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掉”北京的地,能换美国一年GDP | (回到Blog入口) | 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

莫斯科为何成欧洲最不安全城市?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五十九感悟:凝聚人心增强实力----一盘散沙是大害

 

市场上的优秀人才不多见,笼络优秀的人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以吸引行业最优秀的人才,笼络一流的人才才能增强公司的综合能力。

 

今 日 看 点 : 2011-01-26 ▲◆★●■☆

 

中国须警惕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差距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26/095621877613.shtml

 

东盟针对南海问题分歧加剧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1143/c5

 

法国顶尖武器技术被整体搬到了中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991

 

中国仍需“韬光养晦”?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000

 

莫斯科为何成欧洲最不安全城市?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006

 

事业单位改革待遇不降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26/030221874513.shtml

 

 

 




中国须警惕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差距问题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26/095621877613.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记者顾钱江 赵颖)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此间说,尽管全球经济复苏根基并不稳固,中国经济的表现仍将“风景这边独好”。他同时指出,中国必须居安思危,尤其要警惕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分配不公。

  林毅夫25日晚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思·辩圆桌”会上说,中国国内产业升级空间很大,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建设方面欠账多,教育、卫生、医疗领域投资潜力巨大,而且中国政府财政状况较好,外汇储备充足,这些都让他对中国经济相当有信心。

  “当然,中国经济也必须要居安思危,”林毅夫说。他举例说,一些国家如日本、爱尔兰,在保持二、三十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之后却陷入停滞,其背后的共同原因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因监管不力,再演变为严重的金融问题。

  林毅夫同时指出,中国仍是转型国家,还有不少体制性问题仍未改革到位。他特别提及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认为其与中国经济存在的投资过高、消费偏低、顺差过大等问题均相关。他说,中国经济增长很快,收入分配状况却在恶化,这是体制性问题所致,如金融体系偏好大企业,垄断产业靠占有资源获得巨额利润等。

  不过,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前景仍持一贯的乐观态度。他说,中国如能居安思危,解决好体制性问题,不管外界风雨如何,今后一二十年仍可保持8%左右经济增长,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尤其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根基并不牢,确需中国这样的强劲增长来拉动走出谷底。

  林毅夫指出,2009年下半年迄今,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状态,但这是“谷底回升”,是“统计上的回升”。发达国家目前普遍存在高失业率和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经济增长乏力,复苏根基并不稳固。

  他认为,发达国家解决实体经济的上述问题,货币政策作用有限且会连累他国,财政刺激政策更为可取,但也可能导致公共财政赤字增加和政府债务危机,这就需要借鉴中国经验,他称之为“超越凯恩斯主义”。

  林毅夫解释,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下滑风险,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投向高速公路、港口、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成功“保八”,而且解决了经济增长的一系列瓶颈问题;2003年以后,中国出现了10%以上的高增长,而通胀率却低于7%。经济增长带来政府收入的增加,公共财政赤字逐渐下降,步入良性循环。

  他说,目前全球70%以上的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低,且主要存在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因此应进行有助于提高生产率和消除消费瓶颈的基建投资,这样可以增加就业,改善消费预期,提振房地产需求,降低金融部门的呆坏账,逐渐减少财政赤字。

  林毅夫指出,发达国家在公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相当大潜力,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到处是“瓶颈”。如果发展中国家多搞基建,对资本品的需求就会增多,这将缓解发达国家产能过剩和失业问题。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带来就业,并消除增长的瓶颈制约,未来会有更好的经济表现。

  林毅夫表示高兴地看到20国集团首尔峰会达成共识的第一条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此后新加坡举行东亚基础设施投资高层会议,承诺用主权基金5000亿美元,支持东亚地区基础设施发展。

  “如果世界上多几个类似的基金,全球经济复苏根基才会牢固,”他说。

  林毅夫再次呼吁美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一项新的“马歇尔计划”,以类似于美国在二战后为欧洲提供巨额援助的方式协助重建全球经济,并帮助自己渡过难关。▲◆★●■☆


东盟针对南海问题分歧加剧
http://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31143/c5

