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现代人误读的五句著名诗词之五
(五)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还是共同努力,广求甚解吧;否则,祖宗的根脉便越丢越少了。
今 日 看 点 : 2008-12-25 ▲◆★◇●■☆
我海军赴索马里护航对象包括港、澳、台船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25/0634536228.html
军舰护航索马里 中国明智之举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2993
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1222a.shtml
中国“外洋战略”迈出第一步 西方解读不一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2954
从军事上美军15分钟可打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12/1224_342_936832.shtml
诺贝尔委员会为评委访华辩护 驳斥“腐败”说
我海军赴索马里护航对象包括港、澳、台、船舶
http://mil.news.sina.com.cn/2008-12-25/0634536228.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将于本月26日派出3艘舰艇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日趋猖獗的海盗,为驶经该片海域的中国船舶和人员护航。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局成志日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明确表示,此次护航任务的主要对象包括港、澳、台地区的船舶。据悉,中国海军护航不会向船东公司收取任何费用,有关部门将于近日开始受理船东的护航申请。
局成志表示,此次中国海军护航的主要对象是中国公司或中资公司的船只,此外还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船只。中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船只都可以申请海军护航,但对不是中资公司的外国船只提出的护航申请,中方将视情况再做决定。
局成志指出,所有需要中国海军护航的中国船舶或外籍中资船舶,都应向中国船东协会提出申请,由中国船东协会将申请保护商船的情况上报给中国反海盗中心,再通过中国反海盗中心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联合办公,由它们将商船有关信息提供给护航的海军,而这些信息通常需要提前7天告知海军。
当被问及中国海军护航是否会向船东公司收取费用,局成志强调,海军护航是保护中国船员生命与中国船运公司资产的国家行为,不是公司行为,不会向受到护航的船只或船东收取任何费用。
局成志还表示,索马里海盗的侵袭已为中国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今年1月到11月,中国或中资船只共有1265艘(次)经过索马里海域,其中80 多艘受到海盗袭扰。以中远集团为例,仅今年9月到12月,中远就有240多艘船只经过,其中四分一的船只曾受到海盗的袭扰,中国海军舰队出征索马里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军舰护航索马里 中国明智之举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2993
2008-12-23 作者: 张迎春 从索马里海盗问题见诸媒体以来,中国能否派出军舰参与亚丁湾及索马里海域维护航运安全,广受各方关注。12月16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在安理会索马里海盗问题部长级会议上表示,中国正积极考虑近期派舰队赴索马里海域参加护航活动。由于中国表态低调,措辞谨慎,负责任的取态颇受海外媒体赞誉,加之猖獗的海盗令国际社会大为头痛,故中国的此番表态没有引发此前人们担忧的“中国威胁论”。
在何亚非这一段短短的表述后面,有几个必须注意的前提:
☆ 一,12月16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第1851号决议,授权各国可以“采取一切必要的适当措施,阻止海盗利用索马里领土策划或实施海盗行为 ”,呼吁国际社会应积极参与到打击索马里海盗的活动中来。中国的表态,是第一时间在联合国框架内的积极响应,体现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态度。
