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十二感悟:顺应自然顺水推舟----懂得顺从
当上帝要在你面前降下灾难时,不要悲观,不要失望,要坚强,也不要过多地去苦恼,苦恼没有用,要保持平常心,要顺应自然,要懂得有容乃大的道理,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更理智地去处理路边的荆棘和杂草。更快乐的去从容面对一切。
今 日 看 点 : 2010-12-10 ▲◆★●■☆
世博不能带来根本转变 盛会之后上海再次原形毕露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2/news-gb2312-1229145.html
中以军事技术合作由秘密到公开两国各有收获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12/07/content_3983446.htm
收入分配改革今年又是“空谈”
http://www.infzm.com/content/53311
美日舞“剑” 意在何方?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12/07/content_3983457.htm
美国努力制止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10/December/20101209140705x0.2849085.html
世博不能带来根本转变 盛会之后上海再次原形毕露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2/news-gb2312-1229145.html
广州日报于 2010-12-09:城市建设与城市民生孰为重 近日多个中国大陆城市纷纷掀起这个话题,南京撤除报刊亭引发轩然大波、上海胶州公寓大火酿58条人命,北京、上海两地空气污染相继超标……都引发舆论高度注意。中国大陆正面临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管理与居民生命、财产权益话题都获得民众的广泛关注。
上海世博期间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旋律,点燃人们对现代化城市生活愿景的美好向往,然世博结束后,上海一把火烧出城市建筑管理的漏洞与乱象,上海的空气也没世博期间那么清朗,问题出在哪 不禁让人怀念世博期间严谨的城市管理。
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2010年上海世博,一度是主办城引以为傲的盛会,北京改善为人诟病的漫天飞尘,上海也达到多年空气品质最佳的纪录,但奥运之后央视新大楼大火,世博后高层住宅大火,58条人命丧生。为何总在盛会后频出重大意外 每逢大型盛会城市管理紧绷神经,但盛会过后,城市的高效管理机制能否延续 成了一大疑问。
上海再度恢复成为一座大工地。世博园浦东区展开全面拆除作业,预计明年4月底才会完成;此外,世博期间暂停的市内4600多个在建工地及掘路施工工程,也将陆续启动。
尽管市建交委保证,延续世博的城市管理,但也不否认,交通拥堵、施工影响等一些问题都可能发生,乱设摊等一些顽症也再度现形。
眼尖的上班族亦不难发觉,这一个月来,上海地铁周边的流动摊贩明显增多了。一位徐先生说,以前顶多几辆摩的,面对无牌生意,政府本来就无从管起,进入冬天后,卖煎饼、围巾的小贩多了,甚至现在一出地铁口卖毛帽、厚外套、手套、毛袜的小贩四处都有,冬日必备商品从头到脚「一应俱全」,俨然成一个小夜市,而这样子的景象,「世博期间好像没有出现过」。
不仅抓流动摊贩的「黑猫」(摊贩语,意指警察)力度好似不如世博期间,路上的交警也变少了。一位世博出租车师傅便叹,外地客喜欢搭较新车款,世博期间生意还比较好,且为了确保园区周边秩序,路上配置交通警力较多,管理车流、人流等秩序都比较到位,世博结束后,似乎一切回到原点,交通反而没那么顺畅。
世博会中,创下许多城市先进管理的标志,例如首次引进优质的直饮水,未来也可能成为市区内公共饮水的设施。只期待,世博结束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让人叹「世博期间生活比较美好」,期待世博期间的城市管理能持续下去,真正让上海成为宜居的一流城市。▲◆★●■☆
中以军事技术合作由秘密到公开两国各有收获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12/07/content_3983446.htm
2010-12-07 本报特约撰稿 程家栋:今年10月下旬,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贝纳雅胡准将在访华期间表示,尽管曾遭遇波折,但随着中以两军官员恢复互访,双边关系“重新擦出火花”,中以军事合作的前景令人期待。在过去30年间,以色列是中国获取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渠道,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11月出版的香港《亚太防务》杂志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回顾。
犹太商人牵线搭桥
1975年,由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联合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观法国巴黎航展,中国代表罕见地造访了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的展位,和以方人员进行了交流,IAI还向中方赠送了一些技术资料。
如果说这一孤立事件还不算中以正式军事接触的话,那么1979年爆发的中越边境战争则成为中国对以政策的转折点。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自身装备水平严重落后,必须吸收外来技术弥补。此后,在定居香港的犹太商人绍尔·艾森伯格引见下,以色列开始经第三国向中国出售非致命性装备,头一笔生意是以色列塔迪兰公司向中国出售北约规格的5号碱性电池,用于解放军少量进口的北约制式无线电设备。
