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印紧张关系可能升级为战争 | (回到Blog入口) | 中国有底气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

谷歌退出中国 中美两国军方同时哭了

中国佛学66句震撼世界的禅语(36-40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3210&msg_id=53

 

  36、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37、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3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39、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40、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今 日 看 点 : 2010-03-25 ▲◆★●■☆

 

谷歌退出中国 中美两国军方同时哭了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0/98/41/9_1.html

 

中国越来越不听话 应发动贸易战警告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100325/15869833.html

 

中国官方媒体指责谷歌与美情报部门合作

http://www.zaobao.com/zg/zg100325_006.shtml

 

五省6130多万人受旱灾 中国乱砍滥伐造成生态欠账

http://www.zaobao.com/zg/zg100325_002.shtml

 

美国为何盯上人民币汇率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00325/11517631117.shtml

 

美国可能在战略对话后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http://news.sina.com.cn/w/2010-03-25/060617270428s.shtml

 

歌退出中国 中美两国军方同时哭了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0/98/41/9_1.html   

 




谷歌退出中国 中美两国军方同时哭了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10/98/41/9_1.html


谷歌肯定退出中国”的说法越来越盛行,有媒体认为,谷歌99.9%会退出中国市场,看来是确信无疑了。但事实上还需要考虑一点,那就是0.01%的希望,即美国军方不希望谷歌这个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退出中国市场。
 
    这里面需要说的美国军方是两个部门:


一是美国的国家安全局(美国政府的情报机构,作为美国国防部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二是美国即将成立的美军网络司令部,作为网络战的主要指挥和协调机构,这两个部门对谷歌的依赖程度都十分严重,少了谷歌这个眼线和顺风耳,这两大美国的国防部机构势必会失去更多的情报和信息来源,这一点绝对不符合美军的核心战略利益需要的。
 

    只要谷歌奉行与中国接触,就有无穷无尽的信息来源,毕竟在中国市场拥有的份额与国家利益相比并不太重要,加之美军一旦赋予谷歌军事使命,自然付给的佣金绝非少数。尽管中国政府需要谷歌“加上限制条款”,但这一点约束丝毫不会影响到谷歌将有价值的情报传到国防部的这两个部门,从这一点来看,谷歌退出绝对是弊大于利,美国军方自然会不高兴的。当然为什么谷歌要唱这一出戏,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军方授意才是其真实目的,比如希望对华施压放宽言论的“限令”,以加速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之需而已。
 

    而解放军同时也需要谷歌,谷歌其实就是个“蓝军”。有谷歌的陪练,解放军在演习时可以多个高水平的对手。殊不知,谷歌卫星地图多次曝光解放军军用设施,军方高层大为震惊,于是有了不断的加强伪装与保密的战术演练。而解放军的相关部门在检查下级部队战备和隐蔽水平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谷歌的卫星地图来判断敌情。没有谷歌,解放军要花费更高的代价来自己拍摄卫星照片了。此前军媒《解放军报》一则报道说,解放军已注意到 GoogleEarth(谷歌地球)提供的高清晰卫星图片带来的泄密隐患。济南军区某红军团在前不久的一次战备拉练中,把演练重点放在防侦察监视上,在空中无人机的配合下,有效地避开了GoogleEarth的监测。

    谷歌去兮,中美两军情报部门估计要同时哀叹了。▲◆★●■☆


中国越来越不听话 应发动贸易战警告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100325/15869833.html


2010-03-25  萧达 青木 孙秀萍 陶短房 环球时报  

    据3月23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随着中美之间的相互指责连日来一步步升级,在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公开表示中国不会对美国可能的对华制裁行动“熟视无睹”后,中国决心在遭到制裁时进行报复的态度被认为一天比一天清晰。环球网上,签名反对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的网民,22日已经超过2万人,多数网民支持中国政府坚持强硬立场。中国学者何伟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美贸易战打响到底谁的损失更大,这很难比较,但可以肯定的是双输局面,美国输得肯定不比中国少。

    在美国,舆论因汇率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实际上在发生分裂。逼人民币升值的目的被普遍视为有两个,一是增加美国的就业,二是减少美国的赤字。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升值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但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弗兰克.纽曼和经济学家丹.纽曼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的道理也被不少人接受:一部iPhone在商店里的实际售价接近300美元,新加坡制造了手机的中央处理器,美国则提供了触摸屏并保留了大部分利润。中国只负责最后一道组装工序,只给这部手机增加了 4美元的附加值。如果对整部手机增加25%税收,导致手机涨价至400美元,那么消费者需求的减少会给美国企业造成比中国企业更大的损失。

