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说给听得懂的人听
http://bbs.wenxuecity.com/backhome/489747.htm
15、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16、即使输掉了一切,也不要输掉微笑……
17、不管做了什么选择,都不要后悔,因为后悔也于事无补
18、不要因为冲动说一些过激的话。
今 日 看 点 : 2011-11-23▲◆★●■☆
驻军兼售武 美国在亚洲放狗围猎中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408
美国中情局灭亡中国的十大戒令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11/82416.html
人类很难逃过下一个百年 移民太空是存亡的关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369
澳洲考虑 与中美举行三方军演
http://www.zaobao.com/gj/gj111123_006.shtml
美对华布署五大基地群亚太地区火药味太浓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22/1542525.html
《人民日报》刊文为发改委反垄断叫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319
从长期看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非常大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11/82462.html
驻军兼售武 美国在亚洲放狗围猎中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408
2011-11-23: 宣布在澳大利亚驻军2,500人的声音还响在耳畔,奥巴马近日再次表示,向东南亚的文莱、印度尼西亚两国分别出售S-70i黑鹰直升机和F-16C\D战斗机。一向对华展示出鹰派立场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也在访问菲律宾时,慷慨表示要向菲国免费赠送一艘巡逻舰。《华盛顿邮报》11月18日关于“美国和新加坡协商驻扎新型沿海作战舰的协议已进入最后谈判阶段”的报道,更是引得媒体竞相刊载。
对于美国近期在亚太地区的结帮拉派、售武驻军,多数学者认为其意图旨在遏制围堵中国。在澳大利亚、新加坡驻军,可让美国占据地理优势,不但使其在第一时间介入南海事务变得轻而易举,而且让美国对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咽喉之道——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更加游刃有余。而向东南亚各国出售武器,则是为了提升诸国在面对中国时的自信,从而驱使这些国家与美一起对抗中国。这架势,有点像猎人驱使群狗围攻猛兽,自己却站在后面监视狗群和猛兽的一举一动。的确,伊拉克撤军给了美国在亚太排兵布阵的绝佳机会,使2009年便高呼“重返亚洲”的美国能在亚太大展拳脚,重树威风。
挺东南亚强军遏华
一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在经贸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东盟自贸协定促进了东盟、中国的互惠互利。这是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该自贸协定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贸协定,是世界第三大贸易集团。随着中国逐渐转变出口型增长模式,而成为内需发挥更大作用的经济体,中国从东南亚地区的进口将有增无减。据悉,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50%源自亚洲,仅中国就贡献了26%。中国学者说,今后5年,中国进口预计会达到10万亿美元,而其中多数进口将来自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国家。在美国身处窘境、自顾不暇,欧洲一片阴霾、前景未卜的局面下,中国成了东南亚国家经济腾飞的巨大引擎。
但南海争议问题成了中国与东南亚诸国关系升温的一道障碍。缅甸、柬埔寨、老挝、泰国等国家,因在南海问题上没有主权诉求,加之他们紧靠中国,受益十分明显,自然对中国没有敌意,与中国的关系也甚为紧密。但诸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这些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有分歧的国家,则对中国始终有着一种不满和仇视情愫。
观察家指出,中国是经济和军事力量双双增长的“灯塔”,也是未来全球地缘战略的一极。中国不断增长的军力及在南海态度上的日渐强硬,难免令越南、文莱等国家心生畏惧。在这轮与中国的博弈中,他们日夜盼望能与中国趾高气昂地叫板,只叹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抽身伊拉克现身亚洲的美国不由让他们喜出望外。
然而,作为世界霸主地位受到中国挑战的美国,也一直在寻求加大国际影响力的时机。无奈经济乏力成了其强国之软肋。反倒是中国近几年在经济、外交、政治、军事上发展形势一片大好,这自然为美国所难容,“中国威胁论”在美国甚嚣尘上,遏制中国成了奥巴马内阁不得不选择的战略。如今,南海问题升温,觊觎南海主权的国家在面对崛起的中国时噤若寒蝉,让美国感到有机可乘。在美国看来,出售武器给文莱等国家,除了经济获益,还加强了与这些国家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提升了他们在偏远地区的空中保卫能力,更增强了他们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的自信。在毗邻马六甲海峡且紧邻南海南端的新加坡驻扎军队,更是美国处心积虑的战略考量。如此不但可以遏制中国能源运输的海上通道,而且可以让美国快速介入南海争端。不言而喻,在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布局中,中国正在被严密围堵。
