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1-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1、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那就控制好自己。
3、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眼泪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4、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哭,唯一值得你为他哭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让你为他哭。
5、两人相爱时,渴求无限甜蜜的吻,但为何在争吵时,却要用接吻的嘴互相伤害呢?
今 日 看 点 : 2008-11-12 ▲◆★●■☆
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行程敲定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07/203711.shtml
二十国财长意见分歧 高峰会四分五裂难见有效结果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081111/207499.shtml
为使“国十条”紧急出台 中央中途急召回参加APEC的财政部长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11/206470.shtml
加里宁格勒的导弹为什么震惊欧洲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42769.html
美国渲染神七威胁国际空间站 派三路卫星监视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1/1041529664.html
印度外长宣称对中国达旺地区拥有主权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1/0942529651.html
教训:俄罗斯是中国空军发展的前车之鉴
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行程敲定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07/203711.shtml
2008年11月12日上海证券报: 据新华社11月07日电:外交部6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介绍了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1月15日至26日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哥斯达黎加、古巴、秘鲁和希腊四国有关情况。
★ 中方将积极参与峰会有关活动
关于出席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何亚非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给世界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性危机,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协调、共同应对。此次峰会十分及时和必要。除二十国集团成员领导人外,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论坛等国际机构负责人也将出席此次峰会。根据东道主安排,各国领导人和国际机构负责人将就以下三个重要问题交换看法: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和体制改革等问题,争取达成一些原则共识。
何亚非表示,中方将本着建设性姿态,积极参与峰会有关活动,与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达成务实成果,推动国际社会及时、全面、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胡主席出席峰会主要活动包括:11月14日晚出席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为与会领导人举行的欢迎晚宴。11月15日出席峰会讨论会和工作午餐。与有关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关于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何亚非介绍说,今年APEC会议的主题是“亚太发展的新承诺”,将讨论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支持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区域经济一体化、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化、防灾减灾等议题。
★ 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市场信心
何亚非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蔓延,已经波及实体经济。粮食和能源价格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这些因素对亚太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会有较大影响。今年APEC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在规范区域贸易安排、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结构改革、APEC自身改革等领域取得不少进展,并围绕企业社会责任、减灾防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全面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方希望此次领导人会议在以下领域取得成果:深入探讨全球经济金融形势、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发展;表明APEC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健康发展的决心和愿望,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成果;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茂物目标如期实现;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各成员能力建设,缩小成员间发展水平差距;推进APEC自身改革,巩固APEC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中方愿与各方一道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努力。
何亚非介绍说,在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胡主席将阐述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及粮食、能源安全等重要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就进一步推动APEC各领域合作提出具体倡议。在领导人与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的对话会上,胡主席将与工商界就各方高度关注的经济、金融等问题深入交换看法。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胡主席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介绍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以及我为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应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危机采取的举措。
何亚非还就国际社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及中国的作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中方对金融峰会的期待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何亚非说,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已由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对世界各国带来严重挑战。当务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防止全球经济衰退。各国已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尽快奏效。同时,国际社会应着眼长远,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有效、全面的改革,推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和繁荣提供有力保障。 ▲
二十国财长意见分歧 高峰会四分五裂难见有效结果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qcj/20081111/207499.shtml
2008年11月11日 中国经济网:在巴西举行的二十国(G20)财长会议将于15日举行廿国高峰会的预备会议,但如果根据财长会议的举行情况,高峰会必然是四分五裂的状况,很难有具体有效的结果。
《中国时报》报道,在财长会议上,最好笑的是:“已开发国家希望财政盈余的新兴工业国拿出财政政策来支撑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大国把国际金融搞成一塌糊涂,钱是他们搞去了,现在却要有财政盈余的新兴国家来帮助收拾烂摊子,天下还有这种不要脸的要求吗?
