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准则之三 信守盟约
http://www.ddhw.com/blog/viewblog.aspx?user_id=16354&msg_id=90
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愿真主赐他福安!﹞说:
17.不讲信用者没正信,不守盟约者无正教。
18.骗子不是我的教民。
29.坐谈务必要忠实,守秘,说话算话。
20.协商者当互相忠诚信任。
21.最大的欺骗,是给同胞谈话,他信任你,你却说连自己也不相信的话。
22.伪信士的特征有三:撒谎;失信;奸诈。
23.受信托要忠,不可以欺还欺。
24.坚守盟约属于正信。
25.有钱拖债是迫害。
26.苛扣工资是大罪。
今 日 看 点 : 2009年7月29日 ▲◆★●■☆
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28_001.shtml
中国在湄公河建水坝让越南害怕
http://www.topyl.com/2009-0725-64037.html
警惕美国将恐怖主义的祸水引向中国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727a.shtml
“让一部分人先申报起来”
http://blog.ifeng.com/index.php?action=article&itemid=2991593
中国政府如何补偿核试验退役军人
http://www.stnn.cc/reveal/200907/t20090728_1070914.html
清华大学为何多出领袖人才?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28_001.shtml
(2009-07-28) 冯昭奎(北京) 1965年初,时任中国高等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在农村“蹲点”,常常把清华大学的同学们叫到住处聊天。他有一次说:“有一句口号,说‘清华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应当说,我们不仅是培养红色工程师的,我们是培养党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的,包括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当时,知识分子被称作“臭老九”,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有一小部分“改造好了”的知识分子才可进入劳动人民的队伍。因此,“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学生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然而,这句话却被半个世纪后的事实所印证。
☆ 多名高官出自清华
仅以近年来的领导人而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是水电系“65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是无线电电子学系“66届”,已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是电机系“63届”,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是动力机械系“65届”。
此外,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是无线电电子学系 “62届”, 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华建敏是动力机械系“63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石孙是数学系“50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延东是化工系“70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是电机系“60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是工程物理系“64届”。
还有,水利部长汪恕诚是水利系“68届”,司法部长张福森是自动控制系“65届”,教育部长周济是精密仪器系“70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是经管学院“85届”,国务院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是工程物理系“77届”。
为什么在中央领导干部当中有比较多的人出自清华大学,而且大多是在60年代前半期毕业的清华学子呢?这或许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一种偶然、一种巧合,但是,在这种偶然和巧合当中,未必没有必然性因素。
