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茨27日退休:中国将是自己慈善之路第一站 | (回到Blog入口) | 《瞭望》:抗震救灾展示中国军队战斗力提升 »

不放弃铀浓缩就攻打伊朗?谁在煽风点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之---171999 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35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完善的过程。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宪法,确认了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提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内容。党的十四大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框架内,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

: 2008-06-28 ▲◆●■☆

如何成为下一个盖茨:解析成功七要素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2338

朝鲜临时取消5国媒体直播炸毁冷却塔

http://news.sina.com.cn/w/2008-06-28/031615831157.shtml

徐立凡:炸毁宁边核设施朝核问题能否踏入坦途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6-27/113115828554.shtml

美前国务卿:中国使馆被炸 李肇星当晚和我较劲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6/0627_2663_620278.shtml

不放弃铀浓缩就攻打伊朗?谁在煽风点火?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2330

 



如何成为下一个盖茨:解析成功七要素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2338


    2008-6-26 美国广播公司撰文称,对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来说,亿万富翁、从软件工程师变身慈善家的比尔•盖茨身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多名职业顾问和心理学家回顾了盖茨35年职业生涯的高峰和低谷,总结出决定他成功的几个要素。

  他们发现,盖茨最有指导意义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目标明确,这点在他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有所体现。在13岁编写第一个电脑程序后,盖茨开发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的尖端软件的决心一直不曾动摇过。

  盖茨的执著也让他冒了一些风险。例如,20岁时,他从哈佛大学辍学,创办了微软;1998年,当微软面临美国政府的反垄断诉讼时,他毅然亲自出庭作证。在他的领导下,微软迅速做出反应并最终达成和解,和解协议并未对该公司在浏览器和操作系统上的垄断有太多限制,这反映了他对如何以及何时才是打破规则的好时机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但专家们表示,胸怀抱负的企业领导人充分理解冒险有可能带来的后果非常重要。赌博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后援计划不到位,冒险有可能断送事业。《职场胆小鬼求职技巧》(The Career Coward's Guide to Changing Careers)一书的作者卡蒂•皮奥特劳斯基说:“盖茨证明,美国东部老牌名校常春藤联盟的学位或显赫的家族不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不过需要记住的是,在缺乏推动事业的远见时,那么有那些东西倒也无妨。”

  评论人士对盖茨的管理风格大加批判,甚至给他贴上了专横的标签。但正是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掩饰了他成功的另一个秘诀:他不想让他的目标打折扣。但这位IT业巨头也有柔情一面。盖茨通过把办公室营造成和大学校园一样的工作环境并鼓励自由思考,赢得了员工的欣赏,从而为他必要时实行“打是亲,骂是爱” 的管理留下了余地。

  职业顾问兼职业说客斯蒂芬•霍普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微软员工是最优秀、最聪明的,但他们不是因顺从而出名。你能想象他们在一个对衣着有着严格要求的环境下工作吗?盖茨了解他的员工并为他们提供了理想的成长环境。”

  盖茨的情商和商业头脑让他能走这么远,幸运女神确实很眷顾他。虽然这一点无法效仿,但他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牢牢地抓住了。例如,当IBM首次请盖茨为其第一款PC机编写操作系统时,盖茨既没有经验也没有资源,但他还是答应了,并在几个星期后拿出了MS-DOS系统。位于西雅图的“生活与职业复兴中心研究所 ”(Centerpoint Institute for Life and Career Renewal)创始人卡罗尔•维奇奥说:“像盖茨这样的成功人士抓住了机会,因为他们做好了准备。如果你的目标不够清晰的话,这些机会不会降临在你身上,因为你看不见它们。”

  不过,盖茨成功最重要的品质是专家们所谓的自觉。不管是编写BASIC语言还是管理一家慈善基金会,盖茨都会毫不犹豫地为了自己的激情付出行动。他不断鼓励创新,拒绝停下脚步和满足于过去的成就。他通过全身心投入工作,不断激励自己前进。职业顾问亚历山德拉• 莱维特说:“人们应当把盖茨的成功看作是一个人的成功,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人的成功。无可否认,这是给成功下的一个新定义,但如今随着个人与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定义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专家们找出的决定盖茨成功的七个要素:

