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富豪因何希望外迁移民? | (回到Blog入口) | 中国道德解体的根源 »

宋楚瑜高举统一大旗能否如愿?

这些话说给懂得人听

http://bbs.wenxuecity.com/backhome/489747.htm

 

20、有了矛盾,立刻解决。否则怨恨会像无底洞,吞噬了你们的感情,难以重合.

21、一起去看电影。不一定所有情节你们都记得,但是她会很久很久以后还记得你曾陪她看过电影。

22、陪她外出散心,顺便加深感情。女人喜欢放松时男人说的心里话.

23、吃东西时,不要傻傻的问:你吃不吃?更不要在对方说不想吃之后就立即吃个精光。那是自私的表现。

24、她有人追求,说明她很有魅力,不要因此发无名火,吃无名醋。更不能误会,而是要更加去好好爱。

 

今 日 看 点 : 2011-12-02▲◆★●■☆

 

中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负担?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12/83383.html

 

宋楚瑜高举统一大旗能否如愿?

http://www.cankaoa.com/article/haixia/35859.html

 

宋楚瑜选举喊统一 大陆不会表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带头人去留将对华西村未来命运有重大影响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huaxicun/content-1/detail_2011_11/30/11011105_0.shtml

 

中共十八大名单上还有哪些人选、十七届留下哪些政治遗产?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649

 

世界多国介入中国南海 不愿坐视中国“称霸”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656

 

 

 




中国的人口问题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负担?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12/83383.html


    2011-12-02 中国的人口紧缩政策已经执行了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按照有关部门给出的数据是中国少生了3亿人口。如果将人口少生了三亿当做一个成绩的话,那么除了中国之外基本上所有的国家都算不上有成绩。 而现在随着人口衰减幅度的不断加大,加上中国目前所宣称的中国要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道路,我们似乎看到了中国隐隐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

  人口是资源还是负担,衰减幅度正在增大恶果是什么

  人口问题到底是一种资源还是负担?最近弥漫在世界制造大国的中国的用工荒,似乎说明了一些问题。如果人口是负担的话,为什么西方不进行计划生育呢?如果是资源的话,那么中国的人口资源是不是已经枯竭了呢?

  近日,由于2012年的到来,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的国家的企业都在翘首企盼中国,期盼什么呢?因为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到了龙年中国将出现一波生育高峰,而这个高峰,将无形的拉动中国的大规模的企业利润。大家都在等着分这一杯羹。

  但是中国人口的衰减速度是非常巨大的。按照目前全国平均寿命73.3岁来算,新生婴儿平均每年大概有1500万左右。一个国家的规模不是看总体人口的规模,而是看新生婴儿的出生情况,如果一个国家有100亿,没有出生人口的话,那么也不是一个可以持久的国家。

  所以中国的每年的1500万新生儿就是中国的人口实际。但是由于中国的人口少子化非常的严重,农村和城市生育率大致在1.5,而城市的生育率大致在1。2左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如果中国不对计划和生育做出调整和激励的话,中国将会出项非常严重的后果。即便按照城乡1。5的生育率来算,男女生比例大致在108:100,意外死亡率大致在千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每年中国出生的1500万新生人口之中,只有不到700万左右的,可以生育的人口。

  而这些人的生育率只有1.5,如果继续严格的一胎化,那么按照25年一代的人口更替速度,25年后,中国就只有1050万左右的新生婴儿。试问,现在大学的招生规模是多少呢?而这1050万里只有500万左右的女孩子,再过25年,只有750万的新生人口,那么等到75年后,100年后呢?中国实际新生人口是多少呢?只要区区的100年,中国到了那个时候,每年新生人口只有不到400万。而中国的平均寿命只有73。3岁,那么100年后中国实际上的人口可再生规模也就保持在3亿左右。

那么100年后的印度是多少人呢?印尼是多少人呢?巴基斯坦是多少人呢?菲律宾是多少人呢?美国是多少人呢?日本是多少人呢?中国就算想称霸,也撑不起来了!

  国强未必就称霸,中国周边国家还有谁秉持这个信念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在秉承着这个信念。但是从印度的领土扩张,从日本的想要登陆,从美国的四处干预别过内政,从俄罗斯对能源的控制等等,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几乎所有国家,但凡有一点可以拿得出手的地方,都会将他作为可能称霸的资本。

  其实,称霸还应该有一种更加全新的认知,过去讲究称霸是欺负别人,现在是不是应该理解成为称霸是不受别人的欺负呢?

