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生回味的50句凡人语(1-5)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331296.html
1、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去。
2、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控制,那就控制好自己。
3、鱼说:你看不见我眼中的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受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中。眼泪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
4、没有人值得你为他哭,唯一值得你为他哭的那个人,永远都不会让你为他哭。
5、两人相爱时,渴求无限甜蜜的吻,但为何在争吵时,却要用接吻的嘴互相伤害呢?
今 日 看 点 : 2009-10-13 ▲◆★●■☆
参考消息 “未来中国面临三大挑战”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10/t20081009_875827.html
美国欲对中国大陆表明对台军售是不得已行为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12/0914524974.html
美国对台军售的实质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1010c.shtml
要“引狼入室”美政府震惊17名“东突”嫌犯被判定居美国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10/10/content_2386152.htm
美金融危机给中国改革提出五大思考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81013/15131626.html
参考消息 “未来中国面临三大挑战”
http://www.stnn.cc/ed_china/200810/t20081009_875827.html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8-10-10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中国研究项目主任戴维•蓝普顿教授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动机、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今后的前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间。
◆“改革开放实现双重目标”
●《参考消息》: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您长期关注中国问题,那么,您认为30年前中国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的历史动因和现实需求是什么?
蓝普顿:我曾认真研究过世界经济史。从公元元年直到1840年的这段时间,中国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曾高达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1840年以后,由于鸦片战争以及100多年的屈辱,中国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跌至大约只有3%到4%。这种情况基本上一直持续到毛泽东时代的结束。只有到了1978年,随着实行改革开放,中国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才开始回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是为了实现中国人民自从1840年以来就梦寐以求的目标,即让中国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强大而自豪的一员。我认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根本动机。
在我看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就是要城市化、全球化和市场化。
●《参考消息》: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始终能保持勃勃生机,为什么?
蓝普顿:原因很明显:这一政策一直很成功。否则的话,我肯定务实的中国人民就不会延续这一政策。事实上,这一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所谓“令人瞩目 ’有两层意思。一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大约4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脱贫人数比美国的全国人口还多;二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在很多方而还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国家,而如今要解决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则需要听听中国的看法,需要中目的合作。
我认为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双重目标,既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经济命运,又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的影晌力。
◆“最大的变化是思维方式”
●《参考消息》:您能否具体谈谈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社会、文化和外交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中国的哪些变化给您留下深刻印象?
蓝普顿:我们可以先从中国神舟七号飞船说起。在太空中,航天员出舱并进行了太空行走。据我理解,这是中国航天计划的一部分,最终目标是建立太空站和登陆月球。中国主要是靠自己的研发能力实现这些自标的,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一个技术创新型国家,无论是我们美国,还是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似乎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其他方面,你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变化。直到不久前,中国还是世界银行贷款的主要接受国,但现在中国偿还世界银行的钱己经超过接受的贷款,并在向其他国家。特别是非洲提供越来越多的贷款。美国很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中国以前采取过不同的政策,但现在和美国一样关注武器扩散问题,这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得到反映。你可以对各个政策领域逐一进行审视,都会发现巨大的进步。
我曾向中国朋友问起,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他们说不是中国的高楼大厦等实体建筑,而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思维方式而言,我认为中国人民自1978年以来的最大变化是: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目标是自力更生,而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出席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则表示,我们应当共同合作以维护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因此,中国的观念已经从自力更生转变为相互依存。我以为这或许是最重要的变化,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整个世界。
◆ “未来中国面临三大挑战”
●《参考消息》:毫无疑问,中国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但我们的确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您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蓝普顿:我经常说,鉴于中国面临的诸多问题,身为一个中国领导人,每天早晨起床都需要极大的勇气。我们可以看看今年1月的冰雪灾害,5月的地震,以及9 月、10月的全球金融危机。所以我认为 中国领导人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成就的同时,在解决国内面临的难题方面至少要花费同样的精力。
具体地说,中国面临很多挑战。首先是制度环境问题,这是个大问题。中国很擅长工业化,所以部分地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但制度建设没有跟上,这非常必要。其次;从长远来看,在今后30年,我认为中国将面临一个人口方面的难题,中国现在人口相对年轻,但将迅速老化。届时,社会保障、退休。医疗成本等各种问题将日益严峻。第三个挑战是中国需要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期望。随着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个人成就越来越大,人们倾向于提出更多的要求。政府需要不断地做出回应以维持社会稳定。我认为这是末来的一项重大的挑战。
●《参考消息》:中国有句俗话:旁观者清、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成功,您认为中国该坚持哪些东西?