  ◆ 1、起步早

  盖茨很小的时候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中学时免修了一些课程,把这些时间用在编程的研究上。职业心理学家汉密尔顿•菲利普斯在写给《福布斯》网站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即使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盖茨就下定决心做一件轰轰烈烈的事,并从中找到乐趣,因此在成年之后,他拥有足够稳定的情绪支撑他的工作,并让他走向成功。”

  ◆ 2、目标明确 坚持到底

  盖茨17岁时创办了他的第一家软件公司,而且从一开始,就梦想把它做成行业巨头。职业顾问安德丽娅•凯说:“青年时期,盖茨花了大量的时间实践他的技能并搜寻更多有关他感兴趣的事物的信息:分析问题,验证自己的想法。他是个天才,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专注。”

  ◆ 3、理性而不默守陈规

  学校并不适合盖茨,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20岁时,他毅然从哈佛大学辍学,创办了微软。但在你作出有风险的职业选择前,确信你已经考虑过后果。旧金山职业指导马蒂•纳姆克说:“如果从盖茨辍学后取得成功的经历推断有抱负的企业家都应当效仿他,那就大错特错了。一个人需要的是盖茨几个方面的结合,包括哈佛级智商、干劲、掩饰在孩子气魅力之下的无情,以及最重要的运气。”

  ◆ 4、一个好汉三个帮

  盖茨的微软团队从一开始就一直跟着他,盖茨对团队的充分信任也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回报。13岁那年,他与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相识,而微软 CEO史蒂夫•鲍尔默和他在哈佛大学时就成了好朋友。牢固的私人关系提供了一种超越工作范畴的信任度,而这种信任度保证你的员工将为你最卖力地做事。

  ◆ 5、形象就是一切

  盖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从一个叛逆的暴发户到企业领导人再到慈善家的变身,在这一过程中,盖茨也充分认识到公众对自己的评价。职业指导、《New Rules @ Work》一书作者芭芭拉•帕切特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经能够展现出自己更成熟、更稳重的一面:他的眼镜越来越小,头发越来越顺。现在,他正将自己的形象从企业领导人转变成前辈,所以他肯定能够根据他希望人们怎么看他完成这一转变。”

  ◆ 6、决不自满

  尽管38岁时就成了亿万富翁,但盖茨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那是因为他的目标不仅仅是赚钱。他痴迷于自己的行业,而且热衷于尝试新事物。在选择职业时,确信你对自己要从事的行业真正感兴趣。专家表示,你的成绩永远有待于提高,而钱也会滚滚而来。

  ◆ 7、知自知彼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从基础的编程到慈善事业,盖茨已通过追求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他从来不做自己不相信的事。莱维特说:“人们应当把盖茨的成功看作是一个人的成功,而不仅仅是一个商人的成功。无可否认,这是给成功下的一个新定义,但如今随着个人与职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定义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来源: 新浪科技  ▲


朝鲜临时取消5国媒体直播炸毁冷却塔
http://news.sina.com.cn/w/2008-06-28/031615831157.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8日新京报

  此次朝鲜炸毁冷却塔原本有五国媒体获得直播许可,但在爆破前,朝鲜临时取消了这一决定。

  据悉,在当地时间下午实施的这次爆破原本计划由美韩等五国媒体现场转播,但在爆破前一刻,朝鲜方面突然撤回了直播许可,要求各媒体经由平壤的卫星传送设备播放爆破画面。有媒体称,此举可能是为审查。

  另据韩媒体报道,此次爆破冷却塔的费用将全部由美国负担。(宗和)▲



徐立凡:炸毁宁边核设施朝核问题能否踏入坦途
http://news.sina.com.cn/pl/2008-06-27/113115828554.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7日11:31 中国网

  作者:徐立凡

  沉寂半年多之后,朝鲜核问题重归大众视野。27日,朝鲜高调炸毁宁边地区核设施冷却塔,六方会谈其他五国受邀现场报道并直播炸毁冷却塔的进程。

  在宁边巨响的前一天,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此前一直未能提交的核申报清单。据美国国务院随后发表的简约声明,这份清单中包括了铀浓缩计划和向第三国转让核技术的信息。这符合2007年10月3日六方会谈《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要求,即朝鲜需要提交全面详尽的核清单。在提交清单后的第二天,朝鲜即采取了炸毁冷却塔的行动--这已经超越了第二阶段的行动要求。朝鲜的积极姿态,不仅意味着朝核问题的再度盘活,也是东北亚形势发生变化的外在表现。