  所以,在中国不称霸,但是周边国家都想称霸的时候,中国是不是应该继续的不称霸下去呢?
  中国目前的问题真的是人口问题造成的吗?

  从一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这个政策是为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实际上,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问题是,中国目前的问题是人口造成的吗?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以农业立国对于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过时的事情。而作为工业来讲应该是强国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农业立国,但是工业应该是强国的。

  但是现在强国的概念被混淆了,似乎只有在国外尽豪奢的富翁们才是国家强大的标志,只有尽情的吃喝玩乐,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这就背离了作为中国实际应该做的事情。

  绝对的平均主义不好,但是绝对的不平均主义就好了吗?而现实之中的中国,到底还有多少的可耕种土地呢?到底还有多少可以种植农田的农民呢?真的要将中国的现在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绑架在西方控制的粮食组织上吗?

  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不要自作聪明,后果只能作茧自缚

  有时候,自作聪明其实就是作茧自缚。现在中国需要做的是应该好好的想一想,怎么才能让中华民族的血脉延续下去;怎么才能治理好这么大的国家。如果还是陷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里不能自拔,最后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亡国灭种。

  你不称霸,自有人称霸!你不占领资源,自有人占领资源!你自欺其人,自有人会非常的清醒!

  综上所述,人口问题是事关国家命运和未来的最直接和最直观的问题。如果只屈从于利益集团和错误思想和理论指导,那么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莫谓言之不预也!▲◆★●■☆


宋楚瑜高举统一大旗能否如愿?
http://www.cankaoa.com/article/haixia/35859.html


      2011-12-01:  宋楚瑜日前接受英国BBC中文网专访时表示,他支持两岸最终实现统一。台湾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在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时表示,宋楚瑜表态支持两岸统一,其目的应该是藉此和马英九、蔡英文区隔,有利于争取深蓝或统派的票源。但这样的做法能否如愿,恐怕要打很大问号,且对宋想要争取绿营选票,也会形成不利影响。

  张五岳指出,现在社会上被归类为统派团体,包括和统会、新同盟会和一些“反独促统”组织,虽然对统一有很高的期待,但也担心宋楚瑜参选,将会让蔡英文当选机会大增,所以至今未见这些统派团体表态力挺宋楚瑜。

  在宋冲刺连署阶段,标榜跨越蓝绿,希望同时吸纳马、蔡选票,张五岳观察,宋旗帜鲜明高举绿营大旗,对于他想要争取绿营选票,产生不利影响。究竟能争取到多少深蓝选票还有待评估。

  张五岳进一步指出,历次选举都有对蓝绿不满,最后投废票者,2004年的百万废票联盟有33万人追随,比例大约2点多百分点,在蓝绿对决的选举,废票比较不容易出现,但宋参选形成三强鼎立,许多原本对蓝绿执政不满的选民,很容易藉由宋楚瑜参选而找到宣泄出口。

  对于马英九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表示,两岸高层互访或见面的时机不成熟,目前没有时间表,连任后也没有访问中国大陆的计划。张五岳观察,现在不管是统一或“独立”,都不是台湾主流民意,多数民众都主张维持现状,所以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是“不统、不独、不武”,支持者自然比较多。

  张五岳分析,固然一般台湾民众乐见两岸关系缓和,但只要马英九具有领导人身份一天,不容易卸下领导人身份,与大陆领导人会晤,台湾民众对此都可以理解,因此,除非两岸关系在定位上能取得进展,只要他还在任,如果舍弃领导人身份,用其他名义身分,很难为绿营支持者接受。

  宋明确主张两岸统一:台湾正处在“国家统一前”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副手林瑞雄昨天完成参选登记。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宋楚瑜明确表态两岸统一主张。他表示,亲民党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坚守“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立场,也就是现阶段台湾是处在“国家统一前”。因此他批评,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主张,以及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的“台独”分裂主张,都是“违宪”。

宋、林二人完成登记后,随即举行“抛开蓝绿、致力民生,掌握关键四年”记者会,宋楚瑜重炮抨击蓝绿两党过去执政经验,呼吁选民应抛开蓝绿,用选票重新找回希望。

  宋楚瑜接着说,马4年前喊出long stay,但却没有stay long(住久一点),现在又想改成home stay,但人民应该让他stay home(留在家里)。他并批评,蔡英文竞选口号Taiwan next,但台湾不该到任何地方都变成next(下一个),而是要Taiwan first(台湾第一),他要和林瑞雄一起带领台湾重新成为亚洲骄傲,找回台湾人的志气。