强势遏华斗而不破
近期,奥巴马一改先前对华温柔的态度,刚刚结束的亚太之行,处处释放出美国在亚太制衡中国的信号,不但要驻军还要售武。而希拉里还在亚太地区展开密集外交,试图“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拉拢各国与美国抱作一团,一副不把中国打压下去誓不罢休的架势。于是,一些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开启了对华的新冷战,指出目前美国对华的这种战略是当年反苏冷战的翻版,目的就是要通过海洋和陆地的军事包围挤压中国,同时期盼中国发生内乱。
对于美国的步步紧逼,美国媒体称,虽然中国尚未对美国的举动做出强烈反应,但已经引发了北京的不安。大陆官媒《环球时报》近日发表社评说,中国将对与美国站在一边的亚太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并警告称,中国将对美国增加亚太军力做出抗衡措施。当年美苏冷战,表现在美苏之间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上彼此对抗遏制,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今天美国对华军事、外交围堵,已让外界有了危机感。英国媒体报道称,美国在亚太地区围堵中国,已激发了两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将是未知数。更有悲观者认为,美对华的新冷战将让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对抗。
对此,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奥巴马对华强硬,更直接的原因是为了2012大选。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最新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视中国为经济和军事威胁。此外,“中国威胁论”在政府层面也甚嚣尘上,尤其国内鹰派声音充斥耳畔,奥巴马迎合他们的声音,以军事外交围堵中国自然难以避免。此外,奥巴马政府在经济上也开始与中国争夺市场,以图提振美国经济并重塑美国全球影响力,最终为其连任保驾护航。当然还有一种解读认为,美国国内反贫穷、反失业的“占领”运动正在延烧,奥巴马突然调转矛头直指中国,也有转移国内注意力的意图。
无论美国对华的围堵多么强劲,但目前学界大多认为,奥巴马的新冷战,其实是既重视与中国继续双边合作,同时又要对北京采取一种更咄咄逼人、更具对抗性的政策。中国与美国的竞争是政治上,经济上以及技术上的,这些竞争很可能导致两国外交紧张,但是导致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毕竟中美之间的竞争已不同于美苏在冷战期间的竞争。中美都不需要通过战争来保护其战略利益和得到自然资源。在中美关系平常化的大背景下,中美关系会持续陷入竞争与合作,以及摩擦与和解的循环,而竞争与摩擦将成为中美关系的常态。在和平发展的全球大背景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认知已深入人心,北京与华府谁都不乐见双边重回美苏冷战时的对抗局面。毕竟零和博弈,绝非和平发展的中国的愿望,而身处窘境的美国则更无力承担起这样悲剧性的灾难。▲◆★●■☆
美国中情局灭亡中国的十大戒令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11/82416.html
2011-11-22 中情局灭亡中国十大戒令
一、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二、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传播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三、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美国前任中情局局长,现任国防部长帕内塔
四、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五、要不断制造消息,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辞来攻击他们自己。
六、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宣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都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对他们(政 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所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 盘。
七、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
八、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去,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爱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
九、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十、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
战争来临:美国中情局已锁定中国防长
