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建“海湾北约”剑指伊朗 | (回到Blog入口) | 中国政府的“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

战机待发:伊朗问题临到了解决之日

处事计策(17-22

 

17、不管做了什么选择,都不要后悔,因为后悔也于事无补

18、不要因为冲动说一些过激的话。

19、不要轻易许下承诺,做不到的承诺,比没许下更可恶。

20、不要觉得不了解也会有爱情。在不了解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喜欢,达不到爱情。当彼此的缺点暴露出来以后,很多时候这喜欢也就会结束了

21、说话时可以很直接,人很直爽,总比虚伪好。

22、对自己好一点,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都别考虑,去吃自己爱吃的吧。但是别喝酒

 

今 日 看 点 : 2011-11-08▲◆★●■☆

 

战机待发:伊朗问题临到了解决之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1&postID=4897.html

 

以色列呼吁不惜一切阻伊朗获核武 伊称准备迎战

http://news.sina.com.cn/w/2011-11-07/035123424280.shtml

 

地球上的黄金哪来的 研究称来自一场流星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07/1526106.html

 

中国将组建安全部队武装护航湄公河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gchuanyuanbeisha/content-4/detail_2011_11/07/10475200_0.shtml

 

高铁烂尾将是中国人胆略的“烂尾”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6833

 

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核报告或掀波澜 美按兵不动

http://news.ifeng.com/mil/3/detail_2011_11/08/10496165_0.shtml

 

 




战机待发:伊朗问题临到了解决之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11&postID=4897.html


看起来各方都已经没有退路了。战机起飞之日就是各国选边站队的那一天。

伊朗的核武器问题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国际性问题,因为伊朗神权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公开在全世界面前发表宣言要将以色列国从地球上抹掉。所以,这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与伊朗拥有大量山地的保护性地理环境相比,以色列一片平坦。核武器对于以色列全体国民具有灭绝的能力。所以,伊朗神权政府的意图加上核武器的毁灭能力,必将导致国际社会的严重干预。

中国由于其自身的大国身份和谋求在新世纪的野心、与伊朗的特殊经济政治关系以及双方共同的地缘战略利益,将比任何其它国家都要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由于当前世界依然是美欧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将面临一场痛苦的抉择。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中国很有可能会借此次温家宝访俄的机会私下拉拢俄罗斯共谋决策。俄罗斯的普京有可能上钩,因为不久前美国老国会参议员公开指控普京可能是下一个要被推翻的独裁者,而这个指控很可能激怒对下一任总统职位志在必得的普京(我很难想象普京在听到那个对他的评论时会泰然处之)。因此,尽管我觉得这个老参议员在对普京的认知上有毛病(毕竟俄国存在事实上的多党民主制和可受国际监督的总统竞选),普京很有可能会加入中国的缓兵之计,或者至少会对双方共谋缓兵之计感兴趣,但事实上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缓了。

在没有可回旋的余地下,美国必然会联合其可靠的盟国挑起这付国际重担以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在当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困境下,这将是一场对美国能否行使其自愿和自负的国际领导地位的严峻考验。我相信一个明智的美国总统会下达战争指令。

这场战争将是有限的,其目的主要是削弱伊朗获得核武器的能力,而不是旨在推翻其神权政府并改造其国家形态。在针对阿拉伯世界的改朝换代和政权重构完成之前,对于伊朗国家形态的改造还不是时候。

因此,俄罗斯的取向对于中国至少在心理上非常重要。我认为俄罗斯不会公开站在伊朗一边对抗美国组织的战争,所以,绝对不会全力协同中国阻止这场战争。而就中国目前的实力和自身的国际地位而言既不可能也无能力全力阻止它的爆发。

    伊朗的命运是由其自身的选择所致,或者说是咎由自取。决定性的日子即将到来。以下是最新国际新闻报道: ▲◆★●■☆


以色列呼吁不惜一切阻伊朗获核武 伊称准备迎战
http://news.sina.com.cn/w/2011-11-07/035123424280.shtml


据中国日报2011-11-07消息 国际原子能机构计划于下周公布伊朗核问题报告,引发各方极大关注。美国一名高级军官称,近来因暗杀沙特大使、秘密研发核武器等事件处于风口浪尖的伊朗,已经超过基地组织,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威胁,有可能会成为该地区又一块战场。

以色列总统佩雷斯5日称,伊朗“似乎即将拥有核武器”,时间也许是一年或者半年,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国际社会应当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

当被问及以色列是否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时,佩雷斯也没有予以否认。“我不会具体说明用什么方式阻止伊朗,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此前,一直将伊朗的核计划视为对本国严重威胁的以色列明确告知美方,若美国不对伊朗采取行动,以色列将亲自为之。

针对以色列政府的上述表态和行动,伊朗迅速作出回应。伊朗外交部长萨利希表示,伊朗已经准备好迎接战争。“(伊朗)受到以色列的威胁已经八年了,我们是一个团结的国家,这种威胁对我们来说并不新鲜。我们非常自信,能够保护好国家。”

此外,伊朗驻联合国使团5日致信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在美国指认的阴谋刺杀沙特阿拉伯驻美大使的两名嫌疑人中,一人属于伊朗反政府流亡组织“人民圣战者组织”。伊朗使团信件澄清,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声称伊朗政府牵涉谋杀的说法偏离事实”。▲◆★●■☆


地球上的黄金哪来的 ? 研究称来自一场流星雨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1/11/07/1526106.html


文章来源: 新民网 于 2011-11-07 地球上的黄金哪来的 ?