  记者会结束前,宋楚瑜突然自己追加一个他以为媒体会问的问题,也就是他的两岸政策。宋楚瑜说,“宪法”增修条文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已明确指出,台湾现阶段是处在“国家统一前”,因此马英九的“不统、不独和不武”主张,蔡英文走向分裂及不承认“九二共识”,都是违“宪”。

  宋楚瑜24日下午即驱车前往桃园大溪慈湖陵寝、头寮陵寝谒陵,感念两蒋提携及照顾,其间宋一度眼眶泛红,神情显得凝重。

  宋楚瑜迄今不敢公开说“我就是主张统一”

  香港“中评社”3日发表社论,文中分析称,宋楚瑜高调参选最难突破之处在于,他想要蓝绿通吃,端上桌的两岸政策就不会比马英九更蓝,也不敢靠绿太近,在“双英”升高对决时,很难不被边缘化。文中还提到,宋楚瑜只抨击马英九主张“不统”违“宪”,表示他的主张是“九二共识”与创造和平发展契机。进一步解析,宋所谓的“创造和平发展契机”比蔡英文的“台湾共识”还更模糊,“说了等于没说”。

  文章原题《宋楚瑜两岸政策出炉见真章》,全文摘编如下: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连署参选2012,自宣布的那一刻起就笼罩着谲诡气氛,蓝军冷飕飕、“独派”热呼呼、接受媒体访问还自认现在情势比2000年还好。宋楚瑜突然改口一定登记参选,不再以百万连署为门槛,是为避免“独派”奥援动作太大挑动蓝军危机意识,然而关键要等到宋的两岸政策出炉,下阶段发展即可见真章。

  宋楚瑜9月22日开始连署,有几个明显的现象,第一、台面上的连署活动并不热络;第二、国民党与民进党冷处理;第三、绿营基层明暗都卖力帮忙。宋不再冲高连署数字,影响其个人诚信,尤其被橘营仓卒请出来的副手、台湾“公卫教父”林瑞雄日前在记者会上公开说过“没有百万连署绝对不参加”。林自从宣布参选记者会后就未再露面,学者性格浓烈的他会不会接受宋的改口,或如何自圆其说,都是橘营另一个爆点。

  宋决定投入连署就做好参选的打算,从原本以百万为门槛降低标准到只要达到法定门槛25万8就参选,主要在因应外在情势发展。媒体把焦点放在绿营卖力帮宋,引起蓝军反弹,不但可能流失原本的支持者,更激起蓝军的危机意识。马营操盘手金溥聪看似冷处理,并非完全不作为,只是选择一个不正面对决的战略。

  以致最近,原本与马英九互动并不热络的军系大将郝柏村等人都已经主动站出来,组团到眷村走动为马护盘。在橘营刻意影射宋参选获得国民党大佬的暗助后,连战、吴伯雄、王金平等人也不犹豫地归队,合体陪马打选战。毕竟,连吴王等蓝军大老的政治影响力都是奠基于国民党执政,纵有不满与情绪,终究要以大局为重。种种现象让宋意识到若为了拼连署付出太大代价,得不偿失,才放弃冲百万的目标。

  在宋宣布一定登记参选后,下个决战点就是两岸政策上桌时。宋日前接受媒体专访谈到两岸政策,只抨击马英九主张“不统”违“宪”,表示他的主张是“九二共识”与创造和平发展契机。进一步解析,宋所谓的“创造和平发展契机”比蔡英文的“台湾共识”还更模糊,说了等于没说。而这一点将是他正式参选后,在两岸论述上的大难题,宋自认只要从蓝绿各拉5%选票,就可以与马蔡三足鼎立。但要如何既讨好深蓝,又拉到绿票,这根本不可能。就拿宋批评马主张“不统”是违“宪”来说,他迄今也不敢公开说,“宋楚瑜就是主张两岸统一”。

  蓝绿现在对宋的参选都是冷处理,即使绿营很希望宋出来裂解泛蓝,也还在观察整体形势发展,以及宋接下来如何出牌。由于宋表明接受“九二共识”,顶到了绿营的上纲上限,要从民进党拉票很难,国民党也会待宋的两岸政策上桌后再决定下一步,目前的情况就是僵在这里,看宋表演。

  宋最难突破之处在于,他想要蓝绿通吃,端上桌的两岸政策就不会比马英九更蓝,也不敢靠绿太近,在“双英”升高对决时,很难不被边缘化。国民党未来最可能采取的战略是继续冷处理宋,集中打蔡,让蓝绿选情绷紧,宋难以切入。

