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十五感悟:谦虚谨慎虚若怀谷----切忌得意忘形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人们的心越来越浮躁了,浮躁就会让人变得得意忘形,得意忘形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为了让鲜花常伴于我们身边,让事业不断前进,让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谦逊谨慎,虚怀若谷吧。
今 日 看 点 : 2011-02-18 ▲◆★●■☆
兰德公司专家:美对2020年协防台湾持悲观看法
http://military.china.com/news/568/20110218/16388109.html
中国成为朝鲜生存的唯一救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中东外交崩盘 大战略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大修铁路印度睡觉 印媒称制衡手段失灵
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10218/16389108.html
党报连发四文:关注收入差距、直指分配不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兰德公司专家:美对2020年协防台湾持悲观看法
http://military.china.com/news/568/20110218/16388109.html
2011-02-18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资深研究员柯瑞杰(Roger Cliff)9日称,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中国大陆在2020年前,就会有足够军事能力防阻美国介入,攻占台湾。
报道称,柯瑞杰在华府智库“国家政策中心”一场讨论中国军事崛起对美国及其盟邦影响的研讨会上说,马英九当局及陈水扁当局面对中国大陆的“军事挑战”,都没有投入足够资源因应,台湾虽宣示“国防预算”要达GDP的3%,但并未实现,缺乏加强军备的政治意志。
柯瑞杰表示,中国大陆发展弹道导弹、巡航飞弹、航空母舰及精准攻击武器等,让大陆有能力攻击美国航母战斗群及数千公里外的美国基地,也有能力攻击并击败台湾的传统武器系统。
他说,后续有两个问题值得观察:一是中国大陆是否建立能运送大批部队的两栖登陆舰队,一是美国是否因应中国大陆军力提升带来的挑战。
他说,美中军力的相对发展趋势也许不会维持到2020年,但“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对美国协助防卫台湾的能力持悲观看法”。
华府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邓马克(Abraham Denmark)认为,柯瑞杰这项看法是假设美国从现在到2020年都没有作为,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会采取行动因应中国军力发展。▲◆★●■☆
美中东外交崩盘 大战略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8:二零零九年六月,奥巴马上任之后首访中东国家包括埃及。一年半之后,美国应付埃及政局剧变却措手不及。
中评社香港2011年2月18日电(记者 岑岚编译报道)埃及人民上周赶走了三十年亲美总统穆巴拉克,人民革命浪潮正涌向伊朗、利比亚、也门等中东国家。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登分析文章指出,美国在应付埃及政局剧变时措手不及,甚而整个中东外交面临崩盘,亟需建立全球外交大战略。文章摘译如下:
伟大的普鲁士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指出“政治家能做的只能是聆听上帝透过重要事件而传来的的巨大脚步声,然后必须一跃而起抓住上帝披风的下摆,仅此而已。”以此信念并结合当时德国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俾斯麦在一百五十年前统一了德国并重塑欧洲各国力量均势。
上周,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爆发人民革命,这是奥巴马在其总统任内第二次听到重大事件的“脚步声”,他却再一次错失促进中东地区民主革命的历史机遇。上一次是二零零九年夏天的伊朗。
面对中东革命浪潮,奥巴马该做出的选择清楚不过:或者支持年轻的革命者并将他们引领向有利美国的方向,又或乾脆袖手旁观。一年半前,奥巴马对伊朗选择了后者。而这次在埃及,他做得更糟糕:一时劝说穆巴拉克下台,一时又退缩建议埃及进行“有秩序的”权力转移,进退失据。
结果是美国外交政策崩盘。奥巴马总统已经疏远任何一方:不仅穆巴拉克的军中友好,也疏远了开罗街头的年青民众。除了奥巴马,个个都是赢家。这种疏离的感觉还扩散得更远。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亲密的朋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均表示反感。沙特阿拉伯对于美国未能坚决支持穆巴拉克感到惊恐。以色列人则对华盛顿的失败因应感到沮丧。
