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美日外长将谈改变北韩政权问题 | (回到Blog入口) | 经济发展催生既得利益者 阶层共荣须均富平权 »

坎昆气候大会"秘密文本"激起千层浪 中日欧均否认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0213&msg_id=523

 

第七感悟:伸张正义宽厚仁慈----化干戈为玉帛

 

国家出师有名,惩恶扬善,是为了伸张正义,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大义;同样一个人也能出师有名,而这个“师”就是“小师”。就是人们心中的正义之道,就是做正义之事,这个义也是小义。

 

今 日 看 点 : 2010-12-05 ▲◆★●■☆

 

中国“货币泛滥”从哪里来?

——今日美国和中國,到底谁在引领全球市场“货币泛滥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809.htm

 

坎昆气候大会"秘密文本"激起千层浪 中日欧均否认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2/news-gb2312-1224956.htm

 

美日韩系列军演展现空海一体战概念

http://news.sohu.com/20101205/n278101301.shtml

 

领土争端 日本对中俄两张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日韩系列军演展现空海一体战概念

http://news.sohu.com/20101205/n278101301.shtml

 

四川一公司慰问官员清单曝光 省纪委介入调查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097

 

中国也要用“剑”说话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114

 




巩胜利:中国“货币泛滥”从哪里来?
http://www.china-week.com/html/5809.htm


  ——今日美国和中國,到底谁在引领全球市场“货币泛滥”

  2010年12月02日: 「引子」 4月,金圆券发行总额升至5万亿元,5月更增至67万亿元,6月竟达到130万亿元,为1948年8月底的24万多倍。票额从100元、500元、 1000 元、5000元到1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50万元、100万元的大钞……其结果是什么?就是历史上最最经典的通货膨胀,就是中國历史上最最严峻的经济危机一幕。之后,新中國一分为二……

  2010年末,中國不喜欢、也不适应美国、欧日最近两年推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得防不胜防、铺天盖地的外汇资本、挤破中國关不住的门栏,抬高了中國人本不富裕的通货膨胀、物价高升,民声哉道;美国更不喜欢在全球金融海啸依然未完之际与中國“顶牛”“收紧”货币的政策,使得美联储及欧盟(2010年11月22日,欧洲腹地的爱尔兰债务危机凸现,需要更多的资本加以救助,收紧货币等于要爱尔兰的老命)可能要花费更多的美元来促进美国市场流动性和促进美国就业、出口和再生产。当代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美国和中國,就是人类大自然共生态的一对“矛盾”共同体。于是,韩国G20最高峰会就这样留给全世界不欢而去,美国和中國只有拿着“矛与盾”相互走向2011年,开始那没完没了,你往东、我往西,你上天堂、我下地狱的经济、金融厮杀……

  2010年11月12日,第5次G20集团首脑峰会需要确凿证据来证实和说明此次峰会的气氛和寻找新的经济出路,以说明世界各国对当前经济的判断和未来一段时间的策略路向:现在是各国经济巨额且持续在更大范围的“失衡”,失衡怎么办?此次G20峰会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中國11月11日公开发布的最新月度数据显示,出口再次出现大幅同比增长,贸易顺差高达270亿美元,比2008-2009年平均值高出五分之二,这足以证明中國货币的巨大优势,成全球各国不得不瞄准之目标。是日公布的中國工业增加值预期将相当强劲和消费价格指数数据高于预期目标,应当加强持不同人士的全球信念,即中國人民币币值太偏低、成全球最大的不公正、不公平贸易策略,谁也无法阻挡中國继续“出口创汇”的步伐。中國2010年比2009年的贸易顺差只是象征性由1960.7亿美元变成了1800多亿美元(此数据见2010年11月9日《南方都市报》C02版、中國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言论),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第一大贸易顺差国,中國依然需要寻求源头贸易“游戏规则”的改变,这基本上是2011上半年中美贸易格局的一个新走向。而来自世行的数据则表明,这一趋势在中國可能会持续下去,并预测中國贸易顺差将从2010年的2470亿美元,甚至有可能增至明年的2730亿美元和后年的3140亿美元(见2010年11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世行:中國需进一步加息》一文,作者杰夫?代尔)。

  强势美元符合国际社会、各个它国的利益,但未必符合美国的利益,否则美国又为什么坚持了十数年的美元贬值、接二连三的采取释放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行为?美国需要更多的出口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需要一样的货币宽松策略来延续发展。

  中國2010年10月份贸易顺差再次飙升至271亿美元,为2010年以来第二高水平,且就在20国集团(G20)峰会召开之际,这对中國政府的汇率政策构成新的巨大压力。中國10月份的贸易顺差较上月169亿美元的顺差有大幅提升,这也是中國近几年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之一,让人对其再平衡的速度、方法产生新的怀疑,中國货币升值为何也挡不住继续“出口创汇”?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官员埃斯瓦尔?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评论道:“中國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是全球贸易失衡再现的又一个信号。目前,越来越清楚的是,中國在再平衡其经济、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方面并未取得太大、实质上的进展”。

  “未取得太大、实质进展”,怕是中國与大多发达国家2010年、2011年未决矛盾与冲突的根本原因。世界银行(World Bank)也同时敦促中國政府大力推进旨在“促进国内需求和消费”的结构性改革,但60多年至今的中國、特别是21世纪以来,对“促进国内需求和消费”几乎是一筹莫展,几乎也是没有任何改变和实际措施可以策略、应用。

