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知识之六
http://bbs.voc.com.cn/topic-1719066-1-1.html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今 日 看 点 : 2009-01-17 ▲◆★◇●■☆
新手奥巴马 如何介入两岸关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观察奥巴马的台海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台湾官员称台当局秘密与美国洽谈护航事宜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17/1025539085.html
我国海平面去年上升14毫米 升幅高于全球均值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7/023617061408.shtml
国庆大阅兵之新创意--长安街模式+渤海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我军1999年阅兵132架飞机1秒不差飞过纪念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16/0935538995.html
新手奥巴马 如何介入两岸关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以希拉里等人为主的奥巴马国安班子应是更务实的班子。
中评社香港2009年1月17日电/《中国评论》月刊一月号刊登了该刊学术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的文章,题目是“奥巴马对台政策和未来美台关系走向评析”。文章认为,“可以预料,在奥巴马执政初期,即其执政的最初一二年,其对台政策将不会有明显动作,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美台关系将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基本维持马英九执政以来的美台关系局面。”文章内容如下:
☆ 奥巴马对台政策将延续前任
2004年、2008年接连两次美国总统选举的竞选中,美国的对华政策,包括对台政策都不是热点问题,这表明美国两党对这一问题巳有较稳固的共识;也表明美国民众已对这一问题没有兴趣,在竞选中炒作此问题不会带来选票。这种局面决定了,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将不会面临需要在美国对台政策上釆取明显动作的压力,而克林顿和小布什在就任总统之初,却曾经面临较大的这方面压力。
现在已经非常清楚,奥巴马就职后,不仅在其执政之初的头一二年,而且在其整个四年任期中,摆脱金融危机走出经济衰退,都将是其执政的当务之急。可以肯定,奥巴马各方面的政策都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或者直接有助于目标的实现,或者减少实现目标的障碍。
美国的对华政策,与这两方面都直接密切相关。
一方面,美中经济合作已经达到十分重要十分紧密的程度,美中已经成为毫无疑问的经济战略伙伴,进一步强化美中经济合作,对于实现奥巴马的执政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扩大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加强美中金融合作等的意义和影响都是不言而喻的;另一方面,美中之间始终存在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而且还可能在奥巴马争取实现其执政目标的进程中,出现新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例如,人们预料奥巴马可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从而引发与中国的新的贸易纠纷,但最可能引发美中之间最严重冲突,并对美中关系产生全局性不利影响,危及美中合作,包括经济合作的仍然还是台湾问题。这些矛盾和利益冲突都是奥巴马为实现执政目标所需要避免和消除的。
显然,强化美中合作,首先是经济合作,避免和消除美中之间矛盾和利益冲突,首先是台湾问题,对美中合作的不利影响,应该成为奥巴马对华政策,包括对台政策的基本内容。
虽然奥巴马缺乏处理美中关系事务的经验,但如前所述,关于对华政策,包括对台政策,美国两党已有稳固的共识。所以,奥巴马最可能的选择应该是维持已有共识的对华政策及对台政策。这对于实现其执政目标,在趋利和避害两方面都是最有利的。此外,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出现和平发展新态势,台湾局势明显缓和。至少在奥巴马执政之初的一二年中,台湾问题将不会成为他的关注点。
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 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在具体做法方面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例如采取某些增进美台互信的措施等,但上述基本内涵不会有明显调整。可以设想,如果美中关系严重恶化,防范、遏制中国成为美国对华政策主导方面,奥巴马的对台政策将会发生明显调整,以突出利用台湾和台湾问题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战略取向。但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可预见的时期都不会出现。所以,奥巴马的对台政策将持续保持没有明显动作的局面。
