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陆应当警惕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 | (回到Blog入口) | 当年美不肯坐视印苏坐大、曾鼓动中国对印出兵 »

上海投资4000亿办最贵世博会 力求不赚不赔

优秀男人的20个品质之二个性特征TOP1-5

http://health.huanqiu.com/huanqiu/headline/2010-01/682783.html

 

  1、幽默感  77%

 

  在困境下依然能笑出来是女士欣赏的品质,如果你可以逗她笑,那么在心底她已经给你加分了。

 

  2、智力  55%

 

  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有趣男士会是她想要炫耀的资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会让女士觉得有安全感,而不断上进会让她时刻觉得你都很优秀。

 

  3.激情  46%

 

  为什么很多女士都喜欢摇滚歌手?这是因为这些歌手在公众场合都很有激情。女士喜欢热情的释放因为她们很少在男士身上看到这些。热衷于划船、绘画或烤肉,这些都会让她觉得你除了关心自己还关心其他事情。

 

  4、自信  41%

 

  自信的男人会给人安全感,当她看到你可以在不熟悉的环境和人群间应付自如时,她和你在一起就不会感到恐惧和害怕了。

 

  5、慷慨  38%

 

  35岁以上的女士更重视这点,慷慨不是说去星级酒店吃饭,是你愿意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给予你倾心的女士。

 

今 日 看 点 : 2010-02-06 ▲◆★●■☆

 

胡锦涛:须回应民意严惩贪官、中共官员“没有特权”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1438&msg_id=969

 

中美2010年三大议题全面爆发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4061

 

朝鲜党军大换血 金正日亲信陆续被打入“冷宫”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02/chosun100205.shtml

 

中央党校:中国要戳到美国痛处,慎防下一波冲击! 

http://tu.blog.china.com/201002/5833263.html

 

中国制裁美国 到底谁怕谁?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4096

 

美国太爱插手 北京着力研究怎么样才能让美国人老实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4099

 

王家瑞近期访北 或转交胡锦涛亲笔信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02/06/20100206000001.html

 

上海投资4000亿办最贵世博会 力求不赚不赔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2/711185.html

 

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2/711048.html

 

 



胡锦涛:须回应民意严惩贪官、中共官员“没有特权”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21438&msg_id=969


虽然中共当局严禁官员干部收受各式利益,但官员贪腐仍然屡禁不止。

面对民众要求加大反腐力度的呼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中共官员“没有特权”,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

胡锦涛在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常委出席的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说,在新的一年里,中共将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

他说,要着力在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

胡锦涛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意预防“的方针,在四个方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他说,中共要抓紧解决民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等案件。

目前,中共官员贪腐现象极为严重。2009年中国接连揭发大规模贪污腐败案件,其中包括被指牵涉“黄光裕案”的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和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等,还有以文强为代表的重庆市连串涉黑案件。

此外,贪官携款外逃事件也层出不穷,屡禁不止,使中共当局大为恼火却无力制止。

据中国媒体引述商务部发布的数字,过去近30年来,逃往国外的中共官员数量大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500多亿美元。 ▲


中央党校:中国要戳到美国痛处,慎防下一波冲击!
http://tu.blog.china.com/201002/5833263.html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根本解决出路在于两岸的中国人。只有两岸和平发展趋势不可逆转,消除军事疑虑,推动政治军事互信,才能把握两岸关係主动权,而不被美国人牵着鼻子走,才能真正解决军售问题。

对于此次美国对台军售,中国除由外交部、国防部、国台办、全国人大外事委等部门齐声反对之外,并对相关公司实施制裁。

美故意干扰两岸关係

宫力评价说,此次中国的反制措施与以往不同,最主要体现在反制手段多样化。一是高调宣布制裁有关公司,这在过去很少公开明确提出。二是不仅暂停中美两军计划内的有关互访安排,推迟中美两军部分交往项目,也推迟双方拟于近期举行的中美副部长级战略安全、军控与防扩散等磋商,这一力度也是空前的。第三,在一些全球性问题的合作上,特别是美国希望中国配合的问题上,中国也不会再给美国「面子」,将减少配合的力度。

宫力指出,中美此次围绕军售问题的博弈,也有两个与众不同的背景。其一,集中反映出中美力量对比的变化。如果10年前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可能仅是口头抗议。但这几年中国国力上升很快,拥有反制美国的一定实力。

其二,美国的故意挑衅色彩太浓。在中美共同发表的「八一七公报」中,美国明确承诺逐步在数量和质量上减少对台军售,直至最后终止。特别是现在,两岸关係早已度过了陈水扁时期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迎来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美国反而在此时实施军售,且数额创下10年来的新高,干扰破坏两岸关係的主观意图很明显,这让中国难以容忍。这两个因素,促使中国此次採取了激烈反应。