    2011/01/24:东盟外交人士21日透露,在本月中旬举行的东盟非正式外长会议上,轮值主席国印尼外长对美日干涉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主权纠纷问题表示担忧。今年由印尼担任主席国,因印尼与中国并无领土问题,东盟似乎也欲借此机会转而对华展示友好态度。

日本共同社1月22日报道称,东盟外交人士21日透露,在本月中旬举行的东盟非正式外长会议上,轮值主席国印尼外长对美日干涉部分东盟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主权纠纷问题表示担忧。

报道称,东盟去年由越南担任轮值主席国。由于越南与中国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主权上存在纠纷,该国与美日展开合作抗衡中国。今年由印尼担任主席国,因印尼与中国并无领土问题,东盟似乎也欲借此机会转而对华展示友好态度。

东盟非正式外长会议于16、17日两天在印尼中部的龙目岛举行。据东盟外交人士透露,印尼外长马蒂·纳塔莱加瓦在会上对美日干涉南海主权纠纷问题表示担忧。对此,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则担心与中国谈判之际难以获得其他东盟国家的积极支持。

报道还指出,为增强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签署的《南海各方行动宣言》的实效性,实现不诉诸武力、共同开发资源,目前中国和东盟双方正就制定行为准则展开磋商。▲◆★●■☆


法国顶尖武器技术被整体搬到了中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991


    2011-1-25 在最近一期的英国《简氏防务周刊》上刊登了这么一篇文章,声称中国可能会通会巴基斯坦而得到法国“米卡”空空导弹和RC-400型雷达的技术。而这些技术是欧盟对华军事禁售中所禁止的。英国人担心,如果中国大陆得到了这些技术,可能会对台湾空军装备的法国产“幻影”2000-5战斗机产生威胁。简氏防务的报道引发了欧美媒体的强烈关注,他们认为如果欧洲默认这一现实的话,无异于是对华军事禁运政策的一个重大转折。

地空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射单元,可以看到四联装发射模块已经竖起。

航空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作战示意图。

2000年在新加坡亚洲航空展上进行公开展示的地空型“米卡”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VL Mica Air Defence System)。

  西方担心军事技术由巴基斯坦流入中国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报道中称,中国可能会通过巴基斯坦得到法国的雷达和导弹,因为巴基斯坦正为该国的JF-17型轻型战斗机购置武器系统,而该机型是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巴基斯坦航空工业公司共同开发的。

  据巴基斯坦消息人土透露,该国正与法国政府谈判,讨沦购买MBDA公司的“米卡”型空对空导弹与泰雷兹公司的RC-400型多用途雷达的相关事宜,用以装备JF-17型战斗机。这笔交易有望达成,并可能导致相关技术流人中国。

  “米卡”空空导弹是法国媲美

  于美国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的型号,在精确性和可控性方面受到很高的好评。该型导弹已被法国达索公司“阵风”战斗机选用。主动搜索雷达和远红外寻的结合的改进系统,具有独一无二的锁定中、近距目标予以截击的功能。“米卡”导弹的性能足以对美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构成竞争威胁。台湾空军已经订购了460套“米卡”空空导弹,部分已配备了远红外寻的系统。

  西方情报专家担心,如果武器技术卖给巴基斯坦,中国就可能运用逆向工程方法对技术加以研究。例如,在中国设计师仔细研究和肢解了巴基斯坦空军的F-16型多用途战斗机后,同样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负责的歼-10飞机工程就获得了重大进展。

  一位身居美国的中国军事分析家说:“此举将规避(欧盟)针对中国的武器与国防技术禁运措施,这是人们不愿看到的。此举同样会导致中国与两位邻居——台湾和印度——之间的军事平衡发生重大变化。”

  具体地讲,台湾空军配备了60架达索公司生产的“幻影”2000-5型战斗机,机上同样装备了“米卡”型空对空导弹和泰雷兹公司的RDY型雷达。RC- 400型雷达就是RDY型的改进版。因此,对巴基斯坦的出售计划和可能发生的对中国空军的技术转移将有效制约台湾整个“幻影”2000-5机群。

