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部官员批水电大坝污染严重损失巨大 三峡遭专家质疑 | (回到Blog入口) | 2010 中国崛起加速 外交麻烦不断 »

欧盟或明年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三十三感悟:远离小人敬而远之-----保护自己有学问

 

《易经》告诉人们,山高天退,山不论多高,也不能接近天。远离小人,但不要憎恶小人,而是严于律己,使小人不能接近。

 

今 日 看 点 : 2010-12-31 ▲◆★●■☆

 

中美关系要做最坏打算 做好军事冲突准备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11052771/20101230/16320080.html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大陆支持两岸同庆 台湾表示各办各的

http://www.zaobao.com/zg/zg101230_010.shtml

 

俄罗斯沙皇1600吨黄金惊现贝加尔湖底?

http://bbs.tiexue.net/post2_4754000_1.html

 

大连全面修复“瓦良格”号航母

http://bbs.tiexue.net/post2_4758092_1.html

 

欧盟或明年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悄然改变对朝立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092

 

 

中美关系要做最坏打算 做好军事冲突准备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11052771/20101230/16320080.html

    2010-12-30  环球时报  资料图:2010年10月11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右)和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越南河内共同会见记者。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即将访华,不少舆论认为,中美军事关系将进一步回暖。中美军事关系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近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中美关系:机遇与挑战”的研讨会,现将有关中美军事交往的代表性观点刊登如下。

    中美军事关系为何脆弱?

    杨毅(国防大学战略所前所长、少将):中美交往,军事关系是风向标,只要一有事,军事交流就会中断。中美双方对于军事交流有不同的出发点。美国想主动从军事交流中了解我们的情况和意图,对于中国而言,军事关系要服务大局,不能随着美国指挥棒来。

    中美关系各个领域不同步,甚至不同向。经济上相互依存,军事上仍然摆脱不了零和问题。如何解决中美的军事问题?我觉得不因为他的担忧而放松我们的战略目标,影响我们的进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可以和美国搞战略沟通。

王宝付(国防大学教授):中美之间存在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根本不同,在军事方面往往凸显出不少矛盾。为什么中美军事关系脆弱?因为军事敏感,一旦中美关系发生问题,军事交流容易被切断,这样做对两国社会的发展及经济利益受损会较小。当然,中美军事关系整体上还是在发展,未来也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核武器、外空谈判等。美苏冷战对抗时,还能达成了很多的条约,现在中美军事关系当然会有更多的事情可以推进。

    欧阳维(国防大学教授):中美现在缺少军事合作,根源在于没有战略互信。在军事上,中美是可以合作的。在维护地区和全球稳定方面,中美必须避免误判。因为一旦冲突,双方都会吃亏。另外,在当前一些国际规则上,尤其在海上遇到的问题,很难办,中国在这方面是新手,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如何运用规则。

    现在看来,围绕亚太军事安全,有一些事态是比较明晰的。我个人的判断是,在中美关系定位上,中美之间是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中美关系存在着局部和全局的非对称关系。许多时候,局部是对抗的,但整体上可能并非如此。

    彭光谦(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少将):当前中美军事关系面临的悖论是:全球化既加深了利益相互依存,也加剧了利益上的相互摩擦。利益相互依存对降低全球性战争风险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不能阻止小规模冲突,也不能消除战争根源。核力量的恐怖平衡有可能降低全面核战争的风险,但不能制止常规战争的发生。

 如何看亚太安全的新变化?

    彭光谦:美国军事霸权虽有一些新时代特征,如人道主义干预论、仁慈霸权论,但没有改变霸权逻辑。而且,近期美国各类报告显示,美国已经把中国放到了未来对美国利益构成挑战的主要潜在战略对手的位置。另外,美国军事战略部署重心从欧洲向亚太地区东移已基本到位,以关岛为新的军事战略枢纽的调整基本完成。美国近来进行了一系列实战检验性演习,包括美韩、美日进行的一系列演习,不断验证其作战能力和理论。

    欧阳维:从地缘政治上看,中国应该认清自己的国际地位。与改革开放初期比,现在确实已经变化了。中国应做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地区大国。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自身安全,还要关注其他国家安全。

    我们需要从全球战略层次,考虑国与国之间的问题,而不是局限在一对一的关系上。比如,南海问题就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仅靠双边谈判就能完全解决的。我想,能不能在提出一个“东亚经济与安全共同体”观念,让东亚各国做到经济上依赖、安全上信任的状态。从这个角度出发,中日关系也能做到求同存异,这样就能稀释日美同盟的影响。

    杨毅:对南海、朝鲜半岛问题,要从大国的全局战略来看,要与我们国家的周边地缘态势结合起来。东边就是朝鲜半岛,要维持稳定。南海、钓鱼岛问题本质是中美两大高手过招,是大国博弈。一方面我们考虑同相关国家关系,另一方面我们考虑中美大博弈。不同地区,策略不同。朝核问题上,不能形成美日韩对中俄朝,要共同维护“无核化”。在南海问题,自由航行是个伪课题,必须澄清。

