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准则之五 仁慈怜悯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6354&msg_id=90
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愿真主赐他福安!﹞说:
35.慈爱生物,即使宰牲也当减轻其痛苦,必蒙真主的慈爱。
36.惨杀生物必遭真主的惩罚。
37.凡是动物,爱护必得报酬。
38.当扶危解困,响应邀请,款待饥饿者,探望病残人。
39.优越在于:他拒绝你,你赏赐他;联络断绝者;原谅迫害者。
40.虐待孤儿家遭灾祸;善待孤儿家享幸福。
今 日 看 点 : 2009年7月31日 ▲◆★●■☆
传中国拟撤销七大军区建四大战略区
http://www.stnn.cc/china/200907/t20090730_1072144_1.html
华盛顿高姿态中美高层对话暗藏玄机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30_001.shtml
康生为何临终前揭发了江青的叛党行为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09-07-24/1550258563.shtml
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http://feature.stnn.cc/dialogue/2/200907/t20090730_1072406.html
话题之一:中美战略对话测试中美温度
话题之二:中美两强共存共荣
话题之三:美国求中国“风雨同舟”
话题之四:中美关系的新蜜月
传中国拟撤销七大军区建四大战略区
http://www.stnn.cc/china/200907/t20090730_1072144_1.html
星岛环球网消息,台湾中央社引述最新一期香港《镜报》月刊透露,中国正紧锣密鼓地准备推行军事大改革,包括撤销7大军区,按战略方向建立4大战略区,各战略区由军方和各省领导组成的小军委领导。>>福建省军区主管大调动 对台战备不松懈 八一前夕解放军专业军官升任要职
《镜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在迎接解放军建军82周年之际,中国正准备推行军事大改革,这项改革已提上最高领导层的议事日程。
消息又称,军事改革其中一项是撤销现行7大军区,并建立4大战略区,包括北部战略区、东部战略区、南部战略区及西部战略区。
北部战略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即原沈阳军区辖区加内蒙);
☆ 东部战略区:与目前南京军区辖区相同,加上军区内的东海舰队、空军、二炮、武警;
☆ 南部战略区包括广州军区和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二炮、武警;
☆ 西部战略区:由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剔除云、贵两省);
☆ 北部战略区:包括现在的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剔去原属北京军区的内蒙、加上北海舰队及原属广州军区的湖北。
消息人士又透露,中国政府更设想未来大战略区将由战略区联合司令部、战略区内各省委书记组成“小军委”,小军委书记由中央指派,统一领导战略区内军事、国防动员,甚至与外围国家出现的边防事件,小军委都有应急处置权。
消息人士又称,按西方的惯例,旅长的标准军衔是准将,而中国的旅长、甚至师长仅是大校,中国不能与世界主流太脱节,所以未来军衔也将有重大调整。
为此,中国军事改革设计者对军衔的调整思路清晰,包括取消大校改设准将,上校直接晋升准将,适当增加将军人数。
增设二级少尉:排长军衔定为二级少尉、一级少尉;连长军衔定为中尉、上尉;营长军衔较宽,定为上尉、少校、中校;团已取消,虚设团长为上校;旅长为上校、准将;师已取消,虚设师长为准将、少将;军长为少将以上。