  对首尔G20峰会上的各国首脑政要来说,好消息是中國自己已放弃说服世界各国相信中元(即人民币)汇率“适当”的任何目的了。自6月15日中國央行表示将允许更大汇率弹性以来,中元升值已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不是要不要升值了。坏消息是各国首脑领袖们依然各打算盘,难以形成事实上的一个全球经济共同的方向。正当中國希望通过加薪和抑制通胀来提高购买力、并似乎准备为此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美国却只想提高中元兑美元汇率。中美(包括欧元、日元等)最近直接的交锋是,中國正聚焦于实际货币的这一轮的升值,而美国却关注其名义汇率反应在真实贸易上的数据和结果。中國与美国2010年末、及2011上半年的整体货币为一“宽松”、一“收紧”,两边拉开相向对抗,一台跨世纪的好戏正在上演,美元的“宽松”正在加速放大中元的“收紧”艰难,一场势不两立的货币策略大战鹿死谁手还没有展开来……

  中元兑美元汇率已成为一种历史上的政治玩物。就在G20首脑峰会之际,中元兑美元在首尔峰会前夕大幅上扬,升幅占6月中旬以来累计升值的四分之一,这是中國前所未有的一种姿态。

  2010年10月20日、11月10日,中國分别宣布上调货币基准利率和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这是与全球特别是高收入国家的美元、欧元、日元的现行“零利率”相向的一种货币策略。这种中國与国际主要大国经济体冲突的货币政策,可能加剧这几种主要国际货币间的运行冲突,其结果可能使中國与美元、欧元、日元等的“贸易平衡”更加冲突而加剧,那么中國衍生30多年的“出口创汇”可能继续前行;新一轮中國与美欧日货币策略相向,还不知道要解决什么实际、真正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新平衡问题;当然,世界主要大经济体不同货币相向政策势必产生与加大新的资本趋利空间……不确定、资本空间、对封闭的中元还不知道是什么结果。

  之所以“真理越辩越明”——是不至于成历史上哥白尼的天下冤假错案,那么最好是让这种双边争端成为多边、让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来充分讨论一下的真谛。一种已是国际货币的成因和趋势,怎样才更美好?一种标榜要走向国际货币舞台的昨天、今天和未来,怎样在今日世界的大舞台上展开公开、公正、公平有益于世界各国“平衡”博弈?而2010年11月11日公开中元的名义贸易加权有效汇率在过去五个月实际上一直在稳步下降,因为中元只是相对于走低的美元轻微升值,这种升值还有很多的路程要完善走过,但到今几乎也无法改变中國的巨大外汇盈余。

  2010年11月11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得知中國10月份数据公布后表示:若中國继续抵制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市场压力,将面临高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盖特纳在首尔接受CNBC电视采访时称,他认为中國在汇率问题上已取得进展,且他认为北京方面继续升值进程至关重要:“若你抗拒这些市场力量,这种压力将不会消退。这些力量只是反应了外界对中國将强劲增长的信心”盖特纳表示:“若不继续升值,其最终将导致通胀上升或资产价格上涨,这对中國不利”。11 月12日,奥巴马在G20峰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时重申“美国要求人民币更快升值的立场,人民币被低估是不争的事实,理解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解决不可一蹴而就”。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金融海啸的最严峻时期(2008年9月到2009年底其间),中國货币超大发行与GDP之比预计接近2:1,这是全球历史以来最大的货币“流动性”扩张。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國广义货币超发已经达到43万亿元(大于中國当年GDP年度总额。有关本段、此组中國货币的数据,见2010年11月7日《南方都报》AⅢ19版《通胀考验中國》一文,作者陈建利)。尽管随着中國经济货币化和金融深化程度不断加深、财政收入向好,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之比例肯定还是呈上升趋势。但是因基础货币供应速度远超过真实经济增长速度,其唯一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2009年中國的货币政策不仅仅是“适度宽松”或“过度宽松”,而是不负责任超60年以来的“极端宽松”。2009年全年,中國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也是中國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现在,因超大量发行货币的通涨时期毫不迟疑的来了,人民币对内在日益贬值,对外扭曲的却不得不升值,而唯一治理的货币杠杆原理就是只能收回货币。2010年末,美元、欧元、日元(到2010年11月15日,当前美元基准利率为仍为0.25%,欧元为1%最低水平,日元为超低的0-0.01之间)依然坚持金融海啸最严峻期间的“零利率”货币策略,中國又不敢以加息而收紧货币之现时缰绳,无奈中國经济只有迎来它自己货币泛滥的第一场恶果——又不得不收紧货币之缰的泛滥成灾、通货膨胀、结构性紊乱……

  实际上,自2008年9月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截然相反,中國的CPI一直居高不下,通胀一直是全球之最的中國主流。 2007年全年通胀率为4.8%,2008全年为5.9%,2009年全年为-0.9%,但中國现有CPI统计数据并没有将房价纳入到指数成分以内。高盛集团2010年年初发布的报告称,假如将房价列入CPI,2009年中國CPI涨幅早就超过10%,远不是官方公布的负值,2007年、2008年的 CPI指数也会高升、罕见。即使按照官方惯例的统计指标看,2010年前9个月CPI同比已经上涨了2.9%,考虑到近两个月来,人民币对美元比率上升了 2%多,中國实际CPI涨幅还应更高。就是不包括房价上涨,中國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继续扩大并创出25个月新高。也就是说,中國早已进入到通货膨胀的严峻时代,只是“中國特色”数据掩盖了全球最大的预期通胀。在只有人民币单边升值的环境下,选择加息人民币并不是一个好的货币策略。在美欧日等全球第一、第二大发达经济体都选择不加息、处于最低“零利率”之下,中國加息只能鼓励全球的钱都要赶快来中國。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中國早已骑在了火山顶上却找不到回来之路……

