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刺激政策? | (回到Blog入口) | 军队干部要避免亚忠诚 政治上要清醒 »

全世界的科石油还能用多久?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26969.html

 

第六篇:善(玄德)。

 

(46)二章(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 日 看 点 : 2012-06-18▲◆★●■☆

 

中国拥有比神九发射更远大的太空计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公务员退休金是职工3倍 延迟退休受益最大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tuixiu2012/20120618/6620545.shtm

l

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妇女 盘点各国女航天员之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6/16/1830469.html

 

美领馆为何拒绝庇护王立军?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77

 

全球百家声誉最好“良心”企业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84

 

美国情报机构11个惊人事实:建秘密博物馆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82

 

健康生活饭后5件要命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6/16/1830477.html

 

全世界的科石油还能用多久?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89

 

驻京办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运作

http://guancha.gmw.cn/2012-06/18/content_4369647.htm

 

 

 






中国拥有比神九发射更远大的太空计划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12年6月17日电/神舟九号飞船任务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外电也对此次发射予以全方位关注。环球网报道,美国太空网16日关注此次火箭发射活动所处的炎热天气,并称从这方面而言,神舟九号的发射将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另一个里程碑”。

  报道说,这次任务将是中国第四次载人太空飞行任务,也将首次完成飞船与在轨目标飞行器对接的任务。此次也将是位于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在夏季执行火箭发射任务,因此神九升空也将创造“又一个里程碑”。

  此前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共执行过的九次发射任务,均是在春季、秋季或冬季完成的。其中,之前的三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全部是在秋季进行的。

  报道援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崔吉俊的话说:“夏季高温对我们确保推进剂的稳定性将构成挑战,尤其是如果发射将被延迟的话。”他表示,当前火箭技术专家已经制定了相关计划,以解决如何在高温天气中最好地贮存燃料、如何在紧急状态下安全添加推进剂的问题。

  除此之外,报道也再次提及中国“更远大的太空计划”。它援引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资深分析师格里高•库拉基的话说,神九只是中国30年建设空间站计划的一个“中间步骤”。尽管未来中国的空间站的最终设计尚未确定,但库拉基认为,它的重量将在60至80吨之间,将是国际空间站重量的1/5或1/6。▲◆★●■☆


公务员退休金是职工3倍 延迟退休受益最大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tuixiu2012/20120618/6620545.shtml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吴建华

6月5日,人保部就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问题答复网友时明确表示,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人保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一表态,立即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庹国柱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时表示,“面对巨额养老金缺口,既不能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标准,又不能降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标准,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下,相关部门很自然想到了延迟退休。”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占工资收入的28%,居全球最高水平之列,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不用个人交一分钱,退休时养老金却是前者的3倍。”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广君对《投资者报》表示,这种不公平成为目前人们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

8万亿历史欠账

日前,某网站推出“你是否支持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在线调查,这项有45万网友参与的投票显示,93%的网民表示反对延迟退休。《投资者报》记者采访多位社保专家,均表示延迟退休需谨慎推出,切忌搞一刀切。

我国现行管理体制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如果将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意味着人们至少要多交5年社保,晚领5年退休金。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公开表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这似乎被官方引用为延迟退休最有力的证明。

有关人士估算,按目前我国的人均寿命72岁计算,若65岁退休只能享受7年的退休金,在此情况下,一个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普通职工,缴纳社保费用和领取养老金的差额高达40多万。

记者注意到,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公开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张展新对《投资者报》表示,“推行这个政策应该基于四个前提条件,而现在时机并不成熟”,他所说的四个条件,居首要地位的是“国家不依靠企业和个人,通过财政顺利解决了养老金的历史债务问题。”

我国从1984年开始建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的企业(单位)养老制,199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转变。在此之前已经退休的“老人”,和已经参加工作尚未退休的“中人”并没有个人累积账户,他们要享受改革后的养老金待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数额巨大的养老金隐性债务,人们通常将它视为体制改革带来的转轨成本。

“通常都说是转轨成本,实际上就是政府对企业职工的历史欠账。”张展新告诉本报记者,“这是造成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和个人账户长期空账运行的主要原因。”

2005年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承担了关于“划拨国有资产,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的专题研究,其中第一部分,就是关于养老金缺口的精确测算。“测算结果是8万亿元人民币,这是从1997年到2033年期间我国政府需要支付的职工养老金费用总额。”

然而这些年来,中央政府对于历史欠账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从1997年各级财政开始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算起,虽然补贴规模迅速递增,2011年新增补贴高达2272亿元,财政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万亿元,但仍远远无法填补8万亿的历史欠账。

“政府应该利用财政比较宽裕的几年,大规模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使养老保险的收支盈亏清晰化,否则永远是笔糊涂账。”张展新表示。

不公的养老双轨制

与养老金历史欠账同时存在的是养老双轨制。

以北京为例,2011年北京市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为56061元,月平均工资为4672元。若按上述缴费15年计算,每月的养老金只有934.4元。即使按30年的缴费计算,每月养老金也仅有1794元。而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平均每月退休金为4000元~5000元,达到个人退休前工资水平的80%。

据记者了解,目前世界上各国政府普遍推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有三种,其一是“现收现付”制,完全以当期在职职工缴费收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养老金,不建立个人账户,没有结余。其二是个人积累制,完全以个人的积累筹备未来的养老。中国目前采取的制度是二者结合,“统账结合制”。

“无论采取何种制度,公务员享受如此特殊的超国民待遇的只有中国。”庹国柱对本报记者表示。

养老金替代率是评价养老福利的重要指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根据世界银行组织建议,要基本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替代率需不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我国社保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8.5%。

“实际上普通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只有30%左右,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并不参加养老保险,由财政单独保障,其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0%。”庹国柱告诉本报记者,这就是养老双轨制。

一些专家表示,若算上各种名目的补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可以达到90%以上。

事实上,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务员的养老金也同样高于普通职工,例如,美国的平均养老金替代率51%,公务员也在70%~80%左右。但前提是公务员也要同样缴纳养老保险。