  法国技术如果被中国得到,同样会对法国对印度的军售造成重大影响。一位分析家评沦说:“此举不仅使中国有能力规避欧盟的武器禁运——没人会希塑此事发生——而且损害了法国与两大客户之间的关系:巴黎应该也不会有人希望此事发生。”

  法国国防部发言人没有向美联社证实这起交易的存在,但表示没有理由不与巴基斯坦合作,而且军售条款中也必然会包括军备管制措施。MBDA公司发言人曾向美联社表示正与其他公司竞逐这次军售合同,但隔天则反口称不存在任何竞标程序。

  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研究院的亚洲小组负责人尼尔分析说,如果法国决定批准军售,将会遭到美国“严厉”回应。

  其实在巴基斯坦军事历史上,利用西方的技术改造中国制造的武器已经屡见不鲜。

  就目前的JF-17战斗机来讲,装备有俄制的发动机,意大利的“格里福”S-7雷达等东西方的武器装备。

  在1960年代后期,巴基斯坦空军就利用美国的技术改造过从中国进口的歼-6战斗机。针对歼—6作战半径小,留空时间短,空战火力较弱,射程短,机载火控设备较差等弱点,巴基斯坦空军使用西方先进技术和武器装备改进歼—6被提上了日程。

  巴空军采用1140升大副油箱取代760升小副油箱,加大了航程。改进了瞄准具等火控装置,配备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和MK—82航空炸弹及美制大口径火箭弹。利用西方技术改进F—6装置的WP-6发动机,使发动机的推力增大,寿命延长。所有这些措施使F—6的作战能力有了较显着的增强。

  在接受中国空军培训的同时,巴空军根据自己的情况为F—6制定了具体的作训规则和西化的飞行守则,即使飞机的表面也参照西方空军的习惯进行现代化的涂装。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巴基斯坦的飞行员在美国的作训体制下使用中国制造的苏式米格战斗机进行着战备训练和空中勤务。

  这一中西合璧式的组合模式在后来被证明是相当成功的!1971年12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第三次大规模战争。战争的最后结果虽然是印度成功地肢解了东巴基斯坦,但在空战中印度并未讨到多少便宜。在开战初期即度空军拥有飞机625架,主战飞机是双倍声速的米格-21和苏-7。巴空军仅有飞机285架,主要空战飞机是F—86和F—6,印方占有明显优势。但对抗结果却是印方被击落50架,巴方只被击落14架(巴方公布)。

  目前的巴基斯坦军队中,还装备有美制的F-16A/B战斗机、法国“阿古斯塔90B”潜艇、美制“毒刺”导弹、美制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等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在当时都具备世界领导的性能。

  法国向中国兜售阵风战斗机

  由于欧盟对中国采取军事技术禁售措施,欧洲国家对可能流入中国的军事技术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不过欧洲人又不想放弃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在是否跟随美国采取对华禁售与解禁之间,他们充满了矛盾。

  法国早就建议达索公司向中国供应“阵风”-M战斗机,法国前总统希拉克2004年10月访华时就已经展示过这种机型,作为中国未来舰载机的备选型号。“阵风”-M要比苏-33轻许多,这样,中国就可以在自己未来的航空母舰上停放更多这样的战机。

  “阵风”超音速舰载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机上的主要武器装备有:一门装在右侧发动机侧面的30毫米德发544机炮,14个外挂架为机身下4个、翼下6个、翼尖2个、进气道下2个。该机执行截击任务时,可挂“米卡”中距拦截空对空导弹和“魔术”近距格斗空对空导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可挂“米卡”空对空导弹和常规炸弹。

  对华军事禁售挡不住中国现代化进程

  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已经进行了18个年头。*卖武器或输出尖端军事技术是当今许多国家的生财之道,美、俄、以色列和欧盟等国每年要*此挣上大把的银子。据统计,由于不敢越禁售雷池,十几年来,欧盟起码从中国少挣几十亿美元,美国和以色列的损失就更大,估计约有一百多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世界许多国家都将与中国建立友好关系作为自身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