  相比,美欧日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动下,全球经济的通胀预期进一步增强,为了本国经济增长和出口,各国近期纷纷打起了汇率、货币流动性扩张的主意,日本、韩国、巴西、印度、泰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出手,希冀以本币贬值来增强本国商品的竞争力,带动增加出口。美国、欧盟、日本都希望人民币升值,而与中國制造有直接竞争、不无关系的发展中新兴国家也暗中希望如此,全球几乎一致的掀起了人民币升值的大合唱,人民币升值正面临全球一致的连锁行动。

  如果按中國治理金融海啸、下猛药的方法,美国可以拿出当年超过20万亿美元当量的货币来极大促进流动性(美国2009年GDP约为14万亿美元,按中國2:1发行货币是24万亿美元),那么今天的世界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货币泛滥”、波澜壮阔局面……据美国2010年末、金融海啸爆发后数据显示:美国国债不过10万亿美元,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相比美国每年GDP14万亿美元,依然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因之,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于11月12日在G20峰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最新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行了迄今为止的最强烈辩护,称它不是为了弱化美元,而是为了促进增长并防止通货紧缩。2011年,收紧货币的中國则麻烦了,中國GDP在2010年7月刚刚过5万亿美元大关,除了要回笼最大超量发行的人民币以外,还要面临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泛滥成灾的一波、又一波的大洪水冲击。

  2010年11月12日,G20峰会的延席已经散去,而对于威胁全球的汇率、贸易失衡问题,20国首尔宣言也没有给出具体规定,只是同意推进 “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提高汇率制度的弹性”共识。对于“汇率问题”和“经常贸易项目设限”问题,被认为是“首尔20国峰会”的两大绊脚石。此次 G20副财长彻夜磋商,就这些绊脚石初步达成了以上“共识”。第五届G20峰会《首尔宣言》认为,难以消除最近汇率战争和贸易失衡造成的压力,各国分歧仍然存在,要等到下届法国G20峰会来具体解决。而对于中、美两国的汇率政策造成全球性紧张,奥巴马在首尔寻求各方谅解,称美国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和消费(中國则认为是截然相反的“货币宽松泛滥”),就是对世界各国经济所做的贡献。

  峰会决定按照庆州G20 财长会议的协议实施市场决定型汇率制度,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在宣言中写入提高汇率弹性的内容,间接要求经常项目顺差过多的新兴市场国家改善结构。同时,包括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内的发达经济体承诺对汇率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化保持警惕,以减轻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资本流动过度波动的风险。

  峰会决定,今后IMF不仅能解决危机,还要能预防危机。初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全球金融安全网络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若资本流动出现剧变,相关国家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贷款。第二阶段是,连接IMF的贷款体系和区域金融安全网络,以避免国家因短期资本流动问题而濒临延期偿付危机。此次峰会已完成了第一阶段,同时提出了走向第二阶段的路线图。

  据分析认为,12日首尔G20 峰会,“共识”了中國、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经济过热,希望遏制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则复苏乏力(则隐含着将依然需要注入货币、增加流动性的实际意义),希望更大规模地刺激经济。反映在《首尔宣言》协议中,就是在汇率等问题上的妥协——汇率问题的妥协在于,没有强调对某个国家货币实施强制性升值压力,而是按照交给市场原则处理。这是一种发达国家和中國等新兴经济体都能接受的一种措辞。此外,G20 成员国还同意,不久后在巴黎讨论由美国提出来的经常贸易项目设限4%等问题,实际上这是此前对此提议表示反对的国家做出的一定让步。

  因此,G20 首尔峰会上各方互相妥协,才能达成《首尔宣言》和相关协议。不过,各方大体上还是按照11月初G20 财长会上确定的议题进行讨论。除了汇率问题比较突出之外(其实汇率的目标就是中國),包括对IMF 改革和监管等问题各方立场相对比较一致,美国继续扩张货币流动性的举措没有得到峰会任何反对。但是,中國反映是被动的。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中國除了不断地说“不”之外,没有能够提出任何可行、让G20它国接受的建议。这一现像反映了中國外交仍然缺乏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的创造性思维、深谋远虑。中國的发展方式(过快)、金融体制(与美欧不兼容)、货币运行(非市场化)等有着与G20所有国家明显的差异与悖离,中國还必须下决心改革,不能长期与G20国家相向,这样中國就成功了,否则永远是G20的20分之一,那怎么行?又怎样主张中國60年一直没有、一直渴望得到的“话语权”和庞大利益而又能容于全球利益之中?