报导引述军事评论员分析,中国军事改革已如箭在弦上,何时推出,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方案已有,蓝图绘成,万事俱备,只待东风。▲
华盛顿高姿态中美高层对话暗藏玄机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30_001.shtml
(2009-07-30)● 谭中 外交活动总有表里两面、缺一不可。表面上必须握手摄影、登台讲演、设宴碰杯,张扬一番,但实质上要消除矛盾、求得共识、达成协议、发展关系还得私下争辩、磋商、交易,其中的勾心斗角就像水面下鸭掌击水的激烈。
西方外交界对后一方面特别老练却不在乎外表形式。美国小布什总统一则自己不善言辞外交、常闹笑话,二则晚上睡得早、不喜晚宴,所以屡次中国领袖国事访问规格都不高,更不必说官员对话,但在奥巴马掌权的华盛顿今天就大变样了。
7月27-28日的两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空前未有的大排场、高姿态,对话前与对话间都如此。对话前,国务卿希拉莉·克林顿和财政部长盖特纳联名发表声明(主要由财政部官员起草),《华尔街日报》刊出,财政部还把两天对话的8项主要活动节目的时间地点都及早公布、并指明哪些可以旁听、摄影。
对话间最异乎寻常的是,第一天开幕式有奥巴马总统的15分钟讲话和由副总理王岐山宣读的胡锦涛简短书面“祝词”。奥巴马致开幕词时,由CNN电视台向世界直播。他在话中两次提到姚明(说自己也是篮球迷),使整个对话气氛轻松活泼。
☆ 奥巴马需要外交成就
中国代表团共有200多人,个个都是专家、能人,不是来逛码头的。这次两国对话实质上的唇枪舌剑、讨价还价,以及具体议题之多、商量程度之深可想而知。总的来说,这次空前未有的中美高层对话暗藏着的玄机已能见到一些端倪,中美关系正在义无反顾地飞速朝前发展。
玄机所透露的第一点是:中美高层对话的新气象和美国出了个空前未有的新总统奥巴马密切相关。与对华政策有关的奥巴马三大“标新立异”是:一、他是第一位不背“白种人包袱”的西方政治家与美国元首;二、他是“改变总司令”,改变国际形势、加大美国在全球的话语权是他竞选以来呐喊“改变”的两大主轴之一(另一是改变国内秩序);三、他任职半年多来的急功近利、求胜心切在以福克斯(FOX)电视台为首的强大“逢奥必反”宣传下,国内各种改革措施遇到阻力、公众支持率下降,这一切使他更需要在外交上取得捷报。
奥巴马不背“白种人包袱”,可以从他开幕词中找到证据。他说:“美国钦佩中国使得数亿人民脱贫的进步。美国也钦佩中国古老而了不起的文化、它的了不起的成就”,又说:“中国由于自己的杰出经历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美国人知道中国历史丰富因为它帮助形成世界、帮助形成美国。我们知道中国人民的天才因为他们帮助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国家(美国)。”“通过与13亿人的既古老又蓬勃发展(ancient and dynamic)的国家(中国)进行深入交往使得美国更为丰富”。
他说:“我的信心根源于美中两国利益与共。如果通过合作来发展两国共同利益,两国人民就会受益,世界就会改善 ”。他认为发展中美伙伴关系可以变成应对四大“最紧迫全球挑战”的“先决条件。”
他逐一解释说:
◆ 第一,“我们可以在持久的经济恢复中发展两国共同利益”,
◆ 第二,“我们可以在一个清洁、安全与繁荣的能源前景中发展两国共同利益” ,
◆ 第三,“我们可以在制止核武器扩散中发展两国共同利益” ,
◆ 第四,“我们可以在对付跨国威胁中发展两国共同利益” 。
美国行家对奥巴马这第四点美中共同对付“跨国威胁”(transnational threats)发生兴趣,这也是希拉莉-盖特纳联名声明所说的对话的“三大任务”遗漏了的。奥巴马的解释中提到极端主义者杀害无辜(恐怖活动)、走私者(贩毒)、海盗与疾病(流行传染病毒)。这次对话是否会牵涉到卡伊达、塔利班与东突恐怖活动,以后两国如何协作,都是世界关注的。
☆ 中美关系会质变?