  尽管不少人以2000年大选为鉴,忧心宋会一举冲到“10多趴”以上,这是两个不同的案例,宋当时的声势超越国民党提名的连战,蓝军支持者陷入天人交战,必须在连宋之间做抉择。现在马宋支持度落差甚大,选民也知道宋要拉到绿票可能性极低,投宋等于投蔡,投橘等于投绿。2006年台北市长选举就是这个氛围,宋选前民调不差,票一开出来却连5%都不到,“总统”选举可能绷得更紧。不过,即使宋只拿到5%,只要“双英”差距缩小,就足以把马拉下来,马要领先更多,才能避免阴沟翻船。

 马主张“不统”违背“中华民国宪法”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日前接受台湾中视专访,抨击马英九主张的所谓“不统、不独、不武”,当中的“不统”是违“宪”,也“语焉不详”。至于他自己的两岸政策,宋楚瑜仅说,“就是要创造和平发展契机”。

  宋楚瑜表示,他和马英九的两岸政策,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在于“九二共识”,不同之处在于,马英九“应做为、能作为而不作为”,比如说,两岸签署ECFA之后,台湾应主动出击,不能等台办和省长到台湾采购,而应透过ECFA平台,把台湾的中小企业和农业带到大陆,所以马政府不够积极。

  宋楚瑜认为,马政府提出的“九二共识”,在2008刚当选,在“立法院”拥有四分之三席次的时候,“为何不把‘九二共识’送到‘立法院’报备”,这也是“应做为、能作为而不作为”。

  “马英九违宪”,宋楚瑜说,“中华民国宪法”明文规定,“因应国家统一前之需要”,现在马英九说“不统”。过去他曾追随蒋经国和孙运璇,蒋经国知道蒋介石的军事反攻大陆已经不可行,所以提出“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孙运璇提出“经济学台湾”和“政治学台北”,希望带领大陆改变。

  宋楚瑜认为,“统一”现在没有社会条件,也不应有时间表,但马英九说的“不统”语焉不详,“是永远不统,还是什么情况”,马英九没有清楚说明,“不统、不独、不武又不作为,就等于不通了”。

  对于蔡英文提出的“台湾共识”,宋楚瑜批评她讲不清楚,台湾在和大陆谈之前,一定要先有共识,所以必须要有各政党参与,也必须透明,结果也要受到监督。

  宋楚瑜也利用专访的机会向外界表示,他的副手林瑞雄正在办理放弃美国籍,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包括林瑞雄参选的资格和意愿,他可以百分之百保证。▲◆★●■☆


宋楚瑜选举喊统一 大陆不会表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02中评社快评/宋楚瑜明确表态两岸统一主张;他表示,亲民党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坚守“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立场,也就是现阶段台湾是处在“国家统一前”;因此他批评,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主张,以及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蔡英文的台独分裂主张,都是违宪。

  我们注意到,无论台湾选举如何风云突变,大陆高层对台湾内部的事务、人物始终没有公开表态,恪守不介入的原则,做得很稳妥。当然,事关两岸关系的原则立场以及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大陆领导人是在时刻提醒的。

  同样,大陆官方对宋楚瑜的参选,也没有公开说什么。

  如果宋楚瑜在选举过程中不断明确表态支持两岸统一主张以及反台独的立场,大陆当然也不可能反对,但是大陆深知这是选举言行,必然不会表态。

  反而,马英九不断表态要限制两岸关系,蔡英文不断表态要否认“九二共识”,倒是让大陆如鲠在喉。▲◆★●■☆


带头人去留将对华西村未来命运有重大影响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huaxicun/content-1/detail_2011_11/30/11011105_0.shtml


2011年11月30日 国际在线 作者:陈芳  

誉满天下,谤亦随之。有着“天下第一村”之称的华西村,在规模宏大的50年庆典之际,随着阳光下的一面被媒体曝光,激发新一轮争论,华西村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 2011年11月29日,凤凰网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党国英分析称华西村这些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之所以发达有着特殊原因,对拥有个性的领导人极其依赖,领导人的去留对村庄未来的命运会有重大影响。其发展模式的形成有特殊背景,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模式不具有广泛推广、复制的意义。