  美国国策行动清晰而深刻:2011年,美国行动对全球经济的成功至关重要。美国第⑴个动作是,针对中國拒绝在国际峰会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由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上个月底提出了一个平衡世界贸易的建议,要求世界主要经济体承诺将贸易盈余控制在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以内。这项建议看似并非单独针对中國,而且平衡国际贸易也名正言顺,中國政府很难拒绝国际会议讨论这个议题。但是如果中國政府不进行汇率调整,达到控制贸易盈余的目的并非易事。所以提议讨论控制贸易顺差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与提议讨论汇率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效、之绝妙。美国第⑵个动作是,美联储于2010年11月4日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完全与中國的“收紧”策略所势不两立,由此而决定到2011年6月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将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这是世界经济大局、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体的一个新方向。

  要知道,美国政府国债高达10万亿之巨,而对强大的美国每一年14万亿美元GDP来讲,依然是可控、份内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美联储同时还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美元历史最低点的0.25%水平不变。这对美国而言,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将能够起到更多、更大的刺激经济、增加就业的作用;同时增加货币发行和维持货币的最低利率,也将导致美元进一步贬值,而美元贬值对于增加美国出口,减少其贸易逆差将起到正面的作用和促进。货币贬值的副作用最根本的就是通货膨胀,这对美国来讲并非是主要问题:一是当前美国国内的通胀率不高,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构成任何威胁;二是由於美元是最大的国际货币,被包括中國在内的许多国家用来作为储备货币,由於这以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美元贬值的副作用将由全球使用美元、储备美元的国家来共同消化。囿于这一政策,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都会大幅度上涨,对于那些坚持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家而言,就面临进口通货膨胀的严峻威胁。如果这些国家想控制通货膨胀,就必须增加本国货币的供应量,恐怕这是无法避免的一种途径。

  G20的舵手依然是美国,至今没有任何改变;中國不适应才两年多的G20,象不适应198个成员的联合国一样、60年至今未变。

  中國需要与G20协调的新步伐。G20峰会已经闭幕,峰会前美、中这一轮的较量似乎有了一个决定性结果:在G20国首脑一致通过的“首尔行动计划”中列举了各国政府的五项承诺,其中第一条就包括有汇率市场化的问题;同时争取平衡贸易也被写进了该计划的第二项承诺。美国总统奥巴马会后在首尔举行的大型记者招待会上对这次峰会接受美国的主要政策建议感到满意,而中國却没有任何建树和新意,所提出的发达国家“货币泛滥”更是没人能相应,相反美国及发达国家还将有可能继续扩张货币流动性,希望更大规模地刺激经济行动,这与2011年的中國行动纲领、货币策略产生了重大悖论。在2008年9月15日这轮全球金融海啸以来,中國政府的反映是激起被动的。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國除了不断地说“不”之外,没有能够提出任何可行有智慧高度的全球化建议。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國外交仍然延续其60年的思维、缺乏与其刚刚上升为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视野、大国创造性思维全局方向。中國货币与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相向,除了提高了其实践的全球化艰难之外,还造成了与美元、欧元趋势的最大风险。美国要改变这一轮“货币宽松”策略,要走上常规经济发展之路,怕要到2011年3 月份之后才能够见到分晓。

  当今,“计划经济”已经逐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2010年,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策略相向,那么全人类就难有安宁,“双赢”的环境就难以形成。

  到2010年末,中國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了五万亿美元,才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近三分之一。而2010年尾、2011年,“货币泛滥”的祸难真要来了,且是只在中國泛滥成灾——迎接史前的“通货膨胀”到来,还要传导到中國周边国家,怎么办?据中國人民银行统计,中國超发货币近43万亿人民币,2009年中國发放了9.59万亿元新增贷款,比2008年增加了95%;以2010年9月份为例,中國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是过去十年M2增长了450%,这就是中國60年以来、这轮“货币泛滥”的真谛,谁能阻挡中國这庞大的货币泛滥、要找出路?

  在漫长的近100年中,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金融海啸原则上出现过经典的三次:一次是1929年“美国大萧条”延续了11年之久,致美国连续十数年的失业率达到15%(见《美国大萧条》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一书,第一版“序言”第1、2段,作者Rothbad,M.N,1969年版);连续数年先通胀、后通缩致国家整体GDP的连续每年负增长,这轮经济衰退总下跌超过20%以上;连续数年大宗消费品价格下跌10%.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一次。第2次是1945—1949年期间的中华民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國国内战乱,经典的画面是民国货币贬值,上千万、几百万才能卖一个面包(由于战乱,此期间缺乏真实“确凿”数据、可参照比较:到1949年4月,金圆券发行总额升至5万亿元,5月更增至67万亿元,6月竟达到130万亿元,为1948年8月底的24万多倍。票额从100元、 500元、1000 元、5000元到1万元、5万元、10万元,乃至50万元、100万元的大钞,由此一斑可窥及全豹。此数据见《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199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621-264页)。第3次就是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这次,而到2010年末,美国整体失业率依然是9.8% 左右,美国连续两年多、年度GDP增长徘徊在负增长的边沿(有称0.2%左右的增长,但没有确凿准确的年度数据公布),美国连续两年多出口逆差……现在还不知道,这次金融海啸何时能稳住、继而开始复苏……

  原则上说,中國是60年没有遭遇“经济危机”的国家(主要标志连续数年的失业率超过10%以上,国家GDP连年下降,通货膨胀或紧缩连年整体超过10%以上),这是囿于中國货币完全是一种封闭的货币。封闭货币的灾难利弊同时、同等存在,没有自由如大自然一样的调节机制,也没有获利财富的机会,更没有一如美元“杀遍全球无敌手”“欧元贯通全欧洲”的机会……做为一种货币,若能够100年、300年或更长时间的在国际生存、发扬光大,那么人民币只走了做为正常“法制国家”货币如果是100分中、顶多30分的路程,中國货币还有很长、很漫长的源头之路要走……中國是一个非“法制国家”,一个没有“游戏规则”的国家谁敢给你玩“游戏”?玩“游戏”遵守什么规则?14亿中國人的唯一出路是建设一个坚强的“法制国家”,“法制”也是全人类未来文明的唯一出路!