拿捏尺度 慎防下一波

宫力表示,军售问题对中美关係造成的震盪,不是一两个回合就可以解决的。在反恐、气候、核不扩散、应对金融危机等很多问题,奥巴马政府都有求于中国。中国要利用好手上的牌。要通过制裁措施,让美国因侵犯中国核心利益而遭受的损失,大过其对台军售得到的利益,这样才能戳到痛处,给美国一个教训。

他特别指出,奥巴马已确定要见达赖,这无异于雪上加霜,并且两国贸易摩擦最近也进入高发期。中国要拿捏好尺度,慎防下一波冲击。

宫力指出,军售问题的根本解决,主导权应当在两岸的中国人。胡锦涛在「12.31讲话」中明确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务实推动两岸协商,适时将政治军事对话提上日程,推动和平发展趋势不可逆转,美国对台军售自然就失去市场。

他认为,美国这64亿美元的军售,对台湾没有实际意义。台湾无论从规模还是实力上,其军事都不足以和大陆抗衡,如果要搞军备竞赛,马上就会把台湾经济拖垮了。马英九此次从美购武,实非明智之举,更多的是出自安抚岛内政治力量的考虑。▲


中美2010年三大议题全面爆发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4061


     2010-2-4  华盛顿和北京刚刚围绕达赖相互回敬了强硬的表态,此事尚未了结,奥巴马就又宣布在贸易方面实施更加强硬的措施,随即遭到北京指责。外媒预测的三大议题至此全部爆发。鉴于这是两个当今世界最有力量的国家,分析人士认为不要指望其中的任何一方退却。

  奥巴马政府日前放话称总统将在近期会见达赖喇嘛。中国统战副部长朱维群本月2日就此回应称,中国反对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会见达赖喇嘛将对中美关系造成进一步的不利影响。但美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依然表示会见达赖这一计划不会改变,美国白宫副发言人伯顿2日公开表示,“奥巴马总统在去年访华期间告诉中国领导人,他将与达赖会晤,而且他也想这样做”。

  中美双方就达赖议题互敬硬话。此事尚未有定论,奥巴马3日又宣布承诺今后将对中国贸易采取更强硬对策,包括在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上,继续向北京施压,以确保中国以互惠的方式开放市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星期四(4日)说,错误的指责和施压不利于解决问题。他同时强调,中国人民币的汇率目前是合理水平,他同时否认人民币汇率是中美贸易巨大顺差的主要原因。

  此前,中美在对台军售问题上互不相让,奥巴马政府仍执意对台军售,虽然北京已通过多个渠道表示强烈反对,同时采取强硬措施反制美国。但对奥巴马政府收效甚微。

  至此,美国媒体及路透社预计的引爆中美关系三大议题包括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和贸易摩擦已经全部浮出水面。

  路透社3日又以“中美关系2010年的颠簸之途”为题列出了今年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14个事件,也包括此三大议题。包括:1月美国对台军售;2月达赖窜访美国;3月中国人大会议召开前后将披露国防预算;4月,奥巴马邀请各国领导人在华盛顿举行国际核峰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现在尚未宣布是否参加;可能于5 至7月间举行的中美战略对话;6月G20峰会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提供了中美领导人会见的机会;11月美国举行国会中期选举,测试奥巴马人气,美国同中国的贸易、货币紧张可能成为重要话题;以及11月至12月胡锦涛可能访美等。

  美国进步中心专家哈奇甘称,美中关系正处于“百慕大三角地带”。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3日报道援引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的话说,“进入2010年,中国增长率10%,而美国失业率10%。这两个10加起来不是 20。他们彼此会冲突”,“(在2008年),我们无论是投票奥巴马或麦凯恩,都不会对他们的中国观点感兴趣。以后不会再这样。这种关系会被政治化,将是决定我们如何看哪个候选人、如何看美国政策的关键因素。”

  德国《汉堡晚报》3日称,奥巴马的坚持让中美两国关系严重受损。达赖出现在白宫是对中国主权的一个挑战信号。美中之间正上演一场鹰和龙的挑战,这是两个上层建筑不可融合的挑战,加上台湾、气候政策、经济争吵等,这将影响未来10年的世界政治。

  路透社对此评论说,“中国称奥巴马见达赖将进一步损害两国关系。白宫对北京的警告不以为然”。法国《地铁报》称,台湾和西藏问题是中国政府不可触摸的两条底线,而美国政府却偏偏在短短几天内接连触摸这两条底线,政治试探意味明显。德国《每日镜报》3日评论认为,最近几周中美上演更多的公开冲突,给人印象是中美关系正在短时间内进入“冲突多发期”。来源: 多维 ▲


