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空法师:体会人生点滴的美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36279.html
在人们看来一个十恶不赦的毒枭都有他的个人的道德判断,在他看来他是对的。
所以我们不必常常责骂别人,多看看自己,反省自己。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的活的!”
所以对与错,我们要如何去抉择?
茫茫人生路,身边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我们还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价他人?只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呢?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善良,是天底下最最好的人!我们常常一叶遮目!看看多少人在努力发掘黄金,有几个人努力发掘慈悲心肠。普天下愁苦多的是,遍地的痛苦随时就是我们提供行善的机会。可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面对乞丐,只会嗤之以鼻,说那是假的。我们那时还得自己最善良吗?
记得托尔斯泰有一次和文友上街,走着,看到一个年老的乞丐躺在一个寒冷的街角,托尔斯泰慈祥的拿了一文硬币放在那个肮脏的乞丐手上,他的朋友说,他们都是骗人的。大家万万没有想到托乐斯泰是这样讲的:“我不是在布施乞丐,我是在布施人道!”他的朋友们听了后,个个面红耳赤,无语。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
今 日 看 点 : 2009-08-31 ▲◆★●■☆
梅德韦杰夫在蒙古国“弯弓射雕”的背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四部委首长将兼任武警专业部队政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美矛盾存在 勿过度估计对立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纪委将派调查组介入国企跨国受贿案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7203
中国,该出手时为何总不出手?
http://topyl.com/bbs/thread-603636-1-1.html
人民时评:重庆打黑昭示必须警惕官商匪勾结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7220
最好还是不要在外交方面激怒中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梅德韦杰夫在蒙古国“弯弓射雕”的背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年8月26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蒙古访问期间,饶有兴致的参加了在乌兰巴托举行的那达慕大会,并且亲自弯弓搭箭,一试身手。
中评社北京2009年8月30日电/8月26日下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结束了对蒙古国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离开乌兰巴托前,梅德韦杰夫特地抽时间饶有兴致地参加了那达慕大会,并亲自弯弓搭箭,一试身手。对这一细节,俄媒体纷纷解读说,继普京今年5月访蒙后,梅德韦杰夫在不到4个月后再访乌兰巴托,这一系列的外交举动传达了一个明确信息:蒙古已从俄罗斯的外交边缘重新回到了外交中心,俄正在把发展对蒙关系作为其外交策略的重点之一。
中国青年报报道,访蒙期间,梅德韦杰夫不仅与蒙古国新任总统查希亚.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了单独会谈,还先后与蒙总理巴亚尔、议长登贝尔勒等人举行了会谈。值得关注的是,俄蒙利用这一机会正式签署了《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宣言》等多项协议,这被视为梅德韦杰夫此次访蒙的最大成果。用额勒贝格道尔吉的话说就是:“俄总统的到访,使蒙俄两国从‘睦邻传统伙伴关系’提升到了‘战略伙伴关系’。”
梅德韦杰夫在访问中承认,俄罗斯过去并没有一直重视同蒙古国的关系,这是俄罗斯的失策。也许正是为了弥补这种“失误”,双方在梅德韦杰夫此次访蒙期间签署了铁路、铀矿开发等领域的一系列重要合作协议。双边会谈后,额勒贝格道尔吉说,蒙俄关系在蒙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良好,蒙俄联合企业为蒙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强调,蒙俄定期高层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相信梅德韦杰夫此访会推动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梅德韦杰夫也指出,他此访的目的就是“革新俄蒙关系”,双方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将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内涵。
