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3-4)
http://blog.huanqiu.com/?uid-118575-action-viewspace-itemid-339411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今 日 看 点 : 2009-10-08 ▲◆★●■☆
温家宝访朝 意义重大意味深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率先向新日本发飙 俄国也猛击一掌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8906
联合国会费分摊现行办法 中国大呼:不公平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8910
中国警惕!美国战略调整不简单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613720-1-1.html
中国军方秘密行动震惊美军
http://topyl.com/bbs/thread-613838-1-1.html
白宫证实奥巴马将在年底见达赖
http://realtime.zaobao.com/2009/10/091007_30.shtml
台北故宫拒收法国人非法持有的圆明园兽首
http://news.sina.com.cn/c/2009-10-07/142718786848.shtml
金正日强调与美对话优先 专家:中国仁至义尽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10/hongkong091007g.shtml
温家宝访朝 意义重大意味深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朝之间的友谊与友好气氛再度回暖,有助于两国关系的继续提升与发展。
中评社北京2009年10月6日电(评论员 张智新)10月4日到6日,当中国仍沉浸在60周年大庆的节日气氛之中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朝鲜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温总此访是对今年3月朝鲜总理金英日访华的回访,直接目的是纪念中朝建交60周年及出席“中朝友好年”活动。由于中朝关系特别是朝核问题的复杂敏感性,此访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行前,有中国媒体注意到,这是继1991年李鹏总理访朝以来,18年里中国总理首访朝鲜。其实,总理外交仅仅是中朝高层互动的环节之一。而且,中朝间高层互动在过去仍算得上是十分频密的:从2000年到2006年1月的6年里,金正日曾先后四次非正式访问中国,每次行程均为3-5天不等,都受到中国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及其他中央领导集团主要成员的热情接待;而江泽民也于2001年9月、胡锦涛于2005年10月先后正式出访朝鲜,2003 年吴邦国委员长也曾访朝,均受到朝方的热情隆重地欢迎款待。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自从2006年10月朝鲜举行首次核试验以来的3年里,中朝总理的这次互访是两国高层唯一的互动。加之今年4月朝方宣布重启核设施并退出六方会谈,5月25日进行了举世震惊的第二次核试验,随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的1874号决议,朝核问题陷入前所未有的僵局。这些正是温总此访举世瞩目的重要原因。
盘点温家宝此次访朝的成果,可谓意义重大;同时,也可谓意味深长。
温总此访的最卓著成果,在于面对世界舆论对自2006年以来中朝关系的诸多猜测、怀疑甚至分化、离间等,高调宣布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无论朝核问题如何坎坷曲折,无论外部力量如何评价,中朝两国间的友谊与友好合作关系没有也不会发生改变。
这种“不变”的宣示,其实隐含了多重内涵:
一是、中朝友谊友好关系的大局不会因为朝核问题等因素而改变或动摇;
二是、双方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立场和总体目标不会改变或动摇;
三是、中国对朝鲜的人道主义援助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改变或动摇;
四是、中国尊重并理解朝鲜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如既往地支持朝方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针不会改变或动摇;
五是、中国尊重、理解并始终关切朝方的安全利益诉求这一立场不会改变或动摇。
这种宣示,既见之于温总理和金正日等朝鲜领导人的会谈中,更见之于朝方热情隆重的欢迎款待中:金正日异乎寻常甚至超规格地亲自接机(他是朝鲜国家元首,温总理则是中国政府首脑);组织数十万军民夹道欢迎;陪同观看他亲自指示重排的歌剧《红楼梦》;陪同出席中朝建交六十周年活动暨中朝友好年闭幕式,并观看大型团体操《阿里郎》;继内阁总理金英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后,亲自与温总理举行长时间的双边会谈……
温总此访的另一最重大成果,在于赢得了朝鲜“有条件重返六方会谈”的承诺。朝方除重申“无核化是金日成主席遗训”以及愿意通过谈判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外,更明确释放出另一最重要信号:通过朝美双边会谈,朝美之间的敌对关系必须转变为和平关系;朝方愿视朝美会谈情况,进行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这表明,朝方虽然没能如媒体所预言的那样直接宣布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但也没有再像年初那样坚持所谓“永远退出六方会谈”。言下之意,只要美朝对谈取得实质进展和成效,朝美之间能实现关系正常化、缔结和平协议等,朝鲜的安全得到切实持久充分的保障,六方会谈和其他形式的多边会谈均可接受。