☆ 美台关系不会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形成严重冲击
在陈水扁的第二个任期中,美台关系曾下滑到历史的最低点。陈水扁顽固推进“台独”路线,一再制造台海紧张局势,明显地企图迫使美国卷入与中国的冲突。这不仅严重、直接地干扰了小布什在共同反恐的基础上,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发展美中合作的对华政策,而且一再冲击了美主台从的美台关系基本模式。
马英九执政以来,虽然只有半年多,但美台关系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美台的互信已经基本恢复。马英九执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对于改善美台关系、恢复美台互信,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争取改善两岸关系,缓和台海局势是马英九执政后重点推进的政策,但同时他强调“不统、不独、不武”的目标,甚至宣称“在有生之年不会统一”。他的这一政策得到美国的肯定和支持,成为改善美台关系、恢复美台互信的基础。此外,马英九积极争取实现对美军购,低调“过境”美国等行动,清楚显示了他对于改善美台关系,恢复美台互信的重视和迫切心情。这些行动受到美国的欢迎和支持,成为改善美台关系、恢复美台互信的助力和重要表现。显然,马英九执政以来,美台关系的改善、美台互信的恢复,主要是马英九推行完全不同于陈水扁的政策的结果,而并不是布什的相关政策重大改变的结果,这正反映了小布什对台政策的相对稳固。
但是,马英九执政以来,在美台关系改善、美台互信恢复的过程中,美台关系实际上正在渐渐发生十分重大的改变。这一改变目前并没有引起普遍关注,甚至基本没有受到关注。但这一改变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和十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将在未来时期中不断表现出来。这一重大改变就是美台关系基础的改变。从1949年台湾问题出现至今,两岸关系经历了近60年的对抗,其中前30年军事对抗为主,后30年以政论对抗为主。在这近60年中,美国保护、支持台湾以与大陆对抗,即美台共同对抗大陆,一直是美台关系的基础。美台关系的这一基础决定了,在近60年的时间,美台关系的每一次密切化,实际上就是美国支持、保护台湾力度的加大,都直接导致两岸对抗的激化。1954年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2001年小布什公开声称将“全力支持”台湾对抗大陆,都是曾经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例。在近60年中,尽管美台关系曾经有所起伏,但美台关系的这一基础从未有过实质性改变。即使1979年中美建交、2005年以后美台关系严重下滑,美台关系的这一基础都没有实质性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美国从未放弃以台湾和台湾问题防范、遏制中国的企图,从而导致坚持保护、支持台湾成为美台关系的改变基础。但这一认识十分表面化。真正的、本质的原因是,两岸始终存在的严重对抗。正是两岸之间存在严重对抗,台湾才需要美国的保护、支持;而美国也才得以通过保护、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实现以台湾和台湾问题防范、遏制中国的企图。
2008年5月马英九执政后,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两岸之间近60年的对抗基本终结。尽管今后还可能出现曲折,甚至发生重大反复,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大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两岸关系由对抗到和平发展的历史性转折,已经并将继续引发一系列重要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美台关系基础的重大改变。既然两岸之间的对抗基本终结,那么以美国保护、支持台湾与大陆对抗的美台关系基础,已难以为继,甚至美国对台湾的保护的意义也必将受到质疑。所以,美台关系的基础势将发生重大改变。这种改变已经开始,几个月来一直在进行之中,只是人们主要关注美台关系的改善,美台互信的恢复,却没有注意到美台关系基础的改变。
毫无疑问,美台双方都十分重视改善美台关系,而且美台关系也确实已经有明显改善。但由于两岸之间对抗的基本终结,美台关系明显地不再可能以共同对抗大陆为基础。同时,美台关系的密切,也没有导致两岸对抗的激化。未来的事态发展将表明,美台关系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美台双方处理与大陆关系时,争取自己更有利地位的筹码,这将是美台关系新的基础。与此相应,美台关系的密切也将表现为,双方互信的深化和互动的更加协调。