 中美军事交流前景


    王宝付:对中国军队的战争意图,中外解读是不一样的。外国人看中国军队,都认为是好战的、是鹰派。但从国内看,中国军队几十年没打仗,社会上似乎也很少有人认为会爆发大规模战争。对于中美军事关系,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长期的战略。中国要避免近期内直接同美国军事对抗,也要阻止美国下一场战争在中国周边进行。但令人担忧的是,从历史规律上看,近几十年来,每隔几年美国就会发动一场战争。这是中国人必须要高度警惕的。

    彭光谦: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同时强盛或同时衰落时,发动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反而相对较小。经济实力衰落,而军事实力强大,则发动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最大。美国目前正处于后一种情况。可以说,最为危险的不是力量的劣势,而是思想麻痹,被人战略误导。如果有充分思想和物质准备,那么危机就不一定爆发。

    对于中美关系,我们要做最大的努力,也要做最坏的打算。最坏的打算是什么呢?就是要做好应对美国与中国有可能擦枪走火,甚至军事冲突的准备。这不是危言耸听,如果准备好了可能就不会有,如果没有准备,那么很可能就会发生▲◆★●■☆


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大陆支持两岸同庆 台湾表示各办各的
http://www.zaobao.com/zg/zg101230_010.shtml


(2010-12-30)(北京、台北综合讯)中国国台办表示,支持两岸共同举办纪念辛亥革命活动,这有利于团结两岸,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

  国台办发言人杨毅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媒体询问时,重申了大陆的一贯立场。

  据台湾的中央社报道,有关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提问,由台湾媒体抛出。题目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意义是国父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为此,台湾明年将推出一系列相关庆祝活动,请问大陆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事实?”

  杨毅回应说,大陆每年都会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相关活动,明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届时大陆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不过,台湾总统马英九和文建会主委盛治仁都已表态,海峡两岸各办各的活动。

  2011年,大陆定调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10月下旬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决定届时隆重举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并成立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办公室,负责各项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

  台湾则定调纪念“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周年”。马英九亲自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建国一百年庆祝活动筹备委员会”,并委任副总统萧万长为主任委员,行政院长吴敦义及立法院长王金平为副主任委员。

对陈江会举办次数 两岸存异议

  除了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媒体在昨天的国台办记者会上也针对两岸两会(海协会、海基会)协商机制可能发生变化提问。因为台湾方面近日释出了两会协商不必硬性规定一年两次的信息。

  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前天在与媒体进行年终茶叙说,两岸两会一年两次协商可弹性调整,“不必非要一年两次”。他说,“时间成熟了就谈,没有成熟就等下次,这样也比较弹性。有些比较困难,现在无法解决的就暂时搁置”。

 对此,国台办并不认同。据新华社报道,杨毅昨天回应说,海协会和海基会商谈已形成了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岸举办的制度化安排,大陆方面主张保持两会制度化协商稳定发展。杨毅还说,具体安排可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议题的商谈进度,由两会协商处理▲◆★●■☆


俄罗斯沙皇1600吨黄金惊现贝加尔湖底?
http://bbs.tiexue.net/post2_4754000_1.html


2010-12-30 重庆晚报:最惊世的发现

  据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和俄新社9月1日报道,一艘俄罗斯微型潜艇在贝加尔湖底发现疑似黄金的物体,可能是价值数百亿的沙皇宝藏。

  1600吨黄金神秘失踪

  1919年11月,战败的原沙皇俄国舰队司令亚历山大·高尔察克率领残余部队带着沙皇拨给的 1600吨黄金逃往西伯利亚。这批黄金分装在28列武装押运列车车厢中。然而由于天寒地冻,当运送这批黄金的部队行进到贝加尔湖上时,全军覆没于风雪中,这批黄金宝藏也从此神秘失踪。

  虽然没有人知道这些黄金的下落,但一种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当时装着金块的28列列车燃料用光了,高尔察克只好命令沙俄军队制作多个大型雪橇,拉着装黄金的车厢在西伯利亚的雪地和冰面上前进。但是,极度的寒冷使拉雪橇的西伯利亚良种马也一匹接一匹地死去。当行进到贝加尔湖上时,全军覆没于风雪中。这批财宝最终被遗弃在冰封的贝加尔湖湖面上,随着湖水的解冻,和车厢一起沉入贝加尔湖湖底。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最古老、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过去90余年来,贝加尔湖湖底1600吨失踪的“沙皇黄金”引发寻宝热潮和各种阴谋论。

