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四十三感悟:当机立断胜卷在握------处理事情要果断
做事要果断,要雷厉风行,不可慢吞吞,犹豫不决。否则,会毁坏前程。有史以来,成大事者在处理事情时都会当机立断,拿得起放得下,干净利落。
今 日 看 点 : 2011-05-27▲◆★●■☆
毛泽东修理了周恩来一辈子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075&msg_id=183
三峡工程后遗症越来越严重 神话幻灭 开始反思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870&msg_id=256
中国“网军”面临的两大困难
http://adaofu2.blog.china.com/201105/8182483.html
朱镕基清华谈话曝光 痛批房地产政策错误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1392
普京对中国做出重大承诺:北京的态度就是我的意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8ed5c80100rn5n.html?tj=1
毛泽东修理了周恩来一辈子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075&msg_id=183
新华网上有篇文章,题目叫做《毛泽东曾让周恩来多次写检讨且不准秘书代笔》。其实毛泽东不仅仅是让周恩来写检讨的问题,而是他一辈子都在修理周恩来,直到周死后,他还想修理,只是不久他也作古,没有来得及。
1938年毛泽东逐步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后,就一直在修理周恩来。1943年在延安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提出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指的王明等,经验主义指的是周恩来,毛把经验主义说成是教条主义的帮凶,周恩来多次检讨都不能过关。据有的人说,如果不是解放战争发展形式很快,急需用人,周恩来恐怕还不能出来工作。
《毛泽东曾让周恩来多次写检讨且不准秘书代笔》一文,提到建国后周恩来虽为政务院总理,却是大权旁落,实权在高岗手里。高岗事件发生后,毛在政务院又成立了五个小组,周恩来又被架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周恩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反冒进,毛泽东提出反反冒进,把周恩来也整的够惨。1958年毛竟有让柯庆施当总理的想法,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实现。文革中周恩来并不被毛信任,1973年政治局批判周恩来是众所周知的。江青竟然指着周恩来的鼻子骂,没有毛的支持是不可能的。据有的书上说,周恩来和邓颖超都随时有周恩来被逮捕的准备,周恩来办公室的门背后挂着一个包,里面放着周的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如果被捕,为了来得及拿上挂包走。
周恩来在病中毛未去看,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未和周的遗体告别,毛还未出席周的追悼会,这些都足以证明毛对周恩来的意见之大。更不可理解的是,有的人说毛泽东闻之周恩来死后,毛叫警卫买了一卡车鞭炮,整整放了一晚上,这些都是常人不可理解的。毛泽东叫周写检讨,且不准秘书代笔,我好像看到两份材料。一份是曾做过周恩来的秘书的范若愚同志的回忆文章。范若愚说毛泽东反反冒进叫周写检讨,周没有错误,怎么样也写不出,直到后半夜也写不出来。邓颖超着急,范若愚对周说让我替你写,周恩来说不行,范若愚说:你和毛主义是亲密的战友,可以当面说说嘛。周恩来哭了,对范说:我是毛主席的学生,以后再不要说我和他是亲密战友了。另一份材料写的是1973年的事,毛泽东整周恩来所谓右的外交路线,四人帮在政治局会议上大打出手。周恩来已身患癌症,在家写检讨,吃不好饭睡不着觉,甚至蓬头垢面,连胡子都无心刮,二十多天苦苦煎熬,还随时准备着被逮捕。
毛泽东和四人帮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以及批水浒运动都实际上是在批判周恩来。
“伍毫事件”本来是假的,是敌人或别有用心的人栽在周恩来头上的罪名。但毛即不肯定周恩来没有这件事,又不肯明说周恩来是叛徒,毛把它作为在关键时刻致周恩来于死地的杀手锏。致使周恩来临终前专门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澄清此事。毛泽东为什么对周恩来如此无情呢?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周恩来执行中共中央决定,撤了毛泽东红四军党委书记的职务,有人说这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整周恩来的一大原因,他要报复周恩来。曾做过毛秘书的陈伯达和胡乔木都说毛的报复心理比较重。也有人说:周恩来在党政军内威信都很高,功高盖主,从不甘为人下的毛泽东必然要收拾你。还有人说,毛在文化革命中整周恩来,甚至想打倒周恩来,那原因是周恩来肯定文化革命的态度不坚决。那么为什么从表面看,毛还一直在用周恩来呢?有人说毛只讲哲学,不讲实际,是个伟大的战略家,却缺少了几分组织和管理能力,而这方面却是周恩来的擅长,毛认为用他是有好处的。
毛泽东修理周恩来到底是什么原因,请诸公自己去评判吧!
