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诗名句排行榜,哪一句你最钟情?(61-65)
http://bbs.voc.com.cn/viewthread.php?tid=1955024&extra=page%3D1
61、温庭筠: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62、邵瑞彭: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63、晏殊: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4、曹雪芹: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65、周邦彦:玉楼春
——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今 日 看 点 : 2009-09-29 ▲◆★●■☆
中国下一个甲子需要怎样的思想解放
http://www.zaobao.com/yl/yl090929_001.shtml
如何看匹兹堡峰会的意义?
http://www.zaobao.com/yl/tx090929_002.shtml
开国大典 毛泽东没说过“中国人站起来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资本主义制度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佐利克:人民币十年内将成金融市场重要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国军方高层的罕见表态引来西方的关注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05/37/95/2_1.html
国庆过后, 中国要出“三张牌”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9980&msg_id=418
中共谈党内弊端更客观 仍缺制度保障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8586
“南澳一号”打捞启动考古意义重大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09/09/090927_nanao.shtml
中国下一个甲子需要怎样的思想解放
http://www.zaobao.com/yl/yl090929_001.shtml
(2009-09-29)● 郑永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头一个甲子的确来之不易。但庆祝的时刻,更是反省的时刻。一个不可不提的问题是:迎接下一个甲子的思想解放的动力在哪里呢?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能够成功有很多条件,但三个条件不可或缺。一是有文革的教训;二是大家都穷,穷则思变;三是政治强人能够克服体制内的既得利益。但今天,这些方面的条件似乎已经不存在或者大大减弱。
中国人认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又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今年为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可谓共和国的甲子年。同时,这六十年又分为改革前三十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年。所以,从去年纪念标志着改革开放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到国庆应当为纪念的高峰。
海外说这是中国人的“时刻”,这并不为过。这的确是应当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的“时刻”,大家一起来庆祝这六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国在这改革开放三十年里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至少在经济上来说是这样。尤其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率先走出经济的低谷,不仅复苏了自己的经济,而且也在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上也起着领头羊的角色。而在三十年前,中国的这种国际角色是没有人所能想象得到的。当然,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绩也离不开前面的三十年。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所依赖的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结构是前面三十年所打下的。不管人们如何评介前面三十年所犯过的错误,这个基础结构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很显然,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迄今为止还找不到能够使得国家社会政治稳定的结构。
居安还宜思危
但在庆祝的同时,也有很多理由使得人们对中国的未来担忧。在庆祝的时候担忧未来,这也符合中国人居安思危的传统。的确,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无穷无尽。经济结构失衡、收入差异、社会分化、腐败、群体抗议、民族矛盾等等,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个单子。外交和国际关系方面也是如此,中国成长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虎视眈眈”。当然现在它们不会像当年中国微弱不堪时那样来瓜分中国的利益甚至土地了。今天各国对中国的关注主要是考量着如何分享中国崛起的利益,如何遏制或者消化它们所认为的由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说,国家软弱无力的时候就要受人欺负,但当国家强大的时候,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很多的麻烦是随着崛起而来的。有人因此以“内忧外患”来形容。这个词尽管极端了些,但也的确反映了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所有这些问题和挑战是正常中国的一部分。对于那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很难想象不出现这样那样的内部和外部问题。但是,如果不同程度上的“内忧外患”不可避免,那么问题是如何应付“内忧外患”。“内忧外患”既可以是坏事,也可以是好事。如果转化成改革和进步的动力,那么就是好事;但如果对此漠然,发展到亡家亡国,就是坏事了。
如何把“忧患意识”转化成为改革的动力?这是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从历史上看,从忧患意识到改革,尤其是富有成效的改革,每次都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大解放。实际上,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从忧患意识到改革到革命的历史。如果再往前一个甲子,即1919年,这一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希望效法西方,把民主制度引入中国。但不久就失败了。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最解放的时刻,各种主义间的争论和竞争,各种主义动员着各种政治力量,而各种政治力量又选择了不同的主义。当然,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从很多方面来说,孙中山是思想解放的第一人。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孙中山很难完成从崇拜西方民主到选择苏俄式革命的转变过程。正是这种思想的大解放,才有日后国民革命的胜利。同样,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斗争过程中,前者的胜利无疑要归诸于其较后者思想的解放,主要表现在毛泽东一代花大力气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要把从西方产生的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没有思想解放不可能发生。 ▲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如何看匹兹堡峰会的意义?