    一些学者透露,美国政界、智库界、学术界正悄然进行一场对华政策的大反思。尽管主流语径都承认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利用好对华关系为美国利益服务产生了巨大分歧。布什执政时期势力下降的对华强硬派开始复苏。他们认为,1972年以来美国一系列的对华政策是完全失败的。中国不可能像当初美国设计的那样经济发展后走上美国式的民主道路,非但不是这样,而且现在中国“越来越不听话”。美国要是继续这样下去,不可能实现奥巴马所说的“保持美国第一”的地位,迟早要被中国超过,还不如现在发动一场对华贸易战,毕竟现在美国还有实力和中国一拼。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可能会有损失,但中国损失更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知道美国的厉害。在强大的强硬派舆论优势面前,过去主张“接触中国”的一派显得沉默。因为在“美国优越论”的民族主义面前,再说中美友好、对华接触的话,可能被认为“政治不正确”。▲(●本报驻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孙秀萍 陶短房●本报记者 王跃西 魏莱 ● 汪析▲◆★●■☆


中国官方媒体指责 谷歌与美情报部门合作
http://www.zaobao.com/zg/zg100325_006.shtml


(2010-03-25)(北京综合电)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指责谷歌与美国情报安全部门合作,而中国更多的谷歌合作伙伴可能与其脱离关系。

  《人民日报》海外版昨天在封面刊登题为“谷歌不是上帝”的署名评论文章,指责谷歌与美国情报安全部门的合作与配合“众所周知”,指控美国长期以来试图进行一场互联网战争,美国目前与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争议有可能是“黎明前的一场试探性战役”,并强调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鼓励发展自主技术是正确的路线。

  文章作者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虽然这篇措辞强硬的评论未必代表官方政策,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的不满情绪。

  评论称谷歌“完全错判了形势,它不了解中国人十分反感外来的威胁和要挟”。

  美国国务院周二则表示,谷歌决定关闭Google.cn纯属其商业决策,美国政府未介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里(Philip Crowley)说:“美国重视和中国的经济关系,当一个最知名的机构决定在中国做生意太难了,这件事有其意涵,不过这最终仍要由中国来评估。”

  另外,继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TOM集团把谷歌搜索服务从其在中国的门户网站移除,彭博社报道说,谷歌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可能追随TOM,与谷歌脱离合作关系。

  谷歌公司昨天表示计划逐步终止向其在华网络或手机合作企业提供过滤搜索服务。谷歌驻新加坡的发言人表示:“我们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还有十多个合作协议。显然,我们对他们还有履行合同的义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不再向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经过审查过滤的搜索服务。当然,我们会履行现有的合同义务。”

  谷歌周一宣布关闭在中国内地的中文网站Google.cn,原有域名直接跳转至香港。

不过,在北京,谷歌搜索服务昨天依然很不稳定,沮丧的谷歌中国用户对谷歌地图、音乐等其他服务的未来也忧心忡忡▲◆★●■☆


五省6130多万人受旱灾 中国乱砍滥伐造成生态欠账
http://www.zaobao.com/zg/zg100325_002.shtml

(2010-03-25)●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中国西南地区大旱仍在持续发展。目前严重旱情已导致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份6130多万人受灾。

  新华社昨天引述民政部消息说,2009年秋季以来,中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份遭受旱灾,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重。

  据官方统计,截至3月 23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五省份受灾人口6130万6000人,饮水困难人口1807万1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万4000公顷,绝收面积111万50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6000万元人民币(约52亿新元)。

  面对百年一遇旱情,中国高层近日接连表态,要求各界和军队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优先解决民众饮水问题。各方也开始行动,向灾区运送救灾物资。

  随着大旱持续,中国舆论开始关注大旱的“人祸”因素。舆论认为,这次大旱背后暴露出官方在水利建设方面长期欠账,乱采滥伐造成生态欠账,人们应该对以往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诸多不足做出深刻反思。

  近些年来,西南一些省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

  中新社昨天报道,在云南,由于一向降雨丰沛,气候湿润,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防水害意识远远高于抗旱节水意识。到3月中旬,全省库塘蓄水仅为46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同期偏少近18亿立方米。而比小型水库规模还要小的一些地方水塘,不仅缺乏资金修缮,更没有相应的科学管理,导致在干旱袭来之时更快枯竭。如果旱情持续,到5月份,云南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饮用水短缺。