写于2008年10月18日
附:
毛泽东曾让周恩来多次写检讨且不准秘书代笔
文章提供 于 2008-10-13 (北京时间: 2008-10-
周恩来只得不断检讨,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都作了公开检讨。毛泽东不但对周恩来前两次检讨不满意,而且不许周恩来秘书帮助写检讨,以至于周恩来在写检讨的十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又增添许多。
1948年4月,薄一波同志作为刘少奇同志的助手,任华北局第二书记,后任第一书记。图为1949年9月,薄一波作为华北解放区的首席代表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言。
日前逝世的中共元老薄一波,在1988到1993年间写了近八十万字国史性质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由于薄一波在中共党内的地位和亲身经历,这部“将个人回忆和档案材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产物”,是研究1949年中共建政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的中国历史比较有价值 的著作。其中关于周恩来和毛泽东关系的多次记载显示,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多次表示对周恩来的不满,不仅出言相讥,甚至两度剥夺他的总理权力,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也曾态度强硬地顶撞过一次毛泽东。
只管外交,一度大权不如高岗
据薄一波的回顾,周恩来虽然在中共建政后一直是中国的大管家,但他的总理职务并不是坐得很稳当的。1952年8月,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主要领导相继进京任职,当时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这当先的一马就是高岗,他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身份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进京,计委因此有“经济内阁”之称,不属周恩来的政务院(即国务院)管辖。
薄一波1953年春组织财政部出台新税制后,因“事先没有报告中央”等原因而受到严厉批评。不久毛泽东又认为政务院犯了分散主义的错误,强调要加强中央对政府工作机关的领导。此后,经济计划工作和八个工业部由高岗负责,周恩来事实上只负责外交事务。在高岗次年初受到整肃后,周恩来的总理权力才又有恢复。
反冒进,写检讨写到白发增多
周恩来1956年提出“反冒进”再度令毛泽东不快。当时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人认为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现象,提出稳健的发展思路,但与毛泽东的意思向左。据薄一波记载,毛泽东在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上特别表扬了柯庆施的文章《乘风破浪》,“16日,毛主席在大会上再次拿出柯文,当众对周总理说:‘恩来同志,你是总理,你看,这篇文章你写得出来写不出来?’周总理回答:‘我写不出来。’”
从1957到1958的一年半年时间内,毛泽东批评“反冒进”,仅薄一波在书中披露的就有:1957年9、10月间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11月13日的《人民日报》社论,12月的杭州会议,点了周恩来的名;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2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3月的成都会议,4月的武汉汇报会,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5月致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信。毛泽东批评说:“不要提反冒进这个名词,这是政治问题。一反就泄了气,六亿人了一泄气不得了。”“右派把你们一抛,抛得跟它相距不远,大概五十米远。”
周恩来只得不断检讨,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都作了公开检讨。毛泽东不但对周恩来前两次检讨不满意,而且不许周恩来秘书帮助写检讨,以至于周恩来在写检讨的十多天内,两鬓的白发又增添许多。
大跃进,失去了经济管理权
