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南中国海问题越来越复杂? | (回到Blog入口) | 中国富豪因何希望外迁移民? »

中东局势到底控制在谁的手里?

这些话说给懂得人听

http://bbs.wenxuecity.com/backhome/489747.htm

 

11、记得给她家里打电话,而不是她催着你打。人家老人家将养了几十年的女儿嫁给你,那是你多么大的福分。

12、记得她的生日,否则有可能下一个生日她跟别人过去了。

13、不要认为情人节送花是无聊的行为。又不是每天都要你送,找那么无聊的借口干嘛?

14、抽固定的时间陪她。你工作都是为了生活,那么,她应该是你生活里最重要的一部分。

15、牵她的手漫步。两个人走路,不是为了让别人看,是要两个人感觉幸福。因为十指相握是幸福。

 

今 日 看 点 : 2011-11-30▲◆★●■☆

 

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存在差异

http://news.chinaiiss.com/html/201111/29/a4473e.html

 

中东局势到底控制在谁的手里?

http://grass.chinaiiss.com/html/201111/29/wa6254.html

 

俄军方航母表态一周三变 美航母吓跑俄航母?

http://observe.chinaiiss.com/html/201111/29/a446fe.html

 

为何中国人在国外形象不佳?

http://news.chinaiiss.com/html/201111/28/a445f7.html

 

印度敢肆意挑衅中国是判断怎么闹中国都不会动武

http://mil.chinaiiss.com/html/201111/29/a4470b.html

 

南海不存在公海 他国不能横行霸道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111/t20111123_1670620.html

 

俄国才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患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34/52/87/5_1.html

 

 

 



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存在差异
http://news.chinaiiss.com/html/201111/29/a4473e.html


    2011-11-29  分析认为,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将在下个月被派到地中海东部海域执行任务,是俄“力挺”叙利亚的一个“刻意安排”。

  中评社日前发表社评,题为《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存在差异》,作者余永胜。摘编如下:

  11月22日,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事务的第三委员会就德英法三国提交的“叙利亚人权状况”的草案进行了表决,结果以122票赞成、13票反对、41票弃权通过了决议草案。中国和俄罗斯都投下了弃权票。

  虽然中俄在投票中的立场一致,但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立场其实存在着相当差异。中国也是明确反对外部力量干预叙利亚事务,但姿态比较温和,立场相对超脱。就在这次联合国就“叙利亚人权状况”草案投票后,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表示,利用国别决议施压不利于解决分歧,国际社会应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实现缓和叙利亚局势创造条件。

  但俄罗斯就不一样了。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最近一周之内多次表示坚决反对对叙利亚的外部武力干预,称西方呼吁推翻巴沙尔政府是“国际性政治挑衅”。这被一些媒体解读为莫斯科将充当大马士革保护者的信号。以色列《国土报》发表评论认为,这是向西方发出的明确信号,意味着莫斯科反对外国列强对叙利亚内乱的任何干预。而就在联合国通过“叙利亚人权状况”决议的同时,三艘俄罗斯军舰进入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水域。此举被普遍视为俄罗斯为叙利亚的巴沙尔政府的撑腰之举。

  俄罗斯总理普京称,叙利亚离俄罗斯其实很近,暗示叙利亚的利益与俄罗斯休戚相关,俄罗斯不会坐视叙利亚陷入危险不管。伊朗《德黑兰时报》援引俄官方消息人士的话说,俄军舰前往叙水域是为了向北约暗示,莫斯科不允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发起军事行动。

不仅对西方,对于阿拉伯联盟做出的决定,俄罗斯同样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11月12日,阿盟通过投票做出决定,如果叙利亚继续无视阿盟要它与反对派展开对话的要求,将从16日开始暂停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中国对这个决定表示了肯定态度,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表示,中方支持阿盟为结束叙利亚危机所作的努力,当务之急是尽快切实妥善落实阿盟倡议。但俄罗斯就不一样了,俄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莫斯科反对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的决定。