  湖底惊现疑是黄金物体

  从去年7月开始,俄罗斯科学院和一家私人公司斥资450万英镑联手展开贝加尔湖深水勘查活动,事实上它的目的是寻宝。据悉,负责执行寻宝任务的2艘迷你潜艇———“和平 1号”和“和平2号”可乘坐3人,最大潜水深度为6000米。过去1年多来,迷你潜艇已完成数百次潜水任务,并于去年9月首次在湖底发现了一些列车车厢残骸。

  最近,“和平2号”微型潜艇又在距离水面约400米深的湖底发现了有金属闪光的物体,看起来很像黄金。探险者们曾尝试用潜艇的金属臂将其取出,但因湖底砂石过于松软而失败。探险者计划再次潜入该区域寻宝。如果这确实是遗失的沙皇宝藏,它现在的价值已经达到700多亿美元。

  或引发多国夺宝大战

  分析人士称,如果1600吨“沙皇黄金”真的能够重见天日,那么无疑将在俄罗斯政府、沙皇后裔、甚至可能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之间引发一场激烈的夺宝大战。

  贝加尔湖里还可能有其他大量财宝和文物。考古学家曾披露,1886年12月贝加尔湖面冰层破裂,导致数辆运输数十公斤银币的马车沉入湖底。而过去150至200年间,还有许多马车、蒸汽机船、汽车和大炮等物体因种种事故沉入贝加尔湖底 ▲◆★●■☆


大连全面修复“瓦良格”号航母
http://bbs.tiexue.net/post2_4758092_1.html


加拿大《**防务评论》月刊2011年1月号(提前出版)文章 原题:大连全面修复“瓦良格”号航母

来自东欧造船工业界的权威消息来源透露惊人的消息,经过将近四年的改建、修复,大连造船厂将“瓦良格”号航母的内部设施全部按照原设计图修复!内部的所有舱室、发电设备、动力舱室已经还原。“相当大的工程,几乎比新造一艘航母还费事,‘瓦良格’号刚刚到达大连时,内部所有的设备几乎都被拆走。中国方面的确得到了部分图纸,但是并不完全,因此部分修复工作是在摸索过程中进行的。现在完全恢复了原样”,消息来源如此表示。

是什么目的需要如此辛劳地全面修复“瓦良格”号航母的内部?消息来源透露: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舰载飞机J15的测试。没有“瓦良格”号,意味着没有海上测试平台,与此同时,通过还原“瓦良格”号的内部结构,取得建造航母的经验,并且以此绘制国产航母的图纸。海军下了坚定的决心,一定要还原“瓦良格”号。

至于“瓦良格”号的钢材是否因为常年的海水侵蚀,出现金属疲劳的现象?消息来源表示,人们发现苏联时代生产的钢材非常了不起,使用寿命至少长达30年。因此没有问题。

上层建筑的修复相对容易,正如外界所知道的那样,正在安装主要的雷达系统和其他的通信系统。为何只是用于舰载机的训练还需要安装雷达、通信、导航系统?消息来源对此回答说:舰载机的起降训练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整个综合航海技术,需要进行精确的导航,同时舰载战斗机的起降训练不仅仅是完成起飞、降落,还必须综合测试飞机与雷达的整合、一体化工作状况,因此,必须完全修复。

中国完全修复“瓦良格”号航母内部设施的新闻多少令人有些吃惊。之前,较多的外界估计认为仅仅作为J15的起降训练平台,大连造船厂可能只修复航母的部分内部设施。目前看来,包括升降机在内的主要设备都将修复。

完全的修复工作显示,中国海军希望获得部分建造经验。而且尽管是一艘航母训练舰,按照这样的修复规模,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实战能力。

在与本刊记者谈到航母的建造问题时,中国造船工业界的技术人员也相当开放地予以了肯定。他们认为这是自然的事情,最后的问题只是时间,但是目前依然需要攻克相当的技术难关,所涉及的综合技术层面实在是太多。

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在航母正式服役之前,中国海军还将建造一批8000-9000吨的大型水面舰只。它们将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这就意味着实际上使用与052C相同的燃气轮机,由此可见052CM型导弹驱逐舰即将诞生,2009年曾经为此同俄罗斯讨论过是否引进新一批RH-M舰对空导弹的问题。目前看来,改良HQ9舰对空导弹已经成为海军、空军的共识。军方希望H Q9的射程能够达到200公里,以这样的技术基础建造新一代的防空驱逐舰▲◆★●■☆


欧盟或明年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武器禁运已经成为欧洲和中国发展安全与外交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中评社台北2010年12月31日电/接近欧盟外交高层的消息源12月30日对法国主流媒体透露,欧盟对华持续20多年的武器禁运,有望在2011年初取消。

  法国主流媒体《费加罗报》30日引述与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阿什顿女士关系密切的外交人士的话说,欧盟对华武器禁运令可能会“很快到来”。

