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24、2004年 保护私有财产入宪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写入宪法。它适应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客观需要,扩大了私有财产的保护范围,进一步完善了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加强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今 日 看 点 : 2008-07-05 ▲◆★●■☆
中巴友谊经久不衰 、巴基斯坦尊重中国真正原因大解密!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284694&extra=page%3D1
东欧反导争端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重演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7/0704_342_633325.shtml
奥运前如何研判美欧共性与差异?
http://www.zaobao.com/yl/tx080705_501.shtml
奥运六城市拟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
中巴友谊经久不衰 、巴基斯坦尊重中国真正原因大解密!
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3284694&extra=page%3D1
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本无不散的宴席。但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缔结的伟大友谊却能历经各种考验,经久不衰。对比美国和欧洲盟友的日渐离心,对比俄罗斯与东欧反目成仇,个中原由更加耐人寻味。
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于1951年5月21日。不过两国的特殊友好关系,则始于1955年万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随后于次年访问巴基斯坦,从此奠定了中巴实质上的同盟关系。当年我国领导人是出于怎样的综合考虑,而全力推动中巴友谊,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若干年后,相关资料解密后,我们能从中看出端倪。而现在我们只有推测了。小河水手认为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
1、新中国刚成立,需要赢得国际承认。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歧视和抵制,新中国就必须从第三世界国家中取得突破,首先赢得他们的承认与尊重,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2、新中国刚成立,国内匪患不绝,国外反动势力环伺,西南边陲是个不稳定的大问题。西藏虽然和平解放了,但是随着+++喇嘛的出逃,情势变得非常复杂,印度甚至利用清朝的腐败无能,把军队渗透到西藏境内,如阿里地区。如果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盟友,那么对印度就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随后的历史进程,则不断巩固了中巴友谊。大家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狡猾的英国人在不得不给予这块土地以独立的时候,别有用心的按照宗教派别把它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并且没有完全划定边界,甚至留有"飞地"--孟加拉国那时候属于巴基斯坦,叫东巴基斯坦(东巴)。自然英国人一走,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纠纷和宗教矛盾,打了若干次边境战争(其中大的有三次)。中国无论从与巴基斯坦的友谊出发,还是从不愿看到印度坐大出发,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巴基斯坦。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由于战术失误,坦克部队损失惨重,急须补充,巴基斯坦向中国请求援助。周总理指示尽力满足巴方要求,库存坦克不够,甚至直接从我军一线部队把已装备的坦克抽出来,援助巴基斯坦。虽然那一次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全力支援下顶住了印度的进攻,但是随着中国文革的爆发,中国也自顾不暇,于是印度乘机肢解了东巴,成立了孟加拉国。不过有中国做后盾,巴基斯坦还是守住了克什米尔巴方控制区。
经历过一系列与印度的战争,巴基斯坦明白只有中国才是最可靠最可信赖的盟友。由于两国地理位置接壤,又有印度这个共同话题,因此巴基斯坦认为中国简直是一个"天然的盟友"。那意思就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如果不做盟友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意志。
那么巴基斯坦为什么不与西方结盟呢?这就要从巴基斯坦的国际战略地位说起。目前的世界,是一超多强的世界。一超就是美国了,诸强包括俄罗斯、欧盟和中国,另外还有些次强,有潜力成长为一方诸侯,譬如印度。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虽然印度目前在综合实力上还无法和中国等诸强抗衡,但是作为牵制中国的砝码,作用还是很重的。自然,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俄罗斯,都愿意和印度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同理,为了牵制印度坐大,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强,都愿意和巴基斯坦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用一句比较形象的话来概括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国际地位,那就是:印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制衡中国的砝码;巴基斯坦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是制衡印度的砝码。两相比较,西方各国与俄罗斯,自然会把印度摆在优先位置,因为,制衡中国毕竟比制衡印度要重要得多,也急迫得多!而对于中国而言,情势自然不同了。
