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空法师:体会人生点滴的美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436279.html
在人们看来一个十恶不赦的毒枭都有他的个人的道德判断,在他看来他是对的。
所以我们不必常常责骂别人,多看看自己,反省自己。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的活的!”
所以对与错,我们要如何去抉择?
茫茫人生路,身边会有很多这样的事,我们还是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价他人?只认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呢?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很善良,是天底下最最好的人!我们常常一叶遮目!看看多少人在努力发掘黄金,有几个人努力发掘慈悲心肠。普天下愁苦多的是,遍地的痛苦随时就是我们提供行善的机会。可我们又是怎样做的呢?我们面对乞丐,只会嗤之以鼻,说那是假的。我们那时还得自己最善良吗?
记得托尔斯泰有一次和文友上街,走着,看到一个年老的乞丐躺在一个寒冷的街角,托尔斯泰慈祥的拿了一文硬币放在那个肮脏的乞丐手上,他的朋友说,他们都是骗人的。大家万万没有想到托乐斯泰是这样讲的:“我不是在布施乞丐,我是在布施人道!”他的朋友们听了后,个个面红耳赤,无语。
多么掷地有声的一句话!
今 日 看 点 : 2009年7月22日 ▲◆★●■☆
中国驻外使节会议解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7.19空难,暴露出了中国空军一些不科学的空军战术要求
http://bbs.news.sina.com.cn/thread-4-0/table-162043-1888.html
浅析我国军机在演习坠毁
http://bbs.news.sina.com.cn/thread-3-0/table-87082-3626.html
俄罗斯对华商市场痛下杀手旨在拯救轻工业
http://www.stnn.cc/fin/200907/t20090721_1066511.html
一代鸿儒离去,唯余星辰寥落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21_001.shtml
中国驻外使节会议解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作者:阳文宣 广东 管理
2009-07-21 中国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于本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常委罕见地全部出席,说明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胡锦涛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外交工作要把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的国际合作,积极推进中国同各国的务实合作。
胡把这项工作列为外交的头号任务,可以比较一下,在过往的外交工作中,无一例外地把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的外交重点,造成了外交工作中的虚无化,老是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使外交工作失去了着力点,也给中国与其它大国的关系造成影响。现在,世界格局正由于金融危机而发生深刻变化,全国上下都在为抗击危机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努力,外交工作也要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当前的紧迫任务,这也为今后的外交工作重心指明了方向,即,要围绕国家的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
胡锦涛说,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定不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中国周边稳定大局。
因此,对达赖,对西藏、新疆分离主义分子,今后对待他们可能更加严厉,会采取一切手段,让他们在国际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窄。可以预见,别国政要会见达赖,中国一定会激烈反映,不管他是跳梁小丑也好,还是天王老子也罢。而对于南海、藏南等地区,中国还是会尽量采取克制的方法,不让局势恶化。对台湾的国际空间,可能会适度从紧,不会让马英久钻空子,更不允许民进党和李登辉借尸还魂,大搞台独。
胡锦涛说,重点是要运筹好大国关系。
与美国的关系现在和以后,都会摆在重中之重,因此,中国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中国还会强化与美国国会的关系,减少议员们对中国说三道四,中国已成功对美国众议院院长佩洛西进行了统战,尝到了甜头。同时会继续深化与俄罗斯的关系,也会对印度、日本伸出友谊之手,更会加强与巴西的关系。
胡锦涛说,要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致力于同世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致力于同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因此,力拓事件,中国没有像澳大利亚那样暴跳如雷,理解陆克文所受反对派压力,新疆事件,对土耳其总理的出言不逊也没激烈的驳斥。
这两件事给世界感觉,越是深默寡语的人,越是给人感到害怕。
中国现在的外交反映,往往坚定而适度,这种反映的好处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体现出来,所以,网民对力拓事件、印度增兵藏南,等等,往往发表一些过激言论,与政府的调子不合拍,也对政府的反映,不理解,就是因为网民没有看到长远。
中国领导人知道,再过十年,仅仅十年,中国的国际地位真正无与伦比时,外交工作的春天也就到了,现在那些让大使先生焦头烂额的外交大事,到时,可能一通电话就可以圆满解决。
中国要死死维护这十年二十年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外交等同于内建,大使相当于国际营销总监,这个角色,就是胡主席所希望的。▲
7.19空难,暴露出了中国空军一些不科学的空军战术要求
http://bbs.news.sina.com.cn/thread-4-0/table-162043-1888.html
飞豹坠毁,反映中国空军一些战术要求过于严格
星岛环球网2009-07-21消息: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期间,一架解放军双座战斗轰炸机19日在吉林白城洮南市发生坠毁意外。俄传媒指,战机是在准备打击地面目标、距地面二百米高度时,突然失控坠毁,并发生爆炸,造成两名中国空军军官惨死。
这样的惨剧,让我心情很沉重,有人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美国的F-22都出事,中国的军演出事,也是正常的,这因为我们的演习非常贴近实战的原因啊。是的,飞机训练出事故是正常的,但是我又认为,他们的牺牲应该是可以避免的啊!