很明显,无论是美台关系的改善,美台互信的恢复,还是美台关系基础的重大改变,都不是美国相关政策调整的结果。而且,美台关系的这些变化都在不同程度上符合美国的利益。尤其在当前与未来时期美国必须倾全力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更是如此。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后,将像小布什在最近半年多所表现的一样,对于美台关系发生的变化将给予肯定和支持。所以,美台关系将保持2008年5月以来的趋势,即美台关系继续改善、美台互信继续恢复,不会也不可能发生重大改变。这不仅因为美台关系改善、美台互信恢复仅涉及美台双方,更因为美台关系的基础已不是共同对抗大陆,美台关系的改善、密切,不再导致两岸对抗的激化。这是近60年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新局面,也是未来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新机遇。
☆ 奥巴马将继续保持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马英九执政以来,小布什对于保持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关切。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中美之间的友好合作达到什么程度,只要大陆和台湾没有统一,只要还存在两岸关系,美国就一定会努力争取和保持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这是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决定的,具体说就是美国具有突出双重性的对华政策决定的。
是在2008年5月马英九执政之前和之后,美国介入和影响两岸关系的程度和手段并不相同。在两岸对抗基本终结后,美国将主要通过支持台湾,以使台湾在处理两岸关系时居于更有利地位,介入和影响两岸关系。奥巴马执政后,肯定将继续保持、甚至扩大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这是奥巴马对于美国战略利益、现实利益的判断,以及他的对华政策与小布什不会有实质差别决定的。
在过去半年中,小布什除了对马英九及其政策表示肯定和支持外,在美台关系上采取了一个十分重大的举措,即抢在国会休会前的2008年10月4日,批准了价值63.6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方案,送交国会审查,实际上将可自动生效。
这些原因决定小布什在离任前肯定会批准对台军售案,包括:这一军售案实际是小布什2001年4月提出的,由于种种原因延宕7年多,他肯定要在离任前结束;以此举措表示对马英有的支持,显示美台关系改善,美台互信恢复;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小布什要以此明确显示美国坚持介入和影响两岸关系的决心和能力。这几个原因显然比人们认为的,小布什不会在离任前批准对台军售案的原因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小布什并没有完全按照2001年4月的方案批准对台军售案,而删除了常规潜艇F-16C/D型飞机,减少了爱国者Ⅲ型导弹的数量。显然,小布什希望尽量减少对美中关系的不利影响。但是,中国仍然做出强烈反应,全面停止了美中军事交流合作。而且,2008年11月胡锦涛在与小布什于利马的会晤中,在肯定小布什对中美关系的贡献的同时,明确强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对小布什最后的批评,也是对奥巴马的提醒。显然,中国不会不可能接受美国保持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过去半年中,美国对于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也有更明显动作,例如,在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活动问题上,美国就有比以前积极的态度。而且,估计在台湾参与世卫组织、世卫大会活动的问题上,美国还会有更积极态度。这同样表现了,美国通过支持台湾,以保持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的决心。可以肯定,奥巴马执政后将继续坚持通过支持台湾保持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但其程度和方式却可能调整。
在可预见时期内,美国不会改变具有突出双重性的对华政策大框架,这决定了每任美国总统都必定坚持通过支持台湾,介入和影响两岸关系。但不同的美国总统基于对美国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对中国和美中关系,对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等的不同判断,介入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都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以希拉莉、琼斯、盖茨等人为主的奥巴马国安班子,具有鹰派色彩,但如果与小布什当年以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人为主的国安班子比较,显然奥巴马的国安班子与其说是鹰派的班子,不如说是更务实的班子。对于奥巴马及其国安班子能否务实地处理两岸关系,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折,以及在此基础上处理美国在未来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果说,在两岸近60年的对抗之中,美国介入和影响两岸关系,最终没有能够阻挡两岸关系由对抗转向和平发展的历史性转折,而且一再损害美国利益,明显是失大于得,那未在两岸之间的对抗基本终结后,美国坚持介入和影响两岸关系又将如何呢?希望奥巴马及其国安班子能做出真正务实的抉择。▲