据香港媒体报道,空军上校戴旭抛出一些富国强兵言论以来,就受到中国外交部和军内亲美派的联合打压,纷纷指责戴旭让美国盟友和日本兄弟受惊吓了。一位的军委副主席更是扬言要给戴旭处分,认为戴旭的言论不是一个军人应该说的话,军人就应该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即使损害国家利益。
但有关消息透露,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梁光烈将军认为戴旭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中智库,应该给予重用,军人本色就是为国捍为利益。有关媒体也报道,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戴旭上校在今年将提拨为大校。另外也有消息说,如果军内媚美亲日派谁敢处分戴旭,梁光烈就叫此人离开军队。
据了解,梁光烈是解放军中少数不惧美军的将领,认为这个世界已到了更换霸主的时期,应该由美国一地霸主调整为中美俄三霸鼎力。2霸打美霸“西太平洋是中国的西太平洋,东印度洋是中国的东印度洋”,与戴旭言论相比,梁光烈更猛更烈,无惧外交投降派和军内媚美派的任何脸色。
据香港《凤凰周刊》报道,为了打压中国军方鹰派,美国政府一直费尽苦心。据美国驻华大使馆一份秘密报告透露,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都由国会拨出秘密巨款,用以收买中国外交战线和军方一些人士,让他们给中国高层施压,用以废除中国军方鹰派。
《凤凰周刊》透露,前军委办公厅副主任李际均,就是因为对美发表“不友好”言论,被中央情报局设法收买中国有关人将李际均搞倒。李际均参加过抗美援朝,后任 38军军长。被发表对美不友好言论后,被人搞到军事科学院养老。《超限战》一书作者空军大校王湘穗和空军少将乔良因在书表达了中国要具有和美同归于尽的决心,就被中国军方亲美人员暗算,王湘穗被勒令转业,乔良留在空军赋闲。
据国内军事网站报道,梁光烈将军去年提出要对中国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的四项主张后,被军内认为是史诗一般的军事变革,将目前的臃肿的军委四总部七大军区体制全部取消,改为军委领导下的国防部掌军体制,成立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军部空军部海军部,七大军区改为五大战略区。梁光烈一军事改革主张超过了俄罗斯的军事改革水平,对提升军队战斗力是强有力的发动机,被认为是军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但军队改革主张提出来以后,军内和党内一些媚美派就找人在海外网站发贴,说梁光烈的军事主张不符合江主席的建军主张。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
有评论人士认为,不知这些人脑子怎么想的,毛主席在刚建国时就提出军委领导下的国防部掌军体制,并由首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实施了这一主张,从1954年到 1958年,军委都不设副主席,是国防部长主持军队日常工作,由总参谋长、军委秘书长、总后勤部长、总训练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任国防部副部长,协助国防部长工作。
即使1958年后军内设立军委副主席,军委仍然是国防部掌军,一直持续到1968年军委办事组成立,由国防部掌军变成为国防部长领导下的军委办事组掌军。邓上台后,由于在任期间被第二任国防部长林彪欺压过,所以就将国防部空架子化,大部份权力转移到总参,由军委秘书长掌军。江上台后,由于江被军委杨秘书长也欺压过,所以就废掉军委秘书长,由军委副主席掌军。现在梁光烈只是恢复毛主席的建军主张,军内亲美派就开始跳出来了,后面是否有中央情报局支持值得警惕。
更有人士指出,中情局现在将目标锁定梁光烈,派出CIA网络司令部特战人员在网上发贴,说国防部实体化说是否定党指挥枪,以此联合军内媚美派将梁光烈架空。香港评论人士邱震海愤怒指出,从国防部成立以来,不管是五十六年代的实体化还是八九十年代的空心化,国防部都是在最高统帅直接领导下,因而说国防部实体化就是否定党指挥枪纯属放屁。马顶盛也指出,由军委副主席掌军向国防部掌军只是恢复毛主席的建军主张,但军委个别副主席为了个人利益,肯定会反对毛主席的建军思想。
梁光烈大动作:要对日本更强硬
作者:巴维汉 外交投降派+军内裸官=军事变革反对派
对于军事改革,网上已流传许年,去年初网上更是初现梁光烈防长《对我国当前国防体系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一文。但由于强大的外交投降派和强大的军内裸官派作怪,军事改革2007年底军委换届到2010年底都无动静。外交投降派和军内裸官派认为,现有的军委副主席领导下的四总部统军体制让解放军已经可以包打天下。
他们所认同的体制是,军队就是应该用大量军费来养文艺兵、机关兵、后勤兵、过多军队副职,并认为小米加步机时代的四总部掌军体制再过一百年也不落伍,同时认为目前解放军陆海空二炮分离作战体制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发展方向。
但2010年春天安舰事件引发的朝鲜半岛动荡,证明外交投降派和军内裸官派的观点是在错特错。因为不论是天安舰被击沉初,还是9月美军借延坪岛炮击派航母进入黄海演习,解放军现有的军事指挥体系对此束手无策,无论从九大长老到国家安全会议,再到中央军委和四总部,还是最后到黄海前线。由于没有一个周边有事应急反应体制,都只有眼睁争看着美航母大摇大摆开进黄海演习,羞辱13亿中国人民。
当时,梁光烈力主击沉华盛顿航母,并召开了作战会议,但作为孤独的鹰派,他的声音注定很孤独。
而美国在延坪岛炮击的两小时后,奥巴马就召开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决定派华盛顿航母到黄海演习镇慑中朝。在奥巴马开会后,中国外事领导小组组长也召集中国外事领导小组开会,会议结论是派壮戴秉国去韩国向李明博求和,并请求韩方同意中方重启六方会谈主张。这一决策,和当年南宋小王朝赵构派外相秦桧去金国求和有何区别?