观察家发现,能源合作是梅德韦杰夫此次访问蒙古的“重头戏”。根据双方签署的最新协议,俄蒙将共同组建勘探、开采和加工铀矿的合资企业。俄原子能署署长基里延科对此评价说:“俄罗斯成为首个与蒙古签署合作开发铀矿协议的国家——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信号。”近年来,对铀矿的竞争正在成为国际政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蒙古国也正在上演着以铀矿为核心的资源争夺战。俄蒙签署联合开发铀矿合作协议表明,俄在这场争夺战中已“拔得头筹”。
另据俄媒体透露,蒙古政府最近还将邀请俄罗斯对建造一条连接两国的“干线”天然气管道进行可行性研究。业内人士指出,两国总统签署的联合声明提到了这个天然气管道项目。虽然联合声明没有提及更多的有关这项建议的细节,但声明强调,双方今后应在能源合作的战略问题上开展经常性和有效的对话。
分析人士指出,实际上,近20年来,蒙俄关系经历了“从热到冷”,“再从冷到温”的微妙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初,蒙古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蒙俄关系一度处于停滞状态,美日等西方国家抓住这一机会开始频频向蒙古国“暗送秋波”。在这一背景下,蒙古国的外交政策也从过去对苏联的“一边倒”开始向“多支点 ”转变,开始有意识地拓展本国在国际范围内的活动空间,并提出了“第三邻国”外交理念。也就是说,在俄中两国之外寻找第三个外交支点,避免过分地依赖或疏远某个国家,以达到新的外交平衡。
近年来,美欧等国迅速通过多种方式对蒙古进行政治、军事、经济的“立体渗透”。2005年 11月21日,美国前总统布什专门对蒙古进行了为时4个小时的访问,成为首位访问蒙古的美国总统,这对美蒙关系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近来又有消息称,“北约东扩的终点是蒙古国”。西方分析家称,蒙古已被美国纳入其在亚洲编织的“战略网络”。美国正是看中了蒙古的重要地缘战略位置,才在冷战结束后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与蒙古的关系,特别是军事合作关系,遏制俄中两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
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俄罗斯从国家安全的整体战略考虑,确立了“重返蒙古国”的战略目标。2000年,时任俄总统的普京访问蒙古国,双方签署《乌兰巴托宣言》,为两国关系的恢复提供了法律基础。2006年,蒙总统恩赫巴亚尔访俄,双方签署《莫斯科宣言》,蒙俄关系进入全面恢复阶段。2008 年,蒙总理恩赫巴亚尔正式访俄,开启了两国全面合作的新时代。2009年,巴亚尔两次访问俄罗斯,俄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也在一年内接连访蒙,蒙俄关系跃上新的台阶。梅德韦杰夫此次访蒙,无疑为俄蒙关系的升级又加了一把力。
看来,针对蒙古国上演的争夺战仍将继续。而梅德韦杰夫在蒙古国的“弯弓射雕”,也不仅仅是作秀。 ▲
四部委首长将兼任武警专业部队政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评社香港2009年8月30日电/政情分析人士透露,在颁布首部《人民武装警察法》的同时,武警体制近期进行了局部调整。武警下辖的交通、水电、黄金、森林四支专业部队,今后将全部设立第一政委,并由国务院相关部委的行政首长担任。此举将加强武警与行政部门的联系协调,更好地参与处置突发事件和应急救援工作。
《大公报》报道,目前,武警部队拥有三类八个警种部队。第一类是内卫部队,是武警部队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直接领导管理,包括各省区市武警总队和各武警机动师等。第二类包括黄金、水电、交通、森林四支专业部队,既担负经济建设任务,同时又负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第三类是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包括消防、边防、警卫三支部队。
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批覆了《武警水电、交通部队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方案》,要求武警总部与国家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合作,争取在较短时间把两支部队建设成为遂行应急救援急难险重任务的专业骨干力量。
☆ 双重领导理顺指挥
同时,为理顺指挥,中央决定今后将由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部长(或一名副部长)分别兼任武警交通、水电部队第一政委,同时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务院应急办和两支武警专业部队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加强信息共享、情况通报、预案衔接、专家指导等沟通协调机制。