http://www.zaobao.com/yl/tx090929_002.shtml
(2009-09-29)● 邱震海
观海听风
(2009-09-29)● 邱震海 此次峰会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会议。它的意义不在于达成了多少关键性协议,而在于使峰会成为固定机制,并开始触及一些深层次问题。
二十国集团峰会日前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全球经济失衡等议题。这已是二十国领袖的第三次金融峰会,前两次分别于去年11月15日在华盛顿和今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
前两次峰会的召开正值金融危机刚开始,,但这次会议有所不同。此次峰会的背景是世界经济正在逐渐走出衰退,而经济危机的根源则尚未消除。因此,在理论上,此次峰会除了应该要究竟还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之外,还应对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一些深层原因,进行反思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在这一方面,会议的结果不能令人满意。
峰会地点应选在亚洲
首先,此次峰会的地点选择就有问题。如前所述,前两次峰会分别在华盛顿和伦敦举行,折射了以美欧为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及其行为模式。但金融危机一年来,亚洲国家在消除危机、走出衰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未来的国际金融秩序,若没有亚洲国家作为重要参与者的加入,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此,从理论上说,此次峰会若能在亚洲的某个金融城市(如香港、新加坡或首尔)举行,可能对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平衡将有积极作用。
遗憾的是,世界经济走出衰退之际的第三次峰会,依然在美国举行。至少从这一外在特征上看,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平衡将继续颇为艰难。实际上,从去年11月的首次华盛顿峰会开始,欧洲国家就一直试图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方面有所举措;1944年开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在多大程度上退出历史舞台,也曾一度是舆论关心的问题。现在看来,在可预期的未来,离上述目标还有很长距离。
议题庞杂,分歧明显
其次,从参会各方关心的焦点来看,也颇为多元而且庞杂。会议之前,欧洲国家一些领导人表示,欧洲将重视金融高管的薪酬问题,但这一问题在美国那里显然并不被高度重视。实际上,金融高管的薪酬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折射了国际金融业监管不力的问题。而作为更为深层的原因,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金融业的贪婪、国际资本和贸易秩序的不平衡、主要大国货币政策的过于宽松乃至冒进等,都是峰会应该讨论的问题。
二十国金融峰会面临的课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从整体上看,还是可以做出某些细分,其中有些是微观的,有些则是宏观的;有些属于对金融危机本质原因的根治,有些则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延伸,包括各大国在金融领域里的战略博弈(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问题等)。
从会前的各方立场来看,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分歧。当欧洲国家关心金融业监管问题时,美国在会前则抛出了“均衡增长框架”提案,主张增加储蓄并减赤,中国则推动内需以降低对出口依赖。
在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问题改革问题上,美欧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分歧。由于这些原因,峰会召开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对美国作出强烈批评,警告不要使此次峰会成为“改革秀”。
过渡性峰会,形成固定机制
在这些背景下,此次峰会要在一些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的根本问题上达成一致性改革意见,是不太现实的。人们在事前若对此抱有过大希望,事后可能会感到失望。
无论是内在结构,还是代表权问题上,国际金融体系的锢疾,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既然这样,要想通过一、两次峰会解决所有问题,显然很困难。未来,二十国金融峰会将成为固定机制,使全球主要经济体得以有机会定期探讨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那就有可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逐渐形成共识。
在这个意义上,此次峰会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会议。它的意义不在于达成了多少关键性协议,而在于使峰会成为固定机制,并开始触及一些深层次问题。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
开国大典 毛泽东没说过“中国人站起来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9 1997年6月18日,北京电视台举行智力竞赛,节目主持人向参赛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说了句什么话﹖
有的参赛者回答说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有的则说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而节目主持人最后宣布标准答案时说:“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说了两句话:‘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翻阅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开国大典是这样报道的:毛主席登上天安门不大一会儿,林伯渠秘书长就宣布典礼开始。接着,毛主席走到麦克风跟前,庄严而兴奋地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而当时负责采访和报道开国大典的新华社记者李普说:
前年有人问,“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是不是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上说的,我一时做不出肯定的答覆。静下来想一想,这件事其实很明白,这是他在政协开幕词中说的。开幕词大气磅礴,情文并茂,标题就是这句话。这篇雄文曾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0月1日在天安门上他宣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这是一件标准的公文,不用任何抒情的词句,这件公文当天就由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名义照会了世界各国政府。