☆ 二,在何亚非表态的当天,中国中交集团“振华4”轮船在亚丁湾海域遭遇索马里海盗,中国船员激战数小时,才在外援帮助下击退海盗。而从今年 11月14日中国天津远洋渔业公司的渔船“天裕8号”遭索马里海盗劫持后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和台湾共计四艘货船被扣,其中17名中国船员被当成人质,一名遇害,且海盗的高额赎金,也令中国忍无可忍。
☆ 三,索马里海域海盗近期异常猖獗,在联合国的授权下,这一片海域早已成为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等国军舰演兵场,尤其是美国的第五舰队更是长期在这一海域巡航,打击海盗。中国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对海盗采取行动的国家。
☆ 四,据外电报道,索马里外长金格利与过渡议会议长谢赫阿丹•马多贝对中国派遣军舰奔赴索马里一事表示分别欢迎,马多贝称,“作为索马里人民的朋友和海盗事件的受害者”,中国应当在打击索马里海盗的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而据中国一家门户网站的统计,中国网民九成赞同打击索马里海盗。有了联合国授权的法理基础,有了中国航运的迫切需求,也有了民意支持以及索马里官方的欢迎,中国派遣舰队奔赴索马里,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索马里海域是世界贸易的重要生命线,但因为海盗活动日益猖獗,这里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危险的航道。根据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的统计,今年索马里海盗劫持了世界各国船只97艘,包括装有33辆重型坦克的乌克兰商船和价值1亿美元石油的沙特超级油轮。由于中国海军会对在亚丁湾及索马里广阔水域吃力维持秩序的国际力量助一臂之力,因此,外界对中国派遣军舰的反应相当正面,没有出现一些中国专家此前担心的“中国威胁论”的喊叫,尽管有《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刻意强调 “这将是中国首次主动向太平洋以外部署军舰”,但多数西方媒体及官员认为,这次行动显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全球玩家”。
而中国派遣军舰护航,除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之外,也有维护本国石油安全的考虑。索马里海域和亚丁湾海域是中国对欧洲出口的必经之路,更是中国从非洲进口石油的战略性要道。海盗在那里拦路抢劫,无疑对中国石油安全形成极大的威胁。
中国舰队远征索马里,这也是考验中国海军战力的一次难得机会。据称,这支舰队将由两艘驱逐舰和一艘大型补给舰组成,起航时间在西方的圣诞节之后。有媒体分析,长期以来,远程作战能力一直是中国海军的一大弱势。近年来,中国大大加强了海军的远程作战能力,但尚没有经过有效的实战检验。参与远距离实战不仅考验军舰的实际作战能力,还能有效地检验后勤保障水平。所以,当奔赴索马里后,中国海军和军舰所面临的考验将是全方位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依赖的日益加深,中国的国家利益已经越来越超出本土范围。确保中国海外利益,包括海上航行安全已是中国发展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世界近现代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而且,距中国较近的马六甲海峡近年来也濒遭海盗威胁,中国通过打击索马里海盗,对马六甲海盗也可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一旦马六甲有事,中国海军当可肩负起打击海盗的重任。
总之,中国派出军舰护航,既维护了中国的石油安全,保护了本国船只和人员,符合本国利益;也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表明中国打击海盗的鲜明立场。然而,中国必须谨防此举的意义被夸大。仔细分析一下何亚非的发言,就会发现中国派出军舰的表态是非常谨慎的。何亚非使用的是“护航”一词,而非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国出动军舰时所惯称的“打击”。参与“护航”,意味的是对本国船只的保护,而不会对海盗采取主动;而“打击”行为却带有主动的攻击意味。显然,中国的谨慎,既是军事外交上的“韬光养晦 ”,更是为了不给某些热衷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人有新的炒作题材。
