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开展核反击演习 时机微妙内涵丰富 | (回到Blog入口) | 中国科技拨款应送炭而非添花 »

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义是什么?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十一感悟:善于沟通诚信待人----增进了解

 

要沟通必须诚信待人,将心比心。沟通缺少了真诚,一切都会变得虚伪,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交流都因没有力度而难以让人信任。

 

今 日 看 点 : 2011-02-14 ▲◆★●■☆

 

台湾当局应继承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义是什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铁道部长落马内幕 刘志军手握九千亿建设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620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鲜为人知的故事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958613.html

 

高铁和高速无线网成美国经济新引擎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654

 

 

 




台湾当局应继承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11年2月13日电(特约作者  王名舟)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都将纪念发生在100年前中华大地上的那场伟大革命。孙中山先生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的思想和功绩将再一次被两岸人民隆重缅怀和颂扬。

  在孙中山先生为中国奋斗的一生中,支撑他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境界,是建立民主共和、统一大中国的理想。

  ● 一、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树立了统一大中国的理想

  清朝未年,甲午战争失败,戊戌变法失败,使孙中山满怀忧愤,走上革命道路。1905年8月,经过多年努力,孙中山领导成立同盟会,被推为同盟会总理。成立同盟会的宗旨,就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这是一个建立统一的中华共和国的思想。

  确立了革命目标,孙中山团结了一大批革命先驱志士与之共同奋斗。这些革命者包括黄兴、宋教仁、蔡元培、章炳麟等人。他们与改良派梁启超、康有为等激烈论战,坚持推翻满清建立统一中国的主张。从1907年开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然而均告失败。著名的第十次广州"黄花岗起义"发生在1911年4月27日,由革命先驱黄兴直接领导,有72位志士壮烈牺牲。

    ● 二、辛亥革命成功是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初步成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被称之为辛亥革命。当时孙中山不在国内而在美国丹佛为革命筹集资金。当年12月25日孙中山回到上海,随即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誓言“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这就是要使统一的中国团结强大,“卓立于世界之林”。

  此后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与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人斗争,先后发动“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粉碎了他们称帝和复辟的美梦。

  孙中山主张新建立的中华民国应当是一个由大中华各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 :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可见,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大中国是孙中山魂牵梦萦的奋斗目标。辛亥革命的成功使他向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前进了一大步。然而他没有停止,还在继续努力。

     ● 三、提出“新三民主义”为实现统一的现代中国指出方向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孙中山在宣言中重新解释了他过去提出的“三民主义”。他说,民族主义,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人民有选举权,有创制、复决、罢免权;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还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原则基本一致,使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认为,为了“振兴中华”,坚持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处共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他的这种“五族共和”的思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自主,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友好亲睦,反对媚外辱国和盲目排外。

  他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提出为实现统一的现代中国指出了方向。

  孙中山说: “我们推翻清朝,承继清朝的领土,才有今日的共和国。为什么要把向来统一的国家再来分裂呢?”

    ● 四、海峡两岸分裂的历史应当尽早结束

  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孙中山倡导的统一大中国的理想至今尚未实现。

   从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已经六十多年。六十多年来,中国大陆政府和人民作出许多努力以促进和平统一能够实现。从1979年1月1日,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到2008年12 月31日,胡锦涛出席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发表两岸关系重大谈话(即胡六点),为大陆今后两岸政策定调。大陆政府秉持先经贸后政治的原则,力争和平统一。大陆不断释出善意,出台政策,惠及对岸台湾人民。

   现在,海峡两岸局势虽然在一天天缓和,三通实现,ECFA签订,经贸发展,但台湾当局在对待统一进程的问题上,始终没有正面立场;台湾当局虽然也承认“九二共识”,却只大谈其中的“一中各表”的部分;近两年来,台湾经济在大陆人民帮助下,从衰退走向恢复,台湾当局对反台独的立场也模糊起来。这使人们产生忧虑: 台湾当局是否只要和平,只要与大陆经济交流,而不要中国的统一大业?