这次空难,暴露出了中国空军存在着的一些不科学的空军战术要求。对于一种高速度的喷气轰炸战斗机来说,距地二百米,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战术动作,要知道这样的高度下,喷气式的高速飞机,操作稍有失误,或者机械稍有故障,马上就会出大事故,因为飞机只要几秒钟就啃地皮了。那样的高度,飞行员即使想逃生,但可能连打开降落伞的时间都没有就坠地了。
俄罗斯在车臣战争中应用过超低空轰炸战术,但是他们发现这种战术在实战中存在着一些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喷气式的飞机速度太快了,超低空飞行时,刚看见目标想扔弹或扫射时,时间上就来不及了,因为飞过头了,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太快了,人的反应速度根本根不上,所以俄罗斯空军后期的车臣之战,根本就不再使用这样的战术。这种战术难练,但实用性并不太理想,而且风险很大。
超高空投的炸弹,与超低空投的炸弹,只要着弹点一样,对目标所起到的破坏效果也应一样,不管用何种方法投弹,只要位置投得同样的准确的话,效果绝对都是一样的。但是,超低空投弹对飞机的风险,要比超高空轰炸的风险要高出几十倍,超低空飞行,不但飞机自已可能会有啃地皮的风险,而且敌人的肩扛式导弹与机关枪的火力刚好够得着,这种战术事实上并不科学,超低空飞行,唯一的作用就是躲避地面雷达的跟踪,但仍逃不过空中预警机与卫星的监控,这种战术是二战时期的老战术,其实际价值并不太大。
我觉得,中国的空军的战术动作设计,以及专研方向,应该还是向美空军学习为好,别人那些空军战术,毕竟是经过实战的,看上去一点都不花哨,但实战中确非常管用。
我认为,中国空军战斗轰炸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视距外的精确轰炸,去年以色列人轰炸哈马斯重要领导人,人都被以色列的飞机炸死了,可是死者周围的人全都没有听见飞机的轰鸣声,更没有看见飞机的身影,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空对地打击,视距外精确打击。我们的空军做得到吗?我觉得那种水准才是我国空军战斗轰炸机发展的方向,毕竟更高、更远、更快、更便捷、更精确的消灭敌人,才是空军发展的正道,我们要大力发展远距离的精确打击,不管是对敌空军,还是对地面上的敌人,远距离精确打击,才是未来空军发展的主流。
美国的超低空火力攻击,主要用武装直升来完成,还有“疣猪”攻击机,但那些飞机是专门为对地攻击而设计的,其飞行速度都非常慢,谁见过美空军用F-18或F-15进行过实战中的超低空轰炸? 超低空轰炸,好是好看,但在实战中,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如苏27飞机的眼镜蛇机动,那战术动作漂亮得不得了,但真正的空战中,也不会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一样,这主要的原因是近距格斗,咬尾才能击落敌机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我相信,未来空战必是谁先发现、谁先锁定,谁的导弹打得更远更准更快的较量,非常近的贴身格斗,十有八九,不会再发生了。远距离打击化、简单化、便捷化必将是未来空军发展的方向。美国对伊拉克的两次战争,对科索沃南联盟的战争,空战形式都是从高空甚至超高空开始的,因为那么高的高度,高射炮根本打不到,黑夜里,飞机肉眼也看不见,只有雷达才可以看见那群飞机,但雷达要么给干掉了,那么全都给干扰了,什么超低空轰炸,去消灭敌人,美国在现实的空战中,一次都没有。
科技强军才是正道,一些危险的又并不太实用的战术动作,我认为应该减少就减少。 ▲
浅析我国军机在演习坠毁
http://bbs.news.sina.com.cn/thread-3-0/table-87082-3626.html
2009-07-21 网络人生看世界
前言:(引自人民网7月 20日报道)中国解放军一架战斗轰炸机星期日(7月19日)上午在中俄“和平使命—2009”联合演习期间坠毁。报道说,飞机是在吉林省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上空飞行期间坠毁的,目前尚不知道机上的两名飞行员是否逃生。目前还不知道造成飞机坠毁的原因,中国军方正在进行调查。
在发射导弹时我们的飞机为了防止导弹助推器尾气被吸入发动机,导致空中停车,而采取了发射导弹时飞机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中连续点火的方式,但是发射火箭弹是连续的、并且长时间的,从而导致飞机发动机连续几秒中在工作状态下连续点火不出问题才怪呢。
火箭弹是飞豹、苏27这样的飞机干的活吗?不是!那是强五和武装直升机干的活。飞豹飞到200米左右的低空对地攻击,本身就是个笑话!对手一个肩扛式地空导弹就能打下飞豹!飞行员为了用火箭弹这种非精确武器来精确攻击地面目标,只能飞得低一些,再低一些。因此网络人生看世界个人认为这次坠机事故也许有飞机设计方面的原因,也许也有指挥方面的原因。但是主要原因肯定是由于指挥者不懂飞机性能和其指挥水平极其低下导致的结果!