这一时期,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也爆发冲突,虽然中方声音反应强烈,迫使日本放了中方船长,但中方外事领导小组组长在后来对日本的暖味示弱外交处理,让日本人下决定事实控制钓鱼岛。先是让日本国会议员包机空巡钓鱼岛,再是日本外相前原诚司空巡,最后日本海上保安厅直接派上上岛建立设施。
在日本国会议员包机空巡钓鱼岛时,梁光烈主张派空军编队就地击落,以壮中国军威,让日本人不敢再挑衅中国。但事实再次证明,中国可以有大量的叶公去好龙,可以有大量的鸽子去演戏,但很难有鹰派为国作贡献的机会。
梁光烈防长大动作:要对日本更强硬
美航母持续在黄海演习促使H下决心
梁光烈作为国防部长,虽然是军委日常工作主持人,但军委长期是军委副主席统领下的四总部体制,梁光烈要在这种体系下去保家卫国基本没有可能实现。
因而,梁光烈知道,要想让自己的祖国不受西方列强侮辱,要想让自己的领土不再被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越南占领,就必需对现有的军事体制进行变革。美韩日从去年九月要一直持续到今年中国九十建党大庆的军演,也对中国相关人士敲响了重蹈波兰亡于希特勒、南联盟亡于老布什警钟,只有通过军事变革加强军事打击,才能摆脱豹狼的无限追击和骚扰。
梁光烈认为,只有一流的军事体制才能缔造一流的军队,三流的军事体制只能打造三流的军队。只有一流的军队,才能同时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朝鲜战争和硫球战争。
而一流军事体制的核心就是在解放军要大力宣扬秦国时期的“远交近攻、以战促统、抓大放小、伐地伐心伐谋同进“军事指导思想,在军事制度上要不亚运美俄,甚至比他们更进先。
一、全面整编改变国防动员体制,国防部仿效前苏军的体制实现实体化运行。
二、撤消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成立省市兵役局。现在全军军以上单位编制,三十一个省军区就占去了一多半,还有近十万人的边防部队。新成立的省、市、县兵役局,负责战时征兵、平时预备役民兵训练等任务。全国国防动员系统包括近十万人的边防部队,直接接受国防部边防总局指挥。
三、效仿美军成立三军联席会议制度,保留中央军委、撤消国家军委、四大总部、七大军区、二炮和武警编制,成立东部战区、西部战区、南部战区、北部战区和中部战区,以及成立陆军部、海军部和空军部。
四、大军区编制全部撤消后,整编成若干个可独立完成军事任务的合成军及特种作战师、旅,由陆军部直接指挥调度。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配合遂行军事作战任务。
五、武警部队撤销后,除压缩部分兵员,大部分改制公安民警,划归公安部管理指挥。
六、武警边防部队和和公安边防部队与农业部渔政船队、海洋局海监船队合并,改编为海岸警卫队,对钓鱼岛、苏岩礁、日向礁、南沙群岛进行有效占领,海岸警卫队由国防部边防总局和国土资源部共同领导。
梁=彭,胡能否等于毛?
第一次军事变革始1953年,当时朝鲜战争的硝烟还没完全散去,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回国出掌新成立的国防部长,在毛泽东支持下,彭德怀对解放军的体制进行了大变革,解放放军建立了和国际接轨的军事体制,实现了军衔制,军队制度为国防部领统导下的七总部制,建立了空军、海军、公安军、防化兵、空降兵。到 1957年1月,解并从建国开始总共进行四次裁军,部队人数由建国时的550万人缩减到250万人,精减兵力61%。
第二场军事大变革始于1985年,当时中越战争已由大兵团作战转为营团级边境冲突,在军委秘书长杨尚昆操刀下,由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布署,对解放军进入百万大裁军,解放军人数从400万缩编到300万。
两次军事变革相比,只有彭德怀主导的军队变革是成功的,将中国军事指导思想和军事体制、军事训练直接和两个超级大国看齐。人民解放军依靠这种军军事体制,在朝鲜打败了以美帝为首的联合国军,在藏南打败了印度军队,在珍宝岛打败了苏联军队。
相比第一次军事大变革,第二次军事变革比较粗糙,只是数量上减少了军队人数,但文艺后勤军官副职却一个没少,只是少了步兵作战部队,军队的方向也由保家卫国变成了经商为主。如果说彭德怀将解放军改成造国际一流军队和一流军事体制,那么邓杨的军事变革则只是将军对文革后期时的三流军队和三流军事体制进行改良而已。
邓的军事变革虽说是三流动作,但当时部队整体来说还廉洁,士气也是比较高的,培育了大量从中越战场归来的解放军第三梯队,如军委前副主席张万年、军委现国防部长梁光烈、总后勤部长廖锡龙。
梁光烈之后谁来保卫祖国?
