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筷子的十二种忌讳(1-2)
http://www.stnn.cc/fsxh/200906/t20090626_1053654.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5-04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 1、三长两短:
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 2、仙人指路:
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
今 日 看 点 : 2009-10-25 ▲◆★●■☆
Windows 7正式推出 中国网友取名:吻妻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652
索马里海盗十大特点:野蛮凶狠 欺软怕硬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665
对领土争端要积极谈、准备打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721
国民党请辞大戏 比的是嗅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727
国民党中常委22人集体请辞 预计11月14日补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715
中国高层外交活动已经开始频繁
http://topyl.com/bbs/thread-618390-1-1.html
Windows 7正式推出 中国网友取名:吻妻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652
2009-10-22 美国电脑软体巨头微软10月22日正式推出其“视窗7”(Windows 7)操作系统。公司期盼这将是“不会让你失望”的一个新系统。微软行政人员表示,在听取用户意见后,他们推出的“视窗7”将是一个更有效率、功能更多的操作系统。
微软新操作系统“视窗7”于10月22日上市销售,该产品是微软数千员工花了3年时间打造出来,并在研发期间加强与计算机厂商的合作,希望避免出现前代产品“视窗7”的缺陷问题。但竞争对手苹果认为,微软新操作系统的效果仍有待观察。
微软前代视窗Vista两个最大的缺点是研发过程太长(5年),而当Vista发售的时候,用于打印机、显卡和其他硬件的关键软件还没有到位;因此,Vista的早期客户无法在他们的计算机上使用很多此类设备。
☆ 主推“平静系统”使用更舒服
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Windows团队严格划分各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一技术功能,彼此之间缺乏充分交流。每个小组开发的程序代码可能自身运行正常,但与其他小组编制的代码集成时就会引发技术问题。
在“视窗7”项目上,微软避免重蹈覆辙,促使研发人员广泛交流各自计划,并坚守一个重要的新目标“平静系统”,即努力将计算机正常操作中屏幕弹出的窗口和对话框(例如安全警告)降到最低,这些恼人的讯息亦是Vista遭人诟病的问题之一。
实施系统平静工作的一个小组项目负责人艾弗瑞特说,微软在“视窗7”中减少了这些讯息,意在让客户觉得更舒服和更有控制感。微软还与硬件合作伙伴展开了更为密切的协作。惠普负责桌面计算机营销的副总裁库克说,惠普和微软指派了专门团队,深入了解了惠普机器的核心,研究如何才能加快惠普计算机使用“视窗 7” 时的启动和关机时间。
☆ 苹果:效果有待观察
微软国际业务总裁卡托伊斯表示,视窗7较Vista稳定和较少毛病,他相信推出新系统会令微软业务重拾增长。全球第3大个人计算机销售商戴尔计算机(Dell)预计新视窗推出,将加速公司更换现有装备的周期,刺激明年对科技产品的需求。
不过,微软竞争对手苹果公司认为,“视窗7”会给苹果带来一个良机,Macintosh计算机能藉此吸引更多客户,部分原因是运行Windows XP的计算机需要经过繁琐的过程才能升级至“视窗7”。苹果负责全球产品营销的高级副总裁席勒说,“视窗7”是否已经解决了前代产品的问题,仍有待观察。
BBC报导说,新的“视窗7”也面对着多个竞争对手的严峻挑战。
在中国大陆,微软决定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推售“视窗7”系统,但据国内媒体报道,在星期四(10月22日)正式发售之前,盗版早已充斥市场。此前“视窗 7”公测一共吸引800万名正式登记用户参与,另700万名非登记用户也参与了试用。用户对这新操作系统的评价普遍良好。
微软中国此前已经宣布把“视窗7”最基本版本的官方零售价定为399元人民币一套,比“视窗Vista”低20%,也远低于美国本土的119.99美元(819.3 元人民币)。微软这次在“视窗7”当中加入了不少新功能,其中一些也许对于苹果Mac操作系统的用户来说非常熟悉。举例说,用户可以把常用的程式拉进任务栏,也可以对弹出视窗进行个性化设定。
