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拒绝美国政府粮食援助 | (回到Blog入口) | 直升机撞上70度山坡失事 胡锦涛悼遇难者 »

中国要警惕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3198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11,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1125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突破了“一大二公”、“大锅饭”的旧体制。而且,随着承包制的推行,个人付出与收入挂勾,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2008-06-10 ▲◆●■

中国要警惕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

http://www.stnn.cc/fin_op/200806/t20080606_791908.html

救灾直升机失事原因:疑“风切变”是罪魁祸首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298

历史上: 四川曾两次溃坝,损失均超地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印在印度洋展开竞争

http://fuxing.bbs.cctv.com/viewthread.php?tid=11825707

日媒称中日就东海妥协 但不包括春晓

http://news.ifeng.com/world/2/200806/0609_2591_587039.shtml

中国开始解决南海问题:美国坐不住了!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85080&tbid=1689

广东北江挖出古树群 树身乌黑价比黄金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309

汶川坠机:说明我军的科技强军之路任重道远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606/14893143.html

前苏联原子弹爆破试验的惨重代价

http://cul.book.sina.com.cn/wenzhai/jm/index.shtml

 

 



中国要警惕第二次亚洲金融危机的可能
http://www.stnn.cc/fin_op/200806/t20080606_791908.html


来源:路透社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亚洲金融危机10年后,区域内再次出现了通胀上升、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等值得警惕的信号。面对可能的第二次危机,大多数国家依然犹豫不决,不愿轻易实行紧缩政策,中国也不例外。越南和印度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国货币从升值走向贬值可能是弹指一挥间,中国有必要未雨绸缪。

  现在几乎没有海外投资者认为人民币会贬值,除了国内少数专家。他们并不是认为人民币被高估,而是担心升值过快影响出口竞争力,希望能够帮助中国央行,打消人民币单边上升预期的因素。但这些言论可能会弄巧成拙,给中国带来更大麻烦。

  国际外汇投资本来就是一项信心的游戏。从5月份人民币远期市场出现长达一个月的大幅下跌,就可看出对这种信心的基础其实相当薄弱。如果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真的建立起来,资本大量流出,人民币接下来真的可能要贬值。届时央行难免入市干预,防止疲软的人民币使得国内通胀雪上加霜,中国难免再像10 年前一样,打一次“人民币保卫战”。

  仅仅半年前,国际投资者还在赌亚洲货币会继续升值,但现在不少亚洲货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印度卢比/美元今年来贬值7。7%,韩圜贬值8%,菲律宾披索跌6%,有汇率管制的越南盾跌了2%。现在的越南和10年前的泰国有不少相似之处:当初都是拼命吸引外商投资,借用大量的外债,而它们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偿还这些外债。

  外国投资者一涌而入使得越南股市和楼市泡沫化,他们一哄而出则会触发泡沫爆破。就像当初索罗斯攻击亚洲货币一样,现在国际投机者已经瞄准了越南盾。在外汇远期市场,一年以后越南盾被认为要贬值30%之多。越南是否会蹈泰国覆辙?

    ● 越南,下一张多米诺骨牌?

  仅仅一年前,越南还是全球投资者眼中的宠儿。2006年,越南股市大涨145%,2007年头两个月又上涨51%,推动越南股市总市值从 2006年初的不足10亿美元,猛增到150亿美元。但今年来,越南多项经济指标亮起红灯,并遭三大评级机构降级,股市跌了55%。通胀率飙升至25%的水平。越南贸易赤字猛升,外汇储备则低于外债总额,财政赤字长时间维持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约5%的危险水平。

  越南的低利率政策引发了经济过热,政府在通货膨胀走高时没有急速踩煞车,听任通胀在负利率的的刺激下继续恶化。如果亚洲国家和越南一样,在遏制通货膨胀问题上优柔寡断,将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现在亚洲通胀已经全面蔓延开来,斯里兰卡通胀率达到20%,巴基斯坦为17%,印度尼西亚达10%。中国、印度、新加坡和菲律宾的通胀率都在7-10%之间。

  诚然,越南是个小国,国民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50名以外,经济规模不到泰国三分一。就算越南这只骨牌倒下,未必能够推动其它一系列亚洲国家。但越南的问题也是正在努力控制物价暴涨的其它亚洲国家共同面对的,如果他们不能果断采取行动,抑制不断上涨的物价,越南将是前车之鉴。