上周,在特拉维夫召开的一个年度安全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大失败。
失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因为奥巴马团队缺乏连贯的大战略,对此资深外交家们早已忧心多时。当然不能苛求总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前的战略真空的真正责任方不是奥巴马,而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主管人等。
最佳的国家安全顾问能够结合国际关系知识与权谋。在此方面,亨利.基辛格无出其右。基辛格与当时的尼克松总统一起,在一个地缘政治令人震惊的不稳定时代,促成美国大战略。
大战略的真谛在于优先处理一些问题,并将其联系重要议题而施加压力。当时在中东问题上,尼克松和基辛格将苏联势力赶出埃及,并将埃及变成一个可塑性的盟友。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姿态,正是利用了共产主义阵营的分歧,有助于北京走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开放道路。
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上周对纽约时报表示,“过去两年来,我们有无数的有关中东和平、遏制伊朗的战略会议。这其中有多少涉及埃及由稳定变成动荡的因素?一个也没有。”
美国大战略关乎选择之必要。当今世界,这意味着在一系列艰巨目标中做出选择,诸如阻止激进伊斯兰扩散,限制伊朗主导中东的野心,遏制中国经济力量上升,预防俄罗斯重临东欧,等等。
当年俾斯麦被问及其殖民非洲的见解,他说“我的非洲在欧洲,这是俄罗斯和法国,我们在中间,这就是我的非洲地图。”
没有人知道奥巴马的中东地图何在。或许在美国的中心州份,那里将决定他连任的命运。也可能地图根本不存在。▲◆★●■☆
中国大修铁路印度睡觉 印媒称制衡手段失灵
http://military.china.com/top01/11053250/20110218/16389108.html
2011-02-18 新华网 中国大修铁路印度睡觉 印媒称制衡手段失灵
青藏铁路首条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段于201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建成。藏西南重镇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历代班禅的驻锡地。2010年日喀则机场正式通航。青藏铁路延伸路线示意图。
《印度快报》网站2月14日报道 原题:中国计划将铁路延伸至锡金边界
中国准备将青藏铁路延伸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春丕河谷地区。中国铁道部前不久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证实了此则消息。
此前这些计划一直都是猜测,但现在有了官方正式文件。这份最新规划显示,铁路线将从拉萨延伸至靠近尼泊尔边境的樟木,最终将进入尼泊尔,到达加德满都。
根据这份计划,拉萨通往樟木的铁路线将从日喀则修建一条支线,直达位于春丕河谷口的亚东。
消息人士说,尽管铁路线还未开工建设,但已经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条铁路线预计于2017年完工,届时这条青藏铁路延长线距离西里古里走廊不到500公里。这或许会导致孟加拉国要求提供经印度连通中国市场的铁路线。
这项工程必须与更东面的连接昆明和新加坡的铁路线相结合起来看。由于泰国政府对此构想的重视,这项工程进展快速。鉴于从印度边境至昆明已经有了一条贸易线,那么印度将承受到更大的压力,促使其连接中国铁路网络,也就可以理解了。
印度更加关切的是,中国在此领域技术能力的改善意味着北京能够使这些项目按期完工。
锡金网站2月15日报道 题:在边境地区,中国大力发展,印度埋头睡觉
根据中国铁道部公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中国已经准备好把其铁路延伸至非常靠近锡金的春丕河谷地区。
据《印度快报》报道,中国还计划扩大现有的拉萨至樟木的铁路修建计划,从日喀则修建一条支线。这条支线将直达位于春丕河谷入口的亚东。亚东通过乃堆拉山口与锡金相连,位于印度、中国和不丹的交界处,具有战略意义。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标志性工程之一,总长940.85米,在高原地区采取连续性钢管混凝土拱组合体系,在世界独一无二。
令印度非常担心的是,中国在其西部边界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领先于印度。而印度目前仍在埋头大睡,假装边境一切安好的样子。与中国人相比,印度在开发本国东北边境地区上做得非常之少。