随“视窗7”附送的“IE 8”浏览器也配置了新的保安功能。操作系统还增加了其内建电子图辑和视频剪辑软体的配套增益集。不过,虽然微软视窗仍然占据全球90%的电脑操作系统市场,但是“视窗7”这次要面对的是一个由互联网主导的崭新世界。
近年“云计算”日趋普及,大量支援网页电邮和社交网站等热门服务的软件面世。这些软件都是从数据中心操作,而不是个别的个人电脑。这促使微软也在去年推出号称“云计算视窗”的Azure操作系统。此外,各式各样的免费操作系统也为微软视窗带来了艰巨的挑战。以Linux为基础的Ubuntu操作系统将在下周推出其最新版本,而谷歌发行的Chrome系统也有相当实力。
英国消费者杂志《Which?电脑》的专家博格指出,新的操作系统跟所有新发行软件一样都可能有程序错误,因此除非用户愿意经常下载补丁包,否则他建议先观察一年再决定是否升级到“视窗7”。
☆ 中国网友:给Windows 7取一个中国名字:吻妻!
毛启盈
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微软将于美国当地时间22日上午推出最新操作系统Windows7。刚刚看了微软MSN官方博客《必应封面故事:Windows 7不得不说的7件事》,觉得美国人多“7的解读“七宗罪”的确有些不可理解。7的确不像“6”和“8”那样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7”在中国确是一个很与爱情相关的数字,大多人暗示“妻子”。如果微软是中国公司,肯定解释为“吻妻”。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七”是神秘的,女娲用七天创造万物,天上有七仙女,太上老君炼丹需七七四十九天。其实,七仙女下凡也是不错的景象。7月7日是中国的情人节。其实,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不要太八卦了。
其实,无论是叫Windows7,还是8,还是6,还是“XP”,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做IT的大多不关注。消费者最关注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市场价格是不是很便宜,如果价格超出了农民工的消费范畴,盗版是不是可以照常使用,而不受到远在美国的微软的黑屏的惩罚;
第二,这款产品是否简单易用,是否Vista兼容性更强,是否降低高硬件配置,中文版本是否安全。
第三,据说Windows7原计划至少要到2011年才能上市,现在突然提前了四年,是不是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在与苹果、Google以及Linux等众多竞争对手的市场争夺中,市场份额到底能有多少?在短期内我们无法预测。
这里引用某媒体对三个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分析:
苹果:2009年8月28日,苹果发布了新的雪豹(Snow Leopard)操作系统。雪豹赶在Windows7之前发布,无疑是苹果来抢微软的风头,而且以软件升级的低价策略来动摇Windows用户的忠诚度。业界认为这是一个惯例,每当微软发布新的操作系统之时,苹果的Mac电脑总是会销量大增。目前,苹果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了两位数。
Linux: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市场始终是微软Windows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但在PC和笔记本电脑领域却不及微软的一个零头,但上网本的出现给了Linux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由于微软对上网本的前景判断失误,Vista又无法在硬件配置较低的上网本上运行,导致Linux一度占据了 90%以上的上网本市场。
Google:2009年7月8日,Google正式宣布将开发操作系统ChromeOS。这也意味着 Google开始向微软的腹地发起进攻。有预测机构表示,到2011年时,ChromeOS系统占据上网本操作系统市场13%的份额。更有传闻,在 Google的压力下,微软正打算推出Office的网络免费版。
其实,说到底,未来出了PC市场外,上网本还有手机操作系统,都是微软不能不考虑的领域。作为这个市场的垄断者地位,可能是草木皆兵,而追赶着只要一点有超越,对微软可能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虽然有些妒忌,但是还是很羡慕西方这些大佬,包括微软,苹果,Google,其实国产软件厂商金山公司经过了10多年的努力,终于上市,如果今晚它的名字被西方媒体拿来和Windows7一同对比,这该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消息呀!
