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国成北约准同盟 北约军事势力直插中俄腹地 | (回到Blog入口) | 马英九二任面临深化两岸关系三大任务 »

为什么97%官员对“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道德经》解读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6&postID=26969.html

 

(16)五十三章(智之失)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竽。非道也哉!

 

今 日 看 点 : 2012-05-19▲◆★●■☆

 

为什么97%官员对“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发布2012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

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5/thread_45636_1.html

 

雅虎还能“虎”起来吗?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186

 

赖昌星走私行贿一审被判无期 曾向64名官员行贿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5/19/14649438_0.shtml

 

部分涉厦门远华案贪官刑期及案情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5/18/14641253_0.shtml?_from_ralated

 

赖昌星事发:31军副军长烂赌儿子勒索不成改揭发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18/1781683.html

 

赖昌星财产全给了前妻 法院没办法没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18/1781672.html

 

美发布涉华军事报告质疑中国军费真实性

http://news.stnn.cc/guoji/201205/t20120519_1740646.html

 

两大官媒引热议:食品有“毒”是媒体干的 ?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41135/c99

 

 

 




为什么97%官员对“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多次为官员财产申报求法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曾作过一项调查,称接受调查的官员97%对“官员财产申报”持反对意见。

  中评社香港2012年5月19日电/美国《侨报》5月19日载文《公仆尽早公开财产,主人才能放心》,摘要如下:

  北京的官方媒体《北京日报》以微博形式敦促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公布财产,不仅让美国驻华机构迅速翻出骆家辉早已公布的家庭财产及负债情况,也在中国引发了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的热烈讨论。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本来是一项最有效监督权力滥用谋取私利的手段,但在行政效率超高的中国却让普通民众等得太久太久,甚至近日中共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也刊发署名文章称“有效实行官员财产申报还需要10年”,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的《学习时报》如此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定出的时间表,着实给热切期盼制约用公权力谋私利的民众心头泼了一盆冷水。

  其实,中国并非没有财产申报制度,早在1995年,《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就已出台,官员每年都在填写财产和个人情况申报表,但此类申报表并未暴露于阳光下,根本不对社会公开,更不用说有效地监督和管理了,官员财产申报基本上流于形式(当然,老百姓甚至不知道这种形式是否仍然存在)。

  上述《规定》至今已出台17年之久,难道真的如《学习时报》文章所言的需再等10年?有效实行官员财产公开制度真的有这么难吗?

  《北京日报》紧盯美国驻华外交官的薪资,也让美国的官员财产申报制进入普通中国人的语境。在美国官员进行财产申报其实是有法可依的,不可不公开的。美国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并非是美国从来就重视廉政。相反,这一制度也是催生于腐败与丑闻之中,1974年的水门事件,更是造成民众对政府空前的不信任,监督官员财产的呼声高涨。国会总结以前的各项规定,通过了《政府伦理法案》,对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政府机构的官员统一做出规定,高级官员必须填写统一的财产登记表格如实报告其财产和收入,由独立于上述三机构,直接向总统负责的廉政署来审阅监察,在财产申报表格上作假不仅要付出高达5万美元的罚金,还构成足以判作假者入狱的刑责。

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作为一项有效防止官员贪腐的措施,已在多国家功实践,且被多国验证与借鉴,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将这一项国际上通行的极具约束力的反腐制度,上升为法律。

  一些人把隐私作为反对公布财产的挡箭牌。这是无力的托词。公职人员的部分隐私权必须让位于更广泛的公共利益——反腐败、民主与法制的价值观。在中国迈向法治国家过程中,如果说官员的财产不能接受监督,权力的运行不能公开于阳光下,杜绝和惩治公职人员腐败行为或许只能流于形式。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主要是通过对官员财产变化的掌控,洞察官员的行为。而这样的掌控,又常常是以政府的公开、透明为前提的,社会公众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本月14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与网民互动时说:我们是执政者,我们是公仆,主人说仆人几句也合情合理。据此公仆观,主人要让仆人公布家底也同样是理所当然的,中国老百姓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并不过分,主人需要限制仆人们滥用委托其使用公权力为仆人自己谋私利。