武警部队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长期以来,由公安部长兼任武警总部第一政委,各省武警总队则相应由省公安厅长兼任第一政委。另一方面,武警部队首长也开始参与党政事务,如武警总部司令员吴双战今年被任命为中央政法委委员,这是武警将领首次跻身这一政法系统最高指挥机关。
分析人士透露,除武警总部外,四支专业部队,亦相继设立第一政委。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政委现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担任,武警森林部队第一政委由国家林业局局长兼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贾治邦担任,二人都是正部级官员。
武警交通部队第一政委将由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担任,该部队将负责交通枢纽的抢修保通和特殊管护,以及其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武警水电部队第一政委将由水利部长陈雷担任,水电部队主要担负因自然灾害等方面导致损毁的水利设施、输变电线路、输油输气管道的抢险救援。
☆ 部队部委协调用兵
武警专业部队近几年在处置因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在排除四川地震灾区堰塞湖、南方冰雪造成的交通电力瘫痪、南方水灾方面,武警交通部队、水电部队都出力巨大。但武警专业部队参与抢险救灾往往需要与行政部门进行众多沟通工作,中央此番决定由四位部级高官兼任各部队的第一政委,旨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交通运输网络、水利枢纽、电力系统、森林资源、珍贵矿产的安全。
根据安排,从目前开始至明年年底,将用一年半时间,分“专题研究、动员部署、初步启动、全面展开、总结验收”五个阶段,完成交通、水电两支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初步任务。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此前层透露,要在军地之间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在组织领导、协调用兵、业务指导等方面制定完整制度并共同执行。 ▲
中美矛盾存在 勿过度估计对立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声称必须要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反对战争解决;一旦发生战争美国不会坐视不管等等。
中评社北京2009年8月30日电(评论员 齐云鸿)尽管中美关系中的矛盾面一直存在,但中美关系的积极面在不断扩展。在许多问题上,不能忽视美国因素,但如果担忧过度、对美国因素风声鹤唳,无形中自我加剧中美对立,看不到其中的积极面和许多积极因素,后果是不利的。
☆ 中美关系的确存在对立问题与成分
台湾问题依然是考验中美关系发展的棘手难题。美国视台湾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即使在中美战略合作基础最牢固的时期,美国也不时拿台湾问题对中国进行牵制。但美国也忌惮最终因台湾问题而与大陆摊牌,又多次重申“一个中国”政策。陈水扁当局曾经一再玩弄边缘政策,布什政府几次严正警告。奥巴马政府对两岸的良性互动持相对积极的态度。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因素将长期制约中美关系。经济关系密切与政治关系的起落呈现明显的矛盾现象。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中美关系影响不大,中国政府重视发展对美关系。但美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兼具东方儒家文明的价值观截然不同,这导致美国上层以及普通民众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价值观缺乏瞭解,而容易采用西方自身的观念去套在别国身上,从而产生矛盾、分歧和冲突以及不适应性。
美国国内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牵制中美关系。美国政治结构实行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运行相对独立,立法和司法系统制衡政府运作。国会尤其对美国政府运行构成严重牵制,国会内的政治保守势力和亲台势力经常在人权、台湾、经贸以及宗教等问题上出台限制和干扰政府对华政策的法案。
☆ 中美更愿意关系积极面稳健发展