好啦,我要睡觉啦,当中国进入“吻妻”之时,西方刚刚晨曦初露。希望微软能够读懂中国!Windows 7远离“七宗罪”!
☆ 翻版Windows 7京沪粤氾滥
明报
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下周将访问广州及杭州,期待与中方商讨打击盗版、执法等相关问题,并在广州一个“知识产权论坛”发表演讲。不过,昨日才正式开售的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 7”,在中国内地各大城市已出现大量翻版,每张最低售价10元(人民币,下同),比正版399至2460元的价格便宜得多。
记者在北京中关村一家电脑城发现,百馀间软件商舖中约有20至30间出售Windows 7盗版碟,每张开价20元,但讨价还价下,10元也可以买到。这些翻版碟并非公开摆卖,但若有熟客前来,售货员立即从柜内取出数张Windows 7,称“刚在网上下载的,不可能不能用”。
中关村电脑城热卖每碟仅10元
售货员还称,一日之内可以卖出十多张,但另一边厢,正版Windows 7却迟迟未到货,顾客很难买到,且家用普通版售价为399元,家用高级版为699元,最贵的中文旗舰版价格高达2460元。
在深圳电子产品集中的华强北路,有小贩在路边以Windows 7作招徕,开价20元,再带顾客到较隐蔽的店内,且有繁体中文及英文版本。小贩称,翻版Windows 7早在半个月前已出现,工商部门也并无过大规模扫荡。而在上海,Windows 7盗版更有齐多种语言和不同级别,但未必都能成功安装,更可能引致系统崩溃、黑屏等。
微软操作系统Windows 7于昨日全球同步开售,但之前已发布大企业或是学校客户版本,估计翻版亦源自此。微软早前曾表示,操作系统有30天的激活期,过后若不能以有效授权文件激活,将会间歇性出现“黑屏”,并提示用户购买正版。
☆ 假货随时可出现“黑屏”
打击盗版将是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下周访华的重要议题之一,他将于下周二在广州的“珠三角创新与知识产权论坛”上发表演说,并与暨南大学学生交流,主题亦是关于知识产权对于下一代的重要性。
路透社报道,骆家辉前日发表声明称,希望中美双方能在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等关键问题上达成进展。美国敦促中国加大打击盗版力度已有多年,包括电影、音乐、电脑程式和其他知识产权产品。来源: 证券之星 ▲
索马里海盗十大特点:野蛮凶狠 欺软怕硬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665
2009-10-22 最近发生的中国商船被索马里海盗劫持事件,再次引发国人对这群穷凶极恶之徒的痛恨与关注。人们不禁要问:索马里海盗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特点一:赤贫一族
一些报道绘声绘色地说,海盗非常富有,住别墅,开洋车,养美女,但这只能是极少数海盗头子的写照,至于那些风里来、浪里去的海盗喽啰,曾被海盗劫持的“天裕8号”船员对记者说,那些海盗年龄在17岁至40岁之间,渔民打扮,从穿着上看应该是贫民。
特点二:贪婪无比
当时,海盗将“天裕8号”船员关押在甲板上,并将船员个人物品抢去,连鞋也不放过,只留下两套换洗的衣服。
特点三:野蛮凶狠
“天裕8号”船员透露,海盗之间也有矛盾,而且打起架来往往就动枪,就像打仗一样。海盗之间尚且如此,他们在袭击时的凶狠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9月24日,索马里海盗登上一艘悬挂巴拿马国旗、驶往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商船,要求叙利亚籍船长把船驶离港口方向。遭到拒绝后,这些海盗将船长残忍杀害。
10月6日晚,法国海军擒获5名海盗。图为一艘小艇中的海盗举双手投降
特点四:欺软怕硬
海盗在袭击时间、袭击目标选择上都精心设计。他们通常在黎明和傍晚商船船员麻痹或疲惫时行动,有时也会在午休时间,尤其“青睐”船速慢、干舷低的商船。一旦看到这种商船,他们就犹如饿狼看到待宰的羔羊,恶狠狠地扑过去。
而一旦军舰或者直升机赶到,发射几枚信号弹,海盗一般就知趣地收起武器藏好,并且装出一副守法良民的摸样,装模作样地摆出捕鱼的样子。
有时候,他们还举起一条鱼向军舰方向示意,仿佛在说“我是渔民,不要打我”,有时还嬉皮笑脸地向军舰挥手致意。如果军舰喝令他们停船接受检查,他们往往把船上的武器装备投到海里,消灭证据。
特点五:快速高效
据 “天裕8号”船员讲述,去年他们遭到劫持的那天,他们正在进行正常捕鱼作业。突然,3艘快艇向他们的渔船扑来。他们感觉情况不对,立即停止作业,全速航行,期望能够躲过一劫。但这些快艇很快追了上来将他们包围,并向渔船开枪。接着,十几名持有半自动步枪的海盗顺着船舷攀援而上,将渔船劫持。