“美国公务员的养老保险,三分之一由企业和个人缴纳,三分之一由政府补助,三分之一靠投资收益。”刘广君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与其说人们反对延迟退休,不如说人们反对延迟退休这一政策在养老金制度碎片化条件下可能对不同群体带来的新的不公正。”张展新认为。

事实上,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通过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待遇来缩小双轨制造成的福利差距。

“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养老金翻了近一番,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庹国柱对本报记者表示。

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杨燕绥教授的研究,两类人群的待遇水平差距有日益扩大的趋势。

被挤压的补充保险

据媒体报道,中国社会保险缴费在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和邻近地区(中国香港和台湾)的4.6倍。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这一比例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我国企业和个人负担的五险总费率平均在40%以上,其中个人11%,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等还不计在内。其中养老保险企业负担20%,个人付8%,是大头。”庹国柱告诉记者,“我国养老缴费比例确实处于世界最高水平。”

数据显示,美国社会保障工薪税率加总为15.3%,雇员雇主各7.65%。项目包括养老、遗属、医疗照顾等四个。英国22%、日本26.6%,德国略高些,为34.5%。

再对比养老金替代率,美国的养老金替代率为 51%、英国47%、法国62%、德国52%、意大利81%、瑞典81%、日本49%,都大大高于中国30%左右的水平。

为什么在这些发达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上缴费较低,但参保人却享受到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养老金替代率低于政府的补贴支出也有很大的关系,“政府补贴占养老金支出,国外是30%~40%,国内不到10%。”庹国柱向《投资者报》记者指出,“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大量用于投资建设,是典型的建设型财政,国外发达国家多为保障型财政,财政补贴对于养老金的支持还有很大的潜力。”

缴费率偏高,而养老替代率又低,严重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数25278万人仅约1/6。

在国外,职工的养老保险通常由政府强制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企业补充保险(第二支柱)、个人养老储蓄(第三支柱)三部分构成,体现了由国家、雇主和个人三个层面共同承担的完整的养老保险体系。

一般而言,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高的,其职业养老金或年金的替代率就相对较低,如德国和瑞典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基本养老金替代率相对比较低的,其职业养老金或年金的替代率相对较高,而且其统筹基金的财务状况也比较好,例如美国、英国、荷兰等国。

2010年数据显示,全国拥有基本养老保险的2.2亿人中,仅有1179万人拥有企业年金作为其补充养老保障,覆盖率不足15%,且主要为国有垄断行业企业员工,被称为“服务富人俱乐部的养老金”。

“首先是我国基本养老缴费比率过高,挤压了企业和职工建立补充保险的空间,其次是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投资的措施没有出来。”庹国柱对本报记者表示。

延迟退休利好公务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张展新认为, “现在还有好多制度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延迟退休时机并不成熟,若匆忙推行,非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使得一部分人受益,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愿意延迟退休,而增加社会公众的不满。”

据记者了解,虽然有退休待遇上的优势,公务员尤其是掌握一定行政权力的官员仍然是愿意延迟退休的主力人群。“因为在职公务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津贴和各种福利,而且相对于企业职工而言他们的工作并不繁重。”张展新认为,“一旦施行了弹性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也就意味着拥有高技能和公务员等岗位人员将延迟退休,而这些公共部门的岗位正是对大学生就业最具吸引力的岗位,这就难免加大就业压力。”

湖南省某县的一位公务员告诉记者,一些干部为了延迟退休时间,甚至冒险通过组织部修改档案中的出生年月。“官场上,跟你们不一样,在职和退休那待遇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该公务人员表示。

“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公务员及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总规模已接近一千万。”张展新认为,一味地强调延迟退休年龄保障资金平衡,容易使人们忽视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例如双规制的改革。

据了解,最早从1996年开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就提出要统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制度。几大袋子信、无数个电话、十几年的呼吁,仍无法使相关领域的改革有任何实质进展。

据记者观察,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取消养老双轨制的提案每年都是公众关心的焦点。2008年初,养老双轨制改革艰难启程。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进行试点。

试点方案明确提出,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有行政职能的纳入公务员的养老保障体系,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将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而对占绝大多数的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最终将实行与目前企业职工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

4年过去了,除了上海因为情况特殊,改革阻力较小,这项改革尚未取得实质进展。▲◆★●■☆


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妇女 盘点各国女航天员之最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6/16/1830469.html


     搜狐 2012-06-16  中国此次在神九飞天时会将一名中国女宇航员刘洋送上太空,她将成为中国飞上太空第一位女性。现在,多维历史带我们回顾一下创下世界第一的苏联女性。

捷列什科娃

1963年6月14日,在外层空间苏联人又记下了一项第一,中尉瓦伦丁娜-特里什科娃成为第一个飞出地球并环行地球的妇女。

她乘东方6号太空船在3天内飞行48周。一位男性宇航员、空军中校瓦列里-拜科夫斯基称她为“我的太空小姐”。他乘另一艘太空船与她同时绕地球飞行。这两项飞行显然是苏联人计划在外层空间将两艘太空船联接起来的组成部分。

特里什科娃飞行的大部分内容已用电视向苏联和东欧进行播放。柯西金总理通过无线电与她进行了谈话。很多莫斯科人为这次飞行而感到骄傲。“瓦利亚,亲爱的”,一位小伙子吹着口琴唱道,“你甚至比克里姆林宫还要高”。

捷列什科娃出生在远离莫斯科的雅罗斯拉夫城,它是全国最美的城市之一,她的母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了遗孀,当时她只有26岁,和苏联的两千名寡妇一样,在一家工厂工作,抚养着三个孩子。小捷列什科娃在一家纺织厂于活,晚上则去夜校学习,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出于爱好,她还在当地的航空俱乐部练习跳伞。