  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政治和外交上,还体现在具有实质意义的出售武器上。俄罗斯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副局长维亚切斯拉夫 泽尔凯13日在参加杜拜航展时说,国际社会没有对叙利亚实施武器禁运,俄罗斯将继续向叙利亚出口武器,因为“既然没有对叙利亚武器禁运,俄罗斯尊重与这一国家签订的合同。”

  相比之下,中方在被问及“在与叙利亚进行军品交易问题上持何立场”时,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14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对军品出口一贯采取慎重、负责的态度,依据中国承担的国际义务和国内法律法规,对所有军品出口实施严格管理。显然,中方在向叙利亚售武问题上是持保留态度的。

  中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立场存在差异,当然不是两国相互叫板,而是两国基于国家利益和外交理念的不同选择。俄罗斯护着叙利亚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地缘战略利益。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仅存的盟友,同时还是俄罗斯武器在全球范围内的三大买家之一。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港现在是俄罗斯海军在前苏联地区以外唯一的军事基地,这个基地迄今已经运作了整整四十年。有这样的战略利益存在,俄罗斯当然不希望叙利亚包沙尔政府跨台,并被一个亲西方的新政府代替。

  当然,俄罗斯护着叙利亚还有借此表明自己的世界强国地位的用意。近年来,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是俄罗斯外交的一个突出特点。这次当然也不例外。而从内政上看,俄罗斯明年三月将迎来总统大选,不管是梅德韦杰夫还是普京,都非常希望在大选前展示自己的强硬形象,为大选拿分。

  这次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和行动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真正能够挑战并且也有意愿挑战西方战略利益的是俄罗斯,中国不能也不愿做这样的事——除非西方在中国的家门口比如东亚地区,威胁中国的利益。

  就目前的叙利亚局势而言,现在远没到俄罗斯与西方兵戎相见的地步。俄罗斯派军舰到访叙利亚,主要还是表明一种姿态,并无多少实质意义。双方也都会在权衡对方的底线后做出决策。俄罗斯正因为北约不会现在动武才派军舰去扬扬威,而北约也只有在确认俄罗斯不会真的武力支持叙利亚时,才会对叙动武。以目前的国际政治格局,北约与俄罗斯还不会兵戎相见。▲◆★●■☆


中东局势到底控制在谁的手里?
http://grass.chinaiiss.com/html/201111/29/wa6254.html


2011-11-29 10:02  作者:咔嚓酥   

  针对叙利亚攻势正式开始

  以阿盟闭门研究针对叙利亚的制裁措施开始,西方,联合阿拉伯联盟中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开始了足以引爆中东局势的“过山车”之旅。

  伊斯兰教中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是根深蒂固的。原教旨主义势力与阿拉伯复兴党的对抗掺杂其间就更显得矛盾重重、无以化解。这似乎是美国沙特关系能够重启的另一个基准点。中国外交部最新表态,支持阿盟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主导作用。俄罗斯仍旧坚持站在叙利亚一边,对阿盟站在公正立场上纵容反对派暴力的行为提出了强烈批评。有西方媒体参照利比亚战争中俄两国的表现,指责两个大国在国际局势中“唱双簧”。

  叙利亚政府对阿盟的决议仍旧没有明确的回应,并指责阿盟没有能够阻挡外部势力对叙利亚局势的影响及渗透。阿盟再次强调,不让外国势力干预叙利亚的宗旨不会变,但叙利亚政府必须首先签署文件,同意阿盟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主张。

  此前我们一直强调,中东局势事实上是由美国主导,而中东安全体系、石油美元体系是美国争霸世界的基石。但以土耳其以色列关系恶化为发端,以“阿拉伯之春”运动为起点,原有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体系就走上了万劫不复的崩溃之路。随着国际局势的发展,这条崩溃之路只是长短缓急的问题,最终的结果早已无法避免。