  在贵州,中型水库仅34座,99.9%都是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不到20亿立方米。由于基础弱,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在各级财政仍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都快报废,现在农民又没有动力来兴修水利,而且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基本上只能“靠天收”。

在四川重旱区凉山和攀枝花两州市,大旱让水利欠账暴露无遗,“工程性缺水”成为旱情重要成因。多年来,中央财政的投入主要是针对大中型水库,而在凉山这样的高原山地,大型水库建设不易,多建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包括山坪塘、水池,才能有效抗旱。

  干旱背后的“水利欠账”还包括一些水利工程长期处于病险状态,缺少及时的恢复修建。四川省凉山州此前的病险水库整治中,一度进度缓慢、配套资金不到位很严重。攀枝花市也存在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中国目前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一些地方在干旱面前束手无策,水利设施不堪重负。大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50%,中小型灌区工程设施的完好率不足40%。绝大多数泵站的灌排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有的只有设计标准的40%左右,有的完全失去了灌排功能,全国大型泵站中急需改造的比例高达85%以上。中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农田面积的48%,有一半以上的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仍然“靠天吃饭”。

  也有媒体翻出 2004年美国国防部委托一家公司所做的一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秘密报告”。这份报告预测: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

  不过,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主任罗勇认为,六年前被披露的这份美国报告与当前中国西南地区的罕见旱灾没有相互印证的关系,“报告说的是(中国)南方,现在干旱是西南”▲◆★●■☆



美国为何盯上人民币汇率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00325/11517631117.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崔 鹏 田俊荣

  “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寄希望于人民币大幅升值来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完全不符合基本事实。”日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这样表示。

  近期,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暗示要求人民币升值;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公开撰文批评人民币汇率机制;最近,美国 130名国会议员又联名上书美商务部和财政部,要求对中国施压以迫使人民币升值,甚至要求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

  面对如此咄咄逼人的态度,中国不能不有所回应。

  美为何盯上人民币汇率——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扩大出口

  “美国试图依靠扩大出口来缓解本国经济压力,他们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中贸研究部主任李健说。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目前看效果一般,经济增速放缓,财政赤字严重,金融状况糟糕,失业率近10%。在其财政、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出口刺激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必然选择。

  今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国情咨文中提出,要在未来5年内实现出口量增长1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3月,奥巴马又签署一项政令,成立了一个由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出口内阁”,全力扩大美国出口。

  李健认为,美国一直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并且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扩大其出口。”

  对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态度,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是一种政治手段。李健认为,目前美国密集施压人民币汇率,有转移国内公众视线之嫌。“美国在艰难复苏中面临重重困难,其高达10%的失业率令美国政客必须找到转移矛盾的新焦点。”

  美国卡托研究所贸易问题专家伊肯森则认为,美国议员高调抨击人民币汇率的做法与今年11月即将举行的中期大选有关,“部分国会议员为争取选民支持,必然做出这种姿态。这也是他们惯用的伎俩,毫无新意可言。”

  压人民币汇率损人不利己——

  汇率问题单边采取措施,只能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和冲突,给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冲击

  美国一些人士把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但应当看到,人民币汇率不是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主因,施压人民币汇率不仅有损中国的利益,也难以改善美国的贸易状况,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

  “部分美国人一厢情愿地认为,人民币升值后,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会更有竞争力,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将消失。这种想法过于天真。”李健说。

  事实上,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和2008年升值均接近6%。但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6年顺差为1774 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亿美元。这样的案例决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的货币大幅升值,也没有减少其贸易顺差。

  有专家认为,中国外贸顺差之所以较大,原因之一是中国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成本较低,产品也就较便宜,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这并不等于人民币低估了。人民币即使大幅升值,也难以改变中国的比较优势。

  还有专家表示,许多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现在已经是美国不生产的产品。即使人民币汇率调整,美国的贸易赤字也不会因此减少,美国对境外商品的进口只会从中国转向其他国家。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说,应当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因素中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中国应当扩大内需,美国应当增加储蓄。时下,中国已在扩大内需上卓有成效,美国也不应纠缠于汇率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升值还将使美国超市里的中国产品更加昂贵,这对饱受债务、工作不稳定等诸多因素困扰的美国消费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最终损害的是普通美国公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当前人民币贸然升值也将对中国产生不利影响。据日前参加第二十届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参展商反馈的信息,目前国际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并没有明显改善;出口企业去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寒冬”,现在还在恢复过程中。目前如果人民币骤然升值,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严重影响,还可能导致大量中小外贸企业倒闭,带来严重的失业问题。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则认为,如果接受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判断,就会产生“升值预期—国际投机性资本流入—外汇积累进一步攀升—升值预期强化”这样的循环,导致国内金融投机泛滥,制造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最后严重损害中国经济。

