,养老金在当下扣除、而在未来支付的特点,使得被通胀“摊薄”了的养老金,并不能保证当下支付人在未来养老的需要。并且,除了“摊薄”的因素外,在计算养老金在未来的损失时,还必须考虑到在职职工每年工资的实际增长。据统计数据,中国目前的平均工资增长率已达14.1%。在这种情况下,总体收益率尚不到2%的养老金,就很难保证在当下付出了“真金白银”的参保人员在未来保持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同步的生活水平。
据专家估计,如果按照目前养老金的缴费率、扩大覆盖面的速度、以及财政补贴力度等政策和制度的参数来测算,到2020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将在9万亿—11万亿左右,如果加上医保基金等其他四个险种的基金累计余额,五险基金将超过15万亿—16万亿——这样的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养老基金规模。从其将要覆盖的人口数量来看,中国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压力十分巨大。因此,中国的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从银行抽资而进行市场投资已经成为其保值增值的不二之选。
201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该“规划”明确阐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改进和完善对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金融服务,增加对养老服务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显然,要实现“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对现行的投资体系做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为养老金进入投资领域和其保值增值创造条件,为养老金提供更加灵活的投资政策。比如,有专家建议,在业界普遍看好的IPO、或出现好的投资产品时,养老金如果有投资的意愿,政府可以提供政策优先保证养老金的投资机会并为其提供较大比例,此外,对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投资回报率很高的项目,也应该考虑为养老金的参与“网开一面”。
据估计,到203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养老金的社会功能将会越来越大。因此,无论从缴付情况、覆盖人口,还是是从支付数额、缩水规模来看,养老金保值增值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负利率蚕食养老金、养老金为银行巨额利润做贡献的历史应该结束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习近平钦点张春贤掌中组部 赵乐际将主政新疆
http://www.boxun.com/news/gb/china/2012/11/201211090739.shtml#.UJ3wKWfhn3U
2012年11月09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有人说中组部长是仅次于九常委的第十把交椅,也有人将其喻为候补常委,其实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过分,中组部长掌管“帅印”,负责全国的人事考察和任免,握有生杀大权,决定着官员的前途和命运,的确是个肥差。而能摊上这个肥差的,既不是最初传闻的辽宁省委书记王珉,也不是最近传得大热的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而是一位很少有人想到、甚至觉得不可能的西北封疆大吏,他,就是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张春贤。
据最新消息称,现任“储君”、即将“登基”的习近平,钦点张春贤掌舵中组部,而之前的热门人选赵乐际则将接替张春贤主政新疆。据称,张春贤是习近平一直认为最合适担任中组部长的人选,早在张还是湖南省委书记时,习就有此想法,张调任新疆,习亲自出席干部大会,并在会上对张春贤作出了很高的评价,称其政治上坚定,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态度坚决,年富力强,经过多岗位锻炼,领导经验丰富,组织领导和驾驭全局能力强。思想解放,思路清晰,有开拓创新精神。
张春贤1953年生,河南禹州人,2002年出任交通部党组书记、部长,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2005年任湖南省委书记,2010年4月接替王乐泉出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在湖南主政时首推网络问政,提出“三个不吃亏”的选人用人导向,提出“一化三基”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扎实抓好党的建设,全省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调任新疆后,高度重视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利用好中央给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助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实现长治久安。无论是在湖南还是在新疆,张春贤的口碑都颇好。
据称,习之所以看中张春贤,是因为张低调务实,从不张扬,亲民爱民,待人亲近随和,敢作敢为,老成持重且又开明开放,这很像自己,据说习经常对身边的人提起张,并说能从张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称张和自己的性格、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都很一致,还笑着说也许都是属蛇的缘故吧!(习和张都是1953年生),其次就是张履历完整;资历老;政绩有目共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象好、威望高。再有就是据说习近平曾向江泽民汇报过这个想法,说他想让张春贤18大后掌舵中组部并希望张5年后出任中纪委书记助其大力反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江则完全赞同、支持习的想法,并说张春贤是个不错的人才,经过了多岗位锻炼,领导经验丰富,履历完整,如果让其长期呆在西北大沙漠,完全是浪费、大材小用,新疆可以考虑让更年轻一点的且资历较老的同志去主政。
习近平的老乡,1957年出生的赵乐际,是不可多得的一员守边良将。他生于青海、长于青海,在大西北整整度过了30多年的时光,丰富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经验;两省省委书记且十多年正部的履历;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很多人没有的年龄优势,让他在众多官员中脱颖而出,习近平的推荐,胡锦涛的信任与肯定,让他得以在十八大进入政治局,并重返大西北,主政比青海更偏远、更辽阔、更复杂的新疆,这对于他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961年马寅初上书中央:搞个人崇拜是害了毛先生
http://www.boxun.com/news/gb/z_special/2012/09/201209111727.shtml#.UJ2vk2fhn3U
2012年9月11日: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徐梅 易洁
核心提示:1961年初,已经“下台”的马寅初上书中央,对学习毛泽东思想中的个人崇拜和迷信,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惟意志论等问题坦率陈词,“搞个人崇拜是害了毛先生!”