正如有关专家所指出,针对索马里问题,中国政府的军事政治策略已经做到了“进退自如”。中国政府宣布打击海盗之后何时出击,尚待观察国际社会反应而定,尤其是美印等敏感国家的态度。中国此举,要在既不妨碍和危及第三国核心利益,造成国际社会误判,又要有利于维护中国政府和海军的尊严,各方面利益均衡,才能获得多重收获。
当然,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仅仅靠军舰是不够的。正如何亚非所说,“索马里海盗现象不是孤立的。海盗猖獗只是索马里政治、经济、社会、人道各方面深刻危机的表像。国际社会要重视打击索马里海盗,更要重视铲除海盗产生的根源。”所以,关注中国派出军舰护航,恐怕重要的是其立场和态度,而非所谓军事上的“实力展示”。来源: 中评社▲
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1222a.shtml
2008-12-22:冷战结束以后,西方的外交工具就以“普世价值”取代了过去的“反共”大旗。关于普世价值,就是西方经常挂在嘴上的“民主、自由、人权、平等”等等。且不说这些是不是公认的普世价值,仅就西方竭力甚至强行在当今世界推销,就十分的令人起疑,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更是要打一个问号。
1840年,西方凭借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东西方也进入了全面交流的时代。在这一百六十年间,西方在东西方关系上一直是处于支配地位。对中国极尽掠夺和欺凌之能事。甚至即使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西方的盟友和战胜国,也仍然无法避免西方对中国利益的侵占和出卖。
众所周知的一战后,西方主导的 “巴黎和会”上把战败国德国在青岛的权益转交给日本,二战后英国和美国更联手秘密瞒着中国把东北利益出卖给俄罗斯,英国甚至继续蛮横占据香港,拒绝交还中国。可以说,西方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最为居心叵测、威胁最大的外敌。
当面对这种只追求自身利益、毫无诚信而言的西方所推销的东西,怎么可能让中国人相信是为了中国呢?退一万步讲,即使这次西方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是中国鉴于过往惨痛的历史,本着“吃一堑长一智”的古训,怎么可能毫无戒备的接受呢?这个责任恐怕还是要由西方来负吧。
其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与世界日益成为一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共同体,当面对经济危机时,还是命运共同体。
然而,即便如此,当中国收购美国一家陷入困境的规模也并不大的石油公司时----这是一件买卖双方都无异议、单纯的不能再单纯的商务活动,美国国会,美国政府却横加干涉,强力反对,认为不符合美国的利益或者国家安全。
一件单纯的商务交易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美国先进的科技和军事装备。然而,令人非常奇怪的是,何以西方当做价值核心的“普世价值”却没来由的大方的很,不但积极推销甚至还要强买强卖。这和中国购买美国石油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实在令人犯思量。难道石油公司比普世价值重要?所以才导致西方宁可把普世价值推销给中国,而把石油公司留在手里甚至继续亏损也无妨?当然如果从纯商务角度看,美国除了不卖给中国石油公司、高科技和先进军事装备,但有一样东西是向中国大力推销的,而且是由美国的财长亲自到中国来推销,这就是美国的“两房”债券,也就是现在俗称的“毒债券”。
至于后果如何,大家都看到了。所以西方你不能怪中国对你的积极推销抱怀疑态度,甚至拒之于千里之外。毕竟,万一“ 普世价值”是两房债券,哪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就毁在这上面也未可知。至少到目前看,好东西如高科技,石油等等,西方是不给中国的,紧紧的抱在怀里,攥在手心里。而主动给中国的,哪怕说的天花乱坠,包装的无彩缤纷,也是有毒的,而且导致并不十分富裕的中国,靠众多劳苦大众拼死拼活才挣的一点血汗钱血本无归(如雷曼兄弟破产)。
最为可疑的是英国。民主国家英国统治香港一百五十多年,就是不给香港人民民主权利。但就在中英双方签订香港回归的协定后,英国人突然对香港的民主热心起来。主动要推进香港的民主。显然如果民主是好东西对英国有利的话,英国早就让香港民主化了。而当香港回归中国家可避免的时候,英国人才恍然大悟突然要搞民主,不惜违反中英两国所签协议的有关规定,不惜得罪中国,其司马昭之心就路人皆知了。
最后,在西方眼里,西藏是人权问题,台湾是人权问题,俄罗斯的车臣是人权问题,前南斯拉夫的科索沃也是人权问题。然而何以西班牙对巴斯克大开杀戒不是人权问题,土耳其都派军到伊拉克清剿库尔德人也不是人权问题,英国在北爱尔兰滥杀无辜还不是人权问题,魁北克被加拿大联邦取消公投权利仍然不是人权问题。就只因为他们是北约成员,是西方的一分子?