中共建政之后,周恩来除了总理一职,还兼任外交部长。到了1958年2月,外长一职由副总理陈毅接任。同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出要防止闹分裂的话,周恩来便提出要中央考虑他当总理适宜不适宜的问题。在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时,常委们都挽留他,只有毛泽东没有说挽留,也没有说不挽留。事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五个小组,各有专人负责,周恩来的权力被大大消减。到了大跃进期间,周恩来实际上失去了对经济工作的发言权。
关于知识分子的说法,周恩来不认错
中共中央1956年1月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发表讲话,强调知识分子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之后,在1962年3月的广州会议上,以及人大二届三次会议上,周恩来都认为知识分子“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尽管周恩来的发言是代表中央的,但1956年的中共八大仍然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提法。1957年3月,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再次说知识分子“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是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周恩来1962年的报告就被有些人质疑,当周恩来要毛泽东就此表态时,毛泽东没有说话。但是据薄一波记载,在同年10月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很不客气地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些阳魂过来了,但是阴魂未散,有的连阳魂也没有过来。”
而周恩来当时也显得比较强硬,薄一波记载,周恩来在1962年10月11日地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对知识分子,说我们提倡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是没阶级分析,我是代表党作报告的,是党批准的,不是我一个人起草的,少奇在宪法报告上讲过有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不认为我在广州会议上讲劳动人民知识分子有什么错误。”来源: 新华网 ▲◆★●■☆
三峡工程后遗症越来越严重 神话幻灭 开始反思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9870&msg_id=256
2011-5-27 本月十八日,国务院颁佈《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承认三峡工程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包括「三峡工程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一定影响」。这是北京首度承认三峡工程的问题,也敲响了三峡工程神话的丧钟!
多年来,北京对大坝出现裂缝等三峡工程负面消息,都是封锁消息、坚决否认或保持沉默。今日承认问题,原因或有两个:其一,现任领导层与三峡没有关系,主导工程的上一代领导人,包括罪魁祸首的邓小平及李鹏的影响力早已式微,只得江泽民还有话语权。而胡、温此时否定三峡,是否向江施压,以此作为中共十八大的筹码?
其二,三峡工程的后遗症越来越严重,已到了非正视不可地步。过去,除非逼不得已,或准备改变路线,否则北京绝少公开转軚。对文革浩劫,中共也是在文革结束五年后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文革,减少改革开放阻力;对「六四」惨剧,二、三年后北京逐渐改变以前「反革命动乱」定性,由「动乱」改称为「政治风波」,及后再称为「风波」,以示放下包袱,全力推动经济。今次北京在三峡工程上态度变化,是否也意味着这个工程的命运也有不同呢?
近年,越来越多严酷的事实,否定了当日建造三峡工程的理由,令三峡神话受到更多质疑及挑战。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先说防洪,过去几年三峡下游江西、湖北及湖南的洪灾,都因为三峡洩洪保坝而导致江水倒灌,加剧灾情,说明其防洪作用有限;三峡专家对大坝抗洪能力的说词更让人胆战心惊,○三年先说可抵挡万年一遇洪水,七年改为千年,八年减为百年,到去年改称「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防洪神话破产!
发电,三峡落成后,半个中国可用上清洁、廉价水电,故全国十三亿人被迫在电费中加入三峡工程建设费。但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全国各地闹电荒,三峡边的江西、湖南和重庆更是电荒重灾区。别说照亮半个中国,现在连旁边都照不亮呢!