在 2009年,印度政府决定启动本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扩建计划,首先把国内的铁路网延伸至锡金。根据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西孟加拉邦的锡沃盖将与锡金的朗波通过铁路连接起来。在第二阶段,该计划准备把朗波与锡金首府甘托克连接起来。不过,这项计划似乎也被埋没在文件堆中。
中国所做的事情并不局限在其国境内。中国很快将建成从昆明通往新加坡的铁路。各种各样的中国项目正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推进,这些国家全都是印度的邻国。另一方面,拟建的不丹至印度的铁路线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在开发边境地区的问题上,印度被中国远远地甩在后面,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印度过去用来在邻国问题上制衡中国的手段正在逐渐失去效力。非常渴望获得投资的邻国将转而对向它们的开发项目大量投资的国家效忠。而这个国家肯定不会是印度。▲◆★●■☆
党报连发四文:关注收入差距、直指分配不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8 行业间工资差距,欧洲国家最高是3倍,中国是15倍,居全球第一。
中评社北京2011年2月18日电/人民日报近期连续四次刊载评论文章,从各个层面分析解读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党报此举给人以收入分配议题或将迈出有力一步的信号,令人关注。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报道引发热议
新华财经消息,日前,一篇题为《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扩至15倍 已跃居世界首位》的报道跃入各网站新闻排行,引发公众关注。报道称,行业间工资差距,欧洲国家最高是3倍,中国是15倍,居全球第一。
不过,人社部专家随即出面澄清,表示由于比较口径的不同,欧洲国家的3倍,是按大行业划分来比的;中国的15倍,是按细分行业来比的。按大行业比,中国的行业工资落差为4.7倍。
但是,虽然专家澄清了夸大的报道,但因为收入分配话题的高度敏感性,再度引发了关于收入差距与分配话题的新一轮热议。
党报连续发文关注收入差距 直指分配不公
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如劳动者收入增长较慢,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等,引起人们强烈关注。分配问题解决不好,会使发展动力衰减,影响经济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现在正当其时。
这篇署名为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的文章,在分析造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时认为,既有自然因素、历史因素,又有市场因素、制度和政策因素。其中重要最重要的,要算从制度和政策来看,一些不完善的方面和因素会引发或加剧收入分配问题,比如制度规则不完善、执行和监管不到位等都会影响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文章具体指出,在初次分配领域,如果改革和宏观调控不到位,造成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就会影响正常的收入分配。如果没有建立合理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就难以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扩大和分配不公问题。在再分配领域,如果税收制度不健全、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就会造成收入分配调节不力。在第三次分配领域,如果相关机制不完善、社会氛围不浓厚,就会影响其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2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评论文章《收入鸿沟需正视》指出,虽然,近些年来低收入群体的钱袋子鼓了不少,但不可否认,行业间工资差距的确也不能算小,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贫富悬殊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不算罕见,老百姓对此也颇有意见。
文章提出,一定要正视问题,切实研究如何填平鸿沟、减小落差。税收、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政策,都是调节收入差距的手段,在实践中也行之有效;但完善分配制度,从初次收入分配中的源头上解决问题,则更加迫切。