玄机所透露的第二点是:中美两国不但在经济上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而且在全球战略上出现了“你少不了我,我少不了你”的新现象。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在讲话中说:“美国决不会变成中国,中国也决不会变成美国”,但两国同在一条“受到狂风恶浪冲击的大船上”,这“同舟共济”成了对话的共同话语。
奥巴马讲话中也说:“美中关系将塑造21世纪,这就使它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双边关系比美。”这话看起来不怎么吸引人,却大大超越布什时代的所谓“竞争的伙伴”的框框。在过去,很多美国人心里、很多观念与实际问题上,中国总逃避不了美国话形容的“放射性”(radioactive)形象——别人不敢碰。如果美国人今后对待美中关系会像对待美英、美以(以色列)、美日关系那样,那就是莫大的质变。
还有个有趣的新现象。奥巴马在讲话中引了《孟子·尽心章句下》的“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希拉莉在对话一开始先用英文说了“早安”、再用中文说了“衷心欢迎”。她在讲话快结束时又引了中国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盖特纳在开幕式上讲话时引用中国成语“风雨同舟”。戴秉国在讲话时却引用奥巴马总统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
怎么政治场上的老手都变得这样文绉绉了呢?!但这是个好兆头,希望这样的开始能再接再厉、继续强化,外交场合变成圣哲格言的讲坛,“地缘政治范式” 向“地缘文明范式”过渡。
19世纪中国外交官不能说洋话曾经成为外交史上笑料,将来如果美国外交官专以能引中国格言为荣,那岂不实现最近仙逝的中国学兼印度学大师季羡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预言了!作者 ● 谭中是从印度退休的学者,文发自芝加哥 ▲
美中对话下的合作与矛盾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30_002.shtml
(2009-07-30)● 陈一新(台北)美中两国日前在华府举行第一届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幕式中致词时引述中国知名篮球明星姚明的话说,“无论你是新队员,还是旧队员,你都需要时间彼此调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透过副总理王歧山代为宣读的致词中指出,中美两国在有关人类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肩负重责大任,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的确,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莉与财政部长盖特纳在《华尔街日报》联名发表文章中所说的,全球没有几个议题是美国或中国能够独力解决的,也没有几个议题可以在缺少美国跟中国共同合作的情况下解决。
☆ 很多问题只能合作解决
问题是,在某些全球性问题上,美中两国有不得不携手合作的理由,但在另一些问题上,两国之间仍存有许多难以化解的矛盾。
例如,环保议题就是美中两国不得不合作的全球性议题。美中两国的排碳量分别高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如果这两个国家都不采取行动,改善它们对世界所造成的污染,全球都将蒙受其害。因此,美中两国责无旁贷地必须在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议题上建立切实的伙伴关系,致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即将在12月于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气候变化会议上,美中两国应该率先表态支持,起带头作用。只有在美中两国强力支持之下,一项新的环保议定书才能有效地起规范的作用。
此外,共同对抗全球金融海啸,也是美中两国不得不合作的另一全球性议题。美国的国债现在高达1万亿美元,中国目前一共购买8000多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北京了解,美国经济一旦崩盘,意味着以美国为主要市场的中国将首当其冲。影响所及,不仅全球经贸体系与金融体系瓦解,而且维持全球经贸与金融秩序的霸权稳定体系也随之崩解。
在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对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海啸所造成的伤害已经获得控制。美国经济预定今年9月触底反弹,明年可望回到经济正成长,中国经济也将加速增长。美中两国经济复苏之后,应有更大的能量协助其他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困境。
☆ 依然有诸多分歧
在美中两国共抗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双方仍有不易化解的矛盾。例如,希拉莉与盖特纳的文章说:“美中双方必须战胜保护主义,同时必须为两国劳工和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新机会,让各自国内民众享受美中经济关系快速发展的利益。”但事实上,美国的保护主义远比中国严重,这次美国把中国拉来垫背,显然是要中国分摊保护主义的责任。
美中两国更大的一个矛盾则是,美国竟然认为中国的高储蓄是全球经济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希拉莉与盖特纳说:“提高个人收入和加强社会安全网,解决中国人习于大量储蓄的根本因素,将可大幅提升中国内需和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点名中国的高储蓄是全球经济的一大问题,显然有点不够厚道,因为若非中国人长期养成大量储蓄的习惯,又如何有能力扛下美国80%的国债?