比如,出身于理工科的清华毕业生在人到中年、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改革开放,整个国家从强调阶级斗争和政治挂帅转向强调经济建设和科技兴国的时期,使理工科出身的人才获得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当然,全国有很多理工科大学,为什么偏偏有那么多清华学子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呢?这就不能不提到 1952年12月开始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近14年的蒋南翔。
☆ 政治觉悟“科班出身”
蒋校长提倡“又红又专”,绝非是要把清华大学办成“政工干部学校”,他既强调“红”,也强调“专”,希望清华大学的院墙可以高一点,学校受到墙外政治风浪的影响少一点,学习环境安静一点。在50年代后期,当蒋南翔听说有个别班级在辩论中把立志成为爱因斯坦的学生看作要走“白专道路”而加以批判时,曾严肃地指出:“千万不能这样说,清华如果能出爱因斯坦,那是清华的荣幸。”
为了培养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蒋南翔曾要求教务处从全校一万多名学生中选拔出一些成绩最优秀、最有特长的“尖子”,通过制订单独的教学计划,配备指导教师,多指定一些参考书,对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60年代初期,社会上一度盛行“唯成份论”,蒋南翔在学生中反复讲:“唯成份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知识分子重在表现,不是看成份。
1964年2月和7月,毛泽东主席两次对大学教育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课程可以砍掉一半”、“学生上课不愿听讲,可以打瞌睡”、“考试可以交头接耳”以及“阶级斗争是你们(指大学生)的一门主课”等。当时,蒋南翔在一方面注意防止被扣上违抗伟大领袖指示的帽子,另一方面竭力保护清华大学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培养学生的好传统。
在主要培养科技人才的同时,蒋校长也很重视从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党团员中挑选学生政治干部,特别是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他说:“一个人年轻时担任一些政治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对一生的工作都会有好处。这就像唱京戏要从小训练、科班出身一样。”
☆ 大多还是科技人才
政治辅导员制度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到八九十年代,清华大学正副校长和党委正副书记都曾经担任过政治辅导员。一部分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学生被输送到企业、科研院所和党政机关,很快成为领军人物。又据统计,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每届都有9名中央委员及候补委员是五六十年代在清华担任过政治辅导员的学子。在十六大中央领导集体中,政治局常委中有4人曾在清华大学学习过,其中3人担任过政治辅导员。
当然,清华大学主要还是“工程师的摇篮”,从清华大学走出来的绝大多数同学都把一生奉献给了专业技术工作。在某个时期改了行,成为各级领导的少数同学,毕业后最初也和绝大多数同学们一样,深入到技术开发和生产第一线。
记得蒋南翔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干粮和猎枪”比喻,他把学生比喻为“猎人”,把学校老师教给的知识比喻为“干粮”,把自学能力比喻为“猎枪”。他说,如果学校只给猎人干粮,干粮总是有限的,猎人吃光了干粮,就会失去生存的希望;如果学校给了猎人以猎枪,教他打猎和在野外生存的本领,那猎人就可获得源源不断的食物,继续生存下去。
很多同学都认为,自己在毕业后漫长的工作过程中,极大地得益于母校授给的“猎枪”。可以想见,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清华学子,可能比其他同学更多地利用了这支“猎枪”。作者:冯昭奎是中国社科院日本问题专家
中国在湄公河建水坝让越南害怕
http://www.topyl.com/2009-0725-64037.html
全球化7月16日发表题为Dams in China Turn the Mekong Into a River of Discord(中国水坝把湄公河变成争议之河)的文章,作者Michael Richardson,摘译如下:
回想1986年中国开始在湄公河上建造第一批水坝的时候,位于下游的东南亚国家并不怎么在意。但如今,中国水坝对地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忧虑。此外,由于害怕与中国对抗,加上东南亚的内部冲突,(下游国家)不大可能作出协调一致的行动。