新兴工业国则认为金融危机是美欧经济体制所造成的,解铃还要系铃人,当然要负责。
巴西总统鲁拉要求新兴经济体在全球金融问题上有更大发言权,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对此支持,实际上世银总裁佐立克很早就建议将新兴工业国家与G7国家结合起来,否则既要他们一起干又不准它们有充分的发言权,这算什么?但美国至今对所谓G20应否担纲仍有不同意见。
新兴工业国家与已开发国家间有着不同意见,而已开发国家之间也彼此有冲突,欧洲认为为强化国际货币组织的监管功能,需要设立新的监管机构,美国则对此保留,甚至对扩大监管范围都不愿意。
在巴西会议前,中、印、俄、巴四国财长举行了四方会议,他们要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上达成共识,那就是很可能不同于美国或欧洲的方案。
现在距高峰会只有五天了,而各方意见仍分歧,要想产生结果难上加难。 ▲
为使“国十条”紧急出台 中央中途急召回参加APEC的财政部长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11/206470.shtml
2008年11月11日 东方网 核心提示:昨日有媒体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近几周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促使政府于上周日紧急出台了总额4万亿元的财政激励计划;将于本周四公布的10月份工业增加值可能同比增长约8%,为2001年末以来首次降为单位数。
昨日有媒体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话称,近几周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促使政府于上周日紧急出台了总额4万亿元的财政激励计划;将于本周四公布的10月份工业增加值可能同比增长约8%,为2001年末以来首次降为单位数。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10月份工业增加值的中值为11.3%,低于9月的11.4%。工业增加值增速逐步回落意味着工业企业利润较大幅度下降。
有心者注意到,上周五(7日),财政部长谢旭人突然中断出访行程,从秘鲁启程返回北京。按照计划,他本应参加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 财长会议,接着前往巴西参加20国集团(G20)财长会议。算来,谢旭人此次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尚不及他60多个小时的往返旅行时间。
什么紧急状况让这样高级别的官员临时改变既定日程?答案很快在上周日晚间揭晓。新华社当天报道,国务院5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出台10项强力措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各项措施涉及在2010年底前支出约4万亿元。
此前,外界对中国推出经济刺激方案已有预期,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11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推出。但从紧急召回财长看,这一重大决策是在短时间内作出的,而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力度均显示出,中国政府高层对担忧经济下滑的紧迫感和维护经济增长的决心。
兴业银行[14.61 -3.44%]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明显是上述猜测的赞同者之一。他认为,通常要等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宣布对宏观调控定调的明确改变,但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即先行提出,表明形势刻不容缓!从对本次会议布置的项目开展要求的措辞来看,用语也相当朴实、直白、急促:“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这与通常情况有着显著的差异,当局已充分认识到当前形势的极端严峻性与政策调整的刻不容缓。”鲁政委说。 ▲
加里宁格勒的导弹为什么震惊欧洲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42769.html
何亮亮 发表于 2008-11-11: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其第一份国情咨文——恰巧与奥巴马当选同日发表——提出,由于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拒绝解散导弹部队的三个团,同时准备在加里宁格勒州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他说:"此前曾计划取消导弹部队一个师下属的三个团的战斗值班任务,部队位于科泽利斯克,这个师也计划在2010年解散。我做出决定,将这一计划推迟。我们不会解散什么部队。" 他指出:"如果有必要,为了消除反导系统的影响,在加里宁格勒州将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当然,我们还研究为此目的而使用俄罗斯海军资源的问题。在这个西部地区(指加里宁格勒州)还将针对美国部署的反导新部件开展无线电电子压制"。
梅德韦杰夫的国情咨文谈了多方面的问题,但是西方媒体只关心导弹问题,欧洲舆论更是一片哗然,多个欧洲国家的政界人士指责俄的这一决定。在美国国务卿赖斯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的会谈中,两人也谈到这一问题,双方谈不拢。
★ 为什么欧洲对此问题反应如此激烈?