蓝普顿: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功有很多原因。首先,自从19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就有了建设一个“富强国家”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是你们找到的最为成功的政策而成功本身会带来新的成功。
其次,外部世界对中国的崛起采取了接纳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对中国采取了基本上是合作的政策。所以,我认为外部世界的态度对中国的发展是有利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坦率地说,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受世人尊重的富强国家的目标而采取的政策并不是很成功。正是由于过去遭遇的困难和失误使人们更愿意合作,以确保新的政策取得成功。
◆ “解决问题的潜在盟友”
●《参考消息》:自从乔舒亚•库珀•雷默先生2004年发表有关文章后,“北京共识”引起了美国和世界各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也有不少争论。您是怎么看诗这一问题的?您认为是否存在“中国模式”或“中国发展模式”,为什么?
蓝普顿:如果“模式”意味着一个具体详细的计划,那么我认为没有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我不相信存在这样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京共识”是针对 “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当然,我们知道,“华盛顿共识”跟木谈不上共识,特别是在美国金融体系最近发生问题后更是如此。
“北京共识 ”不是一个模式,而是试图反映一个现实。这一现实是,中国在3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同时维持了社会稳定。中国还有一项致力于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外交政策,以满足中国与世界合作的需要。由于中国在经济增长、稳定和争取世界和平方面同时取得成就,这一结果为其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因此,不应该把“ 北京共识”看作一种模式,它反映的是人们对使中国取得成功的政策所表现出来的兴趣,因为中国在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其他人试图了解这些成就背后的政策。
●《参考消息》:中国的和平发展是否增进了世界和谐,是否对世界文化、文明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有积极促进作用?
蓝普顿:没有人能断言未来,事物发展存在各种可能性。不过,我想首先阐述这样一个立场,改善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是一个好事。因此,我认为中国的发展几乎不可否认的是对全世界的贡献。
当然,从历史角度说,当国家变得强大时,有的会以损害别国的方式使用其力量。然而;我认为,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如果处于一种挣扎、不幸和愤怒的状态将是大得多的危险。况且,如果中国强大了同样也具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你认为美国多么强大,它不能独自解决世界面临的大多数主要问题。我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潜在盟友。
◆ “别把开放视为理所当然”
●《参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继续改革开故的前景?
蓝普顿:就如同不能把美国相对开放的政策视为理所当然一样,我认为我们既不能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视为理所当然,也不能以为中国的这一政策会永远持续下去。这是需要我们不断为之而奋斗的东西,因为我们各自国家都有试图封闭的力量。
虽然我们两国都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政策,但在各自的内邻也产生了反对的力量;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封闭和保护主义的势力在我们两个国家内部可能都会有所增强。所以我说,不要把中日或美国的开放政策视为理所当然,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政策令其发挥作用,使各自国家的大多数人认识到,继续开放才是我们前进最有利的方式。
《参考消息》让我们谈一谈“软实力”的问题。您最近出版过一本有关中国软实力的书,中美两国在增强各自的软实力方面如何相互学习与合作?