经秘密安排,1979年夏,一个以色列军品公司代表团访问北京,成员包括IAI总经理加布里埃尔·吉德尔、战斗机设计师Y·斯派克特等。尽管这次访问的具体内容没有公开,但之后关于中以军品贸易的消息便不断出现在欧美媒体上。1983年7月,法国《法兰西周刊》称,约有200名以色列顾问在中国工作,协助中国改造老旧的苏式武器。
在接触之初,中国谨慎地控制着双边军贸的规模与受关注度,以色列也理解中国的立场,希望通过军品贸易影响中国的中东政策,为两国建交打下信任基础。
外媒称中国空军受益多
20世纪80年代,中以军贸大多以间接形式完成,双方利用国际展会洽谈,然后经第三国完成交易。新加坡拉惹勒南大学教授理查德·比青格称,以色列专注于提供中国暂时无法生产的武器,如当时很时兴的激光制导炮弹、电子火控系统、夜视仪、反坦克导弹等。1984年10月1日,中国在北京举行国庆35周年阅兵,新亮相的79式主战坦克被认为采用了以色列IMI公司研制的105毫米线膛炮,在对抗苏联坦克时拥有射程和威力上的优势。
1987年,中以之间的最大一笔军贸拉开序幕,一个以色列小型代表团访华,向中国空军推销“怪蛇”-3空对空格斗导弹,该弹曾在1982年的贝卡谷地空战中崭露头角,击落了至少50架叙利亚的苏制战机。当年底,双方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中国除购买数百枚导弹成品外,还在IAI公司的帮助下发展本国新一代空空导弹。据英国《空中力量》杂志分析,从1991年开始,中国版“怪蛇”-3——霹雳-8导弹交付部队,它的年产量高达600枚以上,迄今仍是中国空军的骨干装备。
时间进入90年代,随着中以建交和双边军事交流走向公开,以色列在对华军售方面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特别是由于美欧退出中国军品市场,以方的竞争对手只剩下俄罗斯。在这前后,有传言称以色列IAI公司向中国提供了早年开发的“狮”式战斗机的部分技术,对中国歼-10战机的研制起到一定作用。歼-10已于2004年投产,被视为能与西方多种现役战机抗衡的多功能作战平台。直到今天,不少西方军事评论家仍相信歼-10身上“粘着狮毛”。
美国干涉未阻断交流
受歼-10项目的推动,中以两国军事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1997年,IAI公司宣布将向中国出售性能超过美国E-3A的“费尔康”预警机。从那时起,美国便不断向以色列施加压力,1999年11月,美国国会和政府均表达反对立场,以色列总理巴拉克被迫在2000年7月的美以首脑会谈上宣布取消该项目,并向中国支付3.5亿美元赔偿金。
在“费尔康事件”后,美国逐步增大了对以压力,要求后者停止向中国出售一切进攻性武器。2000年底,美以联合成立专门负责评估对华军品出口情况的委员会,该委员会不仅破坏了以色列为中国升级“哈比”反雷达无人机的业务,还阻挠了IAI公司向中国出售AMOS小型通信卫星的计划,一度导致IAI在华业务全面萎缩。不过2003年12月以后,以色列与中国重新建立与反恐相关的军事技术联系,正常的军贸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美日舞“剑” 意在何方?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10-12/07/content_3983457.htm
2010-12-07 本报特约记者李萌: 为期8天代号为“利剑”的美日联合军演从12月3日开始,其“作战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西南诸岛,而且规模是刚结束美韩军演的6倍。尽管美日双方都说演习是“例行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但选择朝鲜半岛局势趋于复杂之时机,却也别有深意。
美日演练两大科目各有所指
从3日开始的美日联合军演,有韩国军方派出的观察员全程参与。7月末,美韩在日本海的“不屈意志”演习,也邀请日本自卫队派出观察员全程参与。朝鲜《劳动新闻》报4日发表评论称,美日韩在拼凑三角军事同盟。
《日本时报》4日报道,此次美日联合军演中,日方出动3.4万自卫队员、40艘舰船、250架战机,美方则动用1万名官兵、20艘舰船和100架战机。这是日美两国自1986年以来第10次举行联合实兵演习,也是双方从那时起的最大规模联合军演,其“作战区域”从日本的北海道一直延伸到西南诸岛。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指挥官霍克·卡利斯勒中将说:“通过举行‘利剑’这样的演习,美日双方将强化联合应对21世纪新型挑战的能力。”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说,这是两年一次的军事演习,当然要考虑周边安全保障环境的变化情况,但该演习不针对特定国家。
从日本共同社披露的“利剑”演练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两部分,即拦截弹道导弹和“离岛”防御。在演习中,部署在日本海的“宙斯盾”驱逐舰将使用 “标准-3”海基拦截导弹,与部署在北海道至冲绳的“爱国者-3”陆基防空导弹协同作战,以摧毁袭击日本的弹道导弹。对这项科目,外界分析显然跟朝鲜有关。
在巴林参加安全会议的日本防卫省次官肇广田(Hajime Hirota)5日对英国路透社说:“自延坪岛炮击事件后,日本感到来自朝鲜的威胁更加明显。为此,日方将加强与美韩的防卫合作。”目前,朝鲜的中程弹道导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其射程能覆盖日本全境。
“利剑”军演的另一项核心科目在冲绳以及西南诸岛海域展开。美军参演兵力是刚结束美韩军演的“华盛顿”号航母,日方则派出吨位堪比轻型航母的 “日向”级直升机母舰(可搭载11架直升机),它们主要进行反潜和防空演习,目的是击退敌国对“离岛”(远离日本本土的岛屿,指将中国钓鱼岛涵盖在内的所谓西南诸岛)的入侵。
