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名教授公开致信袁贵仁:直面“钱学森之问” | (回到Blog入口) | 新加坡这个国家为什么这么恨中国? »

北大原副校长:现今不需太多钱学森般杰出人才

不看不知道 食盐的N个妙用(1-5

http://www.chubun.com/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4064

 

1.煮有裂缝鸡蛋,蛋白会须缝流入水中,如把破蛋放在盐水中煮,蛋白就不会外流。

 

2.煮鸡蛋时放点盐和醋,蛋壳不易破碎;破了壳的蛋,在盐水中煮,蛋白不易流出。蒸隔日的剩饭,水中加少量盐水,可除掉异味。

 

3.蔬菜叶子上常残留一些小腻虫,洗起来很有一点麻烦。如把菜先放在盐水里浸泡一下再洗,就容易干净。

 

4.杀鸭时,若在烫鸭毛的热水中加一匙盐,可以防止烫破鸭皮。

 

5.凡苦瓜、萝卜等带有苦味和涩味的蔬菜,切好后加少量盐渍一下,滤去汁后再烧,可减少苦涩味。

 

今 日 看 点 : 2009-11-13 ▲◆★●■☆

 

中国说翻脸就翻脸 反击美国力度惊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0490

 

史无前例!中国请求扮演国际反海盗主角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0514

 

北大原副校长:现今不需太多钱学森般杰出人才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11/1112_17_1431668.shtml

 

中国军用大飞机技术独特 即将亮相:世界惊讶!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911/5444485.html

 

200吨大运的最大幕后推手是乌克兰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911/5434858.html

 

中国空军"手软""腿短难以对抗强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0577

 

 




中国说翻脸就翻脸 反击美国力度惊人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0490


      2009-11-10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5日将访问中国,美国政府却于近日针对中国的油井管征收重税,把中美贸易摩擦推到罕见的新顶点。6日,美国进一步火上浇油,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表示,美国商务部可以推进针对从中国和印尼进口的铜版纸的反倾销调查,还可以推进针对进口自中国的部分磷酸盐的调查。

  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中国已经别无选择。6日,中国迅速作出回应,商务部发言人姚坚批评美国“滥用保护主义”,并说美国今年已对中国产品发起13起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频率之高在世界贸易历史上都极为罕见”。中国商务部随后还宣布,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 2.0 以上的进口轿车和越野车展开双反调查。

  中国的反击力度让世界惊讶。“美国之音”称中国的回应“激烈”;《华尔街日报》7日的报道标题是“在持续升级的冲突中,北京炮轰美国的关税壁垒”,并称一系列的贸易争端已经上升到中美关系的最前端。

  专家:中国展示强实力

  复旦大学的沈丁立教授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过去在美国元首来访前总是强调营造气氛,这次却不一样,对美国的反倾销进行了毫不客气的反击,表明中国向世界展示了实力更强的姿态——敢于和美国搞平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袁鹏研究员也认为,对于奥巴马即将来访,中国一方面为欢迎做了准备,一方面并不刻意去做什么。这恰恰是中美现实的反映。过去,美国总是主动一方,现在中美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而且,中美之间的现实决定我们没有必要担心两国关系出现倒退,毕竟两国关系已经成熟,这类贸易摩擦不会冲击两国大局。来源: 文汇报 ▲


史无前例!中国请求扮演国际反海盗主角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0514


      2009-11-11  中国已经正式请求在打击海盗的国际行动中扮演主要角色,这项史无前例的举措是对在印度洋部署军舰行为的一次扩展。

  《环球时报》引述香港《南华早报》10日题为《北京希望在打海盗中唱主角》的文章说,在亚丁湾与非洲之角附近海盗劫持事件多发区部署有海军舰艇的主要国家海军代表周末召开闭门会议,中方在会间向各方提出了上述希望。

  这次匆忙组织的会议是应中国要求进行的。很多与会官员表示,会议确认需要更多军舰派往出事海域以及加强合作。“中国非常积极,但是需要进一步讨论才能达成最后协定。”一名参加会议的官员说,“此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但北京的请求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会议的合作氛围浓厚。大家的共识是,要战胜海盗,得付出更多努力。”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在中国轮船被劫3周之后。自从中国军舰今年1月开始索马里海域护航以来,中国船只被劫尚属首次。对会议的广泛支持凸显国际反海盗巡逻的脆弱,因为,到目前为止,尽管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允许在索马里海域使用武力,但没有哪国海军愿冒险在法律鞭长莫及的索马里海岸对峙。在“德新海” 号被劫到索马里海岸的3天时间里,中国军舰并未尝试阻止,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形势让北京很痛苦,被迫采取新方式。