蓝普顿:软实力的本质实际上是吸引力,是积极的东西。软实力不是威胁,而是能促进合作,囚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就是通过积极的思想、经济等来吸引别人。硬实力的潜在含义则更具危险性。
在软实力领域,中美两国的确存在合作的机遇。我在书中曾谈到技术创新是一种软实力。中美两国在知识技术领域进行合作,有助于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原题:30年来,中国的发展是对全世界的贡献)▲
美国欲对中国大陆表明对台军售是不得已行为
http://mil.news.sina.com.cn/p/2008-10-12/0914524974.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2日 世界新闻报 本报特约撰稿人/章卓 近日,美国政府不顾中国大陆的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悍然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 ”直升机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64.63亿美元。值此全球为金融危机而备感忧虑、需要世界各大国共同合作应对之时,美政府的这种做法无疑为本已动荡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再添“烦恼”。
10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记者会上指出,美方对台出售武器,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和中美关系,为包括两军在内的两国交往与合作制造了障碍。他要求美方以实际行动履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立即撤销有关对台军售项目,停止美台军事联系,以免损害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大局。
◆ 美出尔反尔地“演戏”
美政府做出对台军售的决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回顾这一过程,美政府在酝酿整个对台军售过程可谓是费尽心机,最后采取的是“障眼法”。
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前,美政府内部就释放出欲冻结对台军售的消息,美太总部司令基廷上将甚至在“传统基金会”会议上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现在没有对台军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想到,美政府的这番“作秀”活动不仅是对美国内而言,也是“演”给中国大陆看的。
美政府释放出准备冻结对台军售的消息后,“引诱”包括台“立法院长”王金平在内的岛内政要赴美展开公关活动,从而在美政坛掀起一股推动对台军售的声浪。美政府将通知国会的时间推延到最后一刻,似乎在向中国大陆表明,美政府已经尽力“死撑”到最后,是迫不得已才做出对台军售决定的。
实际上,不管美政府的“演技”如何,其最终决定对台军售,充分表明美国利用台湾问题牵制、遏制中国的战略目标从来没有发生改变。对于美国而言,台湾问题只要维持现状,美国就可以借此大做文章,成为与中国“打交道”的重要筹码。
对于美国而言,所谓维持现状,就是要使台湾问题保持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台湾问题,犹如美国手中的一只风筝:台当局飞得过高,两岸走得偏远,就要收线;台当局飞得过低,两岸走得偏近,就要放线。陈水扁“执政”时代,坚持“法理台独”,屡屡做出挑衅两岸“红线”的举动,美政府会对其进行打压,甚至布什还将标准的美国国骂“狗娘养的” “送”给陈水扁。美政府“教训”陈水扁的目的,是要警告其不要为美国“添乱”,特别是在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陷入战略困境的时候。
自从马英九今年5月20日上台以来,海峡上空逐渐扫除阴霾,两岸关系有了“跨越式”发展。尽管美政府表面上声称“乐见”两岸和解,但从骨子里并不愿看到两岸真正“走”到一起。因此,美国选择在此时决定对台军售,也怀有破坏两岸和解进程的险恶目的,企图为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制造障碍。
◆ 低估了对中美关系的破坏
当然,对台军售的决定可能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危害及由此对美国全球利益的影响,肯定经过了美政府的综合评估,这也可能是对台军售的决定迟迟无法做出的重要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从综合国力这一硬实力指标,还是全球影响力这一软实力指标考评,现在的中国大陆已今非昔比,这也是布什政府将中美关系从最初的“战略竞争者”调整为“利益攸关方”的重要背景。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反恐、防扩散等几乎所有关乎美国切身安全利益的议题,离开了中国大陆的协调与合作,各种努力必将难以进行。特别是在当前起源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世界之际,恢复全球市场和投资信心,拉动美国经济,更需要中国政府的鼎力相助。
对此,有美国内分析人士称,布什政府此时推出对台军售案十分不合时宜,也许是政府内部发生了“战略误判”。在感受到来自中国大陆的怒火后,美政府可能会对自己的莽撞感到后悔。▲
美国对台军售的实质
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6/forum_us081010c.shtml
2008-10-10 武装力量的能力主要是进攻能力和防御能力,这次军售加强了台湾的防御能力,防卫大陆导弹,海上和登陆三个方面进攻,
在防卫弹道导弹方面,4套爱国者导弹,300 枚导弹,最多击落150枚弹道导弹,也只有大陆对台导弹的10-15%.
如果防不住弹道导弹攻击,就很难向大陆舰队发射鱼叉导弹,只有2艘潜艇还可以用于发射鱼叉导弹,而且可能找不到目标。
30架阿帕奇直升机,设备复杂,保障困难,1998 年在地形复杂的南联盟山地地区和炎热的地中海, 被证明很难使用,何况炎热和多雨的台湾。
从上面看到,军事实质不是很大.真正的实质是什么?