美专家:驻日韩兵力调整有问题
针对当前的半岛局势,美智库“企业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迈克尔·马萨在《洛杉矶时报》撰文称,避免爆发新的朝鲜战争最好途径就是持续施加军事压力,慑止朝鲜可能发起的挑衅。近10年来美军驻日韩兵力的调整是一个大错误,因为这给朝鲜发起挑衅提供了契机。
马萨说,在本世纪初,驻韩美军有2.75万人,但现在还剩两万人,而且从半岛撤出的都是战斗部队,一些步兵、坦克和榴弹炮已永久性地离开了韩国,驻韩美军的基地也陆续南迁。这样做的原因竟然是朝鲜发展核武器以及在三八线集结重兵,这分明显示美军在朝鲜的威慑下退缩了。此外,根据驻日美军的调整计划,到2014年,8000名驻扎在冲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将迁往关岛。平壤最乐于见到这样的调整,因为两栖战力强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远离朝鲜,大大削弱了美军应对东北亚危机的能力。
马萨认为,五角大楼应立即取消海军陆战队迁往关岛的计划,还要把部署在加州彭德尔顿兵营的海军陆战队第一远征队部署在关岛。这样的话,在冲绳的第三远征队加上在关岛的第一远征队,共1.6万人。此外,驻韩美军应立即停止削减计划。尽管增加驻军会有政治和经济成本,但在朝鲜的威胁下,这些障碍很容易克服。
看起来似乎与马萨的建议不谋而合,美国海军官方网站称,“洛杉矶”级核动力潜艇“夏洛特”号12月1日驶离珍珠港开赴西太平洋。该潜艇指挥官理查德·扬恩上校说:“刚经历6个月维修的‘夏洛特’号目前处于最佳状态,能履行赋予它的多种使命。”“夏洛特”号1994年服役,1995年部署于夏威夷珍珠港。该艇能遂行反潜、反舰、编队作战、特种作战,以及搜集情报、侦察监视、后勤支援等多种任务。美国海军仍然像派出“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开赴西太平洋一样,说“夏洛特”号核攻击潜艇赴东亚是执行“例行的海上安全”任务。▲◆★●■☆
收入分配改革今年又是“空谈”
http://www.infzm.com/content/53311
作者: 综合 2010-12-0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纪宁12月7日在接受中国网访谈时披露了8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措施,其中包括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等,但她未透露方案何时出台。
收入分配改革:酝酿6年仍未出台
国民收入分配改革已提出6年,却一直没有实质进展。据《南方周末》报道,2005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开始酝酿。2006年,中共中央曾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研讨,但跨越一个五年规划,改革方案至今尚未出台。
而这6年间,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消费率持续下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
根据2009年10月《中国经济周刊》援引的世界银行报告数据,1960年代,我国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1980年代为0.21~0.27,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2006年已升至0.496,2007年达到0.48。
世界银行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的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4倍,俄罗斯是4.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
这也就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今年年初,决策层官员的频频表态曾令人们对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年内出台信心满满。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温家宝表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一要、抓紧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大财政、税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 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 高管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三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逐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据经济观察网报道,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4月10日在组织相关人士召开的闭门会上承诺,“不管怎么样,今年必须拿出东西来,收入分配不能总是空谈”。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收入分配改革意见起草的专家组成员杨宜勇3月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也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内有望出台。