在开国大典现场担任播音任务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丁一岚,于1997年10月10日在《北京晚报》发表文章进行纠正:
我的记忆力近年来已经差了很多,但是对当年毛主席说的这两句话,我不会记错。因为:第一,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讲话时,我和齐越在天安门城楼上进行实况转播,我们站的地方距离主席台只有十几米,当时的情景终生难忘(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还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我手头保存了毛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的讲话录音。这些年写开国大典转播情况回忆时,我听了不少次录音。第三,我保存了1949年9月中国人民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的“专刊”,毛主席在当年 9月21日致开幕词的全文。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没有“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而有“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收录此“开幕词”,是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题,这句话白纸黑字印在其中。这些史料是没有错误的,所以我肯定说我不会记错。
丁一岚的回忆,同样证实毛泽东在开国大典开始时只说了一句话,即“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摘自:《毛泽东史实80问》 作者:田树德) ▲
资本主义制度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27 作者:赵伟民 河南 教授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最核心的是需要一个好头羊,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方向,如果大方向都错了,局部再努力也没有用。然而,头羊是一个超越于公众的角色,它不象普通的公众,所关心的就是自己眼前的利益,他最需要关心的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而近利与远利往往是矛盾的,因此,仅仅靠满足老百姓眼前的需求是不行的,需要分清近利与远利之间的轻重关系,从而正确把握一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资本主义制度是民选总统,为了选上总统,他就必须迎合老百姓,这往往会牺牲一个国家的长远利益。如美国的奥巴马,最近为了少数人利益批准了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案,这极有可能引发世界的经济危机,最为典型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带来了极大伤害。由此可见,靠一人一票民选总统并不是国家最好的方法,因为总统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都会倾向于支持自己的特定人群,这就不能使一个国家整体为了一个目标步调一致,而缺乏了统一性,良性发展就成了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全民之力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从而爆发出巨大的动力,中国改革开发以来的成就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它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国家随着头羊的能力好坏剧烈波动,它不象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不行随时可以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而它却非常顽固,很可能把国家带入巨大的危机之中,历史上这样的教训也太多了。
一个最好的制度应该是让有眼光的人去选总统,或者说由人民选出具有一定识别力的代表,由他们去识别领导人能力的好坏,这样就可以即又不失民主,又能为国家选出一个好头羊,这才是一个国家之福。 ▲
佐利克:人民币十年内将成金融市场重要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北京 2009年9月29日电/据联合国网站报道,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9月28日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发表演说时表示,未来国际主要贮备货币的选择将越来越多;他预计人民币将在十至二十年内成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佐利克在题为《危机之后?》的演说中指出,如果美国想当然地认为美元将维持其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这显然是错误的想法。从未来的角度来看,除美元之外的选择将越来越多。
佐利克说,鉴于欧洲中央银行近期的表现,有充分理由相信欧元的接受度将会上升。欧元产生的影响部分取决于欧盟各国在未来几年内的竞争力及其金融市场的深度与流动性,人口和经济增长前景也与此密切相关。但在美元疲软之时,欧元融资不失为可靠的替代方案。
佐利克表示,除此以外,中国也正在逐步推进其货币的国际化。中国政府正通过货币互换等方式为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开展业务提供便利。人们在投资领域同样能看到这样的转变:中国已于本月首次向海外投资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债券。中国政府近期还宣布允许外国公司在华上市,从而迈出了将上海打造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各主要商品进口国可以想见,在上海或中国其它港口城市最终将确立全新的人民币基准指数。
佐利克说:“中国的领导人仍将持谨慎态度。其中多数希望保留封闭资本账户的控制力。各类干预和控制工具可能继续在金融与银行市场发挥作用。即便如此,我依然认为,中国势必应时而出。经过十年至二十年的时间,人民币将发展成为金融市场上一股重要的力量。”
他同时指出,美元现在和未来都仍然是主要货币。但美元的走势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选择,如美国是否放弃凭借通货膨胀来解决自身债务问题,美国能否针对支出与预算赤字制定长期规则,美国是否正在恢复健康金融部门的创新、流动性及收益职能,同时不会引发类似巨大泡沫以及体制瓦解的风险。此外,美元的价值也还取决于动态、创新的私营部门经济能带来多少回报。 ▲
中国军方高层的罕见表态引来西方的关注