一般来说,海盗快艇以每小时25海里左右的速度高速逼近商船,使用步枪和榴弹发射器攻击,迫使商船停下,然后使用爬梯或者钩绳登上商船甲板,将船员劫持为人质,整个过程也就10分钟左右。这是因为海盗快艇一般装备两台雅马哈发动机,航速高达每小时25海里左右,为普通商船航速的2倍。
现代化的军舰全速航行也不过每小时30海里左右,而且这种高速航行非常耗油,不可能长时间这样。因此,普通商船只要被海盗盯上,如果没有军舰或者直升机及时赶到,一般难以逃脱海盗的魔爪。
特点六:行踪诡秘
海盗船多是纤维玻璃船和木船,雷达难以监测到,再者海盗船较小,比较难以发现。因此,即使现代化的军舰,为了及时发现海盗,也要设立瞭望岗哨,24小时值勤,不管骄阳似火,还是风吹浪打,丝毫不敢懈怠。
特点七:群狼战术
海盗袭击时一般出动七八条快艇,每条海盗快艇上有3-5人,携带有火箭筒、突击步枪等武器。其中几艘快艇对商船左右包抄,围追堵截,瞅准时机抛出勾索或者绳梯到甲板上,另外几艘快艇在距离目标船100米外持枪警戒,随时开火射击甲板上敢于反抗的船员。
总之,他们是通过分工合作、发动突然袭击来劫持过往商船,然后迅速撤离,躲避各国军舰的打击。
特点八:逐渐“东扩”
以往索马里海盗袭击事件通常发生在穆卡拉与博萨索之间的海域,但现在由于各国军舰在亚丁湾巡逻,海盗下手机会减少,风险增大,于是海盗逐渐改变活动范围。这次中国籍散货轮“德新海”轮在印度洋被海盗武装劫持,事发地点距离索马里沿岸以东约1100公里,远离中国护航编队亚丁湾东部的A汇合点南偏东 1080海里。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已发布消息,提醒中国船只和人员勿靠近索马里以东1000海里、塞舌尔以北350海里的印度洋海域,以免发生意外。
特点九: “靠天吃饭”
海盗快艇虽然快,但由于船体较小,难以抵御大风大浪。因此,记者在亚丁湾采访报道期间,只要亚丁湾风浪一大,就很少看到海盗船只的影子,而一旦风平浪静,海盗船只便三五成群,出来活动,寻觅猎物。
进入9月份以来,随着印度洋季风的减弱,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风浪也逐步减小,这为海盗活动提供了便利的自然条件,于是他们又开始活跃起来。据统计,9月中旬以来,有2艘也门渔船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被劫持,6艘不同国籍的商船遭到海盗开枪袭击。
特点十:日益猖獗
设在吉隆坡的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10月21日宣布,今年1月至9月,全球共报告发生306起海盗袭击事件,而去年全年有记录的海盗袭击事件为293起。
今年海盗袭击事件之所以猛增,主要就是因为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发生147起海盗袭击事件,32艘船只和533名船员遭劫。迄今为止,海盗今年在全球共劫持34艘船只,661名船员被劫为人质,8人失踪,6人遇难。来源: 中国日报 ▲
对领土争端要积极谈、准备打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721
2009-10-24 :“对领土争端应确立先海后陆的解决顺序,同时要有积极谈和准备打的两手准备。”在昨天开幕的第三届中国智库论坛上,曾率海军首航南沙群岛及西太平洋、亲自指挥南沙赤瓜礁保卫战的海军原副司令员张序三中将主张,根据周边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新情况,中国周边外交在坚持既定方针的前提下,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
☆ 周边存四不稳定因素
在分析中国目前周边外交所面临的形势时,张序三指出了现实和潜在的四方面不稳定因素:朝核问题造成的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在东海和南海,中国与有关国家之间的争端有升温的趋势;在中印边境地区,由于印度所采取的一系列举动,造成了边境形势紧张;随着美国战略东移和重返东南亚,中美之间的摩擦将会更多,中国稳定周边也会更多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
张序三强调,面对周边外交面临的新问题,必须采取新对策。他主张,在新形势下,中国稳定周边必须直面挑战,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应对挑战。
☆ 解决争端应“先海后陆”