然而,2010年即将过去,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仍然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与此相关的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制定的《工资条例》曾被外界寄予厚望,至今也尚未出台。
纪宁7日也未透露方案何时出台,只是阐述了8条缩小收入分配改革的措施。
纪宁透露,发改委正在开展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不过她亦表示,由于收入分配的问题涉及面广,既是一个民生问题,又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体用什么形式,在什么时间,出台什么相关的文件,尚需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税收政策将在再分配领域起主导作用
纪宁认为,目前造成贫富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在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相关领域改革不到位。
从初次分配看,纪宁指出,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中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比较多。比如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不够完善, 导致劳动者报酬偏低,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企业参与分配的行为还不规范,政府作用还没有很到位等等。
在其提出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8条措施中,有4项属于初次分配领域。其中包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以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一财经日报》指出,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两项都是正在制定中的《工资条例》中可能涉及的要点。
纪宁同时指出,从再分配调节体系来看,财税的调节作用还不到位,税收制度及财政支出结构还有待健全,另外就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全面建立。这些都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纪宁也提出了4条在再分配领域缩小收入差距的措施: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居民增加转移性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纪宁没有谈到灰色收入,但提及要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此前,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教授曾发表报告《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称,非市场因素的高达5.4万亿的灰色收入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群体,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若将灰色收入考虑在内,全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会显著高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计算的0.47-0.50的水平。
学界普遍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中,垄断国企收入分配改革、财税政策改革、社会保障改革是难度最大,但调节效果最好的几项。
据前述《经济观察网》报道,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今年4月在讨论会上强调,收入再分配中,税收政策将起主导作用。
一位参会的学者说,目前,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遗产和赠与税等调节收入差距的税种比重过小或未开征,税收没有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张东生强调,工薪阶层是个人所得税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工薪阶层缴税占个税总额的60%以上,而对资本利得减免征税如股息免税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张东生提出,将加快推进综合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增加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以及教育、医疗等费用扣除标准,降低中低收入居民和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此外,适时开征物业税。研究加强对高额财产转移的税收调节,适时开征遗产和赠与税。