茫茫宇宙,无尽太空,充满了多少未知与神秘,激起了人类无数的幻想,期盼着能有一天可以畅游其间,体会那一片虚空中的真实。随着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的升空,人们朝着幻想终于走出了第一步,迄今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有的甚至将足迹印上了另一个星球——月球。然而,由于宇宙飞行对体力、智力的严格要求,以及飞行历程中的充满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使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宇航员”的荣誉只能属于男人。将加加林作为自己心中的偶像,为了实现梦想,和航空俱乐部的女友们一起联名给有关部门写了一封信,强调男女平等,并呼吁派一位女子登上太空。令她惊喜的是,没过几天,所有在信上署名的姑娘都被邀请去莫斯科。在莫斯科,集合了许多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姑娘,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成为太空第一位女宇航员。

考核是严格的,经过了3个月的各种类型的试验,有医学、体育、还有特殊使命方面的,经过层层筛选,幸运女神降临在了捷列什科娃的身上。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捷列什科娃的心里顿时充满了无比的兴奋以及征服太空的信心。

从被选中到第一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中间又过去了两年,在这段时间内,捷列什科娃接受了种种宇航员所必需的严酷的训练,终于赢来了决定人心的时刻。

她回忆:“我稳坐在宇宙飞船的密封舱内,没有想到自己的家庭,也没有想过是否能返回地球。我脑子里只装着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承担的使命和责任:拍照片、拍电影、并且做科学实验。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我在太空中看到无比壮观的地球时,实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对它产生深深的眷恋。我向这颗美丽的星星——地球提出延长在太空逗留的时间,领导批准我绕地球运转四十八圈。我飞行七十小时五十分钟,航行约两百万公里,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福。”

“我在宇宙飞船中就象在自己家中一样。我几乎一点也没睡,因为我不想漏掉任何细节。有件事使我奇怪,在地球上我常常梦见许多事情,而在太空中,我却没做过任何梦。也许因为我用皮带紧紧地捆住自己,一点睡意也没有。”(有一种说法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所作的梦居然只是黑白的)

“飞船的速度是每小时两万八千公里,我用八十六分钟就绕地球一圈。在地球上难以想象我们的星球是那么美丽壮观,它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它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至今我在梦中还常常浮现出它那动人的画面。”

捷列什科娃微笑着回忆起他返回地球时的场景:“我降落在一片空地上,顷刻间、有成千上万的人向我涌来。他们向我献花,赠我礼品。我的女儿和母亲不停地亲吻我。我所需要的正是人们的爱。”

就在这次航天飞行后,捷列什科娃和加加林及其他航天员成了好朋友,并一直保持友谊,不时地聚会。

捷列什科娃回到了本来的生活节奏,并曾经担任过国际妇联副主席,同时也是苏联妇女大会的秘书长。“我的家庭十分融洽和睦,我只有和全家一起分享幸福才是完全的幸福。”

盘点世界各国女性航天员之最(组图)

近日,随着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日期的临近,中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备受关注。在此之前,世界上已有多位“巾帼”航天员进入太空。前辈们的风采依旧没有褪去,而“神九”升空后,中国的女航天员也将为这个备受敬仰的“巾帼”英雄班添上靓丽而浓重的一笔。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夫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Vladimirovna Tereshkova,1937年3月6日—),世界第一名女航天员,苏联英雄,苏联空军少将,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性。她还是技术科学副博士,两次被授予列宁勋章;荣获联合国和平金奖,以及世界许多国家授予的高级奖章,是世界上十几个城市的荣誉市民;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她的名字命名。目前捷列什科娃还在继续积极地从事社会活动,希望能参加火星探险。

首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女性:萨维茨卡娅

斯韦特兰娜·萨维茨卡娅(1948年8月8日,) 苏联运动健将和宇航员,竞速飞行记录的创造者和飞的最高记录的保持着,世界第二位女宇航员(第一是捷列什科娃)和世界首位女性太空行走者,两次苏联英雄。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妇女象她那样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内都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她现在是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共产党派的副主席。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美国首位女宇航员:赖德

萨利·克里斯滕·赖德 (Sally Kristen Ride) 1951年5月26日生于洛杉矶。1973年获斯坦福大学英语系文学士学位,同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78、1979年任斯坦福大学助教、物理部研究人员、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后补宇航员,并接受宇航训练。1979年起为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成为“挑战者”号第二次飞行的宇航员之一,是美国进入太空的第一名女宇航员和美国最年轻的宇航员,也是世界上第三名进入宇宙的女宇航员。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飞行时间最长的女宇航员:香农·卢西德

女宇航员所创造的最长飞行时间纪录是188天4小时14秒,这位宇航员是美国的香农·卢西德。1996年3月22日,她乘坐美国的“亚特兰蒂斯STS76”号宇宙飞船抵达“和平”号空间站,同年9月26日乘“亚特兰特蒂斯STS79”号返回地面。她在空间站停留时间超过任何其他美国宇航员。返回地面后,她即被克林顿总统授予国会太空荣誉勋章。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加拿大第一位女宇航员:罗伯塔·邦达尔

加拿大第一位女宇航员:罗伯塔·邦达尔(Roberta Bondar)。图为2005年11月27日,罗伯塔·邦达尔在多哈一所大学发表演讲。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日本首位女航天员:向井千秋

图右为日本首位女航天员:向井千秋(Chiaki Mukai)。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机长:艾琳·玛丽·柯林斯

1995年2月3日,美国女宇航员艾琳 玛丽 柯林斯乘“发现”号航天飞机飞上太空。1999年,已经身为人母的柯林斯第三次进入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航天飞机女指令长,驾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完成了7月23日至27日的飞行。至今,她驾驶过三十多种不同的飞机,累计飞行时间达到6280多小时,其中有537小时是在太空度过的。此次,柯林斯作为“发现”号指令长,不仅承担着艰巨的飞行任务,而且还承担着挽救美国宇航局声誉的巨大责任。|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的欧洲女宇航员:艾涅尔

2001年10月31日7时58分,艾涅尔乘坐“联盟-32”号飞船的返回座舱,在哈萨克斯坦的大草原上安全着陆。

自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实现太空遨游之梦。但令人遗憾的是,其中女子寥若晨星,而能够连续3次进入太空且在著名的“和平”号及国际空间站工作过的,更是屈指可数。克洛迪-艾涅尔就是这样一位幸运儿,这位法国女性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成为法国乃至欧洲在太空工作时间最长的女性。
 