  美国采取了两方面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是在美国沙特关系逐渐回暖的基础上,放弃新保守主义力推的阿拉伯国家“民主改革”计划,实质性支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统治势力;二是加快推进既定战略,完成对挑战美国中东统治地位的阿拉伯“邪恶国家”的打压甚至清理。

  关于美国针对所谓“邪恶国家”的打击,咔嚓酥不再赘述,因为这是美国没有理由制造理由也要上的既定战略目的。咔嚓酥的关注点在美国实质性支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统治势力。这项战略决定是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后的急病乱投医,很可能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知道,美国对原教旨主义势力是非常缺乏控制能力的,而庞大的原教旨主义势力战斗力及韧性极其强悍,远超过美国军力的想象。退一步来讲,如果彻头彻尾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沙特能够在美国以外寻求到足够军事支持的话,美国以原教旨主义国家统治势力重整中东安全格局的努力很可能是给他人作嫁衣裳。

  在此轮中东博弈中获利非常,而且国家地位与日俱增的土耳其早已开始相当程度上脱离美国基调,经济势力更为强悍,战略地位对于美国更为关键的沙特阿拉伯会如此死心塌地吗?

  最新消息,随着也门总统萨利赫的下台,也门国内冲突加剧。沙特什叶派穆斯林爆发示威游行,交火中导致4人死亡。作为中东“稳定之锚”的沙特如果陷入国内混乱,对美国来说,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谁能掌控中东?谁将主导世界?▲◆★●■☆


俄军方航母表态一周三变 美航母吓跑俄航母?
http://observe.chinaiiss.com/html/201111/29/a446fe.html


2011-11-29 09:51  来源:广州日报  由于叙利亚政府没有在阿盟规定的最后期限内签署同意向其派遣观察团的协议,阿盟27日在开罗召开紧急外长会议,决定立即对叙利亚实施经济制裁。消息传出后,记者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拉塔基亚等地明显感受到紧张气氛在逐步升级,大马士革市中心甚至出现武装直升机巡逻。如此紧张的局面中传出了一丝丝的火药味。目前在叙利亚坚守的最后800多名中国公民已经有不少人准备撤离。

  叙利亚此前虽然勉强同意阿盟派人观察监督停止镇压,但条件很苛刻:将500名观察员减至40人;观察员不能探访医院和监狱;不能会见反对派囚犯家属;前往任何地方须有安全人员陪同等。

  尽管阿盟多次将制裁时间推迟,但大马士革政府最终拒绝接受阿盟的条件,认为其条件过于苛刻,这是对叙利亚主权的侵犯。阿盟的经济制裁大棒终于落下。

  叙利亚民众抗议阿盟制裁决定

  叙利亚的安全分析专家法耶兹指出,从政治层面打压阿萨德政府、外交层面取消其阿盟成员国资格,再到如今的经济制裁出炉,阿盟和西方国家对巴沙尔政权可谓一步步紧逼,这与今年年初阿盟对待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的模式异曲同工。

  外界普遍担心,阿盟将一步步复制当初的“利比亚思路”,即最后一步推动设立“禁飞区”,同意西方国家武力干涉叙利亚。阿盟部长级委员会确实也已明确表示,一旦经济制裁叙利亚仍达不到理想效果,将向联合国安理会寻求支持。

  从27日当晚制裁决议出炉后开始,部分叙利亚群众就在首都大马士革多地游行示威,抗议阿盟对叙实施制裁的决定。28日白天,大马士革的多个广场都出现游行,市区交通几乎陷入瘫痪。示威者指责阿盟已沦为西方的政治工具。

担心外国出兵 敏感部门已加强警戒

  记者在当地注意到,从26日起叙利亚国家电视台连续两个晚上,罕见地播放了叙利亚军队演习的视频画面和革命歌曲,并配以英文歌词,歌词反复强调强大的叙利亚军队是战无不胜的。据了解,叙利亚国家电视台几乎从来没有播放过英文节目。