中国利用湄公河发电工程庞大,改变了湄公河的自然流动,这引发了警报,特别是在越南、柬埔寨、泰国和老挝这四个位于湄公河下游的国家。在那些盆地地区,超过6000万人靠这条河满足食物、水源和交通需求。
联合国环境计划和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5月的报告警告说,中国在湄公河(中国把境内河段称澜沧江)建八座梯级水坝的计划可能对河流及其自然资源构成相当大的威胁。在 6月,一份呼吁制止水坝建设的请愿书交到泰国总理手中。这份请愿书有1.1万人的签名,签名人员有很多是在湄公河主流及支流沿线生活的农民及渔民。
一些分析家说,如果批评人士最担心的事情化为真实,中国和东南亚大陆邻居的关系将严重受损。但眼见中国实力及影响力不断增长,东南亚各国政府只能哑巴吃黄连。与此同时,老挝、柬埔寨和泰国已经推动在自己境内的河段筑坝的计划,这引起越南的反对,并削弱了当地环保主义者反对中国做法的声音。
中国在湄公河上筑坝的计划如期推动,不过东南亚国家筑坝的计划却搁置了。在全球金融危机及经济放缓全面冲击亚洲出口主导型经济之前,老挝和泰国宣布计划效仿中国在湄公河主流筑坝。如今老挝在湄公河支流的发电量超过3200兆瓦。但这也受到危机的冲击,因为作为湄公河下游主要电力消费国的泰国宣布由于全球经济低迷,它将大幅度减少从老挝进口的电量。
然而,经济的放缓给东南亚国家提供了喘息空间,评估湄公河主流筑坝项目将如何影响流域民众的利益。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全面参与,任何管理湄公河的计划都不会有效。
北京有意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邻国进行贸易、投资、通讯、交通和能源合作,以便和东南亚大陆实现更加紧密的经济融合。但如果这个地区认为中国的水坝对他们的发展前景产生负面效果,中国的这个战略可能引起反弹。
警惕美国将恐怖主义的祸水引向中国
http://www.zaobao.com/forum/pages/forum_us090727a.shtml
(2009-07-27) 9.11事件对于美国的打击,不亚于他当年给予日本两颗原子弹。陷入恐怖主义袭击目标的美国一直以来像一只困兽,一直想却始终无法摆脱折磨。穷则思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似乎慢慢摸索到了解脱的头绪。他们开始将恐怖主义的矛头引向别人。将多行不义必自毙、恶有恶报的祸水转嫁他人。
奥巴马上台后首先在中东开展魅力攻势,施展怀柔政策。出于能源需要和政治目的,过去美国一直视中东穆斯林为邪恶的敌人,不断在中东制造战争,掠夺资源,输灌民主、宗教和价值观,引起这些国家的极力反感和仇视,最终由本.拉登为代表表达了他们的怒火。为了缓和与中亚世界的仇恨和矛盾,同时为了从恐怖袭击标靶的梦魇中醒来,美国终于在奥巴马上台后痛定思痛,开始了新的策略。而奥巴马的中东魅力秀,不过是这种策略全部内容中象征性的一步,但是意义重大,值得警惕。奥巴马的能奈和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的黑。
增加了美国在中东的好感之后,这就意味着中东对美国的仇恨就不会依然那么激烈,至少美国有喘息的机会。这就使得他有时间思考下一步的问题。
没有什麽比将恐怖主义的矛头引开更为高明的反恐了。不论是从越反越恐的现实情况来看,还是从筋疲力尽的人力财力消耗来看,没有比将这一切转嫁到他人去承受更实惠的策略了。
将恐怖主义的矛头引向谁对自己最有利呢?种种迹象表明,此刻美国已经选择了中国。
首先,美国积极培养中国境外的分裂势力,通过鼓噪和煽动宗教矛盾、族群冲突来加深中国社会的仇恨,尤其是少数极端组织和宗教对于国家的仇恨,通过长期精心的培养,最终把他们圈养成一支有一天可以对中国发动极端攻击,毁坏力量类似本.拉登的组织。典型的就是藏独、疆独组织。而此次新疆 7.5暴力恐怖事件中,受煽动的人和恐怖分子一起行动,这次事件中国内外疆独组织的种种迹象,不仅表明了这次恐怖分子犯罪的组织性和破坏力,更表明这种指向中国的恐怖暴力后面,有一只无形的手。何况,美国公开承认资助这些组织和达赖喇嘛、热比娅。由此,恐怖主义离中国不再遥远。
其次,积极转嫁基地组织的视线,将目标引开指向中国。一方面积极邀请中国合作,参与美国的反恐,打击塔利班,从而将塔利班的仇恨开始慢慢分流到中国身上,为将来的金蝉脱壳设下陷阱。一方面积极炮制中国与伊斯兰回教之间的矛盾,双管齐下。通过不断的宣传、持续的鼓噪、有目的的歪曲、以和平示威掩护的煽动,不断激化中国与回教关系,从而达到引领穆斯林分子仇恨中国、遗忘美国的目的,使美国从这些仇恨的泥淖中脱身。而从事实看,新疆7.5恐怖袭击事件后,基地组织非洲分支扬言以中国人为袭击目标,表明美国将恐怖主义的祸水引向中国正式生效。
再次,积极保护东突恐怖分子免受中国法律制裁,培植自始至终袭击中国的恐怖势力,对于美国来讲,没有什麽比将东突的培育变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让他们隔岸观火而高枕无忧的了。
为什么美国要将目标转嫁到中国,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有如此歹毒的居心?