  让官员公开财产真的这么难吗? 2011年中国社科院《法治蓝皮书》的调研数据,70%的公职人员认为官员财产应当公开,并赞成扩大财产范围至私车、股票等收入,而对此持赞成态度的厅司局级官员比例甚至高达91.3%。《学习时报》的署名文章所称的统计、折算与监控三大困难也并非真正的难题,因为所谓“灰色”收入的统计、折算根本就是伪命题,“法治国家”、“阳光权力”下怎会允许有“灰色收入”存在?倘若有,法必惩之。“赃物”的价值折算上,也要相信“主人”的眼睛是雪亮的。

  综合中国各方因素考量,官员财产的公开制度当前已成为中国社会解决贫富不均、社会不公、权力滥用、贪腐、渎职等现象的重要切入点,从执政角度而言,腐败是灭亡之路,党政官员财产公示立法是最好的反腐良药。让官员及其近亲属的全部财产晒到阳光下,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也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决绝,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让“主人”们放心,满意、赞赏“仆人”们的表现,“仆人”们才会有饭吃。

  因此,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障碍,绝对不是什么统计、折算问题,也不是监控问题,而是决心问题。正如《学习时报》的文章的话,“但是如果政府具备足够强大的反腐决心,贯彻这项制度也许指日可待。”“仆人”下此决心,才能赢得“主人”信心。▲◆★●■☆


美国发布2012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
http://www.cankaoa.com/bbs/201205/thread_45636_1.html

  2012年5月18日,美国国防部发布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报告表示美国将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两军关系,同时指责中国在网络安全等方面仍是美国的“威胁”。

  报告称,中国现代化军事发展战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存在,产生了新的不断扩展的经济和外交利益。随着这些利益的增长和中国在国际社会所承担的新作用与责任,中国军队现代化不断加大军力投资,以使中国军队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包括一些距离中国较远的行动。尽管如此,为台湾海峡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仍是中国军事投资的重点和驱动力。为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作用和使命的拓展,中国于2011年维持对先进巡航导弹、短、中程常规弹道导弹、反舰弹道导弹及军事网络能力的投资,以便能够完成反介入、区域拒止使命。

  报告说,2011年1月,奥巴马总统与胡jin涛主席宣示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框架下,美国国防部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两军关系。美国鼓励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伙伴在反海盗、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行动中进行合作,以加强美中两军关系作为影响中国选择的一部分。随着美国与中国建立更为坚实的两军关系基础,美国将继续密切关注中国军事战略和军力发展。美国将与盟友和伙伴一起,继续调整其军力、态势及行动计划,以确保亚太安全环境的稳定。

  报告说,美国军方对两国军方接触的战略致力于在维和、反海盗等领域加强互信,改善合作能力;通过与包括军事院校和中低级军官在内的中国军方接触,促进双方了解;对地区安全环境及相关安全挑战增加共识。报告说,较之更为广泛的美中双边关系,美中两军关系发展仍然落后。

  报告对中国官方所发表的军费开支信息表示怀疑,称以2011年价格和汇率计算,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军费开支在1200亿美元和1800亿美元之间。

  在论及中国军力现代化目标及趋势时,报告称,2011年,全球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继续成为入侵和数据窃取的目标,其中许多来自中国国内。2011年,网络侵入至要害部门,其中包括直接为美国国防项目服务的公司。报告称,北京很可能利用网络行动作为其收集战略情报的手段之一。报告还称,在全球经济间谍活动中,中国“最为活跃”,成为对美国经济安全的不断增长的“威胁”。
 
  美国代理副助理国防部长黑尔维18日在五角大楼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份报告由国防部撰写,并经历与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能源部、商务部、财政部以及情报机构等部门的协调程序,反映了美国政府机构的广泛意见。黑尔维说,这份报告显示了美国对中国军事走向及其优势与劣势的判断,以及美国从中看到的“机遇与潜在的挑战”。他还表示,为了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各种报告规格一致,今年的报告相比往年要短得多,但仍涵盖了各主要问题。▲◆★●■☆


雅虎还能“虎”起来吗?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186


   2012-5-18:今年1月走马上任的雅虎首席执行长汤普森昙花一现,因“学历门”丑闻不得不辞职。雅虎的这次高层变动是最新一次人事重组。这位互联网先驱近年来一直苦于业绩的缓慢增长以及市场份额不断受到脸谱、谷歌公司等竞争对手的侵蚀等问题的困扰。