1961年马寅初上书中央:搞个人崇拜是害了毛先生
本文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5期,作者:徐梅 易洁,原题为《马寅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1961年初,已经“下台”的他上书中央,对学习毛泽东思想中的个人崇拜和迷信,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惟意志论等问题坦率陈词,“搞个人崇拜是害了毛先生!”
1962年,他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的身份到老家嵊县视察,中共中央办公厅电话指示当地县委、县人大:“马寅初此次出京视察,是为了搜集情况,准备攻击党中央、毛主席的炮弹的,你们要事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一发炮弹也不能让他搜集去。”浙江省委统战部也作了指示,“要密切注意马寅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作好秘密记录(作记录时不能让马老看见),于每晚11时用电话向省里汇报。”
余国柱时任嵊县副县长,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大家都感到很为难,商量来商量去,由我和统战部工作人员蒋文儒同志负责全程陪同,我顿时感到担子沉重。”
马寅初到浙江后,时任浙江省粮食厅厅长丁友灿“奉命”以同乡和朋友的身份陪同前往嵊县,“当晚,为马老接风,我们几位副县长都作陪。席间,马老闷声不响,埋头吃饭。不知是因为长途奔波累了,还是因为马老感觉到我们心中有鬼,谁也没有多说一句话。”
马寅初休息后,余国柱等人赶紧与丁友灿一起商量、研究第二天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布置防范工作。
马寅初此行最重要的目的是约见嵊县城东科技站的技术员杨木水,这位桑蚕养殖辅导员1961年给毛泽东和马寅初分别投书,提出“恢复农村经济的顶好办法是包产到户,反对办食堂,反对大锅饭”。
接待组事先精心组织了人选,准备了一场以“大讲农村生产自救大好形势,批臭‘包产到户’反动理论”的座谈会,通知杨木水参加,但不给他机会发言,并且要让马寅初在座谈会上“受到一次实实在在的教育”。
没料到马寅初把杨木水单独叫到宾馆,“砰”地一声把接待组关在了门外。
“我和丁厅长、尹秘书面面相觑,一筹莫展。”情急之下,他们叫来一名县医院年轻护士,命她以照顾马寅初身体为由敲门进去,不料刚进去几分钟,小护士就被打发出来。
余国柱只得硬着头皮自己去敲门,赔笑说:“马先生,是这样,您的指示很重要,县委怕有所遗漏,特意派了一位速记秘书来听候您的调遣。”
马寅初面露愠色,再次拒绝了接待组变相旁听的要求。他同杨木水单独谈了三个多小时。10天后,马寅初因病提前结束调研,余国柱等人带着忐忑的心情送他离开,经集体研究送了他10斤年糕、5斤榨面、一个猪头、两斤板油。
尽管马寅初后来并没有拿出什么“攻击毛主席的炮弹”,但余国柱等人仍然遭到“阶级立场不坚定、汇报材料观点不鲜明”的批评,杨木水其后被监禁17年,直至1979年4月才出狱。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十年后公务员将大量下岗 信不信由你
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2/11/201211092333.shtml#.UJ2wiGfhn3U
2012年11月09日:这是一个名为“我要得瑟”网名的财经界人士的文章
去年4月我参加博鳌论坛期间,在谈到年轻人安全感的问题时曾发过一条微博:“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周遭的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不过有趣的是,这句话后来在微博世界里非常搞笑地成了李嘉诚的名言,并被大量转发。
昨天看了《南方周末》的重头报道《三千本硕毕业生争当清洁工“扫大街也是公家的人”》,又令我想起去年谈论过的“安全感”话题。这些竞争清洁工岗位的高学历毕业生,看重的并不是清洁工作本身的高尚,而是“事业编制”,所谓拿到“事业编制”即获得了所谓的“安全感”,“安全感”已成为当下社会年轻人关心的首要话题。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他们的家长,都把体制等同于安全感,纷纷向体制内寻找安全感。年轻人正主动或被动地迷恋上了体制内的生活,争做“公家的人”,我不得不说,这是时代的倒退。多年前被抛弃的陈旧观念,如今又被捡了回来。
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两个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故事。一是我认识的一位小区保安,夫妇俩都是国企下岗职工,俗称“4050”,年轻时吃的是响当当的“公家饭”,都以为会在一家国营企业干一辈子,所谓:“政府不垮,我们不垮”。而事实是,夫妻双双遭遇下岗,被买断工龄,丈夫最终做了小区的保安,妻子在一家私营服装店做营业员,拿着最低的工资。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有过这样人到中年被抛弃的经历,他们却一定要自己已经大学毕业的儿子考公务员,因为仍然认为“只有进体制才有安全,干什么都没关系”。
另一个家庭则是来自相对富裕的阶层,妻子是我的朋友,夫妻两人改革开放之后辞去公职下海,开私人牙医诊所,经营多年,积累了较为厚实的家底。女儿大学毕业刚开始的两年很有上进心,进了一家外企,月薪从3000元涨到了6000元。刚想在职场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妈妈却托关系给她找了一家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到手收入只有2000多元。这个女孩每天开着父母给买的跑车去单位上班,中午照例去星巴克买一杯咖啡带回办公室。这么一算,她每天是贴钱上班。可妈妈却对她说:“赚不赚钱没关系,我只要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样才有安全感。”如今这个女孩子已经完全没了当初在外企打拼的劲头,因为她觉得目前的工作挺容易混的。
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现实。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家庭,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体制,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稳定、高福利、有保障、安全感”,这些看上去很美的现实或者预期,正在指引一代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回流。