  与此同时,记者在大马士革街头注意到,叙利亚国防部、内政部和共和国卫队兵营等敏感位置,警戒水平有所提升,哨兵数量明显增加。

  记者28日上午还在大马士革市中心见到了一架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在一些交通要道,荷枪实弹的安全部队士兵不时会检查过往车辆。此外有消息称,从26日开始,进出大马士革城区的主要道路会在晚上9点后实施管制。

  在地中海城市拉塔基亚,记者在街头看到到处都是临时修建的沙包掩体和荷枪实弹巡逻的武装士兵。拉塔基亚是叙利亚已故前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出生的地方,也是目前掌握叙利亚政权的阿拉维教派人口最集中的城市。

  拉塔基亚情报官员向记者解释说,阿盟的决议出台后,他们担心沙特、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向叙利亚出兵,必须早做防御准备。

  在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老家拉塔基亚的街头,一幅阿萨德画像的下面站着一名持枪的安全人员。

  制裁之下 缺油缺电问题更加严重

  本报在11月23日详细报道了叙利亚目前的柴油、天然气等燃料短缺问题。尽管叙利亚政府承诺,受反对派袭击造成的运输影响已基本解决,政府也在着手打破西方社会对叙利亚的原油出口制裁,但记者连日来发现,随着阿盟制裁决议的出台,燃料短缺问题已更加严重,大马士革加油站外排队等候加油的车龙更长了。

  目前大马士革市区内几个主要的加油站附近,都是堵车严重的地方。记者楼下的加油站,每天都会长时间响起鸣笛声,不耐烦的司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加油站旁边的家用天然气罐装点,排队的人群达数百米长,相比此前几日更严重。

  柴油缺 价格猛涨 部分市民或要挨冻

  据了解,现在大马士革的柴油市场只售价格昂贵的“绿色柴油”,价格从政府定价的15叙镑(约合人民币2元),猛涨到了目前的40叙镑(约合人民币5元)。由于叙利亚各大城市取暖主要使用柴油,在冬季即将来临之际,一些市民可能面临挨冻的危险。

  叙利亚的柴油短缺也影响到了供电问题,因为目前叙利亚的火力发电站多是以柴油为燃料。据了解,目前大马士革城区拉闸限电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记者在拉塔基亚入住的酒店,也经常出现断电现象。

  不少中国人提前撤离

  由于担心今年年初利比亚的一幕在叙利亚上演,目前留守在叙利亚的800多位中国公民,已经开始撤离。据记者了解,在叙利亚工作和留学的中国公民最多时有大约5000人。由于自今年3月份开始,叙利亚局势持续动荡,在叙利亚的中国公派留学生和中资公司的非必要人员已经全部撤离。

  根据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的统计,目前在叙利亚的800多名中国公民,除了100多人是在大马士革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外,大部分是中资公司的员工,主要集中在大马士革和阿勒颇两个城市。

  目前依然坚守在大马士革的甘肃留学生马云告诉记者,尽管中国大使馆没有撤侨计划,但他的多位同学已经购买了本周回国的机票,希望回国暂时躲避。马云表示,他本人虽然还没有购票,但也在考虑撤退的路线问题。

国际航班暂未受影响

  在阿盟出台的制裁决议中,记者注意到,负责制定制裁措施的阿盟小组将在一周内向阿拉伯部长级委员会就往返叙利亚航班提交报告,以决定停止叙利亚往返的国际商业航班的具体时间。

  记者28日走访了多家外国公司驻大马士革办事处了解到,未来一周埃航、土航、卡航、叙航、阿航等各大航空公司在大马士革起降的国际航班不会受影响,但下周的航班情况将视制裁决议的新内容而定。据介绍,目前离开大马士革的国际机票供应充足,价格与平时相差不多。

  土耳其航空公司驻大马士革的负责人介绍说,阿盟出台的这份制裁协议仅仅针对阿拉伯国家的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和欧美航空公司在大马士革的业务肯定不会受这份制裁决议的影响。

  卡塔尔是推动阿盟制裁叙利亚的主要国家之一,不过卡塔尔航空驻大马士革的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卡航在大马士革的航班本身就不多,每周只有三趟多哈往返大马士革的航班,但目前卡航在大马士革起降的航班一切正常,办事处也没有接到任何有关因制裁取消航班的消息。

  美俄航母对峙叙利亚?