航运,那时说要打造黄金水道从上海直抵重庆,通航万吨货轮。可近年长江旱情日益严重,多条支流已断流,洞庭、鄱阳等萎缩至渔船都无法航行,还奢谈甚麽万吨巨轮呢?而这些湖泊和河流乾涸,与三峡工程密不可分。
北京开始反思三峡工程 为新政做铺垫
长江中下游流域的50年一遇旱情未来一周仍将持续和发展,由此引发的粮荒、电荒、水荒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可预见危机激化了各界对三峡工程的质疑。一些观点直指三峡工程引致旱情,是自三峡工程建成以来遭到的最激烈的舆论抨击。
针对相关质疑,多位专家作出回应。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谦、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谈广鸣等在接受内地传媒採访时都表示,虽然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的生态环境、地质安全都受到不利影响,但今年长江中下游大旱并不能归罪于三峡工程。知名水资源保护专家翁立达则表示,不能什麽都扯上三峡,需要具体论证。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周兵指出,从1月开始,长江中下游降水明显减少,出现了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纪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是一个「极端气候」事件。
5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温家宝提出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是政府首次公开正视三峡工程存在的问题,被外界视为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高建国认为,国务院今次出台有关三峡的后续规划,是对三峡工程的反思处理,也是对一些过去未重视问题的弥补,并非要「推倒重来」。
有专家指出,此时与其责难、质疑三峡大坝,不如兴修水利和加强水电开发管理。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由多年的「三农」问题变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水利成为国家基建的优先领域。水利部长陈雷近日在全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后10年全国水利年均投资将比2010年高出1倍,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股市水利板块近期也受此消息影响纷纷看涨。
消息透露,未来除增加水利投入,政府还将陆续推出水电开发管理新政,今后要发展水电,必须先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来源: 苹果日报 ▲◆★●■☆
中国“网军”面临的两大困难
http://adaofu2.blog.china.com/201105/8182483.html
2011-05-26: 5月25日,国防部召开例行记者会,有媒体问及广州军区组建了专业化的“网络蓝军”。国防部发言人表示网络部队确实存在,称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网络部队着眼于提高网络防护;对于“网络蓝军”会否攻击他国的提问,国防部未予回应。中国“网军”的名号由此就叫响了。
中国网军相比美国网军,面临着两大困难。
其一,有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芯片的自给率不足10%。
即便没有这个数据,我们凭直观就能感受到这一点——随便打开一台国产电器,几乎找不到一个中国内地制造的芯片(台湾产到是不少!)。
要做到网络安全,首先就是硬件安全,而芯片安全是硬件安全核心内容之一。传说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特工在伊拉克新购买的打印机中嵌入病毒芯片,致使伊防空体系中的预警和C3I系统瘫痪,为美军顺利实施空袭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目前有些芯片还需要进口,这就存在着安全隐患。
其二、微软的各版本操作系统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98%!
同样,即便没有这个数据,我们凭直观也能感受到美国操作系统在中国的普及;即使在军用电脑上,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微软那个熟悉的桌面。
软件安全是网络安全的另一个核心内容,最基本的操作系统不是自己编写的,同样留有安全隐患。2007年8月,微软同中国达成协议,开放了“绝大部分”源代码,这表明微软在公开源代码部分还是有所保留。现在,微软隔三差五的就发表一批漏洞补丁,给人以漏洞似乎是无穷无尽的感觉,当然了,也许有个最核心的漏洞美国人永远不会提供补丁。
这两个问题,我国已经意识到了。
笔者在上大学就听老师讲过,我国进口的所有芯片都经过显微分析,物理结构摸的一清二楚,全部指令也大部分摸清了具体代码,目的就是为了在无法进口时予以仿制(由于技术能力的差距,我们仿制的芯片造价是进口货的多少倍!)。做为军用芯片,这一步骤更是必不可少,除了成批次的抽检,装在关键位置的芯片还要逐一检验。至于操作系统软件经过如何的分析,我并不知晓,不过,我相信我们的软件专家一定仔细分析过所有来自境外操作系统的汇编码,以图搞清每段代码蕴涵的玄机。
尽管如此,我仍担心百密一疏,俗话说:“一人藏好,百人难找”,如果对手就是要刻意在软、硬件中安插进特殊用途的东西,必然是经过严密的伪装,而且,装机的芯片千千万,装机的操作系统万万千,我们也很难逐一检验。
打仗的时候,使用不是自己生产的武器在应用、保障、改进等方面就会发生问题,打网络战,核心软件、核心硬件都掌握在对手那一边,我们的网军自然就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我国防部发言人称“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这的确不是自谦而是现实。
从2010年9月起,伊朗布什尔核电站的控制系统数次遭到武器级病毒“震网”的攻击,分析人士认为病毒来自美国和以色列。美、以在伊朗核电站投入运行前释放病毒,还真是讲了人道主义,否则,在核电站正式运行后才引发病毒,那就太狠了。
这个事例表明,网络安全已经不仅仅是丢失数据那样简单了,完全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中国网军责任更显得重大;在肩负重大责任的同时,却无趁手的兵刃,也是十分的尴尬。 ▲◆★●■☆
朱镕基清华谈话曝光 痛批房地产政策错误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11392
2011-5-26:“攻击分税制,根本就是无知!无知还透顶!”