温总此访的第三个重要成果,在于重新开启了中朝经贸等非政治领域的合作交流进程。访朝期间,温家宝和朝鲜总理金英日共同出席了两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等双边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双方就新建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达成一致,决定正式启动大桥建设相关工作。中朝经贸合作前景广阔,朝鲜存在着吸引中国投资的巨大需求,中国企业界和商家对投资朝鲜这片市场处女地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多数仍是一种“又怕又爱”的矛盾心理。唯有两国政治关系健康稳固,两国政府间主导经贸合作大进程,民间投资才会大胆进入。温总此访,对于提振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信心,无疑大有裨益。
经过温总此访后,对于美朝直接对谈乐观其成的中国,一定会加大在美朝等相关国家间的斡旋力度,力争早日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同时,经此访问,中朝之间的友谊与友好气氛再度回暖,既消除外界的无端猜疑,促进东北亚和平大格局的稳定,更有助于两国关系的继续提升与发展。可以预见,随着金正日健康状况的持续好转,今年底或者明年初访华应该不成问题,从而让两国高层绵密互动的友好势头得以延续和巩固。 ▲
中国率先向新日本发飙 俄国也猛击一掌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8906
2009-10-6 中国率先向新日本发飙 俄国也猛击一掌。国际社会围绕日本的外交战开始紧张展开。日本民主党新政权领导层在外交舞台上比较“陌生”,而且据悉,其想法与自民党政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带有“试探”性质的外交日程将接连不断。
心理战首先由中国发起。中国和日本原计划在9月4日公布从2006年开始进行的共同历史研究工作结果。但在前一天3日,中方以“技术方面的问题”为由,要求延期公布。NHK报道说:“此举反映了中方要先看鸠山政权对中日关系的立场的意向。”
俄罗斯也向日本“猛击一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安德烈-涅斯捷连科9月3日在记者会上就日俄间的领土纠纷问题表示:“希望鸠山由纪夫像他祖父那样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鸠山由纪夫的祖父鸠山一郎在担任首相时的1956年访问前苏联,签署了《日苏共同宣言》,同意苏联只返还千岛群岛(日本称 “北方领土”)4个岛屿中的2个。但日本此后改变立场,要求返还全部岛屿。
各国高层人士也可能会接连访问日本。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将从7日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其访问目的是为了和民主党就北核对策等主要悬案交换意见。在韩国方面,由李相得、文喜相等组成的韩日议员联盟议员团将从19日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而在10月中旬,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将访问日本,很可能就迁移冲绳美军机场、延长自卫队在印度洋上加油活动等问题进行协调。
据日本媒体报道,鸠山由纪夫决定在9月24日至25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20国集团(G20)会议上,以首相身份与韩、美、中、俄四国举行首脑会谈,目前正在协调相关日程。此前,鸠山由纪夫于4日会见韩国驻日大使权哲贤时表示:“将为与李明博总统合作,建立新的韩日关系而努力。希望与李明博总统尽快举行会谈。”
另外,鸠山由纪夫于3日希望民主党代理代表小泽一郎能够担任党内干事长,指挥准备明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小泽一郎则接受了这一建议。日本媒体分析说,今后民主党政权的命运就取决于这两人能否消除人们对“双重权力”的担忧。
据《朝日新闻》4日报道,与鸠山由纪夫和小泽一郎一起被称为民主党政权“四人帮”的干事长冈田克也可能会被任命为外相,代理党首菅直人则可能被任命为因是实权机构而受到关注的国家战略局担当相。冈田克也是一位有实力的政客,在关于下届首相人选的民意调查中,他曾与鸠山由纪夫争夺首位,他一向重视与韩国的外交关系。来源: 环球网 ▲
联合国会费分摊现行办法 中国大呼:不公平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8910
2009-10-6 :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大使5日在第64届联大五委就关于“联合国经费分摊比额表”议题的发言。他在发言中阐述了中方的立场,认为制定会费分摊办法的基石——支付能力原则决定性因素应该是人均收入水平,而非片面强调国民总收入,而忽视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等因素。刘振民的发言如下:
主席先生,首先,请允许我对您和主席团其他成员的当选表示祝贺。中国代表团相信,在您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成员国共同努力,联大五委将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中国代表团感谢会费委员会主席格雷贝尔先生就委员会报告(A/64/11)所作的介绍,感谢秘书处代表贝里奇先生就多年支付计划(A/64/68)所作说明。我们赞同苏丹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所做发言。