  据美国媒体称,美国核动力航母“乔治·布什”号已在23日抵达叙利亚近海。而此前,有多家中东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唯一的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上将”号也正在开赴叙利亚的途中。

  美俄两国近乎叫板式的举动,似乎表明,叙利亚问题将这两个大国同时拉下水。

  俄军方表态一周三变

  俄罗斯是否会成为阿萨德政府的挡箭牌?迄今为止,俄军方对本国航母动向的表态相当暧昧,短短一周时间已有三次变化。

  24日,俄国防部先是通过本国媒体放风称,目前无法证实是否有航母向叙利亚方向前进。

  两天后,在传出美国航母逼近叙利亚的消息后,俄官方立即改口称,“库兹涅佐夫上将”号航母确实从远在北冰洋的巴伦支海的基地开拔驶向东地中海,不过这是为了参加俄海军和以色列海军将从本周开始的联合军演。

  但到了28日,俄罗斯《消息报》的最新消息指,“库兹涅佐夫上将”号航母将在明年春天率领一支小型舰队造访叙利亚塔图斯港的海军基地。

  俄海军发言人称,此次访问是按照2010年的计划进行的,与叙利亚目前的紧张局势毫无关系,不应被视为对叙目前局势作出的“姿态”。

  美航母吓跑俄航母?

  有评论称,美国的航母吓跑了俄罗斯的航母。不过,叙利亚安全分析专家法耶兹表示,美国航母调往叙利亚近海无疑是在向叙利亚政府炫耀武力,但要因此判断战争即将爆发是不严谨的。

  法耶兹认为,俄罗斯政府在叙利亚拥有重大利益,特别是塔尔图斯军港可以为俄罗斯远洋海军提供战略补给和船只维修,这对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法耶兹相信俄罗斯舰队还是会出现在叙利亚海域。(文、图/本报特派叙利亚记者李明波)▲◆★●■☆


为何中国人在国外形象不佳?
http://news.chinaiiss.com/html/201111/28/a445f7.html


2011-11-28 11:02 环球网   前不久,赵启正先生在广州举行的有关公共外交问题的会议上说,每年我们有超过1000万中国人到外国去,每个人到外国去都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个课本,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却不佳。

  对此看法,笔者也有同感。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呢?原因可能很多,但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点——

  一是一些中国人在国外的不良表现所造成。现在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不少,但有些人在国外旅行参观时的表现实在差劲儿,如不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排队、大声喧哗、随便乱扔纸屑、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公开违规……凡此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是有些媒体负面报道过多所致。时下是信息化的时代,世界上有点什么事儿能在瞬间传遍全球,特别是关于中国的报道传播得更快。在这些报道中有正面报道,但更多的则是负面报道,这些报道多了,无形中给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在这方面,我们国内有些媒体也跟着凑热闹,对一些负面现象大肆渲染、夸大,刊登的报道不仅量大,且报道的角度、立场也存在很大问题。这些做法无形中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一个人的形象、一个国家的形象,归根结底是由自身表现所造成。外国人看中国人,最直接的就是看其具体表现如何,这如同我们怎么看外国人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人家外国人看到是如上所说的那些表现,能对中国人有好印象吗?由此说,我们要改变那种“形象不佳”的印象,还是应从我们自身做起,切实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使每个人都具有包括言谈举止在内的良好道德风尚。这些良好的道德风尚在国内要体现,在国外更应充分展示。