观察奥巴马的台海政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即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
中评社台北2009年1月17日电/中央日报网路报今天发表社评说,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即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世人都在观望他的政府团队如何处理棘手的外交问题。而远在太平洋另一边的台湾,从政府以降,也都相当关注他的台海政策,毕竟这攸关着台湾的生存及两岸关系的长远发展。
希拉里也在经过参议院的同意之下,出任新的国务卿,主掌美国的外交事务。对于奥巴马政府未来的台海政策,她在听证会表示,“台湾关系法是美国对台关系的法律基础,美国将继续信守之。”她同时重申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与中国大陆间的三项公报等一贯立场。
社评说,可预见的,新的民主党政府将会延续过去历任政府“战略模糊”的基本原则来处理台海问题。台湾不必过份担忧,也不应有太高的期待,毕竟任何一位美国官员的言行,都是以美国利益为最优先考量的。
美国学界最近有种声音,就是即将离开白宫的布什总统留下的美中(中国大陆)关系,“是近20年来最好的”。社评认为,一个曾历经两国军机对撞事件、和说过“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台湾”的总统,竟然会在卸任时与北京当局水乳交融,台湾不得不对北京细腻的外交手腕提高警觉。
社评说,台方必须瞭解一个事实,就是美国有它自己的“一个中国”政策,这可能与北京的认知不同,更不用说与台湾相抵触了。但在华盛顿和北京都不愿轻易更动的前提下,台湾当然不可能有冲撞的本钱,否则就要付出两面不讨好的代价。陈水扁政权的经验,值得马英九政府参考。台湾固然要向美国详细说明并坚守立场,但这些都必须在符合美国利益的原则下,才可能被接受。这是台北方面必须用心思考的。
此外,希拉里以书面答覆议员时表示,“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将是‘协助台湾与中国以和平方式化解歧见’;同时,美国也要清楚表明‘不接受任何片面改变现状之举’。”也就是说,台海任一方都不能轻易胁迫对方接受现状的改变。因此,台湾应该不必太担心大陆会有非和平、非理性的举动。反倒是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如何与大陆互动,才是台湾应该关注的焦点。
基本上,美国深受金融海啸的打击,虽然仍是世界第一强国,但中东的和平计画受阻及北韩核武问题的“六方会谈”等,都需要北京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协助。虽然美国不愿承认国力衰落,而且奥巴马也在竞选时,大肆批评布什总统的“单边主义”,并希望能扭转各国对美的厌恶,进而寻求各国的合作,并改善美国的形象。
社评说,既然现实的国际角力不是台湾有能力主导的,但是台湾仍有几项重点,需要与美国持续沟通,确保台美关系不会因两岸的和解而有所松动。
首先,就是台湾在决定重大的两岸政策之前,应先知会美国。这不是向他们作详细报告,但由于美国仍相当关心两岸政策的后续发展及未来走向,认为这样的两岸发展会影响美国整体的亚太战略。特别是美国有些人士仍因民进党过去的宣传而误认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就是要急于与大陆进行统一协商,倘若不解释清楚,势必影响美国官方对台湾的支持。
再者,鉴于台湾防卫力量仍倚赖美国甚深,武器装备仍使用美军制式武器。美国当然关心两岸稳定后,台湾是否会放弃守备、不再购买武器了。这是许多美方人士一直想知道的,对台湾来说也是相当严重的讯息,因为这代表着美方对于马政府的两岸和解政策仍有疑虑,值得马政府注意,也应是驻美代表处要着力之处。
社评说,简言之,虽然奥巴马政府不会大幅度更动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也愿意履行“台湾关系法”的对台义务与责任。但处于两大强权台湾,仍应小心谨慎应对,主动与美国官员进行沟通。相信在三方都有心维持台海和平的前提下,只要不成为“麻烦制造者”,台湾必然能赢得美国的敬重和台海的安全与稳定。▲
台湾官员称台当局秘密与美国洽谈护航事宜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17/1025539085.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7日 中青在线-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撰稿 曾望
1月12日,解放军海军索马里护航编队开始执行第二次护航任务,当地时间上午6时为包括台湾油轮“宇善”号在内的4艘船只提供护航。岛内媒体分析说,此举能改善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印象,但台湾官方却尽力淡化此事,并秘密与美方洽谈护航事宜。