据中新网报道,12月5日,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靳东升在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也指出,中国流转税类比重偏高,财产税类比重偏低,特别是对有产群体的财产征税显得很大的不足,未来需要减轻劳动者税收负担,提高资产性税收负担。
他认为,“中国税制问题还是很多的”,将来需要做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公平税负的税收制度,减轻居民税收负担,减轻劳动者税收负担,提高资产性税收负 担。
◆二是、抑制宏观税负的过快增长。
◆三是、调整税制结构,减轻累退性,流转税占的比重要低一些,所得税的负担要高一些,特别是对有产群体的财产征税。抑制宏观 税负增长的同时要减少收费,甚至取缔一些不合理的收费。
◆四是、要改革增值税、营业税、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
美国努力制止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
http://www.america.gov/st/peacesec-chinese/2010/December/20101209140705x0.2849085.html
美国务部反海盗事务与海事安全协调员唐娜•霍普金斯
美国国务部国际信息局(IIP)《美国参考》
MacKenzie C. Babb 唐娜•霍普金斯
2010.12.08:华盛顿——国务部官员表示,美国正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努力打击索马里(Somalia)海域的海盗活动。这类犯罪活动已对东非的发展、和平、安全与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
12月3日,国务部反海盗事务与海事安全协调员唐娜·霍普金斯(Donna Hopkins)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代的海盗活动是敲诈勒索、绑架和劫持人质勒索赎金的罪恶行为。
她说:“这是一种丑恶的犯罪行为,伤及犯罪受害者,以及因商业运输保险费率受到极大影响、船只与货物遭扣留并被勒索巨额赎金而受损的人。”
据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统计,在2010年中报告的325次海盗活动中,至少有114次发生在东非(East Africa)海域。
海盗活动是一种普遍管辖权所适用的罪行,即任何国家的国家法庭都可以对这种罪行进行起诉。但是,许多国家在其船只抓获海盗后却不愿意把他们带回到本国法庭进行审判。
霍普金斯说:“对他们起诉的一个实际困难是:如何处理被判定有罪的罪犯?他们在哪里的监狱服刑?以及当他们刑满释放后拿他们怎么办?”
尽管长久以来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一直是个严重问题,但许多国家仍然不愿意重新考虑遣返被抓获的海盗,“因为索马里国内的状况极端地不稳定、不安全、无保障,而且不人道”。
霍普金斯表示,由于这个原因,各国担心,如果在自己国内的法庭起诉被抓获的海盗,它们将因这些罪犯寻求政治庇护而长期背上包袱。
霍普金斯说:“罪犯们将成为‘事实上的受庇护者’,因为出于政治原因,他们不能被送回索马里。”她说,尽管有这些顾虑,美国“仍然愿意,并且能够审判索马里海域的海盗”。
她说:“我们决心致力于终止让海盗逍遥法外的状况。”她补充说,荷兰(Netherlands)、法国(France)和德国(Germany)也已开始起诉海盗。
此外,联合国(United Nations)等国际组织已经开始协调打击海盗的努力。霍普金斯表示,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正在建造两所监狱来关押已被判定有罪的海盗,一所在索马里兰(Somaliland),另一所在邦特兰(Puntland)。
霍普金斯说:“监狱管理工作将由当地人员担任,他们将由联合国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监督与管理。一俟两所监狱可以投入使用并通过认证以联合国标准运作,它们就将能够接收已被定罪并需入狱服刑的海盗”。
她说,联合国还致力于发展索马里的法治框架,并建造监狱,让已被定罪的海盗在那里服刑。
霍普金斯表示:“只要那些监狱是按照联合国人权标准运作,那我们做的就是最符合人道主义的事情。我相信,那是应该做的事情。”
霍普金斯赞扬了“打击索马里海域海盗联络小组”(Contact Group on Piracy off Somalia)所做的大量工作,这个于2009年成立的小组“已经把数量空前的认真关注这个问题的国家汇集在一起”。
她还指出,由欧盟(European Union)与联盟海事力量主持的“共同认识与解决冲突”(Shared Awareness and Deconfliction)会议正在进行“非同寻常的国际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
她说:“你能否想见在任何其他地方,北约(NATO)、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 中国(China)、欧盟、印度尼西亚(Indonesia)、泰国(Thailand)和新加坡(Singapore)能作为一支协调一致的海军力量进行共同努力?那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那是非同寻常的。而且,在打击海盗活动上的海军合作与政治合作始终非常默契。”
霍普金斯高度评价在上述两方面的国际协作,并称赞其中所展现的“各国之间的空前团结”。
霍普金斯最后表示:“海盗活动正在……伤害我们大家,没人愿意受到伤害,人人都想终止它,我们正在密切配合以制定出合适的战略来终止它。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不可能在明天或下周亦或明年就把它解决,但我们最终一定要把它解决,我们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