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教授称政治改革重要性已超过经济改革 | (回到Blog入口) | 危机之中的“北京共识”,中国今天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

中国军队2000多名军事留学生学成归国发挥骨干作用

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31-3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31、人要有三平心态:平和、平稳、平衡。对自己要从容,对朋友要宽容,对很多事情要包容,这样才能活的比较开心。

 

32、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33、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34、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35、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今 日 看 点 : 2009-03-12 ▲◆★●■☆

 

稀土成中国21世纪经济武器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52786-1-1.html

 

建国60年以来最严重的四次叛变事件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53268-1-1.html

 

美间谍船无视国际法是公然挑衅中国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58877.html

 

美军测量船意图监测中国新型核潜艇

http://topyl.com/news-2827315.html

 

英媒:中国将用稀土控制全球未来新能源

http://news.ifeng.com/mil/4/200903/0310_342_1054166.shtml

 

美国太空评论网:西方报道曲解中国太空计划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3/0311_23_1055322.shtml

 

韩国中央日报:中国面临中等发达国家综合征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3/0311_23_1055326.shtml

 

中国军队2000多名军事留学生学成归国发挥骨干作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3/0311_17_1056363.shtml

 

 




稀土成中国21世纪经济武器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52786-1-1.html


  英国《泰晤士报》2009年3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掌握技术未来的钥匙 中国从一项长达15年的调查中胜出,成为稀土金属供应的“最大垄断国”。业内专家说,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大幅削减每年的稀土金属出口配额,任何公司都将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风力涡轮机或混合动力汽车,这一局面正在迫近。
  在经过长期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17种镧系元素(原子序数58至81之间的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手机、激光器和航空业等方面,而这些元素都由中国生产。

  虽然中国具备生产足够的镧系元素、铽元素、钕元素和镝元素的资源和精炼能力,以满足每年10%的全球需求增长率,但预计它今年对全世界的稀土出口只有38000吨,这还不够日本一个国家的需求。

  而且,随着世界各国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加大努力,中国的主导地位将变得更具有战略决定性,因为很多重要的环保技术,例如风力涡轮机、低能耗灯泡和混合动力车等都非常依赖稀土金属。

  稀土金属专家杰克•利夫顿说:“邓小平1997年曾说,就像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一样,中国也将成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如今,邓的话已成为赤裸裸的现实。世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这些‘技术性金属’的元素,也就谈不上什么技术。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这些金属给本国公司以其它国家难以匹敌的竞争力。”

  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日益崛起的实力及其明显要把它作为“21世纪的经济武器”的意图令日本政府感到担忧。有日本政府人士对《泰晤士报》说,对日本业界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海啸恐慌。日本几乎100%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因此它将这些元素看作未来贸易战的一个潜在战场。

  丰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车生产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寻找稀土。美国被价格战挤出的稀土矿也将重新投入使用。不过,很多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北京会在世界出现主要竞争者之前策划一场全球供应危机。

  日本三井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说,中国的战略表明,北京和世界消费者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复杂博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为中国高技术产业提供一个繁荣的机会,允许它们获得对亚洲、欧洲和美国竞争者的巨大竞争优势;其二,迫使外国公司将其高技术工厂和研究中心转交给中国,以此来避免配额限制,但此举将会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对,因为它们担心会丧失产业机密。

  佐藤还认为,中国还会用其已有的垄断地位来摧毁任何新的竞争。虽然世界上42%的稀土矿藏分布在中国之外的地方,但这些地区几乎不具备精炼能力。

  佐藤说:“当然,有很多人想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建立精炼厂,寻找稀土来源,但这些投资在中国可能施加价格报复的情况下并不会起什么作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都出现了新的项目,但中国只需将价格下调,就会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建国60年以来最严重的四次叛变事件
http://www.topyl.com/bbs/thread-553268-1-1.html


☆ 邵正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机械部处长,大校军衔,从1991年起策反包括刘连昆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

☆ 刘连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机械部主任,少将军衔,从1992到1999年间出卖大量军事情报给台湾!直接造成1996年夺取彭湖外岛计划的流产!