☆ 大陆舰艇首次护航台商船
据中新社报道,解放军海军索马里护航编队于当地时间12日开始执行第二次护航任务(1月7~8日,该编队为“河北翱翔”号和“观音”号等4艘中国货轮实施护航),为包括台湾油轮“宇善”号在内的4艘商船护航。根据安排,护航编队对上海振华船运有限公司“振华13”号、“振华14”号两艘商船实施随船护卫,编队多名海军特战队员分别登上这两艘商船执行任务。此次被护航的“宇善”号属于台塑集团旗下的台塑海运公司,该轮建于2005年,是一艘原油轮,载重70426吨,注册港为利比里亚蒙罗维亚港,英文名为FORMOSA PRODUCT COSMOS。而在此次被护航4艘商船中的“Saga horizon”号,是在中国注册的菲律宾商船。
这次护航任务主要由“武汉”号导弹驱逐舰承担,护航由曼德海峡东口开始,到亚丁湾东部,全程553海里。编队指挥员杜景臣少将称,保障海上通道畅通,维护过往船只安全,是包括海峡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共同心愿。台湾《中国时报》对此评论说,“大陆军舰护航台商船创下60年来头一回。 ”
☆ “陆委会”限制台商船求助对岸
13日下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台湾同胞的船只当然是我们保护的对象,而且目前我们也正在这么做。”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6日称,如果香港、澳门或台湾船只需要在索马里海域护航,可通过有关渠道提出。
对大陆海军为台湾商船护航一事,岛内媒体和官方众说纷纭。“行政院陆委会”表示,“宇善”号虽然是台塑海运公司的船只,却是登记在利比里亚,目前租给韩国公司使用,并非台商船向大陆海军申请护航。“陆委会”并未授权海基会受理台商船申请护航,海基会也没接到有关申请。据台湾《苹果日报》11日报道,台湾“行政院”官员称,顾及“国家主权”,“陆委会”已决定不让台商船通过“两会模式”(即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的沟通)向对岸求援。台湾淡江大学战略所教授林中斌称,如果让台湾船只接受大陆护航,等于承认台湾海军没有能力,大陆“也会借此宣传对台湾的照顾”。民进党文宣部主任郑文灿称,大陆想借护航之机拓展海上势力,“外交部”却束手无策,实属“国格沦丧”。
但“宇善”号的船东台塑石化表示,虽然船租给韩国,但毕竟船在海上行走,万一遇到不测,即使船本身有保险,船东还是身受其害。每年台湾约有五六百艘船只经过亚丁湾,“以往经过这一海域时,总是提心吊胆,船员都要加强警戒,轮流值班。如今有了大陆海军护航,我们就踏实了。”一名台湾船员说。台湾《联合报》的文章评论道,此次护航行动有助改善台湾民众对大陆解放军的印象,虽然这只是武装护航的一小步,相信今后两岸可以在结束敌对状态方面迈出一大步。
☆ 台秘密向“友好国家”求助
美国在台协会(AIT)13日发表声明,说曾专门与台湾讨论亚丁湾海盗问题,并称任何船只在任何地点遇险并要求协助,美国海军都“有责任”提供协助。AIT新闻科长王乐仁在答复“中央社”询问时说,任何船只当然包括台湾商船。他还特地说明,由于发生海盗问题,AIT与台湾就此已展开讨论,但声明发表时机与12日大陆海军护航“宇善”号无关。
台湾“外交部”拒绝评论AIT的声明,但有官员指出,护航一事“政府”还在评估,这件事的影响涉及“国防、外交、两岸”等层面,需要全盘考虑,如有必要,台湾会向“其他国家”请求协助。据“中央社”报道,“外交部”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强调,“‘政府’绝对重视‘国民’在海外的任何权益及人身安全,因此早就通过‘外交部’积极联系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友好国家,希望这些国家以各种方式协助台湾商船,避免遭受海盗劫掠。”该官员透露,在联系的过程中,台湾持续接收到“非常友善的响应”,AIT这次放出的信息,就是“政府”努力的结果。
对台湾是否派军舰前往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为商船护航,台湾退役海军中将兰宁利(曾任台湾海军“副总参谋长”)称,联合国1816及1846两份决议,允许联合国成员及经联合国与索马里政府同意的他国海军,进入索马里领海打击海盗。但因台湾不是联合国成员,将受到一定限制。兰宁利说,根据国际法,各国的军舰都有责任向受到海盗打劫的商船进行救援,而不是只照顾自己国家的轮船。既然台湾参加联合舰队打海盗有困难,台湾航经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的商船又不太多,因此请他国海军照顾,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
我国海平面去年上升14毫米 升幅高于全球均值
http://news.sina.com.cn/c/2009-01-17/023617061408.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7日 京华时报讯(记者柳志卿)国家海洋局昨天公布“2008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沿海海平面为近10年来最高,比2007年高了14毫米,海平面上升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加剧了海洋灾害的发生。
☆ 平均升幅高于全球均值
