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 食盐的N个妙用(13-17)
http://www.chubun.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064
13.茄片用盐腌十分钟后再炒,既省油又好吃。
14.焯绿颜色蔬菜的时候,水中放点盐,锅盖别盖,焯好后迅速过凉,能保持蔬菜碧绿的颜色。
15.新买的碗碟,先用盐水煮一下,不易破裂。
16.夏天快到了,有些瓜果蔬菜要生吃,用淡盐水浸泡20分钟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是淡盐水哟,可别腌上。
17.做甜食时,放一点点盐(千万别多)味道会更甜。
今 日 看 点 : 2009-11-15 ▲◆★●■☆
两岸同属中国、军人不该兵戎相见
http://taiwan.huanqiu.com/liangan/2009-11/632520.html
美国何以对中国的西藏感兴趣?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1/forum_us091112.shtml
奥巴马为何突然和中国“翻脸”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1/forum_us091113.shtml
韩、朝海战是谁挑衅谁?
http://www.zaobao.com/yl/tx091114_001.shtml
要重视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4/193819048553.shtml
如何称呼中国? 奥巴马大伤脑筋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9/11
程维高下台的内幕及现状
http://topyl.com/bbs/thread-625447-1-1.html
两岸同属中国、军人不该兵戎相见
http://taiwan.huanqiu.com/liangan/2009-11/632520.html
中新社台北2009年11月14日电 (记者 李佳佳 黄少华)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名誉会长李际均十四日出席在台北举行的“两岸一甲子”学术研讨会时指出,当前商谈建立两岸全面、高级的军事互信机制的时机尚不成熟,但不妨碍两岸有关部门和人员先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框架问题。两岸关系是中国内政,中国有能力自行解决两岸关系中的各种问题。
“时代的确是进步了,也退不回去了,”会议开场,李际均即发出上述感慨。他表示,两岸退役将领能够以学者身份坐下来交流意见是一个重大变化,对促进两岸和平发展有积极意义。
李际均表示,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属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承载着同一种文化传统,有着求同存异的广大空间,也有用非战争手段解决矛盾的可能性。他说,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是中共的一贯主张。近年来,国共两党互动释放出积极信号,表明了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两岸正在采取的也是先经济后政治再军事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务实做法。
不过李际均也坦承,经过了六十年的两岸政治军事对峙,其间更由于主张“台独”的领导人执政,一度使两岸关系陷入危机,造成两岸互信基础薄弱,现在商谈建立全面的、高级的军事互信机制的时机还不成熟。他表述台海两岸同属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并称“承认一个中国比有五十万大军都管用,这样台湾的安全就没有问题,也不需要F16去保护。”
李际均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的,中国的统一是主要的。
在谈到大陆导弹部署时,李际均表示,大陆部署导弹是整体战略布防的需要,也是防范“台独”和外国势力用军事手段干涉台湾问题、阻扰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并非针对台湾人民。他说:“导弹不是威胁,‘台独’才是威胁,我们身上最大的‘痈疽’就是两岸分裂,要防止外部势力拿这个‘痈疽’以华治华、牵制中国。”
李际均认为,促进两岸安全目标就是要在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基础上达成两岸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避免误判、误解,为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展开军事谈判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目标。
他说,两岸军方已采取了一些宣示性与沟通性措施,比如善意宣示军事安全政策、定期公布防务白皮书、约请退役将领来访开展军事交流活动等,这是两岸军方的一种默契。
最后他再次强调,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是大势所趋,基于中华民族大义、有着黄埔精神传统的台湾军人不会为“台独”而战,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两岸同属中国军人,不应该兵戎相见,而应该共同担负起捍卫中华民族共有民族主权、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完 ▲