朝鲜党军大换血 金正日亲信陆续被打入“冷宫”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0/02/chosun100205.shtml


(韩国)朝鲜日报   (2010-02-05)  我国地下空间可建博物馆、科学馆、发电站等

  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正在对“劳动党”和“朝鲜军队”核心人物进行大换血。“劳动党”和“朝鲜军队”可谓是金正日统治朝鲜的左右手。据悉,因货币改革失败和国际社会金融制裁等原因,劳动党内经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被大规模更换。而且在朝鲜军方,曾代表金日成、金正日时代的七、八十岁元老人物陆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五、六十岁的“新军部”。金正日于1991年被任命为朝鲜军队最高司令官,1997年被拥戴为劳动党总书记。

  ◆ 劳动党经济负责人陆续被更换

  据悉,被称为劳动党“经济三人帮”的计划财政部、39号室、财政经理部负责人最近被更换。据了解,金正日于1月20日前后罢免了全权负责朝鲜经济工作的计划财政部部长朴南基(76岁),以追究其对去年12月推行的货币改革失败的责任。

  另悉,负责管理“金正日资金”长达16年的39号室室长金东云(75岁)也于最近被罢免,取而代之的是39号室副室长Jeon Il-Chul。一位朝鲜消息人士分析说:“更换金东云可能是因为他去年12月被欧盟(EU)列入制裁名单,很难继续管理金正日在瑞士等国外的海外秘密资金。”

  日本《每日新闻》本月3日曾报道说:“劳动党电影部部长崔益奎被更换”。朝鲜消息人士对此分析说:“他在劳动党宣传煽动部的地位很高,因此有可能被扣上没有向国民好好宣传货币改革政策的帽子。”在此之前,朝鲜曾将外务省副相金英日任命为劳动党国际部部长。金英日被誉为“中国通”,还曾担任过六方会谈朝鲜代表团团长。韩国安全部门的一位官员表示:“朴南基和崔益奎被罢免可能是因为货币改革失败,更换金东云并启用金英日可能和朝鲜进行第二次核试验后的对北制裁局面有关。”

   ◆ 意在笼络民心并为权力更替铺路

  李乙雪(89岁)元帅、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82岁)、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李用茂(87岁)等金日成游击队的成员因年龄和健康等原因几乎不露面。人民武力部部长(相当于国防部长官)金永春(74岁)也因健康问题两个多月没有在公开场合亮相。金永春在金正日执政以后已担任十多年总参谋长(相当于联合参谋本部议长)。而人民武力部副部长朴在京(77岁)自2008年以后,从未在金正日身边出现过。他在2000年举行首脑会谈后曾带着松茸来到韩国。

  取而代之的则是年龄在60多岁的新人物,包括总参谋长李英浩、总政治局第一副局长金正阁(64岁)等,他们成为朝鲜军方的核心人物。朝鲜消息人士等很多人认为朝鲜最近在西海北方界线(NLL)附近发射海岸炮发动挑衅就是“炮弹专家李英浩精心策划的作品”。国防研究院安全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白承周表示:“五、六十岁的朝鲜军队领导人中,有很多都隶属检验军队忠诚度的总政治局。他们有望在构建后金正日体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年龄可能将近 60岁的总政治局宣传部局长郑泰根(中将)、第二军军长Kim Hyung-Ryoung(上将)等也值得关注。

  很多人分析说,朝鲜最近更换劳动党核心人物是为了“笼络民心”,而更换军队核心人物则是为了“构建接班体系”。东国大学教授金龙贤表示:“为了笼络因货币改革失败而严重恶化的民心,必须在更换有关负责人后推进新政策。”过去,朝鲜曾为消除开放政策产生的副作用而罢免了副总理金达贤,并为追究引入市场因素失败的责任而罢免了总理朴凤柱。

  很多人认为,因为朝鲜倡导“先军政治”,更换军方核心人物可能和“金正银继承权力”有关。一位朝鲜消息人士表示:“据我所知,金正银目前在国防委员会工作,参与主要人事,尤其是军方的人事调动工作。”金正日若想成功实现权力世袭,必须稳定经济并获得军方的支持。

  关键词:39号室

  管理金正日统治资金的劳动党组织。据悉,该组织直接运营大圣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和大圣轮胎厂等100多家企业,以此“赚取外汇”。该组织还负责筹集金正日亲信的礼物和奢侈品采购费用。▲


中国制裁美国 到底谁怕谁?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4096


  文章提供 于 2010-2-5  美国宣布对台军售,中国高调表示要进行制裁,其强硬的口吻和近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强硬姿态相一致。美国会害怕制裁吗?