现如今,巴基斯坦对中国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巴基斯坦是制衡印度的砝码。这点上文已经说过。小河水手举两个例子:印度自己研制的"阿琼"出师未捷身先死以后,从俄罗斯进口了大批T90系列坦克,于是巴基斯坦相应获得了中国的MBT2000(85/90系列改进出口型),巴方称为"哈立德"。中方一并转交了该型坦克的生产线,于是巴方甚至可以把经过一些本土化改进的"哈立德"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印度从俄罗斯获得了SU30MKI以及米格29,但是今年三月,巴基斯坦已经获得了首批两架 JF17"闪电"(枭龙),按照预定计划,巴方将获得JF17的生产线。如果必要,巴基斯坦还将获得J10A。
请大家注意这两个典型事例,俄罗斯出于自身的考虑,跟印度合作是有保留的(当然跟中国合作时保留更多),俄罗斯只需要印度出钱"合作"研制新武器,核心技术是不给印度碰的,所以印度虽然出了大价钱,只得到武器,没得到核心技术。而相反,由于中国跟巴基斯坦的特殊盟友关系,中国愿意向巴基斯坦转交一些核心技术,即使这种技术肯定不是中国拥有的最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印度获得先进武器的成本无疑要大大高于巴基斯坦。所以,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在得知巴基斯坦如期获得了首批两架JF17之后,气急败坏,大骂俄罗斯不守信用,中国太狡猾。
2、巴基斯坦既是中国进入中东的陆上通道,也是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尤其是波斯湾)的前进基地。石油是战略物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中国随着经济的大发展,能源消耗越来越大,早在1993年,中国已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截止2006年,中国年进口石油1.36亿吨,石油对外依赖率将在2010 年达到50%。因此,中东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目前中国海军尚无法巡弋远洋,维护中国海外利益和石油生命线的情况下,具有一个安全的陆上能源走廊,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华时,就在接受CCTV采访时透露,巴基斯坦愿意并且努力促成早日建成这一连接中东和中国的陆上能源通道。而瓜达尔港口的建成,使得中国海军在波斯湾有了一个前进基地,中国海军可以经常去跟巴基斯坦搞搞"联合海军演习",正好最近就有那么一回。
3、巴基斯坦是中国迂回进入伊朗和中亚的通道。这点常常被人们忽略,但是看看眼下的中亚和伊朗形势,意义就非常明显了。有了这个通道,中国不仅可以方便地打击以"东突"为首的分裂势力和恐怖分子,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支持中亚和伊朗,从而稳定中国的西部态势。而一旦中国失去了西边的一些"朋友",美国的势力直接伸到新疆和西藏边境,对中国的威胁不言而喻,必将极大地牵扯中国的精力。
4、巴基斯坦与中国西部省份天然接近,经济结构互补,大力发展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可以有效地加快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速度。利用巴基斯坦作中转,也可以大力发展与中东、中亚各国的贸易。经济学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仅靠经济援助,是无法改变一个地区的落后面貌的,必须使落后地区具有自身的造血技能,然后其经济状况才能得到根本的改观,才能持续发展。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落差很大,必须通过政策倾斜,支持西部地区发展边贸。只有建立了良性循环,西部才能快速发展,缩小与东部的差距。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5、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国际经济链条上的地位攀升,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的理由越来越不足了。巴基斯坦正好可以帮助中国在第三世界圈子里说上话。而第三世界的兄弟朋友,是中国应该也必须依靠的。
让我们为了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伟大友谊干杯!虽然目前我们比巴基斯坦富裕些,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感谢巴基斯坦在国际上对中国的支持!巴基斯坦兄弟对中国非常友好和尊重,我们也应该拿出大国的风范来,尊重和善待巴基斯坦朋友。我们不要看了联合演习时巴基斯坦同行没有配备手提电脑,就发张片片说人家怎么羡慕我们。这是怎样一种肤浅的心态!骄傲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褒义的,是自豪的意思;另一种是贬义的,是自大的意思。当西方人居高临下地看待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觉得郁闷甚至愤怒?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要学西方人那样对待我们的朋友巴基斯坦呢?对待印度也存在这个问题。难道印度就没有一点比我们强,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提到印度,不是挖苦就是打击,甚至有些人故意歪曲或者伪造印度人的言论,并以此为借口,继续挖苦打击印度人。当然,如果我们偶尔闲谈,开个玩笑不要紧,但是如果这种态度成为我们一贯的作风,那么就会有大问题了。须知骄兵必败!历史上这种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