其实,美国人的挥霍成性、浪费无度、低储蓄率、银行的放任主义造成的次贷危机,才是全球性金融海啸的主因。现在盖特纳说,美国将在未来四年内,努力降低预算赤字,提振国民储蓄,是不是嫌晚了点,能不能做到,都是问题。
至于美国奥巴马政府要解决的外交问题,像是朝鲜、巴基斯坦与阿富汗,都在中国边境,与中国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美国要求中国让步,无异与虎谋皮,看来华府只有自求多福了。作者是淡江大学美研所教授 ▲
康生为何临终前揭发了江青的叛党行为
http://book.sina.com.cn/excerpt/sz/rw/2009-07-24/1550258563.shtml
http://book.sina.com.cn 2009年07月24日 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四人帮”兴亡》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本书简介:纪实长篇《“四人帮”兴亡》是作者花费二十多个春秋,经过广泛采访,终于完成的长篇新著。全书共二十五章、一百八十万字,分上、中、下三卷。作者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写作此书。希望通过对于“四人帮”兴亡史的……[连载内容]
康生要找的两位年轻人,便是王海容和唐闻生。康生为什么要找这两位年轻人呢?他深知这两位年轻人非同一般,可以把他的话转告深居简出的毛泽东———她们是毛泽东的“直线电话”!
康生已经七十七岁了,头发和八字胡都已花白,重病在身,久未露面,他躺在家中,已自知不久于人世。此人与“四人帮”之中的江青、张春桥,有着颇深的渊源。在“文革”中,康生出任“中央文革”顾问,一直是江青、张春桥的亲密伙伴。康老长、康老短,江青和张春桥叫得好甜哪。
康生在生命危浅之际,忽然约见“直线电话”,当然有要事转告毛泽东。王海容和唐闻生坐着轿车,来到北京城北的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二十四号, “康公馆”就坐落在那里。看上去,那小小的胡同一点也不显眼。步入二十四号大门之后,嚯,却是藏龙卧虎之地。里面居然既有亭台楼阁,又有假山、喷水池。康生一家几口,占据了几十间屋。就连会客厅,也有好几个——不同级别的客人,康生在不同的会客室里会见。“小王、小唐,你们走近点。”这一回,康生只能在病床上,用有气无力的声音对王海容、唐闻生说,无法像过去那样摆架子了。
康生要说什么呢?他的话,使这两个年轻人惊呆了:“请你们转告主席,江青和张春桥,在历史上都是叛徒!”等这两个年轻人从猛烈的冲击波中镇静下来,康生这才继续说下去:“你们不要用笔记,用脑子记就行了,只向主席报告——江青是叛徒,我在三十年代就知道的。现在还有活着的证人,可以问王观澜。如果主席想仔细了解情况,可以派人去找王观澜调查。至于张春桥是叛徒,我是从张春桥的档案上看到的。张春桥的档案,是江青给我看的。主席不妨调阅一下张春桥的档案,也可以找吴仲超了解。我是一个快要去见马克思的人了。这算是我对党的最后一点贡献……”这时,康生又记起了一些事,补充道:“江青的叛变情况,在三十年代香港、华南的报纸上也有报道,可以查一查……”康生终于打完“直线电话”,无力地靠在床上,目送着王海容、唐闻生的离去,仿佛了结了一桩最大的心事。比起张春桥来,康生更加刁滑。这位“中央文革”顾问,明知江青、张春桥的底细,却一直到眼看着“四人帮”大势已去才来个墙倒众人推。他生怕毛泽东批判 “四人帮”会涉及他这个“顾问”,于是打个“直线电话”,以最后保全自己。康生提到的知道江青是叛徒的王观澜,在《毛泽东书信选集》(注:《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一书中《致王观澜》,曾有一注释,如下:王观澜(1906~1982),浙江临海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色中华》总编辑,中华苏雏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土地部副部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历任中央农民委员会主任、陕甘宁边区统战委员会主任等职。1948年曾到苏联治病。王观澜在病中,毛泽东曾为之写信安慰:“既来之,则安之……”这封信在“文革”中曾广为流传,成为慢性病者常常背诵的“最高指示”。王观澜本人,其实与江青的接触并不多。康生所以提及王观澜,乃因王观澜1937年底在延安与来自上海的徐明结婚,徐明深知江青1934年10月在上海被捕的情况。
徐明,即徐明清。因为当时延安中央党校也有一个人叫徐明,王观澜为了使妻子的名字区别于那个人,加了一个“清”字。此后,她便一直叫徐明清。 1933年,当时的徐明清叫徐一冰,是上海晨更工学团的负责人,从事地下工作。这年7月,山东姑娘李云鹤来到上海,化名张淑贞在晨更工学团当一名教师。这个张淑贞,当时还曾化名李云古、李鹤,后来成为上海滩上的三流演员蓝苹,进入延安改名江青。蓝苹1937年7月下旬,从上海经济南来到西安时,徐明正在西安妇委工作。靠着徐明的引见,蓝苹才受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的接待,得以进入延安,得以认识毛泽东,得以先同居而后成为“第一夫人”。
在西安,蓝苹曾向徐明详细谈及自己1934年10月在上海被捕后,如何写“自首书”出狱的。确实,徐明清是深知江青历史的关键性人物。康生知道这个人,也知道江青的历史情况,但是一直守口如瓶。至于吴仲超,乃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1936年4月,当张春桥参加吴成志(即宋振鼎)组织的“中国共产党上海预备党员委员会”之后,是吴仲超代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找吴成志谈话,解散了那个非法组织。康生对王观澜、吴仲超这样重要的线索,都一清二楚,对江青、张春桥的底细也都了解。他向来是一个擅长摸别人“底牌”的人。他把这些“底牌”捏在手心中,并不急于甩出去。他是个精于投机的政治商人,直至“行情” 最为有利时,他才甩出这些“底牌”。这次“直线电话”,确实是“绝密”的,瞒过了江青和张春桥。就连老伙计康生都要在临死前对江青、张春桥来一个“反戈一击”,“四人帮”在1975年夏、秋已濒临日暮途穷之境。