中美交往不仅关系到中美的切身国家利益,也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美两国都是大国,一个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双方既有深刻的分歧矛盾也有切身的共同利益。但美国的两面言行始终对中美关系产生着决定性影响,邓小平同志也早就指出过,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两国经济规模都比较大,互补性强。中美之间的经贸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克林顿时期经常进行年度审议是否延长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问题,直到 2001年12月布什签署法令,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但伴随中国实力快速上升,美国仍不时借找理由给中美经贸关系设置障碍,反映了其既想利用中国发展获益又不愿看到中国迅速崛起的矛盾心理。经过曲折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中美经济战略对话反应了这一点。多年来,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风雨而最终没有破裂,继续保持发展势头,经济利益是关键因素。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上升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推动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有利因素不仅存在,而且也在不断增强。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美双方在国际反恐合作、国际裁军和防扩散、稳定半岛局势、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危险、推动亚洲和平与稳定、打击国际犯罪、促进环保事业等方面存在许多共同利益。“9•11”前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展了很大转变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处理朝鲜核问题方面,中国的努力有目共睹。中美在相互认识和日益深化的全面交往中,已逐步探讨并努力战略对话机制,促使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要尽可能降低不利因素对中美关系的钳制,发挥利好因素的作用和外溢效应。发挥以经贸关系促政治发展的巨大引擎带动作用,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人权、民主、经贸、意识形态等问题。正如当时胡锦涛主席曾指出的,进入新世纪,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强了;中美两国拥有的共同利益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美国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的高官要员均多次称,美中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个强大自信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
☆ 客观看待美国因素的动向与发展
美国在亚洲、太平洋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外交安全布局和动作的确有防范乃至延缓中国崛起的一面,美国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确有对立的成分。然而,在反恐布置、重新重视东盟并交好亚洲国家等方面,中国需要做出必要警惕,但也不能过于敏感。否则可能导致自己太过顾忌美国因素,而在一些问题上导致误判和损失,涉及领土和领海问题可能尤其如此。
其实,美国清楚中国在领土领海问题上的战略决心,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深刻领教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不会轻易介入与中国领土领海有关的战事,至少不会直接参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已经做出了类似表态,如果战事是由台独势力引起的话。一个在台湾问题上慎之又慎的美国,是否会介入南海争端与战事呢?可能很小。在维护中国南海主权方面,我们也要客观、深层次的把握美国的战略心理。
美国的一些人士以及部门和南海周边的一些国家相互呼应鼓噪,声称必须要和平解决南海争端,反对战争解决;一旦发生战争美国不会坐视不管等等。要看到美国关注这一问题,但也必须要认清这些言行中的烟幕成分,不要干扰自己的战略决断和战略毅力,不要上当而导致在领土领海问题上严重失分。东海问题也是一样,只要有坚定的战略决断和战略意志,并坚定地摆出亮剑精神,真到关键时刻美国是要三思而行的。所谓美国必定要军事干预与中国有关的领海领土争端,这样的说法不能不说存在似是而非的误区成分,甚至是一个假命题。做出这一战略考虑无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影响。
要看到,美国在本国以外的领土与领海野心很小。美国在有关海域的国际通行权,以及美国对亚洲地区的权力平衡心态我们给以理解和尊重,以此换其对中国完整的领海领土主权的承认与尊重,未尝不可行。 ▲
中纪委将派调查组介入国企跨国受贿案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7203
2009-8-30 日前,经国资委调查组调查认定,中石油跨国受贿事实成立,额度只有不到1万元人民币,且为下属公司。据悉,中纪委也将组成调查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由美国控制组件公司(下称CCI)引发的中国国企跨国受贿案,震动朝野,而国资委调查组的“首查对象”,便是中国最大的能源企业———中国石油集团。
