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影响中国30年改革开放最为经典的十句话
http://bbs.voc.com.cn/topic-1849800-1-1.html
(十)、最深情的表白:“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点评】这是邓小平为英文版《邓小平文集》作的序言中的一句,文字朴实,感情真挚,成为文集的点睛之笔。“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也随即传遍世界各地。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能真的把自己当着人民的“儿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将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繁荣!
今 日 看 点 : 2009-04-29▲◆★●■☆
环球时报:美国必须逐渐淡出两岸事务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2/23/20090427/15453138.html
第三次“江陈会谈”的特点
http://www.zaobao.com/yl/tx090429_502.shtml
《明报》:内地官场“五一”后大执位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4/hongkong090429o.shtml
"打下来的和平,才让人觉得心里面踏实"
http://www.ddhw.com/readpost.aspx?topic_id=27&msg_id=11226&
重温邓小平的十个“如果”断言,发人深思!
http://topyl.com/bbs/thread-572651-1-1.html
环球时报:美国必须逐渐淡出两岸事务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2/23/20090427/15453138.html
2009-04-27 环球时报 台湾与大陆距离最近的金门岛,这里曾是两岸曾经军事对峙的标志,现在两岸形势已大为缓和。
环球时报4月27日报道当“面向未来”、“追求和平”成为台湾海峡两岸的共识时,美国在两岸事务中的逐渐退出就已经列上了历史议程。
近日,继温家宝总理提出“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并进”的十六箴言后,马英九也期望两岸“往前看”,呼吁别再重复过去的恶斗。这是两岸领导人再一次对中国未来表达了一致的设想。很明显,两岸走近并最终统一是历史大趋势。此时,人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影响两岸关系走向的最大外部因素——美国。
大多数人都承认,过去一年,大陆、台湾和美国呈现了空前的“三赢”局面。出现这种良好势头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在两岸事务上的“非主角化”。前美国在台协会主席卜睿哲说,这一年来,两岸事务的重要事件都是发生在北京和台北之间,没有华盛顿的身影。美国最著名的两岸问题学者之一容安澜也表示,过去我们都在说台湾“实质上的独立”,现在随着两岸“三通”、经济融合,我们需要承认两岸是“实质上的一个中国”。可见,美国有识之士也承认,“两岸最终在一个国家的治理下”将是大势所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需要考虑逐渐淡出两岸事务的时间表和可行性的步骤。
长期以来,台湾一直是美国的一颗战略棋子,美国当然不会轻易脱手。但是,这颗棋子的战略作用已越来越小,美国想借这颗棋子来维持所谓的平衡也将越来越难。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下去,恐怕将来就是想用这颗棋子来遏制中国,也难以实现平衡了。美国一直是在借两岸的“不战不和”获取最大利益,但这样的状态也在渐渐失去持续的可能。中美关系的发展使台湾这张牌的分量变得越来越轻。可以说,美国的台海战略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调整关口。
由于台湾问题牵扯到很多美国的利益集团,美国国会和军方的一部分人当然不会轻易改变,特别是在调整的关口,他们的反应可能会更激烈。近日,有些国会议员就不断宣称,台湾是世界民主的重要模范,希望通过台湾影响大陆的政治制度。而五角大楼也一直没有放弃借台湾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岛内的“台独”势力更是借此蠢蠢欲动。但是,美国人最终会明白,既然两岸走近不可逆转,这种在中国人中间横插一杠的作法又能给美国带来多少好处呢?