其实比体制更具毒性的,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安全感”的认识。我们早已处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一个开放并不可能逆转、走回头路的时代。考公务员,进国企、事业单位,或许更多的是给大家对安定生活的想象,走上一条貌似稳定的人生道路。然而,像当年的4050从没想过会下岗一样,所谓的“稳定”仍不可预测,前途凶险。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近日表示,明年我国将努力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和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建设,公务员制度改革已箭在弦上。目前臃肿的公务员队伍10年后就会出现大量的下岗潮。特别是,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需要精简机构,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正在向企业改制。缺乏商业社会的生存技能,加之长期形成的国有单位固有的处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会让如今在体制内的大多数年轻人很难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从头再来”。
已有智者给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算过一笔帐:中国公务员689万,起步22岁+试用1年+科员3年+副科3年+正科7年+正处11年=47岁,大多一辈子只能到正科。假如在衙门里呆几十年,才混到正科级,碰到精兵简政的风潮,你可怎么办。
近两年我们谈论的另一个热点话题是“蚁族”,指的是体制外那些为生活艰难打拼的青年。“低收入”、“群租”、“生活艰辛”,成为形容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生活状态的标签。相比体制内的青年,他们的生活确实显得“悲催”。然而我在不同的场合,一直在为“蚁族”加油。年轻人的付出,只要努力,配合一定的眼光,必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正如我文章开始提到的,从来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我们要看的是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跨度,只要尚未走完一生,人都不能过早给自己结账,计算这辈子是赚了,还是赔了。
而若干年后价值回归时,今天这些期待旱涝保收、向体制要一生安全的年轻人,明天多半会成为最悲催的一族。▲◆★●■☆
中国行业间收入差8倍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44103/c90
2012/11/07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酝酿8年却仍未出台,人民网前日撰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 专家给出改革设计方案》,从10月23日起至11月5日,人民网接连发出的10篇《聚焦收入分配改革系列报道》已落下帷幕,人民网围绕收入分配改革出现的问题、本质、解决办法等作出深入的探讨。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明确,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将在第四季度制定。
谈收入差距
行业间收入差距超8倍
目前,我国收入最高10%群体和收入最低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已经上升到23倍,行业差距达到8倍,地域差距近3倍。
今年5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其中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而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私营企业收入远低于非私营企业。其中,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最高,达9万元以上,最低的农、林、牧、渔业每年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两者相差4倍多。私营单位中,其中非私营单位金融业的平均工资与私营单位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相比,两者差距超8倍。
机关单位养老金高企业2~3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智讯专家郑秉文指出,收入差距尖锐的是养老金。就目前全国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约为企业退休职工的2~3倍。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养老金也是比较低的。据悉,2007年底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1380元,而机关干部养老金平均则在4000元以上。前者约是后者的1/3。有数字统计,2008年陕西省企业人均养老金为1000多元,事业单位养老金为1900多元,公务员养老金为2000多元。事业单位是企业的0.8倍,公务员是企业的1.1倍。
谈分配制度
收入分配不合理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收入分配体系不健全、不合理是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直接原因。