8月21日国资委调查组组建之后,第一站便来到中石油进行调查。目前,中石油跨国受贿事实已经查实,额度只有不到1万元人民币,且为下属公司。这与美国公布的动辄数百万元的金额,相去甚远。
记者就此向国资委新闻处求证,但只得到“不要跟风炒作”的提醒。不过,这远非故事的完结,因为此事已经引起了中纪委的高度重视,这个中国反腐权力的中枢,将派出专门调查组,对CCI国际贿案进行调查。
☆ 从“百万”到“七八千”
第一站就是中石油。8月21日国资委专门成立CCI贿案调查组后,中石油便是其调查的首个央企,记者了解到,该调查组由国资委纪检组及相关部门的官员组成,目前,调查刚刚开始,至于何时结束全部调查尚未有最终定论。
“目前国资委查实的贿赂,有中石油下属公司的,但是这些公司都是中石油的三四级公司,最多的贿赂也不过七八千元人民币,连1万元都没有。根本就不是外界传的动辄几百万美元的贿赂。”近日,国资委一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
此前,美国司法部公布的相关CCI贿案的资料显示,中石油员工的两次受贿金额达166万元人民币左右。美国检方的起诉书则显示,受贿主角是一名中石油官员和被告人CCI负责中国销售业务的高管。
“如果这些事情都属实,那么调查起来也比较困难,比如中石油下属物资装备集团原本是个二级企业,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中石油一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
另外,公开资料显示,涉嫌受贿的名单中中石油集团的下属公司已展开自查。针对上述国资委调查组调查情况,记者向中石油进行求证,该集团新闻处以不知情为由拒绝回答记者的问题。
☆ 中纪委介入调查
对于CCI国际贿案高度重视的不仅是国资委,中纪委对此案亦高度关注,记者获知,作为中国反腐权力的中枢,中纪委也将组成调查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对此,国资委也已经听到了风声。“中纪委已在高度关注这件事情了,可能尽快派出调查小组介入。”前述国资委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前,由国资委派出检查组对CCI贿案涉案企业进行调查,已经引来各方非议。青年学者、资深律师马光远就认为中国的司法部门应该尽早介入,采用国资委调查央企有点“老子查儿子之嫌”。
而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国资委“提前”介入CCI国际贿案涉及中国企业的调查,在政府系统内部,亦没有获得太好的“反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从美国公布的“百万元”受贿额度到查实的七八千元的受贿额度,就显得颇为微妙。
新闻回顾: 美国公司称行贿6家中国企业 中海油否认
美国司法部披露,美国控制组件公司在全球行贿,行贿名单中有6家中国公司,包括中石油和中海油。中海油近日发表声明否认员工收受贿赂。而中石油及其他几家中国公司尚未就此做出回应。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中国,该出手时为何总不出手?
http://topyl.com/bbs/thread-603636-1-1.html
前天,缅甸政府军对果敢华人聚集地发动了全面军事进攻,致使数万华人为逃离战火蜂拥中国境内避难。战事已日益逼近中国边境,今天的新闻报道,已有炮弹落入中国境内造成一死多伤。
缅甸军政府为了应付明年大选,既要果敢华人与其他少数民族效忠于自己,同时却在果敢华人发放的身份证上注明其非缅甸公民,不得进入缅甸其他地区。当此一带侮辱性的规定遭果敢特区政府拒绝后,就百般寻衅,最终不惜将战火覆盖于整个果敢华人区域,给果敢华人造成空前浩劫。
对此严重迫害海外华人的事件,我国外交部已经作出反应,表示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已通过外交渠道向缅方表达关切,希望缅方妥善解决国内有关问题,保护在缅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问题在于,缅甸军政府如能妥善处理,还需要中国政府去关切吗?如果中国政府再关切,缅甸军政府还是不能妥善处理,甚至将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光是关切就基本无用,远不能解决尚未逃入中国境内的十几万同胞的安全问题。
如果遇到英美联军进攻伊拉克、北约联军进入科索沃并对前南斯拉夫狂轰滥炸时,中国能不遗余力地运用尽可能的手段影响当地局势、对在达索尔实行种族屠杀的苏丹当局提供武器,而对诸如柬埔寨、越南、印尼大规模残虐甚至屠杀华人的行为除了"表示关切"以外,只能任由杀戮而实际上无动于衷,这种国家就是没有国格的国家。官方经常对别人"晓以民族大义",民族大义的核心是什么?当然不可能只是爱政府,主要应该是爱人民、爱同胞;同胞有难,如果真是以人为本,岂能以对方是主权国家为由而采取坐视?
美国因为一个中尉军官被杀而攻打巴拿马,擒下独裁者诺列加;为了营救几百名美国学生而拿下格林纳达,这就体现了国格,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胆魄。美国在全世界的威信,主要的不是靠其强大武力,靠他们以实际行动推行以人为本的种种举措而积累起来的。如果中国政府对近在咫尺的受难同胞都拿不出实际救助办法,还谈什么维护遥远南海的"国家主权",东南亚还有哪个国家会去理他?