  在这种氛围下,中国与美欧等国的外交关系也处得不错,只因对华军售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致使双边关系遭遇发展瓶颈,经贸往来也难有突破。温总理总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维持对华军售禁令是对中国的政治性歧视,十分不利于双边关系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来源: 简氏防务周刊


中国仍需“韬光养晦”?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000


      2011-1-25 作者 : 戴维·皮林    没有人还会指责中国隐藏锋芒。多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奉行邓小平“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将其作为推进和平崛起的最佳方式,如今,勇敢起来的中国政府似乎更愿意炫耀其实力和成就。不管是用隐形战斗机来欢迎到访高官、鼓励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还是允许退休将领将南海列为“核心利益”地区,中国表现得像一株含羞草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问题是,随着中国自信心增强,以及在从东南亚到非洲和拉美的经济利益的拉动下,中国进一步深入全球事务,中国会变成什么样的强国呢?与直到去年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不同,中国不会成为美国的影子。用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Paul Keating)的话说,国际秩序正回到更为正常的状态,世界第二大国不再是第一大国的“附庸国”。

  这个过程的全面展开可能需要30 年或更久。但甚至在此过程的初期,我们就可以描绘出中国外交政策的轮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周已经发现,中美之间一个截然不同之处在于,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传教式的国家。美国建立在理念和文件的基础之上,加之其基督教根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传教特质。不管是就美国的宪法还是就其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场意识形态的优点而言,美国的大量论述均认为,它塑造了一个优越的体系。美国经常凭借榜样力量或其模式的吸引力而成为领导者。但为了将其愿景强加给世界,美国并不回避使用武力——拉美政变或越南和伊朗战争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比之下,中国缺少这样的意识形态冲动。中国并不缺乏使用软实力的眼光。世界各地的众多孔子学院正在传播汉语,中国国有媒体也加强了传播中国世界观的努力。但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政治体系及其实用主义的混合型经济并非受到意识形态的推动。它们只是实现最终目标的一种手段,即建立一个富裕的强国。“美国是传教式国家,”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美关系中心主任奥维尔·斯科勒(Orville Schell)表示。“中国希望得到尊重和对其地位的承认。”

  中国的外交政策方针是不干涉。中国对于缅甸将军和西方当选政客基本上是平等相待。中国对于影响其它国家的国内政治议程兴趣有限。然而,随着中国的利益与世界其它国家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中国对不干涉的偏爱将会受到限制。最初的考验可能来自苏丹——由于对石油的渴求,中国开始与苏丹政府打交道,但这种渴求如今将要求中国与石油储量丰富的南部地区保持距离。在其它地区,如果印尼或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遭遇暴力反对,后果会怎样?我们越来越难以想象中国会对此不理不睬。如果某个非洲政府将中国拥有的矿藏国有化,或缅甸的某个民主政府否认它们的将军与中国签订的协议,中国政府将做何反应?

  中国还着重宣扬了其所谓的不扩张本性。马晓天上将去年援引毛泽东的话称:“50年以后,中国的命运还是960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占人家一寸土地,我们就是侵略者。”

  当然,所有国家在历史上都具有扩张性,否则的话,它们现在仍将局限在乡村和山谷内。中国清朝的面积远远大于明朝。但如果你接受中国对“中央王国” 的定义,将西藏、新疆和台湾都算入中国版图,那么中国的主张就不完全是空洞的。从历史上看,中国更喜欢与较小国家保持等级森严的进贡关系,而不是彻底的领土征服。例如,中国从未征服过数百年间一直向其进贡的琉球国。

  19世纪,日本接受了西方的主权国家概念,占领了琉球国(现在的冲绳),后来又凭借武力将亚洲许多地区并入其短命的帝国之中。

  《帝国意志》(The Mind of Empire)的作者克里斯多佛·福特(Christopher Ford)提出,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合法主权的概念”。他预测,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可能会愈加强硬地坚持中国历史教会它去期待的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澳大利亚罗维国际政策学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执行主任迈克尔·韦斯利(Michael Wesley)预测,最终,中国会努力将美国军队推离其海上边界,更好地对较小邻国行使权力。关于这点,目前可能已有暗示。中国如今更为坚持对整个南海的权力主张,尽管这片海域还毗邻其他几个国家,包括越南、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