  美元,是通行了、超过了70多年的一种国际、有主权的全球第一大硬通货币。现在,在美国国家利益的极大驱使下,美元在近几年来也许看上去不再那么坚强有力了,但美元的国际竞争能力却更加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上升时期。2011年,金融海啸后的大发展时期已经毫不迟疑的来到全世界的面前,届时中國货币收紧政策已经开始减缓增长,而其基数效应将使得同比增长幅度不那么显著。因此,不同于联合国的新G20“领导者”是拓宽辩论管理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理想论坛,美国就越能证明中國人民币被低估、且损害了全球和其它国家利益而与世不公的贸易环境,中國就越有可能让其平衡,将进行了30多年、不公正的“出口创汇”依然、决然的历史改过、退出。于是,中國又不得不抢在全球经济复苏之前、在金融货币、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上双双“抢先”出手,“先机易得”“志在必得”,但这种“共赢”的大前题必须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元、欧元区不要再出现内乱,更不要与中國经济相向冲突,不要再出现新的更大危机,否则则是金融海啸的苦海无边——中國已用尽了救助、解救、最极致的货币“流动性”方案  (作者巩胜利系《国情内参》首席研究员)▲◆★●■☆


坎昆气候大会"秘密文本"激起千层浪 中日欧均否认
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2/news-gb2312-1224956.htm


 中新社坎昆2010年12月3日电 (记者 李洋) 有关墨西哥“秘密文本”的传闻3日在坎昆气候大会激起强烈反响,给目前犹如一潭死水的谈判投入一枚“震撼弹”。各方对此紧急表态。

  几个非政府组织当天率先爆料,称墨西哥方面在搞“秘密文本”。有非政府组织消息人士对本社记者表示,墨西哥的这种行为和当年丹麦的做法差不多。

  非政府组织声称,这份墨西哥“秘密文本”的内容包括:用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替换《京都议定书》,对气温控制上限也大幅提高。

  中新社记者随后还获得一份由数十个非政府组织联署的致墨西哥政府和坎昆气候大会主席公开信,要求在谈判进程中坚持“透明”和“民主”。

  面对这枚“震撼弹”,与会者高度关注,各种相关声明一时间在会场满天飞。而媒体记者抓住各种机会提出有关问题,争取能把“秘密文本”事件搞个水落石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在当天下午的记者会上就此表示,涉及的有关案文并无“秘密”,与会代表已经看过。她认为,有关谈判遵守了联合国的有关程序。

  中国、日本和欧盟谈判代表均否认存在“秘密文本”。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黄惠康当天表示,目前“并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东道国墨西哥尽量保证了谈判的透明和公开。

  日本谈判代表山田彰说,如果有这份“秘密文本”,他“也想看一看”,从而间接否定存在“秘密文本”。欧盟代表则是简单地表示否定。

  也有非政府组织为墨西哥鸣不平。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国际气候政策主任施密特表示,东道国墨西哥在坎昆会议的谈判组织工作中的表现是出色的,他们接受各方意见,试图拟定一份能够融合各方不同观点的协议,整个过程和即将公布的文本都是惯例。

  然而,一些非政府组织仍然坚持,“秘密文本”是存在的。菲格雷斯则称,有关文本将于4日揭晓,只不过这个文本对所有谈判代表是公开的。(完)▲◆★●■☆


领土争端 日本对中俄两张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梅德韦杰夫登上南千岛群岛,日本政府被国内媒体批“软骨头”、“外交混乱无能”。

  中评社北京 2010年12月4日电(评论员 余永胜)日本首相菅直人12月1日透露,他准备于近期前往北海道根室市视察北方四岛。此前一天,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表示将在几天后到北海道,从对岸和空中视察北方四岛。日本人真的要对俄罗斯强硬起来吗?有待观察。

  最近,日本对俄罗斯总统登岛一事非常恼火,日俄关系也出现了翻覆。而在此前,中日刚刚因钓鱼岛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直到现在也僵局未破。虽然日本与中俄都发生了领土纠纷,但其对两国的态度却明显有异。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日本处置两件事的经过。

  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上了俄日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中的国后岛。这也是俄罗斯(苏联)领导人第一次登上这片有争议的领土。日本方面当然不满,作为回应,11月2日日本宣布“临时召回”驻俄大使。但俄罗斯对此并不买账,反而变本加厉,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梅德韦杰夫总统已经打电话给他,说还将视察四岛中的其它几个岛屿。

  对于俄罗斯的得寸进尺,日本舆论群情激愤,但日本政府却缩手缩脚,显得颇多顾忌,好像惟恐得罪了俄罗斯似的。对于“临时召回”驻俄大使一事,以强硬着称的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却反覆强调,此举并非是对俄方的对抗措施,而是为了“听取其汇报,以了解事件背景”。在听取了驻俄大使的汇报后,前原诚司只是敦促梅德韦杰夫不要重返北方四岛,并未有其它表示。日方的应对是如此克制,以至英国《金融时报》11月3日发表评论认为,日本此次召回大使的措施是软性的、暂时的、温和的,“点到为止,有所保留。”法新社则报道说,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在国内招致了“软骨头”、“外交混乱无能”等指责。
 