张序三建议,要把防止战争、逐步解决领土争端以及应对边境地区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争取做到预先防范,未雨绸缪。
张序三提出,对领土争端应确立先海后陆的解决顺序,同时要有积极谈和准备打的两手准备;要把军事威慑作为稳定周边的重要内容,加速发展和有重点地展示新型武器装备,通过军事演习增强和显示军队作战能力,在潜在“热点”地区加快战场建设,根据作战需要适量适度地部署军事力量,从而使军事威慑成为防止战争的重要因素,配合谈判的有力保证。来源: 南方都市报 ▲
国民党请辞大戏 比的是嗅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727
2009-10-24 联合晚报今天的一篇特稿文章指出,国民党中常委几乎是集体请辞,这是国民党内起了改革风潮吗?其实不是。这反映中常委敏锐地发觉到了风向转变,赶快与主流站在一边,是新版的泛道德主义风格的国民党酱缸文化。这场中常委重选风波,是标准的东方政治,它不是自觉自发的改革,只是向特定的政治流派集结,中常委职位无关闳旨,谁支持马英九才是剧本。
文章指出,这波中常委请辞风潮,起因于外界质疑国民党中常委选举过程中,充斥送礼贿选的陋习。党中央刻意描述特定中常委的送礼行为,藉着党纪的名义处分,事后,外界对政治风气的疑虑仍未减缓,随之一股整风运动隐然地,利用泛道德主义的包装,在国民党内窜起,它的目的不是改革,是要区分派系亲疏。
若是那一位国民党中常委,没有能发觉这个趋势,回应慢了,那么他便将被淘汰出国民党的政治主流,而且是所谓清廉改革的政治主流。
那几位被国民党拿来祭旗的中常委,清廉与否根本不是问题,他们只是引导出党内谁才是同志,谁是不同派系的藉口。“立委”观风向,迅速跟进,要求重选中常委,不惜请辞中常委,催化政治压力。中常委职位不是这场政治剧的重点,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很快地,与马英九站在一起,形成新的主流派系,同时迅速瓦解其他势力。
在党中央定调前,许多人对于请辞中常委,不敢表态,在中央定调后,迅速见风转舵,这种没有自觉自醒的举动,岂能说服外界国民党的改革决心,它至多只是对党主席的表态效忠,是一种在泛道德主义大旗下的集结。
文章指出,改革很不容易,主张改革的人,有时作的不是改革,国民党中常委请辞,在本质上正是种反改革的民粹作风,它巩固了马主席个人领导,这场改革风潮究竟是主事者打击对手的媒介,或是目的,我们还要冷静观察。来源: 中评社 ▲
国民党中常委22人集体请辞 预计11月14日补选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9715
2009-10-24 截至昨晚,国民党已有洪玉钦等22位中常委表明辞职。集体辞职的原因则是由于近期国民党贿选传闻不断,委员请辞冀以撇清立场,也希望推动党内改革,证明国民党是一个具有反省能力的政党。
由于贿选传闻不断,国民党出现前所未有的中常委请辞潮,并且将进行首次中常委补选。昨天在国民党中央主动出击劝退下,到昨晚为止,至少已有22位中常委表态请辞、11位候补中常委放弃递补,已确定跨越补选门坎。
☆ 已有22名中常委请辞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国民党20日党纪开铡,砍掉宅配送礼的中常委杨吉雄、江达隆,但争议未息,马系立委要求全面改选,立委邱毅前晚更在电视政论节目中公开辞职。国民党高层23日危机处理,文传会主委李建荣转述,若有中常委愿请辞自清,重建中常会威信,党主席马英九“支持、鼓励、乐观其成”。
在马英九授意下,国民党中央昨天强势出击、党务主管主动一一联系中常委,个个击破,劝说“请辞”。一天之内,中常委请辞人数如滚雪球般增加。
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李建荣表示,为配合支持改革理念、建立国民党的清新形象,截至23日晚间八点为止,已经有洪玉钦、黄昭顺、姚江临、连胜文、陈钉云、费鸿泰、许显荣、赖素如、萧景田、纪国栋、侯彩凤、谢龙介、林奕华、邱毅、蔡正元、周守训、沈庆京、陈杰、潘维刚、张显耀、杨雅淳与杨琼缨等22人表达辞意;另外还有李德维、蔡锦隆、江硕平、李嘉峰、黄国瑞、黄志雄、陈文汉、袁庆杭、吕丽莉、颜婵娟、蔡妈福等11位具有递补常委资格的中央委员,也决定放弃递补资格。
国民党23日晚发出的新闻稿指出,“党中央欢迎有意表达辞职的中常委随时与党中央保持联系”,但仍有六位中常委“失联”或表明不辞。
☆ 中常委两周后补选
由于辞职人数已经接近可以促成中常委补选的数目,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决定26日晚间7点召开临时中常会,讨论后续相关事宜。