  中国专家:要让美国感到痛

  一些中国人纷纷呼吁要让美国感到痛。新华网2月2日报道:“中国国防大学教授谭凯家说:‘这些美国大公司一方面鼓动政府对台军售,另一方面也同大陆做生意,力图两边发大财,因此,对它们实施经济制裁正中要害;这将迫使美国当局要认真权衡,是对台军售收益大还是中美合作大局更加重要。’”

  国际在线2月2日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说:‘从现在开始,中国不仅是言辞上对它(美国)进行批评,而且采取行动了。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美国每一次武器售台都要付出成本,而这个成本会越来越大。’”

  中国网2月2日的一篇评论说:“人大教授时殷弘曾说:中方要加大力度,让美国比先前更痛苦地感受到损害中国利益的代价。”

  中国的实力和自信

  中国媒体的评论显示出由于经济实力的增长而产生的自信。人民网2月2日的一篇评论说:“对于此次美台军售,中国政府与人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这种态度让国际舆论震惊,这也预示着今后逐渐强大的中国反击美国霸权行径之力度将愈来愈强,美国将为对台军售付出的成本或代价会越来越高。”

  《环球时报》2月1日的评论说:“今天,我们有足够实力与智慧,给美国人一点苦头尝尝。……中国这样的大国,有时还真少不了制裁这一颇具威慑力的大棒,也必须逐步树立起制裁的权威。”

  西方:中国强硬起来

  西方媒体的报道显示,西方国家明显感觉到中国非同以往的强硬。美国之音2月1日报道:“专家指出,制裁美国公司的决定显示,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越来越愿意以经济实力来推动政治目标的实现。”“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研究主任兼资深研究员李成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一直有一份对台出售武器的美国公司的“黑名单”,但是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宣布将制裁这些公司,这与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不无关系。”

  英国《金融时报》2月1日报道:“一位美国跨国公司在北京的高级主管说:‘他们现在非常自信,自信到认为所有人都想和他们作生意,因为他们是中国。’…… 中国人在同一批国家打交道时脾气越来越大了。去年,北京在西藏问题上同欧盟发生冲突,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同几个成员国发生冲突。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再度紧张……。

  英国《卫报》1月31日一篇文章说:“中国发出更加强硬的反应,其背后的原因是中国和美国之间实力平衡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十分明显。北京处于比过去更有力的位置,而且因此在一些议题上的态度上表现出来,从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到经济自信心越来越强。” “中国的经济实力使她的影响无所不至,而且未来还会大幅度增长。……北京的反应会使任何未来的美国政府在对台军售方面更加谨慎。”

  《纽约时报》2月1日的一篇新闻分析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对美国采取了越来越强硬的立场,在全球经济危机问题上训斥美国官员,在去年11月操纵奥巴马总统对中国的访问,在哥本哈根拒绝支持更严格的气候变化协议,而且在联合国安理会坚决反对美国提出的对伊朗进行新的更严厉的制裁要求。”“一些美国政府官员私下表示,宣布对台军售的时间和对伊朗使用更强硬的语言是精心安排的,目的是向北京发出信息,不要以为奥巴马总统会在美国安全和执行现存协议方面对北京让步。”“一个政府高级官员说:‘这是为了明白无误地表示,我们会根据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而行动。’”“除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以外,处理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是奥巴马最大的外交政策挑战。中国经济正在有力地增长,握有大量资金,已经成为美国的最大外国债权国之一。中国也在影响力方面和经济实力方面成为美国越来越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全球对手。”

  《华盛顿邮报》1月31日的一篇分析文章说:“中国对美国宣布对台军售计划作出的愤怒反应看来同北京新的胜利者姿态相一致。这种姿态使世界各国政府和分析人士感到担忧。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到互联网自由,到中印边界,观察中国事务的人士注意到中国政府、中国代表、以及国家智囊机构有影响力的分析人士口气强硬。”

  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官员、目前在布鲁金斯学会的肯尼斯·利伯索尔说:“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发现,人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越来越把中国视为全球大国。这给他们一种满足感。”

  利伯索尔说,形成中国新口气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感到,在被西方盘剥两个世纪以后,中国正在恢复世界大国的角色。这种新态势使西方政府官员和分析人士感到困惑:这只是中国口气的变化,还是中国的政策也在变化?”

  “对于欧洲和印度,中国强硬的口吻更加明显。2008年秋季,在法国总统萨科齐会晤流亡的西藏领导人达赖喇嘛之后,中国取消了同欧盟的首脑会议。在那之前,中国谴责德国总理默克尔同这位西藏精神领袖的交往。在最近几个星期,中国同英国官员由于中国在气候会议上阻止达成广泛协议而发生了激烈交锋。”

  中国制裁美国,谁怕谁?