  “施压人民币汇率将导致多输格局。如果美方针对汇率问题单边采取措施,包括征收反补贴税、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等,只能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和冲突,损害的不仅是双方的利益,还会给世界贸易乃至世界经济复苏造成冲击。”丁志杰坦言。

  美放开限制才能救自己——

  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更加平衡

  美国一些人士总把中美贸易失衡归咎于人民币汇率,实际上,美国对中国单独实行严格的出口限制才是中美贸易出现较大顺差的主因之一。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2007年美国把中国单独列出来,增加了几十个品种的对华出口限制,包括计算机、航空航天的民用技术、数控机床,还有很多零部件,“我们想买却买不到”。

  据了解,从1949年到1994年,美国发起组织了“巴统协议”,对中国出口实行限制;“巴统协议”之后,又制定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新限制;从2007年开始,美国把中国单列出来,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陈德铭说,这种做法不仅对中国不公平,对美国人民、企业家,特别是出口商、制造商也非常不公平,对美国当前提高就业率、恢复经济增长也不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表示,2003年前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18%来自美国,但目前却只有7%左右。如果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能够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特别是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有更加平衡的发展。

  “值得强调的是,目前中美经贸关系整体保持平衡,如果有人只引用中美货物贸易数据进行分析,显然失之偏颇。”姚坚说。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美已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旅游业等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丰厚收益。对华贸易投资还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为美国服务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率,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因此,从全景化的视角看,中美经贸关系是平衡的。姚坚说,美国在克服危机影响、振兴经济的时候,应当成为一个自由贸易的倡导者而不是一个阻碍者,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如果为了扩大出口而要求别国货币升值,这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

  即使中美贸易产生的顺差,也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巨大”。中美双方经过多年研究,今年3月4日共同公布了《中美货物贸易统计差异研究报告》。根据这个研究报告,美方自华进口规模下降了很多,中方统计出口的规模也调减了一些。以2006年为例,据估算,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由原来美方统计的 2326亿美元调减为1734亿美元,减少26%。

  人民币汇率要稳定——

  通过平等协商,总会找到共赢或者多赢的渠道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期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从 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也就是世界经济极为困难的时期,人民币并没有贬值,而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4.5%。在此期间,2009年,中国的外贸出口下降了16%,但是进口只降低了11%,顺差减少了1020亿美元。

  陈德铭表示,人民币汇率没有被低估,寄望于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来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完全不符合基本事实。姚坚则表示,今后中国将会进一步保持汇率、出口退税、贸易便利化、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的稳定。

  为进一步促进贸易平衡,今年中国商务部将采取包括建立并完善进口促进体系,重点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进口等在内的多项措施,进一步扩大进口。“可以预计,2010年扩大进口的效果将进一步显现,进出口贸易将更趋平衡。”姚坚说。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不断演变和完善的过程。2005年7月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但不排除一些特殊阶段,比如在危机条件下采用特殊的政策,包括特殊的汇率形成机制。这是应对危机冲击一揽子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并不巩固,仍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要非常慎重选择从非常规的政策回到常规政策的时机。其中也包括汇率政策。”

  “在贸易问题上,中国主张协商,通过平等协商总会找到共赢或者多赢的渠道。强迫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汇率政策回归常规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丁志杰说▲◆★●■☆



美国可能在战略对话后宣布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http://news.sina.com.cn/w/2010-03-25/060617270428s.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5日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25日华盛顿、北京报道:美国前高官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认为美国很有可能在五月北京-华盛顿举行战略经济对话后宣布中国为操纵汇率国家。

  但中国学者认为美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恢复还不强劲的时候不会贸然宣布;因为如果将中国列入该名单并采取惩罚措施,这将使两国陷入全面的贸易战。

  美国智库对外关系理事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学者 Evan A. Feigenbaum认为:“在美国,有些人认为在两国战略对话后将可能宣布中国为操纵汇率国家。”

  作为美国国务院的前副助理国务卿, Feigenbaum 说是否宣布重在证据,因此,只要寻找到了足够的证据就可以随时宣布。

  他认为如果财政部在4月不宣布,那么这个话题将是5月两国战略对话的重要议题。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毕吉耀认为美国宣布中国为操纵汇率国家的更多的动因是国内政治原因。他个人认为美国政府做出那样的决定可能性不大。“如果宣布并惩罚中国,中美之间将爆发全面的贸易战,这是两国,特别是经济恢复后劲还不足的美国所不愿意见到的。”