笔者看到凤凰网上几个经常出现的喉舌型评论员说,如果中国干预,会影响中缅石油输送管道的的工程的实施。
且不说所谓中缅石油输送管道根本就不经济、没有合理性、完全没有建设的必要,就拿中俄石油与天然气管道来说,尽管中方已经对此投下逾三百亿美元的巨资、尽管中国在签署中俄勘界条约后,已将重装部队后撤百余公里,也尽管俄罗斯大规模查封中国商人的财产,中国当局一直忍气吞声至今,还不是在今天得到了输气管道取消的通知?就算缅甸军政府答应我不管果敢华人、他不误石油管道,如果中国政府接受了这种条件,中国就丧失了国家道义,以人为本将蜕变成"以利为本"。
至于用什么方法援救果敢的华人同胞,中国应该不缺办法。拿出过去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手段,拿出当年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积极性,只会与徒手百姓打仗的缅甸弱军岂在话下?从地缘政治上看,缅甸不是朝鲜,没有大国利益的角逐,在这种地方有所作为既不会引起大国碰撞,亦可对南海侵华诸国形成相当威慑。
问题就在于中国当局想的是什么:是尊重腐败军人政府的"主权"、还是自己同胞兄弟的生命权;是想中国成为一个让人鄙视、没种的国家,还是象美国那样,成为一个无论同胞还是异族、无论朋友或敌手都对之肃然起敬的国家。 ▲
人民时评:重庆打黑昭示必须警惕官商匪勾结
http://www.ddhw.com/viewheadlinenews.aspx?topic_id=1000&msg_id=87220
2009-8-30 看重庆这两个月的打黑除恶大战役,如同在看一部惊心动魄的电视连续剧。不,应当说,现实比虚构更令人触目惊心。而最令人感慨并最值得重视的便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正视并解决官商匪一家的现实了。
请看以下一些事实,这些事实全部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的中国新闻周刊及重庆当地权威的官方媒体——
官:最典型的是重庆司法局长文强,这是一个传奇人物,9年之前,他曾指挥破获当时的“中国第一刑案”致使要犯张君伏法,他本人受到表彰,如今,他已因涉黑而被双规。文强以下的涉黑之官就不一一列名了,这里只转述《中国新闻周刊》披露的一个数字:“接近重庆公安局的人士称,截至今年7月,重庆已有502名公检法干部涉案接受调查”——当然, “接受调查”不代表必有问题,但同样“当然”,这些“官”中必有人有问题。
商:最新消息,“100余名黑恶团伙骨干成员全部缉拿归案。其中,陈明亮、黎强等67个黑恶团伙首犯和骨干分子被警方先后执行逮捕”。兹摘抄几个材料:陈明亮,重庆市江州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亿万身家;黎强,重庆渝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拥有20多家企业;龚刚模,重庆市银钢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被摩托车行业称为销售奇才”;王天伦,重庆今普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一句话,这回被抓的涉黑之商家,皆重庆商界大腕。
匪:匪者黑也、恶也。这次重庆抓的这些人,无一不匪。看看他们都干了些什么:或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犯有赌博罪,或犯有组织卖淫罪,或犯有敲诈勒索罪,或犯有故意杀人罪。这么说吧,这些人是恶霸、是土匪,是横行社会、危害社会的匪人。
而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官、商、匪,已为一家人!
首先,是文强之类的官员为黑恶势力打起保护伞,报上说,一些黑恶势力正是靠着他们,肆无忌惮、为非作歹而“心想事成”。其次是这些涉黑之商人大款,不少都有金光闪闪的红帽子、红顶子,有的“挂有多个官方或半官方的头衔”,有的戴上了当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官帽,有的受到官方的各种表彰奖励被树为先进典型……官与商的身份、名分、招牌亮在明处,而黑、恶、匪的勾当行在暗处,真可谓相得益彰,左右逢源,如鱼得水!而一旦官商匪成了“一家”,联起了手,他们越发肆无忌惮,连那些黑、恶、匪的勾当也敢公行于光天化日之下。不是吗?想想看,如果没有官人佑护,如果没有红顶子“顶事”,他们敢百无禁忌吗?