美国退出两岸事务,并不意味着中国要将美国逐出亚洲,也不是要损害美国在中国、在亚洲的利益。只要“台独”、外国势力不闹事,没有人愿意生灵涂炭。如果美国真的想要正确面对一个与冷战时完全不同的亚洲,要调整其在亚洲的战略,“将自己的霸权地位小心谨慎地逐渐变成为能独自维持的国际体系”(布热津斯基语),那么,它就必须学会如何从两岸事务中逐渐退出。
历史证明,中国的统一是每一次分裂的必然归宿。外部势力来中国趟浑水,很难抗拒中华文明的这种力量。美国应该看清这一点,不应成为这一进程的阻碍者。在台海问题上,美国需要有高瞻远瞩的大智慧,而不是在一些细节上耍点小聪明。寻找可行性的退出方案,逐渐淡出两岸事务,是一种历史性的理性选择,也最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第三次“江陈会谈”的特点
http://www.zaobao.com/yl/tx090429_502.shtml
(2009-04-29)● 邵宗海(台北)第三次“江陈会谈”于2009年4月26日在南京举行。两会签署三项协议,双方就共同推动陆资来台投资获致共识。这次会谈有两个重要特点,很可能进一步影响到两岸四地以及政治谈判的发展,谨粗略分析如下。
第一,这次“江陈会谈”的特点是,海基、海协两会的协商,使两岸四地间的关系进入了一种微妙的阶段。特别是在两岸直航班次增加的议题上,香港与澳门均扮演了重要的杯葛角色,间接向北京传递了不同的看法,导致两岸航班最终没有达到台北原先期待的数目。
今后,在陆客来台数目、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以及其他议题方面,港澳因权益受到影响而再次向北京提出不同看法,将是两岸关系回温之后最受外界关注的。
说起来,台港关系目前的发展非常正面:香港贸易促进局己经在台湾设办事处,而香港政治事务局局长曾德成不久前也来台访问,加上香港特首曾荫权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台中市长胡志强等先后正式会晤,多少都说明了过去台港间一些政治敏感事情,己不再是彼此的忌讳。因此,台北今后应该用全新的思维与态度,处理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关系。
譬如说:两岸直航班次的增加,是否可设置双规管道,既与对岸协商,也与港澳相关单位会晤,让对方能理解台湾的立场,同时更去体谅对方的困难。唯有沟通与磋商,才能消除误解。何况台北在港澳均有驻在机构,沟通管道应该会更通畅。
两岸谈判的政治地位问题
第二,双方主谈代表几乎都有官方身份,而且在协议签署之后,也不避讳指出未来实质问题将直接由官方机构来洽谈。高孔廉就说,“将来两会签署各项协议后,就由主管机关直接去谈,海基会的角色就告一段落”。这是不是暗示两岸协商将进入官方接触阶段,值得注意。
若本次两会协商己有准官方态势,加上温家宝在人大会议报告中,也正式提出北京将要“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显然意味着中共将全面提升两岸谈判的政治层次。
基于这样的形势,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谈话中,特别强调“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分裂,而是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是否暗示北京可能要回头去接受1949年中华民国当时存在的事实,以终结“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实在是值得台北关注。
另外,胡锦涛在谈到两岸可协商“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的看法时,又特别提到,为有利于两岸谈判,“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探讨”。这个“政治关系”到底会赋予两岸谈判以什么样的政治定位?如果参考上面说过的“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那可能将是:中共在面对两岸政治谈判时,正在考量台湾定位问题。台北应予留意。▲ 作者是中国文化大学大陆所教授
《明报》:内地官场“五一”后大执位
http://www.zaobao.com/wencui/2009/04/hongkong090429o.shtml
香港 2009-04-29(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五一”后内地官场将有一轮新的大规模调整。据说,多个省市的地方官以及部分中央部委的一、二把手都将换人,虽然这是中共惯例的届中(每5年为一届)调整,但今年的调整仍有自身的特点值得观察,一是为两年半后的中共十八大打下人事基础,二是今次高唱入云的“减副 (职)”口号能否落实,三则是习近平日前提出的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后,会有哪些政坛新星崭露头角。