这样的处置,与此前日本处置钓鱼岛撞船事件时的强悍、蛮横形成了鲜明对比。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日本竟然荒唐地以“国内法律”——而非外交框架——处置此事,不但扣押了中国船员、逮捕了中国船长,而且还将船长非法拘押长达十几天。由于后来中国加大了反制力度,据说还有美国在后面斡旋施压,日本才被迫释放了中国船长。

  日本对待中俄的不同态度,耐人寻味。从道理和法律上说,南千岛群岛的日本属性显然要多于俄罗斯。日俄早在1855年就签署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确定了四岛归日本所有。自那以后,日本一直行使行政管辖权。直至1945年,苏联借日本在二战中战败之机,于当年8月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四岛,并将岛上的数万日本居民遣送回国,后来又通过《雅尔塔协定》获得占领的法律依据。尽管如此,在1956年的《苏日共同宣言》中,苏联还是同意归还四岛中的色丹和齿舞两岛,条件是双方签署和平条约。直到2004年普京任总统时,俄方还同意归还这两个小岛,只是由于日本坚持四岛一并归才无果而终。

  相比之下,钓鱼岛的中国属性却非常明显,这一点,不仅有充分的历史文献作支撑,就连日本学者自己都承认。1972年10月,日本现代评论社出版的《尖阁列岛——钓鱼诸岛的历史的解明》一书,刊登了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井上清先生的《钓鱼诸岛的历史与所有权》论文,明确指出钓鱼岛历史上是属于中国的。

但日本对待中俄的不同态度,却与道理正好相反。北方四岛几十年前还是日本的领土,如今被别国占领,发生事端后日本却隐忍不发,频多顾忌;钓鱼岛本是中国领土,日本属非法占领,发生事端后却非常嚣张。显然,决定日本态度的不是道义,而是力量。换句话说,如果人强我弱,我占理也要忍气吞分;如果我强人弱,我没理也要欺人一码。

  中日俄三国海上力量的现状是,中国海军是近海自卫型的,出海作战的能力明显欠缺;而日本虽然没有名义上的海军,但其海上自卫队的实力亚洲无双;俄罗斯则继承了前苏联的军事遗产,军事上比中日明显要高出一筹。此外,撞船事件发生后,美国一再声称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适用的范围,而北方四岛却被排除在外。在此情况下,信奉实力至上的日本,在领土争端中以两张面孔对待中俄,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国家和民族性格,西方学者早有详细论述。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一书中以“耻感文化”而非“罪感文化”来概括日本民族的性格。二者的区别是,“罪感文化”以内在的道德良知来规范行为,而“耻感文化”靠外在的强制力量维持道德标准。前者道德感较强,后者道德感较差,惟实力至上。二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前曾担心会遭遇日本民众的强烈反抗,没想到日本民众却很配合,这让美国感到很意外。其实,这正是日本民族信奉“强者通吃”性格的表现。这次日本对中俄所持的两张面孔,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我们认为,日本其实对俄罗斯是强硬不起来的,但对中国仍将采取嚣张的态度。▲◆★●■☆


美日韩系列军演展现空海一体战概念
http://news.sohu.com/20101205/n278101301.shtml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0年12月05日

 美军攻击前“三板斧”,航母或靠边站

  2009年9月,美军正式启动由空海军共同开发的新作战概念——“空海一体战”计划;今年2月,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发布的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确认“空海一体战”这一联合作战新概念。“空海一体战”出台的今年,就赶上朝韩延坪岛炮击事件。从美军航母编队参加韩美联合军演之中,我们或可看出“空海一体战”些许端倪。

  尽管韩国媒体形容参与演习的军力与一个国家的战斗力相当,但实际上,这距离美军对“空海一体战”的要求还相距甚远。美国之所以确定“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而不是海空一体战的概念,就意识到了空军乃至太空力量在作战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核动力航母在未来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在美军看来,未来的“空海一体战”首先是要确保美军太空情报支援体系的运作,同时削弱对手太空力量的使用;其次是空军远程隐形打击力量(B- 2、B-1轰炸机)和海军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快速打击,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发动进攻;接下来才是美军航母舰载机支援下的空海力量在E-3预警机、RC- 135侦察机联合指挥下对敌军纵深目标进行攻击。

  “空海一体战”是一种针对地区“崛起”大国的“高端”作战概念。从“空海一体战”的产生到今天的韩美联合军演,可以理清这样一个思路,就是航母在处理地区“高端”问题上的无助——如果对手拥有各种现代化的“反介入”军事手段,航母的效果无疑将大大降低。

  和一般武器不同,美国的巨型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已被视为一种战略威慑性武器,甚至有被神化的趋势。一些美国的地区盟友在突发事件爆发后,纷纷将美军航母看做为自己打气、壮声势的有效手段。然而从航母本身的功能来说,首先是保证美军全球范围制海权,其次是在危机区域提供海空支援。然而由于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不少国家都在开发针对航母战斗群的打击手段,而航母本身的速度和反应能力也不适应突发事件,特别是高强度地区冲突的挑战。

  从“空海一体战”的作战概念来看,无论是美军先发制人攻击还是“防守反击”,航母作战群都不是首波打击力量。相反,反C4ISR作战(包括对敌方卫星体系攻击和大规模电子干扰)、潜射巡航导弹的突袭、空军的快速精确打击,将构成美军的前三板斧。

  尽管航母威风赫赫,但我们关注的,应该是看不见的危险。(文/新华军事评论员 郑文浩)