秘书长詹春柏昨晚表示,为宣示改革决心,中常委贿选案绝不能拖,必须在最快时间内解决,由于中常委请辞人数已接近补选门坎,预计两周后补选;据组发会规划,补选暂定在11月14日。国民党内预言,虽然名为补选,“但几乎就是中常委全面改选”。
国民党中常委共39席,扣除五席指定政务中常委与两席青年代表,其余票选中常委共32席,另有候补中常委11席;若要进行中常委补选,现任票选中常委与候补中常委,至少要有23人请辞。
蔡英文称对台湾伤害大
台湾中广新闻网报道称,对于国民党内中常委传出贿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认为这件事不是国民党“家务事”,对台湾而言是很大伤害。如果国民党无法处理,考虑透过修法来加以规范。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国高层外交活动已经开始频繁
http://topyl.com/bbs/thread-618390-1-1.html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昨日宣布:温家宝总理将于后天启程出席在泰国华欣举行的第十二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第十二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四届东亚峰会。而正在欧洲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于今日回国。马朝旭昨日还宣布:本月26日起,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将对欧洲东部3国乌克兰、阿尔巴尼亚和爱沙尼亚进行访问;29日,王岐山副总理将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贸易代表柯克共同主持在杭州举行的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另外,11月8-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会议,按惯例,胡锦涛主席将出席。紧接着11月15-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首次访华,与胡锦涛主席举行会谈。据外电报道,中欧领导人峰会也将于11月在中国举行,马朝旭昨日证实,中欧双方正在积极筹备此次会晤。看来本月起频繁的高层外交活动将延续一段时期。
事实上,国庆过后,中国高层外交活动已经开始频繁。温家宝访朝,习近平赴欧。胡锦涛出席国际新闻媒体峰会。普京访华。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上合组织总理会议、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接连举行……
外交活动成为高层领导人这段时期活动的重头戏。比如,胡锦涛在11月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有两次见面,而温家宝在半个月内就见了10余个国家总理和副总统级以上的领导人,开了三次国际性会议。
近期外交五大成果
☆ 1、朝鲜答应有条件重返六方会谈
本月外交活动中,第一个亮点显然是温总理的访朝之旅。尽管在7月份朝鲜还在表态彻底退出六方会谈,但是带着中国领导人的问候和礼物,温总理在本月初终于说服朝鲜领导人在一定条件下重返六方会谈,在国际社会也引起反响。
正是有了温总理的访朝之旅,随后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上,才能进一步达成共同促进重返六方会谈的共识。
☆ 2、中日韩达成东亚共同体共识
第二大看点是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就东亚共同体达成共识。促进世界格局多元化、东亚一体化、共同应对经济危机是达成共识的前提条件。其实,从东盟+1会议发展到东盟+3会议再到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其逻辑正是促进东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今年的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比2007年和2008年都要提前,正好赶在了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东亚峰会的前夕。