  欧盟赴索马里海军特遣部队发言人哈勃证实,中国请求轮流主导每月在巴林进行的一系列信息和部署共享会议,会议主要是协调和计划40多支参加反海盗行动海军的调度。

  “会议令人满意且具有建设性,让人觉得事情可以有进展。”哈勃说,欧盟特遣部队乐意考虑中国的请求。以前这一系列的会议由欧盟和美国主导。反海盗的海军分成3组,由北约、欧盟和土耳其负责。中国以及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度的舰船单独行动。

  新加坡防务和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山姆.贝特曼说,北京的举措表明其渴望扮演一个适当的全球角色。“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没有轻率地加入此次印度洋部署活动,这其中有一种国际政治考量。”他说,“(中国)正在向世界表明,他们非常严肃认真……他们有潜力发挥重要作用,且准备进一步冒险推进军事外交。这种情况我们此前还从未见过。”

  贝特曼认为,主导在巴林举行的一系列会议将给予北京重要职责和影响力,而不需要通过加入哪一组合得到与别国海军更多海上接触的机会,如果那样的话,会牵扯到中国不愿共享的秘密。下月初在巴林举行的会议上将决定中国是否获得主导权。▲ 来源: 中评社

 
北大原副校长:现今不需太多钱学森般杰出人才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11/1112_17_1431668.shtml


2009年11月12日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黄冲 接到钱老离世的消息时,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正在从哈尔滨赶往北京的飞机上。一路沉默的他,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几行字, “他(钱学森)有遗憾:我们没有出更多像他这样的杰出人才”。但是,“教育担待不起‘培养’杰出人才的全部责任。他期待一个时代,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后来,他把这篇文章以《钱老走了,呼唤一个时代!》的题目在博客上发表,点击量已过11万。

中国青年报:钱老晚年时最大的担心,就是中国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义遒:这不全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这样特别杰出的人才。出杰出人才是我们对下一个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但我们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主要是农民,包括农民工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把经济推上去的。

中国青年报:难道不需要一个引领者吗?

王义遒:当然要,但主要是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领导人和经济创业者,不需要多少超常的人。普通老百姓就能创造这样一个时代。

解放后有段时间,中国发展非常快,“两弹一星”上天,大家都归功于西南联大教育,说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我对这问题还有另一种看法。西南联大的教育确实很成功,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这批毕业生成才时,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这些人就都成了领军人物。这就是当时的形势要求。所以我的观点是,不要着急,形势到了,人才自然会应时而生。

中国青年报: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王义遒:我们现在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时代。我想,再过20年,局面会有很大变化,会产生更多杰出人才。我们现在的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经济转型就要有比较多的创造性的东西,整个国家发展都需要创新。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咱们现在的科技创新人才有多少能够处在世界前沿?

王义遒:可能还是比较少。我们在世界顶尖的领域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恐怕是整个氛围和环境的问题。现在不断有海外人才引进来,但目前的学术环境不改变,可能很难让他们自由地发挥长处。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实际上也是从欧洲或其他地方去的,但他们在美国就能够生根发芽。能把世界一流人才吸引过来,你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

中国青年报:在这样的大形势下,教育还能有什么作为吗?

王义遒:教育不能够扭转乾坤,但并不是说教育没责任。我觉得现在高校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就是行政权力远远大于学术权力。我管事的时候,要去找一个人来做院长或系主任都非常困难,他们觉得干这种事情对学术会有妨碍。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学者都很愿意当官,因为只有当官才有特权和资源,有自己的项目、经费、场地和人员。这种风气如果延续,学校将来就非常危险。

我还有一个忧虑。2002年从学校的学术委员岗位退下来之后,我给他们的一句话就是:北大千万不要出“武大郎开店”。就是说,一个院长水平高,他可能就很难引进水平更高的人。我觉得现在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我们国家现在都是单位所有制,人才很难自由流通,这都是问题。一个好的时代应能让每个人的潜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人尽其才”,这是我的理想。

中国青年报: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

王义遒: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人身的单位依附,会使人缺乏流动性,成为单位功利的工具,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在人才单位所有制的情况下,还要防止“武大郎开店”的情况。一个人成才有两方面因素,一是他要能成得了才,另一个是还得有人赏识。现在搞科研的人比较多,竞争过于激烈,所以有些地方“内斗”很厉害,谁想出来很困难。就好像一筐螃蟹,谁都想爬上去,但后面的钳子会把它拽下来。

中国青年报:您曾跟我们谈到,当年钱学森就是被当时清华物理学院的叶企孙教授发现、赏识,并给予了特殊培养。

王义遒:叶企孙教授确实能识才,但也不能说现在就没有识才的人。他们那时候一个班不超过14个人,老师当然了解学生。现在的教授手下有几十上百个学生,怎么还能保持一种精英教育的模式?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一点是,师生间要互相了解,教师要让学生不仅仅是学,还要有机会做实际的研究工作。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让他们能够开阔地、不受拘束地去想。我们现在就是束缚太多。我并不觉得中国人创造力不行,胡思乱想的人还是很多的。搞科学研究要有一点胡思乱想的精神。我接到过好多来信,比如说想推翻相对论、发明永动机等等。有些人都五六十岁了,还在研究这些问题。你会觉得比较可惜,他们确实有一些想法,但基础太差,想的东西没有科学根据或早就是人家解决了的,但自己不知道。

中国青年报:那些基础扎实、科班出身的,反而就不会这样胡思乱想了?