  就在雅虎走下坡路之际,公司高管也如走马灯似的频频更换。在过去五年多的时间里,雅虎首席执行长五度换马。作为互联网的鼻祖,雅虎开创了搜索及门户的商业模式。曾经的雅虎,不比当今如日中天的脸谱,甚至谷歌差。那个年代中,互联网几乎与雅虎画等号,人们在见面时不是问“你今天好吗”,而是问“你今天YAHOO了吗?”从美国到中国,甚至到泰国、越南,雅虎的网站遍及全球几十个国家。

  但目前雅虎的市值只有约185亿美元,比最高的时候减少近90%。现如今的雅虎几乎是举步维艰、四面楚歌。

  雅虎衰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决策犹豫不决,错失发展良机。在2000年1月7日,雅虎股票每股达到237.5美元的历史最高点,市值达到1,100亿美元。这也成了雅虎的转折点,此后雅虎曾有多次有继续发展的良机,如收购老牌传统媒体、并购微软、收购网站拍卖领头羊eBay等,但由于雅虎高层在决策时犹豫不决,误判形势,加之高层间的明争暗斗,使得这些收购或并购夭折,从而导致雅虎在激烈的互联网业竞争中一再错失良机。

  二是缺少创新视野,错失社交网络机遇。在雅虎遭遇竞争对手谷歌迅速崛起、利润不断下滑、大规模裁员、高管相继离职、与微软并购失败等多重挫折之时,巴茨接替杨致远出任雅虎CEO,以期扭转公司困境。巴茨上任后,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她卖掉了一大堆雅虎过去收购的企业,关闭了一批网站,停止了若干项网络服务,强力推行雅虎的瘦身计划,将精力集中在内容上。

  但雅虎的问题不仅是管理上的失败,而是从专业性网站向以新媒体网站转型的失败,换句话说,是创新视野上失败。巴茨忽视了新兴社交网络工具、视频服务和移动应用软件。雅虎曾经及时抓住了消费者从纸上阅读向网上阅读转变的机遇,使雅虎成为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但几年后,雅虎却没有抓住网民和广告商日渐喜好移动终端与社交网络的新潮流。当网民的上网习惯转变为从各种不同的网站和移动设备阅读碎片化的信息的时候,雅虎还在拼命生产内容,聘请记者和博客作者,购买新闻网站,而早在2005年推出的第一个社交网络Yahoo 360被忽视而停滞不前。

  新一代互联网公司谷歌和脸谱则很好地满足了大众获取信息兼顾娱乐的需求。它们不仅生产内容,还通过提供移动网络、社交网络等服务吸引消费者和广告商。判断失误导致雅虎和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这个距离还越来越远。雅虎的流量已停止增长,而谷歌和脸谱却继续在快速增加,人们浏览脸谱的时间是浏览雅虎的两倍。

  前雅虎美国主管罗斯·莱文索恩现在走马上任,成为雅虎近五年来的第六位CEO。对于雅虎而言,如今的CEO职位已经是一个极具风险性的职位。莱文索恩能使雅虎重新“虎”起来吗?希望他能,但要使雅虎重具“虎气”莱文索恩还得走很长的路。

  现在,雅虎终于由一名懂得雅虎真正业务的高管执掌了。雅虎的业务不在技术,也不是传统的媒体,而是数字媒体。雅虎数字媒体每月用户有7亿,尽管不如谷歌的搜索业务,但它有其他优势,例如可以为全球近十亿人提供信息、娱乐、并影响着他们。雅虎在数字媒体业务拥有特别强大的地位,它既是内容创造者又是内容分发者。与所有优秀的数字媒体公司一样,雅虎的产品融合了技术和媒体。

  在莱文索恩掌权之后,雅虎终于可以回归自己的正道,停止尝试成为别的什么公司。未来的雅虎是生还是死?就看莱文索恩和他的团队了。来源: 网讯▲◆★●■☆


赖昌星走私行贿一审被判无期 曾向64名官员行贿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5/19/14649438_0.shtml


 新京报2012年05月19日: 赖昌星被判处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审判,显示了中国政府坚决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的决心,也表明中国和加拿大双方在执法领域开展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方愿意与加拿大方面进一步加强执法领域的合作,推进中加关系发展。

——昨日,针对赖昌星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作出上述表示。

据新华社电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首要分子赖昌星走私普通货物、行贿犯罪一案,昨日上午在厦门市中级法院依法公开宣判。