1975年12月16日,康生结束了他云谲波诡的一生。他临终前的这一着棋,既给毛泽东留下了“忠诚感”,而又因“绝密”未曾得罪了江青和张春桥。于是,中共中央为康生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这个老滑头,居然在死后骗得三顶金光璀璨的桂冠:一曰“无产阶级革命家”,二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三曰 “光荣的反修战士”。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他这个“康老”还作为正面形象出现在中国报刊。有人说,“康老”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当“四人帮”还在台上时,就向主席报告了江青、张春桥是叛徒。
直至1980年7月12日,在为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举行的追悼会上,胡耀邦在悼词中替安子文冤案平反时,点了康生的名,指出那是康生制造的冤案。这是康生在死后第一次遭到公开批判。198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宣布康生是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开除康生的党籍,撤销了康生追悼会悼词,把康生的骨灰撤出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康生一生演出了一出出精彩的闹剧,至此才在屏幕上推出个“终”字。▲
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http://feature.stnn.cc/dialogue/2/200907/t20090730_1072406.html
◆ 话题之一:中美战略对话测试中美温度
◆ 话题之二:中美两强共存共荣
◆ 话题之三:美国求中国“风雨同舟”
◆ 话题之四:中美关系的新蜜月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7-30
编者按 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华盛顿闭幕了,美国霸气渐消,开始直视中国存在感,其中最为瞩目的是美国争取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也给大家留下许多猜测空间:美国到底什么时候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您认为呢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8日在经济对话敦促美方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并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对此给予积极响应,首先是美国财长盖特纳誓言美国会努力控制财政赤字,试图打消中国对美元资产安全的担忧;其次,伯南克向中国代表团做出承诺和解释,表明美国当局控制未来通胀的决心和能力。
奥巴马在此次对话开幕式上致辞时也表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历史,还称美国应多储蓄,中国应刺激消费。
而在这次对话中,美国“非常顾及”中国的感受,敏感问题要么一笔带过,要么避而不谈。如中国代表反复向盖特纳敦促美国保护美元价值,盖特纳对此轻轻带过,只说紧急状况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美国却一反常态,没有呼吁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隐约透露美国为新合作让步。
此次会晤虽未能达成广泛的具体新协议,但中国与美国在遏制全球金融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支持中国在IMF出任要职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共识,对话也显示出中国日益增强的自信和果断。
此次对话还敲定了奥巴马年内访华议程,对于美国何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许到时候自见分晓。
☆ 话题之一:中美战略对话测试中美温度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7-27
编辑有话说
奥巴马上台半年后,以巧实力外交重塑美国形象,对中国更是发出了友善的信号:从希拉里就任国务卿后的亚洲之旅、G20峰会上的“胡奥会”、美国财长盖特纳及两位华裔部长访华、到正在华盛顿举办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关系不断升温。
其实,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从他布控的“七星级”团队就可看出,而希拉里也多次表明,美国需要与中国“同舟共济”,需要中国“支持”美债。之后,美国财长盖特纳访华时,一再给中国领导人以信心:中国在美国投资是安全的。
虽然中美官方互动频繁,但两国时有摩擦,包括3月中旬的中美南海摩擦、美国国会资助“疆独”分子热比娅,以及美国在对台军售上的反复与摇摆不定,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冷热无常。
但不管怎样,金融危机下的美国已经少了许多霸气,美国只说不听的时代结束了。