   因此,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时,台湾当局是否应该认真检讨对孙中山先生遗愿的继承问题。人们希望,口口声声尊称孙中山为“国父”的人,不要将“国父”的思想,特别是“国家统一思想”置之脑后而不理。(作者是旅美学者)▲◆★●■☆


孔子站在天安门广场的意义是什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孔子的巨大塑像树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的北广场。

  中评社台北2011年2月13日电:(特约作者 李华球)孔子不会自己回来站立在天安门广场,这个举动提醒世人应该注意中共此举究竟所为何来?其中的意义涵盖有哪些值得深思与细索的新思路或新境界呢?这是一个既有意义与前瞻的作法,殊值观察其当前进行中,以及未来后续的背景动机与实质效应。

  先来窥探当前中共极力推动的“孔子学院”运动,其所望达到的目的为何?就目的而言,中共推行此运动的目的,应该有以下几点可以推敲其端倪:

  ● 一、重塑儒家思想与中华文化的关连并标榜其重要性。

    中共建政六十几年之后,现在是最辉煌与最兴盛的时期,中共领党阶层有感于经济日见起飞,国力足见强大,国际地位跃升,但却遭来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质疑和羞辱。而中国国力虽强,国际地位亦举足轻重,但始终不得人心,不得跻进文明大国之林。其根本的原由,就是因为“文革症候群”所产生的“文明癌症”吞噬了中国的壮大与跃升。这就是中国难登文明大雅之堂的理由和堂奥。

  所以,中国惊觉此因之后,大力亟思改善突破之道,以振大国之威。而能够挽回与重抱文明大国之路,即在于如何找回孔子的儒家思想与孔子的身教和言教,以振兴中华文化,开创大国声誉和信赖,赢得世人的肯定和支持,重回礼仪之邦,再创文明风范。

  ● 二、以中华文化作为跻进文明大国之林的想望。

     中国强大了,富有了,接踵而来的不一定是各界的祝福和期许,却因而引来许多忌妒和质疑,各种指桑骂槐的攻讦和龃龉,几乎未曾中断,亦未曾稍有停歇。面对一波波的攻击声浪和吃醋吃味的指摘,中国也挣扎在找不出原由和探不到病痛出处的大患。
 
然而中国很清楚地知道,一昧地用硬权力和外交途径来解决此问题,终究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剪不断,理还乱,真是既折腾又废时,釜底抽薪之计,必须归根究底地探究出根本痛因所在,始得有效疗治,减痛减压,再行断根之计。

  是以,既知治病之道就在如何恢复中华文化,当然就得趁机创势,大力扫除病菌,消灭余荫,方能根绝病除,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功,以正视听,以振国威。于是中国先从国内开始设置许多的孔子学院,大力鼓吹儒家思想和孔子学说,积极地将孔子的言论和其思想,渗入校园,渗入公职机构,深入民间,使孔子的言行得以通行国内各地,唤起中国人民对孔子学说的重视与推崇。此外,更远赴海外各地设置孔子学院,将中华文化与孔子思想,大量地输入世界各地,普及中华文化的德泽于各域,将孔子学说视为普世的价值,大力推进并广泛散播海外,遍及国际舞台。

  中国如此推动孔子再造运动,当然就是藉此将中华文化推向全大陆并扩及全世界,达到以文化宣传中国文明国力的开端,藉以改变世人对“中国威胁论”的错误印象,改善中国予人穷兵黩武的恶名,进阶成为文明大国之林。

  ● 三、积极挽回中华文化的主导权和诠释权。

      文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项目之一,但不一定会是国家极力推行的重点项目的一环。然而中国经济强大之后,它想要走的大路和雄心壮志,必然不会只是区区的小径小道而已,它要的是,站上世界的舞台和进阶国际的中心,好在此两领域开疆辟土,再创中华大业,雄据天下的决心与意志不言而清。

  中共之所以极力想在文化与文明这两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和能量,说穿了,难道没有暴露出与美国争霸的野心吗?答案显而易见,不难理解。

  凭良心讲,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能量,它为什么不能享有出头与跃世的豪情和壮志呢?有什么理由可以要中共再保守,再闭关呢?面对当今国际情势的险峻与复杂,唯有将自己推及世界权力的舞台和国际力量的高处,才能符合中国富起来之后,他想要对世界稳定的责任与国际和平的自我期许方面,多一些担待和承诺。亦想在文化力量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以进入文明国度的门槛,发挥其软实力的长远能量,蔚为大国之风范。

  这些都是中国处心积虑必须全力促成的大业,没有理由不积极起来,没有必要放手让贤,唯有如此,才能在诡谲多变与复杂乖张的国际大熔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屹立而不摇,强大而不衰退,持久而后续无限。这些必须与必要的努力和作为,中国近几年来不停地开发和经营,严格说来也许还不尽人意,但整体看来,虽未臻成熟,但亦不远矣!