本届联大五委将讨论制定联合国2010至2012年会费分摊比额表。在会费委员会第69届会议上,专家们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审议了会费分摊比额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中国代表团对专家们所做工作表示赞赏。关于2010至2012年会费比额编制方法问题,我愿简要阐述中国代表团的如下几点看法和建议:
第一、严格遵循“支付能力”原则,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会费比额。支付能力原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所确定的制定会费分摊办法的基石,也是广大会员国的广泛共识。衡量一个国家的支付能力,既要看它的经济规模和总收入,更要看它的人均收入水平,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决定性因素。片面强调国民总收入,而忽视人口多、人均收入低等因素,是无视人权的表现,是毫无道理的,也是不公平的。
第二、只有通过合理的宽减,才能保证所有会员国按实际支付能力缴纳会费。低人均收入宽减是编制会费比额表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质是通过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对总量水平进行调整,以解决人均收入较低会员国的支付困难。低人均收入宽减对所有会员国一律平等,只要符合低人均收入标准就有权享受同样标准的宽减,这当然也包括那些总量大但人均收入低的会员国。以国民总收入占世界的比例来限制会员国的宽减率,或人为设置宽减上限的主张,是与支付能力原则背道而驰的。
第三、保持会费比额表的稳定性,符合所有会员国利益。现行比额表的计算方法是会员国本着支付能力原则,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各方立场,经过长期的艰苦谈判和充分协商才形成的一致意见。现行会费比额计算方法历经三个比额周期,事实证明是合理和行之有效的。根据联大决议规定,从维持联合国稳定而牢固的财政基础出发,会费比额表应保持相对稳定,这对所有会员国都是公平的。此外,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仍在深入发展,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支付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形势下,对会费比额不宜大幅调整。
主席先生,中国赞同按照现行的2007至2009年比额表的编制方法,编制 2010至2012年会费分摊比额表。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一直积极履行对联合国应尽的财政义务。无论是在去年遭受四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损失之后,还是在今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冲击致使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始终及时足额缴清会费。同时,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还承担了在维和经费分摊上的额外财政义务。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基于支付能力原则,中国愿意为联合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实践中,中国的会费比额已从2000年以前的0. 995%上升到2001至2003年的1. 54%,2004至2006年的2. 053%,2007至2009年的2.667%。仅仅7年时间里,中国的会费翻了近三番。
根据会费委员会提供的按照现行比额表计算方法计算出的数据,中国2010至2012年会费比额将增至3.189%,较2007至2009年上涨0. 522个百分点,增长近20%。我愿强调的是,尽管会费委员会的建议将导致中国的会费有较大增长,尽管中国经济也面临较大困难,只要会费比额是按照现行编制办法计算出来的,符合支付能力原则,中国仍然愿意考虑接受。
主席先生,中国近几年经济虽然发展较快,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也达到一定规模,但不应忽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的事实,国内尚需解决的问题还很多。200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00美元,在世界各国排名位于100位左右,这一数字远远低于7119美元的世界平均值(门槛值)。至2008年底,中国贫困人口还有4300万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低于1. 25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2. 5亿,仍然高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依然任重而道远,看待中国的支付能力不应该脱离中国的国情。
主席先生,本届联大五委将审议多项重要议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2010至2012年3年期会费比额分摊表是本届联大五委的一项重要议题。中国代表团希望各方本着理解、合作、务实的精神,平等协商,尽早就2010至2012年会费比额问题达成共识。
谢谢主席先生!