  对地攻击离不开电子侦察和干扰作战

  宣称是为“震慑朝鲜”的韩美黄海联合军演,由于距离中国山东半岛仅170公里,受到中国各方的强烈关注。有军事专家表示,美韩对朝鲜进行威慑和侦察的同时,实际上也离不开对中国情报的掌握。

  美军此次新派出参演的J-STARS监视机是一种先进的远距空地监视飞机,主要用于对付地面目标,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对地面目标进行定位、探测与跟踪。其主要参数,机长46.6米,机高12.9米,翼展44.6米。动力装置为4台JT—3D型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84.48千牛。最大飞行速度为 M0.8,续航时间为11小时、如进行空中加油则可在空中停留20小时。

  国内军事资深分析家陈光文表示:“该机的远距侦察能力,能够在对朝鲜的侦察过程中,顺便把中国靠近朝鲜一带的情况收集在一起。同时,美韩对朝鲜进行威慑和侦察,是要把中国的军力部署情况一块来考虑的,因此,名为对朝鲜进行侦察,实际上离不开对中国的情报掌握。”

  著名军事专家尹卓少将在11月29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指出,J-STARS联合星实际是E8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飞机,这种飞机是美国加强对地攻击能力的一个主要信息化手段,曾在科索沃战争中大规模使用。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飞机通常跟地面的雷达系统联合使用,比如F16等飞机对地面进行攻击时,它就相当于对地攻击目标的一个预警和指挥机。另一种电子侦察机RC-135也经常在我国沿海活动,这次RC—135将对朝鲜的一些电子辐射进行侦察,主要是对朝鲜雷达的频率进行侦察记录,待真正作战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扰。同时,RC-135可以对朝鲜战备之间的通信联系,长波、短波甚至是手机信号进行跟踪和记录。 (人民网)

  半岛局势难以轻易升级

  连日来,中国一直在为半岛紧张局势降温不懈努力,但事态的发展让爱好和平的人们感到焦灼,特别是美日韩在整个12月演习不断,炮声隆隆中各方会否擦枪走火,半岛局势会否滑向失控?

  有媒体分析说,朝鲜半岛不会发生大规模全面战争,但有限度的冲突还是可能随时发生。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是否会介入?这次美韩演习,显示美国是蠢蠢欲动:第一,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事进入尾声,美军正愁没有敌人;第二,有限度战争,美国是得益者,因可继续驻军日韩,同时制衡中朝。

  不过,朝鲜半岛全面战争并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军对朝鲜战事的上限是对平壤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而不会出动地面部队。实际上,美韩难以轻易将战火升级。

  第一,朝韩炮战,韩国强在战机、军舰等高科技武器,相反在几乎还是二战时代的常规火炮方面不如朝鲜;第二,要命的是,韩国首都首尔离三八线只有 50公里,在朝军覆盖范围之内。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便说,朝军可以通过炮击直接把首尔打成废墟,炸回到韩战时代。由于韩国GDP的一半在首尔,可以想象,最怕战争升级的是韩国。▲◆★●■☆


四川一公司慰问官员清单曝光 省纪委介入调查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097


       2010-12-4: 作者: 褚朝新 日前,四川天邦达建筑有限公司一份双节客户慰问明细表被曝光,被慰问者包括四川省建设厅、人事厅、国资委等单位54名官员。记者联系明细单上多名官员,部分官员拒绝回应。该公司总裁称,这是内部人员编造的虚假费用清单。目前四川省纪委已介入调查。

  四川天邦达建筑有限公司一份双节客户慰问明细表被曝光。引人注意的是,被慰问者包括四川省建设厅、人事厅、国资委等单位54名官员。昨天,记者联系明细单上多名官员,有的拒绝回应,有的否认收过慰问费。天邦达公司上级集团兴银集团执行总裁李育翰则称,这是内部人员编造的虚假费用清单,四川省纪委已介入调查。

发帖人捡到的公司中秋、国庆双节客户慰问明细表。

  公司内部说法不一

  12月2日晚,天邦达公司一名员工称,该送礼清单确曾有过,当时准备送礼,但因未获集团总公司审批,搁置。“上面有签收者的签名吗?没有吧,当时就是一个计划。”

  记者调查发现,该公司制作的慰问金清单上,有公司总经理汪朝斌审定签名,有该公司财务部长费志远审核签名,还有该公司办公室主任蔡红薇制表签名。

  天邦达公司上级集团兴银集团执行总裁李育翰得知上述情况后很生气,“神经病,集团公司根本不知道这个事情,我们正在派人查。”

  李育翰证实,汪朝斌的车两个月前被人砸破玻璃,车中皮包被偷,包内的慰问明细表一同丢失。

  公司两人被免职两人被降职

  昨天,李育翰出示的兴银集团文件称,四川天邦达建筑有限公司财务部长费志远,对公司日常费用控制不力,因公司日常费用超支,为逃避集团检查,经报公司总经理汪朝斌同意后,会同公司生产总监于清平、办公室主任蔡红薇,编造虚假费用清单,欲蒙混过关。

  该文件称,兴银集团决定对上述人员做出如下处理:免去费志远天邦达财务部长职务,解除劳动合同;免去汪朝斌天邦达总经理职务,调回集团述职;给予于清平降职处分,即日起任天邦达生产技术部部长;给予蔡红薇降职处分,即日起担任天邦达办公室行政专员。