  《费加罗报》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最早在2011年初武器禁运令可能就会取消。

  1989年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开始对中国实施严格的武器禁运。

  该报援引这个消息源的话说,由于中国和美国以及欧洲国家很少有武器往来,并且中国在建设自身国防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因此这项实施了20多年的禁运令实际上对中国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媒体援引一份12月17日欧盟峰会后曝光的报告称,武器禁运已经成为欧洲和中国发展安全与外交关系中的一个“主要障碍”。

  报告还称,在此情况下,“欧盟应该做出现实的判断,并且采取行动。”

  今年9月,一度传出欧盟将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但针对此问题,欧盟各成员国产生分歧,西班牙、法国表示支持,但是一些东欧国家对此不认同,还有国家要求为解禁提出附加条件。

  但欧洲媒体指出,20多年来,欧洲国家对此问题的分歧正在缩小。此前支持对华禁运的英国、荷兰以及德国等国,目前都降低了反对的调门。

  分析:中国对欧武器需求不大

  据新京报报导,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张博称,欧盟至今维持的对华武器禁运是冷战思维的体现。即使未来解除禁运,中国对欧盟军事采购也不会明显增加。中国呼吁取消禁运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欧盟消除对华歧视政策。

  张博表示,欧盟对华武器禁运是当时整个西方对华进行制裁的一部分,但是20多年来,中国、欧洲和全世界的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固守对华武器禁运明显带有冷战思维,对中国来说不公平,是歧视。这是中国呼吁欧盟解除武器禁运的主要原因。

  如果欧盟能在短期内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当然是好事;但中国对欧盟的军事采购不会有明显增加。因为总体上看,我们现在的军事装备、军事技术体系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对于欧洲的军事技术的需求并不迫切,但对于我们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理念和人才都是有利的。


中国悄然改变对朝立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6092


       2010-12-30  短短几天,朝鲜半岛的局势,似乎就已经从濒临战争,转变为对新一轮对话充满希望。不过,朝鲜过去一周的克制和韩国新近表现出来的重开六方会谈的意愿,也许主要应归功于中国的努力,而非首尔方面态度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表示,中国的影响“肯定是一个因素”。虽然北京竭力避免给外界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即它是在美国压力下才劝说平壤停止挑衅的,但华盛顿的影响也很明显。“(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两周前访华时,他的态度十分强硬,所以中国做出了更大的努力(去劝说朝鲜),”金灿荣说道。

  这与北京之前的态度截然不同。朝鲜上月炮击韩国的延平岛,引发了最近的危机,但北京最初拒绝谴责平壤。中国此前也不愿意接受韩国认为其天安舰今年系被朝鲜击沉的看法。

  中国既要与孤立而激进的邻国朝鲜维持由来已久的盟友关系,又要扮演负责任大国的新角色,与美国和国际社会的其他国家保持友好。上述转变就是中国在两者间小心平衡的结果。

  中国希望利用朝鲜缓冲美国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但又担心平壤的攻击姿态会引发战争和混乱。国际危机监察机构东北亚项目主任斯蒂芬妮·克莱恩-阿尔布兰特称:“关于朝鲜,中国最主要考虑的是稳定,这解释了上月延平岛遭炮击后中国政策的演变。”

  克莱恩-阿尔布兰特补充道:“事件刚发生时,中国认为在黄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而把关注重点放在了美国对该地区的介入。但随着紧张局势升级,中国开始更关注冲突的风险,愿意接受美国进一步介入并要求朝鲜不要反应过度。”

  表面上,改变的唯一迹象是一则依然小心平衡的声明——中国外交部上周敦促朝鲜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检查员重返朝鲜。但观察人士表示,北京方面已经在幕后说服平壤:朝鲜半岛发生战争将是不受欢迎的,而此类冲突的危险切实存在。

  据信,中国提出,朝鲜的攻击已经达到了韩国忍耐和容忍的底线,首尔有可能通过军事演习和强硬言辞刺激平壤。中国外交官告诉朝鲜同僚,如果朝鲜作出回应,就会掉进韩国和美国设下的圈套。虽然首尔同意重启会谈让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松了一口气,但北京并未幻想冲突已经接近解决。

  金灿荣说: “中国对待朝鲜半岛的方式与美国截然不同——六方会谈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控制危机。” 他认为,北京的长期目标是帮助朝鲜从一个意识形态挂帅的国家转型为国际社会中的正常国家,让政治体制从军事优先转变为关注经济——与中国过去30年走过的道路十分相似。

  短期内,对北京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这个令人尴尬的盟友破坏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克莱恩-阿尔布兰特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美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处理朝鲜问题)转变发挥了作用,”来源: 金融时报  ▲◆★●■☆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December 31, 2010 03:29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环保部官员批水电大坝污染严重损失巨大 三峡遭专家质疑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2010 中国崛起加速 外交麻烦不断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