来源: 中新网 ▲
中国警惕!美国战略调整不简单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613720-1-1.html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果把美国最近一系列看似孤立的事件联系起来,就不难得出结论:奥巴马政府正在悄悄酝酿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于是乎在国际上充斥着一遍: “美国无力再当世界宪兵”、“美国今不如昔”;国内如今也悄悄流行起“美国崩溃”的观点,进而引发起部分民众强烈的激进冒进情绪。\
目前直观的现象表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布什下台前,美国经济就遭受重创,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严重损耗了美国硬实力;战争还使美国软实力受到损害,国际形象变得更差,世界各地的反美主义有增无减;多年来,伊斯兰极端思潮一直把美国牵制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反恐依然任重道远;美国因北约东扩、部署导弹防御体系等争端与俄罗斯关系恶化;伊拉克战争导致跨大西洋联盟遭削弱;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公布的报告认为,奥巴马确实是别无选择,只有求助于“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其他国家”,才能解决世界热点问题。该研究所在其年度报告中阐述称:“美国针对伊拉克和阿富汗叛乱组织的战争已经证明它在军事上的局限性。而几乎摧毁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危机,则动摇了美国军事赖以生存经济基础。”因此美国实施战略调整实属无奈。
面对现实,我们既不能因患得患失错过难得的机遇,也不能简单、冒进行事。一方面美国仍然是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各方面的势力无人可比;另一方面仔细分析美国这次的战略调整内容,很有深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精心研究。
◆ 首先,美国为了继续守住世界的舆论主导,抢占道德制高点。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很快提出倡议建立“无核世界”;恢复反恐战争的“本来面目”酝酿从伊拉克、阿富汗抽身;叫停东欧反导系统,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改善或缓和与委内瑞拉、古巴、朝鲜、伊朗等国家关系;重回“多边主义”路线等这一切都是在各国的疑惑、半信半疑中不断出台的,继而逐步进入各国和国际组织的议事程序。尽管世界各国都还有不少的疑问,但是从整个内容来讲,很是受到世界各国及舆论的赞赏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无疑是成功的。
◆ 其次,美国采取的是以点代面,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目前的世界政治、经济态势十分复杂,但有一个共通的现象,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是敌人明天可能会是朋友,现在是伙伴以后也许是对手。目前的亚洲亚洲,因为中国、日本、印度的关系经济、政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说亚洲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节点、关键。因此美国是十分在意亚洲的一行一动的,决不甘心中国坐大。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25日在匹兹堡G20峰会上表示,美国同意 11月在新加坡举行首届东盟-美国峰会。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在东盟等待多年之后美国首次同意举行首脑会晤,标志着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已经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今年以来,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动作频频,希拉里访问位于雅加达的东盟秘书处,并向东盟秘书长强调美国对于该地区的高度重视,这是历史上美国国务卿首次访问东盟秘书处。今年7月,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与东盟国家外长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东盟连续要求17年之后美国才同意签署。美国决定举行首届东盟 -美国峰会,以及美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被观察家视为是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性外交决定。美国对东南亚地区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外交调整,显示了美国将重新调整对东南亚策略,增加在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投入,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平衡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未来几年内美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进一步提升,而美国对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四国的外交战略改变尤为值得我们关注。当然对日本、印度也有直接的影响。美国能否在亚洲翻云覆雨,关键看中国和亚洲主要国家如何应对。