法院认定,赖昌星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二千万元,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赖昌星的违法犯罪所得依法予以追缴。

向64名国家工作人员行贿

厦门市中级法院经审理查明,1991年起,被告人赖昌星通过在香港、厦门等地设立公司、建立据点、网罗人员等,形成走私犯罪集团。1995年12月至1999年5月,赖昌星犯罪集团采取伪报品名、假复出口、闯关等手段,走私香烟、汽车、成品油、植物油、化工原料、纺织原料及其他普通货物,案值共计人民币273.95亿元,偷逃应缴税额人民币139.99亿元。为实施走私活动和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赖昌星于1991年至1999年间,直接经手或指使犯罪集团成员先后向64名国家工作人员贿送钱款、房产、汽车等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912.89万元。

按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

厦门市中级法院认为,被告人赖昌星的行为分别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和行贿罪,犯罪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应予两罪并罚。赖昌星系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据此,依照刑法相关规定,做出上述判决。

据悉,厦门市中级法院自2012年4月6日至4月22日对该案依法公开开庭审理,公诉人和辩护人到庭参加诉讼。部分群众、国家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庭审现场旁听。赖昌星的部分亲友也参加了旁听。

■ 说法

政府惩治腐败决心坚定不移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1999年8月中旬至2001年4月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有关司法、执法机关依法对赖昌星等犯罪分子在厦门关区的走私犯罪活动进行了严肃查处,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打击走私、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有力地打击了走私等经济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了厦门及周边地区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但1999年案发后,赖昌星畏罪潜逃至加拿大,妄图逃避法律的制裁。经过艰苦努力,赖昌星被成功遣返,司法机关及海关依法对其犯罪行为进行侦查、起诉和公开审判,对其严重的犯罪行为和社会危害进行深刻、全面的揭露,并依法予以严惩,再次严正地向世人表明,中国政府打击犯罪、惩治腐败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无论犯罪分子气焰多么嚣张、手段多么狡猾,只要在中国领土内犯罪,都难逃中国法律的制裁;中国的法律尊严和司法主权不容侵犯,正义终将得到伸张。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打击犯罪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部分涉厦门远华案贪官刑期及案情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5/18/14641253_0.shtml?_from_ralated

2012年05月18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钟巧花,林伟   

赖昌星被判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厦门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赖昌星走私行贿案厦门检方对赖昌星涉走私行贿一案提起公诉厦门检察机关对赖昌星案提起公诉赖昌星承认走私行贿犯罪事实新闻背景:潜逃12年 赖昌星被遣返回国海关总署:正全面查证赖昌星涉嫌走私事实媒体猜测赖昌星送妻女回国是“投石问路”赖昌星在机场“神来一笔” 再次躲过被遣返朱镕基承诺不判死刑 引发赖昌星律师质疑赖昌星在加拿大高调行事 借媒体放话喊冤赖昌星拒绝承认犯罪 自称只是替罪羔羊赖昌星被判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厦门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赖昌星走私行贿案厦门检方对赖昌星涉走私行贿一案提起公诉厦门检察机关对赖昌星案提起公诉赖昌星承认走私行贿犯罪事实新闻背景:潜逃12年 赖昌星被遣返回国海关总署:正全面查证赖昌星涉嫌走私事实媒体猜测赖昌星送妻女回国是“投石问路”赖昌星在机场“神来一笔” 再次躲过被遣返朱镕基承诺不判死刑 引发赖昌星律师质疑赖昌星在加拿大高调行事 借媒体放话喊冤赖昌星拒绝承认犯罪 自称只是替罪羔羊。

赖昌星送给官员的虎皮。

一、党政机关

1、李纪周:公安部副部长,犯受贿罪、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死缓。

李纪周非法收受赖昌星、周民兴贿赂计人民币527.6万元;伙同李莎娜非法收受梁耀华贿赂计人民币321.5万元,共计人民币849万余元。案发后收缴人民币55万余元、港币53万余元、美元5000元及价值人民币15万余元的首饰,并扣押住房两套(价值人民币408万余元)。