美国的A10攻击机经常发射火箭弹,但是人家从来不怕发动机停车,为什么呢?去找一下A10的图片就知道了,人家的发动机在机尾而且是机身上部!F111的发动机布局和飞豹类似,但是人家F111干不干低空火箭弹攻击的活呢?是不干的!当网络人生看世界每次看到CCTV新闻里苏27和飞豹发射火箭弹的场面,就让我觉得很傻B!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科研人员和飞机训练管理人员网络人生看世界认为是你们必须反思的时候了!什么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体现在平时训练的每个细节,飞机设计的每个细节上。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平时多训练,战时少坠机
教训啊!深刻啊!好好总结吧!同志们!
为了强国强军,你们生命虽逝,但是英名永存!英雄们,安息吧,祖国不会忘记你们!网络人生看世界向你们致敬! ▲
俄罗斯对华商市场痛下杀手旨在拯救轻工业
http://www.stnn.cc/fin/200907/t20090721_1066511.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7-21 “俄罗斯轻工业面临危险,是当局向切尔基佐沃市场(又称‘集装箱市场’,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以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为主)痛下杀手的真正原因。”这几日,在剖析莫斯科关闭俄最大市场的决绝之举时,俄罗斯媒体道出了背后隐情。
其实,如果注意到俄政府6月份以来的一系列动作,就不难看出其意图所在。早在6月1日,俄工业与贸易部部长赫里斯坚科在政府主席团会议上作关于俄轻工业状况的报告时就表示,希望把俄罗斯的贸易秩序纳入“文明化”的轨道,因为靠“灰色清关”涌入集装箱市场的轻工产品,正在一步步扼杀俄罗斯的民族工业,更会威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俄《机关报》评论说:“被称作‘倒爷贸易’的集装箱市场,仅仅是刚刚开始的打击行动中的第一个祭品。”
● “集装箱市场”模式难以为继
俄工业与贸易部官方网站刊登的上述《俄罗斯轻工业状况报告》称,俄罗斯市场上约一半的轻工产品为非法生产或非法进口,主要为中国和土耳其产品。其占俄轻工产品市场的比例,2005年高达69.2%,2007年为49.7%,目前为46.8%。俄联邦财政因“倒爷贸易”每年损失税收6500亿卢布。
俄工业和企业家协会估算的损失还要高。该协会表示,仅纺织品一项的非法进口和生产,每年给俄罗斯财政造成的损失就达8000亿卢布。
上述报告表示,尽管俄罗斯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投资约20亿美元,对轻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但是穷10年之功,俄轻工业深陷危机的状况一直没能改观,企业产量不断下滑,于是开始变卖设备给土耳其。而土耳其的轻工业却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
报告还强调,目前俄国内市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仅占17%~36%,这明显同《国家安全法》相悖,因为根据该法律,本国产品在俄市场的份额至少不应低于51%。为实现这一目标,俄工业与贸易部呼吁发展连锁店经营模式,取代当前的市场。
这一构想得到了俄总理普京的支持,他一直因轻工产品市场的现状而恼火。于是,集装箱市场正好成为整治的“典型”,而该市场大股东伊斯麦洛夫在土耳其收购超豪华宾馆一事,不但刺激了俄政府的神经,更推动了整治的进度。
关闭集装箱市场只是俄政府整治行动的第一步,因为只有关闭几十个类似的市场后,才能谈得上“在打击仿冒和走私方面取得胜利”。据参与行动的工作人员透露,“上头”已经下令扩大整治范围。
● 俄民众开始支持政府决定
应当承认,俄政府在关闭集装箱市场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绝。事到如今,已经不用怀疑其拯救本国轻工业的决心。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6月20日在视察俄纺织工业中心伊万诺沃时,下令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保护本国纺织业。他特别强调,“处理灰色进口和非法产品的生产”是政府近几年的要务之一。