  《纽约时报》2月4日刊登的一篇评论说:“从长远看,谁从美中贸易和投资的巨大增长中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的很多年里,中国从美国获得了很多优惠。美国让中国进入自己的市场,获得美国的资本,以及很多美国的技术,以便鼓励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和私营经济。”“其它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台湾和德国)都在中国以贸易为引导的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都是追随美国的结果。”“美国消费者也受益了。但是如果供货商是墨西哥或者其它友好、开放和民主的邻国,美国也会照样受益。”“谁都不想发生贸易战。但是一旦发生,相比仍然依赖外国市场和外国公司的技术和投资的半现代化的中国来说,美国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英国《金融时报》2月3日的评论说:“如果中国真的制裁波音等美国大企业,可能会掀起一轮针锋相对的贸易制裁,而中国的损失将会远大于美国。”“北京应竭力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引发贸易战的举动,否则不但将危害世界,更会危害作为世界最大制造品出口国的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2月1日报道:“对外国军火商实施贸易制裁,以惩罚它们向台湾供应武器,可能给中国带来事与愿违的负面效应,包括损害中国国内工业,使中国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并削弱中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采购设备的能力。”

  “香港民航处前处长、中国两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航和东航前董事乐巩南表示:‘我不认为他们会完全抛弃波音,因为他们需要有这张牌,以便对欧洲人施压。’” “分析师们表示,空客得到的任何额外好处都可能是短暂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当法国政府表现出同情达赖喇嘛时,该公司也是中方愤怒的目标。”

  “一名航空业高管表示,他们很可能给(波音)六个月的脸色看,订购20架空客飞机,然后让一切平静下来。”

  就连中国荆楚网2月1日的一篇评论也说:“鉴于之前与欧洲生气,就买波音飞机,与美国生气就反其道而行之的过往经验,此等制裁也应该相当有限。”

  美国之音2月1日报道:“华盛顿尼克松中心的中国研究部主任唐安竹说,制裁美国公司做法会起到反作用。他说,……制裁这些公司同样会损害中国自己的利益。包括波音和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在内的几家对台出售武器的公司在中国都有投资,例如制造‘黑鹰’直升机的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在中国雇佣了数千员工。唐安竹认为,中国制裁这些公司,等于在制裁自己的工人。至于波音公司,他说,中国迫切需要波音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飞机制造技术。”

  美国之音2 月2日报道:“美国《国防新闻》周刊亚洲部负责人温德尔.梅尼克说:‘我不认为中方会让他们和波音公司或者是西科斯基公司之间的商业关系受到影响。他们需要这些公司来帮助拓展本国的航空领域。中方有可能会针对和中国来往不多的某个公司,进行象征性的制裁。’”

  不过,也有西方媒体的报道指出,美中关系恶化会对美国的长远经济利益不利。《新闻周刊》2月2日报道:“美中关系恶化,从总的利弊权衡来看,可能不利于美国的长远经济利益。如果中国对美国公司采取惩罚措施,华盛顿在创造就业机会、对中国出口、以及中国在被低估的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可能的让步上都会失去更多。由于中国持有最多的美国债务,北京即使稍微暗示可能减少购买美国债券,都可能造成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影响脆弱的美国恢复经济。”

  前景

  英国《卫报》1月31日的文章说:“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在世界各地的利益越来越多,同美国的这种争执很可能会成倍增长。……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一个非常不同的时代:北京在全球金融危机问题、全球金融结构、气候变化、非洲、伊朗和希腊债务危机等等问题上的观点都至关重要。结果,与美国的冲突和紧张关系会越来越普遍,而且可能会越来越严重。”但是文章指出:“中国人不太可能发出过份的举动,‘因为他们太谨慎,外交上太狡猾’,不过,我们应该准备好面对他们使用他们的实力。”

  英国《金融时报》2月1日报道:“如果根据最近的贸易纠纷进行判断,制裁的实际影响可能大大小于象征意义。”

  中国《环球时报》2月1日的评论也说:“既要找到对方的软肋,还要尽量避免伤及自身,要打得痛,还要留下回旋的余地。”来源: v o a ▲


美国太爱插手 北京着力研究怎么样才能让美国人老实点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4099


  文章提供 于 2010-2-5:光明网刊载辛一山文章指出,美国人老是利用台湾、西藏等问题来要挟中国。我们仔细考察其根本原因是为了抑制中国的发展,防备中国超越美国,这是美国的长期策略。而美国的短期利益策略则是利用台湾和西藏等问题来要挟中国多购买美国的国债和多给美国厂商一些商业利益。美国就是典型的流氓国家,随时捏着别人的软肋来要挟获利。