李纪周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刘丰:厦门市委原副书记,无期徒刑。

厦门市委原副书记。刘丰贪杯、贪色、贪钱财,赖昌星投其所好,拼命迎合,从此与赖称兄道弟,有求必应,心甘情愿地为赖的走私活动提供支持和庇护。被判处无期徒刑。

3、郭晓菱:厦门市委原常委,有期徒刑11年。

4、蓝甫:厦门市原副市长,犯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蓝甫在一次到北京的航班上与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相识,由于“看中赖昌星手中的钱”(蓝甫语),此后便主动与赖联系,并多次到红楼向赖索要钱财。1997年,蓝甫向一位姓高的港商索要30万澳元未成,转而向赖昌星要钱。在贪官庇护下靠走私发横财的赖大笔一挥,立即给蓝在澳大利亚读书的儿子汇去30万澳元购买房子。蓝甫还嗜赌成性,有一次乘外出学习之机跑到澳门赌博,由赖昌星为他出赌资,连赌了一天一夜,输掉了350万元。2001年4月,蓝甫因受贿505.7万元,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5、林金栋:厦门市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有期徒刑11年。

6、赵克明:厦门市原副市长,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1995年至1999年间,被告人赵克明利用担任厦门市副市长,分管城市建设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为申请减免、缓交土地出让金、地价款利息、配套费、装饰工程中标、人事调动等事项的单位和个人谋利,先后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452.1528万元。

二、厦门海关

1、杨前线:厦门海关原关长,犯受贿罪、放纵走私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据悉,杨前线在位期间,收受远华走私集团的贿赂超过亿元,他在香港购有豪宅,内地也置了藏娇金屋。因此除了受贿之外,他还被控纵容走私罪。风光一时的杨前线因其行为构成受贿罪、放纵走私罪,情节特别严重,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杨上进:厦门海关调查局原副局长,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为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及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赖昌星等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万余元,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另有巨额财产56万多元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其行为又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001年2月27日,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杨上进无期徒刑。

3、接培勇:原副关长,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厦门海关原副关长。赖昌星摸清其嗜好后,给其送书法字画,并花了1000多万元帮其情妇在香港购置豪宅,彻底将其拉下水。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2000年11月8日,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接培勇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计人民币176347.50元,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接培勇身为海关工作人员,且系海关查私部门主要负责人,在履行公务中,为徇私情,对应查处的走私犯罪行为不查处,放纵走私犯罪活动,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犯放纵走私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三、公安系统

庄如顺:福建省公安厅原副厅长、福州市公安局原局长,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赖昌星等人贿赂折合人民币54.55万元;在公安机关缉捕赖昌星的过程中,为赖昌星通风报信,并指使其外逃,造成严重后果;庄如顺身为公安机关领导,指使他人为121辆走私汽车违法办理《罚没证》,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行为构成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情节特别严重。

四、金融系统

叶季谌: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原行长,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被判处死刑。

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原行长叶季谌,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二百九十五万元,并有四百九十一点四八万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一审被判处死刑。▲◆★●■☆


赖昌星事发:31军副军长烂赌儿子勒索不成改揭发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18/1781683.html


     苹果日报2012-05-18 赖昌星事发:31军副军长烂赌儿子勒索不成改揭发 苹果日报

上世纪90年代初,走私成风,赖昌星仗着与中共党、政、军的特殊关系,大发其财,但他绝不会料到,「成也关系,败也关系」,正是一名军长的儿子,因烂赌向他勒索不果,将赖送上绝路。

赖昌星在加拿大时透露,将他推下地狱的人叫朱牛牛,是解放军31军前副军长的儿子,该副军长曾是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的战友;他与朱曾是好友,同时在香港合作开公司;不料朱好赌,欠下8,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赌债,朱向他索要一亿元「还债」而遭拒绝。

朱牛牛一怒之下,写了70多页材料,揭发远华集团走私。1999年4月20日,时任总理朱镕基亲自批示查办,故称「420」专案。因案涉众高层,专案组一度感棘手,令朱镕基大怒,获时任总书记江泽民支持称:「我做你的后台!」当局从全国调集数千人查案。同年8月,赖昌星携妻儿经香港逃往加拿大,开始长达12年的寻求庇护之旅,直至去年7月23日被遣返回国。而赖妻曾明娜与赖离婚后,已于2009年先携一对子女回国。▲◆★●■☆


赖昌星财产全给了前妻 法院没办法没收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5/18/1781672.html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2012-05-18  赖昌星财产全给了前妻 法院没办法没收(图) 明报