美国何以对中国的西藏感兴趣?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1/forum_us091112.shtml
(2009-11-12)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由于其11月的中国之行再度创造纪录:继二十年前的老布什之后,又一位在上任第一年就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相隔二十年的历史重演,却有质的区别。上次,中国虽然和美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但由于是冷战时的盟友,而且当时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即将对中国开启历史性访问,心中忐忑的美国便抢在苏联之前,到访中国。斗转星移,二十年后的今天,中美虽然仍为反恐战争盟友,但战略性和重要性却远逊于上一次。然而,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中国的主动性却远超二十年前。这自然一方面要归功于中国三十年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和美国深陷自酿的全球经济危机、两场自导的反恐和民主价值观输出战争的泥潭中直接相关。现在,中国是以美国全球最大债主的身份迎接奥巴马的到来。
奥巴马能够成为美国的首任黑人总统,自然要归功于美国人民(选票)、归功于把他推出来并最终送入白宫的势力(财团的竞选经费)。因此,他的中国之行,自然要代表美国人民的利益,代表美国财团的利益。实际上,他还有第三个代表:做为黑人以及总是令人感到的似有似无、模糊的伊斯兰信仰。
由于前两个代表,他要和中国谈贸易冲突,谈人民币的汇率问题,也要谈美国关心的和它全球利益有关的环境保护问题、朝鲜以及伊朗的核问题。当然怎样让中国人借更多的钱给美国也是题中之意。甚至他还可能会“劝告”中国人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向美国学习一下,少储蓄甚至不储蓄,而要多消费。因为美国也需要向中国人多储蓄和少消费的理念看齐。不过话说回来,中国想必容易一些,美国则难得多。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美国人已经习惯于花明天的钱,突然改成象中国一样只花今天甚至昨天的钱,受得了吗?估计其底线仍然是想让中国学美国,填补美国消费不振留下的真空,为美国的复苏再出一把力。可是美国想过没有,中国真要象美国一样,世界的资源还能维持多少?中国还是否继续有钱借给它呢?不过,如果美国早就想得这么长远,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全球经济危机了。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奥巴马的第三个代表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由于黑人和幼年成长的伊斯兰信仰环境,他没有白人优越感,也就没有对其他文明崛起的那种危机感,相反会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和接纳感。因此,他也就没有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根深蒂固的维护感。这可从他上任之后的表现得出结论:就职演说绝口不提民主——尽管没有民主他成不了黑人总统,当委内瑞拉开民主的倒车通过全民公投建立终身总统制,他却表示祝贺,认为体现了公民精神。他今年6月4日在埃及开罗大学发表演讲,声明没有一个国家认为一种模式适合另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国家有权力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另一方。激起全场热烈欢迎。至于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中国时,把人权等西方核心的价值观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脱钩,更是破天荒的事。从以上这些一以贯之的言行可以看出,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在奥巴马的心中并没有绝对的权威和必须要捍卫和输出的心态。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也和西方长期开给非洲的发展药方带来的恶性后果有关。西方对非洲一是强调自由贸易,二是强调民主。非洲由于落后的生产力,无法在自由贸易环境中与西方竞争,反而成为西方倾销的场所。而实行民主却又导致内乱。上世纪六十年代,法国实行非殖民化,要求四十余个国家实行民主,却迅速发生动乱和内战,严重威胁到法国的利益,只能马上叫停。因此,他的中国之行,将不会在价值观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
然而,美国不在价值观问题上和中国纠缠,并不意味着不会谈西藏问题——这已经是中美两国关系最大的隐患。西藏在中国看来,既不是种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更和人权沾不上边,而是国家统一与分裂的核心利益之一。如果从西藏问题产生的根源来看,和台湾一样,实是冷战遗留问题之一。如果没有冷战,西藏顶多和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一样。君不见,土耳其大军可以越境长驱直入美国占领的伊拉克,痛歼要求独立的库尔德人吗?而美国还不是积极表示支持吗?虽然土耳其是北约成员,但从西方的标准来看,并不是什么货真价实的民主国家,现任总统连任五次了,前三次都是99%的高票当选,第四次也是95%以上。刚刚结束的最新一次也达到了89%。当今土耳其,到处都是现任总统的画像。