◆ 第三,历史的经验教训。美国的战略收缩调整不是头一回,美国上次战略收缩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尼克松1969年11月关于越南问题的演说以及1970年2月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年度报告为标志。当时的共和党人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将遵守“条约义务”,但美国不可能承担所有“自由国家”的全部防务责任,遭威胁的国家应自己承担更多的责任,美将不再陷入越南战争这样的战争。这就是所谓“尼克松主义”,其核心是减少美国在全球承担的义务,实行战略收缩。此后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基本实行的是战略收缩。尼克松引领的这次战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战争严重分裂了美国社会。目前,美国总统奥巴马9月23日在联大发表演说承认,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规模的问题,仅依靠美国力量不行。他要求各国与奉行“多边主义”的美国协调行动,承担相应责任。奥巴马的演说,告别了前任布什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路线,表明美国已回归到多边主义。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一旦缓过气来,世界将再一次的沦为美国的威胁之中。
◆ 第四,美国不可能放弃全球霸权战略。40年前尼克松政府也进行了全球战略收缩,他当年提出“五大力量说”,修补跨大西洋关系,对苏缓和,对华开启交流大门,有效地改善了美战略处境,为后来里根政府“重振国威”打下了基础。再看今天的奥巴马,国内有专家说他是幼稚、天真,我看是他(她)们自己幼稚、天真。俄罗斯如果轻信了奥巴马叫停东欧反导系统的真实谎言,前苏联的悲剧重新在俄罗斯上演就不是天方夜谭;中国如果相信了奥巴马的“多边主义”诱饵,就会再一次沦为工具。
南安布衣认为:美国的国家战略没有变,唯战术上的变化耳。美国目前的一切动作都是因美国国情的战术调整,收缩的目的在于重新规划美国的海外战略布局,缩短过长的海外战线,重点关注那些关键部分,战线适当收缩,营造宽松的国际环境,既可麻痹对手又可缓解国家的经济压力,还可为美国争取缓冲时间何乐不为。
美国毒叫停东欧反导系统安抚俄罗斯;倡导“多边主义”迎合中国和欧盟;重返东南亚制衡中国,暗暗遏制日本、印度。好在,我们中国好像已有准备,并且已经开始布局,如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大发表演说时就核问题的阐述,就是与美国的针锋相对;支持对以色列的核查矛头直指美国的“双重标准”是对美国道德的有力批驳;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扩大内需是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应对之策。中国目前就是要在外交上主动、积极出击,到美国的势力范围去、到中东去、到非洲去、到拉美去整出动静,不能让美国有缓气的机会,让美国顾首不能顾尾。最好在南海教训一下越南或菲律宾就更好了。美国的影响应该是常态的,我们应该正视,只有我们遵循毛泽东的“在战略上要渺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重要思想,敢于作为,中国的前途定会光明无限! ▲
中国军方秘密行动震惊美军
http://topyl.com/bbs/thread-613838-1-1.html
大约10年前,美国外交圈一直对中国致力于打造强大、现代化军队的努力不以为然。当时兰德公司的中国问题专家迈克尔•斯温撰文称,“由于中国在军事后勤系统方面的长期不足,持久操作(海、空)武器的能力(特别是在中国边界之外)遭受质疑。”但如今,中国军舰正游弋在亚丁湾,协助国际反海盗行动,而亚丁湾距离中国有4000英里。
斯温继续预测说,中国“将继续落后于世界主要军事强国至少一代”。但在2007年1月,中国用一枚陆基弹道导弹摧毁了本国一颗废弃气象卫星———这一令人刮目相看的技术成就此前只有美国和前苏联取得过。另据《朝日新闻》去年年底报道,中国正计划建造两艘中型航空母舰,预定于2015年下水。
航母不仅作为大国或实力日增的军事强国的象征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还是实用、适应性强的兵力载体。我们看到中国海军扩充的开始,但航母将对中国投放兵力的能力带来深远影响。航母使中国控制通往中东石油运输通道的能力更强,并且使北京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军事影响力更大。
它们将给未来中国可能在亚洲称霸助一臂之力。成功操作中型航母将为中国今后建造像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一样威力强大的航母奠定操作、后勤、指挥控制及战术基础。
这还不是全部。中国航母的重心最初很可能是南面和西面。但最终中国航母将越过深沟东向航行,可能重启太平洋海军竞赛。这种竞赛在日本海军1945年战败后已消失。这种挑战不是像中国龙从石头蹦出来那样突如其来。中国致力于发展海军航空能力已经多年。印度一名海军分析家认为,中国海军正筹划像航母和两栖舰这样的大型战舰已经25年。
如果我们把2020年视为中国取得真正的海军航空能力———特别是航母与舰队其余舰艇协同———的可行年份,那么中国把一支存在大量过时登陆艇、巡逻艇、潜艇的海军,转变为一支拥有弹道导弹进攻能力的现代化海军,只用了35年时间。这支海军能投放兵力,对太平洋的美国海军构成严重挑战。
美国海军对中国海军的稳步进展反应迟钝。美国海军评论家最初对中国海军扩充不以为然,最近更是接受了一种和谐立场。前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丹尼斯•布莱尔2007年写道,“中国处在正面发展的轨迹上”,他认为“美国应该主动为共同利益与中国进行双边和多边军事接触。”
不论美国海军是否赞同这种中国友好的观点,近年来海军虚度时日却是事实。美国海军现在拥有大约280艘舰艇,舰队规模甚至连里根政府时期的一半都不到。即便中国下一步海军大动作不是添加航母,美国也应该扩大舰队规模。
持续的失误造成美国海军萎缩,同时,中国海军力量却不断扩充,这将改变亚太乃至世界力量对比。毫无疑问,北京领导层将利用海军填补美国海军萎缩留下的真空,这将比布什政府的任何错误都更具破坏性,并在战略上带来深远影响。中国部署航母将有助于了解中国长远战略和目标。但我们对此如何反应将更加重要。 ▲
台北故宫拒收法国人非法持有的圆明园兽首
http://news.sina.com.cn/c/2009-10-07/142718786848.shtml
中新网2009年10月7日电 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证实,曾见过圆明园鼠首与兔首收藏者,但由于是争议物品,故不能珍藏。
据“中央社”报道,国民党“立委”李庆华7日上午质询时指出,法国收藏家有意将鼠兔首捐给台北故宫博物院但遭拒绝。对此,周功鑫答询表示,6月 25日应法国政府邀请,有人提到这件事,她也见到圆明园鼠首与兔首收藏者、法国圣罗兰家族的皮耶。贝尔杰,对方说“不卖也不送”。
周功鑫指出,本着博物馆专业伦理来看,只要有争议的东西,故宫是不能珍藏的。
李庆华追问,“为什么(台北)故宫不要中华文物?故宫在怕什么?”