美国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果哪一天醒来,发现自己不再是第一该怎么办?我们也许可以从这里找到美国对中国“忽冷忽热”的答案。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009年7月27日-28日)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主要议题包括:中美关系、国际地区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何亚非表示,中方希望通过此轮战略对话,与美方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加深互信、促进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朝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不断向前发展。
热度:80度
美国两部长访华(2009年7月中旬)
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和能源部长朱棣文7月中旬一起访华,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奥巴马下半年访华铺路。
热度:70度
盖特纳访华(2009年5月底)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5月31日在前往中国的飞机上对随行媒体传达了奥巴马政府构想的中美关系新见解,他表示,奥巴马政府正致力于与中国建立一种全新的关系,希望和中国建立一种我们和G7在过去几十年里所建立的关系。
热度:60度
伦敦G20峰会奥巴马胡锦涛会晤(2009年4月初)
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4月1日在伦敦20国集团(G20)峰会举行前会晤,双方同意建立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白宫发言人办公室当天发布奥胡会正式声明稿,表示加强美中关系、加强经济和金融合作等。
热度:60度
杨洁篪访美谈经济与南海摩擦(2009年3月中旬)
杨洁箎3月11日会晤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并获美国总统奥巴马超常规会见。两国都试图化解双方军事紧张情势,提高中美军事对话层级与次数,并将焦点放在稳定全球经济上。
热度:30度
希拉里就任美国国务卿后首访亚洲(2009年2月下旬)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月访亚洲时,临别前促请中国,继续购买美国政府债券。 北京的学者认为,希拉里的压轴访华,一系列预想成果均达成,无疑为她的整个亚洲之行,画上圆满句号。
热度:60度
☆ 话题之二:中美两强共存共荣
编辑有话说
中美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27日在华盛顿揭幕,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引用孟子和姚明语录“惊艳全场”,一下子拉近了中美文化差异。
其实,此次中美对话释出的信息还不止于此,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之后,中美两国领导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意识到双方的相互依赖程度和相互合作的需要都在显著提高,加强双边关系的意愿更强烈。
目前中美双方的经济密切交织,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从中美双方派出的“钻石”阵容可见一斑:美国方面派出国务卿希拉里、美国财长盖特纳;中国方面派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中国国务委员戴炳国。
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王岐山的话无疑点破了中美之间的共存共荣的理由: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中国经济,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 中美官员就应对金融危机展开对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
我是一个篮球迷,我想借用中国篮球明星姚明的一句话说,无论是新成员也好,还是旧成员也好,都需要时间磨合。这一次对话,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达到姚先生的标准。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中国经济,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这次对话标志着双方为奠定21世纪的美中关系的基础做出前所未有的努力的一个开端。这种关系是‘积极的、合作的与全面的。
中国国务委员戴炳国:
大家实际上都同在一条被狂风巨浪不断侵袭的大船上,利益交融、休戚与共、安危与共,只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同舟共济、和谐共处、合作共赢。
美国财长盖特纳:
极其重要的是,美中两国明确承诺,要把积极的因应措施维持到复苏稳定以后。在现在危机的时刻,我们要一起行动。用中文成语来说就是风雨同舟。
☆ 话题之三:美国求中国“风雨同舟”
编辑有话说
一连两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28日在华盛顿闭幕。尽管很多结构性的问题依然无解,但双方的姿态,尤其是美国的低姿态让外界“耳目一新”,正如美国财长盖特纳所说的,“在当前危机下,中美需要风雨同舟”。