  朝核问题一直是朝鲜换取更大国际空间的一张王牌。在此之前,朝鲜迟迟不按第二阶段行动计划进行核申报,主要原因是对年初以来回暖的朝美关系仍不能确定。朝鲜担心,如果将王牌打出去而没有换来朝美关系的实质性改善,特别是与美方商定的美国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去除朝鲜、停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两大目标不能实现,朝鲜将陷入被动。但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意外促成了朝鲜的决心。

  首先,韩国总统李明博上任后采取实用外交方针,事实上放弃了其前任的对朝“阳光政策”,朝鲜半岛两国陷入了准冷战状态。内部经济压力要求朝鲜以更大的精力在其他方向寻求突破口。其次,美国总统布什任期行将届满,在伊核问题陷入停滞状态的情况下,具有对话机制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朝核问题更容易取得突破,以换取布什的政绩和共和党在选战中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朝美双方获得了利益共同点。显然,朝鲜看到了这一层。主动炸毁已经“去功能化”的核设施冷却塔,既可使朝鲜获得更可靠的利益“担保”,也可迫使美国采取切实行动,取消对朝制裁。不难想象,朝鲜选择炸毁核设施冷却塔,与美国国会27日复会有某种关联--取消对朝制裁需经美国国会批准。

  宁边巨响是否意味着朝核问题从此一片坦途?答案是不能乐观。尽管美国对朝鲜此举表示欢迎,并向朝鲜喊话确认:“美国将在45天内中止对朝鲜适用《敌国贸易法》,并宣布将朝鲜从‘支恐’名单中删除。”但是态度仍然审慎。布什在公开声明中再次强调美国对朝鲜铀浓缩活动、核试验和扩散、弹道导弹计划等有可能威胁邻国安全的活动均予以“严重关切”,并警告如果朝鲜不完全披露其核项目,“将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是朝美关系信任度仍然不足的明确表现。此外,一旦美国政府更迭,朝美关系面临重新评估的可能。

  朝美关系在朝核问题解决进程中客观占有重要地位。两国关系进则朝核问题进,两国关系退则朝核问题停。在朝美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的情况下,朝核问题也仍会以慢跑节奏进行。▲

  作者声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美前国务卿:中国使馆被炸 李肇星当晚和我较劲
http://news.ifeng.com/history/1/jishi/200806/0627_2663_620278.shtml


2008年06月27日中国网: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代的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在9月16推出的回忆录《国务卿女士》中,谈到她任期时经历的中美关系。奥尔布赖特曾在1997年、1998年和200年先后5次访华。

她在回忆录中说,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中方认为最完美的会议,是美方在会后声明中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在亚洲的最重要关系,乃是和日本的关系;美国在亚洲的最复杂关系,则是和中国的关系,这个关系需要长年不断地照料,而美中之间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台湾问题。

奥尔布赖特强调,美国的一贯政策是不挑战北京所坚持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它认为两岸对各自的前途都有强烈而互不妥协的主张,北京绝不会在统一问题上让步,台湾亦绝不会在自身安全问题上弃守。与中国官员会谈时,只要一触及台湾问题,他们就会说出一大串历史。她说,两岸问题一直在紧张而又不稳定的状态下存在,虽然它并不是常处于世界的“热点”中,但它随时可能爆发大麻烦。

奥尔布赖特说,邓小平曾表示,不管要多久,“哪怕是一百年或一千年”,北京都会寻求和台湾统一。克林顿希望和江泽民在 1997年、1998年举行的美中高峰会,能够建立起两个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为准备1998年的第二次美中高峰会,奥尔布赖特飞往北京安排,江泽民带她参观中南海。江泽民说他准备和克林顿坐在湖边长廊上,开会之余,还可欣赏音乐。江泽民招待她时,表现很是见多识广,有时说俄语,有时用英语引述格言,有时朗诵诗词。江泽民和克林顿在白宫举行第一次峰会时,参观白宫林肯卧室,江泽民当场背诵林肯的葛底斯堡讲辞。

1999年5月7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突遭美国战机轰炸,奥尔布赖特的行政助理告诉她,CNN正报道此事,3名中国人被炸死,20人受伤。北京相信美国是蓄意轰炸。