主要表现为:宏观分配政策不健全、财政税收体制不健全、工资分配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其他要素分配等制度不健全、收入分配基础工作薄弱以及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昉认为,经济社会体制的弊端还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有些还成为收入分配不公的直接源头。
苏海南还指出,我国劳动力结构明显不合理,呈金字塔形,劳动力总量中低端劳动力数量过多,比重过大,对收入分配形成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形成很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会对促进缩小高中低端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形成阻碍。
谈改革阻力
出发点不一致
学界部分人士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分析、论证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对策,其他人主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两方面得出的结论往往差别很大。前者强调市场机制作用,反对或不赞成政府插手;后者认为市场机制失灵,重视政府调控作用。
部分人认为我国分配问题主要是财富分配不合理,收入分配特别是其中的薪酬分配问题并不突出;而大多数人则认为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都有问题,且收入分配尤其是其中的薪酬分配与广大劳动者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老百姓非常关注,因此不能忽视。
利益导致意见分歧
某些既得利益群体对涉及自身利益调整持反对态度,或各种利益群体因为在现行利益格局中所处位置不同,因而对某些利益关系的判断及调整措施形成对立的认识。
比如不承认有垄断行业,又如认为收入分配有差距很正常且现行差距不大,还应继续拉大差距等。
国务院参事:须建最低和最高工资制度
苏海南认为, “十二五”时期,应在初次分配领域制定并实施积极的收入分配政策,从多个层面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则认为,必须建立最低和最高工资制度。任玉岭还指出,我国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的国家财政,其使用重点需逐步移到社会保障上。如果社会保障不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财政收入这个蛋糕做得再大,仍然会因为蛋糕的切法有问题,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以2008年为例,我国社保总投入仅占财政的7.5%,远低于德国的55.5%,加拿大的45.6%,美国的30.2%。由此可见,我国财政对社保的投入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否错了
http://bbs.wenxuecity.com/mychina/681900.html
2012-11-07:由于中国贫富差拒拉大,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出现,有人就怀疑“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否有问题?我们十分理解这部分人的心情。但是仔细分析起来就会发现不是政策出了问题,而是发展阶段不同,出现了新的问题。
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一政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
第一、是针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和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生产力下降,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不能改善的突出问题。也可以说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我们不能创造比资本主义更快的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更大的提高,我们必然被社会淘汰,那还有什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言。
第三、必须承认人是有“差别”的,既有体力的差别,更有智力的差别。如何调动起亿万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人间奇迹,那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果继续执行平均主义政策,必然严重挫伤群众积极性,社会失去活力,那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第四、小平讲“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勤劳致富,并不是非法致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从农村的包产到户到民营企业的出现;从工厂的关停拼转到减员增效;从城市的再就业到星火计划的实现;从自筹资金到引进外资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亿万群众的积极性空前调动起来了,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创造出了资本主义国需要几百年时间才能达到的成果,今天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能不说这一政策获得的巨大成功。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时候,不能不看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出现了贫富不均的严重现象。富起来的这部分人,多数是靠勤劳致富的,但确有少部分人是靠非法手段致富的。
第二、拜金主义抬头,社会道德下滑,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腐败现象严重,不平等竞争严重存在。