然而,美国何以对中国的西藏感兴趣呢?首先,达赖在西方几十年的游走、西方的支持下,已经成功塑造成仅次于教皇的宗 教人士,是跨越各个阶层的充满光环的人物。会见达赖,还是会给奥巴马加分。
其次,处于困境的美国,其超级大国地位已经很难在各方得到体现。无论军事、经济、价值观,都在全面退缩。面对中国时,唯独西藏是一个例外。法国由于会见达赖被中国出重手修理,现在也没有大国敢于再如此公开挑衅中国。而美国却自认自己还有实力和资格对中国说三道四。这也如同其它国家不敢向台湾出售武器,只有美国这世界一哥还有这个“专利”。但现在两岸关系基本由两岸来决定,美国影响暂时性边缘化。所以西藏就更突出出来。
第三西藏毕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拿中国的利益进行博弈,成则有所获,败也无所损。所以打西藏牌自然是一举数得之举。
现在决定一切的不是美国怎么打这张牌,而是中国怎样回应。虽然奥巴马打破二十年惯例没有在达赖访问华盛顿时会见他,算是在中国的压力下做了让步,但访问北京期间要涉及西藏,随后仍然要很快的会见达赖,并没有多大实质改变。以我本人观察,中国政府应该会有分寸地克制回应,至少不会象对待法国一样穷追猛打。原因自然是美国的分量和双边重大的共同利益。中法之间更多的是不太稳定和务虚的战略利益,法国的影响力和作用在欧盟的体系下也早已打了折扣。中国重手回击,所付代价不大。而中美之间不同,双方同为太平洋国家,全球利益多有重合,经济上更是共荣共生之态。如果说美国绑架世界,中国也把美国捆在一起。当然,西藏全然在中国的有效控制之下,奥巴马仅仅姿态性的会见达赖,对中国并没有实际性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原因。事实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达赖还远远达不到让中国和美国翻脸的分量。当然如果奥巴马缺乏外交智慧,过于张扬,走出中国底线,回击的力度自然会相当生猛。考虑到美国现在事事有求于中国,又深陷危机和两场战争的泥潭之中,奥巴马显然不会是、也不愿意充当第二个萨科奇。不过只要中国不动摇、不偏离自己的发展路径,再过十到二十年,美国也就真的再无力对中国的任何内部事务置喙了。▲ 法国巴黎宋鲁郑 《联合早报网》
奥巴马为何突然和中国“翻脸”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1/forum_us091113.shtml
(2009-11-13)
一、奥巴马访华的真正目的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距离奥巴马访华日期不到14天,美国突然在政治、军事上对中国处处发难:先是释放6名“东突”;接着白宫官员扬言:奥巴马要接见达赖喇嘛;美国智库主席也公开警告:美国会通过战争手段来阻止全球权力向中国转移。
经济方面奥巴马更是出手凶狠毒辣:先对中国输美油井管进行“双反”制裁,第二天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焦磷酸钾、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征收“双反”关税,把几天前中美互相承诺不再出台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的承诺当成儿戏。
以往美国总统访华总是尽量主动,释放善意。而奥巴马几乎是舞刀弄棒打上门来的,大有兴兵问罪之势。现在连小孩都在说:得和平奖的那个美国总统...不爱好和平。
直到奥巴马临行之前他才将谜底揭开:他将对中国提出汇率及其他问题,因为中国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一句话:让中国接受另一个“广场协议”。提起“广场协议”,大家并不陌生。它表面上是通过日元升值来解决美国对日本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其实质就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的金融战争。从结果上来看,日元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日美贸易顺差,但使日本国内资金流向转向股市、楼市等领域,从而造成日本经济泡沫,步入20多年的低迷期。
二、中国替日本背了黑锅
对这样的话题,笔者气得手都在打颤。奥巴马,中美贸易顺差和中国有关系吗?!
日本接受“广场协议”的教训,采用瞒天过海的战术,把电器、机械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转移到中国,然后把最终产品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销往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产品“伪装”成中国产品对美出口后,日美直接贸易顺差“保持在能容忍的范围”,而中美贸易摩擦被置于风口浪尖的位置。
根据中国官方的报告,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顺差占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83%。在2006年博鰲亚洲论坛中,UPS亚太区总裁肯·托罗说:中国的外资对GDP的贡献率是53%。换句话说,连中国的GDP都有一多半不姓“中”。
摩根.斯坦利的金融分析师史蒂芬.吉恩对《华尔街日报》记者说:人民币每升值10%就会带来1000亿美元的出口萎缩,而人民币也只被低估了5~10%。即便事实属实,三年多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对美元已经升值了百分之二十一,早已不存在“人民币被低估”这个问题。人民币的升值只会引发股价、房价的疯长,引发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造成中国政局动荡。
所以笔者认为:奥巴马此番来访杀气腾腾,岂止是只是“为几个小钱”!