▲ 第一是这次军售与1992年大选时一样,为了争取军工集团的支持,以拉选票。
▲ 第二,向中国示强,能在竞选时,争取到美国国内部份选民的支持.共和党的选民很多反对向中国借钱的.美国民众反对对外懦弱,如果中国反应过于激烈,刚好中了美国共和党的下怀。
▲ 第三.台湾内部有两种力量,与大陆友好力量和台独力量,这是给台独打气.大陆对台也有两种力量, 与台湾加强交往力量和反对力量,也是激励反对力量和大陆民众的反对.实质是阻挠两岸交好.这反应了美国主流观点,也是未了争取选民支持。
美国虽然爆发金融危机,美国选择此时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是因为金融危机是由后任总统处理,很可能是民主党总统来处理.这更说明了美国两党政治危害性。
因为中国实力增强,而美国此时军售,更能帮助共和党争取美国国内选票.但是, 美国也没有全部批准对台军售,没有同意F16C/D和常规潜艇,也是为了少破坏与中国关系。▲ 广州 麦辰 《联合早报网》
要“引狼入室”美政府震惊17名“东突”嫌犯被判定居美国
http://qnck.cyol.com/content/2008-10/10/content_2386152.htm
2008-10-10:本报特约记者 闻新芳 10月7日,美联邦地区法官里卡多•乌尔比纳在华盛顿地区法庭作出惊人判决,允许17名中国籍“东突”嫌犯定居美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同一天曾表示,要求美方将在关塔那摩基地关押的中国籍恐怖嫌犯遣返中国。美法官的这一判决,连美国政府也很惊诧并表示反对,美司法部要求暂缓这一判决的执行。
10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美方尽快将在关塔那摩基地关押的中国籍恐怖嫌犯遣返中国。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美军关塔那摩基地中关押着一些中国籍恐怖嫌犯,他们是已被联合国安理会列入制裁清单的恐怖组织如“东伊运”的成员,理应交给中方来依法处理。秦刚还表示,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威胁,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中方已多次要求美方将关塔那摩的中国籍恐怖嫌犯遣返,然而,美国联邦法官当天却正式宣判:17名在关塔那摩基地关押的中国籍“东突”嫌犯3天内全部带到华盛顿,并允许其在当地社区内定居。对此,布什政府也表示不能接受。
◆ 联邦法官判“东突”嫌犯定居美国
美国时间10月7日,美国联邦地区法官里卡多•乌尔比纳在华盛顿作出正式判决:要求布什政府立即释放17名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基地的中国籍“东突”嫌犯,3天内带到华盛顿地区法庭,听证会结束后即可定居华盛顿的“维吾尔族居民区”。
乌尔比纳法官在下达此判决时说,既然五角大楼和白宫早在4年前就断定这17名中国籍嫌犯不是“敌方战斗人员”,那么布什政府必须立即释放他们,并于10月10日带到华盛顿地区法庭静候听证。听证会结束后,这17人将交给当地的维吾尔族家庭。当然,对接纳这些人的家庭有个先决条件,就是他们必须跟美国国土安全部密切配合。
乌尔比纳法官透露,听证会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具体安置这17个人。目前,除华盛顿特区的维吾尔族家庭外,还有20来个来自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地区的宗教团体和社团愿意接纳这些人。
据介绍,这17名中国籍嫌犯是6年前被逮捕,送到关塔那摩关押。4年半前五角大楼断定他们不是“美国的敌人”,而美国最高法院于4个月前判定,地区法官可以判定美国政府释放关塔那摩关押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乌尔比纳法官作出了上述判决。
判决结果公布后,美国国内诸多所谓“人权”团体表示高兴,说关押在关塔那摩的中国籍嫌犯境遇“最糟糕”,因为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接纳他们,所以才导致他们迟迟不能离开关塔那摩,而布什政府又不能将他们送回中国,因为担心他们回国会“遭审讯与监禁”。
美国“人权观察”律师詹尼弗•达斯卡尔说:“美国政府早就知道他们这些人确实不会对美国造成威胁,只是布什政府一直推脱说,美国地方法庭无权判决释放关塔那摩在押人员。”
◆ 布什政府反对这一判决
乌尔比纳的判决让布什政府震惊——
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戴维G•萨瓦奇7日报道称:“地方法庭的联邦法官,判令布什政府释放关塔那摩的在押犯,这是破天荒第一次,会对美国造成巨大影响。”
美国司法部发言人布莱恩•罗尔卡斯10月7日表示:“今天的判决必定引起国家安全部门的高度关注,会引发史无前例的司法问题。美国政府坚信,让外国嫌犯直接从政府羁押所进入美国,并且定居美国是不正确的。”
据白宫方面的消息,美国司法部已连夜向华盛顿联邦高等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判决。但有分析人士说,如果布什政府在上诉法院未能阻止这一判决,那么会提交最高法院裁决。而今年6月,最高院已经判定另一例关塔那摩被拘人员可以尽快举行听证会,因此,布什政府最终阻止这一判决的可能性不大。
美国白宫发言人唐娜•佩里诺发表书面声明称:“布什政府对此深表关切,因为这一判决结果有悖于我们的法律,包括国会通过的联邦移民身份法。更严重的是,如果这一判决成立,那么将开危险的先例,因为这意味着所有关在关塔那摩的恐怖嫌犯都可以申请移民美国!”