第三、经济还未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提早到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企业转型升级艰难,就业形势严竣,加之世界各国经济不景气,给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困难。企业效益下降,税收减少,财政公共按排受限。
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但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要我们正视问题,不回避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
事实上这几年中央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正在解决这些问题,并己初见成效。如城乡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己覆盖95%以上的城乡居民;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多次提高离退休人员待遇;三至五年内新建三千多万套经济适用房和保障房,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城市化的推进,大批农民进城,特别让那些失地移民和贫困山区移民得到妥善按排;城市建设和篷户区改造使多数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都是为共同富裕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决群众切身利益必须要“钱”。钱从那里来,靠税收。国家己免除了农业税,也就是说农民己不交税了;工人普遍收入不高,交税很少;国家工作人员中高收入者交部分税,但也很有限;那么税主要靠谁呢?主要是靠企业,这里包括国营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者等。而企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经营也十分困难,破产倒闭,时有发生。所以我们不要光看到它们赚钱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付出的心血和承担风险的一面。
现在部分人中心里不平衡,出现“仇富”心里,并不是针对这些合法经营者,主要是对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利者,特别对政府中有些工作人员利用“权力”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更是深恶痛绝。解决这部分问题,一是靠法律,二是靠时间。随着法律不断完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情况会慢慢好转。要知道这类问题,发达国家曾经同样有过痛苦的经历,我们应该有信心能够解决这一顽症。
中国有句谚语:“一马当先,万马奔腾” 试想如果没有当年“允许一分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打破万马齐喑的死沉局面,能有今日的大好局面吗?
历史是不能倒退的,它的发展是波浪式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我们的任务就是不断解决矛盾,不断推动社会前进。任何不正视矛盾的盲目乐观情绪,或无所作为的悲观情绪都是不对的。我们只有站在历史高度审视前进中的问题,就会勇敢的承担起历史责任,勇往直前。 ▲◆★●■☆
胡温十年大事记:强国崛起、权斗不息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8106
2012-11-7 中共十八大今日正式开锣,宣告胡锦涛、温家宝的「胡温十年」即将落幕。胡温十年,强国崛起、国际地位提升、经济增长「超英赶美」,但内部不稳定因素却与时俱增:道德败坏至极点、社会矛盾加剧、权斗不息、政改停滞不前……本报选出胡温十年大事,与读者一同回顾。
高官落马
2002年中共十六大,胡温正式登台后,喊和谐社会,推高官问责制,外界谓之新政。但其后政改止步不前,甚至有倒退迹象,更岂料10年间发生两宗震惊中外的高层权斗事件。
胡温上任之初,遭上海帮鄙夷,因拒执行宏观调控,并在政治局会议上拍枱相诘。胡温于是借社保基金问题,把时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拉下马,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送入监仓。
胡温新政难挽中国社会矛盾,太子党薄熙来在重庆祭出毛泽东大旗,打黑唱红,欲担旗整治江山,抢班夺权,恰有重庆前副市长王立军私闯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寻求庇护,踢爆薄妻谷开来杀英商事件。胡温刀把在手,手起刀落,薄随即被开除党籍,难逃锒铛入狱。中共权斗倾轧,内幕之黑震惊海内外。
中共权斗不息的同时,官员贪污情况亦令人咋舌!十年以来,亿元、十亿元贪污犯屡见不鲜,贪官携巨款逃往国外此起彼伏。
官方数字显示,过去十年贪官外逃达1.8万人,仅被追缴的赃款就达540亿元人民币。在十八大举行前夕,温家宝被爆家人坐拥巨富丑闻。
道德败坏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社会的道德观念却越见败坏,甚至到了极点!2008年爆出震惊中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逾30万婴儿进食含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的奶粉后患肾结石,至少六人死亡。事件令国人和外界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感到忧虑。不过,食品安全问题有增无减,坑渠油、毒胶囊等事件陆续有来。
被温家宝斥为道德滑坡的问题,不仅反映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还反映在诸多见死不救事件。去年,年仅两岁的小悦悦在广州遭汽车辗压,其间有18途人竟视而不见;河北李启铭飙车撞死人后的一句「我爸是李刚」,亦反映出内地官二代目空一切的心态,权势财富足以压垮一般草根百姓。
汶川地震中,学生李阳(左)为被埋在乱石堆中的同学廖波拿着吊瓶,鼓励他要挺住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法新社
天灾人祸