广东省或有人事异动
在新一轮干部调整中,广东、福建、河南、江苏、内蒙古、辽宁、湖南等多个省区的书记或省长都将异动。
过分强调年轻“只能往学校找”
不过,内地近期舆论对于中共的干部年轻化和官员频繁调动却唱起反调。官方《人民日报》就引述一项网上调查指93.6%(1853票)的网友认为“目前大多数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偏单一”;并指有年轻干部对国情、民情,对党的奋斗历史和优良传统缺乏深入了解,有的经不起权力、地位的考验,他们有很多人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文章引述唐代张九龄提出的选官原则“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指目前机关干部多缺乏基层历炼,中央和国家机关厅局级官员中,具有县、乡基层工作经历者仅占12.5%。
而新华社属下《了望新闻周刊》亦刊文指“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一些乡镇,书记、乡镇长要求30岁,团委书记(副科级)要求28岁,只能往学校里去找了。”这种片面强调低龄化的提拔方法令干部产生浮躁情绪,刚到一个岗位就又想覑提拔,容易走上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邪路。
而官员的频繁调动,亦是对“宪法”和“地方各级政府组织法”的漠视,主要官员在任期内频繁调动,已经令地方的选举制,实际上变成了变相的任命制。加重了官员眼睛向上,不重民意的倾向。 ▲
"打下来的和平,才让人觉得心里面踏实"
http://www.ddhw.com/readpost.aspx?topic_id=27&msg_id=11226&level_string=0&page=1
据新闻报道:越南总理阮晋勇日前接受香港《大公报》专访时透露,2009年中越将签署《勘界立碑议定书》及《新边界管理规定》两份文件,此后双方重点将放在“海上问题”的谈判,致力找出双方均能接受的、长久的海上边界解决方法。
这意味着,窃据了二十多个中国海岛的越南,开始想与中国进行海上边界谈判了。阮晋勇还假惺惺地表示:“越中两国本着同志加兄弟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互相照顾对方的利益,完全拥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存在问题。” 他还希望:“双方在今后的谈判重点是海上。”
我认为,针对越南方面的表态,中国应该清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那就是:现在不宜急于与越南进行海上边界谈判。
道理很简单,目前越南占据着太多的中国南沙岛屿,而中国海军力量薄弱,既不能收复领土,也未能对越南构成足够的威慑力。如果在这时候进行中越海上边界谈判的话,中国的处境非常不利,并且很有可能掉入越南设下的圈套,默认越南侵占并拥有我南沙群岛领土主权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海上边界谈判,非常不利于日后我海军力量强大时,对失地的收复。
阮晋勇此次提出要与中国进行海上边界谈判的地方,仅仅是局限于“北部湾地区”,只字未提“南海诸岛”,以及被越南非法侵占的我南沙二十多个海岛。我想,阮晋勇的如意算盘无非是:将越南占据我南海海岛作为既定事实,视越南拥有南沙诸岛的主权设为中越海上边界谈判的默认前提,而仅仅将中越之间的海上边界纠纷局限于“北部湾地区”上。这是典型的企图先入为主,故意引我入瓮,故意设立前提的谈判。中国怎能上这个当?
其实在中越海上边界争端问题中,北部湾的边界纠纷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矛盾集中在南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的争端上。北部湾距离中国大陆、海南岛都比较近,如果在此区域发生军事冲突的话,中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在距离中国大陆二千公里的南沙群岛上,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的话,以现在中国海军的实力,如果在那个区域与越南进行战斗的话,我们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阮晋勇故意避重就轻,专谈于中国有利、于越南不利的北部湾来谈判,真是欺我中华无人。
我认为,在越南人面前,中国应该理直气壮地挺起腰板,摆出以我为主的姿态来进行。对于中越海上的边界争端问题,中国到底想不想谈?重点谈什么?重点谈哪里?到底是想通过谈、还是通过打来解决问题,这是中国的事情,岂能是你越南单方面说谈就谈、说谈哪就谈哪、说不打就不打的?