  媒体报道对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尽管那些负面报道不是真实的报道,且随着时间推移会烟消云散,但在一定时间内它还是有影响的。对于国外媒体的负面报道,我们当有针对性地据实介绍,求以正视听之效;而对国内一些媒体则要施以严格的管理。不是说负面的现象不能报,而是说要在报道的质和量上要动番脑筋、下点功夫才好。对负面现象,无疑要勇于揭露,但这种揭露是建立在改变它、清除它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是这样,只是一味的“暴露”、渲染夸大,那就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对这一点,各类媒体人当仔细想清楚为好。

  有专家提出,塑造国人形象、国家形象应该在立体化上下功夫,也就是说拍摄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方面,更多的则在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渠道和手段等来广泛地介绍展示中国,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到国外旅游每一位游客的表现和媒体的报道。不要小看了这两个方面,这是涉及国家形象塑造的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要看到,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尚有许多工作需要抓紧做,而且要切实抓出实际成效才行,可谓任重而道远!▲◆★●■☆


印度敢肆意挑衅中国是判断怎么闹中国都不会动武
http://mil.chinaiiss.com/html/201111/29/a4470b.html


2011-11-29   来源:中国广播网   被印度侵占的中国藏南地区(资料图)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按照原计划,今天(28日),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应该聚首新德里,举行8年来的第15次会晤。而正当大家摩拳擦掌准备会晤之际,印度方面表示希望推迟谈判。突然的插曲让外界有些不解,8年来首次单方延期谈判,印度的原因何在?

  据印方消息人士轻描淡写地表示,由于行程安排的问题,印度最高领导层最终决定推迟印度和中国的边界问题第15次会谈。因为是在会谈前两天突然宣布推迟谈判,媒体不禁疑问连连,猜测这是否预示着中印边界的老问题严重性升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表示:时间推迟可能属于横生的枝节问题。

  傅小强:这次印度推迟中印边境谈判比较意外,在从2003年开始启动15轮谈判以来还是第一次碰到。

  中印边界在习惯上被分为东、中、西三段。两国对中印边界三段的具体走向都存在广泛分歧。而我们所说的东段争端其实是是传统习惯线与麦克马洪线之争。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以此线作为边界,约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属于中国;而麦克马洪线以喜马拉雅山脊分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将藏南土地划归印度。争端由着9万平方公里土地产生,目前两国的分歧就在于如何取舍。

  傅小强:比如说就是印度方面在达旺地区,在中国麦克马洪线一带非法所获得的一定领土要给出一些,或者让出一些给中国,一种平等的条件下,能使谈判能够往前推进。

  记者了解到,最近几天,在印度一些军事基地,新兵的选拔考试、体能测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因为印度正在计划未来5年招募近10万士兵,继续部署中印边界地区。这种军力部署对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谈判走向有什么影响?

 中国之声军事评论员梁永春认为,在争议地区的军力部署本就占优的印度继续加码,更为边界争议的解决徒增烦恼。

  梁永春:2009年以来,印度一直在不断增加,包括在中印双方的争议地区军事部署,而且加强的都是印军的先进装备,包括苏-30战斗机,布拉姆斯巡航导弹等等。再加上这一次,这么多兵力如果真的部署到位的话,就说印军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兵力要增加一倍还不止。中印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兵力对比本来就是印度要占据一定的人数的优势,现在它还要增加,那么这就肯定只会让争议更加难以解决。从2003年10月启动印中首次边界谈判至今,目前中印谈判仍处在分3步走的第二步,就2003年-2005年达成的两国对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进行框架原则的细节化艰难谈判。用南亚问题专家傅小强的话说,这中间印度一直处在既怀疑又担忧,希望边界问题解决又不希望做出让步的纠结当中。

  傅小强:印度总的来讲他希望解决问题,但是他不希望做出实质性的让步。而在时间考虑上他有觉得着急,害怕中国之后的强大对他下一步的谈判处在不利的地位。既怀疑又担忧,有希望边界问题解决又不希望做出让步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