韩国首位女宇航员:李素妍

李素妍,1980年出生,生物学博士。她和高山二人经过严格选拔,从韩国全国3万多名志愿者中被挑选为韩国的宇航员,并在韩国和俄罗斯接受了各种训练。2008年4月,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载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她将成为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韩国籍宇航员和女性。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挑战者”号事故中丧生的女航天员

在“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事故中,共有14名宇航员丧生,其中4名是女性。以下两位是在“挑战者”号事故中丧生的女航天员:

克里斯塔·麦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1948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原姓科里根。她原本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但遨游太空的梦想和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招募太空教师的决定让她走进了宇航界。为了这个梦想,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朱迪丝·雷斯尼克(Judith A Resnik)1949年4月5日出生于俄亥俄州的阿克伦,是犹太后裔。她1970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1977年获得马里兰大学同一专业的博士学位。1978年,雷斯尼克被选入NASA的宇航员项目,在1984年8月“发现”号处女航时担任任务专家。在“挑战者”号最后的那次航行中,她也担任任务专家的工作。

图中上排左二为克里斯塔·麦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上排右一为朱迪丝·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

世界第一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中丧生的女航天员

卡尔帕纳·乔娜(Kalpana Chawla)1961年7月1日出生在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一个名叫卡纳尔的小镇。1978年,当17岁的乔娜考入旁遮普工学院航天工程专业时,她创下了一项纪录全专业惟一的女生。1980年,乔娜在得克萨斯州攻下了航天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又取得了同一专业的博士学位,并加入美国国籍。1994年,乔娜被NASA选中,参加为期一年的太空严格训练,身份是航天飞机太空任务专家。

劳雷尔·克拉克(Laurel Blair Salton Clark)是美国军中的传奇女性。克拉克1961年3月10日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不过她把威斯康星州的拉辛当成家乡。克拉克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她先是美国海军的航空军医,后又成为潜艇上的潜水医官,1996年又被选为宇航员。

图中正中间是卡尔帕纳·乔娜(Kalpana Chawla;左三为劳雷尔·克拉克(Laurel Blair Salton Clark。|来源中国新闻网)▲◆★●■☆


健康生活饭后5件要命事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6/16/1830477.html


东森新闻 2012-06-16:根据大洋网报导,『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必不可少的健康生活方式,然而吃饭之后,你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还依然健康呢?传统的习俗一定都是对的吗?

◆饭后喝茶=喝毒药

『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硷,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大陆药物研究院研究员表示,胃液和肠液是人体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可当鞣酸进入胃肠道后,会抑制它们的分泌,从而导致消化不良。此外,鞣酸还会与肉类、蛋类、豆制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吃的食物当中含有金属元素,如铁、镁等,鞣酸还有可能与它们发生反应,长年累月就可能形成结石。专家表示,白开水是最好的饭后饮品,即可清口又不影响消化,饭后过半小时就可以喝一些淡茶了。

◆饭后吃水果=胃肠不适

饭后吃水果,好像是很多人的爱好,但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因为水果中富含单糖类物质,他们通常在小肠吸收。饭后吃的水果会被食物阻滞在胃内,一是,影响食物消化,二是停留时间过长的话,单糖就会发酵而引起腹胀、腹泻或胃酸过多、便秘等症状。

同时,吃了鱼、虾后不宜立即食用葡萄等酸性水果,因为鱼、虾等含有高蛋白和钙等物质,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很快同食,容易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引起胃肠不适。

吃水果最好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如果吃了肠类熟制食品,再吃一些桔子、柠檬则有益处,因为熟食制品中有些含有亚硝酸钠作防腐剂,而桔子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有效抑制亚硝酸钠的合成,有利健康。

◆饭后洗澡、刷牙、松裤带=消化不良、胃下垂

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就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有些人很喜欢饭后刷牙,但立即刷牙的话,会使松弛的牙釉质受损。另外,松裤带虽然让肚子舒服了,却会造成腹腔内压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致使消化器官和韧带的负荷增大,促使胃肠蠕动加剧,容易发生肠扭转,肠梗阻,以及导致胃下垂等。

◆饭后卡拉OK=胃肠不适

虽然『饭后百步走』有道理,但对于老年人,最好还是不要运动,因为饭后半小时内,胃因接纳了食物而变得十分沉重。此时参加运动会使胃饱受『动荡』之苦,使消化功能受倒影响;饭后立即散步对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的老人可导致头昏、乏力、眩晕、肢体麻木;对患有消化道溃疡和胃下垂的病人则会加重病情。饭后宜静坐30分钟再活动。

对于年轻人,最好不要饱食之后唱歌,俗话说『饱吹饿唱』,因为,饱食后唱歌,会使膈膜下移,腹腔压力增大,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引发胃肠不适等其他病症。

◆饭后立刻就睡觉=中风、发胖

刚吃了饭,胃内充满食物,消化机能正处于运动状态,这时睡觉会影响胃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同时,饭后脑部供血不足,如果饭后立即上床,很容易因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而导致中风。另外,入睡后,人体新陈代谢率降低,易使摄入食物中所含热量转变为脂肪而使人发胖。 ▲◆★●■☆


〝军人入常〞18大没戏 传胡锦涛严查〝闹事者〞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5773&msg_id=1080


【2012年6月17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近期,有海外媒体报导,中共军队中发出“入常”的呼声。最近,传出消息,目前中共政治局常委会及军委内部磋商后,已形成一致意见:维持原定方案,军人不入常委会,在政治局还是维持两人名额,而胡锦涛在18大退位后,将连任两年军委主席。据说,胡锦涛将严查发出呼声的名单,相关人等将会遭到撤职或退休。

前不久,曾有海外网站发出消息说,几大军区负责人期望本届全代会可以给军方一个政治局常委名额,和数个委员名额。甚至提出,如果本届全代会还是选出9名常委,军方应有2人。政治局委员,军方应有5人。