只要看一看加里宁格勒的地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加里宁格勒原来名称是柯尼斯堡(Konigsberg),是东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与其周边的地区,在二战结束、纳粹德国战败之后被苏联并吞,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州。1946年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加里宁过世,苏联将柯尼斯堡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周围地区变成今日的加里宁格勒州。苏联解体后,加盟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独立,得加里宁格勒与俄罗斯本土被隔离,成为俄罗斯的飞地。这块飞地面积15000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俄罗斯本部。莫斯科的中央政府一直给予给州大量补贴,因为加里宁格勒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无可替代。俄海军的波罗地海舰队设在加里宁格勒的不冻港。
加里宁格勒北面和南面分别是立陶宛与波兰,这两国都是欧盟与北约成员国。波兰与美国签署了协定,美国将在波兰建立反导系统。俄罗斯一直反对北约东扩至其家门口而不果,美国在其门口设立反导系统,更被莫斯科认为美国的目的是要压制俄的导弹打击能力。
明乎此,俄罗斯宣布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就可以明白了。“伊斯坎德尔”是一种先进的战术导弹,可精确集中200-400公里外的目标。俄军方并不讳言,如果波兰部署美国的反导系统,未来这个系统就可能成为俄导弹的打击目标。
俄此举是对北约与美国的直接反击。北约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从来没有停止;美国说在俄罗斯邻国设反导系统是为了对付伊朗,没有人信。俄罗斯不可能威胁美国,但可以威胁欧洲的北约成员国,现在它这么做了。
俄罗斯一直在偿还其历史债务(对邻国的占领与干涉),但是这毕竟与偿还经济债务不同,欧洲对其应适可而止,毕竟现在的俄罗斯不是沙俄时期的俄罗斯,也不是苏联。欧洲常规武器条约是在苏联即将解体的时候签订的,对俄很不公平;去年俄宣布退出这一条约。俄罗斯今后若与欧洲、北约发生冲突,立陶宛、波兰等小国必然首当其冲,这些小国的领导人似乎不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既然已经加入了欧盟和北约,就没有必要再刺激俄罗斯,小国的尊严不是靠挑衅一个大国而得到的(当然是有另一个大国做靠山)。波兰认为俄罗斯此举不友好,然而波兰为什么会认为在自己的领土设立反导系统就是对俄友好呢?这就是自食其果。
只要美国不改变在波兰设立反导系统的决定,俄罗斯就会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格鲁吉亚战争之后,欧盟暂停俄罗斯作为欧盟的战略伙伴,现在这一伙伴关系又恢复了。可以预言,最后欧洲还是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在欧盟与北约范围之内,存在着俄罗斯的战术导弹,只要不故意激怒俄罗斯,这些导弹不会射向波兰。▲(何亮亮 发表于 2008-11-11)
美国渲染神七威胁国际空间站 派三路卫星监视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1/1041529664.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国际先驱导报
该专家声称,根据卫星观察,“神七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中曾与国际空间站擦肩而过”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李雨桐发自北京 11月7日神舟七号庆功大会前夕,虽然距离神舟七号成功执行多项太空任务的时间已经有一个多月了,但西方一些所谓的军事专家仍然在借题发挥,大肆炒作“中国太空威胁论”。一向以反华著称的美军事专家、“国际战略评估中心”副主任理查德•费舍尔就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文章,渲染神七的军事意图,并且称“来自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情报”表明,“神七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中与国际空间站擦肩而过,已经对国际空间站造成了威胁”。不过,就在费舍尔口沫横飞大放厥词的同时,却也暴露了美国方面对神舟七号进行了全方位监视侦察的事实。
★ 神七撞上国际空间站?
在这篇文章中,费舍尔煞有介事地声称,2008年9月27日,中国神舟七号太空飞船顺利完成了两项主要任务:实现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首次发射重量仅40千克的伴飞小卫星。“但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却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在神舟七号发射伴星仅4小时后,就经过了距离国际空间站大约 45千米的地方”,他一口咬定,“由于与空间站之间的距离过近,神舟七号飞船及其发射的BX-1小卫星,可能会对国际空间站构成潜在威胁”。