三、东亚共同体是导火索
“东亚共同体”是今年九月份在G20国金融峰会上,日本新任首相鸠山向胡总提出的。因为中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目前还不具备领导整个亚洲的能力,这个设想是日本为成为政治大国而量身定造的,对中国不见得有利。中国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节外生枝,所以胡锦涛主席非常巧妙以发展中日关系的5 点建议作答。这是中国常用的一套外交辞令,显然胡总是在和鸠山打太极。
但日本方面还是没有死心。10月上旬日本外相冈田克公开建议:东亚共同体的参加国是中国、日本、韩国、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包括美国。话语中还不忘对美国奚落一句。听到这个消息的奥巴马大吃一惊,不知从哪里搞到一本《后美国时代的世界》的最新版本进行恶补。美国对东盟和中国的10+3机制原本就很不爽,只是天高皇帝远,还没来得及“关照”。而东亚共同体就不一样了:如果东亚整合成一个政治实体,美国的很多盟友也就弃它而去,美国时代也就结束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并非真正要搞“东亚共同体”,因为设想根本不现实。鸠山在美国高调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让美国在军事上为日本“松绑”。当时要是中国说一声“对此不感兴趣”,可能这事也就黄了。可中国一位领导人10月26日在东亚峰会的一句话让奥巴马深受刺激,再也坐不住了:“要遵循开放包容、循序渐进的原则,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朝着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不断迈进。”
美国的外交就是胡萝卜加大棒,如何使用得根据对方的弱点。对中国自然是要狠狠地报复;而日本是个顺毛驴,自然应多加安抚、画饼充饥。他讨好日本NHK电视台说,自己出生在夏威夷,对日本有一种亲近感,任期内一定会去长崎和广岛访问。至于让他恼火的鸠山要求修改日美安保协定一事,他也大度地说“那是当然的事”。就这样日本还是不买他的帐。日本通信社放风说:日本首相将在奥巴马到达日本的当天赶往新加坡,这样第二天就把奥巴马一个人“凉” 在日本。
真是:落架的凤凰不如鸡!
四、美国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不仅中美贸易顺差与中国无关,美国的衰落也与中国没有任何牵连。历史研究表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的衰落都不能完全归结于外界作用的结果,主要还是失去了竞争力。
哈佛大学教授乔治· C· 洛奇在对二战后世界各国竞争力的研究表明:意识形态领域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没有群体主义(Communitarism)有竞争力。在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一向热衷于政府不干涉主义,而日本则倡导共同管理主义。其结果是,从1955~1985 年美国的机床生产量从全世界的40.4%降到11.7%,而日本则从0.6%上升到24%。
书中大量的事实说明,美国所标榜的价值观和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毫无竞争力的政治空想,在经济领域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美国政府不去从自身的管理方法上找原因,只会埋怨别人没有守美国的“规矩”,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所以近数十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地设法保护处境危险的工业,迫使外国竞争对手自愿限制对美出口;或与外国政府谈判达成分配对美销售份额安排的协议。
中国主动借出天量的巨款来拯救美国金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真正愿意和美国“同舟共济”的大国。美国不但不知感恩,反而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争。一个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美元的中国出钱让人均年收入近四万美元的美国富人去海滨度假、购物,美国还要将债主置于死地。相当于杨白劳用卖喜儿的钱去提供给黄世仁去销魂,黄世仁还要将那个可怜的杨白劳乱棒打死。
请问世界上哪有这种道理?!
五、结论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美之间虽然有各自的利益,但在经济上却是互补的关系。美国公司需要在中国来参与国际竞争;美国人民更需要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美国还指望中国继续持有美国债券;美国更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去给它找麻烦。同样,中国需要美国的技术;也需要美国这个消费市场。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次金融海啸对中美两国既是重大机遇,也是极大的挑战。经济专家们的调查表明:中美两国可能是最有可能率先从经济衰退中恢复的国家,将最有可能争得财富、人才、创新的战略性先机,领先世界。一百多年来遭受西方压迫的耻辱、5000年中华民族的辉煌和苦难、崭新文化和思想...化为巨大的能量,把中国人民的激情点燃,终于让中国人民等到这一天!