 台湾军情局特工张志鹏一九九零以台商身份赴大陆,成功发展中国解放军参谋部少将级军械部长刘连昆及大校邵正宗为台湾情报局工作,在一九九六年中国向台湾试射飞弹时,刘连忠与邵正宗向台湾提供了飞弹演习的情报,因此李登辉公开讲中国的飞弹是哑的,不必害怕,而刘邵两人因暴露身份,被中国处死。

 ☆ 俞强声,中国高级特工国家安全部处长。 1985年俞强声叛逃美国,导致潜伏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达三十多年的中国间谍金无怠被捕,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情报人员外逃事件。

 ☆ 徐峻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情局美洲司司长,大校军衔,2001年叛逃美国,徐峻平在北京外交圈很著名,专门负责联络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武官,并在中美高层会议中任翻译,2001年12月赴美时与 CIA联络后叛逃。徐俊平叛逃内幕很复杂,其严重性比海外报导的还要大。徐俊平真实身份是总参谋第二部(军方情报部门)的高级特工,其上司即是最近因牵连远--华走私案而判-刑的总参二部部长姬胜德,徐俊平是军方海外情报工作的一名核心人员,掌握中国海外情报网络的大量机密,其叛逃有可能导致中国海外情报系统被美方破获。

 在同一时期除徐俊平外,解放军总参谋部还有两名高级军官弃国叛逃。其中一人姓王,是总参二部负责科技情报的官员。另一位名叫郑镇江,为军方的军事战略专家,据悉是国防部长迟浩田亲自提拔的人。还有总参广州军区多人叛逃而且广州军区也有一个正团级和一个副师级军官失踪,因为两人带走了广州战区的大量台海战争兵力调派、后勤部署等作战情报。

 ☆ 刘广智,空军指挥学院院长,刘广智为在职正军级军官,也是少将,且为全国人大代表,地位显然比刘连昆高。空军指挥学院同时拘留的还有该学院处长王某,他负责接收刘广智出卖情报后所得的金钱。身为空军装备部军官的刘广智儿子也同时涉案被捕。主要是向台湾提供苏恺27、苏恺30等解放军主力战机的部署及训练,以及中国大陆防空系统等绝密情报▲


美间谍船无视国际法是公然挑衅中国
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58877.html


    2009-03-11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海洋行政执法公报》中,特别提到了中方出动海监船和海监飞机喝停外国测量船不法行为的做法。尤其是对未经中国政府批准、擅自在南海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海上调查作业的多艘美国军事测量船,中方曾经多次进行跟踪、监视,向其申明立场,要求其停止作业。

按《海洋法公约》宣佈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此海域为中国领海,而专属经济区的一切作业必须得到中国政府的认可。但美国一贯都是不将别国的主权放在眼里,断然拒绝承认《海洋法公约》

近日,美国海军侦测船在南中国海遭五艘中国船包围。美国抗议中方滋扰公海例行作业很危险, 美国国防部指海洋侦测船“无瑕号”(USNS Impeccable),周日在海南岛以南120公里海域被包围。美国国防部前天发难,指“无瑕号”在“国际水域进行例行勘察”时,遭一艘中国海军情报搜集船、一艘海事局渔业监督船、一艘国家海洋水文监督船和两艘挂着中国国旗的拖网渔船包围,两艘驶近至仅距离“无瑕号”的15米范围,“无瑕号”向其中一船开消防灭火喉驱赶,但对方船员脱剩内衣裤,继续逼近至8米。