    ● 消极等待不如未雨绸缪

  亚洲国家的通胀水平普遍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高通胀国家的货币必然面对贬值压力。若想要稳定外国投资者的信心,防止外资大幅撤走,他们就有必要收紧银根,提高本国利率,但代价可能是牺牲了经济增长。亚洲国家之所以按兵不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在等待欧洲经济放缓,外需减少后紧缩经济的必要性就不大了。但他们未必能够等得起。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中国立身之处算最安全。中国26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给人民币一道防火,而1.7万亿(兆)美元的外汇储备更给中国筑起了一座万里长城。由于人民币起点实在太低,因此就算升值三年以后,还有上扬空间。不过,虽然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但中国同样面对资本流入过多,尤其是无法说明来源和去向的热钱过多的问题。

  “中国货币政策有非常大的空间,中国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要比亚洲其它国家小得多,”里昂证券的亚洲经济学家Eric Fishwick表示。但他也说,人民币现在相对欧元依然被低估,但如果下半年欧元贬值,中国对欧出口跟着对美出口慢下来,中国日子可能就难过了。

  “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永远不可以当它不存在,”Fishwick说,“投资者有必要密切关注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一旦增速放缓,可能这问题就不远了。”(作者:顾蔚)▲


救灾直升机失事原因:疑“风切变”是罪魁祸首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298


    2008-6-8: 5月31日直升机失事后,许多心急如焚的读者来电,想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故?直升机为什么不能像战斗机那样有紧急逃生设备?

  ● 飞行杀手:“风切变”

  事故发生后,经初步判断不是机械故障所致,其他该型直升机继续执行飞行任务。种种迹象显示,事故与当时直升机所在地的异常气候有关。当天是农历四月二十七日,月球对地球影响较大,山谷中的切变风(风切变气象所引起的异常气流)会特别强。

  “风切变”指气流运动速度和方向突然发生变化。直升机甚至大型飞机等,一旦遭遇“风切变”,瞬间风向风速急剧变化,会让飞机速度和升力突然改变,机身剧烈颠簸,失去平衡,会像狂风中的树叶一样,被抛上抛下而失去控制,导致坠毁。

  “风切变”是导致飞行事故的大敌,特别是低空风切变(距离地面600米以下)。国际航空界公认,低空风切变是飞机起飞和着陆阶段的危险因素,被称为 “飞行杀手”。2001年发生的“风切变”事故中,美国航空公司587喷气式飞机起飞后突然失控,冲进纽约一个居民区,造成265人死亡。我们的失事直升机很可能是遇到了这个“飞行杀手”。

  此外,就像上文所说,当地午后,山谷地区极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形成上升云团,当地称为“爬山云”。如果直升机陷入云团中,由于该型直升机没有雷达导航设备,只能靠飞行员目测,会由于“盲目”操作而失事。

  当然,由于失事直升机仍未找到,现在对事故原因只能做一些推测,真实原因还要等找到机上的飞行记录器等重要设备,进行分析后才能断定。

  ● 直升机上“逃生”难

  如果事发后机上人员还具有行动能力,肯定会主动设法与搜救人员取得联系。即使通信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也可以通过生火冒烟等形式呼救,在如此拉网式搜救的情况下,搜救人员应该能够看到或听到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我们虽然都衷心希望机上人员能够平安归来,但几天过去了,还没有收到任何求救信号,这说明机上人员可能已失去了求救能力。

  多年来,直升机失事后的逃生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军方。就在几天前的5月29日,智利军警总司令何塞•亚历杭德罗•贝纳莱斯乘坐的直升机坠毁,机上包括总司令贝纳莱斯在内的11人身亡。

  与固定翼飞机相比,由于机身结构和用途等原因,直升机在遭遇严重事故坠落时,乘员逃生更加困难。

      ◆ 首先,时间来不及。直升机一般在低空飞行,失控的机身眨眼间就会撞上障碍物,留给机上人员反应的时间很短。

  ◆ 其次,跳伞行不通。在直升机坠落时,机上人员逃生的最优选择肯定是与飞机脱离后安全着陆,而脱离飞机的最佳途径就是跳伞,但跳伞在低空飞行的直升机上却行不通,因为距地面高度有限,跳伞后来不及打开降落伞,人就已经落地了。

  ◆ 第三,弹射很困难。由于直升机上面受螺旋桨的阻挡,难以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顺利弹射出去,在弹射前必须先炸掉螺旋桨,而这一行为本身就非常危险。据了解,目前只有俄罗斯的卡-50和卡-52直升机可以做到这一点。