一、目前只有中国会对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构成挑战,只有中国才可能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力量越来越大,直逼美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地一片萎靡的形势下中国却能做到独善其身一枝独秀,这就分外让美国眼红,分外让美国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力量。
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世界的文化、价值观、政治模式与西方截然不同,将中国列为转移的目标,可以在西方的政治、价值观的掩护下,能够得西方世界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帮助西方世界遏制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模式,一举两得。
三、将恐怖主义的祸水引向中国,一方面可以为美国换取安宁的时间,以恢复元气,发展壮大自己,一方面让中国陷入反恐的泥淖中不断的消耗国力、财力和时间,削弱中国的力量,拖延中国的发展进程,阻碍中国的成长,减少美国面对的挑战。
以美国对付苏联和日本的惯例,没有什麽比将强劲对手引入麻烦能更好达到瓦解对方的目的了。当年面对苏联、面对日本的挑战,对付苏联,美国使用的是民主解体苏联,对付日本,美国使用的是金融阻止日本说不,现在面对中国,想要阻止中国不高兴,以前用过的东西中国当然知道前车之鉴、有防备,所以美国准备使用恐怖主义。所以不要小看美国邀请中国参与的反恐合作,要警惕他设下的巨大陷阱。
说到底美国将恐怖主义的祸水引向中国,就是为自己从反恐的消耗中脱身,就是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甚至瓦解中国,为阻止中国对自己的挑战,为继续维持自己在世界的霸主地位和与此相应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珠海望大海 《联合早报网》
解放军高级将领大规模调整 四总部与军区交叉任职
http://news.sina.com.cn/c/2009-07-29/053818318001.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9日 中国网
军队高级将领大规模调整四总部与军区交叉任职
7月2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八一大楼隆重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自今年第二季度到“八一”建军节前夕,解放军高级将领人事调整“不拘一格”:既注重从总部机关、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武警部队以及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内部拔擢,又打破各种条块限制,实现总部机关与各大军区、各军兵种、武警部队以及军事院校、科研院所之间交叉任职、换岗轮岗,凸显加大机关与基层部队、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气象。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军方高级将领此番调整中,从总部机关及各军兵种司令部到一线部队、军事院校、科研院所9人,从一线部队、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到总部机关及各军兵种司令部7人;从军事院校、科研院所到解放军总部、各军兵种司令部以及一线部队任职者7人,从解放军总部、各军兵种司令部以及一线部队到军事院校、科研院所任职者10人。
而就在“八一”建军节前夕,高层释放的关于“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的信号更是意味深长。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上午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体制机制,拓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和国家人才资源渠道,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解放军四总部
■ 总参
除原副总长刘镇武上将和原总长助理杨志琦中将退役、副总长马晓天晋升上将之外,侯树森中将由沈阳军区参谋长直接升任副总参谋长,为近40年来所罕见;陈勇少将由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院长调任总长助理,成为学者型高级指挥官,昭示了军方人事调整“不拘一格”的特色;此外,总参一部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原主任王克斌大校升任总参一部副部长兼国家人防办副主任。
负责电子战的总参四部某研究所原所长郝叶力大校升任总参四部副部长,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原政委卢春祥少将任总参四部政治部主任,这两人均系从科研院所、军事院校走到总部机关的干部。
总参与各大军区、省军区干部交流多人。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原军长白建军少将出任总参一部部长,填补了年初戚建国少将出任总长助理留下的空缺;拥有军事学博士学位的总参一部原副部长徐经年少将填补了白建军留下的职务空缺。