如果从东西方一百六十年历史上看,西方主动式、强迫式的向中国推销的东西确实不少:初期有鸦片、治外法权、租界现在则有两房债券和“ 普世价值”。前几样,已证明是毒害或损害中国,只有“普世价值”还待确认,也许已经吸取了众多经验教训的中国人民,已经不会再给西方一次机会了。 ▲ 法国巴黎 宋鲁郑 《联合早报网》
中国“外洋战略”迈出第一步 西方解读不一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72954
2008-12-23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患上了“帝国衰退恐惧症”,它生怕任何一个国家以任何方式和名义挑战它的海上霸权。
中国政府向索马里海域派遣军舰打击海盗的消息,持续成为境外舆论关注的话题。连日来,西方一些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解读中国首次在太平洋外地区部署军舰的意义。美国国防部也及时发表评论,表示对中国的出兵决定表示欢迎。不过,也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国海军实力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美国看在眼里,心里不免有几分疑虑。
☆ 中国“外洋战略”迈出第一步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这将是中国海军自15世纪以来首次重大的远程作战使命。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则强调,中国准备派遣军舰协助打击在亚丁湾肆虐的海盗,这可能将是中国首次主动在太平洋以外的地区部署军舰。美联社也援引简氏国家风险评估组织高级分析师克里斯蒂安•勒米埃的话说,这是当代中国海军首次参与多边行动。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分析中国海军护航行动的目的时说,中国约有60%的进口石油来自中东,其中大部分要经过亚丁湾,经过那里的还有大批来自非洲的原材料,这一运输线对中国来说相当重要,但中国船只却接连在那里被劫持。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随着与世界贸易体系的联系和对进口石油及原材料的依赖日益加深,中国利用军事实力保护其广泛的经济利益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日本《产经新闻》称,在船舶和人员受到威胁的形势下,中国国内舆论要求派出军舰的呼声高涨,中国军方似乎正欲借此时机,将派遣军舰前往索马里海域作为推行其“外洋战略”的一步。
☆ 美国表面欢迎 内心担忧
在各国媒体关注中国派遣军舰本身的同时,还尤其关注美国对此事的态度。美联社着重报道了美国国防部发言人的表态,这位发言人说,“美国欢迎中国的决定,美国期待与中方在打击海盗、维护国际安全的行动中进行双边和多边合作”。
据了解,中国舰艇编队护航的索马里海域,是美国第五舰队的势力范围。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军舰的出现,免不了会与美国军舰打照面。日前,美国第五舰队副发言人内森•克里斯滕森海军上尉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仅是象征性地表示,海盗是全球性问题,美国欢迎任何国家派遣军舰前来索马里打击海盗。
不过,相比之下,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基廷上将的话要客气得多,表示美国期盼中国向亚丁湾派遣军舰,并会与中方密切合作,认为这将成为恢复中美军事交流的一个跳板。基廷上将还透露,他已经和其他部门取得联系,美军将向前往亚丁湾打击海盗的中国海军舰队提供情报。
基廷的话虽然很客气,但西方媒体对此却有不同的解读。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中国海军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华盛顿、东京和台北的担忧;而一向对中国不太客气的日本《产经新闻》转引美国国会的报告称,“为了得到西太平洋的制海权,中国军方正在寻求适当的途径。”
☆ 猜测背后更深的战略考虑
香港《太阳报》认为,此次出兵是师出有名,先有联合国决议,而且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一些国家早已派出军舰游弋索马里海域,因此中国不需顾虑西方的妖魔化。
对于美国等国家可能的担忧,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这很正常”,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美国对任何一个国家在海上的行为都非常关心,因为它认为自己是海上霸主。金融危机使得美国患上“帝国衰退恐惧症”,它生怕任何一个国家以任何方式和名义挑战它的海上霸权。
还有香港媒体认为,在索马里、亚丁湾部署海军,可以借机控制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海上枢纽,以及战略要地,这不仅能确保中国的在中东的石油运输,以及非洲的原材料运输,不受制于人,还可在战时掐住对手的咽喉,有效影响西亚、中东以及南亚地区。