王义遒:现在教育确实有这个问题—越学得多,就越不想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甚至对科学都没有兴趣了。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对全民进行一种科学素养教育。现在整个民族的科学训练是不足的。

中国青年报:要怎么去做?

王义遒:评价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民族有没有理性思维。我就提倡对文科生进行科学思维训练,比如开一些数学、物理和生物的课程,把逻辑训练渗透到这些课里面。还可以专开逻辑课,但我担心不一定开得好,如果只讲一些干巴巴的三段论,就变成逻辑知识灌输了。这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大问题—— 很多问题我们都把它变成了知识,其实应该是一种能力训练。

中国青年报:最后请您说说,您心目中老一辈知识分子是什么样的形象?

王义遒: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我觉得钱学森身上最宝贵的精神也是这一点。把爱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跟科学、不断追求未知的兴趣融为一体,这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只可惜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正在丧失这种精神。这一点我们需要觉醒。▲


中国军用大飞机技术独特 即将亮相:世界惊讶!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911/5444485.html


     2009-11-12 拥有军用大飞机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关系到一国军事力量的综合作战能力。1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外宣布,中国国产军用大飞机正在生产中,将于今年年底亮相。

  拥有军用大飞机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关系到一国军事力量的综合作战能力,此领域正是中国空军的“短板”,不过这一局面即将得到改善。 11月5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对外宣布,中国国产军用大飞机正在生产中,将于今年年底亮相。这标志中国空军将拥有国产的大型运输机,除提升空军的战略投送能力外,还意味着中国能独立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和大型电子侦察机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平台。

  性能优于俄制伊尔-76

  11月5日,在中航工业成立一周年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中航工业飞机公司总经理胡晓峰透露,“我国独立研发、生产的军用200吨级大飞机将于年底在西安飞机制造公司亮相”。据介绍,这款中国最大的军用大飞机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全部由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独立完成。西方媒体猜测,中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研制计划大约于3-4年前开始。由于中国采用了独特的新技术,其军用大飞机已经接近国际先进运输机的水平。中国未来的大型军用飞机参照了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的设计,但是中国的飞机更大,运载能力更强,电子设备也十分先进。此外,还有分析认为,中国的大型军用飞机还参考了美国C-17“环球霸王”运输机的部分设计。在动力系统方面,最初可能采用D-30型发动机,随后会用WS-18发动机或是FWS-10型发动机的改进型号。

  目前,中国的大型运输机和大型空中平台主要为俄罗斯伊尔-76型运输机,但是由于俄罗斯航空企业经营不善,经常不能按期交货。早在2008年年末,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就曾披露,中国2005年9月订购了34架伊尔-76运输机和4架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这些飞机原本要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生产,但俄罗斯 2006年8月决定把生产转到乌里扬诺夫斯克,而乌里扬诺夫斯克的生产线要到2010年12月之后才能完工。中国国产军用大飞机的研发成功将彻底扭转大型空中平台受制于人的局面。▲


200吨大运的最大幕后推手是乌克兰
http://junshi.blog.china.com/200911/5434858.html


2009-11-13:中国宣布即将推出200吨大运,非常突然也及其突然,以至于都引来质疑声一片。质疑年底能否推出,质疑是否会有200吨,质疑大运会不会是缩水版的IL-76。

有质疑是正常的,因为凭中国目前的航空工业力量,在大运领域,如果没有技术外援,中国想在短时间里实现如此大的技术跨越,可能性太小——看看折腾了多年的Y-8就知道了。

那么可能的外援会是谁?或者说外援需具有什么条件?