厦门法院昨日判决没收赖昌星个人所有财产,但赖昌星被指与前妻曾明娜离婚时,其所有财产已全归前妻所有,目前他还有多少财产令人生疑。法律专家表示,赖前妻的财产不会被充公,除非她在案中属于共犯。

赖昌星在1999年逃往加拿大,当时他的资产估计高达250亿元人民币,很大部分随他汇到加国。赖昌星在内地和香港已遭冻结的资产,并非他的全部财产,而他和前妻曾明娜在海外多家不同银行开设户口,包括在新加坡一家银行,以及温哥华的汇丰银行等。

曾明娜在加国与赖昌星离婚后返回中国,当时有报道指,赖将名下所有的财产都过户给了曾明娜。此次法院判决没收赖昌星所有财产,相信可以执行到的少之又少。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向本报表示,赖昌星在离婚时已对财产进行了分割,现在前妻的财产已不属于赖昌星的个人财产。根据不罪及无辜的原则,中国法律只能没收赖昌星财产部分。洪道德亦称,除非曾明娜在该案件中属于共犯,法院才能够没收她的财产部分,但现在事实是不存在曾明娜是共犯的情况。▲◆★●■☆



美发布涉华军事报告质疑中国军费真实性
http://news.stnn.cc/guoji/201205/t20120519_1740646.html


  星岛环球网2012-05-19 消息:美国国防部18日发布2012年度《涉华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报告表示美国将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两军关系,同时指责中国在网络安全等方面仍是美国的“威胁”。

  据《人民日报》报道,报告称,中国现代化军事发展战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存在,产生了新的不断扩展的经济和外交利益。随着这些利益的增长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新作用与责任的增加,中国军队现代化不断加大军力投资,以使中国军队能够完成各种任务,包括一些距离中国较远的行动。尽管如此,为台湾海峡意外事件的发生做好准备仍是中国军事投资的重点和驱动力。为支持中国人民解放军作用和使命的拓展,中国于2011年维持对先进巡航导弹,短、中程常规弹道导弹,反舰弹道导弹及军事网络能力的投资,以便能够完成反介入、区域拒止使命。

  报告说,2011年1月,奥巴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宣示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框架下,美国国防部寻求与中国建立健康、稳定、可靠和持续的两军关系。美国鼓励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友、伙伴在反海盗、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救援和灾难救助行动中进行合作,以加强美中两军关系作为影响中国选择的一部分。随着美国与中国建立更为坚实的两军关系基础,美国将继续密切关注中国军事战略和军力发展。美国将与盟友和伙伴一起,继续调整其军力、态势及行动计划,以确保亚太安全环境的稳定。

  报告说,美国军方对两国军方接触的战略致力于在维和、反海盗等领域加强互信,提高合作能力;通过与包括军事院校和中低级军官在内的中国军方接触,促进双方了解;对地区安全环境及相关安全挑战增加共识。报告说,较之更为广泛的美中双边关系,美中两军关系发展仍然落后。

  报告对中国官方所发表的军费开支信息表示怀疑,称以2011年价格和汇率计算,美国国防部认为中国军费开支在1200亿美元和1800亿美元之间。

  在论及中国军力现代化目标及趋势时,报告称,2011年,全球计算机网络和系统继续成为入侵和数据窃取的目标,其中许多来自中国国内。2011年,网络侵入至要害部门,其中包括直接为美国国防项目服务的公司。报告称,北京很可能利用网络行动作为其收集战略情报的手段之一。报告还称,在全球经济间谍活动中,中国“最为活跃”,成为对美国经济安全不断增长的“威胁”。

  美国代理副助理国防部长黑尔维18日在五角大楼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份报告由国防部撰写,并经与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能源部、商务部、财政部以及情报机构等部门协调,反映了美国政府机构的广泛意见。黑尔维说,这份报告显示了美国对中国军事走向及其优势与劣势的判断,以及美国从中看到的“机遇与潜在的挑战”。他还表示,为了与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各种报告规格一致,今年的报告相比往年要短得多,但仍涵盖了主要问题。来源:人民日报 ▲◆★●■☆


两大官媒引热议:食品有“毒”是媒体干的 ?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41135/c99


     2012/05/19 金羊网: 《北京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文章阐述各自观点

  昨日,针对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引发人们的恐慌情绪,《北京日报》和《新华每日电讯》在各自的三版发表文章提出不同观点。