邓去后,由江接了班,此后军队的不正之风就开始出现,军队走私、跑官要官、拍马屁升官现象开始层叠不穷,战争不再是唯一升迁标准,也不在升迁中起决定作用。 最有代表性的是,在邓选定的刘华清、张震、张万年、迟皓田四位军委副主席退休后,军委现有郭徐两位副主席竟然没有一个经历过实战。军委郭徐梁三巨头中,仅梁光烈有过朝鲜和越南实战经历;七位军委委员中,只有总后勤部队廖锡龙有过对越作战经历。
而在我们最强大的对手美国,前总统布什经历过伊拉克战争、南联盟战争、阿富汗战争,现总统奥巴马也正在以历阿富汗战争和可能的第二次朝鲜战争,他们为美国陆海空培育了数以万计的实战军官。
而我们中国,九大常委都没发动过战争,他们在确定军队下任班子时,能从中选出安国将才吗?他们能让梁光烈廖锡龙二位越战英雄对军委没打过仗的菜岛送上一程,让这些菜鸟完成一个真正职业军人的转变吗?▲◆★●■☆
人类很难逃过下一个百年 移民太空是存亡的关键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369
2011-11-22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说,移民外太空是人类生存的关键,他预测地球上的生物很难「逃得过下一百年的灾难」。
美国新闻网站「哈芬登邮报」报导,这位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与英国和加拿大合作的新影集「跟著霍金探索美丽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With Stephen Hawking),19日在Discovery World HD频道首播,总共有五集,主要探究能够改变21世纪科技与健康领域的最惊人进展。
首播前,霍金在英国接受加拿大新闻社的电子邮件访问,讨论人类的最迫切大事,霍金称太空探索是人类最为紧急的任务。
本身是「渐冻人」患者的霍金解释,「人类正进入日益危险的时期」。他说:「世界人口及人类使用地球有限资源的程度,正在以指数方式增加,人类将环境变好或是变糟的技术能力也是。不过,人类遗传密码带有自私与侵略的本能,这在过去让人类生存了下来,但也光是这点,就很难让人类避开未来百年的灾难,遑论千年、百万年了。」
霍金说:「长期存活下来的唯一机会,不是持续躲在地球度日,而是向太空发展。」这也是霍金支持载人太空飞行,并鼓励进一步研究太空殖民可行性的原因。来源: 中央社 ▲◆★●■☆
澳洲考虑 与中美举行三方军演
http://www.zaobao.com/gj/gj111123_006.shtml
(悉尼法新2011-11-23电)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史密斯说,澳洲会认真考虑与美国和中国举行三方军事演习的可能性。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星期访问澳洲的时候宣布,美国会在澳洲北部的达尔文派驻海军陆战队。上个周末,在峇厘岛举行的东亚峰会期间,印度尼西亚总统尤多约诺同澳洲总理吉拉德会谈时建议,澳洲和美国与中国举行三方军事演习。
史密斯昨天在悉尼对记者说,“我们不认为这是在短期内会发生的事情,但这是一项好的建议,这建议挺有意思的。”
史密斯认为,这是一项积极的建议,从长远来看,值得认真考虑。
据理解,美国会先在达尔文派驻250个美军,到2016至2017年,这驻军会增加至2500人。
对于美国的驻军计划,印尼外长马蒂持保留态度。他警告说,这可能影响各国的关系,在该区域制造“紧张和不信任,并造成恶习循环”。他呼吁此事要有透明度,特别是此举背后的用意。
印度尼西亚本身正在加强与美军的军事合作。
史密斯说,澳大利亚已经与中国进行过联合训练和演习,并在去年首次与中国海军完成联合实弹射击演习。他说:“我们与中国和人民解放军很努力地进行训练和演习,我们鼓励中国和美国也可以这么做。”他认为,这类训练“可减少误算或误判的风险”。
美国和中国海军曾展开联合搜索与拯救演习,双方将在明年展开人道救援和救灾演习,并在今年于亚丁湾进行联合反海盗演习。不过,美中并没有像美国和其盟国韩国一样,展开联合实弹射击演习。
美国和其盟国对中国不断增强军力的企图表示关注,呼吁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