美军抗议滋扰公海作业,美国国防部指,中国船还向海面抛木头阻挡“无瑕号”去路,两艘船更驶到“无瑕号”前面,迫“无瑕号”急煞停,船员又用长杆爪鈎试图弄断”无瑕号”拖曳的声纳网。”无瑕号”后来用无线电通知对方要离开,要求闢出安全航道。美国强调”无瑕号”并无武装,船员只是外判承办商人员,中国船的行动不专业、危险、漠视其他船隻安全、违反国际法;又指”无瑕号”和另一海洋侦测船“胜利号”(Victorious)上周已六度被中方滋扰挑衅,扬言会继续在那“国际海域”作业。

中国外交部反击,指美方说法“严重违背事实,颠倒黑白,中方完全不能接受”。 “无瑕号”未经中方许可,擅闯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属于非法活动,中国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有关活动。

“ 无瑕号”被包围的位置,距离海南岛不远,靠近中国三亚榆林海军基地,其目的可想而知,据美方早期报道:此地部署了中国新型核攻击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商用卫星图片去年已将中国这个绝密核潜艇基地曝光。并有报道称,解放军他日建立航空母舰舰队,亦可能以榆林为基地。侦测船的目的无非就是要侦测海南岛的解放军新式核潜艇,美国海军近年忙于蒐集中国潜艇和南海海床资料,以供和平时期加强对中国潜艇的侦测能力,一旦开战将能更有效捕猎中国潜艇。

“无瑕号”是公认的美军间谍船,“无瑕号”: 非武装的反潜侦测船 长:85.8米 宽:29.2米 深:7.9米 时速:22.2公里 。从美国海军声呐系统的技术水平分析,“无瑕号”号当时完全有可能获取在沿海基地和近海海域活动的中国潜艇的情报,这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可以说,“无瑕号”号的活动如同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中的美军EP-3侦察机,中国军方决不能再等闲视之。该间谍船在中国经济专属区进入中国海域,可以说明美国的行径是视国际法不顾,公然挑衅中国的主权,难道国际法的准则要按美国来定吗?

☆ 中美近年军事对峙事件

● 08/05/1999美军战机在南斯拉夫战争中,误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激起中国人怒愤,包围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美国总统克林顿道歉

● 01/04/2001美军侦察机在南海跟中国战机空中相撞,侦察机迫降海南岛,24名美军被扣留11天,中国拆掉侦察机,并一度中止所有美军军舰访问香港

● 09/2002美军”鲍迪奇号”间谍船闯入黄海水域,中国军机和军舰跟踪驱赶

01/2006中国一艘”宋级”潜艇在日本冲绳水域跟踪美军”小鹰号”航空母舰,突破多重防护网,潜近”小鹰号”16公里才突然浮出水面,令美军吓了一惊

● 09/03/2009美军侦测船”无瑕号”闯入中国在南海专属经济水域,怀疑对榆林海军基地进行刺探工作,遭5艘中国船隻包围。部分摘自网络 ▲


美军测量船意图监测中国新型核潜艇
http://topyl.com/news-2827315.html


   美国军事与核问题专家汉斯·克里斯滕森2009年3月9日在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网站上发表文章称,星期日(3月8日)在中国南海,美国海军称美海军潜艇监测船“无暇”号(USNS Impeccable)遭到5艘中国船只对峙,他认为“无暇”号很有可能是在执行探测中国在南海新型核潜艇的军事任务。

  最新的媒体报道显示,五角大楼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周中还有其他几起事件,美国海军潜艇监测船“遭遇了攻击性行为,中国运-12海上监视飞机曾几十次低空飞跃其上空”。

  而最近一起事件发生的地点位于海南岛榆林海军基地以南75英里的国际水域,而中国正在榆林海军基地部署新式的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当时美国方面正忙于收集潜艇和海底数据,提升其平时探测潜艇的能力,以便在战时可以更有效地猎杀它们。

  无暇号的“平民船员”