  《北京日报》刊登题为“唱响主旋律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的文章。文章称,近来关于食品安全、医患矛盾、建筑质量、官员贪腐等热点层出不穷,国内一些媒体热衷于大肆炒作丑闻八卦,靠搞猎奇性、煽动性消息来吸引眼球。文章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的是受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观念所蛊惑,有的则是利字当头,抛弃了媒体的职业底线。文章认为,中国的媒体要坚持自己的新闻观,要唱响主旋律。

  而《新华每日电讯》刊发评论文章《专业舆论有助于消除“吃的恐慌”》。该文章认为“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文章也指出,媒体“在扮演好‘监督者’‘瞭望者’的角色之时,媒体还应时刻秉持专业、理性、负责、建设性的原则。”

  《北京日报》刊文指出

  一些媒体曝食品有“毒”是受西方观念蛊惑


  近来,惹人眼球的一些所谓新闻中,不少是负面报道,食品安全、医患矛盾、建筑质量、官员贪腐等热点层出不穷。在一些媒体的炒作下,似乎中国所有的食品都是有“毒”的,所有的工程项目都是“豆腐渣”,所有的公职人员都有问题,似乎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发展前景迷茫黯淡。

  事实上,这只是个别媒体所营造出的一种错觉。中国的社会本身就很庞杂,现实又很复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所难免。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发展整体上是进步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这些问题更多是中国发展主旋律中的不和谐音符。作为媒体,就应该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全面地介绍给国内外读者,毫无节制地纠缠于个别音符,有意无意地抹掉发展成就,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媒体所应有的报道取向。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媒体的目光如果老盯着犄角旮旯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恐怕多少版面都报道不完。一个社会所需的,不是大量负面新闻所暗示出的不安定感,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我们的国家有那么多的发展成就,可一些媒体就是看不到,或是假装看不到。

  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报道取向在国内一些媒体,尤其是个别小报小刊中普遍存在。他们要么是热衷于散布一些负面、极端的情绪和言论,要么是大肆炒作丑闻八卦,靠搞猎奇性、煽动性消息来吸引眼球。这些现象的出现,有的是受西方所谓“新闻自由”的观念所蛊惑,有的则是利字当头,为了赚取些廉价的掌声,抛弃了媒体的职业底线。

  一直以来,西方的那套新闻理论和新闻观在国内一些人中十分吃香。有的媒体工作者更是言必称西方,将“新闻自由”、“第四权力”等奉为金科玉律。在他们眼中,宣传国家的发展成就就是“虚伪”的,而揭黑唱衰就是“社会责任”的体现。实际上,这恰恰是不懂西方新闻观的表现。在西方两党和多党政治形态中,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政治立场,为了得到执政机会,大作负面新闻,相互攻讦,造谣抹黑是其惯用伎俩。我们的国情与西方不同,照搬这种“乌贼战术”,极易涣散和分化社会共识,不利于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中国社会需要的,不是那些打着“客观报道”的旗号指手画脚的媒体,而是有责任、有担当,真正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媒体。我们的媒体,理应成为中国富强和发展的建设者和参与者,以积极的态度去促进社会的正向发展,营造出积极、鼓劲、向上的舆论氛围。中国当下利益高度分化,冲突对立客观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要做的就是站在建设性的立场去纾解矛盾、弥合对立、凝聚共识,而不是揣着利益的目的去围观起哄、煽风点火。

  中国的媒体要坚持自己的新闻观,西方的那套东西根本不值得效仿,照抄照搬只会造成无可预料的社会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媒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要求我们的媒体在从事报道活动时,要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不能为了那一点蝇头小利,就自降格调,甚至心甘情愿地被人当枪使。

  中国媒体要唱响主旋律,这是由中国的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符合中国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实际。这个实际就是,中国要发展必须保持社会稳定,必须造就一个有利于稳定局面的舆论环境。这是中国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更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新华每日电讯》刊文称

  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有助于消除“吃的恐慌”


  最近有篇谈论食品安全问题的文章,将人们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恐慌情绪归咎于媒体报道。该文章认为,媒体让公众在无形中承担了负面新闻和垃圾信息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揭露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上,媒体所扮演的角色没有协助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人们对食品不安全的心理恐慌。