  亚洲协会的斯科勒表示,中国将日益寻求重建旧的进贡体系。其它国家不一定要在意识形态上仿效中国。但它们将不得不表现出尊重——在必要的情况下会做出让步。中国希望“让所有人都知道,要维系与他国的关系,中国不一定要减弱锋芒,”他表示。“从现在开始,不得不减弱锋芒的将是其他国家。

▲◆★●■☆”来源: 金融时报


莫斯科为何成欧洲最不安全城市?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7006


    2011-1-25 作者: 余永胜:1月24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繁忙的多莫杰机场发生惨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迄今已造成50多人死亡,100 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俄罗斯举国震惊,总统梅德韦杰夫誓言捉拿并严惩凶手,要求有关部门立刻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安全保卫级别。这已是一年之内莫斯科第二次遭受重大恐怖袭击了。去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接连发生两起严重爆炸事件,造成40名人员死亡。再往前溯,2002年的莫斯科剧场人质事件中,100 多名人质遇难。除莫斯科外,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竟有多达300多名人质遇害。

  面对频繁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人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疑问:美国本来是恐怖分子的首选目标,可自“9.11”后,美国本土没有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而原先罕有恐袭发生的俄罗斯,为何惨案连连,首都莫斯科几乎成了“欧洲最不安全的城市”呢?

  原因当然是多样的。比如,美俄对反恐的投入明显有差异。“9.11”后,反恐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议题,政府为此投入了巨量的人力、财力,国会甚至专门通过了《爱国者法案》,授予政府此前没有的权力。相比之下,俄罗斯并没有像美国那样,把反恐提到首要的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但除此以外,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美俄面临的恐怖分子的来源不同,试图袭击美国的恐怖分子大多是境外势力,特别是与中东有关的恐怖组织,如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等。而袭击俄罗斯的恐怖分子基本上都是来自俄境内。俗话说:“外贼易挡,家贼难防”。本国恐怖势力实施袭击要占有诸多便利,比如他们不需要经历签证审查,也就没有下一步入境时的把关问题。而境外恐怖分子即使侥幸通过上述两关,还需要解决武器运输问题。显然,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反恐有“家贼难防” 的劣势。

1月24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最繁忙的多莫杰机场发生惨重恐怖袭击事件

  就这次恐怖袭击而言,虽然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本国恐怖力量所为,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本国分离主义作案的可能性极大。而从作案的手段来看,车臣恐怖组织“黑寡妇”的嫌疑最大。这个团伙据称是由在车臣战争中丧生的男人的妻子和亲属组成,自2002年首次参与莫斯科恐怖活动以来,该组织已在莫斯科发动了 20多起造成人员伤亡的恐怖事件。由于俄罗斯针对女性的安检措施很松,女性更容易蒙混过关,危害也更大。据统计,在俄罗斯,女性袭击者每次发动袭击平均造成21人丧生,而男性袭击者则造成13人死亡。

  俄罗斯“盛产”恐怖分子的原因与其特殊国情有关。俄罗斯是个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1亿多人口竟然容纳了130多个民族。从行政区划上来看,俄罗斯有21个共和国、9个边疆区、46个州、2个联邦直辖市、1个自治州以及4个自治区。如此复杂的民族结构和行政区划,再加上前苏联时期积累的民族矛盾,特别是斯大林时期的强制性民族迁徙政策,使得俄罗斯成为民族分离主义势力产生的良壤。这其中,以高加索地区最为突出。目前,在俄罗斯政府认定的全球 17个恐怖组织中,盘踞在高加索的就有两个,而其它15个几乎全都集中在南亚、中东等地区。

  对于“家贼”的恐怖袭击,显然不能照搬美国式的反恐措施。近年来,俄罗斯反恐主要采取武力清剿和经济安抚两个手段。前者治标,后者治本。但就前者而言,俄罗斯地广人稀,每平方公里仅有8人左右,分离主义势力盘踞的高加索地区就更少,而且这个地区地形复杂,便于恐怖分子藏身,政府军很难将其清除。而从安抚手段上说,俄罗斯近年来备受金融危机的打击,难以拿出重金援助这些地区。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俄罗斯的家贼式恐袭恐怕还是难以根除。