此外,日本新首相鸠山的北京之行也是关注的新焦点,作为日本政局60年未有之大变革的当事人,鸠山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显得更亲华。而12月,推动民主党上台的头名功臣小泽一郎又将访华,日本新政府在对华关系上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3、中俄达成油气田框架性协议
第三大看点是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和日本新首相鸠山一样,普京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也是老面孔、新身份。国内外媒体都很关注的是此次访问能给中俄关系带来什么新成果。因此,油气田的框架性协议就成为焦点。
不过,此次访问并没有在油气的价格上达成一致。普京13日在接受中方媒体联合采访时曾表示,「有关天然气供应的具体方式,比如是用管道还是液化气,还有价格问题等,需要在企业层面加以解决。」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把两国的能源交易比做是期货,还没到真正落实的阶段。
☆ 4、20个邻国温总理见了12国领导
第四大看点是对邻国的外交。中国陆地接壤14个国家,隔海6个国家。本月温总理已经接见了11个邻国的总理外加1个邻国副总统。这12个国家中,11名总理来自中亚的邻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北部的俄罗斯,东边的朝鲜、韩国、日本和南边的越南、柬埔寨,西南地区的巴基斯坦,1名副总统来自阿富汗。而在下旬的东盟峰会,这一数量显然还会增加。
中国对邻国主张睦邻友好政策,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温家宝在成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会见越南总理阮晋勇时提到,两国有广泛共同利益,要共同发展,而阮晋勇则提出越南主张妥善解决南海等问题。据中央财经大学外交学者白云真介绍,在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影响,邻国对华的经济依赖程度显著增加。今天的外交局面和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有一定相似性。
事实上,今年上合组织首脑会议的核心议题就是如何让成员国摆脱经济危机。据新华社报道,温总理在会后总结的四点成果以及此次会议的联合公报中几乎全部围绕经济话题展开。而且在联合公报中多处出现「迫切」「及时」「尽早」等字眼。
而海关的数据表明,中国和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在今年出现明显缩水。
据白云真介绍,中国与邻国外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结案的日期是今年5月13日,导致今年上半年东南亚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日本都在划定海洋边界上做文章。
而就在10月初,印度总理还访问了中印边界的争议区。随后在上合组织首脑会议前一天,中国外交部向印度表达了强烈不满,抗议印度总理访问两国存在争议的藏南地区。
☆ 5、求同存异,文化外交新动作
第五大看点,文化外交新动作。10月10日,世界媒体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致辞说各类媒体要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促进世界各国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而习近平副主席在10月13日出席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时发表了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英国媒体BBC的分析称,胡锦涛和习近平的讲话传递了中国宣传的新声音。
除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习近平还参加了比利时的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走访了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鲁汶天主教大学,在德国期间还去了柏林的中国文化中心,与在中心学习的学生一起念《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