  ● 残骸的确难找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直升机失事后,可能出现机体散落。而变成碎片的机身涂有军用迷彩,与植被的颜色相同,在一定距离内,很难分辨。特别是失事地域山高林密,无论是徒步攀越,还是直升机空中搜索,难度都非常大。

  而现代通信技术也难以在搜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另一架顺利返航的直升机机长介绍,该机型上幷无雷达等设备用于导航。这种机型本来就较为老旧,从搜救情况看,机上很可能未加装卫星定位设备。中国移动通信公司和中国联通通信公司在获取机上人员手机号码后,做了利用手机信号定位的努力。但在山沟里用过手机的人都知道,这种环境下是很难收到手机信号的。从搜救进展看,两家公司的努力未取得效果。来源: 青年参考▲


历史上 四川曾两次溃坝,损失均超地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8 历史上,四川曾发生两次由地震引发的堰塞湖溃坝而导致大洪水,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由地震造成的直接损失。

    ● 1786年:淹没10万民众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地震。巨大山崩壅塞大渡河,致其断流10日。6月11日,大渡河溃决,淹没10万民众。大渡河溃决下游,近一个世纪都人烟稀少,荒凉萧瑟。

    ● 1933年:夺2万余人命

  1933年8月25日,四川北部岷江上游茂县迭溪城发生7.5级大地震,死亡6800余人。地震后45天,江水骤涨,迭溪堰塞湖溃决,洪水将沿岸茂县、汶川、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大部分村镇席卷而去,夺去了2万余人的生命。

  当年康定大地震和迭溪大地震均发生在人烟稀少处,而汶川大地震震级更高,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库容更大、威胁的人口更多,一旦发生堰塞湖堤坝溃决,后果将不堪设想。(来源:北京晚报)▲


中印在印度洋展开竞争
http://fuxing.bbs.cctv.com/viewthread.php?tid=11825707


美联社6月6日文章 原题:中印在印度洋展开竞争

  在斯里兰卡南端饱受苦难的汉班托特海港,骨瘦如柴的人们卖着更加骨瘦如柴的鱼儿,这里似乎没有理由成为一场正在浮现的围绕能源供应线展开的国际竞争的焦点。这些能源供应线路为大多数全球经济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作为一个贫穷的地方,汉班托特尚未从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灾难中恢复过来,它现在呈现给人们的是荒凉而偏僻的印象。

  但就在这个海港的地平线上,却横贯着一条当今世界最大的贸易通道。在这条海洋航线上,成千上万的船只装载着中东的石油和各种原料运往亚洲,并在返航时为欧洲人运去了电视机、玩具和运动鞋。

  这些油轮为中印两国分别提供了80%和65%的石油,它们对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样,日本也几乎是完全依赖这些穿过印度洋的石油资源。

  正因为这条通道对中印日各国如此重要,所以,对这条航道的任何破坏(从恐怖主义、海盗、自然灾害到战争)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具破坏性的影响,并使这种影响波及全球。这一论断并非空穴来风,在今年4月,一艘穿越印度洋的日本油轮遭到不明身份船只攻击的消息曾使国际油价达到了新的记录。

  几十年来,世界一直依赖美国强大的海军来保护这条重要的海上航线。但随着印度和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也正努力增强对这条航线的控制能力,并在彼此之间展开了一场新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竞争。

  中国对印度洋各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与他们签署了友好条约,并在巴基斯坦、孟加拉以及斯里兰卡建立了港口。

  而印度则试图抵消中国的这些举动,它曾在缅甸击败中国获得了一个港口项目。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印度也在增强它的军力。对于印度这一做法,美国还有日本(虽然欢迎程度要轻一点)都是欢迎的,他们希望印度能够扮演一种制衡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的角色。

  伦敦《简氏防务周刊》的南亚问题专家拉胡尔•贝迪表示,现在,印度的目光更多不是放在它的宿敌巴基斯坦的身上,而是转移到了中国。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印度都建立起了可监督中国的监听站;在哈萨克斯坦,印度还有一个空军基地;而在蒙古,它还有一个太空监测站,这两国都是中国的邻国。

  目前,印度已宣布在未来十年里要建立一支航母舰队和核潜艇的计划。最近,印度还进行了可携带核弹头的导弹试射,其射程可覆盖中国的主要城市。而在临近中国的边境地区,它也正在重新开启空军基地。