  恐怖袭击无疑是不幸的。但让人稍感慰藉的是,国际社会在恐怖袭击面前表现出难得的团结。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慰问。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莫斯科爆炸事件是“恐怖主义的无耻行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4日在布鲁塞尔发表声明,对莫斯科恐怖袭击事件表示强烈谴责。由于恐怖分子本来就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要想有效反恐,国际合作显然很有必要。各国在反恐问题上的精诚团结,无疑是人类最终消灭恐怖势力的必要条件。▲◆★●■☆  来源: 中评社


事业单位改革待遇不降
http://news.sina.com.cn/c/2011-01-26/030221874513.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6日  21世纪经济报道

  试点三年踯躅不前,涉及3000多万人的事业单位改革,将在今年有所突破。

  1月25日,在20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进展发布会上,人社部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尹成基表示,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明确的,即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按照人社部今年人事制度工作改革的安排,将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

  此外,本报记者获悉,2008年启动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仍处于试点阶段。目前的安排是,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放在前面,实现事业单位聘任制,由此推进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需要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相配套,各项改革都是相互联系、总体部署总体推进,这个方向是明确的。”一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告诉记者。

  难关仍是养老制度改革


  早在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原则通过,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及分类改革。

  但是,由于担心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待遇水平有可能大幅下降,试点在地方受阻。试点之初,在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事业单位内,掀起了提前退休潮。

  据国务院法制办人士回忆,在2009年《社会保险法》三审的时候,有来自事业单位的的人大常委提出,社会保险法应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作一个交待。

  针对这一情况,尹成基在回答本报记者的提问时表示,“部分事业单位人员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改革不会带来他们相关待遇的下降,会保证各项待遇在原有基础上不下降。”

  社保领域专家、社科院拉美所所长郑秉文认为,五省试点改革难有进展,首先涉及到公平问题,事业单位夹在公务员和企业之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企业可以工资上不封顶,尤其是垄断行业,但事业单位的收入只算中间水平,改革却首当其冲,退休后可能向最低的平均线看齐。”郑秉文说。

  人社部人士告诉记者,事业单位改革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办法也不同,对于有条件退休的这部分人,会考虑对他们补偿,换句话说就是待遇不会降低,

  1月25日的发布会上,尹成基也表示:“为了使这项改革能够平稳推进,我们和有关部门一起采取了先行试点,探索积累经验的工作方法,目的就是使改革能够在积累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会通过降低相应人员的待遇取得预定目标,请大家不要有这方面的担心。”

  改革分步推进

  目前,国务院共有社科院中科院等直属事业单位14个,有财政部、科技部等相关部委29个,税务总局、工商局等直属机构18个。在这些机构下面,基本上都有数目不等的相关事业单位。

  国务院在3年前推出此项改革,原因是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占全国财政供养人数的近80%,如何稳步推进,必须先行先试。

  由于事业单位退休费是按退休人员工资额的一定比例计发,而近年来工资上调,扩大了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基数,使得财政负担日益沉重。

  据郑秉文介绍,2008年全国平均在岗职工退休金1000元/月多一点,全国3000万事业单位职工月均收入是企业职工的1.8倍,其中离退休支出已增至1400多亿元,这些钱大约一半是财政拨款,一半是自筹。

  记者获悉,目前中编办、人社部等相关部委正在抓紧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与这一文件一并制定的还有一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

  按照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改革“新人有新办法,中人有中办法,老人有老办法”的方式,这两份文件将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至此,事业单位改革路线渐明,首先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建设,实现事业单位聘任制;然后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分类推进;最后推广事业单位养老改革。

  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国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今年将完成聘用制推行工作。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是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使它有更强的吸引力,能够更好地激发和调动事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这是改革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尹成基告诉记者▲◆★●■☆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January 26, 2011 03:38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卖掉”北京的地,能换美国一年GDP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