其实,早在10月9日,费舍尔就在一份关于中国神七的分析报告中提及伴飞卫星,并对神七之后中国太空军事发展动向进行了臆测。他在报告中臆测说,中方之所以选择在最接近国际空间站之处发射伴飞卫星,“可能”是为了“验证其‘共轨式’反卫星(Co-Orbital ASAT)技术能力”。该技术曾是苏联反卫星武器系统的首选,特点是其能够利用速度较慢、力量较弱的运载火箭,通过精确定位及定时操作来拦截卫星。
★ 反华专家的又一力作
其实,熟悉美国防务专家情况的人都知道,费舍尔总是绞尽脑汁地将论文标题和内容写得耸人听闻,以期获得最多关注。他曾发表题为《高科技引进与解放军现代化》的文章,将中国军队正常的装备更新换代和技术发展,说成是“将威胁世界安全”。
他曾接二连三地向媒体爆出“猛料”,《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简氏情报评论》等媒体,都曾刊登他抛出的“重磅炸弹”。比如 “2010年之前中国可能组建4个航母编队”、“中国新型战机将对美国在亚太制空权造成重大威胁”等耸人听闻的言论,都是出自此君之口。
由此来看,“神七威胁太空安全”出自费舍尔之口并不令人意外。其实,无论是在神七发射前还是发射后,中国官方已经多次澄清,神七任务没有潜在的军事意图。
★ 美三路卫星紧盯神七
而就在费舍尔充满矛盾的种种言论中,我们却也不经意地发现,原来美国人真的在每时每刻地盯着神七。按照费舍尔的说法,根据“美国战略指挥部的观察和计算”,“神七的最高在轨高度是336公里,而国际空间站的最低在轨高度是347公里,也就是说两者理论上的最小距离为11公里,而9月27日15点 07分时,两者最近距离为45公里,相对速度为3.1公里/秒。”那么,如果不是“瞪大眼睛”盯着神七,这些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数据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对此,费舍尔倒是直言不讳,他说出于对美国国家安全的考虑,美国有三大手段对神七进行监测,一是部署的美国本土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 AN/FPS-85的相控阵雷达,它可以监控外太空中小到一个棒球,大到540公斤的人造物体。而美国空军的AN/FPS-133栅栏雷达预警系统,则可以对所有空间人造物体进行精确的三维定位。除此之外,费舍尔透露,在澳大利亚狄宾布拉还有一个由美国控制的先进的外太空监测中心,也在对神舟七号以及其遥测船队进行监控。
那么,为何美国对神七的情况如此感兴趣呢?用美军先进技术研发局航天领域一位资深官员的话说:“我们会密切关注中国神七的发射,对它的突破性新技术感兴趣。”比如神七在运行途中进行了中国首次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按照中国专家的解释,这个试验将为大型航天器的在轨故障诊断和安全保障奠定基础,同时对延伸和拓展航天器的功能和应用将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美国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既然中国航天员有能力释放卫星,当然同样有能力‘掳走’他国卫星。”费舍尔的文章显然是在迎合这种看法。 ▲
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印外长关于中印边界问题有关言论答问。
http://news.sina.com.cn/c/2008-11-11/194016632668.shtml
问:印度外长慕克吉近日在印度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出席活动时表示,“阿邦”是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将劝说中国开放对“阿邦”的边境贸易。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 答:我们对印方不顾历史事实,公开发表相关言论深感遗憾。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方对中印边界东段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方对此是清楚的。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中方愿与印方通过和平友好的谈判,本着互谅互让、相互调整的精神,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印度外长宣称对中国达旺地区拥有主权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1-11/0942529651.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 环球时报:印度外长慕克吉8日在中国达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中国专家称,中国政府不承认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立场没有改变,中印双方一直在本着和平解决的态度处理边界争端。因此,慕克吉的这次表态既没有新意,也没有意义。
《印度时报》9日以“慕克吉告诉中国:阿鲁纳恰尔是我们的”为题报道称,慕克吉表示:“在人民院(议会下院)中,就有2名议员来自阿鲁纳恰尔邦。阿鲁纳恰尔邦也和印度其他邦一样,设立有邦议会行使权力,将不会出现分裂或是分离任何阿鲁纳恰尔领土的问题。”《印度斯坦时报》网站9日报道以“慕克吉称:中国知道阿鲁纳恰尔是印度领土一部分”为题说,慕克吉在访问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时表示,中国方面“完全清楚”“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声称对阿鲁纳恰尔邦拥有主权,但阿鲁纳恰尔邦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同一天的《印度教徒报》则把报道重点放在“中印希望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上。文章援引印度报业托拉斯的报道称,慕克吉不久前说中国是新德里的威胁,为缓和中国方面对此的强烈反应,慕克吉此次表示:“我一直在努力促进印度与中国的友谊与合作,并积极寻求与其他邻国的经贸合作。我们要继续同我们的中国朋友合作,说服他们重启与阿鲁纳恰尔邦的边贸大门,创造更多商机。”