目前,越南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侵占我国南沙群岛达28个。从1973年起,南越政府已经开始抢占我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1975 年4月,北越打败南越后立即派兵占领了这些岛屿,完全背弃先前他们在南沙群岛上的主张(即南沙群岛属於中国领土)。而且,越南方面还声称拥有全部南沙群岛的主权。越南在南沙群岛的野心之大,无人能及。
中国南海石油储量近50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如今,南海周边国家已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家。至2008年底,越南已从南沙油田中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250多亿美元。越南也因此成为南海最大的既得利益获得者。
那么,中国既然一贯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为何还放任越南在自己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掠夺自己的宝贵资源而无动于衷呢?
原因无他,就是目前我们的海空军力量还弱小,在南沙与越南作战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以解放军目前的海空军力量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组织一支强大的海空军混合编队,奔赴远洋、深入南海腹地进行作战,这就是我们非常无奈的现状。
表面上看来,中国的海空军力量与越南相比,处于上风。但是只要我们仔细看一看我们海军的家底,就知道我们的海军太缺乏远洋大规模作战的能力了。中国海军目前最重量级的无非就是那几艘现代级大型驱逐舰,以及“旅沪级”“江卫1”“江卫2”“旅大级”“旅海级”等级别的一批驱逐舰、护卫舰。这些舰只吨位均在四五千吨上下,部分舰只可以搭载直升飞机。两艘先进的大型登陆舰刚刚才交付海军使用,实际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除此之外,其他都是一些比较陈旧的普通舰只。
中国海军航空兵在三大舰队辖下均有航空师和独立航空团,目前拥有战斗轰炸机约五六百架,主要装备为歼轰-7(即“飞豹”),以及少量的苏-30。由于没有航空母舰,而且歼轰-7并不适合空战,所以,我们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海军航空兵在实际参战时,只能采取“打完就跑”的战术。
海军陆战队是在登岛作战中最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军海军陆战队总人数约在四万人左右,现有大小登陆运兵船只500条以上 (另外还有75艘左右的气垫船)。另有一些货运船和大型补给船也可运送装备。不过问题是,这500余艘两栖登陆工具中,仅有玉连级、玉登级、玉海级等现役中型船可载少量重装备,且数量不多。可以搭称一个连10辆战车或直升机的现代大中型登陆舰就只有玉康级和较新的玉亭级了,前者现有7艘,后者在8艘上下。
最关键的、也是最要命的,是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没有空中掩护的远洋作战舰队,在奔赴战区途中无疑是敌人空军打击的活靶子。这样,我们的远洋作战舰队很有可能在未到达作战区域前,就被敌空军的反舰导弹击沉了。
☆ 这就是我们非常无奈的现状。
相反,目前被越南占据着的南沙群岛距离越南本土仅百来十里,越军在此作战的话,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近年来,越南重点加强海军建设,不断引进先进的军舰。越南海军在加大从俄采购力度的同时,不断扩大武器进口来源,先后从法国、韩国、波兰、匈牙利、乌克兰等国购买了导弹艇、巡逻艇等海军装备。在外购武器中,其中最先进的当属俄产4艘配备“白蚁”导弹系统的“闪电”级导弹快艇、2艘“萤火虫”级巡逻快艇及用于装备“闪电”的48枚Х-35型反舰导弹。其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南海地区的有效监控,与中国等相关国家争夺南中国海丰富的油气资源。
早在1995年,时任越共总书记的杜梅就公开表示,要重点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迅速提高保卫越南“主权”、国家利益和海洋自然资源的作战能力。按照越军目前的思路,依托越南南部“S”形海岸线与其占据的星罗棋布的南沙岛屿,可以构成相对完整的防务体系,越南海军则能够“以点控面”,以地理优势发挥小吨位舰艇的战斗力,能够有效地与中国远征海军抗衡。随着一些先进武器装备的服役,近年来,越海军与空军一道,多次举行以保卫要地、支援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较大规模海空联合作战演习,针对性很强。中国切不可掉以轻心。
写到这里,我不禁非常愤怒。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我们的军费也逐年提高,我们的公务员行政经费更是一直都高得惊人。但为何我们海军的先进舰只的数量一直都不见有大幅的增加?我们的海军建设进度为何如此的缓慢?既然我们的江南造船厂、广州造船厂有技术力量为外国商户制造十几万吨级的远洋商船,为什么不为自己的海军制造多几艘大型登陆舰呢?