中国网民的人数已达3.16亿,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就像他们说的那样:他们有在经济版图内驰骋疆场的壮志;有在科技殿堂里谈笑凯歌还的情怀;有在政治天平上粪土万户侯的激情;有在文化与艺术的王国中追求新与美的执着...也有对奥巴马访华一言一行的认真的关注。
如果奥巴马先生真的让他们感到讨厌,他们也会在上海毫不客气地对总统先生喊道:
奥巴马,还钱! ▲ 美国田纳西 潘宏斌 《联合早报网》
韩、朝海战是谁挑衅谁?
http://www.zaobao.com/yl/tx091114_001.shtml
(2009-11-14)● 黄彬华
东亚透视
11月10日,韩朝双方海军又在朝鲜半岛西部南北“接壤”的海域,发生严重的擦枪走火事件。韩国传媒一般都称它是“第三次延坪海战”。
韩朝双方武装冲突,对这对兄弟阋墙的国家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但最近美朝接触频繁,南北关系改善,六方会谈又可能重新启动之际,再度爆发延坪海战,如果是偶发事件还无关宏旨,不然则是关系再度紧张,会谈可能化为泡影的征兆。
第三次延坪海战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第三次延坪海战到底如何发生。
按照韩国官方的说法,一艘朝鲜警备艇在光天化日之下越过西海大青岛东部11.3公里水域的“北方界线”(NLL),过界行驶5.5公里左右。韩方西海第二舰队先后发出5次警告信号,而对方继续南下,韩国海军高速炮艇遂发射4发口径40毫米舰炮警告。接着,朝鲜警备艇瞄准韩方炮艇发射50多发舰炮,而韩方 4艘高速炮艇和其他巡逻艇立即反攻,向该朝鲜警备艇发射200多发舰炮。这海战持续了两分钟,朝鲜警备艇中弹冒烟,最后返回北方。在这场海战中,韩方没有人员伤亡,但北方则至少是一死三伤。
(韩国防部后来补充说明,当天韩方舰艇对朝方小警备艇发射的炮弹总共为4950发。)
事件发生之后,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发表新闻公报,宣称当天朝鲜人民军海军警备艇,为确认一个“侵入领海的来历不明目标而紧急出动”。在回返途中遭到韩国一支舰艇编队尾随并开火攻击,朝方开火还击、迫使韩国舰艇“匆忙逃回”。
双方确有把冲突的具体事实和盘托出,但又不离军人本色,只谈战功,不提败绩,同时还略去最重要的战争意图,因此提供第三者断章取义的空间,甚至作出扩大解释的依据。韩国传媒的一致解释是,又是朝鲜军方发动的挑衅行为。
比如,韩国《中央日报》11日刊登一篇《应该粉碎朝方第三次西海挑衅的意图》文章就说,“朝方的‘对韩挑衅战术’对我们来说是很熟悉的。朝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毫不犹豫地使韩朝关系剧变。”首尔《朝鲜日报》11日更以《韩政府应妥善应付北韩下次挑衅》作社论标题,提醒其政府,朝鲜这次再次运用 “对话和挑衅”的双重战术,一次失败又会再次挑衅,应做好应付和警戒的工作。
牵连到金格植大将
这次真的又是朝鲜对韩国的挑衅吗?