2月16日,人民日报第三次发表评论文章,直指当前社会公正问题。这篇题为《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的文章指出,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每个人都应承担其所应承担的。社会公正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正确理解社会公正,需要把握三个方面:社会公正是历史的、相对的、具体的。
文章指出,解决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需要突出三个重点:认识到位,将社会公正作为事关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举措得力,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做大蛋糕,努力分好蛋糕;形成合力,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社会发挥协同作用,个人培育公正之心。
文章呼吁,当前社会上的许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社会公正问题联系在一起。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已成为我国在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妥善解决社会公正问题,首先需要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
2月17日,人民日报第四次发文,指出行业收入存在差距正常,怕的是差距不合理、不公正。调节收入不是说把高收入降下来或者把低收入提上去就能让人们满意,更要关注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这篇题为《行业收入不怕差距怕不公》的文章认为,存在差距正常,怕的是差距不合理、不公正。目前我国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往往不单纯是市场竞争形成的,很多是由于市场准入方面的行政限制和行业垄断带来的。垄断行业,无一例外收入较高。而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几个行业: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水利环境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都是竞争性行业。
文章指出,为什么人们对某些收入差距心服口服,对某些却难以容忍?这提醒相关政策制定者,收入分配改革不是说把高收入降下来或者把低收入提上去就能让人们满意,更要关注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消除差距中的不公正因素,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十二五”收入分配改革料推进
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议》强调,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此外,在一月份闭幕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人保部部长尹蔚民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已经到了工资收入分配改革“必须破题”的关键时期。他强调,要“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
同时,自去年以来,全国30个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省市上升幅度都达10%左右,有的甚至调高了25%,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为上海市112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为北京市11元;还有一些省市提出了“工资倍增计划”,期待“十二五”期间达成“倍增”的目标。这些各地方政府的举措,都可以视作全国“十二五”规划的“先兆”,预料在“十二五”期间,国家的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得以推进,国内收入差距的局面或将得到改善。▲◆★●■☆
中国成为朝鲜生存的唯一救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11年2月18日电/美国之音2月16日报道《国际制裁严厉 朝鲜依赖对华贸易生存》,摘要如下:
国际社会加强对朝鲜制裁力度,让朝鲜经济雪上加霜。朝鲜被迫提高对华贸易额,靠中国的物资进口支撑摇摇欲坠的经济。有媒体将这两个共产党国家之间的经贸称为“后门贸易”。
彭博通讯社援引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说,朝鲜对华出口去年增加51%,达到12亿美元,主要出口产品是铁矿石、煤炭和铜。中国对朝鲜出口同期增长21%,达到23亿美元,产品以小麦和燃油为主。