  原来我们对待美国的要挟都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最低限度的满足美国人的要求,以获取美国人改变态度的承诺。而美国人在获利以后,只要需要时,他们就往往再次施行相同的敲诈伎俩。这问题让我们很无奈,上纲上线进行坚决的反击,害怕引发连锁反应,担心给顺利发展的国民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放任勒索则会令勒索者更加的贪婪。这好像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可是也有巧妙的解决办法。草民就此献上一计。

  美国勒索为难中国的短期利益和原因就是要胁迫中国承诺多购买美国的国债。因为美国新年度巨额的财政赤字需要靠发行国债来推行。而中国因为面临美元资产的贬值造成外汇储备缩水的问题现在对于购买美国国债持谨慎态度(虽然有众多美国培养出来的专家整天在向我们的领导人鼓吹,购买美国国债没有风险,而且可以获利。但事实证明我们的外汇储备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确实是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那些倾向美国的“中国专家”即使怎么解释现在都难以掩盖我们外汇储备面临贬值风险这个巨大的问题)。

  我们要解决问题就要针对美国人的目的来进行。美国人为了让我们政府多买美国国债,我们就反其道而行。处理美国售台武器和美国领导人会见达赖,我们没必要着急上火。只要国务院开几次会讨论怎么解决每年的外汇增长处理问题;或者是放风说国家领导人要求讨论停止购买和减少美国国债的可行性研究。这消息美国肯定能够第一时间知道,这可以让他们知道厉害。因为消息的发散会严重损害美元的信誉。

  还有我们可以正式的要求财贸所和社科院等经济研究机构研究贸易结算用欧元或其他货币取代美元进行结算的可能性。也可以考虑让我们的企业会计制度表单改用欧元进行统计。

  为了让美国人明白勒索没有效果,我们没必要针锋相对。而是制定怎么停止购买美国国债或减少美元资产。在这个问题上,为了防止那些“专家”蒙骗领导人说无法执行。我先提供一个思路:

  由于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迅速,每年都有正常的外汇盈余。这些外汇盈余都是用美元来进行统计结算的。偏向美国人的“专家”会说不购买美国国债,我们的外汇无法处理,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个国家比美国政府更加稳定(因为美国最强大,可是美元却每年都要贬值导致我们外汇损失),因此美国国治安是最安全的投资途径。

  但“专家”不是没脑就是故意隐瞒,因为我们解决外汇储备盈余有很多种手段。其中就可以将手中的美元转换成为人民币债权。也就是说我们在国际上发放人民币贷款(手续可参考银行的发放手续),而外国政府和企业拿到人民币贷款后就面临着人民币不是国际流通货币的问题。我们可以在香港成立专门的机构为各个贷款人所贷到人民币进行兑换,让他们以市场价格兑换美元(反正我们手中的美元多得是,购买资产又受限制,将人民币兑换回来正好)。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将手中多余的美元转换成为人民币债权(西方多年的经济实践证明,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贷款是安全,而且还有很多种手段,如抵押担保等可保证人民币贷款的安全)。因此不存在人民币债权的安全问题。而人民币债权的发放又可间接的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只要有利益,我们不但在香港,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银行来代理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贷款人不用将人民币兑换就可以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因为人民币稳定,而且具有明显的长期升值趋势。

  美国人一旦明白,他们采取的卑劣手段不但得不到他们希望的结果,反而造成对美元结算体系的冲击。那么美国人又会陪各类该级别的代表团到北京商量合作了。来源: 光明网 ▲


王家瑞近期访北韩或转交胡锦涛亲笔信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10/02/06/20100206000001.html


朝鲜日报驻北京特派记者 崔有植 (2010.02.06 )

据悉,在中国全权负责对北外交事务的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最快将于本周末访问平壤。

北京的外交消息人士5日称:“应北韩劳动党的邀请,王家瑞最快将于本周末、最晚将于下周访问平壤,与北韩国防委员长金正日举行会见。”该消息人士称:“王家瑞此次访问是为了中国共产党和北韩劳动党间的定期交流和新年问候,但有可能就金正日访华及北韩重返六方会谈的事宜进行讨论。(中国)可能还有意观察实施货币改革后的北韩的状况。”

据悉,王家瑞在此次访问期间还将转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笔信。 ▲


上海投资4000亿办最贵世博会 力求不赚不赔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0-02/711185.html


      新民网2010年2月6日报道 上海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如果加上车站这类配套建设投资,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0亿-4000亿元。这一数据带来一个巨大的疑问:4000亿投资能否收回?
 