总参动员部原副部长牟明滨少将调任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并担任了刚刚结束的“和平使命-2009”中俄军演中方方向指挥所指挥员;曾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政委的总参二部原政治部主任姚立云少将,在从军事院校到总部机关一年后,出任青海省军区副政委。
■ 总政
除主任助理许耀元晋升中将外,该部办公厅原秘书长柴绍良少将任组织部部长,其秘书长一职的继任者是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原主任张贡献少将,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李凤山大校任副秘书长;老干部局原副局长王成志大校任干部部副部长。
■ 总后
副部长丁继业、秦银河双双由少将晋升中将,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秦银河不再兼任解放军总医院院长一职;原副部长王谦中将退役。
■ 总装
除原副主任张建启中将退役、原参谋长牛红光少将升任副主任之外,上官辉出任总装国际合作部副部长。总装所属白城、西昌两基地主官“换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政治部主任王兆宇少将任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政委,白城兵器试验中心原政委孙保卫少将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政委。
各大军区及武警部队
除上述人事变动中涉及各大军区者之外,济南军区与武警部队任命干部互有交叉,令人关注:武警黄金部队原政委吕建成少将任济南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某集团军原政委魏亮少将任武警部队政治部主任。此外,17届中央候补委员、武警部队原参谋长王建平中将已升任武警部队副司令员,其留下的职务空缺由原副参谋长牛志忠少将填补。
广州军区装备部原部长王晓军少将任军区联勤部部长,军区原副参谋长阎力平少将任军区装备部部长。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原副军长孔见少将任军区副参谋长,其副军长一职由该军原副政委黄跃进大校接任;该军原政治部主任周为民少将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职务空缺在早些时候由珠海警备区原政委马必强大校填补。此外,海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刘峻嶂少将、海南省军区后勤部原部长陈剑锋大校双双出任广州军区联勤部副部长。
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原副军长熊作明少将任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其副军长一职由该军原参谋长黄艺少将继任;云南省军区原副政委李庆岱少将任成都军区联勤部副政委,成都军区某集团军装备部原部长陈贵忠大校任军区装备部副部长,贵州省军区原政治部主任刘家国少将任成都军区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省级军区
在各省级军区人事调整中,以南京军区所辖各省级军区主官调整最为密集;据统计,共有5人易职。
其中,开国上将许世友之子许援朝少将改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其安徽省军区司令员一职由福建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孟昭斌少将出任;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原副军长汪庆广少将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某集团军原政治部主任朱生岭少将任福建省军区政委,填补了李光金少将出任上海警备区政委后留下的职务空缺。此外,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原副政委张林少将任辽宁省军区政委;南京、广州、成都、兰州以及沈阳等五大军区所辖省级军区中,尚有多名副职主官职务调整。
各军兵种
■ 海军
在各军兵种中,以海军人事变动最为频繁。除海军政治部原主任徐建中中将任海军副政委、海军司令部电子雷达对抗部原部长孟涛少将任北海舰队副参谋长之外,尚有跨兵种、大军区和由军校到部队任职者:东海舰队原副司令员杜希平少将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副军长高波大校任南海舰队副参谋长,马合木提·库尔班大校从南疆军分区调任南航副司令员。与此同时,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等多个职位出现人事变动。
从军事院校到海军任职者有: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王兆海少将任海军政治部主任,海军工程大学原副校长徐卫兵少将任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海军潜艇学院原政委夏克伟少将任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从海军到军事院校任职者有:海军后勤部原政委徐莉莉少将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南海舰队某保障基地原政委郑亨斌少将任海军工程大学政治部主任,海军政治部干部部原部长董凤纯大校任海军潜艇学院政委。