美对华布署五大基地群亚太地区火药味太浓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22/1542525.html
南方日报 2011-11-22 : 遍布美国的军事基地、军事盟友,一些小国争抢购买武器,亚太地区火药味实足。有专家揣测最容易发生战争的地方除了中东就是亚太。只不过目前大国权力制衡,降低了冲突爆发的燃点。
五大基地群构防华三重岛链
东北亚的基地群:分布在日本、韩国。这些基地控制宗谷、津轻、对马三海峡,可应对朝鲜半岛的陆战与西北太平洋的海战,构成“岛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中海军基地30多个,最重要的包括横须贺、佐世保、镇海等;海军陆战队基地有岩国、冲绳、巴特勒陆战队兵营等;空军基地有横须贺、冲绳嘉手纳、三泽等;陆军基地有韩国龙山卫戍区、大邱基地、希亚莱兵营等。
东南亚基地群:以菲律宾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为中心的东南亚基地群原为美“岛链”中承上启下的一环。1992年11月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交还菲律宾后,美国丧失了“岛链”中这重要一环。但近年来,美国在新加坡樟宜建立海军基地,逐步重返东南亚。
关岛基地:关岛位于美属马里亚纳群岛最南端,距台湾海峡、南海、朝鲜半岛距离均为3000公里左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中最大的海空军基地。
澳新地区基地:目前美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设施不多,主要是海军通讯站、导航站、宇航追踪站等,用于监控中、俄等国的核试验,并为美空间力量服务。例如美第5太空预警大队在澳中南部纳朗格驻有200名官兵,其任务是使用卫星跟踪弹道导弹的发射。
夏威夷群岛基地群:夏威夷群岛和中途岛连接美本土和西太平洋美军各基地,是美军太平洋战区指挥中心,太平洋航线上的海、空运枢纽。这一地区主要的美军基地包括:史密斯海军陆战队兵营、薛夫斯堡和斯科菲尔德兵营、希卡姆空军基地等。
这些基地或者基地群也被有意识地分为“防范中国的三重岛链”,第一岛链包括日本主要的岛屿、冲绳、菲律宾、台湾地区,第二岛链包括了关岛及澳大利亚周边,而夏威夷则是第三岛链。
亚太已成美武器第一客户源
目前,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似乎搞起了小型“军备竞赛”。
南方日报记者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的数据中获悉,亚太地区目前是美国武器的第一大客户源。在2010年美国武器的出口中,亚太地区占比重为39%。在美国三大军事出口国当中,亚太占据其二: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对东盟地区的出口又是增长最快的,它已将东南亚视为主要的武器销售扩展区。
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是进口美国武器最多的国家,占10%,其次是马来西亚。
印尼最近计划耗资数亿美元购买战斗机和运输机。美国表示为提升印尼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别给予援助款157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
菲律宾也加快了购买美国军舰的步伐,今年8月,菲以1038万美元购买了美国一艘二手汉密尔顿级巡逻舰部署在南海,军方紧接着宣布将在明年购买第二艘以提升海军巡逻能力。
数据还表示,近年来东南亚军费开支不断增加。越南2010年军费开支比2005年增长172.8%,印尼增长106%,泰国增长96.7%。
有专家分析,随着未来几年内地缘格局的日益复杂化,美国向东盟国家出售的武器还会大幅增加。
环球时报称中国可以从战略上藐视美对华包围
资料图:美国F-35B联合攻击战斗机
美国“重返亚洲”的势头看上去很猛烈,从提升一些军事同盟关系,到推动TPP,压迫、甚至“包围”中国之势活灵活现。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中国该怎么办?