的确,美国需要中国“风雨同舟”,从美国方面在对话中的遣词用字即可反映出来,很多场景甚至可以用“罕见来形容”。如奥巴马亲临讲话,而且从奥巴马、希拉里、到财长盖特纳,无一不引用中国古语。
奥巴马在开幕式致辞中称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历史,并鼓励中国多刺激消费,美国人多储蓄;当中国方面表示很担忧中国在美国投资安全时,美国财长盖特纳立即派下定心丸,誓言控制财政赤字。
相对于美国霸气渐消,中国则表现得越来越有自信,如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8日敦促美方确保中国在美资产安全,并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代表朱光耀质疑美国庞大的财政赤字等。
首轮中美对话还敲定了奥巴马年内访华意向,而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美国财长盖特纳、美国华裔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等已经相继访华,接下来就看奥巴马能否为中美关系再升点温度了。
☆ 话题之四:中美关系的新蜜月
中美关系甜蜜蜜
中美将共建全面性关系:中美双方矢言在21世纪共建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全面性的关系;并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步入尾声之际,双方同意遏止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以自由贸易重建全球经济,并应在适当的时机让经济刺激措施退场,以防止出现新一轮失衡和经济泡沫。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7-29
星岛环球网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首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美东时间28日下午闭幕。双方矢言在21世纪共建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全面性的关系;并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渐步入尾声之际,双方同意遏止贸易保护主义、支持以自由贸易重建全球经济,并应在适当的时机让经济刺激措施退场,以防止出现新一轮失衡和经济泡沫。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奥巴马在出席开幕礼致辞中指出,该次对话是推动“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全面的”中美关系的重要步骤。宣示美中两国在新时代应强调合作而非冲突,中美关系将是决定是廿一世纪历史的主要因素。
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布什主政时期的延伸,为期仅两天,但美方首次由美国国务卿领衔参与谈判,级别高于布什时代,而且首次把分别举行的政治与经济议题对谈纳入同一框架。对话分开两个会场同时举行战略对话及经济对话。前者由大陆国务委员戴秉国和美国务卿希拉里主持,后者由大陆副总理王岐山和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主持。
此次中美双方争议主要围绕在经济议题,中方对于美方节节高升的赤字侵蚀其美元资产表达关切。美方则继续敦促中国改变高储蓄率与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双方并认为应对刺激经济计画开始寻求退场机制。
在战略会谈上,希拉里与戴秉国同意,中方将持续说服朝鲜,尽早重启六方会谈。在加强反恐合作上,中要求美共同打击东突,由于希拉里回应尊重少数民族人权,无太多共识,中方也坚持通过外交谈判来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在气候变化,双方有望建立“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完善《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并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内容。
中美双方在28日会谈举行后,签署谅解备忘录(MOU)并于美东时间下午4时45分左右发表共同声明。分析家皆认为,这项会谈表明中国大陆成为美国一个更为平等的伙伴,世界权力明显已经转移;双方焦点虽放在共同利益,但这两个竞争对手,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内暂时搁置争议。
中美双方达成了重要成果共识:
◆ 首先,中美两国将各自采取措施促进国内经济平衡和可持续增长,以确保从国际金融危机中有力复苏;这些措施包括增加美国的储蓄和提高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
◆ 第二,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强有力的金融体系,并且完善金融监管。
◆ 第三,双方致力于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反对保护主义,以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促进创新。
◆ 第四,双方同意在改革和加强国际金融机构方面进行合作,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发言权和代表性,确保充分的发展融资并应对未来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