朝鲜前年举行第二次核试验之后,联合国对朝鲜实施了制裁。朝鲜去年击沉韩国舰艇,国际社会提高了对朝鲜的制裁力度,韩国也终止了对朝鲜的经济援助。这些进一步增加了朝鲜因欠收而面临的粮食供给困难。专家估计,朝鲜今年将有五百万人缺粮。媒体因此认为,从中国进口的小麦和燃油让朝鲜政权得以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华出口的增长可能是给金正日16号生日最好的礼物。
中国海关统计显示,朝鲜去年从中国进口原油价值3.25亿美元,比2009年增加了37%,其它主要进口产品是汽车、面粉、稻米和手机;中国从朝鲜进口煤炭同比增加54%,将近4亿美元,铁矿石进口翻了一番,将近两亿美元。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US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朝鲜问题专家斯奈德(Scott Snyder)说,“即使朝鲜的前门被牢牢关闭,但只要朝鲜对中国敞开后门,就能从中国得到所需要的东西,避免受罚。”
华盛顿韩国经济研究所(Korean Economic Institute)商务研究主任斯克尔勒托尤(Greg Scarlatoiu)对美国之音说,朝鲜现在是四面楚歌,增加对华经贸,是无奈之举。
他说:“南朝鲜(韩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陷入最低潮,对朝鲜的制裁得到执行,而且比以往更加严厉。朝鲜似乎吸取了教训,知道此刻无法从美国和日本两国得到什么援助。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为了度过经济难关,对华贸易就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朝鲜对华双边贸易额只有35亿美元,还不到中国与韩国之间2072亿贸易美元的零头。韩国首尔IBK经济研究所(IBK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员赵奉贤(Cho Bong Hyun)认为,“中国能够帮助朝鲜满足眼下的需求”,“但远不足以帮助朝鲜经济实现增长。”
但朝鲜对华商贸关系近期似乎出现改善的迹象。斯克尔勒托尤说,朝鲜日前将鸭绿江上的威化岛和黄金坪岛租赁给中国,而且租期一百年,可以说是双方关系改善的某种征兆。
他说:“就在几年前,很多人还认为这两个岛屿不可能被开发。我们现在得知,中国获得的租期是一百年,而且可能进一步开发。中国的目的是将这两个岛屿打造成物资存储和中转站。两国贸易大部分是通过铁路穿越鸭绿江大桥往返于中国丹东和朝鲜新义州之间。这里基本将成为双方商贸的中转站。”
中国官方媒体说,威化岛与丹东隔鸭绿江相望,面积12.2平方公里,是鸭绿江中最大的岛屿。黄金坪岛与丹东浪头镇通过陆地相连,中间仅隔着一道铁丝网,面积11.45平方公里,是鸭绿江中的第二大岛,土地肥沃,是朝鲜新义州地区的粮仓。▲◆★●■☆
美中东外交崩盘 大战略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8:二零零九年六月,奥巴马上任之后首访中东国家包括埃及。一年半之后,美国应付埃及政局剧变却措手不及。
中评社香港2011年2月18日电(记者 岑岚编译报道)埃及人民上周赶走了三十年亲美总统穆巴拉克,人民革命浪潮正涌向伊朗、利比亚、也门等中东国家。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登分析文章指出,美国在应付埃及政局剧变时措手不及,甚而整个中东外交面临崩盘,亟需建立全球外交大战略。文章摘译如下:
伟大的普鲁士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指出“政治家能做的只能是聆听上帝透过重要事件而传来的的巨大脚步声,然后必须一跃而起抓住上帝披风的下摆,仅此而已。”以此信念并结合当时德国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俾斯麦在一百五十年前统一了德国并重塑欧洲各国力量均势。
上周,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爆发人民革命,这是奥巴马在其总统任内第二次听到重大事件的“脚步声”,他却再一次错失促进中东地区民主革命的历史机遇。上一次是二零零九年夏天的伊朗。
面对中东革命浪潮,奥巴马该做出的选择清楚不过:或者支持年轻的革命者并将他们引领向有利美国的方向,又或乾脆袖手旁观。一年半前,奥巴马对伊朗选择了后者。而这次在埃及,他做得更糟糕:一时劝说穆巴拉克下台,一时又退缩建议埃及进行“有秩序的”权力转移,进退失据。
结果是美国外交政策崩盘。奥巴马总统已经疏远任何一方:不仅穆巴拉克的军中友好,也疏远了开罗街头的年青民众。除了奥巴马,个个都是赢家。这种疏离的感觉还扩散得更远。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亲密的朋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均表示反感。沙特阿拉伯对于美国未能坚决支持穆巴拉克感到惊恐。以色列人则对华盛顿的失败因应感到沮丧。
上周,在特拉维夫召开的一个年度安全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大失败。