或许我们首先应该重温当年邓公的教导: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我们需要搞清楚,美国对中国的“包围”属于什么性质,它给中国带来的战略威胁都是些什么。
必须指出,美国确有“包围”中国之心,它当前在亚太的布阵也不是虚的,但这种“包围”的实际战略意义被夸张了。实际上,这些布阵对亚洲来说,“心理安慰”意义最突出,对美国来说,经济利益收获最大。
中国是GDP已占美国40%的大国,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拉动力量已经超过美国,想“包围”中国,美国已没有那么大的巴掌,即使菲律宾、澳大利亚完全投向美国,甚至再有一两个小国加入,“包围中国”的力量也形不成质的增长。中国的体量是亚太躯干的重要部分,它不是亚太的一段盲肠,甚至不是它的一只手或脚,今天的中国是不可“包围”的。
美国根本没有可以用来认真“包围”中国的富裕力量,它能给亚太国家提供什么呢?过去美国可以提供它的国内“大市场”,但它现在琢磨的是如何打开亚太这个“大市场”。搞TPP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这同冷战时期美国和亚太盟友的市场角色完全对调了。
奥巴马当前最关切的是总统宝座,为此确保美国经济复苏比什么都重要。“重返”亚洲,必须是“赚钱的重返”,而不能是“花钱的重返”。因此华盛顿用向亚太国家提供“虚的”安全感,换取它们“实的”经济回报。但亚太国家也不是傻子。
中国完全可以从战略上藐视来自美国的“包围”。由于中国至少在经济上可以撬动亚洲国家的杠杆不比美国少,中国“大市场”比美国“大市场”对亚洲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即使美国想用来“包围”中国的“棋子”,中国也有相当的力量与美争取它们。这些国家不会成为冷战时期对美死心塌地的盟国。
美国把冲绳基地的一部分兵员调往澳大利亚,从“包围中国”的角度看,这是后退。这次调动确实拉近了美澳,但它做不到将“在美中之间摇摆的澳大利亚”,改变成“对华盛顿效忠的澳大利亚”,澳将继续在中美之间观望。
美国将一艘“破军舰”卖给菲律宾,还卖给印尼几十架“翻新的”F-16。美国通过这些生意赚了钱,但它们对南海军事形势无实质影响。试想,菲律宾和印尼敢用这些武器跟中国开战吗?
中国完全没必要为美国“重返亚太”而慌张。美国的大张旗鼓,更像是其对中国崛起焦虑的另一种表现。中国不会与美战略对抗,更不会对其做军事挑战,中美之间是发展势头的竞争,这个上风现在中国占着,美国“重返亚太”这一套,对改变中美的竞争态势起不了什么作用。
美国还想通过增加施压,引起中国内部的恐慌,中国自乱阵脚。对付这一套,最好的回答就是继续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的不断强大将进一步改变亚太国家在中美之间选择站位的心态。今天的很多其他难题,也将被中国的发展碾碎,或者淹没。▲◆★●■☆
《人民日报》刊文为发改委反垄断叫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7319
2011-11-21:虽然此次开出的700万罚单针对的还不是垄断大鳄,对两大电信巨头也还仅仅只是展开反垄断调查,但这无论如何已经是一个良好开端
上周,国家发改委对山东两家药企开出了国内首张反垄断巨额罚单,引起海内外舆论关注。这两家企业因凭借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操控药品原料价格,导致一种国家基本药物几乎断供,因此成为国内第一批遭到反垄断制裁的企业。
此前几天,联通和电信因涉嫌依靠骨干网的垄断地位,通过价格歧视打压竞争对手,也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反垄断调查,成为首批被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央企。
垄断历来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因此,发改委此番出手,虽然也有舆论质疑,比如,认为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甚至有个别媒体质疑对两大央企的调查,认为是“阴谋论”,但总体而言,此举深得人心。
笔者还认为,此轮国家发改委反垄断举措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顺民意、得民心。虽然此次被罚款的药企名不见经传,可能的确属于“苍蝇”而非“老虎”。而对两只“老虎”——联通和电信的调查目前还很难预判事件的最终走向。但是,这毕竟是我国反垄断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用符合法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行政手段,对垄断行为的合法干预,不仅值得肯定,而且意义非同凡响。
纵观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诸如电信体制、电力体制、民航体制等等改革,其目的都在于打破垄断。因此,在我国经济领域,反垄断早已不是新话题。而且,客观来看,这些改革也或多或少取得了成效。比如电信体制改革,由于打破了中国电信(微博)独家垄断,形成了中国移动(微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微博)等多家电信企业同台竞争的格局,最终让消费者获益。电信价格的不断下降,电信业务的日益多样以及电信服务的不断改善就是最好证明。