达旺地区位于“麦克马洪线”东段,是中印边界问题最大的焦点。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将中印双方的传统习惯线往北推,划定“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接受“麦克马洪线”。印度1947年独立后,翌年便派兵占领“麦克马洪线”东段的色拉,于1951年占领达旺,1953年侵占了东段以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1954年,印度政府将“麦克马洪线”作为国界。1986年,印度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企图从法律上使占领合法化。
印度外长慕克吉8日在中国达旺(印度称为“阿鲁纳恰尔邦”)访问时老调重弹,再次宣称印度对达旺拥有主权。中国专家称,中国政府不承认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立场没有改变,中印双方一直在本着和平解决的态度处理边界争端。因此,慕克吉的这次表态既没有新意,也没有意义。
《印度时报》9日以“慕克吉告诉中国:阿鲁纳恰尔是我们的”为题报道称,慕克吉表示:“在人民院(议会下院)中,就有2名议员来自阿鲁纳恰尔邦。阿鲁纳恰尔邦也和印度其他邦一样,设立有邦议会行使权力,将不会出现分裂或是分离任何阿鲁纳恰尔领土的问题。”
《印度斯坦时报》网站9日报道以“慕克吉称:中国知道阿鲁纳恰尔是印度领土一部分”为题说,慕克吉在访问六世达赖喇嘛的出生地时表示,中国方面“完全清楚”“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尽管中国政府一再声称对阿鲁纳恰尔邦拥有主权,但阿鲁纳恰尔邦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同一天的《印度教徒报》则把报道重点放在“中印希望和平解决边界争端”上。文章援引印度报业托拉斯的报道称,慕克吉不久前说中国是新德里的威胁,为缓和中国方面对此的强烈反应,慕克吉此次表示:“我一直在努力促进印度与中国的友谊与合作,并积极寻求与其他邻国的经贸合作。我们要继续同我们的中国朋友合作,说服他们重启与阿鲁纳恰尔邦的边贸大门,创造更多商机。”
达旺地区位于“麦克马洪线”东段,是中印边界问题最大的焦点。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将中印双方的传统习惯线往北推,划定“麦克马洪线”,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接受“麦克马洪线”。
印度1947年独立后,翌年便派兵占领“麦克马洪线”东段的色拉,于1951年占领达旺,1953年侵占了东段以南9万平方公里土地。1954年,印度政府将“麦克马洪线”作为国界。1986年,印度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企图从法律上使占领合法化。
印度成立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此地区位于中国大陆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大部分都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
1972年印度将该占领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议会将其升格为“邦”。据印方2001年统计,“阿鲁纳恰尔邦”面积83743平方公里(并非全为争议领土,有一部分在中印传统习惯线之外) ,人口109万零1117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人,“州府”位于伊塔那噶(Itanagar)。
现时印度军方在该地边境部署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以防被中国夺回领土;另一方面,该地北面与缅甸及那加兰邦的边境有那加基督徒军事集团活跃,所以外人进入本区,都要取得特别的许可证,才可以进入。中国公民想进入此处更是难上加难,很少有中国人见过这一片山南国土。▲
教训:俄罗斯是中国空军发展的前车之鉴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42447.html
2008-11-11 军政文摘
正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日子,也是联合国和主办国倡议在奥运会期间全球实现停火的时刻,但是,格鲁吉亚当局却置这些祈求人类和平的呼吁于不顾,在这个非常时刻,突然发动了战争。一心想利用全球聚焦奥运会而没有机会分心的格鲁吉亚政府,对国内两个有分离倾向的地区,发动了突然的军事袭击。就在格军大举进攻南奥塞梯的时候,早就有所防备的驻格执行维和任务的俄罗斯部队,立即采取了行动,很快就将肆意入侵的格军击溃了,并且进一步控制了格军和南奥塞梯之间的战略要地。同时,俄罗斯空军也受命对格鲁吉亚境内的战略军事目标进行空袭。俄军的空袭行动持续到了第三天,就损失了四架飞机,其中3架苏-25对地攻击机和一架图-22MR侦察型轰炸机。按照这个战损率来看,俄军平均每天损失1.33架飞机,而且是主要的作战飞机,因此,俄罗斯空军的使用并不算成功。
那么,俄罗斯空军的对格空袭作战行动都有什么不足呢?