东欧反导争端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重演
http://news.ifeng.com/mil/4/200807/0704_342_633325.shtml
2008年07月04日 环球时报-环球网
汉和防务评论近来刊发Jeff Chen的文章,文章称,当美俄在东欧反导问题进行舌战的时候,美国与日本、澳大利亚有关在亚洲构筑反导系统的动向已经引起各方注意。
就政治意义而言,美俄有关东欧反导问题的争执目前依然停留在宣传战上,俄罗斯已经宣布如果美执意部署反导系统,那么就会中止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协议”,同时把导弹重新瞄准欧洲。这意味着新冷战的起死回生。要真正走到这一步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并不高。
平可夫预测一旦东欧反导问题有了眉目,美日澳共建反导问题就会即刻提上议事日程。甚至同时进行。除此之外,在北约内部,在欧洲部署反导问题上的美方解释是对付中国日趋增加的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因此美国的战略意图是把中国树立成北约的新敌。
2007年6月4日,平可夫在接受俄通社记者专访时针对俄通社提问“如果在日本土地上部署反导雷达,到底针对谁的问题”时,平可夫强调对付朝鲜不需要探测距离至少达到4000公里以上的XBR雷达系统,如果美国果真在日本部署XBR地基雷达,整个中国军队洲际弹道导弹和沿西伯利亚大铁道部署的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阵地和发射状况,都将处于美反导雷达的监控之中。
在日本部署XBR雷达的意图如果成功,进而还有可能进一步延伸发展,在未来适当时期以防御“朝鲜洲际弹道导弹”之名在日本部署拦截弹。
XBR雷达据悉拥有170kW的功率,波长低于3厘米。大型相控阵天线的体积达到123平方米,天线拥有81000个发射、接收模块,雷达的设计外形显示它并非四面相控阵雷达,而是旋转方式,可以对特定方向实施重点扫描、跟踪。雷达在水平、俯仰方向呈50度角布置,天线数组能够使用窄束波跟踪模式,这样来提高跟踪精度。依照这样的尺寸,XBR在跟踪标准的弹头时,其探测距离至少可以达到4000公里,即使给弹头加涂相应的隐形材料,并且更加小型化,这种雷达的探测距离也可能至少达到2000公里。至于对洲际弹道导弹头体分离之前的跟踪距离可能更远。
平可夫表示,这一距离概念意味着位于西伯利亚Omsk的俄第33近卫火箭军的主要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被XBR监控。这种雷达一直可以跟踪到从 Irkutsk第51近卫火箭师开始的防区。至于中国,除新疆、西藏部份地区之外,全部中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基地都处于XBR雷达的监视之下。
XBR同时具备了弹道导弹弹头目标实施跟踪、火控、杀伤评估的功能,雷达通过拦截弹上携带的IFICS进行目标指示,同时再对拦截弹的飞行线路实施修正。这一雷达系统原来计划部署再阿留申群岛最西端的Shemya岛上,目前对美对日本提出部署要求,等于整个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探测装置向西推进了至少5000公里,这样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那就是强化对中俄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初始阶段的探测,以便提高整个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中作战系统的反应速度并强化其跟踪、照射目标的功能。
在回答俄通社有关为何把澳大利亚拉进来的问题时,平可夫的回答是这一举动明显针对中国﹗中国用于打击夏威夷和美国南部的洲际弹道导弹飞越太平洋轨道,同时最新一代的美国天基红外监视卫星数据传输中心设在澳大利亚。
由此可见,美国最终如果果真在日本部署XBR雷达,中日、日俄关系将会出现重大的外交波折。
奥运前如何研判美欧共性与差异?
http://www.zaobao.com/yl/tx080705_501.shtml
(2008-07-05) ● 邱震海(香港)距离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几乎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从2001年申办成功到现在,整整七年来都伴随着全中国人的近乎集体亢奋、期盼和努力。但到了奥运终于来临时,人们却忽然发现,虽然国家机器正处于高度戒备之中,但社会氛围和百姓的情绪,却似乎有了一种意料不到的平静和冷静。
很难用三言两语来描绘和评判这一平静和冷静的来源及走向。但惟其有了之前的绚烂,此刻的平淡才显得更有意味,也更令人品味和回味。远的不说,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在经历了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风波之后,尤其是在经历了“5•12”大地震的惊心动魄之后,此刻的平静、平淡和冷静,恰好是一个难得的环节,给依然期盼和热望的心灵以一丝不曾有过的宁静。这种宁静,对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它可能使人在不经意之间生发出亢奋中难以获得的启示和智慧。这种宁静和智慧,对于以各种心情关注中国的人们而言,包括西方人,同样需要。
西藏风波和地震:带来多元视角
就今年上半年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互动而言,如果说西藏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风波,是中西互动的第一个回合,彼此都充满情绪,那么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则使这一风波暂时得到平息。由于中国政府在救灾期间的透明、开放和高效,也由于世界各国对中国灾民的同情,中西双方在人道主义基础上找到了重新对视和互动的基础。