胡温十年,天灾人祸不断!最严重的是2008年四川大地震(或称汶川大地震),官方公布6.9万人死亡,是中共建政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2010年甘肃玉树地震则造成2,698人遇难;2004年陕西铜川煤矿发生气体爆炸,166人死亡;2008年9月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堤,导致254人死亡。
去年,浙江温州动车发生追撞,官方公布造成40死192人受伤。无论现场救援草菅人命,险些活埋两岁半女童伊伊,还是全国高铁大跃进,都受到舆论谴责。
民族冲突
中共的宗教、少数民族政策,长期打压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导致接二连三发生震惊中外的藏人和维人群起反抗事件。2008年,西藏和邻近的藏区发生骚乱,引起国际社会关注;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暴乱,甚至演变成汉人和维人冲突,死伤惨重。至今,藏人和维人对中共的对抗并没有平息,后者不断有藏人自焚抗议,前者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
除少数民族问题外,人权状况亦未改善。中国维稳费比军费还高,为打压异见人士,刘晓波入狱后,刘妻刘霞被软禁在家逾两年,就连山东的失明维权人士陈光诚亦在软禁多年后,才逃往北京美国大使馆,再赴美国!
贫富分化
胡温十年的佳绩之一是,中国晋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只居美国之后。2008年启动四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连续八年保八。经济高速增长改善农民生活,免除农业税、社会化养老、教育和住房取得初步成效。但经济过热造成资产泡沫、通胀严重、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强制拆迁民房影响数百万民众,成社会不满主因。
沙士爆发后人人自危,民众出入公众场所都戴上口罩。美联社
隐瞒疫情
2002年11月,即胡温执政初期,广东河源爆发沙士,疫情迅速扩散,当局为防止不稳,隐瞒疫情。疫情蔓延至香港,甚至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共在国际压力下,才公开疫情。胡温撤换衞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长孟学农,在北京小汤山建专门医院。沙士在内地有5,327病例,348人死亡,但其后又发生隐瞒禽流感、猪流感疫情事件。
圆百年梦
胡温十年,内地圆了多个国人百年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2003年神舟太空船载人升空、去年发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中国更在2007年开始探月的嫦娥工程,而从乌克兰购入的航母亦在今年交付海军。此外,2010年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今年莫言获颁诺贝尔文学奖,都开了中国本土人士之先河,但两人遭遇迥异,前者遭中共关押,后者则获大肆吹捧。
废止收容
备受争议的收容遣送制度,在胡温十年内被废除。从湖北武汉到广州工作的大学生孙志刚,2003年3月出门时没身份证、暂住证,被公安带走,转送收容站,遭其他被收容者打死。事件引发民众非议,质疑制度是限制公民自由,温家宝在同年6月宣布废除这项实施逾半世纪的制度。
台港出击
两岸关系在胡温十年大幅改善,国共两党重启合作,举行胡(胡锦涛)连(连战)会等党魁会晤;两岸实现大三通、大陆民众可到台湾旅游、两岸签订ecfa,但2005年大陆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却令台湾担心。在香港,cepa、自由行刺激香港经济发展,但北京干预香港事务日增。2003年,港府硬推23条立法,50万人示威,特首董建华翌年「脚痛」下台。
中日交恶
胡温在对外交关系强调「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三者」,中方派员前往北韩表达反对朝鲜发展核武立场;在中日钓鱼台、中菲黄巖岛等外交主权争端,主张柔和方式解决,或以经济利益的交换,达成双方平衡、妥协。不过,有批评指中国维稳式外交缺乏大视野,以致中日交恶严重,民间反日情绪高昂,严重破坏中日40年邦交。来源: 苹果日报▲◆★●■☆
十八大避谈财产公开引起网民热议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ese_news/2012/11/121109_china_weibo_corruption.shtml
2012年11月9日 反腐败以及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
随着中共十八大召开,反腐败以及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一直是舆论关注焦点。但是会议试图回避财产公开的议题,引起网民热议。
日前,陕西“表哥”杨达才的“手表门”事件和广州“房叔”蔡彬的“21套房”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和舆论热议,对于建立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制度的呼声再次高涨。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周五早上出席十八大广东团会议时表示,中央官员有严格规定财产申报制度,广东正探索推动官员财产申报,相信官员会按规定逐步公开财产。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随时可公开财产,“反正我也没有多少财产”。
俞正声还表示,管好身边人“根本上还要靠制度”。他谈到上海要逐步实行财产公开制度,可能建立一套完备的群众监督办法,这才是管好官员亲属和身边人的最有效途径。
环球时报:“没有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最终会变成洪水猛兽”——这一认识,已在十八大代表间形成普遍共识。但将权力关进笼子所面临的困境与阻力,却依然巨大。例如官员财产公开一事,就受到一些官员的强烈抵触。不想放下自己私权私利的官员,已成为摆在改革面前的一大障碍。能否破解,将决定改革的成败。
对于中共领导层面对官员腐败成风,采取回避拖延态度,网民纷纷在新浪微博发文,表示强烈不满。
远方0103:胡在说到反腐倡廉时说:要做到干部清廉、政府廉洁、政治清明。没有提到财产公开,现场掌声雷动!!