胡乐乐/编译

自古以来,黄金就被认为是最保值的贵金属。但黄金究竟从何而来呢?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们在地表上开采到的黄金,是40多亿年前一场流星雨带来的。

根据现有理论,在地球形成初期,熔化状态的铁逐渐向球心位置下沉,由此形成地核。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贵金属,也被带入地核,地表中的贵金属含量应该极其稀少,远低于今天的开采量。

那么,为何现在人类可以在地表“淘出”那么多黄金呢?有研究人员猜测,地球形成后不久,曾有一场大规模的陨石“轰炸”地球,形成的流星雨为地球带来了大量的贵金属,在地表形成了一个含有贵金属的地质薄层,这个薄层随着地质活动逐渐成为贵金属矿藏。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对来自格陵兰岛的古老岩石进行了分析,结果支持了“天上掉金子”的观点。他们采样的岩石距今约40亿年,正好处在地核形成后和陨石“轰炸”前这段时期。

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岩石中钨同位素的特点,又分析了陨石“轰炸”后的岩石样本,将前后两种岩石进行对比。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陨石“轰炸”的确改变了地表岩石的金属构成。据估计,要产生目前地表所发现的贵金属数量,“轰炸”地球的陨石可能达到2000亿吨。▲◆★●■☆


中国将组建安全部队武装护航湄公河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zgchuanyuanbeisha/content-4/detail_2011_11/07/10475200_0.shtml

2011年11月07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江枫  

资料图:10月23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专程乘船实地考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航道情况。

西双版纳澜沧江船东协会秘书长方友国昨天透露,中国将联合老挝、缅甸、泰国,为澜沧江-湄公河上的航运船只进行武装护航。目前,他们正在为12月的复航做准备,政府已经收购5艘条件不错的商船进行护航改装,所有复航工作计划于11月25日前完成。另外,湄公河惨案遇难者的三四十名亲属,尚且停留西双版纳等待善后赔偿。

框架

10月31日,中、老、缅、泰四国在北京举行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并发表联合声明,除了加大联合办案力度以求尽快彻查“10·5”案件缉拿惩办凶手外,四国还“同意为应对湄公河流域安全出现的新形势,正式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在此框架下,四国将建立情报交流、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联合打击跨国犯罪、共同应对突发事件,“采取专项统一行动,彻底摧毁长期危害本流域安全的犯罪集团。”

落实

水上安全部队或达1000人

方友国说,为澜沧江-湄公河上航运的船只进行武装护航,就是为了落实之前联合声明采取的具体措施。其实在“10·5”惨案发生之后,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之前,中方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中国将建立一支水上安全部队,可能隶属于西双版纳边防支队而不是公安局水上分局,在复杂航道和复杂水域,与老挝、缅甸、泰国方面一起巡逻、执法,逐步清剿匪患,恢复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的安全。”照他看来,水上安全部队建立后,规模可能达到1000人以上,不过护航不是全流域全航线的,而是采取在重点地段驻扎、巡护的方式,协同老挝、缅甸、泰国的执法力量,为中老缅泰四个国家航行于澜沧江-湄公河上的合法客货运船只提供保护。

已收购5艘商船进行改造

“目前工作重心已转移到为复航做准备,这些工作自11月1日起25天必须完成。”方友国说,中国方面的护航船只,大型一点的暂时由政府从现有商船里收购,目前已经选定并收购5艘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商船进行护航改造,“其余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小艇,将从武汉运过来。”

按照四国会议达成的共识,中老缅泰四国均将各自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开展联合巡逻执法,并争取在12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召开之前,恢复湄公河通航。

编后

抢劫、绑架、毒品交易,使澜沧江-湄公河这条“黄金航道”,同时也成为灾难频发之地。正如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和劲松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相关问题在发生之前已经早有苗头,但四国的合作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随着民间批评和呼吁的声音响起,官方的公开表态也越来越积极。