奥尔布赖特深夜从床上下来,试图打紧急电话给中国外长唐家璇,但是找不到他。她当机立断,马上打电话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罗斯顿将军,请他穿好制服陪她到中国驻华府大使馆作一次深夜拜访。国务次卿皮克林和白宫国安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再加上罗斯顿和几个保镳,随同她专程到中国大使馆,向李肇星大使道歉。▲


不放弃铀浓缩就攻打伊朗?谁在煽风点火?
http://www.ddhw.com/readarticle.aspx?topic_id=1000&msg_id=62330


    2008-6-26 作者: 华黎明       

  6月以来,中东地区风云诡谲。

  在国际油价屡屡蹿升之际,索拉纳率“5+1代表团”访问伊朗,试图重启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谈判。伊朗方面表示绝不放弃加工浓缩铀的权利。6月23日,欧盟作出决议对伊朗实施进一步制裁。与此同时,6月19日,在埃及的斡旋下,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生效。此前,以色列与叙利亚进行了秘密谈判。

  美国《纽约时报》6月20日援引五角大楼透露的消息报道称,以色列本月初在地中海东部与希腊海域上空展开大规模军事演习,有超过100架以色列F- 16和F-15战斗机参与。美国官员称,加油机飞行距离超过了1440公里—相当于以色列距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的距离。

  此次演习的重点在于远程攻击能力。

  据一名获悉此次军演详情的五角大楼官员说,以色列展开此次军事演习主要有两个目标:首先是要演练飞行策略、空中加油以及发射远程传统导弹。这些都是可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空袭时所需的行动。第二个目的是要借此传达清楚的信号,即如果让伊朗放弃生产浓缩铀的其他途径都宣告失败,以色列将准备向伊朗采取军事行动。

  战争与和平的信号几乎同时从中东发出。有分析认为,以色列一方面向叙利亚伸出橄榄枝,并与它一向拒不承认的哈马斯实现停火;另一方面,又大搞针对伊朗的军事演习。前者是为了对伊朗釜底抽薪,后者是威慑伊朗。从表面上分析,以色列的意图似乎是缓和周边,集中力量对付东线的伊朗。美国五角大楼高级官员称: “以色列是想让我们知道,让欧洲人知道,让伊朗人知道。他们想发出信息。”

  那么,为什么以色列做了自己不说,却要美国替它发信息、替它宣传呢?

  以色列《新消息报》军事记者亚历克斯•菲什曼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解。他说,以色列的一次军事演习消息由美国军方“泄露”出来,表明美国希望借此向伊朗施加更大压力。菲什曼说,“伊朗政权拒绝欧盟代表有关停止核计划的激励方案后,美国人选择通过以色列空军施加更大压力。”

  一连串事件的背后,恐怕还是美国因素在起作用:这些举动表明,执政时间只剩7个月的布什政府的核心关切还是伊朗。美国不能容忍一个拥有中东1/3石油资源的、反美的伊朗日益坐大。伊朗问题不解决,迄今还主导着白宫的新保守派如芒刺在背。他们也深知,在美国一向备加关注的中东地区,伊朗问题若不能现在找机会解决,日后恐怕没有一届总统有了断伊朗问题的决心。尽管美国国务院一再声称,解决伊朗核问题外交手段是首选,但布什政府却始终未放弃战争的选择。

  以色列军演,既是威慑,也是实战训练。这表明,今年下半年,在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之际,中东地区不会平静。而引发动荡乃至新一轮激烈冲突的因素随时随地都存在,并可能以种种形式暴发开来。来源: 中国青年报 ▲

 

发表一个评论

(如果你此前从未在此 Blog 上发表过评论,则你的评论必须在 Blog 主人验证后才能显示,请你耐心等候。)

关于

此页面包含了发表于June 28, 2008 07:38 AM的 Blog 上的单篇日记。

此 Blog 的前一篇日记是 盖茨27日退休:中国将是自己慈善之路第一站

此 Blog 的后一篇日记是 《瞭望》:抗震救灾展示中国军队战斗力提升

更多信息可在 主索引 页和 归档 页看到。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此 Blog 中的日记遵循以下授权 Creative Commons(创作共用)授权.
Powered by
Movable Type 3.35