  印度的心态复杂,而对于军力部署,那是一种心理安慰还是边界地区对于中国兵行险招的巨大威慑力?中国之声军事评论员梁永春表示:

  梁永春:因为印度心理实际很清楚,想用军事力量来威慑住中国那是不可能的,强国能通过军事力量威慑一个弱国,没有听说过一个弱国能威慑强国的,而且它也很清楚,中国不想打仗,不想用战争手段解决两国的领土争端。所以换句话说,印度在那边怎么闹,中国都不会动手打它,所以它现在这个部署里头就不排除有作秀的成份。

  印度的军事做秀意在为何?梁永春道出了其中可能的玄机:

  梁永春:现在印度有一个庞大的扩军计划,它的军费增长非常快,但是这些钱花在哪儿呢?这是有讲究,现在印度海军有航母计划、有核潜艇计划,而印度的空军也在从国外大规模的采购作战飞机,这个盘子也不小,唯独印度的陆军这两年是比较沉寂的,将要增兵10万的计划,是不是就是印度陆军为了争取军费额度而打出来的一个幌子呢?这个我们需要观察。

  而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忽视的是,军事部署也好、边界谈判也罢,通常都是印度少数媒体的消息迸发,而来自印度官方正本消息事实上鲜有见闻;我们不妨以这样的观点作为结尾:中印着两大发展中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印有很多大事要联合起来做,所以我们更要重视的是印度政府的言行,而不用花功夫和印度国内不友好的媒体打口水官司。▲◆★●■☆


南海不存在公海 他国不能横行霸道
http://history.stnn.cc/reveal/201111/t20111123_1670620.html

    星岛环球网 2011-11-29: 长期以来,美国始终坚持在南海有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企图视南海为公海,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等非沿岸国家也纷纷主张在南中国海享有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介入南海的海洋争端,激化了南海沿岸各国的矛盾。

  南海是否存在公海?美国作为非沿岸国家在南海享有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是否能够成立?答案是否定的!南海不存在公海!美国等非沿岸国家可以享有一定条件下的航行飞越自由,但不能在南海横行霸道。

  笔者认为,九段线内水域是历史性水域,没有公海存在空间。南海自古是中国领土,郑和七下西洋开发南海并确立行政管辖;抗战胜利后,民国政府海军就开始使用南海水域、岛屿,进行水文科研活动,在1947年确立十一段线作为主权权利和权益的界线并向世界公布,国际社会没有反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与越南关系友好让出两条线,继续保留九段线,在中国地图册上标明并全球发行,相关国家予以默认。1958年,中国政府发表领海声明时曾明确宣告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对此,越南时任总理范文同表示赞同。在1996年7月7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中国生效前,中国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九段线是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和附属海域权利的界线,也就是说,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在1947年已经形成。1947年是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必须予以明确,不能动摇。南海九段线是中国历史性权利所在,南海九段线内水域没有公海存在的空间。

  另一方面,九段线以外也几乎被周边国家主张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所覆盖。目前,周边国家主张从领海基线起算不超过12海里领海、24海里毗连区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不仅没有剩余水域留给公海,而且已越过九段线,闯入中国历史性水域,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海洋权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都没有满足,留出一部分海域作为公海是不可能的。因此,九段线外也几乎没有公海的存在。

 因此,南海九段线内和南海九段线外没有剩余的空间留给公海,中国基于尊重习惯国际法而给予他国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居然成为美国领导南海的借口,令人义愤填膺。例如,美国在“无瑕号”闯入南海九段线,遭到中国执法船舶驱赶时,就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论辩,实际上美国既不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更不是南海沿岸国家,却在南海横行霸道。中国可以给予其他国家在九段线内航行和飞越的便利,但决不能允许在九段线内水域胡作非为。