  这就是中国认知到在富足之后,必须将中华文化的主导权与诠释权要回来,才能恢复中华文化的衰退美名,才能使中国跻进世界先进文明大国之林,并不能让台湾在中华文化的维护方面专美于前,这就是中国积极创办孔子学院于海内外的关键原因所在。而中国的雄心已经有了一定的能见度了,至于壮志亦刻正积极展开进行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有开花结果的一天,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评社特约作者李华球现任台湾“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安组特约研究员”)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鲜为人知的故事
http://blog.ifeng.com/article/9958613.html


2011-02-12  据中纪委和中组部有关负责人证实,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中央已决定免去其党组书记职务,同时,中央已任命盛光祖为铁道部党组书记。至此,担任铁道部部长达8年的刘志军终于结束了自己的辉煌仕途。(2月12日新华网)

在新华网的报道中,刘志军并未以同志相称,和以前部分落马高官明显不同。这个细节也说明刘志军的问题非常严重,中纪委和中组部官员都耻于和他为伍。刘志军作为一个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人,却能在年至半百之际成为新一代的铁老大,这在中国的政坛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他在仕途上青云直上,直到其胞弟刘志祥因为涉黑而翻身落马,才逐渐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刘志军的官方简历中称:刘志军,汉族,1953年1月出生于湖北鄂州。研究生文化程度。1972年2 月参加工作,历任武汉铁路分局党委书记,广州铁路局政治部副主任,武汉铁路分局分局长、党委副书记,郑州铁路局副局长,湖北省国防工办党组书记,沈阳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1994年11月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总调度长,1996年8月任铁道部副部长,2002年9月任铁道部党组书记、副部长,2003年 3月任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

媒体对官员的经历描述一般都会有文化程度或者学历的介绍,如果是名牌学校毕业的,也往往会作为一种荣耀直言不讳地写入简历。但诸如刘志军这样的简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种文凭是后来因为升迁的需要而走过场弄的。笔者和刘志军是同乡,刘志军只有初中文化在家乡是尽人皆知的,他的仕途通达主要是因为其前妻家的良好政治背景。

刘志军从小受过不少的苦,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他的人生处境都未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后来,他在铁道部门工作的时候,上级看他做事认真,而且写得一手好字,口才也不错,所以在有更上级的人下来视察时,安排他一起招待。颇具有戏剧色彩的是,刘志军终于因为有了和铁道部门高官接触的机会,而得到上级的器重和提拔,并被某级别较高的铁道官员招为乘龙快婿。从此,他便官运亨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了武汉铁道系统的权力巨头,并最终取代了其岳父的位置。

刘志军和他前任妻子的婚姻并非是基于真正的感情,而是基于对权力的欲望,自然而然,他对其岳父的应允也就成了一种赤裸裸的媚上行为,甚至于是一种特殊交易。“爱江山更爱美人”,刘志军在享受岳父荫蔽的同时,更难免对真爱的渴望。等到自己的权力关系网建立之后,刘志军便提出了和前妻离婚的要求,岳父自知已经失去了利用的价值,无奈年迈气衰,只得听之任之。虽然一度换妻,据说,他仍然人心不满,在和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又再次走进了结婚的礼堂。据说,刘志军第二次离婚的原因竟然是老婆“没有生儿子”。

在一些地方官场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朝有权在手,不用过期作废”,在官场里面?经摸爬滚打多年的刘志军也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这种坏思想。用中国的一句熟语“一人得道,鸡犬飞升”来形容刘志军的家族可以说毫不过分。刘志军凭藉他在铁道系统一言九鼎的“威望”,不断地提拔自己的亲戚在铁道部门担任重要职务,刘志祥便是其中之一。

2006年3月16,曾先后担任汉口火车站站长、武汉铁路分局副局长的刘志祥,因涉嫌故意伤害、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审,后被判死缓。按照中国的法律,贪污受贿金额高达4000万元的刘志祥不知道可以被判多少回死刑,但是,就因为有刘志军在当铁道部部长,刘志祥最终得以免死。

原以为提拔自己的亲人可以让全家共享荣华富贵,殊不知,不安分的弟弟却是掣肘自己权力升级的拦路虎,引发自己权力危机的导火线。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刘志军也许是彻夜难眠,悔恨交加。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对弟弟刘志祥的“关心”会出现这种可悲的结局。刘志军在铁道系统任职的亲戚朋友还有很多,一个个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物,即使有人比这些人的官大,因为他们和刘志军的关系,凡事别人都得让他们三分。