华西模式

对华西村的质疑声音从来没有沉寂过。大量乡镇企业倒闭,为何华西村这些乡镇企业能够发展?支持华西村的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他们没有搞联产承包责任制、坚持人民公社制度,所以发展好。与此相反的观点则认为,类似华西村这样的明星村富裕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搞土地大包干,而是因为他们有了乡镇企业,工业发展了才允许他们对农业进行补贴,把集体耕作方式坚持下来,靠工业养了效率较低的农业,如果全国都这样,不搞承包制的话,那中国农业岌岌可危。

党国英认为类似华西村这些少数坚持集体经济的村庄形成发达的工业经济有多方面的特殊原因:带头人的个人魅力,带头人营造的对农民的特殊影响方式等,有的村庄在起步时大量使用国家贷款也是经济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讲,经营性、商业性的活动根本不适合搞集体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本身可以存在,实际上是社区共同所有。而社区共同所有,如同一个壳资源,容易被利用做其他的事情。”其中,搞家族式经营则最有生命力,而家族式经营有一系列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拢住人心,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家族控制,“不止一个这样的村庄为了防止权力分散引发的控制力减弱而采取了家族内部继承权力的做法。”

“这种家族控制式经营其实从理论上来说已经不是集体所有制,不是社区共同所有。如果严格按集体所有制的要求去经营商业活动,反倒不会有效益。后来华西做过一些产权结构调整,但大的格局没有变化”,党国英认为,这也就决定了这种模式本身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这些村庄对拥有个性的领导人极其依赖,他们的去留将影响村庄未来的命运。

华西村能持续多久

党国英曾经几次到过华西村,但因时间安排紧张,也因在华西接触村民不方便,没有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老有门卫,住他们的宾馆可以,进他们的社区找农户极不方便”。因此,他通常不愿意对华西事务发表具体看法,更愿意相信理论,做一些一般性趋势性判断。党国英提出判断一个制度好坏,大体上有几个标准:第一,效率究竟如何;第二,平等状况究竟怎么样;第三,社会稳定状况怎么样;第四,可持续发展前景怎么样。

首先,关于效率。党国英分析华西村是利用了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各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又利用了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因此,其效率究竟有多高?不敢断定。

第二,关于平等,媒体已经报道了很多,中心村、周边村,外来工,有区别对待;包括内部一些大股东小股东。

第三,社会稳定方面,据媒体报道,拥有3万多人口的大华西村,目前有民兵3000多人,其中联防队员200多人,即使如此,周边村与中心村的矛盾开始公开化,甚至有部分村民准备游行。

第四,可持续前景。党国英分析,华西村现在占地三十平方公里,如果按照一般的城市标准,可以至少容纳三十万人,现在华西村已经不是农村而是城市,农业几乎没有了。“它的容纳能力其实是很低的,简单说在这么优质土地的一块地方,土地利用率其实不高。”

华西村向何处去?

党国英提出,像华西、南街这样的明星村,应该是农村城市化的榜样,而不是农村建设的榜样。应该先行“村改市”试点,“因为这些村已经有数万人口,如果按照城市标准去建设,未来的发展情形会有很大的不同。”

他同时指出国家的改革应该给些村庄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应该和其他村庄平等竞争,而不应受到特殊关照。党国英也走访过浙江许多私人企业为主的地方,他曾这样写到:“那里的老百姓很富裕,生活过得又有很大的自由度,它们没有明星村镇的品牌,但能做到藏富于民,也是值得赞赏的。中国的土话说的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让这些镇和村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竞争,体制优劣也许更会一目了然。”▲◆★●■☆


中共十八大名单上还有哪些人选、十七届留下哪些政治遗产?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649


   2011-12-1: 胡锦涛将安排哪些人进入中共十八届政治局,是最让人议论不已的话题。

  现有中共十七届25名政治局委员中,到2012年,年届67岁以上将退出者为二分之一强,达13人(正卡在67岁的刘延东、俞正声不包括在内;另外1943年出生的徐才厚,虽然年龄超过67岁,但作爲军人代表,年龄可放宽一定年限):

  王刚、王乐泉,王兆国,回良玉,刘泣,李长春,吴邦国,周永康,胡锦涛,贺国强,贾庆林,郭伯雄,温家宝。

  根据中共十七大前后以来安排的态势,在补进新血时,以下人选最有可能出现在胡锦涛拟定的政治局委员候选名单上:

  沈跃跃

  到2012年55岁的沈跃跃,曾任浙江团省委副书记、书记,在胡锦涛的“团队”中,不显山不露水,地位却逐渐上升,担任过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浙江省委副书记、安徽省委副书记、人事部副部长。中共十七大,沈跃跃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中组部常务副部长,直接主管省部级后备官员的考核与升降,握有省部级官员的人事大权。官员担任要职,大部分都是由沈跃跃负责提名、考核的;在中央决定任命之后,也大多由沈跃跃负责宣佈与送他们到任。这位政坛女星的影响力极大地跃升,成为中共组织系统中一个举足轻重的“大腕”,有“胡派团队的人事女总管”之称。

  杜青林

  现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曾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书记。虽然现在年龄偏大(1946年11月生),但他除担任过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之外,两任地方一把手(海南省委书记和四川省委书记),一任国务院部长(农业部长),现在又是中央统战部长,资历十分雄厚,经验也堪称全面。

  吉炳轩

  1951年11月出生的吉炳轩,现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他曾经在领导机关和地方三上三下:曾任中共河南偃师县委书记,被提拔为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而后从中共河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任上,下到新乡担任市委书记;而后又提到北京,担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两年后,下到吉林,担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数年后又调回中央,先后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中宣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2008年,他第三次被放下去,在黑龙江省主政。

  胡春华

  1963年出生的胡春华,可以说,是胡锦涛最想推出的接班人。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西藏,深受胡锦涛和当时在北大担任团委书记的李克强讚赏。他四次被调往共青团岗位,一次比一次高:先是在共青团西藏区委组织部和团区委所属的西藏青年报社工作;在胡锦涛主政西藏时期被提拔为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随后升爲共青团西藏区委书记;1997年12月,他被从西藏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任上调到北京,当上李克强领军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全国青联副主席;四年后他回到西藏,很快被任命为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2006年他又被调回团中央,接替周强担任书记处第一书记。

  不过,这个职务似乎只是个跳板——不到一年半,胡春华就调到河北当省长。震惊全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也没有阻遏他的青云路;又是一年半,他调到内蒙担任区党委书记。

  有人曾说,胡春华就是个“小胡锦涛”。也有人说,邓小平在中共十四大上隔代指定时年50岁的胡锦涛当江泽民的王储,江泽民在中共十七大上隔代指定时年54岁的习近平当胡锦涛的皇储,胡锦涛也想如法炮製,隔代为习近平指定一个王储,而这个人,就是在中共十八大时,年届49岁的胡春华。不过,我们认爲,胡锦涛和习近平当年都是以中央委员兼诸侯的身份,直接进入政治局常委,胡锦涛这次安排胡春华,深知如果推进常委,阻力太大,效果适得其反,所以只打算将他推进政治局。

  周强

  如果没有胡春华,1960年出生的周强,将是胡锦涛安排“后习近平、李克强时代”人事的头号种子选手。有了胡春华,周强就退居为“备胎”地位。

  他也曾在八年间担任共青团中央的一把手,2006年秋天调往湖南,先当省长,2010年4月接任调往新疆的张春贤,当了省委书记。赶在这个时候让他跨上这级台阶,显然是打算在两年后的中共十八大上进一步提拔。

  张庆黎

  1951年出生的张庆黎,到2012年时61岁,年龄上优势已经不太大。但他仍然是胡锦涛名单上排在前列的人选之一。

  张庆黎从1978年6月借调到团中央工作时算起,在共青团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在胡锦涛主政时期提拔为团中央工农青年部的处长、副部长。转业回到故乡山东之后并不顺心,1998年调往西部才飞黄腾达,先是短暂担任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兰州市委书记,随后到新疆,没有当过一天兵的张庆黎,突然就成了司令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主管数十万人马,还兼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为政治局委员、另一个“共青团派”王乐泉的助手。2005年,张庆黎调到西藏自治区任党委书记,被评价爲“按照胡锦涛模式治藏”,五年来,虽然西藏风波迭起,但是他的强硬作风,一直受到胡锦涛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的肯定和支持。

  刘奇葆

  1953年出生的刘奇葆,在汶川大地震时曾被因似乎无所作爲而被讥为“在场的缺席者”——这种说法不太公平,但是他一直比较低调却是事实,尤其是与他在安徽团省委任职时搭档的汪洋相比,更是如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刘奇葆担任共青团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副书记、书记,1985年年底升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兼机关党委书记,八年后转业,先后在副省级上踏步两个六年:第一个六年,担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国务院副秘书长;第二个六年,被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党委副书记,直到2006年6月,才时来运转,升任广西区党委书记。一年多后,调到四川省主政。

  张宝顺

  现任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与其他担任过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同事相比,仕途不能算顺,以致本来年龄很有优势(1950年2月出生),现在却得抢搭末班车了。