  54名官员名列清单

  明细表中,涉及46家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其中官员多达54人。

  明细的第一页中涉及官员,主要有“省人大某主任”、“省政协某主席”、“国资委某主任”等。在“国资委某主任”后标注“费志远经办”,慰问金额2000元。

  明细的第二页中,涉及的主要官员,有“省地税直属分局杨某某专员”、“四川省建设厅某副厅长”、“四川省建设厅一副厅长”、“南充顺庆副区长赵某某”、“南充建委办公室主任杨某某”、“顺庆区委办公室主任李某某”等。上述人名后均标注为天邦达总经理汪朝斌亲自经办。

  明细的第三页中,涉及的官员,主要有“成都市青白江建设局张局长”、“成都市龙泉区环保局毛某(执法大队长)”等,所列金额分别为2000元和1000元。

  被列厅官拒绝回应

  昨日,记者先后联系四川省纪委、省建设厅和省委宣传部,上述单位未否认慰问金一事,也未做正式回应。

  明细中列出了四川省建设厅8名官员,其中有两名副厅长。昨日,记者多次联系其中一名副厅长,对方拒绝回应。

  四川省建设厅办公室副主任张欣表示,调查了解后将回复记者。截至昨晚发稿,该厅未做出答复。

  记者联系了明细上出现的成都市龙泉区北干道派出所一名警员,对方也否认曾接受过慰问费。

  记者多次联系四川省纪委,该委举报中心记录了记者掌握的情况,未做回应。四川省委宣传部一官员表示,此事调查清楚后,会给社会一个说法。

  总裁称以后将无法在川经营

  李育翰介绍,四川省纪委2日介入调查。明细上列出的官员,大多是与建筑业有关的政府部门和机构。

  “以后四川谁还敢跟我们打交道?”李育翰称,此事将使兴银集团得罪四川当地相关行业主管官员,公司以后将无法在川经营。

  新闻回顾:网曝一企业慰问清单:厅官5000元民工2月饼

  12月1日,有网友称,捡到一份“天邦达成都公司中秋国庆双节客户慰问明细表”。该表显示,四川省建设厅、人事厅、省国资委等多名官员成为公司的慰问客户,多名厅级官员被慰问金额为5000元。公司一名工作人员称,确曾有过这样的计划,但未获批准,没有实施。来源: 新京报▲◆★●■☆


中国也要用“剑”说话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105114


       2010-12-4: 美军与日本自卫队今天起举行的联合军演名为“锐剑演习”,首次以中国为假想敌,日本媒体毫不隐晦地指出:演习主要目的是为了应对中国可能发动的“武装夺取钓鱼岛”的军事行动。

  从美韩军演到美日军演,参加兵力增加了六倍,而“华盛顿号”航母也气势汹汹地从黄海游弋到东海,而且开到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钓鱼岛海域。从北海舰队到东海舰队,中国沿海海空军部署,可以说直接暴露在“华盛顿号”上的各种超强武器、仪器面前。如果说黄海军演主要是威慑朝鲜,那么此次美日“锐剑” 军演则赤裸裸地试探了中国的底线。

  此次,除了航母,美军还派出了众多被视作看家本领的先进武器,参演阵容包括以“华盛顿”号为中心的航空攻击部队、宙斯盾驱逐舰、B-52轰炸机和最新型F22隐形战机等。

  B-52轰炸机是美国空军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远程常规轰炸和核轰炸任务,是迄今为止美国最重的轰炸机,具有令人望尘莫及的远程续航能力和令人生畏的大载弹能力,最大飞行时速1010公里,实用升限16800米,最大燃油航程16100公里,不加油续航22小时,可以高空、高速执行战略核轰炸任务。B52轰炸机可搭载核弹、空中发射巡航导弹等,将与“华盛顿号”航母配合行动。

初冬渤海,寒气袭人。整建制机动至此的北空导弹某团官兵却是激战正酣

  宙斯盾战斗系统,是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海军科技水准,因而非常昂贵,一艘配备该系统的战舰的价格相当于三艘英国“无敌”级航母的价格。由于宙斯盾系统体积过大以及技术问题,一开始美国仅配备给日本,被誉为美日军事盟友的象征。2000年后才逐渐配备给韩国等国家。宙斯盾的电子扫描列阵雷达,对空搜索最大作用距离约为400公里,可同时监视400批目标。导弹发射分系统包括61具导弹发射箱,可发射“战斧”、“鱼叉”等导弹。

  多年以来,中国为了维持地区局势的和平,克制忍让,海军演习基本是在中国海岸线附近,除了渔政、海监等民用执法船只之外,海军的军舰从未靠近钓鱼岛海域。但即使这样,美日仍要动用数万军队和最先进的军舰、飞机来演习试探中国。实际上,美日正是看准了中国多年来的忍让立场,才敢步步紧迫,得寸进尺。既然如此,中国倒不如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进行演习,借此提高海军的实战水准。

  二战中苏联有句名言是,“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后面就是莫斯科!”容忍美日在钓鱼岛恣意横行,只会让钓鱼岛更加远离我们,中国“保钓” 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美日在中国近海将更加游刃有余,中国沿海的战略风险将增大,退无可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日呼吁,有关各方应当保持冷静克制,缓和局势。而在数万演习大军嚣张跋扈的时候,谋划如何“克敌制胜”恐怕比“克制”要重要、紧迫得多。面对美日“锐剑”,中国也要勇于亮剑。来源: 大公报▲◆★●■☆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December 05, 2010 12:48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韩美日外长将谈改变北韩政权问题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经济发展催生既得利益者 阶层共荣须均富平权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