重庆这回动了真格,力度很大,强力、强势,以至于成了一个时期全国各地媒体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新闻热点,人民群众拍手叫好。我想,这便是将那些无视党纪国法而作奸犯科的“官商匪一家”一锅端的效果!这里,官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官正则风清,官严则匪惧,官廉则商服。官员自身清白,就能肃弊除黑打恶击丑;而商、匪即便联手也难成大的气候。这,便是重庆打黑风暴给我们的最为有益的启示。来源: 人民网 ▲
最好还是不要在外交方面激怒中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在中澳关系“10年来最低点”时高调推动自贸谈判,透露出澳大利亚意欲改善中澳关系的急迫心态。图为2005年5月23日,第一轮谈判在悉尼举行。
中评社香港2009年8月29日电/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8月29日载文《勇敢地面对中国?最好还是不要在外交方面激怒中国了》,摘要如下:
中国处于毛泽东时代期间,澳大利亚在外交关系问题上做了一些傻事。第一件就是,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自从澳大利亚成为“美帝国主义的爪牙和走狗”以来,两国关系经历了很长的历程。
如今,我们已经蜕去野兽特征,化为人形。而且,我们是带头人。
正如在北京以“中国外交布告牌”而闻名的《中国日报》所说,我们目前领导着世界“反华大合唱”而一份国家所有的小报的头版大标题称,我们正在为“疆独头目搭反华舞台”。
这一切可能相当可笑,只可惜在这个世界上,要是与中国连泛泛之交都算不上的话,澳大利亚能够做成的事情还真不多。从1972年12月高夫·惠特拉姆开启对华关系到2009年7月的这37年里,澳大利亚从未真正读懂中国外交词典的全部含义。
两国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平淡无奇地保持富有成效的关系是因为,我们完全可以预料到中国何时会大发雷霆,因此基本上都可以避免。每位澳大利亚领导人——惠特拉姆、弗雷泽、霍克、基廷和霍华德——都认为,最好还是避免触怒中国,除非存在有利的政策缘由。
霍华德一开始曾遇到麻烦,因为他不了解对华领域。不过他迅速地吸取教训,修复了两国关系。
7月28日,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向美提出了中国外交路线图。他说,双方将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即国家制度、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这三点的顺序很重要。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认的合法性而言,经济发展实际上至关重要,却被放在最后。围绕中铝等公司投资协议而产生的纠纷和挫折使人不快,但不足以使两国关系陷入停滞。
中国的“核心利益”背后,存在着一系列明确确立的外交规则。西藏和新疆问题属于“主权”一类,威胁到中国的军事政策也是如此。
然而,中国外交官也提供了一系列所谓免责条款,中国需要这些条款以确保自己不会无休止地陷入针对全世界的、疯狂的中国圣战。外国领导人(要看他们是谁),可以在私下里提出上述所有的禁忌问题。他们还可以采取若干可能会破坏“核心利益”规则的实际措施,而且数量可以多到惊人,只要他们悄悄地干。
因此,你可以私下里告诉中国,其西藏政策糟透了;你可以向异见分子提供庇护,并允许他们公开指责中国,但不能看似认同他们的观点;你可以宣布新建一支潜艇舰队,但不能鼓吹组建这支舰队是为了抗衡中国未来的海军力量;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提出一名公司管理人员被逮捕一事,或许你还能把他提前弄出来,但最好不要公开提这件事。
这就是中国外交手册上没有明说的规则。如果,你和奥巴马总统一样,目标是气候变化、释放国内被拘押的公民、改善中国人权、解决世界经济失衡或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等政策问题的话,那么你就要顾及这些规则。
窍门就在于,积累你的政治资本,以便真正 有需要的时候用得上,并且要尽全力避免激怒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