报告分析指出,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率为2.6毫米/年,高于全球海平面1.8毫米/年的上升速率。在气候变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局部地面沉降和异常气候事件是造成2008年沿海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海平面上升加剧了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及咸潮等海洋灾害。
☆ 未来30年预计仍上升
报告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8年升高130毫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天津沿岸仍将是海平面上升影响的主要脆弱区。报告分析指出,气候变化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近30年来,中国沿海气温上升1.1℃,海温上升0.9℃,海平面上升92毫米;海平面上升趋势的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升幅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
☆ 升幅加剧引发海洋灾害
报告说,海平面上升直接导致潮位升高,风暴潮致灾程度增强,海水入侵距离和面积加大,海平面上升使潮差和波高增大,加重了海岸侵蚀的强度;海平面上升和淡水资源短缺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河口区的咸潮入侵程度。
2008年9月,广东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200多毫米,超强台风“黑格比”引起了百年一遇的罕见风暴潮。2008年,海水入侵最为严重的是渤海和北黄海沿岸地区,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等沿海地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灾害,长江口和珠江口均发生咸潮入侵事件。
报告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强海平面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价工作,将海平面上升影响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采取控制地下水开采、提高沿海堤防工程设计标准、加强滨海湿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等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
国庆大阅兵之新创意--长安街模式+渤海平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16 作者:黄海光 南京 作家
据传北京已就国庆60周年庆典筹备成立专门机构,幷将长安街大修以迎10年一大庆的大阅兵。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大阅兵会不会浪费国家财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疑虑,笔者认为不会,反而算是政府的一种积极的财政措施,可以拉动军工产业升级换代。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大阅兵会赢得隐形的巨大价值,即国家影响力!
综观全球,大阅兵的意义,其实就是一场“国家秀”,更本质的说法就是一种“国力秀”。
对内,让国人蓄积了10年的爱国激情有个载体,如火山、似瀑布般狂欢一回,集体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尊严。同时,国家元首代表全体国民检阅一下纳税人购买的巨型公共服务产品(国防及科技等)的档次是否物有所值;
对外,则是像大力水手那样吞进民族精神的大力丸后展示“国家肌肉”,以告诫潜在的对手切勿轻举妄动,以威慑虎视耽耽的敌人不要玩火自焚。用老祖宗的话说,就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至于大阅兵的形式,尽管锁定了奥运开幕式的“梦之队”来筹划,但能否跳出“天安门上挥挥手,长安街上排队走”的陆空窠臼?
在此,在下贡献一创意,可以囊括陆海空三军:在原有的“长安街模式”上,加入“渤海平台”——海军水面舰艇、水下潜艇、岸防部队、海军陆战队一起在作为中国内海的渤海湾演示。海军航空兵由渤海出发飞向北京,与成规摸的空军汇合后,飞临天安门广场做表演。
在技术上,奥运开幕式的“梦之队”已有成功经验,可以移植过来: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人民大会堂与历史博物馆之上搭建超大银幕,用来展示渤海平台的海军阅兵仪式的壮观景象。实时的直播,不能实现的话,可以播放相关录像,以壮60周年大阅兵的声势!▲
我军1999年阅兵132架飞机1秒不差飞过纪念碑
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16/0935538995.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6日 国际先驱导报