■ 空军
空军部队人事变动凸显跨大军区交流,如南空原副司令员叶正田少将任广空副司令员,南空航空兵某师原师长刘广彬大校任兰空副参谋长,广空航空兵某师原师长王铁翼少将升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 二炮
所辖基地内部拔擢和与院校主官之间“换岗”成为一大看点:如高津少将由某基地副司令员升任司令员,牛炳祥少将由某基地政治部主任升任政委,车发顺少将由某基地副政委升任政委,罗明胜少将副司令员职务不变,但在基地之间换岗;二炮指挥学院原政治部主任辛光军少将任某基地副政委等。 ▲ 来源:重庆晚报
“让一部分人先申报起来”
http://blog.ifeng.com/index.php?action=article&itemid=2991593
2009-07-29: 出人预料的事情,总是不缺少的。例如财产申报制终于要写进法律了,但首当其冲的不是官员财产申报制,而是低保户财产申报制。
媒体称,民政部官员表示,即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社会救助法(草案)》,将加强对低保家庭申报财产的监督监察,申请低保资格须填报家庭收入情况,然后再去核查。
防范有人骗取低保,动态更新和管理低保,我不能不说申报财产是一个办法。既然现在民政部门很难弄清低保家庭的金融和证券资产情况,为了“突破法律上的一些障碍”,订立新的法律,不是不可以的。
前些年有“低保养懒汉”的说法。极端的理解是不要有低保,免得让人不工作。现在,大家知道,“低保养懒汉”实在是困难的,一则低保的钱养不起一个和一屋懒汉,二则你想工作也未必有得做。但防范骗取低保的问题还是让很多人揪心,据报,领取低保的人还有开车去的。
各地想了不少办法,例如装了电话的不能低保,用了空调的不能低保,养了狗的不能低保等等。而我几年前就在一个社区里看到过“公示上墙”的做法,以使大家监督申请低保的人是不是属实。现在,低保家庭财产申报的监督监察要加强,可见防范是更加完备了。
虽然低保骗保问题一直有之,但社会呼吁更加强烈的一个方面是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1994年,全国人大就已经将财产收入申报法列入了立法计划,迄今尚无影踪。社会救助法是2006年才有报道说列入立法计划的,已即将提交审议。社会救助,真是急切,但穷人财产申报先于官员,总有些奇怪。
《瞭望》周刊曾报道,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难行,在于官员普遍抵触。大家都抵触,这个制度就不好搞,到手了的钱,报什么报啊?低保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大概没有抵触,向人伸手的事,抵触得起么?制度推行不推行,原来是与抵不抵有关的,但也要看是谁抵,社会都呼吁官员财产申报,官员一抵就抵住了;低保家庭财产申报,谁抵抵看,抵得住不?
其实,近年来,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也是屡有新闻的。最先尝试的竟是边远的新疆阿勒泰,账分两本,公开的一本是工资、资金等收入,不公开的一本是历年全部财产情况及来源。又一个地方是浙江慈溪,官员财产全部公开,但只在本单位公开3天。还有一个地方是四川高县,官员财产资料由纪委专柜保管,人莫与知。据说湖南浏阳准备全部财产公开,还未开始。又有学者建议,新官财产申报公示,旧官暂不实行,意在“先易后难”,但一厢情愿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有官员质问,“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先公开财产”?可喜可贺,现在问题已经解决了,低保家庭要申报了。但官员还是要抵触的,为什么呢?是不是因为一申报一公开,不仅官员个人会增添财产合法性的危机,而且整个队伍的形象都会有一些难堪,这成了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的大难题。
一切只是猜想。反正吃低保的要申报财产并且“严加监督与监察”,这似乎表示我们对钱是看得很紧的,不能落到不当的地方。但与此同时,掌握权力的人申报和公开财产又很难,我们到底在意不在意社会财富的流向呢?社会是在意的,但无效。官员实行了抵触,这是有效的。抵触的普遍存在大致提示了社会财富的流向,而这流向未必可以见人。
我们做事情总是有安排的。例如富裕,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例如财产申报,当然也要“让一部分先申报起来”。至于谁先富,谁先申报财产,这要作不同的安排。 ▲
中国政府如何补偿核试验退役军人
http://www.stnn.cc/reveal/200907/t20090728_1070914.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7-29
核心提要: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在1964年至1996年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新疆地区偏远的罗布泊核试验场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
在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深处,曾活跃着一支由科研人员和军人组成的神秘而庞大的部队,这支部队对外番号8023部队。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不乏因放射性尘埃导致健康问题者,中国政府如何抚恤安置这些人,引发境外媒体关注,因为在西方国家也有类似问题......