自从刘志祥东窗事发,有关刘志军的不利传言便不绝于耳,其中不乏和他关系亲密的同事和同乡,以及铁道系统内部传出来的。铁路交通已经是十分发达的中国,在每一年的春节期间,民工返乡都成为一个问题,因为火车票的贩卖已经异常猖獗,一些票贩子和铁道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所以在春运期间对火车票的经营形成了垄断,民众对此民愤极大。

当看到刘志军被中纪委调查并被中组部免去铁道部党组书记职务的消息时,互联网上可谓是一片欢呼。早已四面楚歌的刘志军终于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而走到了权力的尽头,虽然可喜可贺,但是,对于其他尚在任的官员而言,他应该成为一面镜子,更应该成为一挂警钟,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话:“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1年2月12日


中国铁道部长落马内幕 刘志军手握九千亿建设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620


    2011-2-12: 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12日被突然免职。新华社称,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已被调查。据悉,刘志军突然去职,与涉及一起经济案件有关。

  刘志军是中国正部级高官,担任铁道部长、党组书记已近八年,近年来大陆青藏铁路、多条高速铁路完工通车,都是在他手中完成。由于中国高铁经费庞大,近三年就计画投资9000亿人民币(约4兆台币),庞大的铁路建设经费是否导致他落马,已引起各界揣测。

  刘志军也是继2009年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落马后另一个正省部级高官。他落马的消息传出后,铁道部官网有关刘志军过去的相关消息已全不见。

  刘志军最后一次出现公众眼前是在2月8日安徽阜阳火车站,他到火车站了解春节过后首轮春运高峰运输情况,当时还亲切的询问旅客“车票好不好买?有没有多收钱?”才隔四天,他就被免职调查。

  中国中央组织部还宣布,接任铁道部部长的是现年62岁、海关总署署长盛光祖。他算是回锅铁道部,早年他即在铁路部门服务,1999年任铁道部副部长,2000年才换跑道到海关总署,十年后再回到铁道部,并成为一把手。

  ★ 附:中国铁道部长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


  中国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中共中央决定免去其铁道部党组书记职务,同时任命曾担任铁道部副部长的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盛光祖为铁道部党组书记。

  新华社2月12日援引中共中纪委、中组部报道了上述消息。目前春运仍在紧张进行,刘志军最后一次露面是马不停蹄地检查春运。1月30日至2月8日(农历腊月廿七至正月初六),刘志军还连续10天在运输一线检查指导春运工作,行程7,000余公里。

  官方报道一直追寻其足迹,重点报道了其在广州、阜阳的活动。在10天时间里,刘志军一行先后添乘检查了长吉城际高铁、包西铁路、太中银铁路、郑西高铁、海南东环高铁、成灌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宜万铁路、广珠城际高铁、武广高铁、武九铁路、昌九高铁、京九铁路,检查了西安、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南昌、阜阳等地区的铁路春运工作,并检查了部分铁路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有报道称,刘志军“落马”事前已有征兆。知情人士称,刘志军案与丁书苗案有直接关联。

  2011年年初,山西晋城女企业家丁书苗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以煤炭运输起家的丁书苗,是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该集团旗下企业涉足高铁设备、影视广告、酒店等多个领域。丁书苗被视为中国高铁及衍生项目重要既得利益者之一。由该集团实际控制的山西金汉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武广高铁、郑西高铁及广深港高铁工程中均有中标项目。在北京南站拥有大型LED显示屏的高铁传媒广告公司,亦由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有。据悉,丁在北京被有关部门调查一事,主要涉及铁路投资领域。

  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尚未披露刘志军违纪细节,但铁道部在刘志军治下政企不分、改革滞后等沉疴积弊早已为中国公众诟病多年。此案或可成为中国铁路改革的切入口。

  2003年3月,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刘志军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接替傅志寰,正式出任铁道部部长。任内,刘志军提出“推动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他落实了全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和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被称为“刘跨越”。

  由于在任期间发生了2008年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和“春运”买票难现象进一步加重现象,一度被民众呼吁辞职。此外,刘志军还因为结婚三次而广受网民诟病,网络上流传着刘志军的口头禅:“干得好不如娶得好!”其弟刘志祥,原武汉铁路分局副分局长,于2006年因故意伤害罪、贪污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0万元。

  ★ 刘志军简介:


  1981.09——1982.09,在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基础课部干部班学习。
  