目前有消息称,十八大前,各军区司令员、政委,三大兵种、四大部负责人及政委,可能部分换人,以求高层维稳。

署名方子的文章透露,政治局常委会及军委内部磋商后,形成一致意见,军人本届入常没戏。

消息说,胡锦涛等把军人入常问题推到了下届,表示需要“审慎研究”、“容后处理”,目前 “军人入常”已无可能,军人在政治局中还是维持两人名额。

此外,对于发出军人入常呼声者,调查出名单后,这些人必将遭到调换或退休。由于有郭伯雄、徐才厚等铁杆的表态示忠与支援,胡习温并不担心被处理者造反。

早前港媒报导,胡锦涛将在18大退位后,将连任两年军委主席。并说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徐才厚和八位军委委员联名连署致函中共中央,要求胡锦涛18大后继续留任军委主席。

军人入常有“军人干政”的危险

评论人士孙嘉业今年6月上旬曾发表评论《军人入常委“不可能任务”》。他表示,军人入常绝非中共的惯例,也与当前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孙嘉业表示,文革后政治局常委中虽然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等人都是军人出身,但身分都不是军方的代表,而在这以后的历届党代会上,除1992年十四大刘华清以军委副主席身分做过一届(5年)政治局常委外,在没有一名将领入常,可以说,军人入常在近30多年来只是特例,而非惯例。

联系国际国内的局势,孙嘉业认为,到了现在,如果中共政治局再出现“满眼将星”的局面,会成为国际笑柄。他说:“连缅甸军政府都要除下军装了,相信中共不至于如此愚蠢。”

时政评论员章天亮分析,作为胡锦涛,特别是习近平和李克强,如果他们希望能够保持一个所谓文官政治这样的一个体制,他们也不会希望被军队的人威胁。

章天亮认为,包括在十八大之后,可能把政法委出局,都是同一个原因。因为政法委的权力太大,它在地方把持权力,它对最高权力是有威胁的。▲◆★●■☆


美领馆为何拒绝庇护王立军?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77


    2012-6-17: 高光俊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察系,西南政法学院是当时中国唯一的一所重点法学院,有中国法学界的黄埔军校之称。1979年,高光俊进入西南政法学院时,正逢中共建政以来第一次招收刑事侦察专业学生,因此许多人在进入西南政法学院前,不知道有此专业。

  “我们原先都是报法律专业,进去后,约100个人被选入刑事侦察专业。”校方给与学生一个月的选择期,有人回到法律专业就读,有人则留在刑事侦察专业里,高光俊和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何挺都属于后者,也有人从法律专业转到刑事侦察专业,现任的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就是从法律转刑事侦察。

  刑事侦察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由公安部统一分配在全国公安系统工作,高光俊1983年毕业后,公安部从97名毕业生中挑选11人到北京公安部,高光俊是其中一人,他被分配到北京中央人民公安学院(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公安二室(现侦察系),教授刑事侦察。期间高光俊曾参加中国公安统编教材委员会的系统教材编写,且有近一年的时间在北京公安局工作。

  1989年的64天安门事件中,高光俊因为策划北京警察上街游行,于1991年被逮捕,之后成功逃脱,1993年抵达美国,继续攻读法学硕士,之后,考取纽约执业律师执照,从事法律工作至今。

  由于西南政法学院许多学生毕业后都服务于中国的重要机关,高光俊在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如今也几乎都在中国公安系统工作。因此,高光俊所认识的中国法学界,特别是公安系统人士较多,加上王立军、薄熙来事件的发生地,正是高光俊求学之地,重庆的公安法司人员有八、九成毕业于西南政法学院,使得高光俊对薄王案有更深一层的瞭解。

  王立军事件疑点

  1. 王立军主动走出领事馆?

  目前,高光俊经手的移民案较多,特别是政治庇护一项,高光俊本身也是透过政治庇护的方式移民美国。王立军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目的就是寻求美国的政治庇护,但30小时后,王立军离开美国总领馆。

  高光俊对《大事件》指出,王立军寻求美国政治庇护一事,美方的说法是,并未明确拒绝王立军,而是王立军主动离开,这说法不大可信。因为,王立军已感觉到生命受威胁,他从重庆跑到成都,就是希望得到美国的保护,且外头有大批军警包围、前途未卜的情况下,王立军即使被北京带走,也肯定被关入监狱中。

  高光俊认为,王立军带了方方面面的资料进入美国总领事馆,就是作为交换政治庇护的条件,而重庆有10多家外国领事馆,王立军选择美国,而不考虑其他国家,可能原因就是美国更有影响力,更有能力与中国打交道。将希望全寄託于美国总领事馆的王立军,如何会主动走出领事馆?

  2. 美国领事馆没有接受政治庇护的义务

  “我觉得,美国没有给王立军政治庇护,是完全正确的决定。”高光俊对《大事件》指出,按照美国领事馆的管辖范围,领事馆没有接受政治庇护的权限。美国规定,申请政治庇护者,人必须在美国境内,美国领事馆或许能勉强称为美国领土,但条约也明确指出,领事馆并没有接受外国公民政治庇护的义务。

  当牵涉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时,美国的法律规定也可以有例外,高光俊说,方励之事件就是一例,但当时美国总领事馆并未直接给与方励之政治庇护,而是等方励之抵达美国后,美方才完成政治庇护的手续,且当年国际间给与的人权压力也不同,美国政府愿意不惜代价达成许多协议。

  高光俊对《大事件》解释,现在于美国申请政治庇护的中国人,申请通过后,如欲让家属也到美国,美国领事馆的作法是给与家属两个包裹,一个包裹给中国的海关看,名义可能是到美国访问、探亲,另一个包裹是给美国海关看,显示其为政治庇护者的家属。

  如果不能申请政治庇护,又想寻求美国政府的保护,第二条途径就是申请难民。“难民是联合国制订的计划,美国也参于其中,联合国在泰国设有难民办事处,但成都没有难民办事处。”高光俊解释,虽然美国领事馆有时也是保护难民、政治人物之地,但极少发生这种情况,多半为战争时期,如越战时,大量南越难民逃到美国领事馆中,美方甚至派飞机将难民接到美国,但这些人也是抵达美国后才完成法律手续。