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05/37/95/2_1.html
昨天公布的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的一份讲话表示,第三代主战坦克、预警机、新型战略核导弹等高新装备已在部队列装。这一中国军方高层的罕见表态立刻引来西方的关注。
美联社9月21日在题为“中国称其军事装备堪比西方”的文章中详细报道了中国国防部长有关中国武器装备的讲话。报道大段引用梁光烈的说法:“梁光烈在周一登出的一篇访谈中说,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的各类装备,中国基本上都拥有了。”“梁光烈说,中国不少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梁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既体现了我军现代化水平,也反映了国家科技实力的巨大变化’。”
英国《每日邮报》的文章称,梁光烈以歼10战斗机、最新型坦克、驱逐舰、巡航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为例,说明中国国防的一些最大成就,“梁说,军队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21世纪中叶完全实现现代化”。
美联社说,这篇刊登于中国国防部网站的对梁光烈访谈是罕见的,是在中国即将迎来该国最大规模国庆阅兵式之际刊登的,国庆阅兵将展示该国许多最先进的装备,它们都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和近20年每年两位数军费增长的产物。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军队的装备发展历来备受瞩目。梁光烈在接受采访时专门介绍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的历程。
梁光烈说,60年来,我军装备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50年代末,通过引进仿制,基本实现了我军武器装备制式化。二是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坚定不移走自力更生之路,成功研制出歼8、强5飞机和导弹、驱逐舰等大批常规武器装备,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奇迹。三是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军队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装备建设收缩战线,多研制、少生产。同时有重点地启动一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为后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四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军由半机械化向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转变,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形成了以二代装备为主体、三代装备为骨干的现代武器装备体系。
“目前,三代主战坦克、歼10飞机、预警机、巡航导弹、新型驱逐舰和新型战略核导弹等高新技术装备已在一些部队列装。”梁光烈强调,“我们还将适应国家安全需要,继续发展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支撑。”
谈到近期举行的“跨越 -2009”军事演习时,梁光烈介绍说,演习是和平时期部队的“磨刀石”,通过演习,能够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提高部队战斗力。这次大规模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沈阳、兰州、济南、广州4个军区有数万名官兵参加,机动距离远,演练课目多,设置的电磁环境复杂,对抗难度较大,既检验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又全面检验部队的远程机动、火力打击、信息对抗和综合保障能力,对部队是一次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类似的机动检验性演习,近几年各军区、军兵种都组织过,特别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演练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标志着我军进一步兴起了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正在加速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
梁光烈说:“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按照‘三步走’的战略构想,2010年前打下坚实基础,2020年前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根据这一战略构想,陆军要从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海军要具备较强近海防御能力以及一定的远海作战手段,空军要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第二炮兵要真正成为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 ▲
国庆过后, 中国要出“三张牌”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9980&msg_id=418
2009-9-29 种种迹象表明,今年的六十大庆有可能成为中国内政外交的分水岭。
◆ 一是、以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党的建设尤其是反腐倡廉建设将呈现新格局;
◆ 二是、以最近刚刚落幕的G20峰会为标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调子将出现新变化;
◆ 三是、以国庆大型阅兵为标志,中国在应对周边摩擦尤其是领土纠纷上的姿态将有新调整。
因为去年奥运、今年国庆,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多采取“怀柔”政策,欠了不少账,如不及时下大决心清理势对未来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比如腐败问题,贸易纠纷问题,领土主权问题。明年虽然还有上海世博会,但从政治分量上来说不至于对大局产生太大影响,加上是在上海举办,很多事情就省了一些投鼠忌器的顾虑。因此,不出大的意外,国庆过后中国必然要出三张牌:
☆ 一、打黑、除恶、反腐、肃贪。
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能看出,作为政治世家出身的薄熙来在重庆率先打黑绝不是无风起浪,这起码透出两个信息:一个是他绝不可能是孤军奋战,如果没有中央的授意或支持,薄书记即便有万般能耐也很难掀出这么大的浪头。另一个是,薄书记名义上是打黑,其实是打了一套打黑、除恶、反腐、肃贪的组合拳,只不过把打黑作为切入点而已。如果不是一厢情愿,中央是把重庆作为类似于当年深圳似的“试验区”,一可以敲山震虎,看看效果;二可以找找着子,以利再战。但不管怎么说,黑恶贪腐是连体儿,不玩真的这颗毒瘤是很难根除的,中央显然是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至少从薄书记这儿能看到端倪。