  为鼓励印度制衡中国,美国逐步加强与印度海军的联合军事演习。去年,美国还破天荒首次将排水量为17000吨的“特林顿”号(USS Trenton)两栖船坞运输舰卖给印度。而美国国防部的订货商则向印度军方源源不断地供货,从先进战机到反舰导弹,不一而足。

  对于这一做法,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在2月份访问新德里时毫不讳言:“发展(美印之间)的这种关系符合我们的利益,正如它也符合印度的利益一样。”(环球网 迟开翔)▲


日媒称中日就东海妥协 但不包括春晓
http://news.ifeng.com/world/2/200806/0609_2591_587039.shtml


2008年06月09日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 日本TBS电视台7日报道称,日中两国就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已经达成基本协议,两国将在跨越中间线的海域设定多个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但中国已经开发的“春晓”气田不括在共同开发协议中。目前,中国外交部尚未对此消息进行证实。

    日本TBS电视台援引来自日本政府的消息称,在至今为止的协商中,日中两国搁置意见对立的分界线问题,一致同意在跨越中间线的海域,设定多个共同开发区域,开发的成本和权益都各半。TBS的报道称,这次双方达成的协议并不包括中国方面已经开始生产的油气田“春晓”。据了解,“春晓”油气田完全位于中间线中方一侧,长期以来,日本一直以“春晓”油气田地下油脉涉及到争议地区为由,要求将该油气田纳入共同开发区域,一直遭到中方的断然拒绝。TBS的报道称,日本政府会继续要求将“春晓”等区域包括在合作开发协议内。

    一位日本问题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媒体在中日敏感问题上经常刊登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此前日本的《产经新闻》也曾爆料称中国方面在东海气田问题上接受了日本方面的方案,但后来被证实报道与事实不符。这次TBS的消息仍未被证实,但通过这个消息,看出中方坚持了拒绝将 “春晓”油气田纳入共同开发的一贯立场(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孙秀萍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郭隽宁)▲


中国开始解决南海问题:美国坐不住了!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4&subid=0&fid=85080&tbid=1689

    内容提示: 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第七届亚洲安全大会5 月30日晚在新加坡开幕,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空军中将、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和日本防卫大臣石破茂在内的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防部长、军队总参谋长、安全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他们就亚太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反恐、气候变化与亚太安全机制等议题展开了交流与磋商。

    与以往相同,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31日的会议发言中还是把关注点放在了中国身上。虽然他没有象自己的前任拉姆斯菲尔德那样明确指责中国,但他在话里话外还是透露出美国对中国军力快速提升的担忧和进行牵制的意图,尤其在对待中国迅猛增长的南海军力所引起的南海局势变化方面更是着墨甚重。这表明美国已经注意到中国在南海的一系列军事动作,也有意为该地区内的国家撑腰并对中国提出警告。  

    在盖茨的发言中,赞扬中美军事热线的积极意义和对"六方会谈"的贡献不值得大家惊喜,因为这只是美国"接触和鼓励"战略的一部分;而他"提醒"中国"如果继续在南海等争议水域就自然资源的问题欺压邻国,中国有可能无法在亚洲繁荣的经济中继续获益"才表露出美国新的关注点。盖茨还借其他国家"担忧""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和"强制外交 "含蓄地指责中国对新能源来源的"贪婪胃口"和对资源丰富的海区的"争议性领土要求"。  

   怎样来理解美国的新关注点和可能的行动呢?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分析。  
    2008年以来,媒体暴光的中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确实不少。从2月下旬的驱逐舰编队训练到3月份的海空实弹演习;从4月份的军委首长视察到5月份外媒热炒"海南核潜艇基地"。这些事件表明南海已经成了中国和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区内区外的国家都抱着不同的心态注视着中国在南海的进一步行动,它们迫切想知道中国在缓和了台海局势和东北亚局势后会不会在南海寻求突破,相信这就是盖茨出言警告的原因。  

    提到中国在南海寻求突破,我们可以从东海问题的行动步骤中看到一些思路。  

    中国解决领海问题是基于缓解自身能源需求以及宣示主权的需要而进行的,同时也是在自身军力能有效威慑冲突发生的情况下才开始行动。对前一个结论我们的看法是 "对能源的巨大需要"在某中程度上超过了主权宣示的紧迫性。大家看看中国对东海问题出手并没有包括"中间线"以东的区域在内,也没有包括有关联的钓鱼岛在内,这除了有控制能力方面的考虑,应该还有"只夺取资源而不是全面夺取主权"的思路。  