  3. 王立军不符政治庇护条件

  更关键的问题是,王立军不符合申请政治庇护的条件。高光俊对《大事件》表示,申请美国政治庇护,首先是因为受到政治、宗教、种族等方面的迫害,生命受到威胁,这点王立军勉强说得上,但还有一点,如果申请者曾经参与迫害他人,则美国不会给与政治庇护。

  “王立军是公安局局长,尤其在重庆的3年零8个月期间,在其手上受迫害的人、发生过的命案不计其数,美国怎么可能给这样的人政治庇护?”在高光俊接手的案子中,也有位20多年经验的派出所警察,虽然并未亲自参与迫害人权之事,但因为他担任户籍警察,在申请政治庇护的法庭上,法官问:“你做户籍警察时,遇到计划生育超生者怎么办”时,被告知必须如实回答的这位警察,答道:“如果遇到超生,会将名额上报”,因此,被法官和检察官认定此人参与迫害之事,拒绝其政治庇护申请,此案目前还在上诉。

  不光从法律规定上来说,美国不能给王立军政治庇护,从外交上来说也不合适。高光俊对《大事件》指出,当时,习近平就要访问美国,美国没必要因为此事得罪中国政府。

  从实际情况来看,王立军在领事馆停留时,领事馆外也被大量军警包围,高光俊认为,中共不致于闯入领事馆内抢人,但美方可能一方面安抚王立军,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政府达成某种协议。“从后果来看,我相信,这件事中国政府更应该感激美国领事馆的作法,因为,成都总领事馆始终都没有暴露太多信息,也没有将王立军硬收在领事馆中。”

  部分美国国会议员批评奥巴马政府所做的决定,认为应该给王立军政治庇护,因为王立军可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信息,如海伍德死因、中共内部运作机制等。高光俊对《大事件》表示,王立军对国家安全情报的作用不是太大,他只是地方的公安局长,并非安全部官员。

  从以上几点来看,高光俊认为美国拒绝王立军的政治庇护是很自然的事。来源: 明镜网  ▲◆★●■☆


美国情报机构11个惊人事实:建秘密博物馆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82


      2012-6-17  北京时间6月17日消息,据美国《心理牙线》杂志报道,一提到间谍,我们的脑海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景象:喝着马提尼,手拿鞋子电话进行通话以及5秒钟内自毁的装置,但这只是表面而已。真正的间谍机构和间谍什么样,你看看以下美国情报机构的11个惊人事实就知道了。

  1、中情局有一位疯狂的科学家

  西德尼-戈特利布博士在路边摊卖圣诞树,养山羊,很擅长方块舞。他负责为美国中央情报局(以下简称中情局)制作毒药。上世纪50年代,戈特利布对精神控制产生浓厚兴趣。令中情局担忧的是,苏联人可能掌握了这项技术。为此,中情局启动了MKULTRA计划,希望通过一种迷幻药物或催眠法,彻底控制另一个人的大脑。后来,中情局命令戈特利布研制毒药,能够杀人于无形,不留下任何痕迹。这种毒药的最大目标是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从天花到兔热病,这位自称“奇爱博士”的科学家非常了解自己的工作。不过,中情局从未成功实施一次暗杀行动。1973年,MKULTRA部门遭到曝光,随后关闭。

  2、中情局有一座秘密博物馆

  这座秘密博物管位于中情局的兰利总部,面积1.1万平方英尺(约合1021平方米),只允许中情局员工和特定的客人入内参观。它是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博物馆,普通人永远无法走进去一探究竟。中情局新员工上班的第一天就是参观这座博物馆,在几千名中情局官员的带领下,穿行于博物馆的走廊,了解前辈们使用的技术,了解他们在使用这些技术时获得的经验教训。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中情局研发出新技术,服务于当前的任务。这座博物馆的预算是高度机密。

  3、联邦调查局监视自家局长

  约翰-埃德加-胡佛曾出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前身是调查局)局长,一干就是48年。在这48年里,美国换了8位总统,16位司法部长,经历了大萧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冷战及越南战争,而胡佛始终稳如泰山。胡佛的权力来自他所掌握的秘密文件,上任之初就命令联邦调查局探员搜集有关美国所有高层领导人的丑闻。这些机密文件对总统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恐吓,因此,没有哪位总统胆敢炒掉胡佛的鱿鱼。

  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期间,胡佛也树敌不少。联邦调查局华盛顿现场办公室的特工经常秘密跟踪胡佛,夜间监视他的住宅。这种跟踪行动被称之为“HOOWATCH”。当然,胡佛知道自己被人跟踪,不过很少发现跟踪者。

  4、尼克松曾打算炒掉胡佛

  在出任联邦调查局局长最后的日子里,胡佛叫停了联邦调查局一些钻法律空子的行动,例如未经授权的窃听和监视行动。这激怒了时任总统尼克松。1971年,尼克松鼓足勇气,决定炒掉胡佛,另选一位更温顺的局长。两人后来碰面,尼克松向胡佛暗示。不过,事情并没有按照尼克松的计划进行,他不知所措,放弃了原来的想法,同时赋予胡佛更大权力,扩大联邦调查局在美国海外大使馆的法律参事计划。

  5、第4任局长拯救中情局

  1950年10月,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将军掌管“年幼”的中情局,当时的他有一种灾难临头的感觉。史密斯是中情局成立4年来的第4任局长,他对手下的员工说:“很高兴看到你们都在这里。我更想知道的是,几个月后还会有多少人留在这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史密斯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得力助手。对下属,他比较严厉,达到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不过,他也很擅长安抚紧张的神经,化解同事之间的冲突。正如记者埃文-托马斯指出的那样,士兵们都说“史密斯的情绪永远不会发生变化,总是一脸愤怒的表情”。