  美国在南海只是一个“过路者”,但它在南海日益扩大的野心以及在其支持下南海周边国家的挑衅行为,让我们意识到危机所在。我们身处一个各国瓜分资源的时代,世界人口突破70亿,资源日益紧张,南海的丰富资源和重要地位必将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周边国家觊觎岛屿主权和丰富资源,区外大国则凭借“公海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肆意干涉南海问题,甚至有与周边国家联合牵制中国之势。中国的友好一次次被解读为懦弱,如果一个“过路者”都要来领导南海,那么中国在南海的主张只会节节败退。因此,中国应该表现得更为强硬,通过双边关系与周边国家逐一协商,坚决排斥区外大国的干预,捍卫中国享有的南海九段线历史性权利。(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俄国才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患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34/52/87/5_1.html


    2011-11-28: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俄国才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患》,作者为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薛理泰。摘编如下:

    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发表声明,强调各国必须以和平手段解决南沙争端。其后,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先后对此给予背书,成为美国对南中国海争端的既定政策。美国政策固然有利于在南沙捷足先登者维持既得利益,让后到者处于形格势禁的地步,只能徒呼荷荷,却也着眼于确保南中国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的南中国海战略转移

    随后,美国、俄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以不同形式作出了“选边站”的表态。在这些国家以强势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情势下,在近期内南中国海前景只有维持现状之一途了。

    美国对群岛主权争端向来不持有立场。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立场是不介入南中国海争端;进入90年代,美国表示希望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至于美国将以何种方式对非和平方式作出反应,则是三缄其口。这条政策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济礁实施了进取性行动,触发了美济礁事件,菲律宾以强硬姿态作出反应,并把美国牵涉进来。1995年5月10日,就南中国海事态演变,美国高官约瑟夫·奈伊代表美国发表了最强烈的警告,声称美国无法容忍中国“蚕食兼并”的行动。

    北京乃在南中国海改取“稳南保北”的战略。质言之,即在南沙海域改取稳健姿态,稳住周边东盟(亚细安)国家,集中力量保住西沙群岛及北部湾。最终,北部倒是保住了(事实上,北部也无须保),南部却没有稳住,形势一泻千里。

    俄国比美国捷足先登

    事实上,美国在南中国海也是后到者。在南中国海捷足先登者,除了东盟国家以外,当数俄国,而不是美国。

    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同越南成立合资公司,联手在南中国海开发白虎油田,产量占越南原油产量半数,迄今仍是越南第一大油田。统计资料显示,如今俄国已经成为越南国家石油公司最大的外方合作伙伴。至于埃克森美孚、BP、道达尔等西方石油公司仅在近年才同越南合资在南中国海开发油气资源。

    俄国与越南合作,既有安全利益,也有经济利益,因为俄国在南中国海分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越南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同世界强国结成的经济共同体的最大的支柱。明乎此。则不难理解为何近年俄国同意以远较卖给中国更优惠的条件向越南出售新锐武器装备,专门用于南中国海冲突。

    近年越南向俄国订购了大宗先进的武器系统,包括6艘基洛级636常规潜艇、13架苏一27战机、20架苏一30战机以及大批对海导弹、雷达等。

    俄国卖给越南的武器的性能,远比早先卖给中国的武器先进,性价比也更高。今年底,苏系列战机将全部交货。2013年底,除了基洛级潜艇以外,这些新锐武器将初步形成战斗力。

    6艘基洛级常规潜艇更是南沙海战中的撒手锏,也将于今年底起逐年交货,5年内全部交货完毕。在俄国建造潜艇时,越南己经同步培训将在这些潜艇上服役的官兵,目前正在由俄国、印度负责培训。

    由此可见,这些新锐潜艇也将很快形成战斗力,在南中国海以至东海四处巡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邻国构成相当大的威慑,以保障越占油气田的安全。

    若论在南中国海现存格局中的实际利益,美国作为后到者,远不如俄国。假若孤立地看待问题,美国在南中国海这区域并没有安全、经济层面的重大的战略利益。▲◆★●■☆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November 30, 2011 09:16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为什么南中国海问题越来越复杂?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中国富豪因何希望外迁移民?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