谈及分税制,朱镕基手拍着《中国农民调查》说道,攻击分税制,说分税制掏空地方财政,造成农民贫穷的人,根本就是无知!无知还透顶!随后,朱镕基缓和了口气,说:“来的时候,我的女儿劝我不要发脾气,我忍不住了,还是要发脾气。这绝不是为了我个人,也是为了整个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分税制是1994年后推行的新税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是主要推手之一。
在此之前的1993年,中央政府财政能力降至历史最低点。于是,朱镕基采纳经济学家董辅等人的提议,决定“分灶吃饭”,中央与每一个省份磋商分税种类和比例,实行分税制。
从1993年9月9日到11月21日两个多月的时间,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飞遍17个省、市、自治区,苦口婆心解释中央要推行的分税制方案。其间,中央与地方讨价还价,并最终相互妥协。
推行分税制前后变化大致可总结为:1994年以前的财政收入,中央占3成,地方拿7成,财政支出则是倒过来,中央拿7成,地方拿3成;1994年以后,中央政府在名义上可以得到60%以上,甚至可占7成。不过根据相互间的妥协,中央仍须在自己的收入当中提取若干返还地方。
到2003年,朱镕基卸任时,分税制实施整整十年,财政的盘子从4349亿元增长到21715亿元,增长了将近四倍。
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民调查》也恰于这一年出版。书中披露了安徽农村的现状,作者认为分税制改革的实质就是中央财政集权,中央出发点虽好,但造成地方财政弱势。诸如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和民兵训练等费用,中央都甩给了地方,但地方没有钱,最后就都转嫁到了农民头上。
在清华座谈现场,朱镕基列出2010年财政收入数据予以批驳,其中提及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账数据,此前尚未有官方披露过。
朱镕基说:“去年全国财政收入83000亿,其中,地方直接收入4万亿,中央税收返还(给地方)33000亿,两者相加是73000亿,占了大部分啊。中央财政收入多少?是15900亿(注:原话如此),占83000亿的20%左右吧。92、93年中央财政收入比重是28%、27%,现在20% 都不到,怎么能说中央把税都收上去了,收得过多呢?”
不过朱镕基对分税制亦有反思,“当然我们还有缺点,主要是返还支付的方式。”
由于收上来的相当一部分钱只是中央财政过了一下手,又通过转移支付、专项拨款等形式补助给各地,使得中央财政和中直部门从中权力大增。
朱镕基说:“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的工作做得不好,要靠地方‘跑部钱进’,求爷爷告奶奶才能拿到,分税制有缺点,但我负的责任不是主要的,因为我当时就说,分税制改革没有完,要继续进行。”
“地方没钱了,所以它只有发展房地产才有钱?”