    中国对东海海底资源的调查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相信所调查出来的数据让人振奋。而钓鱼岛附近海域的"石油宝库"大家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调查,它还只是"虚幻"地存在着,没有工业开采的数据支持。与其冒着中日全面对抗的风险夺取还没有得到证实的"宝库",不如"先入为主"开发已经了然于胸的东海资源。由于在中日东海划界问题中,中国的"大陆架延伸主张"也是有国际法支持的,日本不可能强硬到哪里去。而对东海问题的谈判也因为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要求而成为缓慢的"拉锯"过程,最终会解决到什么程度大家还无法知道结果。但到手的油气资源中国也不会再无偿地吐出来,这就是既得利益。

    而关于中国军力控制的问题,大家应该容易理解。我们的"现代级"舰并不是用来对抗美国航母的,因为即使有陆地空中支援,它也无法攻击离自己三百公里以外的美国航母(3M80EBR导弹射程两百公里),而自己还得考虑怎样避免被舰载机攻击的问题。但"现代级"舰却可以先发打击日本的各级水面舰艇,这就是它的任务---在陆地航空力量的支持下保护中国东海的海上油气设施。相信这也是日本在调派了先进战机南下后还是对东海问题无可奈何的原因,只能一边"干嚎"一边不停地与中国谈判。  

    回忆当时的情形,有人认为中国不该先挑起东海"争端",不该在面临"台独泛滥"的情况下进一步恶化与日本的关系。但现在的结果让大家知道决策是正确的,战略层面的深意我们不去管它,单从战术方面来看,这招"先入为主"还是为我们争取到了东部沿海地区未来发展急需的能源保障。虽然我们也等于帮日本提前打开了东海能源宝库,但看看现在世界能源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我们就该庆幸当时的决策---毕竟我们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名义上的资源拥有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何况更有未来能源命脉意义的钓鱼岛及周边海域还在那里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保留着,只要我们发展出足够的能力,那就是我们的,谁也拿不走。  

    同样,南海问题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有效控制能力"增强已经进入了解决的进程中。"三沙市"的建立已经向南海周边国家提出了"严正警告",南海海军活动的迅速增加更是明显的示威动作。  

    正是看到了这一趋势,越南和菲律宾才会紧张得近乎"歇斯底里"。大家应该还记得在我们面临"台湾大选"局面的时候,越南愚蠢地认为"有机可乘",一面加强与印度的海军合作,一面在南沙挑起事端,妄图制造更多的"既成事实";菲律宾也在前段时间高叫要把领海线扩大到南沙,并要总统"视察"自己占领的南沙岛屿。   

    不过,这些行动都在中国的巨大压力下变成了"闹剧",虽然还有菲律宾妄图依靠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来应对中国的动作,但中国的海空实弹演习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南沙是中国的,现在是回家的时候了。  

    其实,现在南海回家还差一样东西---那就是已经露出半边面孔的中国航母。当她游弋在南海海面时,美国的警告才成为现实,那些窃取南沙资源的小贼们才会与日本一样无可奈何。当然中国不会用太"粗暴"的行动对待实力不济的弱者,只需采取"挤压"和封锁的方式就可以从现有的油田中获取自己的东西。谁不同意,那就动手试试。  

    中国发展迫切需要能源资源,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占据了大量的东西却逼着中国自己解决。由于整体实力还有差距,中国在非洲的石油布局已经受到损害(例如安哥拉已经取消了与中国的一些合同),中国只能靠解决自己的领海问题来保障发展所需,这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美国出于围堵中国的需要,又把中国与周边国家间的领海争端变成了"自己应该干涉的事情",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提醒"已经表明了美国的立场---中国不能从小偷手里夺回自己的东西,否则中国就"不能在亚洲繁荣的经济中继续获益"。

    怎么个"不能"法,是不是美国要承担起"法官"和"警察"的双重角色?对不起,中国不需要美国"提醒",中国能力所及的地方就应该有自己的利益,这也是你美国的一惯做法。如果要颠覆这一"原则",美国损失会更多。 ▲