九器:听了胡董报告,改革说了很多,可是没有官员提财产公开啊,这是反腐的最大利器哪。看样子未来官员们又能高枕无忧五年。
我比较木:上海的书记说他没什么财产,只要中央决定,他愿意公开财产。这话有点意思,透着一点点委屈,呵呵。中央是什么组成的?不是机器和文件吧?应该是一群人吧,也就是说这群人中大部份不同意公布财产。
龚列钢律师:在财产公开这个问题上个个都滑头、都虚伪,个个宣称自己可以公开,但人人不公开,等什么,等试点呢?你公开啊,先把夫妻、子女、直系亲属公开了。
43辞职去旅行:不公开官员财产,不允许新闻言论思想自由,一切都是空话。
东施故伎:一切都在演戏,什么都能假,财产即使公开,能保证是真的?没有监督,说的再好听也是白搭。靠某某组织自我,不会有改观的。现在需要真正的改革。
宇111:现在当官的为何能不惧民怨?皆因为他们不是民选,现在当官的为何敢公开腐败,皆因为人民无权监督他们,无法制约他们,于是他们可以财产不公开,行政不透明,花钱如流水,这样的体制不变,怎样改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丽人港湾:朋友们别当真,那充其量就是个口号,各级领导每天都在台上喊,到台下马上就搞腐败搞女人!他们的决心有多大看他们不敢公布个人财产就全清楚了!
文少98:特色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但不保证宪法的权威。讲民主,但不搞选举那一套。反腐败,但不公开领导的财产。讲公平正义,但司法不搞独立。这是一条伟大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旦摸索成功,超级大国就只有中国一个了,同志们,好好努力!
曾经沧海心如水:天天喊反腐败,可连个人财产都不敢公布,真是贼喊捉贼。
山野村夫闯天涯:据媒体透露:一位高官说“如果我或我的亲属有任何的贪污腐败行为他都愿意接受“ 公审和党纪国法的最严厉的惩处”他建议应该立 即全面推行党政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他愿意首先公开自己的财产 。
禹涵子:反腐不用调查官员财产吗?为何宁可耗时费力明察暗访,却不让官员公示财产呢?难道反腐靠摇号?公示官产吧,请给我们一丝希望。
天理难容111:关于反腐,为什么我们的纪检部门没有发现自己周围的官员有腐败行为?为什么出现“表哥”、“房叔”之类自己败露出来迫于网民压力才查出,并且是一抓一个准?
黄塰:腐败的根源在于什么?设立多个防腐反腐的机构的同时,可以实施财产公示制度,让群众有效行驶监督权。群众才是治理腐败的决定性力量。
游子2708218812:体制造成的腐败,要检讨机制!领导提拔前坚持财产申报、公示!
Darkkiller23:在一个网络反腐热情高涨的年代,网民每一次成功实现对腐败官员的揭发,已然不再仅仅意味着是对贪腐官员的惩戒,同时也 可以说是对正常的反腐制度的施压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