我们也必须看到,以往的电信体制改革也好,电力体制改革也罢,改革的目标仍然是打破行政垄断,旨在形成竞争格局。因此,可以说前十几年我们高喊的反垄断,针对的是限制市场准入的行政性垄断。打破行政垄断对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中国非常必要。而且,就是到今天,这一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铁路、石油等领域,彻底打破行政垄断依然任重道远。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深入,如果反垄断仍然局限于打破行业的行政垄断,显然已经不够。道理很简单,垄断并非仅仅来自行政性垄断,市场竞争同样能产生市场垄断,而且危害同样不容忽视。比如上述两家药企通过对原料市场的垄断,不仅能导致药价高涨,甚至可能导致药品断供。因此,在竞争格局形成以后,对个别企业以历史形成的优势地位,或者以在竞争中逐步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实施的垄断行为,如恶意打压甚至扼杀竞争对手,操控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等同样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纳入反垄断范畴。
不仅如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市场垄断可能更是常态工作。纵观西方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反垄断的重心恰恰在反市场垄断这一层面。比如欧盟对微软(微博)开出的反垄断巨额罚单,美国当年对电信巨头AT&T的拆分,就都是反市场垄断的行为。
综上,虽然此次发改委开出的700万罚单针对的还不是垄断大鳄,对两大电信巨头也还仅仅只是展开反垄断调查,但这无论如何已经是一个良好开端,它值得舆论为之击掌欢呼,而不应该是苛求和责难。
当然,随着反垄断的深入,明天我们真的能够看到打“老虎”也能像打“苍蝇”一样毫不再手软,中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就会更加好转。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 人民日报▲◆★●■☆
从长期看美国对伊朗动武可能性非常大
http://www.junshijia.com/article/201111/82462.html
中广网北京2011年11月10日消息(记者李艳)据中国之声《国防时空》报道:近日,媒体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即将公布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最新报告,以色列总统佩雷斯11月4日公开对伊朗发出威胁,表示以色列和其他国家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美国助理国务卿夏皮罗5日也表示,美国和以色列将举行两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演习。
欧美担心伊朗加速核步伐 发出动武威胁警告
那么,为什么伊朗核问题现在突然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一个热点,这背后有哪些因素导致出现这种情况呢?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
金一南认为,中东动荡实际上是这背后最大的因素。中东动荡以后,比如茉莉花革命导致埃及政权垮台、利比亚政权更迭,突尼斯、也门和叙利亚也陷入动荡,使整个中东地区充满变局。
西方拍摄的伊朗核设施的卫星(资料图)
在此变局中,美国、西方国家,都在揣测变局中谁是最大受益者。有人说可能是伊朗,也有很多人说是西方;西方就有人认为,最大受益可能是伊朗。尤其是在利比亚的动荡,卡札菲的死亡之后,随着披露的资料越来越多。
卡札菲的死亡,非常血腥,这给世界其他各国领导人,可能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给全世界树立了与西方、美国作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给世界树立了潜移默化或者潜在的提示,与西方、美国作对,手中没有“家伙”是不行的。
第二种趋势可能更为危险,实际上是提示中小国家,如果不拥有核,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利比亚的态势,起到一种间接效应——如果不拥有核武器的话,可能会被西方任意“肢解”。
伊拉克的这样冲突之后,尤其是利比亚的冲突之后,萨达姆、卡札菲被相继被绞死、打死,给其他准备拥核国家的提示,不言而喻。
伊朗的这种态势加剧,并没加速核步伐,与其说是伊朗加速了核步伐,不如说是美国或者西方,担心其加速核的步伐,他们非常担忧。伊朗在利比亚之后,核步伐肯定要加快。
所以,无论各方面的警告是软是硬,各种各样的分析、评估都浮出水面,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演习也都出来了。实际上,这都是在给伊朗发出警告,不要再往前走。
欧美沉陷危机难抽身 对伊朗动武可能性不大
有分析认为,发动战争可以成为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一个手段;也有人认为,欧美眼下深陷债务危机,根本没有对伊朗动武的条件。那么,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西方对伊朗发动袭击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呢?
金一南认为,从今天来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一些。西方国家和美国对伊朗动武,包括以色列,时机都不太成熟。因为整个北非地区没有消化完,就像吃了一大块东西,吃到肚子里还没消化完,肚子还在隐隐作痛。如果再吃一大块东西,吃不下去。
即使准备对伊朗动武,也要等待。现在,要把中东地区“消化”得差不多之后,把以色列平定,阿富汗腾出手来,北非不要产生大动荡。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
就算美国抽出身来,伊拉克的冲突在内部依然在继续,阿富汗还在冒着“烽烟”,利比亚政权还没稳定。无论是对伊朗动武,还是叙利亚还处于这样的状态,近期没有可能动武,各方不具备这样的力量。
当然,不排除中长期有动武的可能,甚至可能性很大。但这个可能一定要在欧美走出困境之后,否则,可能性不大。
所以,现在这种紧张局势是对伊朗警告的意味更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