梅德韦杰夫承认,完全消灭“灰色清关”非常困难,但实质性的减少完全有可能——“灰色清关”曾占俄进口总额比例的70%,目前已下降到50%。因此,需要制定切实的计划。
梅德韦杰夫还表示,如果纺织业一时难以恢复,那么可以先从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入手,特别是化纤生产业。
近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俄民众已开始支持政府的决定,其中大部分人相信,整治市场能同时达到打击非法移民、惩治腐败、打击走私、拯救民族轻工业的多重目的。
● 俄振兴轻工业非一日之功
走私并非俄市场外国货泛滥的主要原因,俄轻工业自身的薄弱才是症结所在——在这一点上,俄分析人士的观点与政府一致。但在具体对策上,专家与政府存在分歧。
俄专家认为,政府目前的做法的确能增加税收,也能减少走私和“灰色清关”。但若中小企业得不到优惠和扶持政策,设备和技术不能更新,原材料仍然价高货缺,政府部门的腐败不明显减少,那么俄罗斯企业就没有发展空间。
一些分析家指出,俄罗斯的生产成本要比中国高许多。因此,俄罗斯许多企业在境外,包括中国和印度生产或定制服装。这样看来,“消灭”集装箱市场并不能拯救俄轻工业,反倒会导致某些商品的短缺。
俄工业与企业家协会第一副主席穆雷切夫也指出,在集装箱市场上,本国产品只占21%,30%属正规渠道进口,其余49%都是通过“灰色清关”进来的。只有发展本国轻工业,为低收入群体生产廉价产品,才能改变现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盲目驱逐“倒爷”。
更有人表示,既然影响俄罗斯轻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灰色清关”,那么首先应受惩治的就是海关和护法机构人员。如果反腐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就无法从根本上打击走私。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对走私链上责任人的惩罚机制。而目前只惩罚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一代鸿儒离去,唯余星辰寥落
http://www.zaobao.com/yl/tx090721_001.shtml
(2009-07-21)● 陈有为
中国知名学者季羡林与世长逝,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哀悼和追思。虽然还有人就他的学术头衔称谓议长论短,觉得季老的学术成就与地位够不上“大师”称号,那也无伤大雅。
作为老一辈的学者,季羡林具有面壁数十年、勤奋耕耘、不求名利、不事张扬的优良学风。不过他的学术研究领域比较冷门,与中国其他文史经哲的学界泰斗相比,其著作似乎略显逊色。
但我们悼念季老的原因,主要不在于他学术研究上达到何种高度与深度,而是怀有一种“哲人其萎”的感慨。因为季羡林是中国最后一个谢世者的老一辈学问家。由于学府形似学店,学者醉心名利,学界抄袭成风,一代鸿儒离去之后将唯余星辰寥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有新的鸿儒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季羡林之死在学术界划出了一道分水岭。
● 中国学界曾经人才辈出
自从晚清以来,中国尽管连年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江山易帜,但在学术界还是出了不少杰出人才。诸如章太炎、胡适、蔡元培、陈寅恪、冯友兰、钱穆与钱钟书等一代宗师。在国共内战时期,很多知名学者反对老蒋追随中共,成为新中国的学术骨干。
不少学术前辈承袭古代士大夫刚正不阿之浩然正气,治学态度严谨,学术成果非凡,而且思想品格高尚,穷困潦倒不坠青云之志,时世艰难犹怀报国之心。然而,反右浪潮与文革风暴袭来,大批学者遭到整肃。很多人不但被剥夺基本权利成为专政对象,甚至含冤而死。学术文艺界一片荒芜凋零,使中国出现了无法弥补的学术断层。
其中最值得惋惜的,是令人高山仰止的国宝级学问大师,自晚清王国维以来无人可以比拟的陈寅恪。他在文革中不愿学术屈从政治而被迫害致死。另一位国学大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吴宓对陈寅恪的评价是“惊其博学,服其卓识”。若“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不幸的是,吴宓也在文革中遭受非人待遇,被剥夺吃饭的权利而活活死去。
● 宁要莎翁,不要印度