12日,韩国《中央日报》军事记者金珉奭,以《朝鲜明知没有胜算为何挑衅》为题,提出“无法解释的三大疑问”:
一是、朝鲜在无胜算可能的战斗中对韩国高速舰艇进行瞄准射击,而且在舰艇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即一对四以上的差距对抗,战败是必然的下场;
二是、朝方警备艇从基地出发,受到韩方5次警告仍然前进,并对韩方瞄准射击,显得指挥体制僵化;
三是、朝方遭受巨大损失却没有作出反应,也许预示今后会有更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挑衅如果是朝鲜的预谋,它为何会打一场完全没有把握的仗呢?派遣单独一艘134吨的小型警备艇,深入韩国舰队严阵以待的海域,不仅孤军作战,简直就是送羊入虎口,天底下真有这样的“挑衅”战略吗?这点确实令人费解。
《朝鲜日报》11日刊登一篇题为《北韩挑衅背后有‘他’》的分析文章,说明韩国军方已认定,挑衅是朝鲜“被贬”前总参谋长金格植的“杰作”。暗示背后也许有金正日的特殊指令。
金格植大将现在是管辖朝鲜西海“北方界线”(NLL)海域及黄海道地区的第四军军长。韩国军方称他为“朝鲜军方强硬派,拥有指挥对南挑衅的丰富经验”,企图以此证明,第三次延坪海战不仅是朝方有预谋的挑衅,背后还有重大的政治阴谋。但这种想当然的论法,显然缺乏事实根据,只是在作政治性推论,无助缓和朝鲜半岛的紧张关系。
阴谋论模糊了焦点
当然,朝鲜舰艇受到重创,又暴露出其海军配备落后,也许真会老羞成怒而进行报复。因为,朝方已发出习惯性警告,对方将要付出“高昂代价”。但这跟预谋挑衅,甚至进而推论朝鲜军方目的在泼冷水,破坏即将举行的美朝高层会谈、重新启动的六方会谈,显然有些牵强附会。用相同的推理,难道韩国军方就没有人要将事态复杂化,甚至破坏六方会谈的重启吗?
朝核问题的根本解决,一取决于平壤当局是否有决心要改革和开放;二是美国是否有足够信心诱导平壤改头换面;三是六方会谈架构能否真正演变成为东北亚的安全保障架构;四便是彻底消除冷战体制而让所有国家都能享受到亚洲新时代的红利,即经济发展带来全面繁荣。
到底“延坪海战”(《中央日报》主张改称“大青海战”)是预谋的挑衅,还是擦枪走火造成的偶发意外,确值得认真探讨。因为过度强调阴谋论反而模糊了另一个焦点,就是为何延坪海域累次发生海上摩擦,甚至三次武装冲突的构造问题?
众所周知,韩朝是个分裂国家,背后又有强大的国际势力在煽风点火,使其对立抗争而不由自主,这些都是现实。奇怪的是,重兵对峙的38度临时分界线没有武装冲突,隔离南北的延坪海域反而屡次发生舰艇驳火的冲突。
界线重叠成为陷阱
原来,韩战结束,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当时,双方在朝鲜和韩国接壤的陆地上,清楚划出一条临时分界线,也就是现在的韩朝军事分界线。西部海域虽有不少岛屿,有关岛屿和海域的归属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规定。
后来,美韩沿着白翎岛、大青岛、小青岛、延坪岛及隅岛等划出一条长约278公里的分界线,称为“北方限界线”(NLL),单方面宣布它为韩国的管辖区。朝鲜不仅抗议双方没有协商,而且划分办法明显偏离陆地分界线的伸延,将大部分紧靠朝鲜陆地的岛屿和海域划归南方。
过后,朝鲜也依样画葫芦,将海上分界线往南推移,称之为“南方警戒线”,从此它成为海面重叠,管辖权重复,主权僵持的局面。加上这一海域又是黄海一个重要的传统渔场,每年螃蟹与海产丰收的季节,不仅吸引朝鲜半岛南北渔民蜂拥而至,连中国渔船也闻风而至,使这一海域成为天然的竞技场。使问题复杂化,甚至成为火药库,还有另一原因,是南北双方都派出大批武装舰艇,名为保护本国渔民,实际是驱逐其他渔船,因而发生冲撞、意外、驱赶的事件也就屡见不鲜。
按照韩国官方发表的统计数字,年初至今经有朝鲜警备艇22次入侵NLL海域的记录。换言之,不擦枪走火是意外,再引申出去,要制造任何挑衅事件也就易如反掌。
自双方划定这一重叠的“领海”以来,大规模的海上驳火事件已经超过三宗,即1999年6月的第一次交火,有一艘朝鲜战舰沉没,大概30名朝鲜水手死亡,至少6名韩国士兵丧生。2002年6月发生第二次延坪海战,韩方一艘高速舰艇沉没,4人死亡,1人失踪,20人受伤。朝鲜方面则有一艘警备艇着火,估价 30多人伤亡。
不论南北双方如何改善关系,不消除经已成为冲突陷阱的、范围重叠的延坪海域,擦枪走火事件还会随时发生,也可能被利用为扩大纷争的借口,因此在谈论誰是挑衅推手之前,不设法消除这一冲突陷阱是没有实质意义的。▲ 作者● 黄彬华是本地资深时事评论员
要重视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
http://news.sina.com.cn/c/2009-11-14/193819048553.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4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2009年11月14日电(记者谭浩)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5、6期培训班,14日分别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组织工作,当一名组织放心、干部信任、人民满意的组织部长。