现在,在联合声明这个大框架下,具体措施已经开始显现。中国将成立水上安全部队,武装护航。下一步如何实现区域合作,仍然考验着各国的智慧。(江枫)▲◆★●■☆


高铁烂尾将是中国人胆略的“烂尾”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6833


    2011-11-7 :  铁道部被爆向国家求援8000亿,有人将其“债务危机”的严重性说成中国式的“两房”。曾为美国人“住好房子”做出贡献的房地美和房利美,现已是美国政府的沉重负担。然而“两房”是美国的房产抵押贷款巨头,中国的铁路却是彻底的“实体经济”。对比二者可以提高我们对铁路债务的警惕,但铁道部和“两房”毕竟是两回事。

  不过我们的确要做一些事情,使得铁路建设避免成为导致中国经济脱轨的“巨型烂尾工程”。各地高铁工程的“暂停”,大量项目资金链的“断裂”,使得“烂尾”的担心在扩大。当前抑制通胀为主的宏观政策以及受“反高铁”情绪支配的舆论,成了铁路从任何方向融资都回避不了的大背景。

  铁道部的困境说明了一个趋势:重大公共工程将越来越告别“三峡模式”,由权力为一个项目调动充足的社会资源、并保证它一路绿灯的时代结束了。重大项目的推进将无可避免地遭遇各种阻力,需要“过五关斩六将”。

  然而高铁这样的大规划需要很长的执行期,让它的规划者们从一开始就预见到中国社会今天的变化是很难的。即使倒退两年,中国还没有微博,7·23动车事故的社会影响在那时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经济政策和舆论环境的变化能够实质性影响高铁这样大规划的命运,那么中国人的做事方式就真的像欧美那样了:事情的推进更多取决于国家的短期利益,以及社会各组成部分当前博弈的结果。耗时费力的“世纪工程”今后将很难再有。

  “集中力量办大事”迄今是中国在世界上的符号之一。它未必就很合理。但在过去几十年里,它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构成了中国国家力量的基础。它也是外界评价中国国家动员能力的重要指标。尽管它带来了今天的一些问题,但它也是中国解决问题的重要力量源泉。

  不应对“集中力量办大事”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或许我们应当把“大事”和“好事”合二为一,促成“集中力量办好事”的良性循环。

  高铁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显然是。首先它是实业,中国社会对它的需求源源不断,它不是现代社会快节奏中有可能昙花一现的“风险投资”。说句不好听的,它即使真“烂尾”了,社会的旺盛需求也会很快站出来为它“接盘”。

  高铁还是中国人在世界级别上“科技创新”的一次全面实践。它有可能带给中国的创新收益,以及它有可能把中国带向的战略位置,都不是我们今天能够精确计算的。高铁的“烂尾”或许不是一个大工程的烂尾,它是中国人在某个领域冲击世界最高水平、甚至做世界引领者决心和胆量的“烂尾”。

  高铁肯定有风险,包括投资风险。但想想世界其他大国曾经有过的新技术开发风险,以及经济选择风险,高铁这些实实在在趴在中国大地上的轨道,它的风险或许是大国崛起史上最不值得一提的。当中国人不仅黄金周,甚至平时都为坐火车一票难求的时候,中国铁路的建设资金却无法落实,这大概应看作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恶作剧。

  别让7·23事故把高铁打倒了,也别让刘志军案把它打倒。高铁最终能给中国带来的进步必将是伟大的,甚至可能是革命性的。那些进步将是对中国曾经有过的很多错误和人间苦难的纠正。来源: 环球时报  ▲◆★●■☆


国际原子能机构伊朗核报告或掀波澜 美按兵不动
http://news.ifeng.com/mil/3/detail_2011_11/08/10496165_0.shtml


中新网2011年11月8日电 据“联合新闻网”8日报道,西方官员透露,联合国所属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武器检察员最快可能9日提交报告,指明确证据显示伊朗近年来积极研发主要用于核武的精密引爆技术。以色列因此表示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增加,但外媒报道称,美国似乎刻意和这份报告保持距离,不愿带头对伊朗采取行动。

报道指,由于伊朗对武检员设限等原因,国际原子能机构该份报告的结论势必会引发质疑。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为由出兵伊国,后来这份情报被批假造,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还公开与美国“唱反调”,称伊拉克根本没有核武。

分析称,奥巴马政府深知2003年的错误情报事件对美国的威信产生重大影响,如今换国际原子能机构指控伊朗疑似发展核武,美国虽然一直主张国际社会对伊朗施加更多制裁,但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这份伊朗核计划报告,却刻意保持距离。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十多天前亲赴白宫说明报告内容,但奥巴马政府官员甚至不愿证实天野到过白宫。

俄罗斯已向天野之弥递出外交抗议照会,要求他不得公布伊朗核计划相关证据的细节。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警告说,任何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将造成“非常严重的错误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法国也坚决反对攻打伊朗。

美国Rapidan集团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如果以色列空袭伊朗导致荷姆兹海峡关闭,国际油价可能飙到每桶175美元,导致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November 08, 2011 04:10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美国建“海湾北约”剑指伊朗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中国政府的“诚信建设”刻不容缓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