还是再说海上边界谈判的事情吧。现在我们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我们目前的海军力量还很弱小,我们现在没有航空母舰,我们没有强大的空军支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与越南展开海上边界谈判的话,我们有什么底气在谈判桌上争取南沙群岛的主权利益呢?仅仅和越南谈北部湾吗?北部湾现在事实上由我们控制着,越南人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谈不谈都无所谓。谈南海诸岛的主权吗?越南小鬼子现在牢牢占据着南沙群岛,还不断地往那增兵,大搞建设,大搞旅游开发,大肆与外国石油公司搞联合开发,而中国对此却是无可奈何。
事情最明白不过了:阮晋勇现在之所以急于与中国进行海上边界谈判,是因为眼下开展谈判对越南有利,对中国不利。他自然清楚,中国海军的强大崛起是迟早的事情,越南必须赶在中国海军强大之前,与中国进行海上边界谈判,最好能谈下来、定下来。这样,纵使日后中国海军发展了,实力强大了,也不能再与越南争夺南沙群岛。
对于越南这种如意算盘,中国切不可上当!
看阮晋勇的意思,他是根本就没有打算和中国谈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既然如此,眼下我们与越南在海上边界问题上又有什么可谈的呢。
因此,只有当中国海军强大了,我们的航空母舰编队成战斗力了,我们有实力奔赴南海腹地作战、并有把握战胜强敌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堂堂正正地坐上谈判桌,与那些窃据中国领土的东南亚国家进行谈判。有强大海军在后面撑腰的谈判,方可确保我中华之最高利益。否则,宁可坚决抗议,也不可默认强盗的侵占、而进行屈辱的、不公平的谈判。
谨以电视剧《康熙帝国》中的一句台词作结尾吧:“谈下来的和平,总觉得心中没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别人一不高兴就会把合约撕毁了。还是打下来的和平,才让人觉得心里面踏实呀。”▲ 易之风 中华网论坛
重温邓小平的十个“如果”断言,发人深思!
http://topyl.com/bbs/thread-572651-1-1.html
反复认真学习《邓选》,近日从《邓选三卷》的不同文章中汇集有关姓“社”姓“资”的十个如果:
☆ 1、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的人生活富裕问题。(P64)《与日本友人的谈话》
☆ 2、 按照现在开放的办法,到国民生产总值人(以下转第91页)均几千美元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产生新资产阶级。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说归公有。(P91)《在中顾委三次会议上的讲话》
☆ 3、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P111)《在全国科技会议上的讲话》
☆ 4、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出处同上)
☆ 5、 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P154)《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 6、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能在某些局部地区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形成一个新的资产阶级,产生一批百万富翁,但顶多也不会达到人口的百分之一,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P208)《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的谈话》
☆ 7、 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 人均达到四千美元,、 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六万亿美元·····就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P225)《与捷克总理的谈话》
☆ 8、同时也有右的干扰,概括起来就是全盘西化,打着拥护开放、改革的旗帜,想把中国引导到搞资本主义。这种右的倾向不是真正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是要改变我们社会的性质。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历史上有人想在中国搞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我们搞社会主义虽然犯过错误,但总的说来,改变了中国的面貌。(P229)《会见西班牙副首相的谈话》
☆ 9、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P364)《会见马拉西亚朋友谈话》
☆ 10、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支持贫困地区发展。(P374)《南巡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