☆ 1999年:美国武官傻掉了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在武警的引导下,单声来到天安门左侧观礼台。低头看,这位全英华人中国统一促进会会长赫然发现,座位有点潮湿,那是下雨的痕迹。
1999年阅兵前夜,一场大雨让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一夜未眠。
在电视尚未普及的1984年,许多人只能从后来的电影中重温35周年阅兵的威武。可是1999年的大阅兵就大不一样了,不仅中国人在看,外国人也在看。那天现场有1800名记者,外国记者730个,26家电视机构现场直播。10月1日凌晨,李新良与万名阅兵官兵冒雨进城,到了早上,北京碧空如洗,李新良如释重负。
“主席同志,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开始”伴着1000多名军乐队员高奏激昂的阅兵曲,在李新良的陪同下,江泽民乘红旗牌检阅车徐徐向东驶去。
☆ 地面车辆:高科技造就世界第一
徒步方队经过时,单声从位置上望下看去,“一排人感觉像一个人一样。整齐得不得了。”十年过后,忆起往事,单生仍历历在目,激动不已。“那是做给美国人看的,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军队多么雄壮,多么有纪律。美国人看得傻掉了。”是年5月,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美军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
单声所说的美国人是坐在他身旁的美国武官。“他告诉我,从没见过这么整齐的画面,非常惊讶。”单身回忆。令这位美国武官难忘的还有中国加油机从头顶越过的镜头。当一架大型空中加油机拖着两根长长的加油管与两架受油的歼击机通过天安门广场时,观礼台上掌声雷动。在当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掌握了研制生产空中加油机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那天,总共有132架飞机从5个机场起飞,飞行70余公里到达天安门广场上空,一秒不差地依次飞过人民英雄纪念碑。李新良回忆:“这不同于地面方阵啊!飞机是在天上飞的,早来晚来都不行,这么多架飞机,不同机种,指挥起来难度非常大,没有细致严密的组织和刻苦严格的训练,是绝对达不到那种效果的。”
地面车辆的表现同样惊艳。受阅方队单车在100米距离上的误差不到0.2秒,距离误差控制在0.02米以内。新中国成立后的12次阅兵,这是最优秀的一次。时间误差和距离误差一直是世界车辆阅兵难题,而美国、俄罗斯、朝鲜等国阅兵的单车百米误差都在5秒和0.5米以上。当时负责车辆方队技术测评的工程师张一平回忆,为了解决车辆受阅误差问题,中国以往阅兵采用靠人工拉绳测距、纠偏和考评的方法,但这种手工方法精度不高。车辆方队指挥部发明了“电子监控与考评系统”。系统由主控机、摄像机、监视器、计算机、录像机等设备组成,车辆方队的行进状况,通过激光传感器传到监视器,再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可对车辆方队的标齐——排面;卡距——前后车距离;方距——两个方队之间的距离;列距——车与车的间隔等进行全方位检测,数据的精确度达千分之一。
张一平说,过去用人工拉绳测距、考评需101人,使用这套系统仅需3人。刚开始,这套系统对阅兵的全部车辆方队测评时,有30%的车辆不能达标,经过两个多月的纠偏训练,达标率已达到99%。
☆ 徒步方队:土方法练出整齐划一
一位观摩中国50周年阅兵的华侨告诉单声,能看一次阅兵,这一生一世就满足了。很多观众满足的背后是中国军人付出的常人难以想像的汗水和泪水。1954年,第八步兵学校在阅兵训练时就提出这样的口号:“操作不流汗,等于没有练。”“操作腿不疼,等于没练成。”
时隔15年,1999年的训练条件已经比1984年要好很多。“1999年除了帐篷,还有板房,吃的也好多了,训练也更人性化。”曾采访过 1984年、1999年两次阅兵的新华社摄影记者王建民回忆。但是强度还是很大,大家容易疲劳,指挥部想了个办法: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男兵女兵一块练。
目标只有一个:整齐划一。一些训练土方法在1984年就已派用场。“腿上绑砖头、沙袋练力量;背上绑十字支架练体形;衣领别大头针纠正摆头定位时出现的仰头、探头、低头;帽顶朝下顶在头上踢正步练平稳,不稳就会掉下。”王建民说。
在仪仗方队里,高举“八一”军旗、走在最前面的是受阅部队的军旗手宋月强。“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宋月强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直接关系到身后的42个方队。而且,在正常的气候下,军旗温顺如羔羊;可在风雨中,军旗重达二三十斤,像匹纵横驰骋的烈马,常人难以驯服。
为了练就超一流的掌旗动作,宋月强自制了一根钢管,灌满沙子后重达17公斤,他反复练习45度角旗杆定位动作,一打一收,一练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位新华社记者当时在宋月强的宿舍看到的情景:3根练坏的旗杆放在墙角。宋月强那双粗壮的大手血泡片片,双臂举肿了,吃饭连筷子都拿不住,体重也一下子减少了6公斤。再看皮鞋,他专门加钉了两层鞋底,8个大号铁掌,比原来增加了一倍的重量。正是通过这样顽强的训练,宋月强终于使旗杆在他手中运用自如,甚至可以根据不同风向甩旗、端旗、展旗,把误差减少为零。(陈辉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