  张宝顺1979年从秦皇岛调到共青团中央,1982年在王兆国、胡锦涛主政的班子裡,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1985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91年兼任全国青联主席。在团中央工作14年后,1993年4月转业,调任新华社副社长,后从党组常委升爲副书记。2001年调往山西,先任省委副书记,2004年任省长,次年任省委书记。

  本来任诸侯是积累政治资本的最佳途径,无奈在山西主政特殊——有人说张宝顺是坐在“火山口”上,一连串的矿难、黑砖窑奴工、溃坝特大事故,导致不到400天换了于幼军、孟学农、王君三任省长,而他本人虽然稳坐钓鱼台,也还是成爲众矢之的,遭到暴风雨般的批评。直到2010年,他才从这个如坐针毡的岗位,调到安徽主政。

  韩正

  2003年的韩正,是人们极爲看好的政坛新星,49岁的他刚当上上海市长,春风得意;

  2006年的韩正,是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岌岌可危的“准落马官员”,52岁的他是被“双规”的陈良宇的搭档,自己被揭出也有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的腐败问题,学历又被质疑造假。

  这使得韩正夹著尾巴,百般陪著小心,殷勤辅助先后两任主政上海的习近平和俞正声,总算有惊无险地度过了此生最大危机。

  胡锦涛对韩正实在有“恨铁不成钢”之感:本来,韩正将是他人事布局的车马抱,现在却“用之难办、弃之可惜”。不过,韩正毕竟还是能力强,经历过这一番波折后,也深自惕励——中国古人说过,用人“使功不如使过”,韩正如进入政治局,对胡锦涛想必更能俯首帖耳。而习近平在主政浙江时与韩正打过不少交道,短暂主政上海期间也得到韩正全力协助,比较能接受他。

  胡锦涛究竟能留下哪些政治遗产?

  自由亚洲

  胡锦涛的余任还剩一年,现在就谈他的政治遗产似乎为时过早。但是根据他在前九年的所作所为,根据他在这九年中一以贯之的统治思维,现在就对他盖棺论定,似乎并不过分。而任何期盼他在最后一年中会推出奇迹般的政治改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在我看来,胡锦涛在任内对维护中共专制有两大建树,一是对内建立大维稳体制,用调动整个官僚系统参与维稳的政治动员方式,形成自上而下的维稳网络;二是对外推行大外宣战略,以充足的国家投资和财政支持,鼓励中共喉舌走向国际自由传媒市场。这两大政治遗产,对中共的执政前景和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胡锦涛的大维稳系统大致可以分为社会维稳、党内维稳和军内维稳,这三大块维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2008年奥运前后,为了保证奥运顺利召开,应对西藏动乱,胡锦涛政权把社会维稳当作维稳的重头戏。2010年8月,温家宝在大谈特谈政治改革之后,屡遭党内重批,显示当局为了维护党内稳定,不惜剪灭党内不同声音。2011年2月,中东茉莉花革命的星星之火传到了中国,胡锦涛为此在军内屡作动员,要求军队服从党的绝对领导,这说明他把军内维稳看作重中之重。

  这个维稳体制对中共的执政前景至少有三大影响,第一,官民对立越演越烈。中共执政集团为了维护一党专制的利益,以维稳为名,严厉对待上访者,迫害政治敏感人士,放纵警察和地方官员在维稳的名义下为所欲为;该体制用政治镇压对付经济诉求,用国家暴力对付和平抗议,因而凭空制造出许多国家敌人,使官民对立越演越烈,埋下了大规模社会动乱的不定时炸弹。

  其次,大维稳体制把中国社会的全面溃败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先生曾撰文指出,中国社会的全面溃败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如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利益集团以权力的霸道和蛮横,肆无忌惮地侵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司法部门和腐败官员,沆瀣一气,民众有冤无处申。而任何试图治理社会溃败的企图和政策宣示,在大维稳体制下,都难起作用。

  第三,大维稳体制给即将继任的习近平政权,带来不少难以预期的麻烦。这个体制创造了一个吃9000亿元维稳饭的庞大利益集团,而该利益集团在维稳怪圈中,正在越滚越大。在现有的政治体制维持不变的前提下,试图缩小这个利益集团的任何尝试,都会受到利益集团从上到下所有官员的积极抵抗。