参加第5、6期培训班的是县委组织部长。李源潮指出,落实四中全会对组织工作提出的任务,关键在组织工作干部队伍,关键在组织部长。县委组织部在组织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县委组织部长要政治坚定、高度负责,坚持中央精神,坚持党的原则,坚持用人标准,以对党组织高度负责、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对干部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选人用人。要知人善任,公道正派,学习和掌握科学管用的办法,提高识人用人本领,按照科学规范的制度性程序配班子、用干部。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要改革创新,创先争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通过选好干部、配好班子造福一方。要有实事求是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多到基层调查研究,做学习型组织部长。要敢讲真话,如实反映干部的优劣,不盲从、不奉迎、不看眼色行事。
李源潮指出,组织部长要以身作则、带好队伍。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遵守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切实改进作风。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在机关内树立正气,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提高“三服务”水平。要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王彦生等优秀组织部长的先进事迹,时刻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如何称呼中国? 奥巴马大伤脑筋
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9/11/14/20091114000015.html
朝鲜日报记者 李龙洙 (2009.11.14)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最近可能感觉像在接受语言考试。因为在上任后首次访华(11月15日至18日)前夕,需要思考“如何称呼中国”、“如何定位美中关系”等令人头疼的问题。这可能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以后历任美国总统都会感到苦恼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对用词和形式格外重视。
11日的《华盛顿邮报》援引《论语》中的句子报道说:“使用恰当的措辞,是从大约2500年前的孔子时代以来中国国家经营与哲学的基础。”
尼克松访华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正式国名,也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之前还一直在公然使用“共产中国(Red China)”或比这更“严重”的名称。里根也在就任总统以前对中国冷言冷语,但在以总统身份访问中国后便开始使用“所谓的共产主义国家(so- called Communist country)”这一相对温和的表述。
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国务卿的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在 1996年访问上海时,在一个欢迎条幅中看到“中美伙伴(Partnership)”的字样后,觉得显得过于亲密。他要求中方把这一单词改为“合作(cooperation)”,中方也接受了他的要求。
布什政府在成立之初将中国称之为“战略竞争者(strategic competitor)”。但中国认为这一叫法不太妥当,因此美国又改为“坦率的、建设性(candid, constructive)的美中关系”。
在奥巴马政府刚成立的今年2月访问中国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称,将对中国追求建立“积极的合作(positive, cooperative)关系”。那么奥巴马会使用什么样的表述呢?这一点备受关注。▲
程维高下台的内幕及现状
http://topyl.com/bbs/thread-625447-1-1.html
程维高的台下生活