★ 首先,俄罗斯空军在发动空袭前并没有如同北约组织那样清除敌方的对空防御C4ISR系统。
现代防空力量的发展,已经对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的任何飞机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果不能打掉或干扰敌方的对空观察的雷达系统,就贸然发动空袭行为,很可能就会吃大亏。美国及北约联军在海湾战争中的空袭行动,就充分证明了这一切,正是北约联军控制了制电磁权,才取得了历次海湾战争的绝对胜利。
而这次俄罗斯空军的作战行动,战争发起前,也许已经对格鲁吉亚的军事部署侦查得很清楚了,但从战争结局来看,并不很理想。俄罗斯空军即没有成功地摧毁格军的防空导弹系统,更没有弄清楚格军到底都有什么型号的防空导弹。俄军只是在战争结束后,凭空分析击落图-22MR飞机的导弹,即可能是由乌克兰秘密提供的S-200(北约组织称为SA-5)或者"山毛榉"(北约组织称为SA-11)导弹。但是究竟是哪一种导弹的"功劳",还要看战后的详细调查结果来决定。
特别是俄罗斯空军,拥有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几乎绝对的巨大优势,还有空中的侦察卫星配合,但是运用却如此失败。这一方面可能是俄军的战略战术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战争形势的发展,另一方面来看,俄罗斯空军的武器装备从某种角度来看似乎已经有些落伍了。
★ 其次,俄军的侦查情报系统并不灵敏。
在战争发起前,俄罗斯军队就作为"国际维和部队"驻扎在南奥塞梯,而且已经多次在那里举行了军事演习,应该说,强大的俄罗斯军方应该已经对小小的格鲁吉亚"了如指掌"了。不管是秘密的人员侦查、还是空中的飞机和太空的卫星侦察,相信俄罗斯军方已经对格鲁吉亚的整个国土"梳"了个遍,格鲁吉亚军队的所有军事部署和武器装备,都已经储存在俄罗斯军方的电脑库里。但是战争的结论却并不理想,俄空军损失却"如此巨大",大出世界各国军事专家们的预料。
无论是S-200还是"山毛榉"导弹,都是属于大型作战装备而且一个作战单位都有很多配套装备,都是很难隐藏的目标,相信俄罗斯的侦察系统不会发现不了。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很显然,俄罗斯的侦查情报系统出了问题。特别是俄罗斯被击落的图-22MR侦察型轰炸机,是属于战略性的侦察机,它能够在战争进行中就飞到敌方的目标上空去执行侦察任务,看来俄军的作战指挥官的战场实时情报匮乏到了什么程度!还要冒着这么巨大的被击落的风险,让这么一架执行战略侦察任务的大型飞机飞到敌人的上空去执行普通侦察和战场评估任务。另外,俄军方怀疑S-200防空导弹是乌克兰提供给格鲁吉亚的,但是这么庞大的武器装备,俄军方情报部门既没有事前即侦知乌克兰是怎么运输过来的,格鲁吉亚实战部署后俄军也没有事后侦察到这一重大情况,显然俄军情报部门有失职之嫌。
★ 第三,俄军的作战飞机性能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俄军这场战争派出的飞机主要有苏-25、苏-24、苏-27攻击机和图-22战斗轰炸机参战,苏-24、苏-27攻击机没有战损,全部安全的完成了战斗任务。而被击落的飞机中,苏-25占了四分之三。苏-25攻击机(SU-25)是俄罗斯苏霍伊实验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亚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蛙足"。该机具有良好的亚音速性能和低空机动性能,可以挂载 4400公斤各类武器执行攻击任务。该机机身短粗,全焊接座舱底部及四周装有24毫米的钛合金防弹装甲,操纵面由传动杆驱动而不是钢索,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抗一般地面炮火和轻型防空导弹的攻击。该机能在野战简易机场起飞,与米-24武装直升机协同作战,可以配合地面部队攻击坦克、装甲车和重要火力点等。苏-25构型简单但是实用,战场生存性颇佳,在其多种不同的衍生版本之中,经过导航/攻击系统强化的型号是苏-25TM,经常又被称为苏-39。就是这么一款防护力和攻击性能都特别出色的飞机,居然被防空能力很弱的格鲁吉亚防空军一连击落3架,看来这种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服役的战斗攻击机已经垂垂老矣!这次战争后,预计早期的苏-25型号会加速退出现役,经过进一步改进的强化型号苏-39会大批填补这一空白。
图-22M型轰炸机也是苏联早期的超音速轰炸机,其性能也早已落伍,但是由于它是战略轰炸机,机上的电子设备应该很齐全,为什么还会被老旧的 S-200或者"山毛榉"导弹击落了呢?这一方面说明图-22M型轰炸机的电子设备老化严重,也同时说明图-22M型轰炸机根本就没有使用雷达告警接收机等无线电子干扰系统。俄军发言人介绍说,图-22轰炸机根本不可能被类似于便携式防空导弹这样的近程防空武器所击落,因为后者的射程和射高通常都不会超过 5千米,而图-22执行轰炸任务时的飞行高度基本都会在9000米以上,要明显超过这一距离。