  1982.09——1984.09,在西南交通大学运输系运输管理专业学习。
  
  1984.09——1987.04,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江岸车站站长、党委副书记,分局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党委书记。   

  1987.04——1988.08,广州铁路局党委常委、政治部副主任。
   
  1988.08——1991.09,郑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1991.09——1992.08,郑州铁路局副局长、党委常委。   

  1992.08——1993.02,湖北省国防工办党组书记(正厅级)。
   
  1993.02——1993.04,参加铁道部运输改革调研工作。
  
  1993.04——1994.11,沈阳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1994.11——1996.08,铁道部党组成员、运输总调度长(其间:1995.09—1996.07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6.08——2002.09,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其间:1997.01—2000.04兼任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1995.09—1998.07在中央党校培训部哲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
  
  2002.09——2003.03,铁道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2003.03——,铁道部部长、党组书记。是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 盛光祖简介:

  男,汉族,1949年4月出生,江苏江宁人,中共党员,大学普通班。
1968年参加工作,先后任上海铁路局南京分局、杭州分局分局长兼党委书记,济南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

  1994年任铁道部党组成员、总经济师。

  1996年任铁道部政治部主任、党组成员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1999年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00年任海关总署副署长、党组成员。

  2002年任海关总署党组副书记、副署长。

  2007年任海关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正部长级)。

  2008年3月任海关总署署长、党组书记。是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    来源: 世界日报▲◆★●■☆


高铁和高速无线网成美国经济新引擎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654


     2011-2-13:跟踪白宫近日经济日程,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奥巴马政府近期主推经济政策,其中,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无线网计划尤为突出。美国副总统拜登8日专程赴美国历史悠久的费城第30大街火车站宣布在全美建设高速铁路的全面计划,该计划将在6年内投资530亿美元。拜登说, “正如奥巴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所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无法承担牺牲一些领域,基础设施就是一项。”奥巴马1月25日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美国将在25年内使 80%美国人可搭乘高速铁路的目标。

  10日,奥巴马总统在密歇根州宣布推动建设高速无线网络计划,要在5年内使全美98%的家庭能够使用高速互联网。除了高铁和高速网,在1月下旬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还提出修复或新建公路、桥梁、机场等,并通过建立“基建银行”改革基建融资机制。

  奥巴马政府之所以大力推动基础设施,既有短期目标,也有长期打算。从短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拉动国内需求和创造就业的“速效药”。目前美国失业率仍然处在9%的高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日前说,尽管最近两个月美国失业率回落令人鼓舞,但是失业率真正回归到正常状态仍需数年。对于已经开始为竞选连任布局的奥巴马政府而言,尽快明显降低失业率是争取民心的关键。

  从长期来看,奥巴马政府把更新基础设施视作为未来奠定基石。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基础设施更是作为奥巴马“赢得未来”战略构想的四大支柱之一。奥巴马说:“这是一个新世纪,我们不能期望明天的经济发源于昨天的基础设施。”拜登说:“这是赢得未来的计划。”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更有国际竞争考虑。奥巴马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应对外部竞争。在高铁项目上,奥巴马常把中国、日本等国家挂在嘴边。而在高速无线网建设上,奥巴马则以韩国为目标。他说,现在,韩国90%的家庭都能接上高速宽带网,而在发明了互联网的美国,这一比例只有65%。拜登说:“如果我们不做,美国如何在21世纪领导世界?”

  尽管奥巴马雄心勃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从目前形势来看,这些计划要得到具体落实还面临不少障碍,其中最大的障碍在于财政。

  在高铁项目上,根据白宫发布的消息,美国政府在高速铁路计划已经先期投入105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来自2009年推出的刺激经济计划,25 亿美元来自2010财政年度预算。奥巴马将于下周公布2011财政年度联邦财政预算案,其中包括80亿美元用作高铁建设。而这项总计需要53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其余部分,预计将在今后6年发放。

  在高速网项目上,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向商业无线运营商拍卖电波频谱(radio spectrum)等方式筹资。白宫说,这将在未来十年筹资300亿美元。

  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需要得到国会支持才能实施。去年11月中期选举后获胜而掌控国会众议院的共和党议员正在积极推动削减联邦预算,其中就包括大幅裁减交通预算。可以预想,奥巴马政府以基础设施促增长策略的实施并不会一帆风顺。来源: 中国证券报▲◆★●■☆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February 14, 2011 10:54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解放军开展核反击演习 时机微妙内涵丰富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中国科技拨款应送炭而非添花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