现在,以惊心动魄为特征的救灾工作淡出视线,北京奥运又逐渐走近,若中西双方都能从大地震带来的良性互动中寻找一些脉络和线索,那么新一轮的互动也许就会有一个较为良性的开端和结局。
3月的西藏、奥运火炬风波,给中西双方最为深刻的启示就是:双方是两个从文化、政治到思维都完全不同的团体,西藏和奥运火炬风波,与其说是双方在这两个个案上的对峙,还不如说是折射了中国崛起给双方带来的困惑和心理调适的需求。而5月的四川大地震,则使双方看到,无论有多少政治和非政治的困扰,但却面临两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自然灾害和恐怖主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人道主义虽然不能消除一切分歧,但却可以成为双方对视和互动的基础之一。
有了上面这两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当北京奥运即将来临,双方再次面临价值观、体制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时,也许能以更为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分歧,愿意寻找共同解决问题之道。与此同时,但愿双方不再只是站在各自的角度,以简单化的思维来看待对方;而应尝试用一种多元、平衡的眼光和思维来审视错综复杂的一切。
准确研判美欧的变与不变
一个浅显的例子是:最近,美国国务卿赖斯到访中国,不但亲赴四川灾区,而且也再次带来总统布什关于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承诺;与此同时,刚刚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领导人萨科齐在巴黎表示,他是否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将视北京与达赖的对话情况,而且他在8月还可能会见达赖。两则消息放在一起,自然使许多中国国民产生感觉到,似乎美国在奥运问题上成为中国的朋友,欧洲反倒成了敌人和靶子;岂不知,就在不久前,就国际格局而言,美国恰好是中国的潜在头号对手,而欧洲则是可以争取的伙伴。
这正是问题的复杂性所在。随着中国崛起,美欧共同感到威胁已是不争的事实和大势所趋,但美欧之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对华思维更多着眼于战略层面,但在一些具体议题上,则反倒显示出美利坚民族所特有的务实;相反,今天和未来的欧洲都不可能与中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上形成竞争和对峙,因此中欧之间没有如中美般发生战略冲突的基础,但欧洲人在价值观方面往往较美国人更为理想化和执着。
换言之,就中国崛起构成的挑战而言,美国感受到的威胁更多是政治和战略的,而欧洲则是市场、能源和人性的;在对华价值观的碰撞上,欧洲的反应更多是理想的、政治的,而美国的反应则更多是务实的、圆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孰敌孰友实在是一个难以分解的问题,抑或根本就是一个无谓的问题。今天欧洲领导人萨科齐、默克尔对中国种种不成熟的做法,布什总统布什上台伊始,不是也发生过吗?
因此,在今天中国应对美欧的策略问题上,一方面要看到双方关系的深层逻辑,其中有变和不变的双重因素:所谓“变”,就是中国崛起导致的美欧恐惧和接近,而“不变”则是美欧之间因国际地位而导致的差异以及在价值观表达方面的不同做法。另一方面,在对美欧领导人的观察和研判上,也须看到其逐渐变化的因素,亦即必然会从上台伊始的对华不成熟走向执政后期的理性和务实。•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奥运六城市拟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
http://news.sina.com.cn/c/2008-07-05/053515875390.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5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石家庄7月4日电 (记者王明浩)近日在北戴河召开的2008奥运承办(协办)城市价格预警研讨暨秦皇岛市价格预警联席会议上,北京、上海、沈阳、青岛、天津、秦皇岛六城市进行了价格预警交流,并倡议建立奥运六城市价格应急联动机制。
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出现持续上涨、波动态势,给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诸多影响。随着北京奥运会临近,维护稳定合理的物价环境,对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研讨会上,秦皇岛提议建立六城市间价格应急联动、信息交流、政策通报等机制,得到其他五城市的支持。今后,六城市的价格主管部门将以奥运为契机,以奥运为纽带,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建立友好沟通机制,推动物价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根据六城市达成的协议,今年起,六城市价格主管部门创办北戴河价格高层论坛,定期组织单边、多边互访交流研讨;建立价格应急联动机制,当一城市出现价格异常波动并已启动应急系统时,要在第一时间与其他五城市通报情况,必要时实行应急联动;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六城市公开上报的价格信息、内部刊物等可及时交流,以相互借鉴;建立政策通报机制,各市关于价格政策的重大调整,新业务的开拓、新举措的实施,要加强联通,及时通报。
奥运六城市还商定,各市确定1名中层干部为友好交流联络员,负责价格高层论坛的组织协调,落实应急联动信息交流、政策通报等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