在轰动一时的“李真秘书案”中,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程维高因为“包庇秘书、打击报复举报人”等违纪行为受到查处。2003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纪委对程维高严重违纪问题进行审查,决定给予其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正省级职级待遇。此后,程维高成为一个谢幕的名字。
今年77岁的程维高目前生活在江苏常州。当最终处分出台时,他已经离开石家庄回到常州了。当年8月,中纪委专门派人到常州,向程维高宣布了这一处理决定,程维高签了字,表示“服从中央决定,感谢中央关心”。
选择在常州养老,对于程维高来说,是由衷之举,常州是程维高仕途的起点。他本是苏州人,十二三岁时,跟随做生意的父亲到了常州,从此留了下来。常州解放之初,程维高初中毕业,开始做少年先锋团与青年团工作,“大跃进”期间进市政府,先做领导秘书,又做办公室副主任。“文革”前夕,作为市里重点培养的年轻干部,被派任常州拖拉机厂厂长。后来又做过常州市计委副主任和建委主任。
程维高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始于建委主任的位置。当时大量下放到农村的城市居民开始回城,由于“文革”,住房紧张,需要大量建房,程维高善于动脑子,在常州建了几个带有幼儿园、粮店、医院等配套设施的小区,这在中国几乎是首次出现,他因此一举成名。也由此,程很快升任副市长,之后又任分管工业的副书记 1983年,开始担任常州市委书记。
程维高升迁很快,他在常州市委书记的位置上只呆了一年,旋即出任南京市委书记,1987年调任河南省长,后来被调到河北。在河北,程维高先后做了3年省长、7年省委书记和5年的省人大主任。
河北既是程维高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他的“滑铁卢”,2003年1月,河北省召开十届人代会,作为即将卸任的省人大主任,程维高主持召开了其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新的大会主席团,之后跟省委书记握手道别,说“我的任务完成了”,次日即离开石家庄。
程维高走得有些“狼狈”,当时,中纪委对他的调查正在进行当中。
回到常州的程维高深居简出,除与新朋旧友往来之外,近乎隐居。他的家位处这座江南小城城南的一个别墅小区,这里并非当地最高档的住宅区,但兴建得比较早,住户多为企业老板,绿地广阔,环境很是清幽。
程维高家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三层小楼白色,大门上方写着“愚园”二字。对这所院子,程维高曾这样告诉一位前去拜访的客人:“2002年决定来常州养老,这里已经是一个别墅区,但卖得很不好,我从房地产商那里要了一块地,自己盖,儿子女婿出钱。盖好后,又交给房地产商,从他们手里再‘买回来’。”
程维高家的院子惟一的特别之处,是挂着河北车牌,停放在门口的奥迪车。这位个子不高、体态发胖、脸色微黑、头发半白、声音洪亮的迟暮老人进出的坐骑,正是这辆车。虽然被开除党籍,程维高还享受着副省级的待遇,费用由河北财政拨付。
在常州,除了妻子张佩斐照顾其生活起居外,程家还有两个司机与一个保姆,小女儿程西霞也跟他们一起生活。程的儿子程慕阳,现在仍远避加拿大,并已在彼岸结婚生子。
一位接近程维高的人士说,程维高现在“不想去辩白什么了,”“特别是这两年,心有点死了”。程维高性格倔强,从不轻易认输,即使受到严厉处分之后依然如此。被开除党籍后,关于程维高的报道铺天盖地,他都会很仔细地看,并把认为“失实与歪曲”的部分一条条记录下来。
纪检部门对程维高展开调查,是从2003年3月1日曾做过程维高秘书的李真被中纪委“双规”开始的。一位比较接近程维高的人士说:“他性子硬,一直顶到结果出来,顶了4年,硬是顶出了一身病。”2007年冬,程维高在北京301医院检查出患有早期肺癌,此前他本己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对于肺癌,程维高采用了保守疗法,没有开刀,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做化疗,并吃上海一家医院为他配制的中药,效果明显,并无大碍。
受处分后,程几乎不回河北,尽管每天的《河北日报》都会准时摆到他的面前,但他对来自河北的消息不是很关心。程维高只回过一次河北,当时,他是先飞到北京,看了一些老朋友,再抵达石家庄,住进省人大宾馆。这次的河北之旅,显然让这位曾经的地方大员深切感受到什么是人情冷暖,即使是他过去最信任的那帮干部,碍于“影响”,有的推说身体不好,有的说在外地,没有几个愿意理他。
石家庄成了程维高的伤心地。让他感到舒服的还是常州,他与周围的一些老朋友经常来往,他从政大半生,社会关系广,也时有河北、河南的人来看他,程家小院并不冷清。
2008年10月5日,江苏华西村举办国际旅游节,邀请了100多个国家的宾朋参加开幕式,老书记吴仁宝派了大儿子吴协东到程家邀程维高参加,他去了。而在这种场合之下公开露面,对于程维高来说,机会已是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