丘吉尔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宁肯不要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为什么被称为大不列颠皇冠上宝石的印度,比不上一位剧作家呢?因为莎翁留给英国后世与整个世界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动人心魄的文学渗透力, 价值远远超过了殖民地印度。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如果只有强权武力与巨大财富,而没有高度发展的思想文化与文学艺术,它就不能成为影响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与俄罗斯之所以能够崛起和傲视世界,不仅因为它们拥有强盛国力,而且因为在文化艺术方面拥有一大批思想高深、成就卓越的思想家、学问家与艺术家。
欧洲文艺复兴前后涌现的大批学者、作家、画家和音乐家,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亚当·斯密、洛克、黑格尔、罗素的深邃思想学说,狄更斯、雨果、歌德与托尔斯泰的不朽文学巨著,达芬奇、米盖朗奇罗、莫奈与梵高的名画,莫扎特、贝多芬、比才与柴科夫斯基扣人心弦的名曲,法国芭蕾与意大利歌剧,几百年来一直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光辉灿烂的群星,欧洲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永远闪光的国家品牌。中国近代学者黄宗羲、王夫之、魏源、唐甄等人虽然具有“民为重,君为轻” 的思想,但因为中国闭关自守而鲜为人知。
思想、文化、艺术之所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如此重要,是因为它们是熏陶人类心灵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人的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并不取决于香车宝马、金银财宝、豪门宅第或官阶之高低。只有文化知识、思想修养与心灵品格的提高,才能实现人们的精神升华。
● 一片港台风 低俗被热捧
改革开放30年来,数不尽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国家的面貌和力量与过去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用人文主义眼光环视神州大地就会发现,在物欲、财欲、情欲、色欲与贪欲不断高涨的情况下,人的精神面貌与社会品格不但没有明显提高,反而越来越走下坡路了。
纵观学术界与文艺界,开国以来除了昙花一现的文艺小说与泛滥不止的政治读物之外,从未有过足以享誉世界的传世之作与警世之言。把武侠小说作者请进作家协会来撑场面,说明中国文学界的乏善可陈。首都国家大剧院无比辉煌引人赞叹,但更重要的是拿什么与之匹配的高雅文化艺术来填充它的舞台空间。
60年来,音乐界演奏的大部头作品唯有“黄河钢琴协奏曲”。虽然爱国热情洋溢,但从音乐艺术的结构、深度、技巧与表现力来说,它和欧洲古典音乐的杰作相比只能算是初级产品。因为冼星海当年在巴黎师从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门徒卢卡斯时,正值抗战烽火连天。由于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真正浸沉在音乐中的时间有限,难以拿出有深度的作品来。
为什么中国有的是部长高官、党委书记和英雄模范,却产生不了贝多芬、狄更斯、爱因斯坦那样的人物,为什么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有不少是华人,但不属于中国?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令人触目惊心的是,现在中国舞台上弥漫一片港台风,真正有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平的作品无人问津,受到冷落。以土为荣,插科打诨的丑角、低俗表演却受到热烈吹捧。就象沸腾的泡沫一样,表面上看起来热气腾腾,实际上是空无所有。从首都到地方,几乎所有荧光屏上都充斥着浅薄、空洞、低俗,既无价值又不耐看的节目。
有一次,一家上海电视台邀请一位顶级钢琴家上台表演。出乎意外,女主持人不是请他演奏古典乐曲,而是要求用琴声来模仿从天鹅到小狗、大象到老鼠的叫声,以为这样才足以显示钢琴家才艺出众,实际上却把这位享誉全球的演奏家贬低到马戏团小丑的地步。其无知可笑程度,实在令人心里发怵。
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不光需要把GDP搞上去,也必须把文化搞上去。什么时候,当官员和老百姓在世人面前变粗鄙为文雅,体面而有素养,中国拿得出举世闻名的作品了,中国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文明大国。 ▲ 作者 ● 陈有为是华盛顿中国论坛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