来源:东方网
原苏联核试验飞行员几乎全部病逝
穿越蘑菇云的中国飞行员多患白血病
核试前的誓师大会
当年核试前的誓师大会
“8023”军人获国家补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发布的2007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指出,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政府出台了五个政策性文件,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加了曾参加作战和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发放生活补助,解决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和部分退役人员再就业、住房、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实际困难。截至 2007年底,全国共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45.7万人,由于新增加了参加作战和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优抚对象比上年同期增加49.3万人,增长16.3%;各级民政部门落实优抚安置事业费1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
1996年7月29日,中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核试验。在这之后,中国政府宣布从当年7月30日起开始暂停核试验。在1964年至1996年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在新疆地区偏远的罗布泊核试验场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建立了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中国科技工作者、解放军指战员以及所有从事国防建设的工作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为研制和发展我国核武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在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深处,曾经活跃着一支由科研人员和军人组成的神秘而庞大的部队。这支部队全称为中国解放军第21训练基地,对外番号8023部队,承担着中国自行研制的原子弹、氢弹的试爆工作。“8023”军人为建设强大的国防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斗转星移,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然而他们曾经为共和国的 “两弹”事业付出的艰辛和代价毋容置疑,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功不可没。如今,这批早已退役的老战士平均年龄超过60岁,他们和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其他优抚对象一样,是社会大家庭中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出现的相对弱势群体。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8023”退伍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一样,也应当得到社会的关怀和适当照顾。
自2007年8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做好部分原8023部队及其他参加核试验军队退役人员有关工作的通知》(民发[2007]100号)明确规定,对符合有关文件规定,经体检凡符合评残或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补助条件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仍然执行现行规定。对不符合评残和享受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生活补助条件,但患病或生活困难的农村和城镇无工作单位的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对其他参加核试验的军队退役人员,比照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进行体检,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关政策待遇。
☆ 境外媒体关注中国补助核试验人员
这则来自中国国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很快就引起了境外媒体的关注。路透社、《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等媒体称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这项新的福利措施。
路透社表示并不清楚是什么推动这项声明的发布,也不清楚这笔补助是否包括受到核试影响的军民的医疗成本。
路透社在报道中暗示最近几年,中国退伍军人在离开部队之后对于工作机会和福利并不是很满意。《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认为中国政府对自身核武器计划高度保密,对进入罗布泊核试验场和周边地区进行了严格限制,二者在报道中均指出,美国政府向因为核试验放射性尘埃导致健康问题的人支付赔偿金,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退役军人也在争取类似的补偿。《国际先驱论坛报》还引用了中国官员的表述,称政府在2007年拨款10多亿元用于建设伤残退伍军人住宅并帮助退伍人员寻找工作。
印度媒体对于这则消息同样很感兴趣。《印度时报》网站在报道中称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政府向受核试验影响的军民发放补助反应强烈。该报道指出中国官员并未说明受到核试验影响的具体人数,但据知情人士提供的信息,至少有数以千计的人受到影响。《印度时报》网站称尽管国际研究机构曾多次打探详情,但关于中国的核试验及其崛起为核大国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
☆ 西方国家也有类似问题
正如境外媒体所指出的,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参与核试验的国家也面临着如何补助受核试影响的人员的问题。美国向由于放射性尘埃导致健康问题的人支付赔偿金,而英加等国的退役军人也在争取获得补偿。
一次非官方调查发现,约有22000名老兵亲眼目睹了从1952年至1967年的英国历次核试验,在他们中间仅有3000人得以幸存,其中多数人患上了各种与辐射相关的疾病。而这些受害老兵后代的畸形出生率是正常人群的10倍。然而一直以来,英国政府对于当年核试验对老兵们的伤害却矢口否认。
据英国媒体去年12月底的报道,1957年5月15日,英国投下了本国第一枚空投氢弹,皇家空军少校斯蒂芬·普雷曾亲自驾机穿越蘑菇云,收集辐射尘埃样本。由于受到核辐射,斯蒂芬患上白血病于1996年去世。他的家人日前在整理遗物时,从其留下的绝密报告复印件中得知当年他从事核试验的真相。这份封面上写着“最高机密——仅供英国参阅”的报告详细记录了1957年5月间,斯蒂芬是如何将12桶核原料从英国本土护送至南太平洋圣诞岛的,以及他又是如何驾机穿越核爆炸云提取辐射尘埃样本的。对此,首相戈登·布朗公开表态称如果确有证据表明核试验对当年的老兵们造成了伤害,那么政府将欠后者一份“荣誉债”。
2007年早些时候公布的一份报告则披露了加拿大士兵参加核试验的细节。根据报告,加拿大军队当时一共参加了29次核弹试验,地点分别在澳大利亚、内华达州试验场以及太平洋地区。共有约900名加拿大士兵在这些核弹试验和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乔克里弗核实验室事故中受到了辐射。当时的防护措施非常不到位,而很多士兵在强辐射地区一呆就是几个月。来自加拿大国防部的消息称,政府将考虑给这些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进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