  美国海军在描述这起事件的声明中指出“一艘由平民的操纵的船只为美国海上军事运输司令部执行任务”。然而作为五艘海洋监测船之一,美国海军“无暇”号 (T-AGOS 23)有着重要的军事任务,它装备有被动和主动低频列阵声纳,可以有效地侦测和跟踪潜艇。“无暇”号直接为美国海军舰队服务,在2007年的西太平洋“勇敢之盾”军演中也有这种监测船提供支持。

  “无暇”号装备有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SURTASS),这是一种被动线式水下监听列阵拖缆。拖曳线列阵声呐是一种深水潜艇探测系统,(美国)海军还想要增加一种主动低频列阵声纳(LFA),以提高在浅海水域对潜艇的探测能力。

  确切地说,按照美国海军的标准,“无暇”号“是一种装备拖曳线列阵声呐系统和主动低频列阵声纳的平台”。

  ▲ 榆林海军基地的中国新式核潜艇

  “无暇”号很有可能是为了监测“商”级(093型)攻击型核潜艇,这种新型潜艇是为了取代老旧的“汉”级而研发的,“商”级核潜艇最近曾在榆林海军基地现身。

  2008年9月15日的商业卫星图片显示2艘“商”级核潜艇停泊在榆林海军基地,这应该是首次有两艘“商”级核潜艇同时停泊在该海军基地。

  2008年2月的卫星图片还显示一艘“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094型)首次出现在海南岛的海军基地。从那以后,就没有“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卫星图片。正常的情况下,这些潜艇都是靠近海岸活动,但是在2008年潜艇共有12次远洋巡航——是 2007年巡航次数的2倍。

  ▲ 签署危机管控协议的时机

  此次事件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政府哪一级别的什么人下令在国际水域进行骚扰行为。这一行为将使奥巴马政府中那些对美中军事关系持乐观态度的人日子很难过,而美国内部的强硬派也会借机发难。

  星期日中美之间发生的事件以及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提醒人们应建立期待已久的军事行动管控机制。受美国对台军售影响而中断的中美军事交流于上个月恢复,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基廷上将称以“首创精神”制定“交通规则”可以解决类似问题。

  由于缺少这样的协议,“无暇”号事件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严重影响,并成为中美之间互不信任的源头,这样的状况是美中双方和该地区其他国家无法承受的。(徐冰川/落晖) ▲


英媒:中国将用稀土控制全球未来新能源
http://news.ifeng.com/mil/4/200903/0310_342_1054166.shtml


2009年03月10日 环球时报 全球95%以上的稀土资源都由中国生产供应

英国《泰晤士报》3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掌握技术未来的钥匙

中国从一项长达15年的调查中胜出,成为稀土金属供应的“最大垄断国”。业内专家说,这一主导地位将使中国控制消费类电子和绿色技术的未来。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大幅削减每年的稀土金属出口配额,任何公司都将无法在中国以外的地方生产风力涡轮机或混合动力汽车,这一局面正在迫近。

在经过长期的价格战和出口配额削减后,全球95%以上的稀土金属都将由中国生产供应。17种镧系元素(原子序数58至81之间的稀土元素)广泛应用于手机、激光器和航空业等方面,而这些元素都由中国生产。

虽然中国具备生产足够的镧系元素、铽元素、钕元素和镝元素的资源和精炼能力,以满足每年10%的全球需求增长率,但预计它今年对全世界的稀土出口只有38000吨,这还不够日本一个国家的需求。

而且,随着世界各国在能源利用率方面加大努力,中国的主导地位将变得更具有战略决定性,因为很多重要的环保技术,例如风力涡轮机、低能耗灯泡和混合动力车等都非常依赖稀土金属。

稀土金属专家杰克·利夫顿说:“邓小平1997年曾说,就像中东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区一样,中国也将成为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如今,邓的话已成为赤裸裸的现实。世界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这些‘技术性金属’的元素,也就谈不上什么技术。中国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这些金属给本国公司以其它国家难以匹敌的竞争力。”