  2月5日,离上海世博会开幕只剩85天。

  这天一早,当小刘走到浦东南路公交车站时,发现带有LCD显示屏的公交车站一侧又建了一个新的公交站,而原来那个LCD车站就要被拆除。

  “原来的LCD车站还很新啊,才建好没多久。”小刘既惊讶又惋惜,他觉得这个即将消失的车站设备价值一定不菲,“应该可以抵得上我两年的工资”。

  小刘或许不知道,这笔新车站投资在世博会庞大账本上丝毫不起眼。上海市市长韩正在1月31日透露,“(世博会)场馆建设总投资控制在180亿元以内,营运总费用预计将达到106亿元。”

  这意味着世博会直接投资为286亿元。但如果加上像车站投资这类配套建设投资,则财政总预算将达到3000亿至4000亿元。

  这一官方此前公布的数据超过世界其它世博主办城市的投资,同时还带来一个疑问:4000亿投资能否收回?

  对于上海世博会的盈亏问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2009年9月曾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持平,不赔不赚。”

  本报获得的一份上海市政府智囊机构2004年撰写的分析报告评估,上海世博会收益将达到16.84亿美元,按当时约1:8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计算,折合134.72亿元人民币。

  收支相抵,上海世博会将获利9.2亿元。

  “世博会是否盈利,一般看园区内投资和收益”,东海证券研究所分析师董高峰2月5日认为,上述报告正是以此为计算标准。

  但如果加上园区外大量像车站更新这样的配套投资,再扣除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拉动收益,世博会的盈亏天平又将摆向哪个方向?

  投资3000亿:史上最贵世博会

  上海市市长韩正、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等曾在多种场合透露世博会的投资额度——场馆建设费用180亿元,营运费用106亿元。

  180亿的建设资金中,国家发改委批准了80亿的世博债券,上海市政府投入72亿元左右,而另外不到30个亿的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运营经费106亿则需来自市场运作。

  上海市政府智囊在2004年给出的一份报告指出,上海世博会支出合计16.69亿美元,约合125.52亿元人民币。

  这份报告具体列出了支出投向的明细表——

  支出费用由建设费、运营费和专项费用三部分组成,其中建设费包括建设世博园区9.66亿美元,世博村9400万美元;运营费包括世博园区维护9900 万美元,相关活动6000万美元,宣传推广23000万美元,保安3500万美元,接待(贵宾)9000万美元,行政管理8600万美元;专项费用,也即门票专项费900万美元。

  对比发现,上海市政府确定的投资额度要比政府智囊机构的“非官方”预算要高。

  即使如此,世博会的支出显然也不止官方确定的286亿,仅在建设费中,286亿元尚不包括不可预见费、涨价预备费和建设期银行利息等。

  更大的投资还在配套建设的资金。

  据了解,起初上海世博会的财政预算只覆盖了世博会园区,总投资额30亿美元左右(按照1:8比率算为240亿元,按照1:6.8来算则为204亿元)。

  后来,上海世博会财政预算新方案预算增至3000亿至4000亿元人民币,新预算方案则分为园区内和园区外两部分。

  “180亿元是场馆建设投入,实际上还有园区外的投入,像地铁、道路、环境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并不在世博园区投入里面。”韩正在上述发布会上解释说。


  新增款项主要用于因增加范围而加大的基础建设投入,包括浦东机场扩建、有轨交通等项目。

  据本报了解,在浦东范围内,25项世博配套工程涉及道路项目总投资就达到420多亿元。

  东海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间接投资,一般为直接投资的8-10倍,按照中间值9倍计算,上海世博配套基础设施投资约为2581.2亿元。园区内外总投资合计2868亿元。

  《纽约时报》也估算,上海世博会总投资在450亿美元上下。

  针对这个数据,俞正声曾在一个场合表示,“要看这个账怎么算了。”

  俞正声解释说,“其中投入最大的,是轨道交通。明年(2010年)4月份,我们轨道的交通将通车420公里,如果1公里算6个亿的话,就是将近3000亿了。”

未明朗变数:拆迁安置费

  迄今尚不清楚,建设世博会的拆迁安置费用以及会后的场馆拆迁费用是否已纳入计算。5年前的日本爱知世博会结束后,场馆拆除费用需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

  “土地是免费提供的,世博园区这块地方的拆迁费用很大,而世博运行,门票收入这块和运行费用能够持平,在财务上就算成功了,动拆迁的成本还是要靠土地。”俞正声在1月27日上海市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上说。

  无论是4000亿、2868亿,还是450亿美元,较之以往历届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投资规模都堪称巨大。

  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总投资约为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5亿元,其中配套基建投资额为6500亿日元,占65%。

  1992年的塞维利亚世博会,总投资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配套基建投资额6亿美元,占86%。

  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总投资额102亿马克,约合人民币526亿元,配套基建投资额70亿马克,占70%。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总投资1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5亿元,配套基建投资额8100亿日元,占81%。