广东北江挖出古树群 树身乌黑价比黄金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1309


    2008-6-8(曹菁): 巨大的树干满布贝壳化石,“潜水”北江已不知多少年……昨天,记者在清远山塘镇码头见到堆放在岸边的十几棵神奇古树木,它们都是连日来被巨型挖砂船从北江河里打捞上来的。

    据专家称,古树经长年河水浸泡和沙石磨压,木质结构发生变化,可能会形成“化石木”,因具备耐腐蚀,不怕虫害,苍劲古朴,历来是艺术雕刻和室内装饰的名贵用材,价格十分昂贵,堪称“黄金木”,如证实北江下藏有古树群,应制定环保措施妥善保护利用,也可为研究北江地质气候及植被演变提供珍贵的实物标本。

  挖砂挖出古树群

  这些深藏在北江河底的古树胸径最粗的有数米多,得好几人才能合抱,树干最长的则有十几米。由于久经河水浸泡,满布贝壳,全身乌黑,坚硬如铁,记者扒开一小块碎木屑,还能闻到淡淡的香味。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些天,一条采砂船在北江河道采砂时意外发现河底有古树群,当时捞上来的还有整棵树,引来很多好奇的村民围观。

  一位村民说,这几棵古树要长到这等身段,得历经数百上千年,而自古以来北江从这蜿蜒而过,这些树木又是在什么年月、怎么会沉入江底呢?有无科研价值?还真是一个费解的谜。

  记者咨询过当地林业工作人员,据悉,根据现场勘查,树木变成黑色的原因是炭化,埋藏的深度至少有几米,数量之多,树龄如此之老的古树木群不可能是从上游漂下来的。

  这些古树木有可能是很久以前地质结构变化,比如地震或山体滑坡时整片森林沉入江中形成。目前,需要联系相关科研机构鉴定之后,才能确定古树的种类和采取保护措施。来源: 广州日报  ▲


汶川坠机:说明我军的科技强军之路任重道远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606/14893143.html


    2008-06-06:  那么大的一架直升机,在汶川一带坠毁后,部队出动一万二千余人,找了整整五天,硬是找不到,实属怪事,科技强军已经搞了那么多年,信息化也已经搞了那么多年,怎么感觉上,我军还是十多年前的老样子。这一次坠机事件,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了我军存在着的一些大的问题,可能会在将来的战争中,严重制约着我军的战斗力。
    
    ◆ 其一是,我国的直升飞机的研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这一次出事的直升飞机,是从一种俄罗斯的老型号运输直升飞机,性能相对落后,不知道为什么我国不划出一此财力来研制自已的直升飞机,直升飞机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高科技,那有不能够研制不出来的道理。事实上,如果我国对印度或者对台湾作战,直升飞机的作用,可能比坦克都要重要许多,不完全解决各种型号的直升飞机的自主生产问题,将来战争中,大规模兵力的突击调动只怕要抓瞎。因为这些地方,我军的坦克根本去不了。
    
    ◆ 其二是,我军的呼救求生系统,怎么十年之间没有丝毫进步,记得1998年之时,我英雄飞行员王伟架歼八与美侦察飞机相撞,那王伟跳机,我军不知道动用了多少手段都没有找到,这本身就说明了我军的呼救求生系统出了大问题,这实是我空军的一个耻辱,如果是美军话,就决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引起我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才对,可如今却好,十年之后,悲剧又重演,这十年之中,我相关部门的同志干什么去了,可叹啊!英雄的鲜血白流了。
    
    ◆ 其三是,信息化了这么多年,其直升机大队早就应该相互网络化管理了才对,什么是网络化管理,那就是打开网络,所有的直升机在什么方位坐标,都可以在电子地图上看见并找到,我们的信息化好象做得不是很到位。据说出事的地点,我军对那里的地形地理情况完全是一眼黑,有一些地方完全都没有地理资料,这里可不什么外国,连地理资料都没有,什么信息化网络化,只怕要走的路还长得很。
    
    ◆ 其四是,这一次事故中,说明了我军的侦察能力有问题,也就是信息力的获取上相对置后。我军缺乏高空侦察技术,如果我军有强大的高空侦察能力,起码事情也许就不一样了。起码有一些地方可以完全不派人去,我军必需发展类似美军的高空侦察技术,否则。未来战争,战力非常难以最大发挥。
    