朱镕基在清华说:“最近呢,还有一种谬论呢,国外的报纸也有,国内的报纸也有,说这个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都是过去这个分税制搞坏了,说税收都收给中央来了,地方没钱了,所以它只有发展房地产才有钱?狗屁!”座谈现场爆发大笑,连一旁的刘延东也不禁掩口而笑。
从2005年起,大陆楼市价格开始了暴涨历程。由此而起的诸多社会抱怨中,对分税制的声讨此起彼伏,亦有不少专家学者撰文称,高房价的深层原因是分税制掏空地方财政,地方倚重土地财政直接推高房价,且使地方政府被房地产业绑架,阻挠中央调控楼市政策落实。
对此论调,朱镕基说:“(财政收入)总共8万亿,一来一回(地方)收回来7万3千亿,还少啊?还没钱?现在地方有的是钱。这房地产(问题)根子就是房改政策错误。这个不讲,你们看书。”
朱镕基说:“我们制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误。地方没少收钱。”
朱镕基对清华的学生说,房改更多的失误就不多讲了,请大家多看书(注:即指将要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
“我们什么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了?全世界都笑了。”
朱镕基清华座谈时,谈到了即将出版的《朱镕基讲话实录》一书最后一篇文章的选取。据他回忆,最后一篇文章本来要选其最后一次在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题为《值得纪念的五年》,内容是总结任总理的五年。
临近《朱镕基讲话实录》(试印本)快要出版的时候,朱镕基又想起一篇文章。那就是卸任总理的前一个月,2003年的2月1号,农历春节,他去拜访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所做讲话,讲话不长,占了书的最后两页。
新华社当时对朱镕基此行有公开报道:11时50分,朱镕基来到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44路北官厅站,看望大年初一坚持运营的公交系统干部职工。
中央电视台当时的报道突出了朱镕基的讲话内容:“中国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应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还要大力发展环保型公交车,减少机动车污染,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朱镕基此次在清华再提这段往事,他说:“那是我的(任内公开的)最后一次讲话,我拜托大家别拿公款去买小汽车,去补贴小汽车,拜托大家多发展公共汽车,发展公共交通吧。如果这么做了,何至于有今天。如果那时候照我说的做了,现在北京就不会那么堵车了。”
朱镕基又说:“现在有个‘荣誉’,我是不把它当做荣誉的,叫做‘中国引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我心里想,我们什么时候引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了?全世界都笑了,他们是把我们这里当做市场了。”
“现在的义务教育怎么样?好多同学都辍学了。”
朱镕基又说,上海车展上有的名贵小汽车一辆一亿多,还有不少企业家买飞机,而农村呢,有的地方依然吃不饱,我们解放了这么多年,农村的居民这么贫苦。我从来不主张财政补贴发展汽车工业,我主张全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
朱镕基说,农村的学校,一人一杯牛奶,一个鸡蛋都吃不到,青海省仅是800人的试点能吃到,青海省有3万中小学生,800人跟3万人怎么能比啊?
朱镕基痛心地说道:“我们现在的义务教育怎么样?(农村)好多同学都辍学了,都提前去城市里打工了。”
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界未达到4%。”但实际上,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并未实现。
在讲这番话前一个小时,朱镕基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参加清华大学机电系1951届毕业60周年同学聚会时,也谈及此问题。陪同的刘延东在走出人文社科图书馆赶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途中,对朱镕基的一位同班同学说,我是来接受批评的,不过教育投入也是在增加,以前教育投入占GDP达不到 4%,就快要达到了。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其中,关于经费保障一章,表述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对这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朱镕基批评其中不少是“空话”。
朱镕基谈及高校扩招,他说“我不主张发展这么多大学,这么多大学干什么呀,我刚才问了我的同班同学,我刚进清华的时候,1947年清华才有两千人,现在几万人就不知道了,清华几万人说得过去啊,一个吉林大学也要七万五千人,大学出了不少(学术上的)假冒伪劣,教授都去造假,剽窃论文,这样搞下去......你还是先把义务教育搞好嘛。”
朱镕基由义务教育谈及国民教育,他以日本大地震为例,说“这次日本大地震,日本的国民损失这么大,连我们都胆战心惊,但老百姓普遍不惊,还是讲礼貌,还是讲公德,在这中国是做不到的,中国要是碰到这么大的地震就乱了套了,这个国民性的养成一定要从国民教育开始。”
朱镕基又说:“你不花大力气搞国民教育,就出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唯利是图。”来源: 凤凰周刊 ▲◆★●■☆
普京对中国做出重大承诺:北京的态度就是我的意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8ed5c80100rn5n.html?tj=1
2011-05-26:普京在台湾问题上“猛顶”中国:北京的态度就是我的意思
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示,俄罗斯在最敏感问题上一贯支持中方,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并打算进一步考虑北京方面的利益。