1、该国拥有强大的大飞机设计能力;

2、该国财政又不足以让其能够将大飞机图纸变成实物,它得求助于他国财力;

3、该国同中国的外交关系良好。

鉴于武器禁运、技术封锁等原因,中国唯一的选择只有乌克兰,乌克兰的Antonov。

让我们看看去年底(2008年12月4日)的一则新闻:据合众国际社12月2日报道,来自乌克兰安东诺夫飞机制造公司的消息称,乌克兰与中国正在协商联合设计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相关事宜;双方有望于本月内签署协议,尽快开始运作该项目。……中国决定在安-70的技术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大型运输机,非常明显是为了利用该机型已经进行的大量试验数据,从而节省研发时间。……

再此后,就鲜有中乌军用运输机合作的新闻。然后就是一年后,中国突然宣布将推出200吨大运。

乌克兰帮助中国发展大运,其实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中乌两国的军事合作非常紧密,停靠在大连的老瓦就是明证。

2、中乌在运输机合作方面由来已久,从最初的仿制AN-12(国产Y8),到后来的Y8F- 600,两国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了。当然,如果乌克兰的确在背后提供了帮助,以中国高层的风格,其必定会低调处理此事的,低调得让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中乌在合作此项目。

所以,传说中的200吨大运应该会吸收AN-70,IL-76,C-17的综合所长,而不仅仅是后两者。▲


中国空军"手软"又"腿短" 难以对抗强国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90577


     2009-11-12  中国空军11日迎来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国战略学会研究员江风透露,经过60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国空军形成了以第三代主战装备为骨干的空中作战体系,战斗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他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和世界先进国家空军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尤其以新型空中预警机、新型空中加油机、新型电子战飞机、新型战略轰炸机和大型空降用运输机等为最急迫的发展目标。否则,以现在的空军力量和其它大国对抗,不是“手软”就是“腿短”,根本就无法适应中国未来的军事发展战略。

  香港《文汇报》报道,江风指出,从2000年以来,中国空军建设可谓步伐迅速,歼10、歼11B和轰6K、飞豹A等战机相继列装服役,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作战半径大,这使得中国空军的整体活动半径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意味中国战略空军正在渐渐成形。

  他透露,中国空军目前已经能够在与国家陆海疆域相对应的全空疆域实行信息化条件下的攻势防御,并能对敌起飞基地、发射平台及其附近海域目标进行有限的反击。这也就是说中国空军目前还主要是攻防兼备型空军。接下来需要在继续夯实这一基础的前提下,发展与中国大国地位相衬的战略空军。

  战机须具全球巡航能力

  专家指出,发展与中国大国地位相衬的战略空军是必须的。因为,中国空军虽然成就巨大,但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差距仍是不可同日而语。如美国的B2、俄罗斯的图160可以进行全球巡航,而中国战机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显见中国空军仍然落后。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发展起来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北斗二号”的投入使用,以及未来逐步覆盖全球,为中国发展战略空军提供了重要条件。而纵观美国或俄罗斯,其战略空军之所以强悍、具有较大威慑力,与他们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关,这是提供精确打击的基础,没有它,导弹就像无头的苍蝇。当然,中国战略空军还应该有像B2和图160这样的硬件平台,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战斗效能。战略空军也才能真正成形。

  空中对抗 须改“手软” “腿短”

  中国空军经过改革开放这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了高、中、低三层配置的作战力量,但是专家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和世界先进国家空军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其中尤其以新型空中预警机、新型空中加油机、新型电子战飞机、新型战略轰炸机和大型空降用运输机等为最急迫的发展目标。否则,以现在的空军力量和其它大国对抗,不是“手软”就是“腿短”,根本就无法适应中国未来的军事发展战略。

  所谓“手软”,就是打击能力不强,没有能够有效打击敌人的强有力武器和装备;而“腿短”则是指“飞不高”“飞不远”。

  江风认为,目前中国信息技术仍相对落后,和先进国家的差距较为明显。西方国家的新一代战机,已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且能够与预警机或者地面基地之间甚至与部署在太空的卫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而中国只是在小范围之内能够实现,差距较大。

  专家认为,中国空军还要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的空军战略战术。空军早期作战模式来自前苏联,许多武器装备也都传承自俄罗斯或前苏联,包括武器实际作战能力和具体使用战术也几乎一样,因此,需要尽快对此作出调整。应根据当前中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索实践出一种类似北约在伊拉克战争中所使用的空军作战战略战术,这是中国空军的当务之急。

  他表示,在引进提高方针指导下,空军各项作战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一些特种作战飞机的研制成功,更是如同给中国空军力量添加了“倍增器”,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等新机种的陆续服役,使得中国空军基本摆脱了过去完全由地面指挥和控制以及支持的套路,发展成为一支立体化的作战力量,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前列。

  专家指出,根据中央军委以及现实任务的要求,中国空军正在为“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攻防兼备的空军”而努力。根据这一思想,空军在实现装备现代化的同时,正在加强空中进攻力量以及空天一体建设。来源: 星岛环球网 ▲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November 13, 2009 08:56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11名教授公开致信袁贵仁:直面“钱学森之问”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新加坡这个国家为什么这么恨中国?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