美国有线新闻网18日还报道了一些细节,称乌尔比纳在作出该判决时显得“急不可耐”:当一名政府律师恳请给美国移民部门一周时间考虑如何处理这些根本没有美国身份的人时,他断然拒绝了这一请求说,“现在最急迫的就是把他们全部释放!”乌尔比纳甚至要求移民海关官员不要考虑是否临时拘禁这些人:“我已经作出了判决,就不想让任何人进一步干涉他们!”
◆ 不仅“放虎归山”还要“引狼入室”
美国的反恐专家则担心,直接让在关塔那摩关押了6年的恐怖嫌犯落户美国本土,不仅是“放虎归山”,更是“引狼入室”。美国政府之前吃过类似的亏。比如2004年绑架两名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国工程师的幕后主谋阿卜杜拉•马哈苏德,之前就曾在关塔那摩基地被关押了25个月,但这名极具威胁性的恐怖分子却获释。事实上,像马哈苏德那样被放虎归山的例子,在关塔那摩基地并非少数。据五角大楼官员公布的数据,从2002年底到2004年4月,五角大楼从关塔那摩释放了202名囚犯。在这些获释囚犯中,大约有10人重新加入反美武装或参与恐怖袭击,并且成为塔利班的领导人。如2004年8月在阿富汗中部乌鲁兹甘地区,被阿安全部队打死的塔利班头目毛拉维•加法尔,就是一年前从关塔那摩被释放的囚犯。他回到阿富汗后立刻被塔利班任命为乌鲁兹甘省和赫尔曼德省的负责人,策划了一系列针对美军和阿富汗安全部队的袭击行动。更令美军震惊的是一名十几岁的阿富汗少年。这名阿富汗少年在被送到关塔那摩基地后受到特殊照顾,不仅和其他囚犯分开关押,还接受了英文教育。但他在2004年1月回到阿富汗后,不仅没有融入社会,反而再次加入了塔利班。据说到2008年年初,该少年已经成长为塔利班南部地区的“高级指挥官 ”。
也有美国反恐专家认为,这17名中国籍嫌犯是“东突”分子,而“东突”已经是美国政府确认的国际恐怖组织。关塔那摩曾经关押有770名恐怖嫌犯,现在只剩下225人,在已经释放的的嫌犯中,不少人是被送回他们本国,接受本国反恐怖和司法机构的进一步调查,所以,现在把这17人送到美国本土定居,不符惯例,也容易导致反恐多重标准的产生。同样,此举也会影响中美之间的反恐合作。
◆ 热比娅立即要“认领”两嫌犯
美国政府的反对与专家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据美国上诉法庭所掌握的情况,这17名中国籍嫌犯是“为逃避法律制裁与打击”而逃到阿富汗,在美军攻打阿富汗后溜到巴基斯坦,然后被当地人逮捕交给美军。美国有关方面为每名嫌犯付了5000美元赏金。
美国媒体披露说,维吾尔族嫌犯胡扎伊发•巴尔哈特是他们当中的典型。此人因为反中国政府逃离中国,在阿富汗塔利班训练营接受了“系列训练”,并一度在“基地”组织“中国营”里与美国为首的联军打过仗。然而,此人的美国委托律师却将其上述经历“漂白”,成了一名“受中国政府迫害”的“异议分子”。
对于他们的真实身份,美国国防部迄今仍坚持认为,他们确实不是“基地”的成员,也没有“直接和美国对着干”,但他们确属与“基地”和塔利班关系密切的“东突”组织成员,所以不能小瞧他们这一特殊背景,以及潜在的威胁。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是,10月7日当天,旁听了乌尔比纳法官判决结果的“世界维吾尔大会”主席热比娅•卡德尔立即表示,华盛顿的400个维吾尔族家庭会接纳这17人。“我自己会接纳一个,我女儿也会接纳一个。”热比娅说。
1995年,美国《福布斯》将维吾尔族女子热比娅列入中国富豪第八位,被评估为拥有2亿人民币财富的她成了新疆女首富。曾经拥有政协委员头衔的热比娅,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2000年,因向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情报入狱;2005年,申请保外就医之后出逃美国。在美国她一直从事试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
美金融危机给中国改革提出五大思考
http://news.china.com/zh_cn/domestic/945/20081013/15131626.html
2008-10-13 新华网:美国一家主要商业银行的高层说,美国将银行国有化的可能性非常大,他特别提到花旗银行有可能被国有化( 10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此前,法国、英国有关人士表示,不排除把国内大型银行收归国有;美国有人认为,不仅仅是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等公司都可能被收归国有;而冰岛已经把大型商业银行收归了国有。大力向发展中国家推行以私有化、市场取向为主体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美国以及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竟然大肆进行政府干预,采取被其批判为效率最为低下的国有制。这次金融危机给美国及其欧洲带来的如此变化,也启发中国应对新一轮改革的路径、目标和模式进行重新思考。
◆ 思考之一,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应如何走?