  大众传媒是人们获知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途径,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越充分,公众对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就越全面。如今时常有人调侃说“不知道现在吃什么是绝对安全的”,与食品安全报道频现报端确实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若据此认为是媒体报道“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明显有失偏颇。毕竟,媒体如此频密地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读者高度关注此类信息,另一方面是因为食品生产领域确有太多安全隐患。

  在比较媒体过去和现在的食品安全报道时,不少人都容易陷入一种认知误区,觉得十几年前的物质生活虽不如现在丰富,但那时候很少从媒体上看到食品有毒或有害的信息,人们也无需时时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的当下,这种感性认识被很多人所认可,但它实际上可能并不准确。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十几年前虽然鲜有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但食品安全程度并不一定比现在要高。

  十几年前的冰棍都是糖精水做的,很多如今被禁用的农药也曾普遍用于瓜果蔬菜生产,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媒体不可能“超越”社会整体认知而对这些问题进行预警。但随着认识的进步和人们健康要求的提高,这些十几年前被视为“正常”的做法,如今都会被媒体当做“问题”进行报道,进而在社会上引发讨论。由此可见,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媒体非但没有助涨社会恐慌情绪,反而起到了传播资讯、信息预警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使得公众的知情权得到了满足,便于他们将问题食品对自己的损害降到最低。

  理顺这一点,如果再将人们越来越关注、越来越担心食品安全问题,归咎于媒体报道,恐怕就难以自圆其说了。我们当然希望有一天媒体不用再报道任何食品安全问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在这一天到来之前,我们仍离不开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虽然媒体对有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揭露让人震惊甚至略感恶心,但客观而言,绝大多数媒体报道都起到了科普和祛魅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媒体近年间对添加剂问题、农药残留问题、色素问题等连续不断的报道,公众对这些问题可能至今都难有理性认识。

  当前有些媒体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报道,的确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例如,有的媒体为抢发独家新闻,对相关信息核实不够,缺乏权威专家学者的意见参考,结果出现了“好心办坏事”的传播效果;再例如,有的媒体为制造轰动效应,选择性报道部分耸人听闻的事实,或在传播时断章取义,也不利于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认识。某些不专业、不准确、不权威的信息,或是未经核实的谣言和小道消息,容易给公众带来困惑,甚至对某个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些弊病确实值得反思。

  直面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很多问题企业最终被整顿就源于媒体曝光,全社会对这一点应该有共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安全毕竟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领域,这要求媒体在扮演好“监督者”“瞭望者”的角色之时,还应时刻秉持专业、理性、负责、建设性的原则。只有这样,媒体才能以准确的信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进而在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发挥更加积极和正面的作用,帮助消除“吃的恐慌”。▲◆★●■☆


成都军区副司令猝死 网友疑涉薄案非正常死亡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22173


  文章提供 于 2012-5-18  凤凰网昨日(2012年5月17日)16:38置顶披露:62岁的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阮志柏在京突然病逝。消息引发网民猜疑:阮志柏是否因“清查薄党军中人物”行动造成的非正常死亡?

  网民认为可疑点有三——

  其一,虽然凤凰网称消息源于新华网,但查新华网主页和新闻要目,均无此消息。可见对该消息采取了“即报即掩盖”的淡化方式,既避免不报道的指责,又尽力限制为只让最少的人知道。对一个大军区英年早逝的副司令员如此无情,显然有什么隐情不得已。

  其二,资料显示,1968年入伍的阮志柏(安徽省全椒县人)是全军着名的军事经济管理专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被授予少将军 衔,2010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2年2月起,他历任总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解放军审计署审计长等职。2008年12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这个履 历表明,其与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关系较近,有传言刘源近期已因支持薄熙来而受审查,是否顺藤摸瓜,查到了阮志柏?而阮志柏作为熟悉经济的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是否成为薄熙来“以经济支援军队”联络感情的通道?

  其三,从阮志柏不久前露面的公开照片来看,身体健壮,看不出猝死的迹象。因此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死于非命。

  无论是什么原因,中南海刻意淡化62岁的成都军区副司令员阮志柏在京病逝,只会造成欲盖弥彰。来源: 明镜▲◆★●■☆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May 19, 2012 05:24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蒙古国成北约准同盟 北约军事势力直插中俄腹地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马英九二任面临深化两岸关系三大任务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