  如此巨大的投资让小刘十分惊讶,“能收回来么?”他问道。小刘是上海一家保险机构的精算人员,天生对于收益率尤为关注。

  摇摆的天平:答案何时揭晓

  不过,上海方面对于世博会的收入前景似乎颇有信心。

  韩正在1月31日介绍说,“收入将包括门票、中外企业赞助、世博会特许商品销售等。”

  按照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黄耀诚的解释,门票收入的利润将占运营资金的50%以上;第二部分利润来自赞助商及全球合作伙伴;第三部分利润来源于延伸产品销售利润,其总销售额将达50亿元。

  上述上海市政府智囊机构的分析报告则预计,世博会门票收入16.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72亿元。

  这份报告列出了具体的收入分类:

  门票收入8.6亿美元,赞助与捐赠收入4.3亿美元,标志特许使用权收入6.0亿美元,特许经营权收入1.90亿美元,彩票收入0.58亿美元,纪念币、邮品礼品收入0.44亿美元,展览馆出租收入0.42亿美元。

  按此预计计算,仅就园区内而言,扣除投资后,上海方面将获利9.2亿元。

  世博盈利也有较多先例——爱知世博会盈利50亿日元;而1998年葡萄牙世博会的收入是投资的8倍。

  不过,据不完全统计,举办过世博会的城市,也有1/3陷入亏损。

  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亏损3亿美元;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亏损10亿美元。

  如今,面对高达4000亿元的投资,上海世博会如何保持盈亏天平的平衡?

  俞正声的信心来源于上海对世博园区的后续开发。“(世博会场馆所在地)是市中心的位置,它将来的开发价值是很高的。”他认为,这能为上海带来大量税收等财政收入。

  东海证券对收益也很有信心。

  “按照以往世博会投入产出比例1:1.5推算,预期对GDP贡献为4302亿元,按照2003-2009年的比例线性平摊,预计每年对上海GDP贡献约为614.6亿元。”东海证券的调研报告指出。

  不过,上海方面目前对此保持低调,世博局发言人徐威此前告诉媒体,“世博会究竟会给上海经济带来多少效果,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他又表示,“因为和世博会相关产业太多了,我们作为组织者拿不出一个可靠数字。”

  答案或将在10月31日后揭晓,那是为期五个月的上海世博会结束的日子。 ▲


越南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02/711048.html


     2010-02-05:环球网记者高友斌报道 随着越南在南海岛屿争端上采取新的策略,南海问题正面临走向复杂化的趋势。据美国《纽约时报》2月5日报道,越南正在“悄悄地”但“大力地”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即拉拢更多的东南亚国家同中国讨价还价,从而迫使中国让步。但有分析人士称,越南的这一策略并不易行得通。
 
  1月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回答有关中方计划在西沙群岛发展旅游业的问题时重申,中国对包括西沙、南沙在内的南海诸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此前一天,中方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

  这一计划立即引发了越南的反对。越南外交部发言人4日当天作出强硬表态称,中国“严重侵犯越南主权”,要求中方立即停止该计划。越南媒体也趁机炒作,要求中国立即停止开发“越南的西沙群岛”。

  除了向中国表达抗议外,据《纽约时报》5日报道,越南还在暗中采取新的策略。报道说,越南正在暗中大力拉拢其他国家参与到同中国的谈判中来。换言之,随着中国的政治力量在全球日益增强,越南正在采取一种“国际化”的策略,与东南亚小国联手,获得对中国的谈判优势。报道引述澳大利亚国防力量研究院东南亚及海上安全学者卡莱尔•塞耶的说,越南官员“正在把这一问题国际化,而且他们是在悄悄地做,而不是采用直接的方式。他们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但却让国际社会提出这一问题”。

  去年11月,越南在首都河内举办了由国际学者和专家参加的关于“南海领土主权争端的国际研讨会”,共有来自22个国家的54名学者参会。当时即有外媒分析称,越南正试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有分析人士称,随着越南在今年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国,它可能利用这一地位努力说服其他成员国加入同中国的领土谈判。塞耶认为,“南海局势或者已经恶化了,或者存在恶化的可能。”

  不过还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越南在采取这一新策略上会存在阻力,特别是在它担任东盟主席国期间推动这件事情。例如,在东盟国家中,柬埔寨和缅甸在南海问题上并无利益。《纽约时报》引述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者泰勒•弗拉维尔表示:“越南的策略面临切实的阻碍。在没有同中国军队发生严重武装冲突的情况下,东盟内部难以达成共识。” ▲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February 06, 2010 10:10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大陆应当警惕台湾问题国际化的风险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当年美不肯坐视印苏坐大、曾鼓动中国对印出兵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