《华尔街日报》则说,此举将大大扩充中国海军的行动空间,这标志着长期着眼于沿海防御的中国海军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
从军事上美军15分钟可打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12/1224_342_936832.shtml
2008年12月24日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王启超报道:美国“政治”网站(PoliticalAffairs) 刊发美国密歇根大学东亚问题专家约瑟夫•格利高里•迈哈内(Josef Gregory Mahoney)教授的访谈文章,迈哈内认为,美国已经有效地对中国完成包围,只需使用常规武器就能够在15分钟之内袭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当被问及对亚洲崛起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以及亚洲霸权的转换问题时,迈哈内教授说,9•11之后美国出兵阿富汗,美国军力进驻中亚,一些中国的重要智囊认为这是在包围中国,因为美国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美国2003年又出兵伊拉克并在那里驻军;美军的F-16战机遍布中亚,美军还可以随时封锁波斯湾,在东南亚美国还有驻新加坡的军事基地,此外,美国持续向台湾出售战机和其他武器,美国在台湾有大量军事“资产”,美国有太平洋舰队,在日本和韩国也驻有军队,美国已经有效地将中国包围起来,从军事上估计,美国只使用常规武器就能够在15分钟之内袭击中国境内任何目标。
同时,迈哈内教授还提及1999年炸馆事件和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
谈及美国,迈哈内教授说,美国只被两个国家“包围”,即加拿大和墨西哥,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有13个邻国,这些邻国的不稳定都会不同程度地危及到中国的安全。▲
诺贝尔委员会为评委访华辩护 驳斥“腐败”说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8-12/324246.html
http://www.huanqiu.com 环球时报驻瑞典特派记者 雷 达 本报记者 江雪晴
针对外界近来对3名诺贝尔奖评委曾受中国资助访华涉嫌“腐败”的无端猜疑,诺贝尔基金会执行主席索尔曼23日做出回应。他在接受美联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诺贝尔奖评委接受类似的邀请“实属正常”,他本人看不出里面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据美联社报道,一家瑞典广播电台不久前报道说,3名来自诺贝尔医学、化学和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的评委曾于2006年和2008年访问中国,向中方解释诺贝尔奖评审流程,中方为他们支付了机票和食宿费用。上周,一名瑞典反腐败检察官对此事展开调查。针对“中国涉嫌向诺贝尔奖评委行贿”的指责,索尔曼表示,“诺贝尔奖有关人员应邀出国访问是家常便饭。他们在出访时经常被人问到关于评奖程序的事”。索尔曼说:“当一个国家或机构邀请专家前往当地做讲座时,为专家支付交通和食宿费用是很正常的。诺贝尔基金会没钱资助这样的活动。”他认为,媒体就诺贝尔奖评委出访大做文章非常“荒谬可笑”,他本人就接受过美法日韩等国的访问邀请,这些国家都请他去介绍诺贝尔奖评审的情况。
美联社报道说,一些批评人士认为,诺贝尔奖评委访华是“不合适之举”,这其中就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委员巴拉尼。2002年,他和其他7名诺贝尔奖评委曾受日方资助访问日本,而巴拉尼认为“接受此类访问邀请是失去理智的行为”。他说,活动主办方付费的做法有问题,容易影响评审的公正性。“我不认为我们会像一些人想的那样,为了感谢日本就给他们一个奖”,但如果委员会必须在几名不相上下的候选人中选择,一些“微小的心理因素”将影响最终决定。巴拉尼因此指责诺贝尔评委接受类似邀请是“丑闻”。而负责调查评委访华一事的检察官埃里克说,中国是他的调查重点,依据瑞典法律,评委们对日本的访问是在6年前,超过了5年的调查时效。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这一风波最初是由瑞典广播电台一档访谈节目引起。12月10日,今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此前一天,几名诺贝尔奖评委在接受该台采访时谈到他们曾到中国访问。其他瑞典媒体当时并未关注此事,而一家名为《地球时报》的国际媒体在报道中将此事与“腐败”扯上了关系。 16日前后,一些瑞典媒体跟风报道了检察官对此事展开调查的消息,但最近几天已没有多少媒体继续关注。瑞典是个对腐败“零容忍”的国家,反腐败部门接到任何投诉,不论事实真相如何都会立即展开调查,但大多无果而终。
一名瑞典诺贝尔奖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诺贝尔奖评委本身就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会邀请他们前去演讲,有些评委对挪威、丹麦、美国等国家的访问,一年不下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