外界认为,稀土资源将为中国高技术产业提供一个繁荣的机会,允许它们获得对亚洲、欧洲和美国竞争者的巨大竞争优势

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日益崛起的实力及其明显要把它作为“21世纪的经济武器”的意图令日本政府感到担忧。有日本政府人士对《泰晤士报》说,对日本业界来说,这是一种无形的海啸恐慌。日本几乎100%的稀土进口都来自中国,因此它将这些元素看作未来贸易战的一个潜在战场。

丰田和日本其它大型汽车生产商正忙于在越南和马来西亚寻找稀土。美国被价格战挤出的稀土矿也将重新投入使用。不过,很多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北京会在世界出现主要竞争者之前策划一场全球供应危机。

日本三井公司稀土部门负责人佐藤阳一说,中国的战略表明,北京和世界消费者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复杂博弈。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原因大致有两个:

    ▲其一,为中国高技术产业提供一个繁荣的机会,允许它们获得对亚洲、欧洲和美国竞争者的巨大竞争优势;

    ▲ 其二,迫使外国公司将其高技术工厂和研究中心转交给中国,以此来避免配额限制,但此举将会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对,因为它们担心会丧失产业机密。

佐藤还认为,中国还会用其已有的垄断地位来摧毁任何新的竞争。虽然世界上42%的稀土矿藏分布在中国之外的地方,但这些地区几乎不具备精炼能力。

佐藤说:“当然,有很多人想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建立精炼厂,寻找稀土来源,但这些投资在中国可能施加价格报复的情况下并不会起什么作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都出现了新的项目,但中国只需将价格下调,就会把竞争对手挤出市场。”(作者利奥·刘易斯。唐湘 译) ▲


美国太空评论网:西方报道曲解中国太空计划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3/0311_23_1055322.shtml


2009年03月11日 环球时报 美国太空评论网3月9日文章,原题:曲解中国龙不久前,中国人通过电视公布了该国的空间站设计。西方媒体对此做了大量报道,仿佛这是不得了的披露。事实上,中国的空间站总体构想公之于众已近6个月。尽管一些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耸人听闻,但事实就是事实。在报道中国未来的太空计划时,媒体似乎更多地反映了西方的偏见和恐惧,而不是中国政府实际上所说和所做的。中国的声明并非不可靠,而西方媒体总是漫不经心。

不妨来看个例子。“太空飞行进行时”网站3月2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准备军事空间站发射时恰逢航天飞机淘汰》的文章。这篇文章说,中国正在研制一种新的小型空间站,名为“天宫一号”,将于2010年发射升空。它还报道称中国又在研制一种更大的中国版“和平号”空间站,将在2020年发射。该文还称 “天宫一号”至少有部分军事用途。

但是,这篇文章未能意识到,中国“天宫一号”计划的宣布其实只是去年秋天中国所发布的信息的次要放大而已,根本算不上新信息。去年9月在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会议上,一名演讲者就谈到中国未来载人航天计划,包括“天宫一号”以及最终研制更大型空间站的计划。

上述文章暴露出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太空计划时的一个共同特点:它们经常与中国实际所发生或被报道的相脱节。西方媒体报道一般存在两个自我强化的问题:或者含有翻译错误,或者把中国早就公布的东西当作新信息。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中国在太空计划方面高度保密。当然,中国太空计划公布的信息要少于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但他们发布的信息要多于许多人意识到的,并且也多于冷战时期苏联发布的。不过,西方媒体没有到中国的政府和新闻网站寻觅这些信息,而且也缺少区分合法信息与小道消息的能力。西方媒体似乎一向不相信中国发布的信息,尽管没有证据表明中国故意放假消息。

西方媒体这种做法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它可能有碍西方理解中国现状。让问题愈加复杂的是,媒体报道经常含有翻译错误。翻译错误和不信任导致了西方的误报。这种误报会最终反映到国会那里。