细心分析一下,主要有几点原因。
其一是俄总理普京十分珍惜同中国的合作,访问中国期间,接受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采访时,普京以个人名义,并代表俄罗斯领导人和俄罗斯人民向中国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祝中国的每一个家庭幸福安康,体现了其个人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和友谊,接受采访的同时还强调,俄罗斯十分珍惜同中国的合作,事实也正如普京所说的那样,这十几年来,中俄加强在政治、经济、人文、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合作,远的不说,单2006年和2007年两年时间,中俄两国在这两个“国家年” 活动中共举办了500多场活动,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其他方面也加强合作,譬如贸易、投资、能源、科技、环保、地方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中俄关系的发展与俄总理普京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因此,中国人民对十分珍惜同中国合作的外国政要一定有好感。
其二是俄总理普京反对世界霸权主义,说实在,发展中国家最反对世界霸权主义,最厌恶干涉别国内政,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最热爱和平,一样不例外,这些年,俄罗斯和中国之间在一些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立场和看法,譬如对伊战问题,朝核问题、反恐问题等等,一个国家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与国家领导的治国理念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对俄国内的分裂势力的打击,俄总理普京一点都不含糊,在车臣问题上,普京宁愿冒着与西方决裂的危险也不允许俄国经受屈辱,宁愿背负暴君的恶名也不愿看到分裂主义分子存在。由不得他国干涉内政,这跟中国是一致的,中国人民对分裂国家的势力最为憎恨,更反感它国扶持分裂势力,这次访问北京,俄总理普京接受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采访时还公开表态,俄罗斯和中国的外交政策都是爱好和平的政策,中国人民对这样一位反对世界霸权主义,爱好世界和平、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的外国政要有好感是理所当然。
其三是俄总理普京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之初,俄罗斯经济已经陷入最低谷,国家债台高筑,市场被寡头和走私者操纵;1/3以上的俄罗斯人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担任总统期间,他各地视察,了解民众的呼声与疾苦,作出了大力发展经济正确决策,同时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严厉打击市场寡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9年来,俄经济连年7%增长.
如今,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俄罗斯人在全国的比例已降到18%;民众月平均工资也从80美元上升到500美元,俄罗斯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稳定与俄总理普京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是分不开的,这次访问北京,他接受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采访时还公开表态,俄罗斯政府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经济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创新十分重要。同时,俄政府重视社会领域的发展,包括卫生事业、养老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俄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重视社会公平正义的政策与中国大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等有相同之处,总之,关心群众生活的国家领导,深受本国人民的拥护,一样会得到外国人民的尊重。
当然,人们对俄总理普京有好感的原因还有很多,譬如他热爱中国武术,亲自上中国少林寺参观考察等,其实这是其认同中华文化的表现,相信,在历史新起点,在中国人民爱戴的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以及中国人民有好感的外国政要的推动下,中俄两国人民的友谊一定会增强,中俄两国一定会实现共同发展繁荣,一定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回答有关俄中经贸和地方合作的问题时,普京说,俄方非常重视两国地方合作。两国元首已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中国已制定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规划,俄罗斯也提出了发展俄罗斯远东、后贝加尔地区和东西伯利亚的规划。俄中双方协调地方发展,对双方都有益处,可以产生互动效应。
关于俄中能源合作,普京说,俄罗斯经济是开放的,甚至比一些西方国家还开放。俄罗斯与中国在核能领域合作非常积极,田湾核电站的建设就是很好的例证。在石油天然气领域,俄中合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上下游开采、基础设施建设、向中国供油等。俄中正在落实一个巨大的合作项目,双方签署了为期20年的供油协定,并为此铺设了2000多公里的原油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