  史密斯重组了中情局,叫停一些最恶劣的行动,清除工作表现最差的官员。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后,史密斯出任副国务卿,负责重塑美国的秘密情报行动。中情局的所有人都称呼艾森豪威尔“总统先生”,只有史密斯称呼他“艾克”。史密斯的改革对中情局产生重要影响。中情局前高官塞缪尔-哈波恩表示:“如果没有史密斯,就没有今天的中情局。”

  6、国安局总部最初设在一所女子学院

  国家安全局(以下简称国安局)的前身是武装部队安全局,总部最初设在阿林顿会堂初级女子学院。这是一家非营利性女子学院,1942年,陆军信号情报处依照《战争权力法案》买下这所学校。武装部队安全局在收集和拦截信号方面表现不利,而这恰恰是它的整个使命。当时,忙于拯救中情局的史密斯拿出时间帮助武装部队安全局解决这些问题。他将这些问题上报给时任总统杜鲁门,最后促成了国安局的成立。

  7、为情报部门划拨预算异常复杂

  为美国情报部门划拨预算异常复杂,需要耍些“花招”。在国安局以一家真正意义的机构获得承认前,预算表上的名字为“船舶局”。在决定于弗吉尼亚州兰利建造总部时,中情局预算表上的名目为一艘并不存在的航空母舰。

  8.、国国安局总部可能是美国最大的隐形城市

  很难用语言形容国安局的规模。美国作家詹姆斯-班福德在《影子工厂》中指出,如果位于马里兰州米德堡的国安局总部变成一座城市,可能是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这家情报部门的员工达到3万人,办公面积达到700万平方英尺(约合65万平方米)。国安局总部的登记车辆多达3.7万辆,公路长32英里(约合51公里),停车场面积达到325英亩(约合1972亩)。国安局的警察部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之一,共有700名警员以及一支反恐特勤组。国安局总部的主建筑规模是美国国会大厦的4倍。

  9、中情局也有幽默一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弗兰克-维斯纳帮助创建了政策协调处,隶属于中情局。按照官方的说法,政策协调处的任务是为难民提供援助,同时与国际红十字会合作。实际上,政策协调处的任务是执行针对苏联的秘密行动。维斯纳老谋深算,是美国南方贵族,曾目睹苏军占领罗马尼亚。政策协调处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心理战上,当时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想法。政策协调处提出了一系列想法,其中包括让美国的化妆品穿过铁幕,让苏联见识一下西方的舒适标准;向苏联空投带有“中号”标签的安全套,展示美军在解剖学方面的强大优势。不过,这些想法从未付诸实施。

  10、国安局帮助开启电脑时代

  拉尔夫-卡尼纳少将是国安局的创始人和首任局长,对于电脑,他的了解不多。他是个情报专家,他知道国安局需要提高情报分析能力。国安局的科学家建议研制高性能电脑,理论上可以达到当时市面上销售的顶级配置电脑的100倍。听到这一提议时,卡尼纳表示:“我希望你们打败那帮家伙,给我造一台1000兆周的电脑出来。”

  为了制造这台听起来不可能的电脑(名为“Harvest”),国安局启动了闪电计划(Project Lightning)。这项计划效仿曼哈顿计划,据信是美国历史上政府投资的规模最大的电脑研究计划。当时,计算机学界和工程界最顶尖的人才参与闪电计划,在他们的努力下,晶体管最终取代电子管。这项计划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磁薄膜内容可寻址存储器,并在硬件构造和高速电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闪电计划对约瑟夫森结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50年后,约瑟夫森结用于量子计算机的研发。Harvest是一台性能极高的电脑,一直服役到1976年。由于定制的高性能自动化磁带柜破损并且无法替换,国安局停止使用Harvest。

  11、联邦调查局和国安局曾在苏联大使馆地下挖地道

  间谍的工具五花八门,例如行贿、勒索、披风和匕首,有时候,最有效的间谍情报技术不过是一把铁镐。上世纪8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开始挖掘一条大地道,直通苏联大使馆地下,目的就是更好地窃听这位冷战敌手的一举一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政府指责苏联挖地道,直通莫斯科的美国大使馆。挖地道的行动耗资数亿美元,由联邦调查局和国安局负责实施。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技术,他们利用秘密地道所获取的有用信息都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他们内部出现一个巨大的“鼹鼠”罗伯特-汉森。来源: 新浪科技▲◆★●■☆


全球百家声誉最好“良心”企业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84


-----宝马居首 大陆仅有联想


   2012-6-17:全球私人咨询公司声誉研究所(Reputation Institute)近日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列出了2012年全球声誉最佳的100家公司。该咨询公司邀请了15个国家的约4.7万名消费者参与100家声誉最佳公司的调查,这些参加的公司均是业务遍及全球的跨国企业。数据显示,全球100家“良心企业”中,德国宝马公司荣登榜首,成为声誉最佳企业,中国大陆唯一上榜的是联想集团,位列第95位。

  声誉研究所首先对这100家参评企业进行了严格筛选。依据声誉研究所2006年至2011年全球RepTrak得分数据库,上榜公司在本土市场的声誉必须高于平均得分。其他方面的资质还包括公司规模(年营收),跨国经营,以及在被调查的15个市场(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墨西哥、俄罗斯、西班牙、韩国、英国和美国)中消费者对公司的高认知度。最后选出的这100家企业横跨18个行业。

  每家公司都获得一个100分制的“全球RepTrak Pulse”得分,代表了消费者对这家公司的感受。这些得分统计了四个情感指标:信任,尊重,钦佩和好感。声誉研究所还对其所谓的公司声誉的七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消费者对公司本身(工作环境、公司治理、企业公民意识、财务业绩和领导力)的感受比他们对产品(产品、服务和创新)的感受更能左右消费行为。

  宝马的全球RepTrak得分为80.08分(满分为100分),在本土表现得更好,获得了罕见的85.79分高分。在全球范围内,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企业声誉的七个方面都位列前十,在15个市场中的10个市场排在前十位,获得了2012全球声誉最佳公司的头衔。位列第二的索尼获得了79.31的全球得分,在日本的得分为76.15。迪士尼以78.92的全球得分排在第三位,其在企业公民意识方面的得分最高。曾两度问鼎榜首的谷歌在今年下滑至第6位,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和微软则分列第5位和第7位。中国大陆唯一上榜的联想集团以66.27分名列第95位。