    也许飞机真的是掉入了堰塞湖了,这可是考验我海军的反潜能力的时候了,不知道是否又是问题一大堆。▲


前苏联原子弹爆破试验的惨重代价
http://cul.book.sina.com.cn/wenzhai/jm/index.shtml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分别造成8万人和4万人丧生为世人所知。但是在1954年9月14日苏联奥伦堡州发生的"雪花"原子弹爆破试验造成的灾难,多年来一直被作为国家绝密情报而被严密封锁。

    1954年9月14日上午9点33分,苏联当时研制的威力最大的一颗原子弹在托茨基草原上空爆炸,森林被烧为灰烬,村庄被平地摧毁,诸兵种合成实弹演习的"东方" 军队发起冲锋,战机越过蘑菇云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在爆炸中心10公里范围被内扬起飞的辐射云尘和沙土,成为"西方"军队最好的防御设施。当日投掷的弹药总是比苏军强攻柏林时的都多许多。所有参加演习的人都亲笔签名,保证25年内不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患上各种辐射疾病的官兵甚至不能向主治医生讲述自己的辐射经历,4.5万名参演官兵中至今只有2000人存活,其余43000人已经先后去世。随着苏联的解体,国家机密的解禁,一些参与 1954年奥伦堡草原核试验事件的人们开始回忆当时的事情经过,从而揭开了这一绝密试验的内幕。 

    ★ "雪花"战役准备

    俄罗斯特种风险部队老兵委员会主席边齐安诺夫讲述道:"1954年整个夏末,一直有军列从苏联各地来到托茨基站,所有来到此处的官兵,甚至包括部队司令部,都不知道为何到这里来。我们的军列在每个车站都遇到了妇女和儿童,送给我们鸡蛋和奶酪。'亲爱的,你们难道是要去中国打仗吗?一些老大娘还在这样喊叫着。"

    奥辛中将回忆称,50年代初苏联在认真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美国进行了原子弹实验后,苏联也决定在开阔地带试验原子弹,奥伦堡草原因与西欧地形相似而被选为试验地点。有原子弹爆破科目的诸兵种合成演习最初计划在卡普斯京雅尔导弹试验场内进行,1954年春天,经过重新评估后,托茨基草原被视为安全保障条件最好的演习场。

    共有212支部队4.5万名官兵参加了此次代号为"雪花"的核演习,其中士兵3.9万人,军官、将军和元帅共6000名,住宿营地蔓延42公里。演习准备工作持续了3个月,挖掘了数千公里的堑壕、壕沟、反坦克沟,修筑了数百个永久火力点、临时火力点和地下掩蔽所。

    演习前夕,军官们观看了一场关于核武器作用的电影,在专门建设的特殊电影院门口,盘查甚严,必须持有团长和克格勃代表亲笔签名的通行证才能入场观看。 距离爆炸中心5-6公里的博戈达诺夫卡村和费多罗夫卡村,由部队组织,临时疏散到50公里外的地方。演习准备是在火炮轰炸掩护下进行的,数百架飞机轰炸预定地段。演习开始前1个月,每天都有图-4轰炸机向爆炸中心投掷250公斤重的炸弹模型。在周围都是混合林的橡树丛中,有一个100×100米的白色十字标志,参加演练的飞行员向其投掷炸弹,误差不许超过500米,因为周围部署有部队。  

    库特尔切夫少校和利亚斯尼科夫大尉两名飞行员进行了训练,一直到最后时刻,他们并不知道谁将是主角,谁是配角。库特尔切夫少校的优势在于他此前已经有了在谢米帕拉金斯克演习场进行原子弹飞行试验的经验。

    为防止攻击波对距离爆炸中心5-7.5公里内的参演部队的伤害,他们全部藏在地下掩体内,7.5公里之外的部队官兵则或坐或躺在堑壕里。在距离爆炸中心15 公里处的一个高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政府演习观察台,装配了观察仪,旁边是铁道站和柏油路,由军事检察人员负责警戒,任何车辆和人员不经允许都不能进入。  

    演习前3天,苏联高级军事领导开始飞抵托茨基战地机场,其中包括苏联元帅华西里耶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马林诺夫斯基,还有友好国家的国防部长。演习前一天,赫鲁晓夫总书记、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和核武器制造者库尔查托夫来到了托茨基。朱可夫元帅被任命为演习指挥,在白色十字标志的爆炸中心周围部署了大量战斗装备:坦克、飞机、装甲运输车,堑壕里和地面上还有"空降兵":羊、狗、马、牛。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分别造成8万人和4万人丧生为世人所知。但是在1954年9月14日苏联奥伦堡州发生的"雪花"原子弹爆破试验造成的灾难,多年来一直被作为国家绝密情报而被严密封锁。