★ 第四,俄罗斯空军的作战战术仍然照搬前苏联的模式。
俄军既没有对格鲁吉亚的空防系统进行压制性攻击,也没有采取无线电干扰措施,致使俄军的对地攻击行动存在漏洞。因为不管是俄军的空中预警机还是各类专用电子战飞机,都拥有几乎绝对的强大电子压制能力,如果俄军在发动空中袭击时,能够伴随一定数量的这些飞机配合作战,无疑效果会好得多。但是如果俄军做到了上述行动,那就只有一种解释,格军的防空系统真的经过了传说中的以色列军方的改造,如此一来,俄罗斯的武器系统的实战能力就真的令人担忧了!另外,使用图-22MR侦察型机而不使用廉价且没有人员安全之忧的无人战术侦察机执行这样的侦察任务,显然俄军战争指挥官的指挥能力令人怀疑!
俄罗斯的空袭行动不成功对具有类似战术和装备的中国空军有什么警示呢?
作为中国空军来说,建国初期的空军都是以前苏联空军的模式来建设的,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在逐渐摸索自己的建军模式,但是我们仍然能够在解放军中看到苏军的影子,也就是说,中国空军几乎还是苏联空军的翻版。对于俄罗斯空军在格鲁吉亚的整个作战过程,中国军方十分关注,这里面既有对北约和俄罗斯对峙的关注,也有对俄军作战模式和北约空军作战模式的对比分析。从整个的格俄之战过程来看,中国空军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才能适应未来所面临的战争威胁。具体如下:
◆ 第一,进一步加强空军力量的建设,特别是专门特种任务飞机的研发要提到一个新高度。
中国空军经过改革开放这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了高、中、低三层配置的作战力量,并且在引进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各项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一些特种任务作战飞机的发展,就如同中国空军力量的倍增器,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和世界先进国家的空军还有很大的差距(包括俄罗斯),还需要加大发展的投入和力度。这里面以新型空中预警机、新型空中加油机、新型电子战飞机、新型战略轰炸机和大型空降用运输机等的国产为代表,还需要加快发展。否则,以现在的空军力量和其他大国对抗,不是手软就是腿短,根本就无法适应中国未来的军事发展战略。
◆ 第二,空军的信息化建设要努力提高再提高。
伴随着上世纪末期中国军方开始进行的全军信息化建设的脚步,中国空军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因为我国信息技术的相对落后,我们和先进国家的差距也是明显的。西方国家的新一代战机,已经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并且能够与预警机或者地面基地之间或者与部署在太空的卫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而这一步我们还有较大差距或者只是在小范围之间能够实现。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正在迎头赶上,这一步已经不再遥远。
◆ 第三,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空军战略战术。
中国空军的早期作战模式来自前苏联,经过近60年的借鉴、摸索、创新,现在已经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作战模式。可是,这种模式的作战特点仍然不脱俄罗斯的窠臼,何况中国空军很多武器装备都传承自俄罗斯或前苏联,其武器实际作战能力和具体使用战术也几乎一样。但是从俄罗斯在车臣和格鲁吉亚作战使用空军的战例来看,其使用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这从这些战争中俄军飞机被接连击落就可以看出来。就像1979年开始的中越战争那样,中国自始至终都没有使用空军参战,原因就在于军方即担忧我军作战飞机的性能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也很难接受"地面陆军大胜"而天上"空军损失惨重"这样的战争结果。因此,根据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努力探索实践出一种类似北约在伊拉克战争中所使用的空军作战战略战术,就是我国空军的当务之急。
格俄之战触动了世界的神经,也激发了中国空军寻求变革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俄罗斯空军的惨痛教训,会对我国空军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某种启迪!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