☆ 二、以保民生来促内需。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在危机背景下中国仍可实现保八增长的目标,主要是靠投资,但这显然是权宜之计。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另外两驾马车拉动。就出口情况看,至目前全国仍有接近20%的跌幅,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短期内要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潜力最大的就是消费这一块,这从今年国内汽车销售行情中就可以看到一些希望。但总体来说,目前国内消费的动力还严重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关乎民生的保障体系没有健全。所以,下一步国家有望在以保民生促内需上加大力度。
☆ 三、 “亮剑”过后小试牛刀。
这次国庆阅兵无疑会大大提升全民族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但面对咄咄逼人的周边形势,威武之狮、精良装备决不应是摆设,否则国人的信心会大伤。兵民乃国家之本,这点小常识胡总、温总是明白的。诚如此,这就看哪个愣头来当试验品了。不过,从全局和长远来看,目前中国跟西方全面对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小规模的摩擦或战争看来也难以避免,这不是中国需要战争来证明自己,而是世界需要战争来验证中国。所以,接下来的阅兵可能就不一定在天安门了,而是在南海、东海抑或西藏等等。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中共谈党内弊端更客观 仍缺制度保障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8586
2009-9-29 作者: 于泽远 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中共党内弊端和腐败现象的描述,表明中共高层已深刻认识到面临的危险,并试图通过体制改革应对危机,在反腐思路上也传达出从传统的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过渡的信号。
中国官方前天全文公布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有关分析人士指出,决定对党内弊端的描述比以前更加客观,但解决这些弊端的措施显得过于原则,仍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决定承认: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有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不负责任,弄虚作假,奢靡享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解决。
决定呼吁全党必须牢记,中共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对于公众最为关注的反腐败,决定强调要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
决定誓言要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决不让任何腐败分子逃脱党纪国法惩处,同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加强工程、房地产开发、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开发、国有资产管理、金融、司法等领域专项治理,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
北京有关学者指出,与以往的全会决定相比,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中共党内弊端和腐败现象的描述更为客观,表明中共高层已深刻认识到面临的危险,并试图通过体制改革应对危机,在反腐思路上也传达出从传统的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过渡的信号。例如决定宣布将扩大党代会常设制试点,以制衡党委常委会尤其是一把手的权力,这将有利于推进党内民主和监督权力。
但限于种种利益纠葛和矛盾,决定没有在制度反腐方面提出重大措施。例如决定没有提到被认为是“反腐利器”的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只是要求领导干部报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情况等个人事项。事实上,这种报告制度已实行了10多年,但由于报告内容只限于上级领导掌握,不对公众公开,报告内容是否真实缺乏有效验证,很少有官员因报告个人事项而被发现腐败,报告几乎形同虚设。
决定还要求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在党代表大会中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等等。
有关学者认为,决定表达了将在干部选拔中引入更多民主因素的意愿,例如党员和群众推荐领导班子成员、领导班子直接选举等,但这种推荐和直选目前仅限于中共基层组织,即乡镇以下组织,而且还处试点阶段,县市以上党委的组成和权力运行仍缺乏自下而上的约束。来源: 联合早报 ▲
“南澳一号”打捞启动考古意义重大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09/09/090927_nanao.shtml
出水文物 考古人员正在研究已经出水的部分“南澳一号”文物
2009年 9月 27日 中国媒体报道,两年多前被发现的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水下发掘考古工作周六(9月26日)正式启动。
“南澳一号”是2007年5月一些渔民在广东汕头的岛屿和半潮礁之间潜入海底作业时无意中发现的一艘明代沉船。
广东当局在发现“南澳一号”之后,立即派遣武警对沉船进行保护,并抓获了试图非法进行打捞的嫌疑人10名,缴获了100多件瓷器。
“南澳一号”载有大量的青花瓷器。据水下考古人员估算,件数应高达一万至六万件之多。
这对于研究明代粤东、闽南以及江西一带民窑产青花瓷器、当时贸易线路等一系列考古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在正式启动打捞行动之前,南澳县博物馆进行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修建了三个脱盐水池,为日后打捞出的海底文物进行脱盐保护处理。
据广东考古所负责人介绍,有关部门经过协商,出水文物的30%将留在汕头,其余的将被运往广州的广东博物馆收藏。
与此同时,进行了两年之久的“南海一号”宋代沉船的第一阶段试掘工作也于周六(9月26日)结束。
考古人员在“南海一号”上不但发现了完好的船舱、船舷和甲板,还出水了200多件来自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德化等地民窑的精美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