周功鑫说:“这(鼠兔首)是被夺的,没有什么胆小的问题,这是专业伦理的问题。”
李庆华再问:“如果贝尔杰要给(台北)故宫,接不接受?”
周功鑫回答:“站在博物馆专业伦理,不能接受。”
民进党“立委”陈亭妃稍后质询时也询问“行政院长”吴敦义能否接受周功鑫的说法,吴敦义表示,究竟是什么状况,他会请台北故宫考量。
去年10月,国际艺术品拍卖巨头佳士得公司宣布,将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消息传出后,引发中国民众热议,近百人组成律师团追索。2月24日,法国法院批准拍卖。2月26日,中国商人蔡铭超以2800万欧元拍得铜像,但称因拍品无法入境而不付款。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百余年间,因战争、抢掠、盗凿等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4件仍然下落不明。
中国文物部门多次公开表态指出,坚决反对并谴责所有拍卖非法出境文物的行为,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竞拍、购买任何被掠夺、被盗或非法出口的中国文物;不承认对被劫掠文物的非法占有,并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追索历史上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白宫证实奥巴马将在年底见达赖
http://realtime.zaobao.com/2009/10/091007_30.shtml
(华盛顿2009-10-07 讯)美国白宫6日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年底会见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
白宫发言人吉布斯否认奥巴马为了不引起中国的反感,而一直避免在11月首次访华前与达赖喇嘛见面。
吉布斯说:“在与达赖喇嘛和他的工作人员讨论的时候,我们只是同意将在年底安排一次会见。”
吉布斯称,达赖喇嘛的特使洛地嘉日对奥巴马的决定表示支持,西藏特使没有要求奥巴马在前往北京访问前与达赖喇嘛见面。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在1991年会见达赖喇嘛后,历任美国总统都同达赖喇嘛举行过会面。每次会面都招致中国的强烈谴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说,“中方坚决反对达赖以任何名义和身份到任何国家从事分裂中国的活动,坚决反对任何国家的官方人士以任何形式与达赖进行接触”。 ▲
金正日强调与美对话优先 专家:中国仁至义尽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10/hongkong091007g.shtml
(联合早报网 香港 2009-10-07 讯)香港明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结束访问朝鲜回到北京,双方就朝鲜半岛无核化达成共识,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表示,愿意视朝美会谈情,进行“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有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认为,金正日外交手段相当高明,先处理朝美关系既是击中要害,又不易受六方会谈框架制约,中方一直协助斡旋,已是仁至义尽。
金正日前晚与温家宝会谈时表示,实现半岛无核化是已故主席金日成的遗训,朝方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没有改变。他还称,朝美之间的敌对关系必须转变为和平关系,朝方愿视朝美会谈情,进行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会谈。
中国代表团发言人秦刚表示,温家宝已“成功劝说朝鲜回到六方会谈”,但亦表示朝美对话并不能够取代六方会谈,中方理解朝鲜希望透过朝美对话等双边和多边机制解决问题的做法,中国会继续扮演积极角色。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周永正对本报说,中国已经“仁至义尽”,虽然会“有些想法”,但是也不能干涉朝鲜内政,只能尊重其选择。他分析,六方会谈对朝鲜的约束颇大,日本、韩国各有自己切身利益,但朝鲜选择美国作为首选谈判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双边谈判较为灵活,另一方面亦是意识到, “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小伙伴』,克服了美国这一关,其他的就相对容易了。”
对于金正日有意“朝美会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凯利称,美方愿在六方会谈框架内同朝方进行双边对话。而六方会谈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最佳机制。而日本官房长官平野博文及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柳明桓均表示会合作,俄罗斯亦表示支持。
1.56亿元礼物送平壤
温家宝昨日结束为期3日的访问离开平壤,他受到超规格接待,抵朝首日即签定多项经济援助协议,韩联社认为,温家宝“援朝礼包”大约价值2000万美元(约1.56亿港元)。
温家宝昨日回京前还参观了朝中友谊宅庵合作农场。他发现农作物生长不良,特意询问朝方每公顷产量多少,对方回答“七分半”(概略表示收成程度的“分数”,共十分,八分以上为丰收)。他还探访当地幼稚园,一众幼儿特意用中文演唱《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