    1954年9月14日上午9点33分,苏联当时研制的威力最大的一颗原子弹在托茨基草原上空爆炸,森林被烧为灰烬,村庄被平地摧毁,诸兵种合成实弹演习的"东方" 军队发起冲锋,战机越过蘑菇云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在爆炸中心10公里范围被内扬起飞的辐射云尘和沙土,成为"西方"军队最好的防御设施。当日投掷的弹药总是比苏军强攻柏林时的都多许多。所有参加演习的人都亲笔签名,保证25年内不泄露国家军事机密,患上各种辐射疾病的官兵甚至不能向主治医生讲述自己的辐射经历,4.5万名参演官兵中至今只有2000人存活,其余43000人已经先后去世。随着苏联的解体,国家机密的解禁,一些参与 1954年奥伦堡草原核试验事件的人们开始回忆当时的事情经过,从而揭开了这一绝密试验的内幕。

    ★ "雪花"战役准备

    俄罗斯特种风险部队老兵委员会主席边齐安诺夫讲述道:"1954年整个夏末,一直有军列从苏联各地来到托茨基站,所有来到此处的官兵,甚至包括部队司令部,都不知道为何到这里来。我们的军列在每个车站都遇到了妇女和儿童,送给我们鸡蛋和奶酪。'亲爱的,你们难道是要去中国打仗吗?一些老大娘还在这样喊叫着。"

    奥辛中将回忆称,50年代初苏联在认真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在美国进行了原子弹实验后,苏联也决定在开阔地带试验原子弹,奥伦堡草原因与西欧地形相似而被选为试验地点。有原子弹爆破科目的诸兵种合成演习最初计划在卡普斯京雅尔导弹试验场内进行,1954年春天,经过重新评估后,托茨基草原被视为安全保障条件最好的演习场。

    共有212支部队4.5万名官兵参加了此次代号为"雪花"的核演习,其中士兵3.9万人,军官、将军和元帅共6000名,住宿营地蔓延42公里。演习准备工作持续了3个月,挖掘了数千公里的堑壕、壕沟、反坦克沟,修筑了数百个永久火力点、临时火力点和地下掩蔽所。

    演习前夕,军官们观看了一场关于核武器作用的电影,在专门建设的特殊电影院门口,盘查甚严,必须持有团长和克格勃代表亲笔签名的通行证才能入场观看。 距离爆炸中心5-6公里的博戈达诺夫卡村和费多罗夫卡村,由部队组织,临时疏散到50公里外的地方。演习准备是在火炮轰炸掩护下进行的,数百架飞机轰炸预定地段。演习开始前1个月,每天都有图-4轰炸机向爆炸中心投掷250公斤重的炸弹模型。在周围都是混合林的橡树丛中,有一个100×100米的白色十字标志,参加演练的飞行员向其投掷炸弹,误差不许超过500米,因为周围部署有部队。
 
    库特尔切夫少校和利亚斯尼科夫大尉两名飞行员进行了训练,一直到最后时刻,他们并不知道谁将是主角,谁是配角。库特尔切夫少校的优势在于他此前已经有了在谢米帕拉金斯克演习场进行原子弹飞行试验的经验。

    为防止攻击波对距离爆炸中心5-7.5公里内的参演部队的伤害,他们全部藏在地下掩体内,7.5公里之外的部队官兵则或坐或躺在堑壕里。在距离爆炸中心15 公里处的一个高地上,临时搭建了一个政府演习观察台,装配了观察仪,旁边是铁道站和柏油路,由军事检察人员负责警戒,任何车辆和人员不经允许都不能进入。  

    演习前3天,苏联高级军事领导开始飞抵托茨基战地机场,其中包括苏联元帅华西里耶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马林诺夫斯基,还有友好国家的国防部长。演习前一天,赫鲁晓夫总书记、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和核武器制造者库尔查托夫来到了托茨基。朱可夫元帅被任命为演习指挥,在白色十字标志的爆炸中心周围部署了大量战斗装备:坦克、飞机、装甲运输车,堑壕里和地面上还有"空降兵":羊、狗、马、牛。▲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June 10, 2008 04:34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新中国三年困难时期拒绝美国政府粮食援助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直升机撞上70度山坡失事 胡锦涛悼遇难者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