  Feigenbaum也认为如果美国那样做,中国要采取措施进行报复。“但至于具体什么措施,我还没有把握。”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晓晶也认为美国鼓噪的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场政治秀。“从某种程度上说,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需要美国多从国内找原因,从增加出口来解决。”

  张晓晶认为中国今年肯定是要对考虑人民币升值,不过至于什么时机,“肯定不是美国决定,也不由美国的压力大小决定。”(中国日报记者 陈卫华 付敬▲◆★●■☆


为什么美国要和中国过不去?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2/forum_us100324a.shtml


  (2010-03-24) :近期以来,中美之间政治经济热点不断涌现,例如:气候大会事件、伊朗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总统接见达赖喇嘛、谷歌事件、利率问题等。那么,美国向中国频繁出手的原因是什么?美国的国内政治经济问题决定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一、美国的目的

  作为头号强国,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维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与长期海外作战的影响,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不能支持美国政府完成上述任务。因此,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美国目前的首要任务。

  为了发展经济,美国首先改组了银行,目前,金融机构的债务已转换为美国政府的债务。

  为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美国需要通过医改法案,需要重建制造业强国。

  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钱。

  钱从哪里来?

  一则增加税收;二则增加借款(美国预算赤字将达到1.6万亿美元)。

  但是,在经济恢复增长时期增加税收,不利于经济恢复,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增加借款,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元不断升值,给别人造成美元是一种良好投资工具的假象。

  那么,谁有能力借钱给美国呢,中国、日本、英国等。

  二、美国的策略

  美国对中国采取了软硬两手策略。

  先采取了软的一手,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来中国说了许多好话,美国议会、美国舆论积极配合,要求中国按照美国的步骤借钱给美国。中国政府面对已借给美国高达1.5万亿美元的公私债券,看到美国连续增加美元的供应量,美元会贬值的风险,没有同意。

  美国随后想起了曾经采取的另一手。2008年10月,美国政府威胁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和预警飞机。随后,他们达到了目标:中国曾经一个月购买了659亿美元美国国债,按照当时国际金价,这笔钱可以购买2500吨黄金。当然,为了安抚中国,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没有忘记在2008年11 月,慷慨的赠送中国为世界经济领袖;美国没有忘记,利用来自于西方的众多金融权威及其中国弟子们,尤其是某国际投行参股的国内券商,群起而忽悠——美国国债是最安全的投资,中国将受益于债券价格的上升和美元可能的升值。

  于是,相同的事情又出现了。美国宣称为了保卫台湾的和平,向台湾出售武器,并且宣称台湾军事力量仍不够,仍应出售更先进的武器;为了宗教自由,会见达赖;为了人权,谷歌掀起一场有关互联网自由的全球辩论,从而让中国难堪;为了自由贸易,对中国钢铁等产品征收高达289%的反倾销税;哦,还有军力报告、人权报告、汇率报告。

  当然,只要中国不按照美国的步骤购入美国国债,还会发生许多事情。

  三、中国面临的选择

  下策:听从有的专家建议,跟美国硬对抗成本太大,花钱,买美国国债换平安,中国按照美国的步骤大量购入美国国债,美国满意,然后给中国红萝卜。

  后果:1、美国借到钱后,大力发展军力,改善民生,保持头号强国的地位。

  2、美国借到钱后,印钞票,金融机构的债务转换为美国政府的债务,向中国转嫁危机。

  3、浅层的金融危机向深层的美元纸币危机发展,由于人民币没有足够的官方黄金储备的抵押,国内将出现极端的通货膨胀。

  4、中国要求美国还钱,美国说中国为恶意借款,不还钱,中国要打,美国已作好准备。

  中策:中国可以说不

  后果:中国被妖魔化

  上策:充分利用美国威胁利诱欧洲、日本购买美国国债,打击欧、日制造业,欧、日、美产生矛盾的机会,逐渐减轻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以结余的外汇储备主要购买实物黄金,保持对冲未来美元纸币危机的实力

  美国可能发动伊朗战争转嫁危机(以结余的外汇储备主要购买自然资源不如购买实物黄金的原因正是因为中国军力不足以保护海外利益),影响中国海外利益,至于影响到什么程度,要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及军力准备。 ▲◆★●■☆ 高山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March 25, 2010 05:35 P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中印紧张关系可能升级为战争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中国有底气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