现在西方媒体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它们聚焦于中国实际的空间站计划而不是尚不存在的载人登月。但文章的主题却还是一样:中国正在与美国竞争,并将“咄咄逼人地”在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和“猎户座”飞船启动之间的5年空当期把人送上太空。这无疑会是今后几年的主题。但这场讨论没有注意到的是,中国其实并没有与美国竞争。他们的载人航天计划缓慢而谨慎,主要关注积累自身的技术能力,而不是“击败”什么人或取得宣传目标。

另一个误解也挥之不去,即认为中国的空间站主要有军事用途。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管理的,西方观察家据此认为它的太空计划有军事目标。但是,解放军是中国少数拥有技术能力的政府机构之一,其管理载人航天计划更多的与技术能力而不是军事目标有关。▲(作者德韦恩·戴伊,汪析译)


中国军队2000多名军事留学生学成归国发挥骨干作用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03/0311_17_1056363.shtml

 
新华网北京2009年3月11日电(刘逢安、余平)据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军事训练对外合作局负责人介绍,中国军队自1996

年恢复中断30年的军事留学生派遣工作以来,共向美、英、法、德、意、俄等37个国家的100多所军事院校派遣军事留学生2200多人。目前,已有2000余名学成归国,并成为军队作战指挥、装备技术和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

选派重点部队和新武器装备部队、指挥院校和综合大学以及高级机关综合部门中,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国外高等军事院校留学深造,是新时期中央军委作出的重大决策。

1996年9月,中国军队派遣42名中青年军官赴俄罗斯军事院校留学,标志着新时期军事留学生派遣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

此后,军队根据世界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军事留学生派遣方向,逐步形成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周边邻国和其他特长国家为辅的派遣格局。派遣规模由当初的每年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每年300多人,派往国家由当初的几个扩展到30多个,留学专业由当初的7个增加到100多个。

在学成归国的军事留学生中,有1000多人被提拔使用,50多人走上军以上领导岗位,400多人走上师、团职领导岗位。


韩国中央日报:中国面临中等发达国家综合征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3/0311_23_1055326.shtml


2009年03月11日 环球时报 韩国《中央日报》3月10日文章,原题:藏在中国面前的伏兵

从经济指标来看,中国已经迈进中等发达国家门槛。去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得中国实体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同时,暴雪等严重的自然灾害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考虑到上述因素,中国能够取得这样的经济增长是很惊人的。笔者认为,这是因为中国采取了顺应发展的政策,并且拥有贯彻制度的能力。

但是早早地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也给中国带来新的苦恼,因为按照历史经验,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与政治密切相关,对于经济发展的期待必然会导致民众要求实现政治制度化。中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去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超过12万件。这一数据证明中国社会存在着严峻问题。

中国现在的长期目标是在2050年成为发达国家,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使人民“不仅解决温饱问题,并且能够过上富裕生活”。但是中国也面临着解决“中等发达国家综合征”这一问题。

当然,中国处理危机的反应速度也在加快。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理念,放弃一味追求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改变官僚化的政党与国家体制,中国共产党引入党内民主,提高决策透明性。同时,为从根本上对公务员队伍进行改革,中国宣布开展反腐斗争。以上举措并不是为转移民众不满的权宜之计,而是源于深刻的危机意识。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腐败对市场经济的抑制作用,很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但世界经济危机的不确定性制约了中国从容改革的空间。此外,中国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中国自己的问题,国际社会所做的考虑很可能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还可能引发新的瓶颈问题。中国面临着历史性课题,必须实现经济发展的步伐与政治发展的步伐相一致,克服“成功悖论”。

从历史看,强大国家的崛起是将危机变成机遇的结果。中国如能清除隐藏在中等发达国家门口的伏兵,实现新飞跃,就等于向世界证明了自己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作者李熙玉,张尹珠译)▲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March 12, 2009 09:27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北大教授称政治改革重要性已超过经济改革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危机之中的“北京共识”,中国今天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