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从体制上找原因的话,就是过度纵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坚持政府管的越少甚至不管最好、最有效率,结果酿成今天这样的恶果。实际上自由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许多胎里带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例如垄断问题,依靠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根本无法解决。中国也应重新审视、思考下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如何走,笔者以为,始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辅以严格的政府监管、适时的宏观调控也许是出路。
◆ 思考之二,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特别是金融企业高管的薪酬到底应不应该管制?如何管制?
这是一个分配领域里的大问题。此前,美国7000亿美元救助方案之所以一波三折,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许多美国民众要求对这些金融公司高管的高薪福利以及挥霍无度行为进行管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金融危机中存在一些金融公司高管为了追求自身高薪、福利,无限度地大耍“钱生钱”的把戏造成的。最终美国政府修改了方案,增加了被救助公司限制其高管薪酬的条款。目前,中国金融企业特别是金融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福利存在的问题是放任自流、缺乏管理。金融企业高管薪酬管理成了空白点,一些金融企业高管薪酬高得离谱,还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这种高薪已经与效率、效益无关,严重损害着社会公平。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也告诫我们,金融企业高管高薪放任自流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应及时坚决限制和清理脱离中国实际的高管高薪问题。
◆ 思考之三,如何平衡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问题。
虚拟经济一定要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一定要有坚实、高质量的实体经济做后盾。否则,虚拟经济就是空中楼阁,最终出现问题后还会反过来波及到实体经济。美国给世界各国提供了深刻教训,中国更要认真汲取。虚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决不能背离实体经济的基本面。
◆ 思考之四,中国金融混业经营要不要继续推进?
上个世界美国在经历严格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和监管后,重新开始混业经营。一些大型银行变相改造成集团公司,控股银行、保险、证券、投行业务,绕过监管大肆进行混业经营,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就与这种混业经营体制有极大的关系:A借B的钱买了股票或者债券,股票、债券大跌,A严重亏损,无法归还B,而B又是借C的钱,B又无法归还C,C又是借D的钱,同样无法归还……连锁反应出现流动性危机,连锁陷入破产倒闭状态。这也是美国政府动用巨额资金要从源头注资、购买资产的原因。银行变相利用信贷资金购买股票,或者通过放贷给企业使得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风险是巨大的。中国股市如此大跌,金融企业安然无恙,与分业经营和监管不无关系。因此,是否继续推进分业经营,如何推进,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 思考之五,金融创新问题特别是金融衍生品还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
美国金融危机与华尔街发明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透过种种杠杆,金融机构似乎可以无限创造信用,玩所谓钱生钱的把戏,大肆玩弄虚拟经济关系很大。中国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一定要汲取美国的教训,必须慎重,必须有良好的基本面作为支撑。
当然,需要思考的还包括采取和崇尚什么样的消费模式等其他问题。我们应及时、认真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改革提出的问题,以促进中国经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更加健康、安全、稳定、较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