  各地区人们对企业的打分和钟爱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北美,声誉最高的三家企业分别是索尼、迪士尼以及强生公司,而在亚太地区,声誉最好的则是迪斯尼、苹果公司以及微软。但全球各地的所有赢家都有个共同点:他们已经认识到,只靠强大产品就能赢得消费者喜爱和支持的日子已经结束了。来源: 网易▲◆★●■☆


全世界的科石油还能用多久?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989


   2012-6-17: 全世界的科学家目前正在维也纳讨论石油和天然气枯竭的危险。不久前,“石油和天然气顶峰研究协会”在维也纳举行了会议。

  2002年5月22日,瑞典的乌普萨拉市,一些科学家、政治家,记者一起创建了“石油和天然气顶峰研究协会”(ASPO)。他们的目标是提醒全世界注意,石油和天然气的存储很快就将不足,人们无法再以低价购得。那时原油每桶价格大约是20美金。现在,十年过去了,原油每桶价格超过100美金。对于“石油和天然气顶峰研究协会”主席(Kjell Aleklett)而言,“价格”足以证明他所在机构当年警告是正确的。

  油价在十年内上升了五倍

  “当我们开始我们的工作时,经济学家说,如果我们的计算真的是正确的,那么德意志银行,世界银行和其他机构就不会做出'油价在2020年每桶将25美金'的预测。”

  特别是油价在仅仅十年后就上升了五倍这个事实,也使“石油和天然气顶峰研究协会”的提醒渐渐不再被嘲笑,或者被当作世界末日的预言来唾骂。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支持“石油顶峰理论”,按照这种理论,全球石油开采会在某个时候超过最高点。关于石油顶峰可能到来的时间,原则上已不存在争议。

  我们现在已经处在开采的顶峰。从2005年到2010年,我们每天实际采油量差不多都保持在8150万桶-波动不超过百分之一。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计算,到2035年,石油常规开采每天将减少500万桶。这种减少难以通过焦油砂或北极的石油来取代。和几年前不同,大约250名科学界、经济界、政治界的专家汇聚在维也纳,他们不再讨论石油开采何时会达到最高点,而是讨论如何控制它的后果。这个后果,早已不只是经济上的后果。

  政治家们:何时才能改变石油政策?

  “我们必须远离石油 - 不仅有生态的原因,也有政治和军事的原因,因为我担心,这场关于石油的最后争夺战将是异乎寻常的猛烈。”

  专门研究冲突的美国人Michael Klare在维也纳说。他列举一系列因为石油引起军事冲突的例子,而它们不局限霍尔木兹海峡,也发生在北极,中国南海和里海周围地区。石油储藏不断减少带来的挑战和危险是巨大的。对这点,维也纳的专家们也一致认同。但是政治家们是否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不,我相信他们并不想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政客的眼光仅仅到下届选举为止。但是关于石油的决策会对未来10年,或者15年产生影响。”

  除了少数例外,维也纳的科学家和专家的意见并不受重视。也许还得再等一个十年,直到“石油和天然气顶峰研究协会”的警告最终也被政治家们严肃对待。来源: 德国之声▲◆★●■☆


驻京办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运作
http://guancha.gmw.cn/2012-06/18/content_4369647.htm

2012-06-18 钱江晚报 戎国强   昨天,在网易新闻排行榜上,占据财经类跟帖榜首位的是《经济观察报》的一篇报道:《地方政府蜂拥北京跑项目官员称比四万亿时还火》。这个标题是网站改的,原标题是《跑“部”稳增长》,文章写湖北某市的一位叫“老焦”的干部,在北京“跑项目”的经历和他的所见所闻。

  读了这篇报道,很多人会失望:驻京办问题,三公消费问题,似乎没有什么好转。老焦来北京前,“领导介绍了驻京办主任让他认识,并让他有事多和驻京办联系,因为驻京办的人脉很广”。前几年驻京办成为报道热点的时候,驻京办好像很灰头土脸的,有的撤销了,有的转入“地下”状态,等等,谁知驻京办活得好好的。

  驻京办体现了中国特色的行政运作。老焦的“老家”通过驻京办了解部委政策、项目投资规划等等。“我们想知道,中央财政投资的主要方向、项目要求等,以便我们报项目的时候符合要求”。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资讯如此丰富,还要通过人员常驻北京的方式来“了解部委政策、项目投资规划”,是不是太原始了?信息技术不是显得多余吗?问题在于,信息技术,传媒资讯,都不能代替“人脉”。用一句老话说就是:项目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搞项目,要先搞人。报道说,老焦所在市的驻京办每年都会安排些联谊会,或者由市里出钱安排当地在京工作的“成功人士”常回家看看,然后每人带点老家的礼物……精致点送个小金条,印有当地介绍的,直接定做也不贵,价格在2000元上下。“送礼物是门学问,高了就是受贿,低了又显不出分量。”老焦最后把项目跑成了,也是人脉起的作用。动员这个人脉到底耗了多少成本,估计老焦不会跟记者说,就是说了,记者也不会拿它去害老焦。

  报道提到了明面上的一部分跑项目的成本。一是租房,“原本老焦还琢磨着在月坛南街附近租一套房子,能近一点,可一问,不仅房源紧俏,价格高而且颇为抢手。人家中介说,要租赶快,不然就没了”。二是用车,老焦在北京呆了整整一个月,光打车费就超过8000元,这还没算经常用驻京办公车的费用。三是请客。“稳增长”精神一出台,地方上的发改委官员可谓是蜂拥而至。“每天下班(发改委)门口都有等的,附近的餐厅都是满的,湘鄂情(餐厅)的包厢每天都是座无虚席”。(戎国强)▲◆★●■☆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June 18, 2012 12:33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刺激政策?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军队干部要避免亚忠诚 政治上要清醒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