  当然,在过去的两年中,大维稳体制对维护中共一党专制还是有效的,但由此而造成的短期效应,远不及它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造成的长期损害,而这些长期损害,已经渐渐地达到了顶端。即使习近平执政后,照旧高举胡锦涛的维稳大旗,也已经难以为继了。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维稳体制迟早会破局。现在看来,有两种可能的破局结果,一个是偶然的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有可能导致大维稳体制的彻底崩溃,另一个是胡锦涛的继任人主动消减大维稳体制的致命性损害而使该体制寿终正寝。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前者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后者。

  为了掩饰对内实施高压的大维稳体制,胡锦涛的另一个建树,就是在境外推行大外宣战略。中国政府于2008年年底制定大外宣战略,一是试图出口“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胡锦涛式的意识形态;二是为了反制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批评,宣传中国的国家形像;三是为了改变国际传媒现有格局,构建国际舆论新秩序,争夺国际话语权。

  大外宣战略自2009年初开始实施,迄今不到三年,但其格局已经赫然成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已经形成三足鼎立的外宣态势。和中共每年数百亿元的大外宣投资相比,西方传媒如美国之音等则因差钱从传统重镇撤出,这显示,西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传媒争夺战中,已经越来越处于守势。现在看来,中共喉舌在自由传媒世界挤占国际话语权,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大外宣战略对中共的执政前景又有什么影响呢?以习近平这几年来显示的对外强硬的姿态来看,习将会欣然继承胡锦涛留给他的大外宣战略和格局,甚至会进一步upgrade,借此宣传他的有别于胡锦涛式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而大外宣的巩固一党体制的主旋律,估计习近平不会改变。

  总之,胡锦涛的大维稳体制,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害。而几乎已经走到尽头的大维稳体制,有可能会突然崩溃,中国的政治发展因此会出现一线曙光。而胡锦涛的具有相当欺骗性的大外宣战略,在大维稳体制崩溃的前提下,还能持续多久呢?来源: 明镜网▲◆★●■☆


世界多国介入中国南海 不愿坐视中国“称霸”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656


   2011-12-1 作者 : 张哲 美国日前宣布“重返亚洲”,通过在澳大利亚驻扎海军,加强对中国南海的制海权。欧盟也暗示,“如果争端激化,将积极介入”。印度和日本通过与越南、菲律宾扩大军事、经济合作牵制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则分别通过参加东亚峰会和向美军提供基地,开始介入该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有韩国媒体分析称,中国南海今后将成为“世界列强的角逐场”。

  美国日前宣布“重返亚洲”,通过在澳大利亚驻扎海军,加强对中国南海的制海权。欧盟也暗示,“如果争端激化,将积极介入”。印度和日本通过与越南、菲律宾扩大军事、经济合作牵制中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则分别通过参加东亚峰会和向美军提供基地,开始介入该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有韩国媒体分析称,中国南海今后将成为“世界列强的角逐场”。

  韩国《朝鲜日报》12月1日文章指出,中国南海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是一片广阔的海域。中国主张该海域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领海。但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等东盟5个国家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围绕该海域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与中国发生争端。

  《朝鲜日报》分析称,在各国争端背后,是该海域海底的丰富资源。中国预计在南海蕴藏着230亿吨石油和7500立方千米的天然气。

  《朝鲜日报》指出,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地介入中国南海问题另有原因,那就是对以中国南海为中心的东亚经济区确保影响力。如果加上印度,东亚经济区总人口达34亿,GDP也占全世界的25%。位于该地区的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而中国南海便掌握着这一巨大经济区的命脉:从马六甲海峡延伸到中国南海海域每年的商船通行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吞吐量分别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6倍和17倍。如果中国和越南、菲律宾在该海域发生武力冲突,全球经济都将遭受冲击。因此,世界各国都不可能坐视中国“称霸”该海域。

  文章表示,世界各国对该地区的未来有着不同的战略蓝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怀特在去年发表的论文中说:“就像美国主宰的加勒比海一样,中国希望在南海建立绝对主导地位。”怀特说:“在该地区也有可能出现欧盟模式,即,由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组成主要成员国,并由美国和中国行使同等影响力。但拥有强大军力的美国和迅速崛起的中国能否接受这一模式,还是未知数。”怀特分析说:“由于两个大国对立,亚洲有可能陷入动荡。”

  美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委员罗伯特·卡普兰日前在《外交政策》发表的文章中说:“21世纪的战场是海洋。就像冷战时期的德国一样,在未来几十年间,中国南海将成为最前线。”来源: 环球网▲◆★●■☆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December 02, 2011 10:16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中国富豪因何希望外迁移民?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中国道德解体的根源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