失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因为奥巴马团队缺乏连贯的大战略,对此资深外交家们早已忧心多时。当然不能苛求总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前的战略真空的真正责任方不是奥巴马,而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主管人等。
最佳的国家安全顾问能够结合国际关系知识与权谋。在此方面,亨利.基辛格无出其右。基辛格与当时的尼克松总统一起,在一个地缘政治令人震惊的不稳定时代,促成美国大战略。
大战略的真谛在于优先处理一些问题,并将其联系重要议题而施加压力。当时在中东问题上,尼克松和基辛格将苏联势力赶出埃及,并将埃及变成一个可塑性的盟友。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姿态,正是利用了共产主义阵营的分歧,有助于北京走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开放道路。
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上周对纽约时报表示,“过去两年来,我们有无数的有关中东和平、遏制伊朗的战略会议。这其中有多少涉及埃及由稳定变成动荡的因素?一个也没有。”
美国大战略关乎选择之必要。当今世界,这意味着在一系列艰巨目标中做出选择,诸如阻止激进伊斯兰扩散,限制伊朗主导中东的野心,遏制中国经济力量上升,预防俄罗斯重临东欧,等等。
当年俾斯麦被问及其殖民非洲的见解,他说“我的非洲在欧洲,这是俄罗斯和法国,我们在中间,这就是我的非洲地图。”
没有人知道奥巴马的中东地图何在。或许在美国的中心州份,那里将决定他连任的命运。也可能地图根本不存在。▲◆★●■☆
美中东外交崩盘 大战略何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8:二零零九年六月,奥巴马上任之后首访中东国家包括埃及。一年半之后,美国应付埃及政局剧变却措手不及。
中评社香港2011年2月18日电(记者 岑岚编译报道)埃及人民上周赶走了三十年亲美总统穆巴拉克,人民革命浪潮正涌向伊朗、利比亚、也门等中东国家。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登分析文章指出,美国在应付埃及政局剧变时措手不及,甚而整个中东外交面临崩盘,亟需建立全球外交大战略。文章摘译如下:
伟大的普鲁士政治家奥托.冯.俾斯麦指出“政治家能做的只能是聆听上帝透过重要事件而传来的的巨大脚步声,然后必须一跃而起抓住上帝披风的下摆,仅此而已。”以此信念并结合当时德国民族主义革命浪潮,俾斯麦在一百五十年前统一了德国并重塑欧洲各国力量均势。
上周,中东人口最多的国家埃及爆发人民革命,这是奥巴马在其总统任内第二次听到重大事件的“脚步声”,他却再一次错失促进中东地区民主革命的历史机遇。上一次是二零零九年夏天的伊朗。
面对中东革命浪潮,奥巴马该做出的选择清楚不过:或者支持年轻的革命者并将他们引领向有利美国的方向,又或乾脆袖手旁观。一年半前,奥巴马对伊朗选择了后者。而这次在埃及,他做得更糟糕:一时劝说穆巴拉克下台,一时又退缩建议埃及进行“有秩序的”权力转移,进退失据。
结果是美国外交政策崩盘。奥巴马总统已经疏远任何一方:不仅穆巴拉克的军中友好,也疏远了开罗街头的年青民众。除了奥巴马,个个都是赢家。这种疏离的感觉还扩散得更远。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亲密的朋友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均表示反感。沙特阿拉伯对于美国未能坚决支持穆巴拉克感到惊恐。以色列人则对华盛顿的失败因应感到沮丧。
上周,在特拉维夫召开的一个年度安全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是美国外交政策大失败。
失败并非运气不好,而是因为奥巴马团队缺乏连贯的大战略,对此资深外交家们早已忧心多时。当然不能苛求总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前的战略真空的真正责任方不是奥巴马,而是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主管人等。
最佳的国家安全顾问能够结合国际关系知识与权谋。在此方面,亨利.基辛格无出其右。基辛格与当时的尼克松总统一起,在一个地缘政治令人震惊的不稳定时代,促成美国大战略。
大战略的真谛在于优先处理一些问题,并将其联系重要议题而施加压力。当时在中东问题上,尼克松和基辛格将苏联势力赶出埃及,并将埃及变成一个可塑性的盟友。他们对中国的友好姿态,正是利用了共产主义阵营的分歧,有助于北京走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开放道路。
一位匿名的美国官员上周对纽约时报表示,“过去两年来,我们有无数的有关中东和平、遏制伊朗的战略会议。这其中有多少涉及埃及由稳定变成动荡的因素?一个也没有。”
美国大战略关乎选择之必要。当今世界,这意味着在一系列艰巨目标中做出选择,诸如阻止激进伊斯兰扩散,限制伊朗主导中东的野心,遏制中国经济力量上升,预防俄罗斯重临东欧,等等。
当年俾斯麦被问及其殖民非洲的见解,他说“我的非洲在欧洲,这是俄罗斯和法国,我们在中间,这就是我的非洲地图。”
没有人知道奥巴马的中东地图何在。或许在美国的中心州份,那里将决定他连任的命运。也可能地图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